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的视觉印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形的视觉印象》.ppt
视觉印象中的形
一、完整细致的形 二、简略的形 三、强化处理的形
完整细致的形
简略的形
• 画家作品中的形象 与现实中有何不同? 他的绘画观是怎样 的?
强化处理的形
• 作品中的事物和 现实生活中的一 样吗?
达利 永恒的记忆
都是手,比较一下两者有 什么区别?
物象的外形轮廓在平面上具有封闭性特征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据 说 能 看 到 九 张 脸 的 人 智 商 有 一 百 八
平面视觉感受
立面 视觉 感受
想一想?
• 同样是在平面的二维 空间展开的绘画 ,为
什么给你不一样的感 受呢?
• 在自然里的一切形体都可以归纳成球体、 立方体、圆柱体。在这种单纯的基础上学 习绘画,人们才能画出一切想画的东西
• 了解绘画中物象外轮廓的封闭性特征与正 负形的图底关系
• 养成关注生活中“形”的绘画意识
图形、底相互依存、相互结合
• 赏析“思考与交 流”中拳头组成 “惊叹号”的作 品,结合对“形” 的实践体验解读 作品,并谈谈自 己的不同见解。
如何把握“形”?
• 比值等于1∶0.618时 我们能感受到物象具 有视觉上的和谐之美 的黄金比例。
中国画中的“丈山尺树、寸 马分人”和“立七坐五蹲三”、 “三停五眼”等均是对绘画比例
关系的经验总结。
• 卡通画中 人物形象 的比例就 更夸张了, 任何比例 均成为同的时代 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意图的绘画 表现需要不同的比例尺度,绘画中的比例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比例是画家用以观 察的方法,而不是约束绘画表现的尺度。
总结
• 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表现与绘画主 题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第二课时)讲义
半
身
带
手
素
描
宋 星
绘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绘画
学 生 作 业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大胆的变形
将客观有机的形解构
为几何化的外形组合,这
是现代派绘画常用的变形
方式。大胆的变形可以帮
助画家摆脱具体物象的干
扰,更好地专注于点、线、
面、色等绘画基本元素的 镜
研究。
前 女
子
油 画
( 西 班 牙 ) 毕 加 索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两幅作品中画家都有意识地把 长城的形状处理成上小下大的三角 形,这种仰视的感觉使得长城看起 来更加雄伟壮观。
绘画
苍 山 如 海 , 残 阳 如 血 油 画 张 祖 英
绘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欣赏与练习
怎么这么胖?怎么这么长?画家故意夸张人体结构的比 例关系,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造成的窒 息、压抑感。由此可见,比例的适当变化可以强化某种情绪 的表达。尝试用变形手法画出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注意利 用夸张的比例处理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
人
绘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小练习
学 生 作
业
找一盆花写生,方法不 限,注意表现形象的动感。
学生作业
绘画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梳理和表达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 花”。客观物象总是依据自身的规律来 呈现,而我们又有自己的表达愿望,因 此很多时候客观物象在我们脑海中最初 的视觉印象是纷繁复杂的,有待我们的 加工、选取及梳理。
广 州 美 术 学 院 学 生 素 描 作 品
形的视觉印象
美术教案教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课题: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讲绘画中物象的造型问题,以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对物象造型所涉及的比例、透视、结构的分析和尝试练习,然后在学生分析、理解、练习的基础上,产生对绘画构图、形象组合、相关物象形象的个性化表现的探讨和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争取在全面讲授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物象形的观察、分析、理解和再创造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绘画技能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一定创意的、一定视觉效果的并能体现出学生个人个性化的绘画作品。
自我处理教材:教材的几点思考:①本课是绘画课的入门基础课,包含造型训练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分析、处理等,在学生尝试动手的活动中,又涉及些绘画的基本技巧,所以学习的量“多”。
②教材从学生欣赏感受出发,要能明白绘画造型中形的基本特征,如轮廓在绘画中的平面性、封闭性、形的形状和形体的关系、构图的取舍和动势等,所以学习的课题“大”。
③本章节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又有拓展能力内容,充分体现出教材的“新”。
④考虑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把教学活动的设置同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的实效和课改结合起来,所以教学要能“巧”。
教学实际情况的几点考虑:①一个教学班的全面性教学的考虑,要做到学生人人动手,知识和技能传授要适中一点。
②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实效性,课题要分割组合,符合绘画造型学习的特征,也能保证学习层次和深度能循序渐进。
③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在教学考虑范围之内,教学内容的难度可能要降低一些。
针对以上的教学思考,我把教材分成三大板块:形的基本形和比例,形的结构和透视,形的构图组合和动势,用三个课时完成本章节的教学工作。
大致的教学过程是(见表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从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入手,学习并掌握运用绘画的观察方法,在模仿教师绘画方式的基础上,能够把生活当中简单物品的基本形和基本比例画出来,一并在实践练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本技巧。
