现代教育技术科学规划课题
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计划根据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可能的安排:1. 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和学习- 阅读相关教材、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 参加在线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程,深入了解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 在网上教育技术社区和论坛上参与讨论和交流,获取他人的经验和见解。
2. 设计和实施数字化课程- 分析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设计符合教育需要的数字化课程内容。
- 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虚拟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实施数字化教学。
- 评估学生对数字化课程的反馈和学习效果,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3. 组织和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 策划和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包括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
- 开展教师培训课程,培养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法的能力。
- 带领学生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4. 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开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模式。
- 参与教育科技创新比赛和项目,提出创新方案并进行实施。
- 发表论文和分享研究成果,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5. 跟踪和评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关注教育技术行业的动态和变化,了解新出现的教学工具和平台。
- 评估现有的教学技术和工具的效果和适用性,探索更好的教育技术解决方案。
- 参与教育技术的学术会议和专业组织,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以上是一个初步的工作计划,具体的安排可以根据学校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原则2.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步骤3.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工具介绍4. 课件设计与制作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为什么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如此重要?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原则1. 讲解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2. 介绍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内容适宜性、交互性、美观性等。
三、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步骤1. 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学生需求和学习目标。
2.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3. 设计教学结构:规划教学流程,包括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等。
4. 选择媒体素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选择合适的媒体素材。
5. 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教学课件。
6. 评估与改进:对多媒体教学设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工具介绍1. 介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Adobe Premiere等。
2. 简要演示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
第二课时一、案例分析1. 展示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案例,分析其设计特点和优势。
2.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二、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学主题,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3. 各组进行演示,分享设计心得。
三、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理解程度。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课题研究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的过程性阶段,是大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阶段。
__年——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已顺利结束,上一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各自所在的模式中应该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组也在活动中积累和收集了一些原始而有价值的资料。
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做课题研究计划如下:二、总体目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要经常进行研讨活动,探索出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和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络教室三种教学环境下,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
课题实验教师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积极地查阅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做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及时地进行反思,努力营造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
注意收集相关过程性研究资料,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周边学校能起到辐射示范作用,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要求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
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
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
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指南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指南对于未来即使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学生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求所有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有时代眼光、国际教育视野和教育改革意识,具有借助于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理念、理论、激情和能力,具有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高超本领。
当今时代为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是创新时代,是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信息时代需要杰出的教师,杰出的教师将造就杰出的创新型人才,进而不断推动教育和社会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将为师范生、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卓越的教师,提供理念、技术和方法的支持。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正在持续地发生并不断向纵深发展,教育信息化及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交互技术、新型显示技术、智能技术正支持和促进着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教育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前夜,微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研创式教学、智慧教育,时代化的全新的教育形态诞生之势已初露端倪,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竞争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改变、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国际化,对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出时代新要求,“三通两平台”建设正在为中国技术变革教育创造全新的基础条件,波澜壮阔的全新形势,给当代的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技术变革教育能力、转变教师角色、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方式的时代要求,对未来将从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所有大学生而言,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特别重视五大方面:一、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
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一、目标与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目标应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适度性原则: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必要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有效性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重实效,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可持续发展原则:现代教育技术应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和需求,推动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应用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结合,创造出生动、形象、交互性强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在线课程、在线测试等功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
