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_第五单元17课航海家的发现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教学设计_第五单元17课航海家的发现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查阅、整理多种形式的资料,知道地球形状,了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和探索的历史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教学准备:微课、文字(图片)资料、课件,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创设情境:交流对地球的已有认知①出示地球图片,引起交流。

②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

③教师小结,启发思考,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直接切入主题,带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的学习找准基点,同时,让学生清楚本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二、资料学习,深入感知1.微课探寻:了解古代人的认识①播放微课,学习感知。

②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③教师小结,强调古人各种猜想的原因,并引起新的质疑。

【设计意图: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古代人各种各样的错误猜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因为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技术手段还不发达,只能够依靠现有的经验和宗教信仰进行猜想。

但是,古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探求和好奇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事例分析:感知人类对地球的初步探究①事例演示:毕德哥拉斯发现的帆船桅杆现象,启发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

③出示月食图片,引起交流。

④学生分析亚里士多德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发现。

⑤教师小结,指出这只是毕德格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察和分析,并未证实。

【设计意图:事例演示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三、引起思考,激发共鸣1.航海探求:用实践证实地球的形状①出示:四位著名航海家,初步认识。

②资料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③练习反馈:借助连线题,检查学习情况,并梳理著名航海家的发现与贡献。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17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课前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如“盖天说”等;麦哲伦、哥伦布等航海家及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月食、地球的音像资料及三个大小不同的球、软尺、伞、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实验记录单和小帆船模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通过资料、文字、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微信图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认识这颗星球吗?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地球图片)。

你了解它吗?二、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地球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地球。

二、认识地球(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地球的资料,请你谈谈对地球的认识?1、师提出要求:先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你们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填写在表一中。

(课件出示表一)2、学生小组内先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并整理填写在表一中3、汇报交流信息:师:哪个小组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搜集的成果。

好,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先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倾听。

生:实物投影学生所填表格并汇报: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地球的质量为5.976×l027克,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

我们的信息来源是《百科全书》和网上。

生: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

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

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的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我们的信息来自《宇宙的奥秘》和网上。

生: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搜集到:科学家们运用相似法、三角测量法做了精密的测算,算得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2千米,然后根据几何公式推算出地球的总面积大约是51000万平方千米。

师:你们的资料具体地向我们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形状。

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17天。

生:我们组也搜集到了图片。

《17航海家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2

《17航海家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2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 17 航海家的发现》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认识地球表面海陆散布和面积的大小。

3、认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地球内部的基本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1、剖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说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由。

2、经过察看,认识地球表面海陆散布的特色。

3、能剖析资料,对地球内部构成和构造提出一些推断。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领会。

2、认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课要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散布等知识。

三、教课难点地球的形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准备地球仪、小船模型六、教课过程新课导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何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老是先看见桅杆,再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老是先不见船身,而后桅杆才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类现象是什么原由?与地球的形状相关吗?新课解说:一、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往返挪动,从另一侧察看小船模型。

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暗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明了地球的形状?简介麦哲伦围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 千米。

三、大海和陆地察看地球仪,认识地球表面海陆的散布状况,估量大海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散布状况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介绍地球内部概略。

指导阅读p8 的“地球的内部构造表示图”。

作业:1、查找、采集人类近代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认识更多相关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构成的知识。

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纸船、地球仪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圆的)2.确切地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圆球体(播放视频:《地球》)。

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

(二)认识地球1.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地球的资料,请将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并讲你们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填写在表中。

善于搜集资料的孩子。

大家的想法想法也很新颖。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那么从哪里我们能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呢?(出示地球图片)说的很对,在太空中,大家看,这就是从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的照片。

3.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吗?(让学生猜向地球的大小,说的不对没有关系)4.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了地球的大小,但是很不够准确,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从中你都能了解那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课件展示地球资料。

)5.看完资料老师要问大家了,地球的半径是多少?周长呢?(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周长约为4万千米长)6.地球非常大,假如说我们步行绕地球赤道走一圈,每天不吃不喝不睡的行走大约需要走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走一圈。

