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作业
化工原理 第三章作业答案
1、拟采用降尘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的球形固体颗粒。
降尘室底面积为10m 2,宽和高均为2m 。
操作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0.75kg/m 3,粘度为2.6×10-5Pa ·s ;固体的密度为3000 kg/m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为3 m 3/s 。
试求:1)理论上能完全捕集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2)粒径为40μm 的颗粒的回收百分率;3)如欲完全回收直径为10μm 的尘粒,在原降尘室内需设置多少层水平隔板?解:1)在降尘室中能够完全被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为3.0103===bl V u s t m/s由于粒径为待求参数,故需采用试差法。
假设沉降在层流区,则可用斯托克斯公式求最小颗粒直径,即()μm 1.69m 1091.681.930003.0106.2181855min =⨯=⨯⨯⨯⨯=-=--g u d s t ρρμ 核算沉降流型 Re t 598.0106.275.03.01091.655min =⨯⨯⨯⨯==--μρt u d原设在层流区沉降正确,求得的最小粒径有效。
2)40μm 颗粒的回收百分率假设颗粒在炉气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则在气体的停留时间内颗粒的沉降高度与降尘室高度之比即为该尺寸颗粒被分离下来的分率。
由于各种尺寸颗粒在降尘室内的停留时间均相同,故40μm 颗粒的回收率也可用其沉降速度u't 与69.1μm 颗粒的沉降速度u t 之比来确定,在斯托克斯定律区则为回收率= u't / u t =(d'/d min )2=(40/69.1)2=0.335即回收率为33.5%。
3)需设置的水平隔板层数由上面计算可知,10μm 颗粒的沉降必在层流区,可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沉降速度,即()()352621029.6106.21881.93000101018---⨯=⨯⨯⨯⨯⨯≈-=μρρg d u s t m/s所以 69.4611029.610313=-⨯⨯=-=-t s blu V n ,取47层隔板间距为042.014721=+=+=n H h m核算气体在多层降尘室内的流型:若忽略隔板厚度所占的空间,则气体的流速为75.0223=⨯==bH V u s m/s ()()m 082.0042.022042.02424=+⨯⨯=+=h b bh d e 所以 Re 1774106.275.075.0082.05=⨯⨯⨯==-μρu d e即气体在降尘室的流动为层流,设计合理。
第三章课后作业
(2) ˆ0 = Y − α ˆ1 X 1 − α ˆ 2 X 2 = (Y − X 1 ) − (α ˆ1 − 1) X 1 − α ˆ2 X 2 α ˆ X −β ˆ X = (Y − X ) − β
1 1 1 2 2
ˆ =β
0
证毕。
(3)设: Z i = Yi − X 1i (a)式的拟合优度为:
2 i 3i 2 3i
2 i 3i 2 3i
2 i 3i 2 3i
ˆ1 − 1 =α & & (y & −x & ) ∑x ∑x & x & & (y & −x & ) x ∑x ˆ = ∑ β & & x & ∑x ∑x & x & & ∑x ∑x & & y & & & ∑x ∑x ∑x ∑x & x & & y & & x & & x & ∑x ∑x ∑x ∑x = − & & x & & & x & ∑x ∑x ∑x ∑x & x & & & x & & ∑x ∑x ∑x ∑x
证明: 根据 OLS 估计原理依次求解上述待估参数可证明。 或
ˆi 为: 由回归方程(2)可得残差ν ˆ0 − α ˆ1 X 2i ,将其带入回归方程(3)可得: νˆi = X 1i − α ˆ0 − α ˆ1 X 2i ) + γ 2 X 2i + wi Yi = γ 0 + γ 1 ( X 1i − α ˆ 0 ) + γ 1 X 1i + (γ 2 − γ 1α ˆ1 ) X 2i + wi = (γ 0 − γ 1α
第3章 作业答案
第3章 单元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 的阶差分是( C )t X k A Bkt t t k X X X -∇=-11kk k t t t k X X X ---∇=∇-∇C D111kk k t t t X X X ---∇=∇-∇1112k k k t t t X X X ----∇=∇-∇2. MA(2)模型,则移动平均部分的特征根是( A )121.10.24t t t t X εεε--=-+A , B ,10.8λ=20.3λ=10.8λ=-20.3λ=C , D ,10.8λ=-20.3λ=-10.8λ=-20.2λ=3. AR(2)模型,其中,则( B ) 121.10.24t t t t X X X ε--=-+0.04t D ε=t t EX ε=A B 00.04C D0.140.24. 若零均值平稳序列,其样本ACF 和样本PACF 都呈现拖尾性,则对可能建立( B{}t X {}t X )模型。