形的视觉印象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一)教学目的:学会观察与提炼物象的“形”,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表现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掌握描绘物象外形“轮廓”的基本绘画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表现与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掌握描绘物象外形“轮廓”的基本绘画技能。
教具:课件、苹果、盒子、垃圾袋学具:画纸人手一张、勾线笔一支教学过程:一、上期作业回顾: 1、通过媒体进行本班作业点评。
2、欣赏其他班的优秀作业。
二、活动、观察并思考、讨论1、出示两个分别装有苹果和纸盒的塑料袋,让学生猜猜哪个袋子里装的是苹果,哪个装的是纸盒?2、要求学生分别把两个袋子的外形轮廓画出来,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样的塑料袋为什么轮廓有如此之大的差异?从而揭开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尝试练习:1、出示图片,呈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手,让学生比较这些手的共性与特征,并做出判断。
2、出示图片,呈现同一只手的不同动作,让学生模仿其中一个动作,认真观察自己手的轮廓。
3、要求学生相互比较彼此的作业,评选出手的轮廓表现最准确的一张作业,并展示出来。
四、案例分析1、欣赏教材第7页的《风景速写》和《风景》两幅作品,结合上一环节的体验,谈谈物象的“形”与画面中“形”的关系。
2、分析画家在《永恒的记忆》中所表现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思考为什么画家画作如此改变?3、组织学生分组探讨教材第8页的作品《无题》、《呐喊之手》、《敦煌佛教人物的手》与写实表现的手在形式表现上的不同感受,以及带来这种感受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1、布置作业:学生借鉴教材中喜欢的某种表现方式描绘同学的眼睛。
2、小组互评作业,讨论各种表现的直观感受及表现形式的关系。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湘版绘画第一单元第二课(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活动从较为单一的物象写生到较为复杂的物象写生,基本上遵循了写生训练的学习规律。
第一个活动注重的是学生对物象动态的把握及对绘画造型比例、结构知识的运用,第二个活动更侧重于绘画的构图与主观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从欣赏画家眼中那不同寻常的美丽世界导入,然后以讲、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一展开对形体、结构、比例及构图的欣赏分析及尝试练习活动。
从绘画的物象结构与形体轮廓之间的关系探究中,理解物象的外形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和正负形;通过对基本形体与形的比例变化的实践,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处理绘画中的形以求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描绘物象形体动态的绘画练习中进一步深入对绘画中“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尝试不同框架进行绘画构图的练习,完成对形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学习。
采用多种尝试性学习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对形的观察、塑造及表现的能力,并创作出具有一定视觉效果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
掌握在绘画中表现客观物象形体的基本方式与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反映一定个性的作品。
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从各种技法运用中表现对“美”的认知与判断,在尝试各种构图的相关练习中获得绘画造型的实践经验,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养成对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分析与探究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分析:本课的教学,我想通过两个课时来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比较各种风格及运用不同绘画技法所表现的手开始切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欣赏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造型观念,即“形”的存在有赖于物象结构、比例的特征及变化。
第二个课时,通过对物象的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形态特征进行解析,并在了解产生动势原因的基础上,尝试对某一比较简单的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尽力引导学生关注形的动势及表现以及了解绘画构图中物象的取舍与不同框架的构图对表达绘画主题的作用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小结
1.物体的边缘在绘画中我们称它为外形或轮廓,外形 的起伏变化和物象的内在结构具有必然的联系。
2. 外形和情绪的表达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课堂练习
KETANG XUNLIAN
请参照自主学 习的内容, 用自己的绘画 表现方式, 画出一只眼睛
提示形的视觉印象源自究任务(三)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践活动师生相互交流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
创新精神。 ②体会绘画中的“形”是如何传达思想和情感,懂得绘画一样
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激发学习绘画的热情。
形的视觉印象
探究任务(一)
1. 请将刚才看到的短片中你留下印象的图形画出来。 2. 请写出你印象中印象最深的人或物。 3. 观看图片:《永恒的记忆》《舞蹈》《风景》。
课后作业
以我们手中绘画的铅笔为基本形, 创作一幅正负形有机组合的画面。
形的视觉印象
谢谢! THINKS FOR ALL
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揭示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讨论(形成结论) 总结归纳
当堂训练
形的视觉印象
学习课本第9面1-2段内容说说 作品《少女肖像》画面在构图 和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形的视觉印象
小结
1. 图形和“底”在画面中 是相互依存,有机结 合的。
2. 图形和“底”能产生正 负形的视觉效果,正 形和负形有机组合在 一起会传达更多的含 义。
形的视觉印象
课堂练习
KETANG XUNLIAN
形的视觉印象
2. 客观物象的轮廓或外形与物象的内在结构有必然的联系,外形和情绪的表达也有 着密切的联系。