(三)古人对地球的认识1.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2.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的 。 )
成 正 确 的认 识 , 了解人 类认 识 地球 猜 想及 认识 方 面的 资料 。
所付 出的努 力 , 而激 发 他们 探究 从
科 学 的兴 趣 , 培养 他们 勇 于献 身科 学 事业 的 意志 品质 。 对 四年级 学 生来 说 , 们 对地 他
球 形 状 的认 识 大部 分来 源 于 父母
了大 地 。
是 比较模 糊 的 。另外 , 一些 书籍 在
和 人 们 的 口 口相 传 中 , 地 球 形 状 对
起 的圆盾 , 3 大 象扛 着 , 3 由 个 这 个 大 象 站 在 龟 背 上 , 这 个 龟 又 是 浮 而
的认 识也 存 在着 一 些误 区。 因此 , 希望 通过 这 节课 的学 习 , 助学 生 帮 纠正。
文字及 图 片资料 。
师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 果 你 在 晴 天 站 如
人 对 地球 形 状 的探索 过 程 , 而形 从
学 生 准备 : 阅人 们对 地球 的 在 海 边 看 远 方 的 航 船 , 看 到 帆 . 查 先 后 看 到 船 身 , 明地 球 不 是 平 面 说
《 海 家 的 发 现 》 学 设 计 航 教
栾 海 军
教 学 分 析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准备 : 识 地 球 的 视 频 、 认
不 是一 个平 面?
( 生 小 组 讨 论 。 必要 时 , 学 教
《 海 家 的 发 现 》 课 课 从 探 航 一
究 地 球 的形 状人 手 , 学 生经 历古 让
游 在广 阔海 洋 之 中 的 , 就 是 说 , 也
地 球 的形状 是盾 形 的。
4 .谈 话 : 大 家 画 出 盾 形 的 请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青岛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航海家的发现背景和航海家们的贡献。

2. 学习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

2. 学会利用地图和图表来展示航海家的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航海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和尊敬。

二、教学重点:航海家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航海家的发现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航海家的发现背景和航海家们的贡献。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来展示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航海家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强调航海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航海家发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考与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航海家发现对世界影响的合作探讨,评估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航海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邀请相关专家或历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航海家的了解。

3. 组织学生参观航海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航海家的贡献。

2. 在讲解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航海技术时,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术语。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3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3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3精编版航海家的发现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启课。

现在的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十分明晰,但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发现这一事实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是学生不了解的。

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由猜想到实地勘探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这一过程的艰辛,从而认识到科学是不断进步、发展的。

教学目标:1.能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网络等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状况;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依据事实解释。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作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爱提问,善交流,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盖帽,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通过查阅、整理、交流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和整理有关人们对地球认识的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浑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及课间、地球仪教学过程:总体思路:《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及“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基于此,在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以电教手段为媒介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活动,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扩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具体环节:一、导入师:1.同学们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吗?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生:简介故事内容师:你的故事讲真好!同学们想一想,假设这个魏国人驾着马车往北走一直有路的话,他能不能到达楚国呢?生:讨论(各执理由)A:不能,到海边没有路了,越走越远了…………B:能到达,因为地球是圆的师A:他能不能到达楚国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航海家的发现》这节课你就会找到答案B:同学们分析的有道理,地球是一个接近于圆形的球体二、新授(一)认识地球1.师A:要想找到答案,我们先要来认识一下地球。

《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航海家的发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秘。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

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形状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地球仪、伞、小纸船、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猜谜语: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

学生揭示谜底。

二、认识地球1、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地球,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地球的资料,请你谈谈对地球的认识?2、学生交流汇报。

3、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老师也想介绍一些信息给大家。

资料卡: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赤道绕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米长。

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环绕地球一圈,要连续飞行50个小时。

三、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1、疑问同学们,地球大不大?。

可是在古代,科技很不发达,人们站在大地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

同学们,如果你处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看到这些情景时,你认为大地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古人的想法和同学们想的一样,他们也认为地球是平的。

2、古人猜想谈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提出质疑:如果大地是一个平面,大地靠什么依托?日月星辰又落向何处?随后出现了多种猜测。

请同学们查看资料,找一找,都有什么说法?师生共同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浑天说”,古印度人的说法可是,这种想象毕竟是没有根据的,于是有人又做出了猜测——大地可能是球形的。

《17航海家的发现》教案2

《17航海家的发现》教案2

17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海陆分布等知识。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

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模型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

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新课讲解:一、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 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面海陆的使学生对地球表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指导阅读p8 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

作业: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几位重要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主要发现,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和主要发现。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背景。

(2)认识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地图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在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类对世界范围的有限了解。

(2)播放一段关于航海探险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航海家的发现。

2、讲授新课(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①经济根源:介绍 14-15 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黄金和财富的追求成为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②社会根源:讲解欧洲社会上兴起的寻金热,强调《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③商业危机:分析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导致欧洲商路不畅,促使欧洲人寻找新的通往东方的航路。

