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合集下载
高频电路原理与应用 第6章
6.1.2 调制的分类
1.模拟调制 模拟调制是指调制信号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时的调制方 式,又根据载波是连续的正弦信号,还是离散的矩形脉冲序列,
1) 正弦波调制也称连续波调制,是以高频正弦波为载波,用 低频调制信号分别去控制正弦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三个参量, 分别得到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也不是频谱的简单搬移,而是在搬移过程中将输入信号频谱进 行特定的非线性变换,变换前后谱结构不同,如调频与鉴频电 路,调相与鉴相电路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电路。
对于频谱变换电路而言,不论频谱如何搬移,输出信号的 频率分量总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分量不尽相同,即有新的频率分 量产生,所以频谱搬移过程必须利用非线性器件才能实现。可 见,频谱变换电路属于非线性电路。常见的进行频率变换的非 线性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以及模拟相乘器。它们 都是具有相乘特性的非线性器件,可作为乘法器使用,因此可 把频率变换归结为两个信号相乘的结果。通常频谱变换电路分 类见图6.1
(1)振幅调制: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振幅,使已调信号的 振幅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也称幅度调制,简称调幅。调幅方 式又可分为普通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单 边带调幅(SSB)、残留边带调幅(VSB),其解调过程叫检波,或
(2)频率调制: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频率,使已调波的频 率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而维持载波振幅不变,简称调频(FM),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低频信号搬移到不同的高频 段,以实现频分复用。这样可以利用频率较高的载波将待发送 的低频信号“携带”到空间中去,并且不同的电台采用不同频 率 的高频载波,使得在同一信道中传送的大量电磁波由于频分复 用而不会相互干扰。接收者通过选择从空间接收到所需高频电 磁波后,再将低频信号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出来,并变换成原 始低频信号。这样的过程就实现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有线通 信虽然可以传输语音类的低频信号,但一条信道只允许传输一 路信号,信道利用率很低,所以有线通信中也需要将各路语音 信号搬移到不同的频段,采用频分复用的“多路通信”技术可 实现多路信号经一根导线传输而又互不干扰。因此,无论是无 线通信还是有线通信都要使用频分复用技术,也就是都要进行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幅(SSB)
1. SSB信号的性质
在现代电子通信系统的设计中,为节约频带,提高系统的功率和带宽效率,常 采用单边带(SSB)调制系统
单边带(SSB)信号是由双边带调幅信号中取出其中的任一个边带部分,即可成
为单边带调幅信号。其单频调制时的表示式为:
uDSB (t )
1 2
kUUc cos(c
6.2 振幅调制原理
6.2.1 调幅波的性质
一、AM信号的数学表示式
•调制信号为:
u (t) Um cos t Um cos 2F t
• 载波信号为:
uc (t) Ucm cosct
• 进行调幅后的调幅波振幅 U AM (t)为:
ma
kaUm Ucm
为调幅指数
U AM (t) Ucm U (t) Ucm kaUm cos t
Ucm
cos c t
ka Ucm
Ucm
cosct Um
cos t
6.2.2 抑制载波调幅波的性质
一、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
只发射含有信息的上、下两个边带,而不发射载波。 1、数学表示式
uAM (t) Ucm (1 ma cos t) cosct
uDSB(t) maUcm cos t cosct
1 U2
Pc
2
cm
RL
50W
P
1
m2 a 2
Pc
1
0.42 2
50W
54W
B 2Fmax 2103 Hz 2kHz
6.3 振幅调制方法与电路
概述
6.3.1 低电平调幅电路
二极管调制电路 差分对调制电路和模拟乘法器
6.3.2 高电平调幅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Pmax Pc (1 m)2 Pmin Pc (1 m)2
(6―14)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
在调制过程中,将载波抑制就形成了抑制载波双边 带信号,简称双边带信号。它可用载波与调制信号相乘 得到,其表示式为
uDSB (t) kf (t)kf (t)uC 在单一正弦信号uΩ=UΩcosΩt调制时,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6―5)
上面的分析是在单一正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的情
况下进行的,而一般传送的信号并非为单一频率的信号,
例如是一连续频谱信号f(t),这时,可用下式来描述调
幅波:
uAM (t) UC[1 mf (t)]cosct
(6―6 )
u
0
t
uC
(a)
0
t
(b) u AM (t)
mUc
m< 1
Uc
0
t
(c) u AM (t)
m= 1
0
t
uAM (t)
(d)
m> 1
0
t
(e)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u
0
t
uC
(a)
0
t
(b) u AM (t)
mUc
m< 1
Uc
0
t
(c) u AM (t)
m= 1
0
t
uAM (t)
(d)
m> 1
0
t
图6―1 AM调制过程中的信号波形
Um(t)=UC+ΔUC(t)=UC+kaUΩcosΩt
=UC(1+mcosΩt)
高频电子线路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i
VD uΩ
+
H(j) uo(t) 0 F
fc
2fc
3fc
f
−
(b)流过二极管的电流频谱
uc
2020/4/10
(a)
26
(2) 单差分对电路:
io
Io (1
uB ) Ee
uA 2VT
,
uA , uB 26mV
uB uA
U cost
Uc
c
osct
uo
I o RLU c 2VT
1
U Ee
cost cosct,
m U Ee
单差分对AM调制器的输出波形 :
2020/4/10
27
关于AM调制的说明: (1). 高电平AM调制:集电极调幅需要谐振功放工作在过压状 态,而基极调幅需要谐振功放在欠压状态,前者优点是输出 功率较大,后者优点是所需的激励功率功率较小; (2). 二极管AM调制:合理选择信号的注入位置,可以用二极 管平衡电路直接实现AM调制;要想用二极管环形电路实现 AM调制,需要在输出电压中再加入载波分量,或者在输入调 制信号中叠加上直流成分; (3). 双差分对AM调制电路:在小信号状态下,双差分对电路 就是一个标准的模拟乘法器,要想利用它实现AM调制,也需 要在输出端再加入载频分量,或者在输入调制信号中叠加上 直流成分。
