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_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_牛博(石油学报2014)

合集下载

辫状河储层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

辫状河储层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

辫状河储层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作者:张昕煜张立强马旸晔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5期摘要:苏里格气田盒8段厚度大,砂体垂向上多期叠置,内部结构复杂,储层内部非均质强,砂体构型制约着有效储层的认识,影响气井的井位部署。

通过对野外沉积特征分析及心滩坝发育规模定量化解剖结果,应用钻井资料提出心滩坝砂体发育位置预测的三种方法,以此为基础定量化表征了心滩坝内部夹层(主要为落淤层)的倾向、倾角、长度和厚度4个参数。

通过对构型定量化表征研究发现研究区内,普遍发育2-3期增生体,同时发育2期辫状河道;单一心滩坝厚度主要为3-8m,宽度350-650m,长度800-1500m;落淤层延展范围200-500m,厚度主要分布在0.1-0.3m、倾角主要分布在10-40。

最终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建模思路,建立了三维构型模型约束下的沉积相模型,为全区辫状河储层砂体解剖提供了定量化的地质载体。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辫状河;落淤层;构型表征;构型建模笔者针对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沉积的苏里格气田,心滩是最重要的气藏储集砂体。

因此,对辫状河储集层内部进行构型解剖研究有利于深化储集层内部结构的认识和对剩余油气藏挖潜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

目前,三维地质建模只达到了微相级次,对于心滩坝内部落淤层的层次建模研究相对比较匮乏,本文旨在对地质构型研究的基础上,对井间地质体三维展布进行预测并建立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后期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地质载体。

一、气藏地质概况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一级构造单元的中北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境内,现今勘探面积5×104Km2。

该区域素有“满盆气,半盆油”的说法,近年来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探明储量3×104亿m3以上,具备了年产天然气200亿m3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陆地上储量规模巨大、产能快速上升的气田。

辫状河厚砂层内部夹层表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辫状河厚砂层内部夹层表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第32卷 第5期2011年9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32Sept.N o.5201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 05010和2011ZX 05009)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刘钰铭,男,1983年11月生,2009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油田开发地质教学与科研工作。

E mail:ymliu 83@文章编号:0253 2697(2011)05 0836 06辫状河厚砂层内部夹层表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刘钰铭1,2 侯加根1 宋保全2 周新茂3 陈宏魁4 张腊梅1(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 组P 23砂层为研究对象,在单井夹层识别基础上,将辫状河厚砂层层内夹层分为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

单砂体间夹层发育于两期河道砂体叠置区域,为泛滥平原细粒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泥砾隔挡层,以及废弃河道充填;而单砂体内夹层主要包括心滩坝内部落淤层、坝间泥岩和串沟充填等。

在连片分布厚砂层中划分单期河道砂体,从而揭示了单砂体间夹层的展布。

在前人现代沉积及露头研究指导下,多井对比预测出心滩坝内部构型界面展布,并在内部界面约束下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心滩坝内部夹层三维模型,坝内夹层分布零散,连续性差。

在单砂体间夹层及心滩坝内局部有一定规模夹层的分割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对剩余油富集区。

关键词:夹层;辫状河;构型;三维建模;喇嘛甸油田中图分类号:T E 122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layers within braided river thick sandstones:A case studyon the Lamadian Oilfield in DaqingLIU Yuming 1,2 H OU Jiag en 1SON G Baoquan 2 ZH OU Xinmao 3 CH EN H ongkui 4 ZH ANG Lam ei 1(1.Colleg 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 sity of Petr oleum ,Beij ing 102249,China;2.R esearch I nstitute of Ex p lor ation &D evelop ment ,D aqing Oilf ield Comp any Ltd.,D aqing 163712,China;3.Resear ch I nstitute of Petroleum E x p lor ation &D ev elop ment,PetroChina,B eij ing 100083,China;4.N o.6Oil Pr oduction Pl ant,D aqing O ilf ield Comp any L td.,Daqing 163712,China)Abstract :T aking the PI 23sand layer in the L amadian Oilfield,D aqing as a study example,w e div ided int erla yers within thick braided riv er sand beds into two differ ent types,sing le sandbody interface layer s and single sandbo dy intr a interlayer s based o n the ident ifica t ion of interlayers in indiv idual w ells.T he fo rmer inter lay er co mmonly develo ps in a r egio n super impo sed by t wo phase channel sand bodies and is composed mainly o f floodplain fine g r ain deposits,mud gr avel impermeable bar riers that are resor ted at channel bot to m,and abando ned channel filling s.While the latter inter lay er is do minated by falling silty seams inside mid channel ba rs,interbar muds and chute filling s.M or eover ,the ident ificatio n of single phase channel sand bo dies in uninterr uptedly distr ibuted thick sand lay ers revealed the distributio n o f sing le sandbody interface la yers.G uided by pr evio us studies on moder n depo sits and outcro ps,w e pr edicted the distributio n of inner ar chitect ur e sur faces w ithin mid channel bar s thro ug h multiple wells cor relation,and accor ding ly established a 3D mo del o f inner interlayer s of mid channel bar s under contr ol of inter nal ar chitect ur e surfaces by stochast ic mo deling,which demo nstr ated a discontinuous distr ibution o f and a poo r consist ency between inner inter lay ers in mid channel bars.T her efo re,a zo ne relativ ely enriched in r emaining oils could be for med under the par tition of single sandbo dy inter face la yers and local inter layer s on a co nsiderable scale inside mid channel bars.Key words :int erla yer;braided r iver ;ar chitectur e;3D modeling;L amadian O ilf ield中国东部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总体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1],油田开发实践证实高含水开发期仍存在可观的由于夹层分割而形成剩余油相对富集区[2],夹层描述与预测已成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3]。