A. MA(2)B.ARMA(1,1)C.AR(2)D.MA(1) 5. 对于一阶滑动平均模型MA(1): ,则其一阶自相关函数为( C )。
15.0--=t t te e Y A. B. C. D. 5.0-25.04.0-8.06. 关于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B )A. 可以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序列值进行精确预测。
B. 当前观测序列时间为t,MA(q)模型对大于t+q 时间点序列值的预测值恒为常数。
C .自相关系数具有非唯一性,偏自相关系数不具有非唯一性 D .均值非平稳的序列,可以通过对数变换将其变成平稳的。
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延迟算子的性质,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有 ( AD )A B10=B n-=(1-)tt n tx x B x -C∑=-=-ni n in nnB C B 0)1()1(D 对任意两个序列和,有{}t x {}t y 11()t t t t B x y x y --+=+2. ARMA 模型可逆性条件是( CD )A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B 的根都在单位圆内 ()0t B εΦ=()0B Θ=C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D 的根都在单位圆外 0=Θt B ε)(()0B Θ=3. 关于平稳可逆的ARMA 模型的序列预测问题,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ABCD )A12(|,,,)(0)t l t t t t lE x x x x x l +--+=≤ B12ˆ(|,,,)()(0)t l t t t t E x x x x xl l +--=>C 12(|,,,)(0)t l t t t t lE x x x l εε+--+=≤ D12(|,,,)0(0)t l t t t E x x x l ε+--=> 4. 对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矩估计方法评价正确的是 ( BCD )A 估计精度高B 估计思想简单直观C 不需要假设总体分布D 计算量小5. 下列属于模型优化方法的有( ABC )A 残差方差图定阶法B F 检验定阶法C 最佳准则函数定阶法D 最小二乘估计法 6. 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 AR 模型总是可逆的B 平稳MA 模型的均值就等于模型的截距项参数C 偏自相关系数用来描述时间序列值间的直接影响D 只要ARMA 模型的AR 部分的系数的绝对值和小于1,该模型一定平稳。
生物药物分析第三章作业答案
单选题1、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中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家兔体内的方式是A.静脉注射B.动脉注射C.腹腔注射D.灌胃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家兔体温升高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所以答案为A。
2、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若再想供热原检查用,则至少应休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所以答案为D。
3、细菌霉内素检查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所以答案为B。
4、下列有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每批鲎试剂的灵敏度须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复核B.凝胶法的原理是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C.抗生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活性,不能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D.凝集反应的温度规定为37℃±1℃E.凝集反应的时间规定为60分钟±2分钟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所以答案为C。