3. 物象的轮廓形具有封闭性特征,它们通常会形成画面中的图形和“底”。 图形和 “底”在画面中是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图形和“底”有时会形成有意义的正负形, 能传达出更多的含义。
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第二课:奇特的视觉图形课程目标:1·对二十世纪荷兰画家埃舍尔的作品,进行深入讲解。
同学们通过对埃舍尔作品的赏析,能够对其独特的创作思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埃舍尔巧妙地利用几何、建筑透视学等数学原理,采用许多生动的物象作为单位元素,对传统绘画中图与底的关系进行了一种新颖而奇特的诠释,并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2·借助埃舍尔“图与底”作品的创作思路,结合现代平面设计构成形式,同学们需现场构思,并完成创意作业一副。
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在动手画之前,学生需要对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有明确的把握,这个元素必须是直观的,形象的,可视的。
难点:单位元素需要重进行重复排列、镶嵌等手法的处理,并且图与图之间所形成的负形(底、背景)也应当是有具体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于时间所限,教师直接开门见山: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流派对图形进行了全新的表现,期间涌现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
而本节课则对其中一名非常有趣的荷兰画家(埃舍尔)进行具体的讲解。
二·埃舍尔的创作特点和相关作品简析知识点1:埃舍尔作品中“图”与“底”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并对二十世纪现代平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埃舍尔不仅精通绘画,而且在几何、透视、建筑学等理工科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区别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画家,“科学家式的严谨与理性”,在其作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上节课临摹乔治·莫兰迪的绘画有所不同,埃舍尔对传统绘画中图与底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包含了现代设计中创意,骨架构成等诸多理念。
范例作品:《骑士》、《鱼和飞鸟》等知识点二:埃舍尔对构成画面的单位元素的精心选择(画家是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其所选择的单位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对图底关系的处理利用了许多新手段,如重复排列、分割、图形镶嵌等方式。
三·课堂实践创作要求:通过对埃舍尔作品的赏析,发挥大家的想象力,设定一个单位元素,并利用“图与底的关系”对其进行一定的构成和排列。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完 成
课外知识延伸
有趣的图片欣赏
小结
• 表现方法 • 造型规律 • 步骤方法
布置作业
• 作业:《采蘑菇的小白兔》 • 要求: 8开素描纸,铅笔画完再涂
上颜色,颜色可以自己定。
造型规律
(4)基本形的变化
在动物简笔画中,有时为了使笔下的形象 更加生动、可爱,特征更加突出,需要在基 本形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虽然从外形 上感觉造型复杂了,但只要把握其规律,同 样也是很容易掌握的。
猴子基本形的变化
袋鼠基本形的变化
4造型方法与步骤
注意点:
(1)整体与局部 (2)比例 (3)从概括到细节
造型规律
(2)基本形的连接
在两个以上基本形的基础上连接成一个 整体,如画一只休息中的小鹿,上面画一 个圆,下面画一个半圆,将两个基本形连 接起来,就是小鹿大的形体比例关系与基 本造型。
造型规律
(3)基本形的组合 有许多动物的形体结构都是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组合而成,抓住 这种基本的组合关系,有利于掌握动 物的画法,提高简笔动物画的造型能 力。
新知识
1.动物的形体特征。 头、尾、四肢、躯干
2.动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 (1)简化画法: (2)概括画法: (3)夸张画法: (4)拟人画法:
头部有尖、圆、长、方等不同结构形态。
概括画法
3造型规律
(1)基本形上添加局部特征 首先要将动物形象概括成一个大
的基本形,在基本形上添加局部特征。
可Hale Waihona Puke 的小猪•采蘑菇的小白兔(步骤一)
倾画 斜圆 的形 梯当 形小 当兔 身子 子的 和头 腿, 。画
•
采蘑菇的小白兔(步骤二)
画 上 甩 动 的 手 臂 和 脚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形”在视觉印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2.培养学生对形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3.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形的观察能力培养;2.形的表现方式;3.形在视觉印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对形的表现能力的培养;2.形在整体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安排一、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几幅画作,让学生就画作中的形进行简单讨论,并引导学生对形的概念进行初步了解。
二、讲授(30分钟)1.形在绘画中的概念及作用;2.形的表现方法:线条、阴影、色彩等;3.形在视觉印象中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3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不同主题进行形的创作。
每组学生完成后进行互评和展示。
四、练习(30分钟)老师给学生提供几组练习题,以检验其对形的掌握程度。
例如:1.用水彩颜料创作一幅口袋里的小物件,要尽量表现出形状的立体感和透视感;2.使用梳状刷或扇形刷画出不同种类的树叶,要求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进行表现;3.根据老师发给学生的原型几何体,画出它们的不同视角和表现方式。
五、总结(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给出一些要点的总结概括。
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以今天的主题进行创作,并形成作品,发到班级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和展示。
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应章节,积累知识点。