辫状河储集层心滩坝内部夹层研究

辫状河储集层心滩坝内部夹层研究

辫状河储集层心滩坝内部夹层研究【摘要】目前对辫状河储层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心滩坝内部夹层级次,精细研究心滩坝内部夹层的分布特征愈发显得重要。

本文以露头和现代沉积为指导,结合羊三木油田的密井网资料,运用层次约束、模式拟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展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心滩坝内部夹层。

通过解剖研究区心滩坝,总结了夹层的3种分布样式,即广泛连片的落淤层分布样式、局部连片分布的落淤层样式和离散分布的沟道夹层分布样式,其中落淤层连续性好,沟道侧向连续性差。

2011年新钻的水平井钻井轨迹验证了研究结果。

这一研究可以为油田部署水平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三木油田辫状河心滩坝夹层羊三木油田构造上处在羊三木构造群西部,是一个被断层切割的穹隆背斜构造,全区被切割为羊一、羊二、羊三、羊八四个断块。

自1971年底投产至今,油田的研究已经达到单砂体级别,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

馆陶组主要是砂质辫状河高孔、高渗储集层,按照沉积旋回可以划分为馆ⅲ、馆ⅱ下、馆ⅱ上和馆ⅰ四个油组,馆ⅰ油组又划分为4个小层、6个单层。

本文以馆ⅰ-1单层为例,应用密井网资料,阐述心滩坝内部夹层的分布样式,并结合水平井资料进行验证,为辫状河心滩坝内部夹层级次的研究提供新的认知,为油田水平井部署提供参考。

1 沉积微相展布依据层次分析的思路,首先进行单一辫流带级次的研究。

辫流带是指在古河床范围内沉积的辫状河砂体带,砂体厚度与古水深相当,一般连片分布,大面积范围内呈顺直的宽条带状,宽度不等。

根据单河道识别标志[1],研究得出馆ⅰ油组全区多为辫流带砂体,泛滥平原和溢岸零星分布。

辫流带占研究区面积的95%以上,发育多条单一辫流带,宽度约为1000m,单一辫流带之间发育泛滥平原和溢岸沉积。

在辫流带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分析发现,馆ⅰ油组心滩坝规模一般比较大,心滩坝长约800m~1600m,宽约400m~600m;辫状河道呈窄条带状分布,宽约70m~100m;泥质(半)充填的河道一般较宽,为140m~200m。

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_白振强

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_白振强

文章编号:1674-5086(2010)06-0021-04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白振强(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

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

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 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

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辫状河砂体;内部构型;地质建模;层内剩余油;挖潜措施中图分类号:TE122.2+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863/j.issn.1674-5086.2010.06.005自1985年著名河流学专家Miall提出储层构型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以来[1-2],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各种类型河流-三角洲砂体内部构型开展了研究,尤其是在曲流河砂体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辫状河砂体储层内部构型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现代沉积及野外露头资料[3],地下辫状河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储层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应用储层实际构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分析受内部构型控制的单元内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需要。

为此,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葡Ⅰ3单元辫状河砂体为例,结合前人野外露头研究成果[4],建立了辫状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探讨了辫状河砂体储层内部构型解剖方法,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奠定了基础。

1油藏地质概况萨北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长垣背斜构造带北部,是一个大型层状背斜构造油田[5]。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解剖及有效砂体分布规律

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解剖及有效砂体分布规律
Ab s t r a c t :S a n d s t o n e f o r ma t i o n s i n b r a i d e d iv r e r r e s e r v o i r o f H8 x i n t h e S u l i g e Ga s f i e l d a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p o o r c o n t i n u i t y a n d c o n n e c t i v i t y,a n d hi g h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T o e n h a n c e e ic f i e n c y o f g a s ie f l d d e v e l o p me n t ,r e s e vo r i r a r c h i — t e e t u r e t h e o r i e s h a v e b e e n u s e d i n t h e We l l S ux x wi t h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t o i d e n t i f y u n d e r g r o u n d b r a i d e d c h a n n e l a n d
Di s s e c t i o n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Un i t s o f Br a i d e d Ri v e r Re s e r v o i r s a n d Di s t r i b u t i o n 0 f Ef r e c t i v e S a n ds t o n e Fo r ma t i o n s Z h a n g J i 一 ,Ma Z h i x i n 一 ,W a n g We n s h e n g 一 ,S u n Ya n h u i 一 ,Fu Bi n ,

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论文)

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论文)