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A.鲎试验法B.临床检查法C.生物效应法D.家兔热原试验法E.放射性检验法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鲎试验法。
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自控-第三章作业答案-超调量计算
作业3-11,3-12,3-15.。
参考答案(知识点:二阶振荡系统的动态特性指标计算)3-11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所示,求:(1) 4K =,0,τ=时系统参数,?n ωζ=,性能指标%,?s t σ=(2) 如果要求0.707?0K ζτ===,,其中(3) 4K =,为改善性能加s τ使%5%σ<,求τ=?习题3-11系统结构图(1) K s s K s G s G s ++=+=Φ2)(1)()(=)0,4(,2222==++τωζωωK s s nn n 2==K n ω,25.021==n ωζ %47%100%21=⨯=--ζζπσe 36s n t s ζω==,⎪⎪⎩⎪⎪⎨⎧===⇒===⇒=5.021********n n n n K K ωωζωζω (2) K s s K s G s G s ++=+=Φ2)(1)()()707.0,0,(,2222==++=ςτωζωωK s s nn n 求 5.0)707.021(707.01222=⨯==⇒⎭⎬⎫==n n K ωζζω; (3) )41(4)1(41)1(4)(ττ++=+++=s s s s s s s s G k ,24144s s s τΦ=+++()() 457.0412707.024*******=-⨯⨯=-=⇒⎩⎨⎧=+=n n n ζωτωτζω 注意:教材树P73最佳阻尼比的定义:0707ς=.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435πσ-=<.%%%=e ,1.3调节时间最短,即平稳性和快速性最佳。
本题的启示:(1)求得原系统的超调量47σ=%%非常大,(2)为了降低超调<5%,降低了开环增益K 。
(注意:求解稳态误差时,为了提高精度,可以增大开环增益。
当设计者进行系统参数设定时,需要兼顾动静态指标) (3)为了降低超调<5%,在前向通道环节引入了微分环节。
3-12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第1-3章作业作业题(分组用)
第1章作业1.(10分)分析三大材料的结合键类型并由此归纳其导电性、强度和塑性特点。
金属材料:以金属键为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为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较高的强度和低塑性和高脆性。
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共价键为主,氢键和范德瓦尔斯键为辅,优良的电绝缘性,强度低,塑性较低。
2. (10分)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因为单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各异;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位向不同的单晶体所组成,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内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均值因而一般不显示各向异性。
”3.(10分) 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哪几种?画出它们的晶胞,每个晶胞内分别有几个原子?配位数是几?如何计算原子半径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3种,分别是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4.4. (5分)在立方晶胞中画出下列晶面和晶向:(110)(101)、(111)、[011]、[111]。
(110) [011] 5.(5分)写出六方晶系的}1110{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
在六方晶胞中画出]0111[]0211[、晶向和)1110(晶面。
6.(10分)分别在一个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晶胞内画出所有穿过该晶胞(不含顶点)的(111)和(110)晶面,并由此(不直接用晶面间距计算公式)计算(111)和(110)晶面的晶面间距。
(设晶格常数为a)(111) (111) (110) (110)体心立方晶胞(111)晶面间距为根号3a/6 (110)晶面间距为根号3a/3面心立方晶胞(111)晶面间距为根号3a/3 (110)晶面间距为根号3a/67. (10分)α-Fe原子间距最小的3个方向是哪三个晶向族?分别计算它们的原子间距。
晶面间距最大的3个晶面是哪3个晶面族?分别计算它们的晶面间距。
第三章小组作业
Chapter 3 Control Flow