R0Eb0 u cosct
RL
C1 R1
Ec CB
2020/4/10
24
基极调幅的波形:
2020/4/10
25
2) 低电平调制:用第5章的频谱搬移电路实现低电平AM调制。
(1) 单二极管电路: u1=uΩ, u2= uc, Uc>>UΩ。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AMVΩmVcm AMVΩmVcm
cos(c cos(c
)t )t
对于复杂信号调制上面的模型也成立。
通信工程学院
27
F ()
F f (t) cosct
F fˆ (t) sin ct
SUSB ()
SLSB ()
通信工程学院
28
4.1.2 振幅解调和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
P(t) 1
2
Vπ 2
-π m0
(1
Ma
cost ) 2
cos2
ctdct
1 2
Vm20
(1
Ma
cos t)2
P0 (1
Ma
cos t)2
式中,P0 Vm20 / 2 :载波分量产生的平均功率。
Pmax P0 1 Ma 2
Pmin P0 1 Ma 2
通信工程学院
20
通信工程学院
21
③组成模型 vO (t) AMVcmv (t) cosct AMVcm ka
④讨论 •其包络与调制信号不一致; •调制效率高; •信号的带宽与AM信号一样。
通信工程学院
22
2. 单边带调制信号
①定义:仅传输一个边带(上边带或下边带)的调制方式称为单 边带调制 。 ②目的:节省发射功率;频谱宽度压缩一半,BWSSB = Fmax。
带通
通信工程学院
37
4.2 相乘器电路
•
实现:利用非线性器件。 电阻性
按非线性器件 电抗性
• 类别
两输入信号加到同一器件输入端
按输入信号注入方式 两输入信号加到不同器件输入端
第六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调制信号周期内平均功率 u AM t U c 1 m cos t cos c t
1 1 U c cos c t mU c cos c t m U c cos c t 2 2
P边频
1 mUC 2RL 2
m2 Pc 4
2
高 拟 子 子 模 频 电 电 线 路线 路 模 拟 电 子 线 路
(2)为什么要调制?
天线尺寸
– 无线信道中传输信号时,利用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需要天线发射和
接收电磁波。 – 天线的尺寸和波长相比拟,如采用/4天线,对于3kHz的声音信号,天
线尺寸为25km,这是无法实现的,如果调制在900MHz上,天线仅需8cm,
2
AM信号的平均功率
1 Pav 2π
m2 Pd t Pc 1 2 π
π
边频功率 m 2 载波功率 2
20
高 拟 子 子 模 频 电 电 线 路线 路 模 拟 电 子 线 路
调幅波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它们分别对应调制信号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为: Pmax=Pc(1+m)2 Pmin=Pc(1-m)2 Pmax限定了用于调制的功放管的额定输出功率PH, 要求PH≥Pmax。
AM信号频谱
AM调制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两侧,在搬移 过程中频谱结构不变。这类调制方式属于频谱线性搬移。
18
高 拟 子 子 模 频 电 电 线 路线 路 模 拟 电 子 线 路
3) 调幅波的功率
平均功率(简称功率)是对恒定幅度、恒定频率的正弦波 而言的。调幅波的幅度是变化的,所以它存在几种状态下 的功率,如载波功率、最大功率及最小功率、调幅波的平 均功率等。 在负载电阻RL上消耗的载波功率为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说课讲解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制SSB-SC Single SideBand Suppressed carrier
6.1.1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1. AM调幅波 1)数学表达式
uC U C cos ct
调制信号为单频余弦波
载波 u C U C c o s c t
u U cos t
已调信号振幅 U m t U C U C t
U C co c t m s 2 U C co c s) t (m 2 U C co c s) t(
U
0F (a )
Uc
f 调幅过程实际是频谱搬 移过程,即将调制信号 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附近,
成为对称排列的在载波
0
fc
f 频率两侧的上下边频,
(b ) 1
幅度等于mUC/2
m/2
m/2
0
fc- F fc fc+ F
BW 20k 2 f0 10k
高频(射频): 高频窄带信号
AM广播信号: 535 ~1605kHz,BW=20kHz
f max 3 f min
BW 20k 1 f0 100k0 50
BW f 0 Q
low
20 10k 20k
100k
频谱搬移
1000k
high
3. 调制的方式和分类
调制
调幅 连续波调制 调频
c- min
c+ min
BW
4)产生原理框图
u AtM U C 1 m c o tcs o c t s
1U ka CUcostUCcocst u
+ 常数
×
uAM
uc
(a)
U C cc o t k a U s c t o U C c sc o t s
6.1.1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1. AM调幅波 1)数学表达式
uC U C cos ct
调制信号为单频余弦波
载波 u C U C c o s c t
u U cos t
已调信号振幅 U m t U C U C t
U C co c t m s 2 U C co c s) t (m 2 U C co c s) t(
U
0F (a )
Uc
f 调幅过程实际是频谱搬 移过程,即将调制信号 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附近,
成为对称排列的在载波
0
fc
f 频率两侧的上下边频,
(b ) 1
幅度等于mUC/2
m/2
m/2
0
fc- F fc fc+ F
BW 20k 2 f0 10k
高频(射频): 高频窄带信号
AM广播信号: 535 ~1605kHz,BW=20kHz
f max 3 f min
BW 20k 1 f0 100k0 50
BW f 0 Q
low
20 10k 20k
100k
频谱搬移
1000k
high
3. 调制的方式和分类
调制
调幅 连续波调制 调频
c- min
c+ min
BW
4)产生原理框图
u AtM U C 1 m c o tcs o c t s
1U ka CUcostUCcocst u
+ 常数
×
uAM
uc
(a)
U C cc o t k a U s c t o U C c sc o t s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溷频1154页
调幅方法
集电极调幅 高电平调幅
基极调幅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1.定义
fo–fs =fi
高频放大 混频
fs
fs
中频放大 检波 低频放大
fi
F
F
fo 本地振荡
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高频电路原理与图分6析.1》.1 检波器的输入输出波形