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作者:余成林, 李志鹏, 熊运斌, 吴莎, 曾萍, Yu Chenglin, Li Zhipeng, Xiong Yunbin , Wu Sha, Zeng Ping作者单位:余成林,Yu Chenglin(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93;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濮阳457001), 李志鹏,Li Zhipeng(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熊运斌,吴莎,曾萍,Xiong Yunbin,Wu Sha,Zeng Ping(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河南濮阳,457001)刊名: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e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年,卷(期):2012,34(3)1.束青林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6(03)2.鲁洪江;蒋雪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外围水平井合理配产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矿物岩石 2009(04)3.Miall A D Architecture-eleme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 1985(04)4.Miall A D Architecture element and bounding surface in fluvial deposits Kayenta formation n(lower Jurassic),southwest Colorado 19885.吴胜和储层表征与建模 20106.黄文科;戴俊生;窦之林胜坨油田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期刊论文]-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03)7.曾祥平储集层构型研究在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04)8.卢亚涛心滩砂体内部构型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0)9.刘钰铭;侯加根;王连敏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10.于兴河;马兴祥;穆龙新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式及层次界面分析 200411.王建民;吴昌荣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期刊论文]-矿物岩石 2007(04)12.Thome C R;Russell A P G;Alam M K Planform pattern and channel evolution of the BrahmapuuaRiver,Bangladesh 199313.Bristow C S Sedimentary structure exposed in bar tops in the Brahmaputra River,Bangladesh 199314.Ashworth P J;Best J L;Roden J 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a large,san braid-bar,Jamuna River,Bangladesh 2000(03)15.Best J L;Ashworth P J;Bristow C S Threedimensional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a large,midchannel sand braid bar,Jamuna River,Bangladesh 2003(04)引用本文格式:余成林.李志鹏.熊运斌.吴莎.曾萍.Yu Chenglin.Li Zhipeng.Xiong Yunbin.Wu Sha.Zeng Ping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期刊论文]-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

辫状河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与应用

辫状河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与应用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c o me o i l f i e l d d e v e l o p me n t i s a k i n d o f i mp o r t a n t me a n s ,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ma j o r
有 些心 滩不 被 淹 没 , 有 些 被淹 没 的 可能 被水 流 斜切
而过, 其上 形 成新 的水 道 , 即滩 内水道 。这样 到下一
次 枯水 位 时就 会 看 到辫 状水 道 的分 布 面 目全 非 , 有 的辫 状 水道 作 了大 幅度 的迁 移 口 ] 。本 文 首先从辫 状 河剖 面特 征 分 析人 手 , 通 过 对辫 状 河储 层 内部 结
法, 提 高 油层 动 用程 度 。
关 键词 : 辫状 河沉积 , 内部构 型 ; 储层 非 均质性 ; 隔 夹层 ; 井一震 结合
中图分类 号 : P6 1 8 . 1 3 0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o 0 6 —7 9 8 1 ( 2 0 1 3 ) 1 3 一O 1 4 5 —0 5 面 最深点 的 连线 ) , 形 成水 下浅 滩 。 洪峰 过后 , 许 多浅 滩 出露水 面 , 成 为心 滩 ; 心滩 之 间是 多股 的河道 ( 辫
( No . 7 Oi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o f Da q i n g O i l f i e l d C o mp a n y L t d . , Da q i n g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6 3 0 0 0 C h i n a )

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_刘钰铭

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_刘钰铭

2.3.2 井间界面预测
2.3.3 三维构型建模
合适的心滩坝内部构型模式是井间构型界面预
心滩坝三维构型建模本质是井间界面展布在三
测的前 提 。 对 现代 典型 砂 质辫 状河 Brahamaputra 维中的组合再现 , 即将各井点界面按照井间预测的 河 [ 3-4] 及 Jamuna河 [ 5-6] 心滩坝沉积的研究发现 , 心滩 结果在三维中进行内插 , 就得到界面的三维展布 , 进
第 33卷 第 1期 刘钰铭 , 等 :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
· 9·
自然伽马曲线明显回返至高值 , 地层电阻率相应降 低 , 微电位和微梯度值较低且幅度差为零或很小 , 一
般小于 3 Ψ· m, 但声波时差却为明显高值 , 一般在
325 μs/m以上 , 井径曲线明显扩径 。 依此对非取心 井进行夹层识别 , 研究区内 Ng上2 第 Ⅲ , Ⅳ单层多发
2.2 单一心滩坝的识别 单个心滩坝砂体的识别是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
的重点及难点 , 也是后续单个 心滩坝解剖的前 提 。 根据研究区内羊新 14-15、羊 10-13等取心 井资料 , 心滩坝主要为发育交错层理的砂岩或块状砂岩 , 存 在多期泥质 、粉砂质夹层 。
当相邻两口井单井识别均为心滩坝砂体时 , 如 何判断其是否属于同一心滩坝砂体是单个心滩识别 的核心 。 针对研究区实际 , 总结了如下几条判断相 邻两口井不属于同一心滩坝砂体的依据 :
(4)不同的心滩坝砂体在沉积韵律 、发育厚度 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测井曲线上的差异 , 也可以作为 判别的辅助依据 。
综合运用以上判据 , 同时考虑平面上组合形态 , 在广泛连片的心滩坝砂体中识别了单个心滩坝的边
界。 2.3 心滩内部构型解剖
成因上心滩坝砂体是由多期砂体垂向加积沉积