教学评估老师通过不同练习题和创作作品,以及基本概念的问答,来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情况,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相互沟通和协作。
第二课 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湘美版绘画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2.认识形在绘画中的作用3.通过绘画表现形的视觉印象技能目标1.可以使用线条、色彩、质地等表现形的视觉印象2.能够在绘画作品中运用形表现主题和气氛3.通过不同的形形式和形式表现复杂的视觉形象情感目标1.通过对形的认识和表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2. 教学内容2.1 形的概念形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外形轮廓,是人们眼中对事物面貌的反映。
在艺术创作中,形常被用于表现物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质感。
2.2 形的分类1.立体形:具有空间特性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圆锥体等。
2.平面形:在纸面上反映的图像,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组合形:由多个立体形和平面形组合而成,如建筑物、家具、车辆等。
2.3 形的视觉印象形的视觉印象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刻画的形体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常通过线条、色彩、质地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示范、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艺术家作品欣赏: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形的表现及形的视觉印象。
2.教师示范:教师通过画板或幻灯片展示形的表现和视觉印象的实现方法。
3.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艺术家的作品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形的不同形态和视觉印象的表现手法。
4.课堂练习:通过视觉模型、线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形的表现方法和视觉印象的实现技巧。
4.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第一部分:形的概念(10分钟)1.讲解形的概念2.展示形不同的分类及特点第二部分:形的视觉印象(30分钟)1.展示艺术家作品2.讲解如何通过线条、色彩、质感等手法表现形的视觉印象3.让学生尝试用这些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第三部分:课堂练习(60分钟)1.通过模型观察和线描练习,让学生掌握形的表现技巧2.把所学手法应用到绘画作品中实现视觉印象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5. 教学评价教师将采取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幼儿园视觉启蒙教案——形状感知培养
幼儿园视觉启蒙教案——形状感知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视觉启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形状感知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幼儿园视觉启蒙教案,针对形状感知培养展开系统性的介绍与讲解,对于幼儿园教育者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以下是我的探讨:一、形状感知培养的重要性1.1 形状感知对幼儿园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形状感知是一种基本的视觉能力,对于孩子的认知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孩子的形状感知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分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其认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形状感知对幼儿园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形状感知是幼儿园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
从日常生活中的角度来看,形状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如桌子、椅子、玩具等。
二、形状感知培养的教学策略2.1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形状感知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形状感知能力,如找图形、拼图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形状感知能力。
2.2 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培养孩子的形状感知能力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孩子在操作实践中感知各种形状,如整理玩具、摆放桌椅等,让孩子通过参与实践来提升形状感知能力。
三、形状感知培养的案例分析3.1 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形状感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认知各种形状。
比如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场景等,引导孩子感知并理解不同的形状,让孩子在情境中获得形状感知的经验。
3.2 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形状感知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材,老师可以选择适合的绘本,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感知形状,通过绘本中的图画等,让孩子对形状有更直观的认知。
四、形状感知培养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形状感知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始终。
形状感知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基础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分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形状感知上能够做到深入、全面和灵活。
视觉识别教案二:图形认知启蒙