人工智能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辅助教学、智能评估、智能推荐等功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工作效率。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教学:利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创建沉浸式、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三、教师培训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需要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定期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团队,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将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中,激励教师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数学化校园的基础建设。
完成好高一年级和本部初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好六楼无线网络和南区教工宿舍的网络,新建一个网络教室,采购好新教师的笔记本电脑。
2、加强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化文件库的建设在部门资源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和班级管理资源的积累和建设,各备课组和班主任完成好本职的信息管理,同时加强校外版、校内版、电视台等资源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存储用文件夹、交流用邮件、发布用wEB”的信息习惯。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结题工作9月底完成国家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年底完成省立项课题和两个常州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对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和校本课题开发、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形成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
4、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改革,积极筹划学校各种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教学管理平台,教职工个人信息库、学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逐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的水平通过开展各种培训与研究,提高现代教育队伍的服务意识与水平,加强技术的研究与设备的管理,解决各种应用中的问题,为广大教师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在校党委、校长室的领导下,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建、管、用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目标,以设施设备完善为基础,以强化管理为抓手,以突出应用为重点,以发挥效能为目的,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1、完善教育技术设施设备,不断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
2、全面用好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使用水平。
3、教育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推进,进一步丰富校本资源。
4、按计划做好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5、确保众多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和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与安全。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阶段性(中期)课题工作报告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概况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立项:我校所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目标:1、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校,以此推动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课题内容:1.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理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社会学习能力,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2.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研究,深入开展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
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音体美等)教学创新研究。
3.继续进行校本教学网站建设的研究,我们以前资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要加强资料的归类,做好便捷检索工作,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研究方法: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依托信息化技术,使传统课堂转变为智慧型课堂。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科学实验兴趣,提高其对科学实验的认知与了解。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学生构建生动、趣味的实验课堂,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引言小学阶段构建科学的实验过程可以助力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实验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综合性学习能力。
鉴于此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结合教材设计实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与探究知识的欲望。
并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就知识产生思考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实验假设、进行实验结果的验证,掌握科学知识。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概述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必须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实验制度。
在过去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科学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结合,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重要,而科学知识的传授也会影响到科学的教学。
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学生探索欲望强烈,同时具备较高的自我展现欲望。
小学阶段科学教学时,教师则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构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在探究中产生科学学习兴趣。
同时科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创新。
(二)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学科目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尤其在实验课中,很多学生愿意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学生与课堂的联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更多内容,能使学生巩固与深化课内知识,使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做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开题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开题报告经全体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 我校申请的国家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得到顺利批准, 并被列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会重点课题”。
这既是对我校多年来科研和电教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充分信任。
更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难得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为保证本课题切实有效的完成, 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1.亳州一中面临的新形势呼唤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我校由原来的老牌小规模的省重点高中扩展为现在的一校三区, 使得我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市民和百姓子女所享受, 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生源规模剧增、质量参差不齐等现实的问题, 带来教育教学多方面管理的困难。
本课题的开展, 能够调动我校广大师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迎难而上, 加强学习和科研, 提升我们自身素质。
“向科研要质量”, 以学习和研究的心态接受挑战, 把压力变动力。
2.新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2006级高一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 我校被列为省级样本校。
面对全新的课改理念的要求, 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科实际优化整合课程资源?九六年以来, 我校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 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各学科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并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部分教师一心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 只注意应用多媒体课件, “穿新鞋, 走老路”。
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只有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优化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 而是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它与学科课程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的。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研究人员任务分配