辫状河储层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辫状河储层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 目 油 气 藏 多 为 陆 上二河 流 相 沉 积 储 层 ,模 型 建立 自 20世纪 8O年 代 引 进 j维 地 质 建 模 技 术 以 来 ,应 用 了 多 种地 质 建 模 方 法 ,如 基 于 目标 的 建 模 方 法 、指 示 建模 方法 等 [1 ],在 河 流 相 储 层 建 模 中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应用 并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早 期 储 层 建模 多 以 油气 藏 早 中期 的勘 探 开 发 为 主 .侧 重 于 区域 性 指标 的评 价 与 筛选 ,不 同建 模 算 法 建 立 的模 型 之 间 的 差异 ,对 区域 性 指 标 的评 价 影 响 较 小 ,细 节 差 异 往 往被 忽 略 ,不 同方 法 的建 模 效 果对 比更 少 。在 开 发 中后 期 ,资料 增 多 ,密 井 网 条件下 ,对储层研 究更加精细 ,对建立模型精度 要求 提 高 ,算 法 间 的差 异 不 能忽 略 ,亟 需 选 择 合 适 建模 算 法 以提 高 模 型 精 度 ,服 务于 油 气 田生 产 。 尹 艳 树 等 [ 】曾开 展 过 曲 流 河储 层 建 模 方 法 对 比研 究 ,本 文 主 要 研 究辫 状 河储 层 ,以苏 里 格 气 田辫 状 河 储层 为 例 ,选择 基 于 象 元建 模 中 的序 贯 指 示 建模 方 法 、基 于 对 象 建模 中 的 自适 应 河 道 建 模 方 法 及 多 点 地 质 统 计 学 建 模 方 法进 行 对 比研 究 ,以 期 为 气 田开 发 后期 储 层 建 模 方 法优 选 提 供 指 导 。
区域化变量 Z( ),设 定门限值 z0,进行指 标 转 换 :
= {l0

将 变 量 z( )的 已知 值 Z( )( =1,2,…

一种辫状河心滩砂体构型解剖新方法

一种辫状河心滩砂体构型解剖新方法
Field,Ordos Basin,was taken as the study object to classify the architecture unit of channel sandbody and locate the drilling position of
关键 词 密 井 网 区 辫状 河 心 滩砂 体 构 型解 剖 测 井 响应 特 征 微 相 叠 置模 式 落淤 层 鄂 尔 多 斯 盆地 苏 里格 气 田 DOI:1O.3787 ̄.issn.1000—0976.2018.07.003
A new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m ethod for braided river channel bar sandbody
天 然 气 工 业
2018年 7月
一 种 辫 状 河 心 滩 砂 体 构 型 解 剖 新 方 法
马 志欣 张 吉 薛 雯 付 斌 , 白玉奇 彭雪花 苏文杰
1.低 渗 透 油 气 田勘 探 开 发 国家 工程 实验 院 3.中 国石 油 长 庆 油 田 公 司第 三 采 气 厂
摘 要 辫 状 河构 型 解剖 注 重 在 单井 上 识别 心 滩砂 体 ,而在 平 面 上 刻 画心 滩砂 体 时 则 随 意性 较 大 ,从 而 降低 了解 剖 结果 的准 确 性 。 为 此 ,在 解 剖 露 头 剖 面及 现代 辫 状 河沉 积 原 型模 型 的基 础 上 ,对 心 滩 内部 落 淤层 发 育 位 置 、 各构 型 单 元 的接 触 关 系 进 行 了研 究 。根 据该 关 系 ,以鄂 尔 多斯 盆 地 苏 里格 气 田 苏 x 加 密 井 区 中二叠 统 石盒 子 组 8段下 亚 段 (以下 简称 盒 8 亚 段 )辫状 河砂体 为例 ,利 用 测 井 、 录井、岩心等资料划分河道砂体构 型单元、精确定位单 井钻遇心滩的位 置,进 而形成 了地下辫状河砂体构型解剖方法,并应用 于气 田开发钻 井。结果表明 :①落淤层 的发育与心滩部位 关系 密切,心滩不 同部位垂 向微相叠置规律 性强,可作为辫状河储 层构 型解 剖 的重 要 参 考 ;②辫 状 河砂 体 构 型 单 元包 括 心 滩 、辫 流 水 道和 泛 滥 平 原 3类 ,其 中心 滩 砂体 是 主 要 的 成藏 单 元 ;③ 苏 x 加 密 井 区盒 8 亚段 平 面 上 呈 “滩 道相 间、 宽 滩窄 道 ” 的沉 积 格局 ,不 同 沉积 类 型 的砂 体 规模 存 在 差 异 ,其 中心 滩砂 体 宽度 介 于 250~ 300 m,长度 介 于 500~ 900 m ;④ 验 证 井 SX.1井钻 遇 2个 心滩 砂 体 和 1个 辫 流 水 道 砂体 ,钻 遇 的 心滩 个 数 、 规模 及 心 滩 与辫 流 水 道 位 置 关 系 和 新 方 法 识别 成 果 相 吻 合 。 结论 认 为 , 以 “测 井响 应 特 征 、 落 淤 层发 育 位 置 以及 垂 向微相 叠 置模 式 ”为 标 志 的 心 滩砂 体 空 间定 位 的储 层构 型表征新方法,能够 准确确定心滩砂体 平面分布位置 ,有助于揭示辫状 河心滩砂体空间展布 规律 ,提高心滩砂体构 型表征结果 的可 靠 度 。