视觉识别教案二:图形认知启蒙图形认知启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视觉识别的要求越来越高。
视觉识别能力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而图形认知则是视觉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篇教案旨在介绍如何通过图形认知的启蒙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识别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图形认知,为什么学习图形认知很重要;2.学习如何通过游戏和绘画来提高图形认知能力;3.学习如何辨认不同的形状和图形;4.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图形认知?图形认知是我们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图形认知能力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对于视觉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2.为什么学习图形认知很重要?学习图形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辨和辨认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认知可以培养他们的视觉分析能力,锻炼他们的大局观和细节观察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和想象力。
3.如何通过游戏和绘画来提高图形认知能力?游戏和绘画是非常好的提高图形认知能力的方法。
游戏可以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们愉快地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
绘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模仿和理解不同的形状和图形。
4.如何辨认不同的形状和图形?辨认形状和图形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帮助他们分辨不同的形状和图形。
5.如何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在进行图形认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发散思考,关注问题的本质,并通过思维导图或其他分析工具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游戏和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互动和探究,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视觉识别习惯,提高他们的图形认知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游戏引导法在游戏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更轻松地学习识别分析不同的形状和图形的技巧和方法。
2.反复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形状和图形的辨认和识别,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固定的视觉识别模式,提高他们的识别准确性。
幼儿园视觉启蒙教案——形状认知初步 幼儿园视觉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早阶段,视觉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状认知是幼儿园视觉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形状认知启蒙教案至关重要。
形状认知初步教案的制定,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其次还需要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形状认知初步教案,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形状认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教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形状认知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形状是幼儿最容易观察和认知的事物之一,通过形状认知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形状是空间的基本元素,形状认知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空间关系。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形状认知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事物形状的逻辑分类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形状认知初步教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1、设计原则(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形状认知初步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的形状开始,逐渐引入复杂的形状,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
(2)生活化教学。
教案设计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形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状知识。
(3)注重启发幼儿的主动性。
教案设计要注重启发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探究形状知识,激发他们对形状认知的兴趣和热情。
2、设计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确定形状认知初步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形状认知内容,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3)确定教学方法。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确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法、示范引导法等。
形的视觉印象
永恒的记忆 西班牙
达利
《记忆的永恒》是达利创作于1931年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的油画