1. 调制的原因 便于不同电台相同频段基带信号的同时接收
c1
c2
频谱搬移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 调制的方式和分类
调制
调幅 连续波调制 调频
调相
振幅调制 脉冲波调制 脉宽调制
脉位调制 编码调制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 调幅的方法
低电平调幅
n)t
n
1 2
mn
c
os(c
n)t
信号带宽 B2Ωmax
调制信号
载波
Ωmaaxx
调幅波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ωc
下边带
上边带
ωc-Ωmax
c
ωc+Ωmax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3)33 3)调幅波的功率
u (t) U c(1 m acΩ o)c sto c ts
Uc
如果将普通调幅波输送功率至 电阻R上,则载波与两个边频将分别
即:
U m (t) U c( 1 k U a V c co t)s U c( 1 m aco t)s
式中ma为调制度,
通信电子线路习题(2)
第六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6.1某调幅波表达式为u AM (t )=(5+3cos2π×4×103t )cos2π×465×103t (v)1、 画出此调幅波的波形2、 画出此调幅波的频谱图,并求带宽3、 若负载电阻R L =100Ω,求调幅波的总功率 解:1.2. BW =2×4kHz =8kHz3. Ucm=5 m a =0.6Pc =U 2cm/2 R L =125mW P Σ=(1+ m 2a /2 )P c =147.5mW6.2 已知两个信号电压的频谱如下图所示,要求:(1)写出两个信号电压的数学表达式,并指出已调波的性质; (2)计算在单位电阻上消耗的和总功率以及已调波的频带宽度。
解:u AM =2(1+0.3COS2π×102t) COS2π×106t(V) u DSB =0.6 COS2π×102t COS2π×106t (V)P C =2W ;P DSB =0.09W ;P AM =2.09W ;BW=200HZ6.3 已知:调幅波表达式为u AM (t )=10(1+0.6cos2π×3×102t+0.3cos2π× 3×103t)cos 2π×106t (v) 求:1、调幅波中包含的频率分量与各分量的振幅值。
2、画出该调幅波的频谱图并求出其频带宽度BW 。
解:1.包含载波分量:频率为1000kHz ,幅度为10V上边频分量:频率为1003kHz ,幅度为1.5VkHz469465461上边频分量:频率为1000.3kHz ,幅度为3V 下边频分量:频率为997kHz ,幅度为1.5V2.带宽BW =2×3=6kHz6.4 试用相乘器、相加器、滤波器组成产生下列信号的框图(1)AM 波;(2) DSB 信号;(3)SSB 信号。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1.知识讲解
调制信号为一连续频谱信号:f(t) ——均值为零的归一化信号
调幅波信号: u A M (t) U C [1 m f(t)]c o sc t
实际调制信号的调幅波形: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3) 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时: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取上边带时:
取下边带时: 单音调制的SSB信号波形: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双音调制时产生的SSB信号 设双音频振幅相等 Ω2>Ω1时, 受uΩ调制的双边带信号:
取上边带:
取下边带: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等幅双音信号波形:
等幅双音信号频谱:
SSB信号波形:
调制信号频谱:
载波信号频谱:
AM信号频谱: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多频调制情况下: ——以语音信号为例 语音频谱:
已调信号频谱: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AM信号的产生原理图: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AM信号的平均功率:
边频功率、载波功率、AM波平均功率的关系:
PavPc 2P边频
两个边频总功率 m 2
载波功率
2
AM调制方式中: 载波功率(不含调制信号)占总功率的2/3以上; 边频总功率(含调制信号)小于总功率的1/3 功率浪费大,效率低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2. 双边带信号(DSB) 双边带信号——在AM调制过程中,将载波抑制就形成抑制
调幅波信号: u A M (t) U C [1 m f(t)]c o sc t
实际调制信号的调幅波形: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3) 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时: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取上边带时:
取下边带时: 单音调制的SSB信号波形: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双音调制时产生的SSB信号 设双音频振幅相等 Ω2>Ω1时, 受uΩ调制的双边带信号:
取上边带:
取下边带: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等幅双音信号波形:
等幅双音信号频谱:
SSB信号波形:
调制信号频谱:
载波信号频谱:
AM信号频谱: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多频调制情况下: ——以语音信号为例 语音频谱:
已调信号频谱: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AM信号的产生原理图: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AM信号的平均功率:
边频功率、载波功率、AM波平均功率的关系:
PavPc 2P边频
两个边频总功率 m 2
载波功率
2
AM调制方式中: 载波功率(不含调制信号)占总功率的2/3以上; 边频总功率(含调制信号)小于总功率的1/3 功率浪费大,效率低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2. 双边带信号(DSB) 双边带信号——在AM调制过程中,将载波抑制就形成抑制
第六章频谱搬移
6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一) 调幅波的分析 1 、表示式及波形
调幅信号表达式
k a UΩ m UC
调制信号波形
u AM (t) UC (1 mcos t)cos c t
波形表示
载波波形
已调波波形
m 1
7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一) 调幅波的分析
k a UΩ m UC
g(t)cos c t
18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二)双边带信号
2.波形
调制信号波形 载波波形
已调波波形
相位跳变!