基于地质知识库的辫状河致密储层地质建模

基于地质知识库的辫状河致密储层地质建模

第25卷第1期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8年1月doi: 10.6056/dkyqt201801012基于地质知识库的辫状河致密储层地质建模徐东齐孙致学2!任宇飞3,阳成4(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四厂,甘肃敦煌736202+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甘肃敦煌73620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深层礁滩相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2016Z X05017-001-H Z02)摘要针对常规地质建模方法在辨状河致密砂岩气藏适应性差的问题,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地质知识库指导三维训练图像建立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

首次采用G oogle E a rth建立现代露头解剖地质知识库,在现有井网条件下,结合沉积特征提出3种井钻遇心滩坝位置的预测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定量化地质知识库,定量表征了心滩坝的长、宽、厚等几何参数。

参考心滩坝构型模式,建立了定量化的三维心滩坝训练图像,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 n e s im算法进行地质建模,并与传统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仅能在平面上表征心滩坝特征,垂向上不符合地质认识,而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定量化地表征心滩坝的几何形态和空间结构。

关键词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知识库;地质建模;心滩坝;辨状河中图分类号:T E319 文献标志码:AGeological modeling of braided river tight reservoir based on geological knowledgedatabaseX U Dongqi1, SUN Zhixue2, REN Yufei3, Y A N G Cheng4(l.School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2.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 3.No.4 Oil Production Plant,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Dunhuang 736202, China;4.No.1 Oil Production Plant,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Dunhuang 736202, China)Abstract:Considering the poor applicability o f conventional geological m odeling to tight sand gas reservoir o f braided river facies, a m odeling m ethod o f m 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for 3D training image establishment based on geological know ledge was put forward taking Sulige gas field in Ordos Basin as the study object.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G oogle Earth to establish a m odern outcrop anatomical geological know ledge database. Based on the existing well pattern and com bined with the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ee forecasting m ethods for drilling location o f diara dam are put forward. Quantitative geological know ledge base for study area is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represent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such as length, width and thickness o f diara dam. Quantitative 3D diara dam training image is built with reference diara dam m odel, geological m odeling using the m 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Snesim algorithm is com pared with traditional sequential instruction sim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quential instruction simulation m ethod can only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diara dam in the plane and it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know ledge while the m 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m ethod can be used to m odel the geometric and spatial structure o f diara dam.Key words:m 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geological know ledge database; geological m odeling; diara dam; braided river0引言中国致密气藏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⑴,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致密砂岩气藏的典型代表[2]。

海上油田中深层滩坝相沉积规律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技术

海上油田中深层滩坝相沉积规律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技术

海上油田中深层滩坝相沉积规律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技术周立业;张建民;张岚;崔龙涛;赵汉卿【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17(036)002【摘要】滩坝砂岩油藏是一种重要的岩性油藏类型,具有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的特点.以渤海南部海域A油田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海上大井距条件下中深层滩坝相储层沉积规律精细刻画和预测技术.首先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明确研究区滩坝相沉积背景;其次通过精细古地貌恢复明确大规模滩坝砂分布的可能,综合古水动力和古风力研究明确沉积边界;最后通过地球物理正演实验和GeoFrame软件的LPM模块技术,确定出滩坝砂体的沉积厚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为海上油田中深层滩坝相储层精细刻画提供了新思路.【总页数】7页(P19-25)【作者】周立业;张建民;张岚;崔龙涛;赵汉卿【作者单位】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 [J], 曾发富;董春梅;宋浩生2.元坝气田长兴组超深层缓坡型礁滩相储层精细刻画 [J], 龙胜祥;游瑜春;刘国萍;冯琼3.渤海南部海域中深层滩坝相储层沉积规律及定量预测研究 [J], 张建民;苏彦春;廖新武;周立业;岳红林4.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HLQ油田中的应用 [J], 张斌5.精细古地貌恢复在海上油田中-深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渤海X油田沙二段为例 [J], 邓猛;金宝强;周军良;胡勇;耿红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徐中波;申春生;陈玉琨;康凯;罗宪波;何新容;李林;张博文【摘要】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构型模式,特别是心滩坝及其内部夹层的构型特征尤为重要,直接控制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富集与分布.采取现代地质调查与地下地质解剖相结合的思路,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分别从辫流带、心滩坝及心滩坝内部夹层三个级次,探讨了砂质辫状河构型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辫状河道具有三种充填样式,且以砂质充填为主,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呈"宽坝窄河道"的分布样式;坝内落淤层具有穹窿式和水平式两种分布样式.此外,从5级至3级构型单元逐步细分,通过三种识别标志划分单一辫流带,平均宽厚比约178;心滩坝辫状河道宽度与心滩坝宽度比约为1:3.8,心滩坝宽度与长度比约为1:2.2;心滩坝内部单期落淤层近水平分布,多期之间互相平行,一般2~4个.不同级次储层构型要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存在差异性.对于辫流带级次,层间隔层直接控制剩余油分布;心滩坝级次泥质半充填河道底部砂体连通,侧翼上部水淹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受落淤层和物性界面的影响,心滩坝内部剩余油主要呈"分段式"富集在落淤层下方垂积体的顶部和水驱较弱的边部.该成果在油田老区综合调整方案和新区开发方案设计上得到了应用,也在调整井部署,尤其是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等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6(034)002【总页数】11页(P375-385)【关键词】辫状河;储层构型;现代沉积;露头;砂体叠置样式;剩余油【作者】徐中波;申春生;陈玉琨;康凯;罗宪波;何新容;李林;张博文【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1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储层构型研究的核心主要是研究储层的沉积微相及其在空间上的展布[1-2]。