• 冷国华 :课题研究组织工作(搜集信息和教师培 训)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 吴春明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和数学教材教法 课整合 ; • 王敏霞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 • 邵晓阳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 • 殷丽媛 :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学科、教育科研 课教学整合 ; • 汤月华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 ; • 王玉叶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 ; • 李冬梅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 ; • 尹兰花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 ;
课题界定
信息技术泛指一切信息的获取、储存管理、 加工处理、输出和展示的技术,在本课题研究中, 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 育技术;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 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所谓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 美地融合到各类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 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等工具一 样自然流畅。
课题研究人员任务分配
• 潘才连 :负责学校卫控中心、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 • 束锁平 :负责学校微机中心、建设和管理教学资源中心 • 叶新英 :负责学校网络中心、建设和维护学校主页发布 管理教学资源中心; • 巫红霞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整合 ; • 蔡晓云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整合 ; • 徐厚生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 • 朱家骏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 • 吴辉芳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 • 邹 俊: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 许 翊: 提供图书信息资料服务;
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2001.2-2001.7准 备 阶 段 2001.9-2003.7局部试验阶段 2003.9-2005.7全面实施阶段 2005.2-2005.7总 结 阶 段
全国教育创新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分类及选题参
全国教育创新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分类及选题参考一、理论问题1. 新职业培训的内涵及价值的研究2. 以家庭治理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研究3. 商业教练与业绩提升的实践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7. 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思考新研究8. 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9. 教育质量的多样化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三、德育10. 关于创新德育形式的研究11. 政治思想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12.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实践研究13. 学习雷锋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14. 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15. 网瘾、禁毒、早恋、少年犯罪……单个德育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四、各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开发16. 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17. 各科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18. 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19. 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20.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21. 新职业培训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22. 新职业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23. 新职业培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24. 新职业培训课题实施学分制的研究25. 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26. 职业能力评价模式研究27.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与实践28. 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研究29. 幼儿园园长职业能力测评研究30.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共建与方法研究31. 企业员工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职业经理人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职业能力测评系统设计与开发 职业能力测评认证体系研究32. 传统儿童游戏、地方或民族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及利用33. 改革音乐、美术教学适应全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行动研究五、素质教育34.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35. “突出才能学生”培养系列问题研究36. 特长生的培养方法、途径的研究37. 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38. 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研究39. 开展“琴棋书画”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广泛意趣的研究40.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41. 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42. 高中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六、校管理及文化、制度建设43. 依法治校、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研究44. 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45. 优秀校长治校个案及治校规律的研究46.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研究47. 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48.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数字化管理的研究49. 发掘“国学”精华,促进人文和民族精神发展的研究50. 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校园文化的研究51. 发掘优秀校友成长史,积淀丰富校园文化基础的研究52. 校风、校训及特色校园文化研究53. 开展社团活动以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研究七、师资队伍建设54. 学校师德教育培养的内容、方法和常规管理的实践研究55.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56. 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研究57. 学校教师常规性学习的规划、内容、方法制度及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58. 县域内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的实践研究59. 县域内教师流动的有关政策、制度的实践研究60. 教师某单项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的实践研究61.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62. 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政策落实问题的实践研究63. 制定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考核聘任办法的实验研究64. 制定鼓励终身从教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65. 班主任工作方法培训的实践研究66. 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67. 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68. 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研究八、教育心理69. 当前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70. 当前教师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71. 教师(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预防、治疗的实践研究72. 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的实践研究73. 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74.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别人实践研究75. 引导学生自我疏导心结的实践研究76.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7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案例的建设研究78. 节点(开学、挫折和成功、考试、放假等)期心理问题及其预防九、考核与评价改革79. 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80.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81. 教师评价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研究82. 学生评价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研究83. 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84. 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研究85. 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应用86. 各学科知识能力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的创新研究十、信息技术与网络87. 