19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二)双边带信号
与AM波相比,DSB信号的特点: (1) 包络不同。 AM波的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f(t)的波形,而 DSB波的包络则正比于|f(t)|。 (2) 180。相位跳变。 DSB信号的高频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 处(调制电压正负交替时)要突变180°。
29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i a 0 a1 (V0 cos 0t V cos t ) a 2 (V0 cos 0t V cos t ) 2 a 3 (V0 cos 0t V cos t ) 3
a2 2 V0 2
a 2 2 a0 2 (V0 V ) 2
m
uC = UCcosωct uΩ = UΩcosΩt
U C (1 ma cost )
(t ) U C ΔU C (t ) U C kaU Ω cost
ΔU C kaU Ω ma U U C C 调幅信号表达式:
调幅度:
uAM (t ) U m (t ) cos ct U C (1 m cos t ) cos ct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一) 调幅波的分析 1 、表示式及波形
调幅信号表达式
k a UΩ m UC
调制信号波形
u AM (t) UC (1 mcos t)cos c t
波形表示
载波波形
已调波波形
m 1
7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一) 调幅波的分析
k a UΩ m UC
g(t)cos c t
18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二)双边带信号
2.波形
调制信号波形 载波波形
已调波波形
相位跳变!
19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二)双边带信号
与AM波相比,DSB信号的特点: (1) 包络不同。 AM波的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f(t)的波形,而 DSB波的包络则正比于|f(t)|。 (2) 180。相位跳变。 DSB信号的高频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 处(调制电压正负交替时)要突变180°。
29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i a 0 a1 (V0 cos 0t V cos t ) a 2 (V0 cos 0t V cos t ) 2 a 3 (V0 cos 0t V cos t ) 3
a2 2 V0 2
a 2 2 a0 2 (V0 V ) 2
m
uC = UCcosωct uΩ = UΩcosΩt
U C (1 ma cost )
(t ) U C ΔU C (t ) U C kaU Ω cost
ΔU C kaU Ω ma U U C C 调幅信号表达式:
调幅度:
uAM (t ) U m (t ) cos ct U C (1 m cos t ) cos ct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5
4.两种类型的频谱变换电路 两种类型的频谱变换电路 ① 频谱搬移电路: 频谱搬移电路:将输入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搬移。 将输入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搬移。 例:振幅调制、 振幅调制、解调、 解调、混频电路( 混频电路(本章讨论) 本章讨论)。
特点: 特点:仅频谱搬移, 仅频谱搬移,不产生新的频谱分量。 不产生新的频谱分量。 ② 频谱非线性变换电路: 频谱非线性变换电路:将输入信号的频谱进行特定 的非线性变换。 的非线性变换。 例: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 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第 7 章讨论) 讨论)。 特点: 特点:产生新的频谱分量。 产生新的频谱分量。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6
6.1 振幅调制
(1) 调制: 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量的过程。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量的过程 (2)解调: 解调:调制的逆过程, 调制的逆过程,即从已调波中恢复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即从已调波中恢复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3)载波信号: 载波信号:未受到调制的( 未受到调制的(等幅) 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4)振幅调制: 振幅调制: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振幅, 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振幅,使已调信号的振 幅 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 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
1.地位 通信系统的基本电路。 通信系统的基本电路。 2.特点 对电路中信号频谱进行的变换, 对电路中信号频谱进行的变换,电路有新频率成分产生。 电路有新频率成分产生。 为此, 需引用一些信号与频谱的概念。 为此 ,需引用一些信号与频谱的概念 。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第6章 多频调制
振 幅
第6章_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振幅调制 解调(检波)
混频(变频) 定义: 图像 调制信号:需要传输的信号(原始信号)
密码
属于
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语言
u U cost
信号
载波信号:(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正弦波 方波
三角波 锯齿波
uC UC cos(ct )
已调信号(已调波):经过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射频信号) (1) 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量的过程。
C
(t) E
C 0
U
cos t
集电极调幅过程示意图
ic ic uBEmax Ec0 t Ic1 uΩ(t) t t uCE Ec(t)
Ic1
过压 临界 欠压
+ uo -
EC0
uΩ(t)
EC
集电极调幅的特点:要实现集电极调幅,应使Ic1与uΩ成线性关 系,故应使放大器工作于过压状态。 优点: 集电极效率高,适于大功率调幅机。
(1)它是何种已调波? (2)画出它的频谱图; (3)求它在负载RL=1Ω时的载波功率PC, 平均功率Pav及边频功率PSB; (4)占据带宽BW.