基于稀疏井网条件下的古辫状河道心滩砂体估算——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

基于稀疏井网条件下的古辫状河道心滩砂体估算——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

基于稀疏井网条件下的古辫状河道心滩砂体估算——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崔连可;单敬福;李浮萍;崔璐;种健【摘要】在辫状河沉积环境中,心滩是油气储集的重要场所,如何从已钻井资料中识别心滩并进行平面组合,进而预测河道内部心滩平面展布规律,是正确认识辫状河沉积的基础.针对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等精细地质研究不够深入和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均较低等问题,基于测录井、野外露头和现代卫星图片等资料,在精细划分地层的基础上,利用单期河道砂厚中心连线法、心滩测井相分异法、心滩雷达图和心滩预测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单期河道和钻遇心滩的识别与刻画、心滩雷达图的绘制以及预测心滩的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盒8下1-1和盒8下1-2单层均发育3支河道;河道内心滩分别给定长厚比60:1~80:1、宽厚比30:1~40:1、长宽比2:1~3:1,心滩长度一般为300~1100 m,宽度一般为150~550 m;单期河道砂厚与心滩在单一河道内发育的个数呈反比.后期加密井钻探结果显示心滩雷达图和心滩预测技术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上述方法可提高心滩钻遇率,便于后期加密井及水平井的大规模部署,有助于提高油气采收率,为相似地层结构和井网密度的工区在研究砂体平面分布和空间叠置规律方面提供参考.%In the braided riv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braided channel bars are more important reservoir sand body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How to identify braided channel bars by drilling well data,and then combine in plate,moreover,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channel bars,is the foundation for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braided river deposits. The fine geological study of fine subzon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an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s-tribution in Su X block of Sulige Gas Field is insufficient,and single wellyield and ultimate recovery are low. Based on the data of logging,field outcrop and modern satellite images,combined with fine stratum classifica-tion,sand thickness center line connecting method,braided bar logging phase separation method,radar map of braided bar and braided bar prediction technology,were used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single channel and braided bar,compile the radar map of braided bar and predict the braided b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yer of 1-1 and 1-2 of the lower He 8 member both developed three channels. The braided bar is given a length to thick-ness ratio of 60:1-80:1,a width to thickness ratio of 30:1-40:1,and a length to width ratio of 2:1-3:1, while the length is 300-1100 m and the width is 150-550 m. The single channel sand thicknes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braided bar. The results of infill wells show that the radar map of braided bar and pre-diction technology both have high credibility. The above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drilling ratio of braided bar, provide a better condition for the arrangement of infill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and improve oil and gas recovery efficiency,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sand body distribution and space superposition in the block with similar stratum structure and well density.【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8(030)001【总页数】10页(P155-164)【关键词】辫状河;心滩测井相分异法;心滩雷达图;心滩预测;苏里格气田【作者】崔连可;单敬福;李浮萍;崔璐;种健【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南阳4730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西安710018;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南阳47300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0 引言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重要的产气区,目前正处于大规模上产阶段,随着滚动开发的持续进行,有效砂体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单井控制储量低、单井产能低和压力下降快等问题越来越凸显。

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与建模研究

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与建模研究

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与建模研究
王丽琼;王志恒;董楠;马羽龙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22(48)4
【摘要】以苏36-11加密区盒8下层为例,在现有分层方案基础上,以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划分各级构型单元类型并总结其特征。

通过分析野外露头和现代卫星照片资料建立辫状河内部构型模式,在沉积构型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不同级次的构型分析。

包括以井震结合的思路,表征辫流带级别的宏观砂体分布及隔层分布特征;基于小井距对比分析,通过模式约束、多维互动的思路,对心滩进行识别,搞清心滩与辫状河道的关系,并对心滩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级储层构型对有效砂体分布的控制规律,并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方法,得到相控理论指导下的高精度三维构型模型,为后续储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8页(P94-101)
【作者】王丽琼;王志恒;董楠;马羽龙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气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基于辫状河砂体构型分析的储层建模研究--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为例
2.辫状河储层单砂体及构型表征技术研究
3.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4.
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5.基于动静态信息融合的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地质建模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滩坝单元测井自动识别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滩坝单元测井自动识别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滩坝单元测井自动识别解超; 邱隆伟; 杨洋【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年(卷),期】2018(008)008【摘要】东营南坡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已逐步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勘探目标。