④宗教因素:指出传播基督教也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

(2)重要航海家的探险历程①哥伦布a 展示哥伦布的画像和相关史料,介绍哥伦布的生平。

b 结合地图,讲述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经历,重点讲解他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过程和地点。

c 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意义和影响。

②达伽马a 呈现达伽马的图片和资料,介绍达伽马的背景。

b 借助地图,描述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历程。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航海家的发现》是一本以航海家为主角,讲述他们在航海过程中的冒险与发现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航海家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同时也可以进修到关于地理、历史和探险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航海家的生平宁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1. 介绍航海家的背景和重要事迹;2. 分析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讨论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的影响;4. 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老师简要介绍航海家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阅读和讨论书中的故事,然后展示自己的理解;3. 教室演讲: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航海家的故事进行深入钻研,并在教室上进行演讲;4. 书面作业:安置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教室表现:学生在教室讨论和演讲中的表现;2. 书面作业: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航海家的发现》的理解水平。

六、教学资源:1. 《航海家的发现》教材;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航海家的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安排为每周一节课,共计10周。

具体安排如下:第1周:介绍航海家的背景和重要事迹;第2-5周:分析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第6-8周:讨论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的影响;第9周:学生展示自己的钻研效果;第10周:期末考试。

八、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航海家的生平宁事迹,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航海家的生活和发现对世界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航海家的生平宁成就;2.航海家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3.航海家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理解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的影响;2.学生分析航海家的思想和精神。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航海家的生平宁成就;2.讨论法:让学生自主讨论航海家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影响和启迪。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授(15分钟):讲解航海家的生平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航海家的背景和成就;3.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影响和启迪,展示效果;5.总结(10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航海家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教学评估:1.教室表现: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2.作业评判:作业设计包括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考察学生对航海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拓展延伸:1.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走访当地的博物馆或相关展览;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航海家的影响和启迪。

八、教学资源:1.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相关书籍和资料。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航海家的发现,激发他们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有思想、有责任感的终身进修者。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海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航海家的背景和生平;2. 航海家的重要发现和贡献;3. 航海家对世界的影响;4. 航海家的故事和传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航海家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进修:(1)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航海家的背景和生平;(2)学生分组讨论航海家的重要发现和贡献;(3)学生展示讨论效果,交流彼此的见解。

3. 拓展:(1)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深入了解航海家对世界的影响;(2)学生分析航海家的故事和传奇,探讨其背后的意义。

4. 总结:(1)学生撰写关于航海家的发现的文章,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学生分享文章,互相进修和提升。

四、评判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3. 学生的文章质量和观点奇特性。

五、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关于航海家的发现的文章,包括背景介绍、重要发现、影响和故事传奇;2.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积极分享观点和见解;3. 完成相关阅读和分析任务,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资料:1. 《航海家传记》;2. 《航海家的故事》;3. 网上相关资料和文章。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航海家的发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能够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思维的拓展,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材背景介绍
《航海家的发现》是一本描写航海家们在探索未知领域中的冒险故事的图书。

通过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航海家们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同时,这本书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勇气、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航海家的生平宁事迹,理解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塞位;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航海家的生平宁事迹;
2.航海家的航海技术和装备;
3.航海家的发现和贡献。

四、教学活动设计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航海家进行钻研,了解他的生平宁事迹,并向全班进行介绍;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航海家的发现》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3.模拟航海:设计一个模拟航海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航海探险,体验航海家的探险过程;
4.航海家展示:让学生设计海报或PPT展示自己所选择的航海家的生平宁事迹,向全班展示。

五、评判方式
1.小组讨论的表现;
2.阅读理解练习的成绩;
3.模拟航海活动的表现;
4.航海家展示的内容和表现。

六、延伸活动
1.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航海相关展览;
2.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航海家的故事和航海技术;
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体验真实航海过程。

通过《航海家的发现》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航海家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航海家的发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航海家的发现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航海家的发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航海家们的发现和探险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篇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航海家的发现》,了解他们的伟大事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二、目标1. 了解不同航海家的发现和探险活动。

2. 掌握重要航海家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3. 理解航海家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贡献。

4. 分析航海家的发现对于世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三、活动1. 小组合作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著名的航海家,例如哥伦布、麦哲伦、麦哲尔、库克等,研究他们的生平、航海路线、发现和影响,并以展板的形式呈现出来。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航海家的纪录片或动画片,了解他们在航海历程中的艰辛和勇敢,以及发现的重要性。

3. 读文献资料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航海家的背景、动机、目标和后续影响,对于全面理解航海家的发现和探险活动十分重要。

4. 辩论讨论安排同学们进行航海家的发现的辩论赛,讨论航海家的优缺点、贡献和争议点,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航海家的发现和探险活动,以及他们对于世界地理知识和人类文明的贡献。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勇敢、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成为未来的航海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课时导言:在本次导学案中,我们将学习关于航海家的探险和发现的故事。