第三章作业
⒛编写程序求:
1 1 1 y 1 ... 1 2 2 3 n (n 1)
21.父亲今年30岁,儿子今年6岁,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
儿子的2倍? 22.将1元人民币换成5分、2分、1分的硬币有多少种换法? 23.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每天吃一半再加1个,第10天去吃时 只剩1个桃,问第一天的一堆桃有多少? 24.一个4位数,逆向排列后是原4位数的倍数,求出符合条件的 4位数。 25.一个球从100米高度落下,每次反弹回原高度的一半,求第 10次落地时球的行程及下次反弹的高度。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
0
1
2
2 x 3)dx
Chapter 3 Control Flow
第三章小组作业
2 ( x ⒐通过梯形法求y = 0 2 x 3)dx 输出结果。 1
⒑求1000以内能被73或127整除的自然数平方根之和。
⒒求100----200之间的所有能被3以及7整除的自然数的平方根 之和。 ⒓求级数a=2/1 + 3/2 + 5/3 +8/5 +13/8+21/13…的前30项之和。 ⒔求数列41+n(n –1)最小非素数项的序号(n > 2)。 ⒕求满足以下条件的数: 该数大于100小于1000; 其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平方和等其百位数的立方。 ⒖求级数e=1+1/1! +1/2! +1/3!+… 要求:求n项(n由键盘输入)或最后一项小于10-6结束。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流体力学(上)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作业3-2、断面为300mm⨯400mm的矩形风道,风量为2700m3/h,求平均流速,如风道出口处断面收缩为150mm⨯400mm,求该断面的平均速度。
3-4、设计输水量为2942.1kN/h的给水管道,流速限制在0.9~1.4m/s之间。
试确定管道直径,根据所选直径求流速,直径规定为50mm的倍数。
3-7、某蒸汽干管的始端蒸汽速度为25m/s,密度为2.65kg/m3,干管前端直径为50mm,接出直径40mm支管后,干管后段直径改为45mm,如果支管末端密度降低至2.30kg/m3,干管后段末端密度降低至2.24kg/m3,但两管质量流量3,求两管末端流速3-12、用水银比压计量测管中水流,过流断面中点流速u如图。
测得A点的比压计读数∆h=60mm汞柱,(1)求该点的流速u;(2)若管中流体是密度为0.8g/cm3的油,∆h仍不变,该点流速为若干,不计损失。
3-14、计算管线流量,管出口d=50mm ,求出A 、B 、C 、D 各点的压强,不计损失3-17、一压缩空气罐与文丘里式的引射管连接,d1、d2、h 均为已知,问气罐压强p0多大方才能将B 水池抽出。
3-19、由断面为0.2m2和0.1m2的两根管子所组成的水平输水管系从水箱流入大气中:(1)若不计损失,(a )求断面流速v1和v2;(b )绘制总水头线及测压管水头线;(c )求进口A 点的压强近似值。
(2)计入损失:第一段为g v 2/421,第二段为g v 2/322,(a )求断面流速v1和v2;(b )绘制总水头线及测压管水头线;(c )根据水头线求各段中间的压强,不计局部损失。
3-20、高层楼房煤气立管B 、C 两个供煤气点各供应Q=0.02m3/s 的煤气量,假设煤气的密度为0.6kg/m3,管径为50mm ,压强损失AB 段2/321v ρ用计算,BC段2/422v ρ用计算,假定C 点要求保持余压为300N/m2,求A 点酒精(酒精的重度为7.9kN/m3)液面应有的高差(空气密度为1.2kg/m3)3-22、烟囱直径d=1m ,通过烟气量G=176.2kN/h ,烟气密度ρ=0.7kg/m3,周围气体的密度ρ=1.2kg/m3,烟囱压强损失用2//035.021v d H p ρ⋅=计算,要保证底部(1断面)负压不小于10mmH2O ,烟囱高度至少应为多少?,求2/H 高度上的压强,绘烟囱全高程1-M-2的压强分布,计算时设1-1断面流速很低,可忽略不计。
第三章血液流动作业
2.下图为皮托管的原理图.将一直管和一下端 弯成直角的弯管插入液体中.两管管口在同
一水平线上,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 h ,求:液
体流速。
解:对A,B两点2
v
2 A
PB
水流
PB
PA
1 2
v
2 A
PB PA gh
1 2
vA2
gh
vA 2gh
3.一流有密度为ρ1甲烷气体的水平管道的一部分 如图,在管道的A、B处分别装上压强计,压强 计的工作液体是水,密度ρ2,B处管道的横截面 积为S,A处截面积是B处的2倍。现测得A、B 处压强均低于管道外大气压强P0,设A处U型管 压强计中水面高度差为h1,B处压强计中水面高 度差为h2,管道中气体流量为Q。计算∆h=h2-h1 (压强计中甲烷气体压强忽略不计)
第三章作业
1. 如图,汾丘里流量计,水在管中作定常流动. 已知1、2两点处管道截面积为S1、S2,压强计
中水银液面高度差为 h,水的密度为 1,水 银的密度为 2.求:流量Q.