解:
u ( 8cos 200 t cos180 t cos 220 t (V ) 0 t)
1 1 () 1 u0 (t ) U c cos ct mU c cos (c )t mU c cos (c )t 2 2 知它是普通调幅波. 1 2 (2)U c 8V ,由 mU c 1, 得m 0.25 2 8 200 fc 100 Hz , F 10 Hz 2 1 U C 2 1 82 (3) PC 32W 2 R 2 1 1 1 PSB m 2 PC 0.252 32 1W 2 2 Pav PC PSB 32 1 33W BW 110 90 20 Hz
第6章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PPT教案
下边频功 率:
P0
1 2R
maV0 2
2
1 4
ma2 P0T
上边频功 率:
P0
1 2R
maV0 2
2
1 4
ma2 P0T
总功率:
Po
P0T
P0
P0
1
ma2 2
P0T
结论:调 幅波的 功率利 用率很 低
第4页/共40页
浙江海洋学院 陈庭勋
§6.1 双边带信号DSB
高频电子线路
vo a0 0.5a2 V02 V2 a1V0 cos0t a1V cost a1V2 cost
a2V0Vcos0 t cos0 t
0.5a2V02 cos20 t 0.5a2V2 cos2t v i控制在mV级。
v
实际产生上、下边频的是
i2这一项。
第15页/共40页
浙江海洋学院 陈庭勋
第6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
从频谱上理解双边带信号
uDSB t kUcU cost cosct
0
ω0 -Ωω0ω0 +Ω ω
第5页/共40页
高频电子线路
第6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
§6.1 单边带信号SSB
单边带信号的特点
单边带信号:只发送ω0+Ω或ω0-Ω成 份。
1、节省 调幅发 射机的 功率。
网络 SSB输出
v`=cosω1t
vo` =Vocosω2t
v2=vΩ v` 低通
BM2
滤波器
BM4 v6 vo v4 cos2t sin1 t
v2 sin t cos1t
v4=sin(ω1-Ω) t
或
SSB输出:
Chapter6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ppt
cos(c
)t
U cos(c )t
下边带信号
uSSB (t )
1 2
mUC
cos(c
)t
U cos(c )t
限带信号
载波
Ωmax
ωc-Ωmax
上边频带信号
ωc ωc+Ωmax ω
下边频带信号
ωc+Ωmax ω
ω ωc-Ωmax
单边带信号或写为
u SSB
(t
)
U
cos
t
cos
ct
U
sin
t
sin
(U
cos t)](UC
cos c
t)
UC cosc t ka (U cos t)(cosc t)
u
+
×
uAM
常数
uc
(a)
u 6(.aA)AMM+信调号制信主×号要的特包点络:u反AM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b)发射机的功率利用率不高
uc
(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分析
为了克服普通调幅波效率低的缺点,提高设备的功率利用 率,可以不发送载波,而只发送边带信号,这就形成了抑制载 波双边带信号,简称双边带信号。
锯齿波
已调信号(已调波):经过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射频信号)
1 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量的过程。
2 解调:调制的逆过程,即从已调波中恢复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3 振幅调制: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振幅,使已调信号的振幅 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
4 频率调制:调制信号控制载波频率,使已调波的频率随调 制信号线性变化。
5 相位调制: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相位,使已调波的相位 随调
振幅制检信波号线振变幅化调。制的逆过程 6 解调方式: 鉴频 调频的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6.1 振幅调制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6.3 混频 6.4 混频器的干扰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6.1 振幅调制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调制:调制是指利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某个参数 的过程。
2、调制信号:是指由原始消息(如声音、数据、图象等) 转变成的低频或视频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是数字 信号。通常用uΩ 或f(t)表示。 3、载波信号:是指未受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可以是正 弦信号,也可是非正弦信号。 4、已调波信号:是指受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即已经把调 制信号加载到载波中的信号。
图6-1 AM调制过程中的信号波形
(e)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由此可得调幅信号的表达式: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6-5)
为了使已调波不失真,即高频振荡波的振幅能真实地反映
出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调幅度m应小于或等于1,当 m>1时,称为过调幅。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5、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从已调波信号中提取原调 制信号的过程。 6、振幅调制:是指利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使载 波信号的振幅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7、振幅调制的分类:
(1) 普通调幅方式(AM):其输出的已调信号称为调幅 波。