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软硬件建设的实践与研究88. 网络管理的实践研究89. 开展健康网络文化活动的行动研究90. 家校沟通的网络信息渠道建设的实验研究91. 建立网路自学平台的实验研究92.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93. 利用校网开展教辅和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94. 利用网络开展学校民主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实验研究95. 教师信息技术更新的常规培训机制建设的实践96.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考核评价数字化的实践研究 十一、农村教育97. 解决农村教师缺乏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政策措施研究98. 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99. 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100. 代课教师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途径研究 101. 各地农村解决留守生教育问题基本经验的总结和研究 102. 农村学校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实践研究103. 农村学校网络化和远程教育的实践研究104. 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十二、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105. 开展多样性的家庭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106. 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 107.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08. 学校社会合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09. 建立各类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促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十三、学前教育110. 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及其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111. 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112. 家长育儿知识手册的研究与编写113. 幼儿家长育子知识的培训内容、方法途经研究114. 地方院校幼教专业的建设发展问题研究115. 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116. 幼儿教师的校本培训问题研究117. 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问题研究118. 家、园共育活动的创新研究119.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培育方法研究120. 发掘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 121.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122. 学习引进多种先进教育模式、方法促进本园幼教发展 123. 引导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促进身心发展 124. 幼儿早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125. 幼儿早期观察感知能力的培养研究126. 幼儿团结互助和利他精神的培养研究127. 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音美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研究 128. 教具、玩具的开发研制与环境布置的研究129. 特色园本教材的开发研究130.幼儿文化礼仪教育的研究131.幼儿法纪安全教育的研究十四、职业教育(中等、高等、成人)132. 根据需求变化开展新职业技能认证培训的实践研究 133.以新职业培训推动服务产业升级的实践研究134. 建立应对社会经济变化快速调整专业设置的实践研究 135. 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136. 建立以家庭治理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实践研究 137. 适应就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138.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基本形态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139. 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14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141. 教师双来源(生产一线、毕业生)、互渗透提高的实践研究142. 建立社会实训基地的政策、策略、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143. 校内专项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的实践研究144. 教具、实验器具设备建设(购置、设计与自制等)的实践研究145. 提高学校职教综合基础能力的实践研究146. 以职业技能竞赛带动技能练兵的实践研究147. 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148. 普通高中增加适应当地的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149. 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的研究150. 校企结合,教育就业一条龙的实践研究151. 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实践研究十五、体育、卫生、艺术152. 借鉴传统优秀教育思想为学校体育现代化服务153. 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研究154.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研究 155. 开发电子竞技课程,打造特色体育实训项目的研究 156. 培养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内容、养成方法和途径的研究157. 开展“琴棋书画”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广泛意趣的研究158. 构建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59. 关于构建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的研究160. 努力提高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研究 161. 促进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研究 162. 现代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创新发展的研究163. 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 164. 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法、途径的研究 165.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166. 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的研究167. 学生营养教育和营养餐管理的研究168. 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研究169. 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179.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在文艺与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80. 研制开发符合时代特点,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型体育器材教具的应用研究注:申报学校自由选题,也可另立研究题目,对获准立项没有影响。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阶段性(中期)课题工作报告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概况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立项:我校所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目标:1、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校,以此推动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课题内容:1.深入学习教育信息化理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社会学习能力,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2.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研究,深入开展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
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音体美等)教学创新研究。
3.继续进行校本教学网站建设的研究,我们以前资料积累很多,但缺乏科学的管理,要加强资料的归类,做好便捷检索工作,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研究方法:我们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促学校发展
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促学校发展作者:赵业林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3期学校概况平山中心小学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平山镇第一小学。
现在的学校重建于1998年,校园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30平方米。
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一类学校,自2008年以来先后获得阿城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阿城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市信息技术先进学校及哈尔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学校配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美术、体育活动室、机器人活动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专业化教室12个。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为魅力,以创新求发展。
坚持以和谐校园育人,以张扬个性喜人,以教学质量服人,以信息技术迷人。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效果也不错。
在阿城区教育局和信息技术中心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应用阶段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所有工作。
学校教导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
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
例如,《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电教硬件、软件借用制度》等。