解:选流线如图,则对
水流
•1
2•
1、2两点的方程为
p1
1 2
v12
gh1
p2
1 2
v22
gh2
(1)
Δh
S1v1 S2v2 …(2)
PA
1 2
vA2
gh
PB
1 2
vB2
w
PA PB P0 , vA 0
gh
1 2
vB2
w
因为 vB V R2t
gh
1 2
(
V R
2t
)2
8LV R4t
R4t
8LV
[
第3章作业解答
(1)写出函数F的表达示。 (2)将函数F化为最简与或式,并用与非门实
现之。
解:(1)
F ABCD BD AC
(2)将函数F化简为最简与或表达式,并用与 非门实现
F ABC D B D AC
ABCDBD AC
(A B C D) (B D AC)
解:(1)根据题目对输入、输出变量提出的 要求,列写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输入
输出
A1
A0
B1
B0
F1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1
0
1
1
0
1
1
0
0
0
1
1
1
0
1
0
0
0
1
1
0
0
1
1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2)由真值表,作函数卡诺图如图所示。
F3 B3 B2 B1B0 B3 B2 B1 B3 B2 B1 B3 B2B1 B3 B2 B1 B0 B3B2 B3B0 B3B1 B3B2B1B0
根据函数式列写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习题3.18表 真值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基础题组】1.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解析:选C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子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A错误;无子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B错误;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涂生长素而得到了无子番茄,说明所涂抹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番茄雌蕊未受粉自然不会有种子,所以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发育,D错误。
2.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其主要原因是()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解析:选C芽能发育成枝条与插条生根没有关系,A错误;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插条生根的原因,B错误;带有芽的插条生根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正确;A、B两组的插条等高,并不能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功能,D错误。
3.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④2,4—D清除田间杂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D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慢,都是促进作用,①错误。
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低,所以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体现的是抑制作用;茎背地生长体现的是促进作用,②正确。
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是由于顶芽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浓度高抑制生长,③错误。
杂草对2,4—D敏感程度高,农作物对2,4—D敏感程度低,所以施用2,4—D清除田间杂草体现了不同植物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④正确。
4.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是()A.茎的向光性和负向重力性B.顶端优势C.扦插枝条生根D.无子果实的形成解析:选B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双重性,B正确;生长素促进扦插技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C错误;无子果实的形成只体现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D错误。
第3章 作业及参考答案
1、针对DFA M 1,(1)请给出在处理字符串1011001的过程中经过的状态序列。
解:经过的状态序列为:q 0q 3q 1q 3q 2q 3q 1q 3 (2)请给出形式描述。
争议:M 1的形式化还是接受过程的形式化?解:M 1的形式描述为M 1=({q 0,q 1,q 2,q 3},{0,1},δ, q 0,{ q 3})其中δ定义为:δ(q 0,0)= q 1,δ(q 0,1)= q 3 δ(q 1,0)= q 2,δ(q 1,1)= q 3 δ(q 2,0)= q 3,δ(q 2,1)= q 0 δ(q 3,0)= q 1,δ(q 3,1)= q 2 接受过程的形式化:q 01011001├1q 3011001├10q 111001├101q 31001├1011q 2001├10110q 301├101100q 11├1011001q 3注意:谈及自动机形式化描述,一定是用五元组表示,将δ函数直接写出来 2、构造识别下列语言的DFA(要求写出形式化描述,另外,写出设计过程对理清你的思维更有益) (3) {x| x ∈{0,1}+且x 中不含形如00的子串}或:(对, 但稍嫌麻烦)------------05级孙磊错解:∈{0,1}*)(不接受1, 可接受000)(5) {x| x ∈{0,1}+且x 中含形如10110的子串}q0:起始状态,以及未读入1的状态;q1:读入了10110中第1个符号(1)的状态;q2:读入了10110中第2个符号(0)的状态;q3:读入了10110中第3个符号(1)的状态;q4:读入了10110中第4个符号(1)的状态;q5:读入了10110中第5个符号(0)的状态;易犯的错误: 状态转移时, 不考虑已接受一些字符后所处状态, 一味地转到开始状态,不利用阶段性成果,狗熊掰棒子!(7) {x| x∈{0,1}+且把x看成二进制数时,x模5与3同余,要求中当x为0时,|x|=1,且x ≠0时,x首字符是1}提示: 和P98例3-5属同一类型, 这种设计如不写清楚设计过程, 不能服人, 也不能反映你的设计方法.解:按题意,当x为0时,x的长度为1,即不能出现多于1个0的全0串;当x不为0时,必须以1开始。
第3章 作业 1、比较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各自的
第3章作业 1、比较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
聚苯醚各自的
比较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醛各自的特点。