(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其输出的已调信号称为双边 带信号(DSB)。 (3)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制:其输出的已调信号称为单边 带信号(SSB)。
总结:由前面分析可得:
(6-14)
(1) 当调幅度m=1时,调幅波的最大功率为载波功率的4
倍,而最小功率为零,因此由于最大、最小功率相差太大, 对特定的功放管而言,其额定输出功率将大大受限; (2) 当m=1时,不携带调制信号的载波成分将占用调幅波 总功率的2/3,而带有信号的边频只调幅波总功率的1/3,因 此功率浪费大,效率低;若m<1,则效率更低。
n 1
f (t)
(6-7)
调制信号和已调波示意
图如图6-3所示。
0 (a) u AM (t) 包络 未调制 t
0
t
(b)
图6-2 实际调制信号的调幅波形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调制电路框图
由(6-5)式可以看出,要完成AM调制,可以用图6-3所 示的原理框图实现,其关键在于实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振 幅
0
300 振 幅
3 400 (a)
f / Hz
0
fc-3 400 (b)
fc
fc+3 400
f / Hz
图6-5 语音信号及已调信号频谱 (a)语音频谱(b)已调信号频谱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调幅波的功率
由于调幅波的振幅是变化的,因此存在几种功率, 如载波功率、最大功率、最小功率、平均功率等。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cos( ) cos cos sin sin
4、单边带调制与信号变换
由式(6-17)和式(6-18),利用三角公式,可得: uSSB(t)=UcosΩtcosωct-UsinΩtsinωct 或 uSSB(t)=UcosΩtcosωct+UsinΩtsinωct (6-24b) (6-24a)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调制信号为一连续频谱信号f(t)
上面的分析是在单一正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的情况下 进行的,而一般传送的信号并非为单一频率的信号,例 如是一连续频谱信号f(t),这时,可用下式来描述调幅 波:
u AM (t ) UC [1 mf (t )]cos ct
若将调制信号分解为:
(1)包络不同。AM波的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f(t)波形, 而DSB信号波形的包络正比于|f(t)|。 (2)DSB信号的高频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处(调 制电压正负交替时)要突变180°——即反相。 (3)由于DSB信号不含载波,它的全部功率为边带占有, 所以,发射的都载有消息,功率利用率高于AM。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二、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一)调幅波(AM)的分析 1、调幅波的表达式及波形 (1)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信号 设载波电压为
uC U C cos c t
调制电压为
(6-1)
u U cos t
通常载波频率与调制信号满足ωc>>Ω。
(6-2)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进一步展开有:
u SSB U 4 cos( c 1 )t U 4 cos( c 2 )t
(6-23)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1) 比较式(6-20)和式(6-22)可见,若将 2U cos(2 1 )t / 2 看 成是调制信号的包络, 2 1 )t / 2 为调制信号的填充频率, ( 则SSB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的包络形状相同,填充频率移 动了 。c 2) 比较式(6-19)和式(6-23)可以看出,每一个调制频率分量 产生一个对应的单边带信号分量,它们件的关系和单音调制 时一样,振幅之间成正比,频率则线性移动。
式(6-24a)对应于上边带,式(6-24b)对应于下边带。这是SSB
取下边带时: uSSB (t ) U cos( c )t
显然,他们均为单一频率成分的信号。
(6-17)
(6-18)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单边带信号的波形及频谱如图6-7和图6-8所示,由于它
们为单一频率成分的信号,因此,单纯从该信号中是无法 知道原来调制信号,也无法看出实际该信号的特征。
号的相乘。
u
+ 常数 (a)
× uc
u AM
u
+ ×
× +
u AM
uc (b)
图6-3 AM信号的产生原理图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调幅波的频谱
由图6-1(c)可知,调幅波不是一个简单的正弦波形。在 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的调制情况下,调幅波如式(6-5)所 描述。将式(6-5)用三角公式展开,可得:
根据前面的有关公式,在负载电阻RL 上消耗的载波 功率为: 2 2 UC 1 uC Pc (6-9) RL dct 2RL 2
在负载电阻RL上,一个载波周期内调幅波消耗的功率为
1 P 2
2 u AM (t ) 1 2 d c t U C (1 m cos t ) 2 RL 2 RL
m m u AM (t ) UC cos ct UC cos(c )t U C cos(c )t + 2 2
(6-8)
上式表明:单频调制的调幅波包含三个频率成分,即它由三 个高频正弦波叠加而成。其频谱如图6-4所示。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U f (a)
0 F Uc
U C kaU m UC UC
(6-4)
式中,ka为比例系数,一般由调制电路确定,故又称为调
制灵敏度。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u 0 uC 0 (a) t
t (b) m<1 t
u AM (t)
mU c Uc
0 (c) u AM (t)
0
m=1 t
u AM (t)
(d)
0
m>1 t
Pc (1 m cos t ) 2
(6-10)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由此可见,P是调制信号的函数,是随时间变化的。