通过总结大量滩坝现代沉积考察及录井岩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沉积动力的角度将滩坝划分为弱波浪作用、动荡水流–冲洗回流、风成、沼泽化等四个演化阶段,进一步细分为A至E等五个沉积结构单元。

在关键井取心、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滩坝各沉积单元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并对曲线敏感性进行分析。

根据Bayes判别分析原理,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对滩坝各结构单元建立判别公式,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对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总页数】10页(P1278-1287)【作者】解超; 邱隆伟; 杨洋【作者单位】[1]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有效储层成因 [J], 操应长;杨田;王健;远光辉;葸克来;李晓艳2.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南坡古近系流二段滩坝砂体分布规律 [J], 王健;操应长;李俊良;乐友喜3.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储层碳酸盐胶结壳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薛秀杰;操应长;王健;张青青;贾艳聪4.滩坝发育的层序地层环境——以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为例 [J], 刘亚囡;刘阳;王甘露;蔡宏兴;刘晓;张峰玮5.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J], 高亮;孙波;王延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A油田东营组古地貌及薄层滩坝发育规律

渤海A油田东营组古地貌及薄层滩坝发育规律

渤海A油田东营组古地貌及薄层滩坝发育规律周连德;张建民;穆朋飞;朱建敏;崔龙涛【摘要】古地貌是滨浅湖滩坝砂体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去压实校正恢复地层原始沉积厚度、通过“岩相分析+相序法”精细校正沉积时水深,对古地貌进行精细恢复,再通过预测浪基面深度确定滩坝沉积体边界,刻画出滩坝沉积范围,并利用属性分析和地层切片技术进行滩坝砂体厚度预测,确定渤海南部海域古地貌主控下滩坝发育的规律.【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滩坝;古地貌;水动力;储层预测;渤海油田【作者】周连德;张建民;穆朋飞;朱建敏;崔龙涛【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周连德,张建民,穆朋飞,等.渤海A油田东营组古地貌及薄层滩坝发育规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6):32-38.ZHOU Liande,ZHANG Jianmin,MU Pengfei,et al.Geomorphology and thin beach-bar sandbody distribution law of Paleogene Dongying Formation in A Oilfield,Bohai Bay,China[J].Journal of Xi'an Shiy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6,31(6):32-38.滩坝砂是渤海湾盆地渤海油田中深层常见的储层类型之一,目前勘探程度低、分布面积广,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储层砂质辫状河的识别——以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PⅠ_(2~3)为例

储层砂质辫状河的识别——以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PⅠ_(2~3)为例

储层砂质辫状河的识别——以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PⅠ_(2~3)为例刘波;赵翰卿;李广月;王良书;刘绍文【期刊名称】《石油学报》【年(卷),期】2002(23)2【摘要】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 ,利用精细地质描述方法 ,根据丰富的密井网测井资料,借鉴古代河流砂体露头和现代河流沉积经验,对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河流相储层PⅠ2 砂岩组 ,进行精细对比、精细描述、模式预测等。

表明PⅠ2 砂岩组的PⅠ2 3沉积单元为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沉积。

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 ,对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证实。

成果不仅解决了PⅠ2 砂岩组沉积单元精细划分与对比问题、澄清PⅠ2 3砂体成因类型上的认识,而且确认了大庆长垣萨、葡、高油层中、相对规模最大的砂质辫状河沉积。

结果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对挖潜剩余油、改善开发效果。

【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模式预测;储层描述;岩心观察;大庆油田;储层;砂质辫状河;识别【作者】刘波;赵翰卿;李广月;王良书;刘绍文【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TE12【相关文献】1.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J], 刘钰铭;李园园;张友;苏爱芹;陈世泽;张厚源2.辫状河储层地质知识库构建方法——以大庆长垣油田喇萨区块葡一组储层为例[J], 邢宝荣3.辫状河储层地质知识库构建方法——以大庆长垣油田喇萨区块葡一组储层为例[J], 邢宝荣;4.海上稀井条件下砂质辫状河储层隔夹层识别——以渤海LD2X油田为例 [J], 朱建敏;达丽亚;高红立;施淳元;朱琴5.基于神经网络和开窗技术的储层渗透率的预测方法——以大庆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组PⅠ1—PⅠ4小层砂岩为例 [J], 单敬福;纪友亮;史榕;柳成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 第1期2014年1月石油学报ACTA PETROLEI SINICAVol.36Jan. No.12014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二期)”(2011ZX05010-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科技课题“储层精细结构表征技术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2014B-1111)资助。

第一作者:牛 博,男,1988年6月生,201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与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Email:niubo2012@foxmail.com通信作者:高兴军,男,1972年7月生,1993年获大庆石油学院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含水油田储层精细结构表征、水流优势通道描述以及剩余油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Email:gaoxingjun@petrochina.com.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5)01-0089-12 DOI:10.7623/syxb201501011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牛 博1,2 高兴军1 赵应成1 宋保全3 张丹锋1 邓晓娟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研究区位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内,为中国目前井网密度最大的区域,井网密度可达280口/km2。