聚酰胺:制品坚硬、表面有光泽、为白色至淡黄色,无毒,无臭,无味;吸水性大;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刚性强度、冲击韧性较好;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和耐磨耗性,并有自润滑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干燥和低温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聚甲醛:表面光滑,有光泽的硬而致密的材料,淡黄或白色,着色性好,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性好;高刚性、高硬度、高的弹性模量,良好的冲击强度,耐磨性好、耐疲劳强度高、自润滑性优异;热变形温度较高,短期使用可达到140℃,长期使用不超过100℃,但热稳定性不高;室温下耐化学性能非常好,尤其是有机溶剂;
聚碳酸酯:透明、呈轻微淡黄色,透光率很高,可达90%,无毒、无味、无臭;高刚性、良好的冲击强度,是种既刚又韧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尺寸稳定性,被誉为“透明金属”。
但缺点是耐磨性、耐疲劳性不好,易产生应力开裂现象;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极性小,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具有定的抗化学腐蚀性;
聚苯醛:PPO无毒、透明、相对密度小;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抗蠕变性,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刚度和硬度都
比较大,尺寸稳定性优良;有良好的耐热性、耐水性、耐水蒸汽性;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药品行,对稀酸、稀碱、盐及洗涤剂等的稳定性好;成型收缩率较低,废料可重复使用三次作业,用于制造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
配位化学第一组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作业1.下列各组中,哪种配体与同一种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较高,为什么?(1)Cl- , F-和Al3+(2)Br-,I-和Hg2+(3)2CH3NH2,en和Cu2+(4)Br-,F- 和Ag+(5)RSH,ROH和Pt2+(6)Cl-,OH-和Si4+(7)RSH,ROH和Mg2+解(1)F-与Al3+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F-电负性大,离子半径更小(2)I-与Hg2+更稳定,因为碘离子的电负性较大,离子半径更小(3 )2CH3NH2与Cu2+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它的碱性比en更强与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4)Br-与Ag+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与Ag+形成配合物Br-变形性比F-强(5)RSH与Pt2+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Mg2+形成配合物时S 的半径小于O的半径(6)OH-与Si4+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Si4+形成配合物时OH-的电荷比更多(7)RSH与Mg2+形成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在与Mg2+形成配合物时S 的半径小于O的半径2.写出下列,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次序。
解(1)CH3NH2,en,NH2-NH2,NH2-OH和Cu2+en > CH3NH2 > NH2-NH2 > NH2OH(2)R3CCOOH,CH3COOH,Cl3CCOOH,I3CCOOH和Fe3+ R3CCOOH > CH3COOH > I3CCOOH > Cl3CCOOH(3)NH3,NH2-NH2,NH2-OH,R-OH和Ag+NH3 > NH2-NH2 > NH2-OH > R-OH(4)N, NH2与Zn2+N>NH2(5)NH2O2N,NH2CH3,NH2NO2与Cu2+NH2 CH3>NH2NO2>NH2O2N(6)NOH,NOHCH3与Ni2+NOHCH3>NOHCH33.下列二组试剂与同一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估计lg k的大小次序:解:(1)NH 2NO 2NH2CH3NH2NO2 2 > 3 > 1(2)1. 2.3. 4.3 > 2 > 1 > 4(3)M(en)3,M(Pn)3,M(dien)2M(en)3 > M(dien)2 > M(Pn)34.解释下列各胺与Cu(II)形成配离子稳定性的差别:配体lgk1(25oC)乙二胺10.551,2-二氨基丙烷10.651,3-二氨基丙烷9.981,2,3,-三氨基丙烷11.1解:当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碱性越强,越易给出电子,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越稳定。
(税法最新)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1。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金银首饰消费税的说法,符合现行消费税政策规定的是( )。
A。
金首饰的进口应纳消费税B.银首饰的出厂销售应纳消费税C.钻石饰品的批发应纳消费税D。
金基合金镶嵌首饰的零售应纳消费税【答案】D2.【例题•单选题】依据消费税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中应缴纳消费税的是( ).A。
进口卷烟B.进口服装C.零售化妆品D.零售白酒【答案】A3.【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同时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是( )。
(2008年旧题新解)A。
批发环节销售的卷烟B.零售环节销售的金基合金首饰C.生产环节销售的普通护肤护发品D.进口环节取得外国政府捐赠的小汽车【答案】AB4。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税征收范围的是( )。
(2010年)A。
电动汽车B。
卡丁车C。
高尔夫车D。
小轿车【答案】D5。
【例题•多选题】依据消费税的有关规定,下列消费品中属于化妆品税目的有().A.香水、香水精B。
高档护肤类化妆品C。
指甲油、蓝眼油D.演员化妆用的上妆油、卸妆油【答案】ABC6.【例题·计算题】某啤酒厂既生产甲类啤酒又生产乙类啤酒,五一节促销期间,直接销售甲类啤酒200吨取得收入80万元,直接销售乙类啤酒300吨,取得收入75万元,销售甲类啤酒和乙类啤酒礼品盒取得收入12万元(内含甲类啤酒和乙类啤酒各18吨),上述收入均不含增值税。
该企业应纳的消费税为多少?【答案及解析】纳税人将适用税率不同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根据组合产制品中适用最高税率的消费品税率征税。
应纳消费税=(200+18×2)×250+300×220=5。
9+6。
6=12。
5(万元)。
7。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规定的有( )。
(2007年)A。
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B.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生产数量C。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D。
第三章作业与习题解答
• 在面心立方晶体中当位错b1=a/2[-101], b2=a/6[-211],b3=a/6[-1-12]时,能否合发生 b1→b2 + b3?