上、下边频的平均功率均为:
P 边频 1 mU C 2 m 2 ( ) P c 2 RL 2 4
(6-11)
AM信号的平均功率
1 Pav 2
m2 Pd t Pc (1 ) 2
0 1
(b)
fc
f
m/2 0 fc-F (c) fc 2F
m/2 fc+F f
图6-4 单音调制时已调波的频谱 (a)调制信号频谱(b)载波信号频谱 (c)AM信号频谱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显然:
1) 频谱的中心分量就是载波分量,它与调制信号无关, 不含消息; 2) 两个边频分量分量ωc+Ω及ωc - Ω则以载频为中心对 称分布,两个边频信号的幅度相等并与调制信号幅度成正比。 3) 边频相对于载频的位置仅取决于调制信号的频率。 因此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消息只包含在边频分量中。 在多频调制的情况下,各个低频频率分量所引起的边频 对组成了已调波的上下两个边带。如图6-5所示。
为了看清SSB信号波形的特点,下面分析双音调制时产生 的SSB信号波形。为分析方便。设双音频振幅相等,即:
u (t ) U cos 1t U cos 2t 且Ω2>Ω1,则可以写成下式:
1 1 u (t ) 2U cos (2 1 )t cos (2 1 )t 2 2 受uΩ调制的双边带信号为
根据振幅调制信号的定义,已调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
号uΩ线性变化,由此可得振幅调制信号振幅Um(t)为 Um(t)=UC+ΔUC(t)=UC+kaUΩcosΩt =UC(1+mcosΩt) (6-3) 式中:ΔUC(t)与调制电压uΩ成正比,其振幅ΔUC=kaUΩ与载
波振幅之比称为调幅度(调制度):
调幅度:
(6-12)
由上式可以看出,AM波的平均功率等于载波功率 与两个边带功率之和。而两个边频功率与载波功率的 比值为:
边频功率
载波功率
m2 2
(6-13)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同时可以得到调幅波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它们分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6.1 振幅调制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6.3 混频 6.4 混频器的干扰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6.1 振幅调制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调制:调制是指利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某个参数 的过程。
2、调制信号:是指由原始消息(如声音、数据、图象等) 转变成的低频或视频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是数字 信号。通常用uΩ 或f(t)表示。 3、载波信号:是指未受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可以是正 弦信号,也可是非正弦信号。 4、已调波信号:是指受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即已经把调 制信号加载到载波中的信号。
图6-1 AM调制过程中的信号波形
(e)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由此可得调幅信号的表达式:
uAM(t)=UM(t)cosωct=UC(1+mcosΩt)cosωct (6-5)
为了使已调波不失真,即高频振荡波的振幅能真实地反映
出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调幅度m应小于或等于1,当 m>1时,称为过调幅。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5、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从已调波信号中提取原调 制信号的过程。 6、振幅调制:是指利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使载 波信号的振幅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7、振幅调制的分类:
(1) 普通调幅方式(AM):其输出的已调信号称为调幅 波。
(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其输出的已调信号称为双边 带信号(DSB)。 (3)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制:其输出的已调信号称为单边 带信号(SSB)。
总结:由前面分析可得:
(6-14)
(1) 当调幅度m=1时,调幅波的最大功率为载波功率的4
倍,而最小功率为零,因此由于最大、最小功率相差太大, 对特定的功放管而言,其额定输出功率将大大受限; (2) 当m=1时,不携带调制信号的载波成分将占用调幅波 总功率的2/3,而带有信号的边频只调幅波总功率的1/3,因 此功率浪费大,效率低;若m<1,则效率更低。
n 1
f (t)
(6-7)
调制信号和已调波示意
图如图6-3所示。
0 (a) u AM (t) 包络 未调制 t
0
t
(b)
图6-2 实际调制信号的调幅波形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调制电路框图
由(6-5)式可以看出,要完成AM调制,可以用图6-3所 示的原理框图实现,其关键在于实现调制信号和载波信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振 幅
0
300 振 幅
3 400 (a)
f / Hz
0
fc-3 400 (b)
fc
fc+3 400
f / Hz
图6-5 语音信号及已调信号频谱 (a)语音频谱(b)已调信号频谱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3、调幅波的功率
由于调幅波的振幅是变化的,因此存在几种功率, 如载波功率、最大功率、最小功率、平均功率等。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cos( ) cos cos sin sin
4、单边带调制与信号变换
由式(6-17)和式(6-18),利用三角公式,可得: uSSB(t)=UcosΩtcosωct-UsinΩtsinωct 或 uSSB(t)=UcosΩtcosωct+UsinΩtsinωct (6-24b) (6-24a)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调制信号为一连续频谱信号f(t)