以该地区P1-3小层辫状河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丰富的井资料,通过对辫状河心滩坝砂体中落淤层进行单井识别和构型界面井间对比预测,对该地区地下辫状河储层砂体及其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

完善了辫状河砂体构型6级层次划分方案,总结出辫状河砂体具有以“心滩坝顺流平缓前积、垂向多期增生体加积”为特点的构型沉积模式。

以此为基础对辫状河储层中夹层(主要是落淤层)的产状和平面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落淤层地质知识库。

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内基于三级构型界面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全区辫状河储层砂体解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辫状河;构型模式;落淤层;地质知识库;构型建模;密井网;大庆油田中图分类号:TE122.14 文献标识码:A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hannel bar in paleo-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 of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Niu Bo1,2 Gao Xingjun1 Zhao Yingcheng1 Song Baoquan3 Zhang Danfeng1 Deng Xiaojuan1(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eijing100083,China;2.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Heilongjiang Daqing163712,China)Abstract: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Sazhong development zone of Daqing oilfield,with the maximum well density of 280 wells/km2 onaverage in China.Taking the P1-3 thin sand layer of braided river in this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underground reservoir sandbodies and their internal architectures are finely explored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lling-silt seams in single well and prediction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interface using well-to-well correlation method based on abundant actual well data.Further,the 6-level architecture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sand bodies is improved herein;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sand bodies have a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modelfeatured by gentle down-flow progradation and multi-stage vertical accretion.On this basis,statist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on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occurrence of the interlayers(agreat majority of falling-silt seams)in braided river reservoirs,and thus a geologicalknowledge database about falling-silt seams is built.Finally,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3-level architecture interfaceis set up and provides reliable evidences for exploring reservoir sand bodies of braided river in the whole area.Key words:braided river;architecture pattern;falling-silt seams;geological knowledge database;architecture modeling;dense wellpattern;Daqing oilfield引用:牛博,高兴军,赵应成,宋保全,张丹锋,邓晓娟.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J].石油学报,2015,36(1):89-100.Cite:Niu Bo,Gao Xingjun,Zhao Yingcheng,Song Baoquan,Zhang Danfeng,Deng Xiaojuan.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hannel bar in paleo-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 of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J].Acta PetroleiSinica,2015,36(1):89-100. 大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90%以上。

在高含水后期,储层内部隔夹层已经成为影响流体运动及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1,2],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是实现储层内部夹层预测的90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根本手段。

近年来,对河流相储集层构型研究主要集中在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上[3,4],基于密井网对地下储层构型分析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

地下河流相储层中,以曲流河点坝构型的研究最为成熟[5-7],而对地下河流相的另一类重要储层———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却方兴未艾。

笔者以大庆萨中密井网P1-3小层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井资料在平面上识别出心滩坝和辫状河道,然后对辫状河储层各级内部构型进行划分,通过连井对比对储层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并提炼出适用于本地区的辫状河内部构型模式,进而分析落淤层产状及平面分布范围并建立辫状河储层三维模型。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大庆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内,工区面积9.04 km2,内有2 500余口井,平均井距50~60 m,是中国井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井网密度高达280口/km2[8](图1),极为丰富的钻井资料为辫状河内部构型的精细解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

图1 研究区工区位置与沉积相Fig.1 Well location and depositional facies of study area 工区内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研究层位葡萄花油层P1组P1-3小层为辫状河沉积[9],是该区的主力产油层。

该层岩性主要发育细砂岩和细粉砂岩,分选、磨圆较好,矿物成分以稳定的石英、长石为主,砂岩含量较高,其复合河道砂/地比可达75%;砂岩内部主要发育高角度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图2(a)、图2(b)],厚层砂岩内可见水平状薄层泥岩夹层[图2(c)、图2(d),落淤层],顶、底多呈岩相突变,河道底部发育滞留沉积,测井曲线形态以箱形和钟形为主;砂岩厚度大而不稳定,心滩处砂岩厚达6~8 m[8]。

由P1-3小层辫状河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可知(图3),颗粒物以跳跃和悬浮组分为主,跳跃组分含量较高,达80%以上,分选较好,斜率约在55°,悬浮组分与跳跃组分之间的交截点在2.5~3区间内,说明该区具有较强的水动力环境,河水反复冲刷使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结构成熟度。

此外,通过单井及连井分析,研究区辫状河道满岸沉积厚度相对较浅,仅为2~4 m,这与前人对本地区辫状河古水深的认识相吻合[10]。

综合上述特征,根据于兴河结合Mail提出的河流体系结构-成因分类方案[11],研究区P1-3小层河流相砂体类型属于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沉积,储集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针对工区内辫状河储层沉积特点,通过对砂岩顶面高程差异、砂体厚度差异、沉积韵律变化、辫状河道与心滩坝曲线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岩心、测井,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8],采取“模式拟合”等方法,将辫状河道细分为心滩坝、砂质填充河道、砂泥填充河道、泥质填充河道等4个微相类型[12],进而实现对大型辫状河复合河道砂体平面非均质特征的精细刻画[图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