作品。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 怪物,它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 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湿面饼般软塌塌的钟表都变成 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 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 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无限深远的背景,给 人以虚幻冷寂,怅然若失之感。画中充满了令人难以捉摸的激情, 给人与时间飞速流逝的感觉,表达了画家对当代生活压迫下人们个 人世界崩溃的绝望,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力量。这幅画是20世纪具有 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达利称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 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 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 果。
立 体 视 觉 感 受
亚 威 农 少 女
毕 加 索
• 卡通画中 人物形象 的比例就 更夸张了, 任何比例 均成为可 能。
漫画——夸张的形
抓人物的特征与外形
• 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 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 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 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图形创意 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平面视觉感受
•
• 它们都是以平面空间为依托的。而我们看 到的写实绘画中立体的三维空间效果是美 术家利用物体的结构、透视原理及明暗表 现营造出来的立体错觉,在触觉上依然是 平面的,虽然它们巧妙地欺骗了我们的眼 睛,然而这种视错觉却使我们获得了丰富 的心理与情感体验。通过对形的不同处理 能让我们更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例 如教材中的《永恒的记忆》、《舞蹈》和 《基督的长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的视觉印象(第二课时)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美术组孙琴
4.创作体验,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5.展评交流,提高学生的辨析及评价能力。
6.教学小结。
依据的理论1.主要通过学生的反复欣赏练习对比和老师
的启发引导,理解物象的结构、比例的特征及变化
2.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创
作出独特的作品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使用效果
正负形
物体的比例与结构恰当取舍,
创作出具有
独特视觉效
果的作品
多媒体教
学课件
教师出示课
件,引导学
生欣赏。
反复大胆的
尝试,知道
取舍使作品
更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学生思考:柱子是
圆的还是方的?为什么你是这样
认为的?这之间有存在着什么样
的关系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阐述:画面中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图形就是正负形,出示课题,我们继续学习《形的视觉印象》第二课题物象的外轮廓在平面上具有封闭性特征。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图片直入主题,通过“图”与“底”的关系向学生阐释了绘画中对形的不同处理,能使画家更为主观能动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及思想情感]
二、感受领悟
(一)正形与负形
(活动一)1、小组讨论:观察下面这张图,你看到的是什么形象?并思考:什么是正形?什么是负形?
2、学生回答
3、
教师分解图形的两面性,明确正形和负形
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
也就是“负形”。
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比较,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什么是正形,什么是负形,从而激发他们更深入了解形的不同处理方式]
(活动二)(1)讨论分析:课件呈现几位不同作品,请学生观察分析正负形,表述你所看到的,分析画家为何这样处理?
[设计意图:加强理解绘画中对形的不同的处理,理解艺术家常常通过改变“图”与“底”关系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绘画意图,即主题] (活动三)“思考与交流”
1.借鉴课本第9页的思考与交流:注意正负形一起产生的意义,尝试用“花”作为图形元素,多次重复,组成图,并在中间留出正形,画一张作品。
2.学生相互比较彼此的作业,评价出表现最准确的一张作业并展示出来。
3教师总结:由握紧拳头的手构成的“底”与空出的图形符号(感叹号)的“图”饶有趣味地传达了力量和惊叹的主题。
[设计意图: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绘画中物象“正形”与“负形”的转换与变化所传递的不同意义与新的视觉信息,同时也让学生在尝试中进一步理解物象的外形轮廓在平面上所具有的封闭性特征]
(二)物体的基本型和比例
(活动)1.简化与升华 ppt展示“小孩”图片,学生分析它的基本形是怎样的几何形体?
基本形分解
2.你如何表现呢?
(学生作业)
3.教师总结:绘画中找“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空间分析与平面比较两种,即用几何形体对物象进行理解和通过比例来把握物象的形体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物象的基本形和不同比例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如何利用比例和基本形来加强对形的塑造和观察。
为学生创意性的绘画表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探究归纳“物象结构、比例和方向性”沙龙研讨
1、分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以下三组中选择组别,人数不
限)
第一组第二组
荷花来自网络
向日葵
荷兰梵高
小考佩尔圣母
意大利拉斐尔
教皇英诺森十世
西班牙委拉斯贵
兹
第三组
静物静物
2.小组内的研究讨论内容:
①物象结构与比例之间的关系。
②形象方向性的理性分析。
③利用直觉感受尝试对作品情感内涵进行分析。
3.全班内的交流内容:将小组研讨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研讨内容均可保留个人的独特见解,尽可能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述);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发表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