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到航海家们是如何面对未知挑战,开拓新的领域,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充满奇迹和冒险的世界吧!一、导学目标:1.了解航海家的发现对世界历史和地理的影响。

2.能够描述航海家们的探险故事和发现。

3.了解航海家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二、导学内容:1. 第一部分:航海家的探险精神1.1 了解什么是探险精神?为什么探险精神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 讨论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海洋?2. 第二部分:航海家的发现2.1 了解航海家的探险路线和发现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日夜奔波不停,春夏秋冬出勤,载五十亿客人,日走八万里程。

生:地球。

师:对,谜底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地球的相关知识,在认识地球这方面航海家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航海家的发现。

板书课题。

二、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

1、师:关于地球你知道哪些知识?
生:地球是圆的。

师:哦,地球是圆的吗?他说的准确吗?(咱们都知道圆形是一个平面图形,而地球是一个立体图形,他说的准确吗?)
(如果学生不回答,问:你们也认为地球是圆的?)
生补充:地球是一个球体。

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看书、看电视等。

师表扬: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善于搜集资料的孩子。

你的想法也很新颖。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那么从哪里我们能亲眼看到地球什么形状的?生:在太空中。

师:出示图片(地球),你说的很对,大家看,这就是从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的照片。

师:说的很好,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吗?
(让学生猜向地球的大小,说的不对没有关系)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了地球的大小,但是很不够准确,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从中你都能了解那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播放课件-地球)学生观看。

师:看了这则视频老师要问大家了,地球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
生:地球的周长,半径
师:地球非常大,假如说我们步行绕地球赤道走一圈,每天不吃不喝不睡的行走大约需要走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走一圈。

2、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师:我们借助先进仪器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古人没有那么先进的仪器,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也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那谁来说说古人对地球都有哪些认识?汇报:
生:盖天说
师:盖天说是什么样的?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说
师:大家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盖天说就是这样的。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出示课件,同时板书。

生:浑天说。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课件出示。

师:浑天说是这样的,简单说就是天像一个鸡蛋,地像蛋黄。

板书
师:总结的非常棒。

生:浮龟说。

……
师: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古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师:大家看,古人最初对地球的认识是这样的(黑板),现在看来古人的认识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生:科技落后
3、师:对,后来人们对地球的探索更多了,人们慢慢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了呢?
生:亚里士多德
出示课件,生读。

师:我们知道太阳照射下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那么地球的影子在哪里呢?
生:月食。

师:当月食出现时,我们就会看见地球的影子出现在月球上,大家看。

课件出示:月食
师:亚里士多德就是从月食现象推断处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但是他的推断还是不能完全说明,那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吗?下面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生讨论。

交流。

生:远处的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师:毕达哥拉斯也发现了这一事实。

出示毕达哥拉斯
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论?那咱们动手试试?
师:出示课件。

师:谁来读一下实验要求。

……明白了吗?那老师让一位同学说一下如何做实验。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实验吧,别忘了完成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

师: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桅杆。

师:证明地球是什么样的?
生:圆弧型的。

师:为什么我们在看大海时感觉海平面是平的,而实际上地球是球体?
生:地球太大了。

师:还有吗?
师: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视线不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看不到弧度往下弯的地方。

4、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验证地球是个球体,直到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后来航海业的兴起,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向东方淘金的热潮,他们带着本国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到达东方国家换取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也间接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航海家的发现是什么。

师:阅读资料卡,看看航海家们发现了什么,并完成资料卡。

师:哪个小组能说说航海家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哥伦布材料。

师:哥伦布发现了什么?
师:哥伦布为什么要向西走?
生: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理论,要进行验证。

师:最终他实现了目标了吗?
生:没有。

师:哥伦布没有实现环球旅行的目标,但是后来谁实现了?
生:麦哲伦。

师:不错,麦哲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麦哲伦船长的航线吧。

(课件:麦哲伦航线)
教师介绍几个点,哪一年到达哪个地方,经过什么大洋,到达什么洲。

师:同学们喜欢探险吗?那下面让我们化身麦哲伦船长,像他一样在地图上沿着他的航线做一次环球航行。

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带我们沿着麦哲伦的航线做一次环球航行。

生:上台表演(学生一边找路线,教师一边说)
师:你说的真棒,他的这次航行说明了什么?
生:地球是一个球体。

师:直到麦哲伦航行成功,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5、师:现在谁能来完整的说一说,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生:
师: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
三、收获与评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
四、拓展应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非常棒,航海家通过航海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老师希望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也要和航海家一样做一个勇于探索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