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 灸 意 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针灸意外处理
晕针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 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 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内关、 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 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 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滞针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 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用叩弹针柄, 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 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 可消除滞针

宋金元时期
针对针灸意外事故的防治: 1. 探究发生意外的原因:如对针灸最为常见的晕针意 外,《针经标幽赋》中明确指出:“空心恐怯,直 立侧而多晕。” 2. 医家已认识到关键是要根据病症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而施针或灸 针对针灸消毒不严引起的感染事故 针对断针用的“涌针膏”“万圣神应丹”

明清时期

化学性损伤:
1. 2. 3.
它是指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在穴位中注射某些化学药物 而导致的机体组织的损伤。 化学性损伤是伴随着穴位注射疗法的开展而出现的。由于 注射部位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软组织损伤(多发生于前臂和手部的一些穴位作穴位注射 时,可造成手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损伤(常见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胫神经 损伤,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血管损伤(以血栓性脉管炎的发生率最高)。 导致化学性损伤的原因,除了操作不当外,往往与所注 射的药液密切相关,包括药液的性质、酸碱度、浓度及 剂量大小等。化学性损伤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尤其是因 穴位注射导致手部畸形的病例,更居于各类针刺损伤之 冠
生物性损伤:
主要是指针刺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即通过针具(毫针 或穴位注射的注射针头、皮肤针、三棱针等),将病 原微生物,即寄生虫、细菌、病毒等,植入被针灸 者机体所导致的损伤。 这种损伤又分为二类: 1. 一类是针具本身消毒不严,将外界的致病微生物带 入被针者的机体,引起感染。如各种化脓性感染及 由此导致的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多为细菌所致; 2. 另一类是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将其他患者体内 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被针者,针具成了传播媒介。 其中以传播病毒性乙型肝炎最常见。
针灸损伤分类
反应性损伤:
它是针灸过程中,由于被针灸者心理状态不稳定、饥 饿、疲乏、体质过敏等因素,或由于针灸刺激量过大, 时间过长等引起的患者一系列机体功能紊乱。 反射性昏厥(晕针、晕灸、晕罐),过敏性反应(如过敏 性皮疹),癔症样反应、激光反应等。目前尚不清楚 其本质的经络反应(循经出现的功能障碍、经络皮肤 病等),也应归属此类。
一些著名的针灸家已开始总结某些避免意外的针刺操 作规律:“凡针腹上穴,令患人仰卧,使五脏垂背, 以免刺患” 强调医生技术精益求精 对导致针灸意外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有了较全面的探讨

现代概况
新时期新特点:
1.
2.
百度文库

涉及脏器增多: 遍及全身各个系统的主要器官,造成后果较为严重 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重要内脏的损伤 有急有缓:气胸——几秒;脾破裂——几天 意外的种类增加:电针、穴位注射、激光照射、耳 针 重视防治规律探索:穴位解剖学
断针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 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 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 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 压针孔两,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 手术取出

物理性损伤:


由于针刺、艾灸(也包括拔罐)使用不当,过强的物理刺激 (机械刺激或温热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或器官的解 剖完整性的破损,称为物理性损伤。 物理性损伤中最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针刺机械性损伤。 如使用电针时,常因针具电解、电蚀而发生折针事故。同 时,也可能因电针频率选择不当,刺激强度过大,导致患 者发生神经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特点是,从损伤后至临床上出现相应症状的 时间一般不太长,其因果关系易于确定。机械性损伤是所 有针灸损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其严重程度又与所损及的 脏器有关。一般而言,以损伤中枢神经组织和重要脏器的 后果最为严重,往往导致死亡。
晋唐时期
晋· 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最早提出禁针、禁灸 的穴位 唐代对针灸意外事故的预防有了更多的实践和更深 入的认识。 1. 强调脉诊与刺灸法的禁忌关系 2. 其次,从临床实践中还观察到某些疾病须禁刺灸 3. 另外,此时期已开始注意到了针刺意外的积极预防 和处理,如防止针刺感染,强调“凡针手足,皆三 日勿洗也”
针灸意外
针灸事故——伴随针灸治疗,时时 存在
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到针灸不
当可导致人体损伤乃至死亡,而且从病症、 部位、心身、时间等方面就针灸意外事故及 其预防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此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并认识到针灸操 作技术的精深与否对防止针灸意外事故的发 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今,严防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已经日益成 为全球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 针灸疗法的声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针 灸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历史回顾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最早
“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匡, 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1. 2. 3. 4.
分类: 病症的禁忌:“五夺”“五逆”,表里虚实 部位的禁忌:“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心身方面的禁忌:“凡刺之禁,新内勿刺……” 时间的禁忌:季节、日期、月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