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1. 制定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确定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长期规划,包括学校设备升级、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等方面。
2. 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在线教学方法、数字化课程设计等内容,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3. 学生技术素养培育:开展学生技术素养培育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数字化技能,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4. 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建立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共享,提升
教学质量和效果。
5. 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整合教育技术资源,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的校园环境,提升管理和教学效率。
6. 教育技术研究和交流:组织教育技术研讨会、交流活动,促进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
和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
以上是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的教育工作计划,希望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技术发展和教学
质量提供支持和帮助。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国即将实施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上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学法研究的实验学校,其中“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就受到极大的关注。
为实现此课题的目标,相关部门针对整个课题实施进行了全面分析,克服了历史遗留问题和新技术应用的障碍,并针对当前学校现代化水平,设立了优先推进现代学法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目标,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首先,为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发展,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调查,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方针,着重强调了技术支持的重要性,特别是考虑到新技术在实验学校的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技术支持,它们有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增强学校的管理效率,并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建立实验学校的方面,加强对国家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既要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水平,又要提高学校管理和课程系统的完备程度,以确保实验学校发挥最大的作用。
此外,为了使实验学校能够按照最佳状态运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即改革教育资源分配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引进一批优秀的外部人力资源,给实验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实验学校还要认真落实科学素质教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实施综合性有效的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
最后,为了使实验学校取得最佳的发展,相关部门将不断优化改进政策,重视提升学校的品牌,创造出一个教育发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规划,不断优化相关政策,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才能最终把“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好,并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实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的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真正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据此可以看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立可说是伟大的,它能够把中国教育推向新的高度,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科学规划课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此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
长期以来,学校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活动单一,模式呆板,形式机械,学生对做课间操缺乏理解与做操的激情,学生大多数只是敷衍了事,因而锻炼效果低下,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管理不到位,弄不好还会让学生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如做事马虎,被动应付,从而影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形式势在必行。
改革传统的课间操单一模式,构建生活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张扬的、生活活泼的、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形式,是现在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的新形式下的要求。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研究如何进行有序的、丰富多彩的、快乐的、多项目的体育活动。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它是一种学校课程与校本研究,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全面育人任务,调节学生的心理与身理健康的重任,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使学生乐学和乐于参与。
2、它是一种生活。
是一种学校生活中的一方面。
学生来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也是生活的。
因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的一种体育生活,是他们整个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起点。
既然是生活,大课间活动就应绚丽多彩,为学生们诗一般的生活增光添彩;既然是生活,也就要进行“人文”教育,使活动具备“人文”爱怀,使活动人情味十足。
3、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能力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实行不同项目的不连续滚动,使学生能逐步掌握,仍至熟练掌握运动技巧,增进学生体质,使之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大课间体育活动就应以持续的发展的眼光来构建。
4、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校园文化与德育培养。
大课间体育是一种校园文化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下按班级分小组有序进行的活动,且学生在音乐的节拍中舒展身姿,不仅是力与技巧的显示,也是美的展示;同时也是师与生、生与生两者之间共同交流、共同协作的活动,它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共同协作的思想情操。
在研究方法上:
1、通过论证筛选法,构建生活的文化、健康的、快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
课间体育活动课题研究彻底改变了传流的单调乏味的“一日一操”的模式,从构建生活的、文化的、快乐的、健康的和课程的角度来考虑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内容与形式,突出教育特色。
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身心特点,文化课程设置等客观实际情况,在
校开展“四操”即住校生的早操,第二节课后的眼保健操,第四节课后课间操及活动后的徒手操。
在课间操与徒手操间有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项目活动。
除“早操”外,构建了较大众化与较为学生认可的一些较好项目,他们是球类运动项目(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快乐运动项目;(拔河、攀岩、接力赛、呼拉圈等);校情特色运动项目(打沙包、游戏、助跑摸高等)。
2、采用问卷调查对实验效果实行定行评价。
在实验前后根据研究内容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作为对实验内容与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及评价的依据之一。
问卷调查的对象有学生、学生家长、教师等。
调查分两部分。
一是基础调查,即在课题实验研究启动前,对学生的基础活动,心理状况,对进行体育活动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运动的兴趣爱好、认识等进行调查。
从调要统计效果看,全部学生都较喜欢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二是综合及效果调查,即在启动大课间课题研究活动一段时间后,对进行活动的项目,实施后的效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就安排与活动情况征求专家意见,接受名师指导,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法,还运用了信息共享,系统管理等方法与网络资源优势了解研究动态与研究情况,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年龄特点出发,融传统的课间操于一体,构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即是必需的,以是必行的。
以“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程资源的创新、整合与开发利用,符合《新课标》要求。
“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正是《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所倡导的理念与要求。
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教师学生家长上级主管部门均对冠英中学的大课间体育作出的评价。
尤其是学生对这类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因而,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运动兴趣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全主义精神产生明显影响,如在2004年4月的“仁怀市第四赛区中学生篮球比赛上”冠英中学参赛的男队与女队分别取得了第二名第三名的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