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首先,把教材中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基本概念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上一课时,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另一课时为习题练习及深理解;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结合。
二、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在初中已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只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计算并不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学二个月的教学,本人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会判定静摩擦力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点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教具和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学生身边的物品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弹簧秤、毛刷、交叉的书等。
教学过程
探究静摩擦力2.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
簧测力计记录读数和小木块的运动状
态,并设计表格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和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当物体开始运动后,就不再记录
数据。(提问:这是为什么?)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演示上述实验。
解释:我们继续实验会发现,静摩擦力
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
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
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
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
对其他条件不变时,测出其由静止到运
动一段时间内的摩擦力,作拉力―摩擦
力的图象
(教师点拨)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
擦力(将动未动时摩擦力)。它的数值等
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的大小。(教
师点拨)
可见: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
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
即0<F≤Fmax(教师点拨)
[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探究]
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
一下F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
怎样?
结论:静摩擦力的
大小随着拉力的增
大而增大,并与拉
力的大小相等。即
当物体只是相对运
动趋势时,此时:F
静=F拉
推论:静摩擦力与
物体的压力、重力、
接触面粗糙面的粗
糙程度都有关。
4.学生通过具体问
题的分析与求解,
能深刻体会相对静
止、相对运动和相
对运动趋势的不
同。
验的探究结
论,同时加强
实验的操作
技能。
5.教师进行
点拨教学目
的让学生能
更深刻区别
静摩擦和滑
动摩擦。
6.有问题通
过实验探究
来实现的思
想。明确物理
是一门以实
验为主的学
科的真实含
义。
探
究
静
摩
擦
力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有关。(2)与物
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
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
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
而言的。)
【例题分析】
如图所示是皮带传动的示意图,O是主
动轮,O′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则
当主动轮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皮
带上P、Q两点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D )
A. 向上、向上
B. 向下、向上
C. 向上、向下
D. 向下、向下
解析:在皮带转动时,P点和Q点相对
主动轮和从动轮都是静止的,它们受到
的是静摩擦力。假设主动轮与皮带之间
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当主动轮按顺时针
方向转动时,皮带上的P点相对主动轮
向上运动,故P点相对主动轮有一个向
上的运动趋势,所以P点的摩擦力方向
向下;同理,假设皮带与从动轮之间的
接触面光滑,当皮带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时,皮带上的Q点相对从动轮向上运动,
5.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
7.对具体问
题的分析过
程的理解,有
增强克服困
难的信心和
决心,体验战
胜困难,解决
物理问题时
的喜悦。
8.使学生乐
于探索日常
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勇
于探究日常物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