上面的分析是在单一正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的情况下 进行的,而一般传送的信号并非为单一频率的信号,例 如是一连续频谱信号f(t),这时,可用下式来描述调幅 波:
u AM (t ) UC [1 mf (t )]cos ct
若将调制信号分解为:
(1)包络不同。AM波的包络正比于调制信号f(t)波形, 而DSB信号波形的包络正比于|f(t)|。 (2)DSB信号的高频载波相位在调制电压零交点处(调 制电压正负交替时)要突变180°——即反相。 (3)由于DSB信号不含载波,它的全部功率为边带占有, 所以,发射的都载有消息,功率利用率高于AM。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二、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一)调幅波(AM)的分析 1、调幅波的表达式及波形 (1)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信号 设载波电压为
uC U C cos c t
调制电压为
(6-1)
u U cos t
通常载波频率与调制信号满足ωc>>Ω。
(6-2)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进一步展开有:
u SSB U 4 cos( c 1 )t U 4 cos( c 2 )t
(6-23)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1) 比较式(6-20)和式(6-22)可见,若将 2U cos(2 1 )t / 2 看 成是调制信号的包络, 2 1 )t / 2 为调制信号的填充频率, ( 则SSB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的包络形状相同,填充频率移 动了 。c 2) 比较式(6-19)和式(6-23)可以看出,每一个调制频率分量 产生一个对应的单边带信号分量,它们件的关系和单音调制 时一样,振幅之间成正比,频率则线性移动。
式(6-24a)对应于上边带,式(6-24b)对应于下边带。这是SSB
取下边带时: uSSB (t ) U cos( c )t
显然,他们均为单一频率成分的信号。
(6-17)
(6-18)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单边带信号的波形及频谱如图6-7和图6-8所示,由于它
们为单一频率成分的信号,因此,单纯从该信号中是无法 知道原来调制信号,也无法看出实际该信号的特征。
号的相乘。
u
+ 常数 (a)
× uc
u AM
u
+ ×
× +
u AM
uc (b)
图6-3 AM信号的产生原理图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调幅波的频谱
由图6-1(c)可知,调幅波不是一个简单的正弦波形。在 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的调制情况下,调幅波如式(6-5)所 描述。将式(6-5)用三角公式展开,可得:
根据前面的有关公式,在负载电阻RL 上消耗的载波 功率为: 2 2 UC 1 uC Pc (6-9) RL dct 2RL 2
在负载电阻RL上,一个载波周期内调幅波消耗的功率为
1 P 2
2 u AM (t ) 1 2 d c t U C (1 m cos t ) 2 RL 2 RL
m m u AM (t ) UC cos ct UC cos(c )t U C cos(c )t + 2 2
(6-8)
上式表明:单频调制的调幅波包含三个频率成分,即它由三 个高频正弦波叠加而成。其频谱如图6-4所示。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U f (a)
0 F Uc
U C kaU m UC UC
(6-4)
式中,ka为比例系数,一般由调制电路确定,故又称为调
制灵敏度。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u 0 uC 0 (a) t
t (b) m<1 t
u AM (t)
mU c Uc
0 (c) u AM (t)
0
m=1 t
u AM (t)
(d)
0
m>1 t
Pc (1 m cos t ) 2
(6-10)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由此可见,P是调制信号的函数,是随时间变化的。
上、下边频的平均功率均为:
P 边频 1 mU C 2 m 2 ( ) P c 2 RL 2 4
(6-11)
AM信号的平均功率
1 Pav 2
m2 Pd t Pc (1 ) 2
0 1
(b)
fc
f
m/2 0 fc-F (c) fc 2F
m/2 fc+F f
图6-4 单音调制时已调波的频谱 (a)调制信号频谱(b)载波信号频谱 (c)AM信号频谱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显然:
1) 频谱的中心分量就是载波分量,它与调制信号无关, 不含消息; 2) 两个边频分量分量ωc+Ω及ωc - Ω则以载频为中心对 称分布,两个边频信号的幅度相等并与调制信号幅度成正比。 3) 边频相对于载频的位置仅取决于调制信号的频率。 因此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消息只包含在边频分量中。 在多频调制的情况下,各个低频频率分量所引起的边频 对组成了已调波的上下两个边带。如图6-5所示。
为了看清SSB信号波形的特点,下面分析双音调制时产生 的SSB信号波形。为分析方便。设双音频振幅相等,即:
u (t ) U cos 1t U cos 2t 且Ω2>Ω1,则可以写成下式:
1 1 u (t ) 2U cos (2 1 )t cos (2 1 )t 2 2 受uΩ调制的双边带信号为
根据振幅调制信号的定义,已调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
号uΩ线性变化,由此可得振幅调制信号振幅Um(t)为 Um(t)=UC+ΔUC(t)=UC+kaUΩcosΩt =UC(1+mcosΩt) (6-3) 式中:ΔUC(t)与调制电压uΩ成正比,其振幅ΔUC=kaUΩ与载
波振幅之比称为调幅度(调制度):
调幅度:
(6-12)
由上式可以看出,AM波的平均功率等于载波功率 与两个边带功率之和。而两个边频功率与载波功率的 比值为:
边频功率
载波功率
m2 2
(6-13)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同时可以得到调幅波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它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