• 产生交滑移的位错一般为( )
(A)正刃型位错; (C)螺型位错; (B)正刃型位错; (D)混合位错
• 间隙相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电负性( ) (a. 相差较大;b. 相差较小;c. 相差不大) 时,且原子半径之比( )(a.大于0.59; b. 小于0.59;c. 等于0.59)时形成的中间 相,它的晶体结构比较( )(a.复杂;b. 简单;c. 难确定),并且两组元晶体结构 ( )(a.不同;b. 相同;c. 难确定),它 们的硬度和熔点( )(a.很高;b. 很低; c. 一般)
18. 如图3-1表示两根纯螺位错,一个含有扭折,而另一个含有割阶。从 如图 表示两根纯螺位错,一个含有扭折,而另一个含有割阶。 表示两根纯螺位错 图上所示的箭头方向为位错线的正方向, 图上所示的箭头方向为位错线的正方向,扭折部分和割阶部分都为纯刃 型位错。a)若图示滑移面为 的(111)面,问这两对位错线段中(指 型位错。 若图示滑移面为fcc的 ) 问这两对位错线段中( 若图示滑移面为 割阶和扭折) 哪那一对比较容易通过他们自身的滑移而去除?为什么? 割阶和扭折),哪那一对比较容易通过他们自身的滑移而去除?为什么? b)解释含有割阶的螺型位错在滑动时是怎样形成空位的。 解释含有割阶的螺型位错在滑动时是怎样形成空位的。 解释含有割阶的螺型位错在滑动时是怎样形成空位的
设在三个晶粒的三叉结点处的表面张力平衡。证明: 设在三个晶粒的三叉结点处的表面张力平衡。证明:
γ 12 γ 23 γ 31 = = sin θ12 sin θ 23 sin θ 31
高数 第三章 作业
三、选择题
1. 下列极限中能使用洛必达法则的是 ( );
x sin x A . lim 2 x x
x( B . xlim
2
arctan x)
x sin x x sin x C. lim D . lim x x x sin x x
1 x sin x 时,下列各种解 2. 求极限 lim x 0 sin x
2
;
2.
1 lim x 0 x
tan x
;
四、讨论函数 1 1 x (1 x) x , x 0, e f ( x) 1 e 2 , x 0. 在点 x 0 处的连续性.
第18次作业 (A)
存在
(a , b) ,使得 ,
.
ab f ( ) f ( ) 2
第17次作业 一、判断题
( A)
f ( x) 1.如果 lim 不存在也不是 g ( x)
,
f ( x) 能否断定 lim 不存在?( ) g ( x)
2. 使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时,可以 把极限的运算法则、函数化简、无穷 小代换及变量替换等各种求极限的方 法结合起来使用吗? ( )
罗尔定理条件的区间是 ( A. [0 , 1] B. ).
[1 , 1]
4 5
C. [2 , 2]
3 , D. 5
2.使函数 f ( x) sin x 及 g ( x) x cos x 适合柯西中值定理条件的区间是( A. )
[0 ,
2
]
B.
[0 , ]
则( ). A. a 1 , b 0 B. a 0 , b 1 C. a 1 , b 0 D. a 0 , b 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
1.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A.只能抑制植物生长B.只能促进植物生长C.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D.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答案:D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B.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解析: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敏感些,B项错误。
答案:B3.生长素类似物2,4D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较广泛,但不可用于()A.单性结实B.作除草剂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解除顶端优势解析:生长素类似物2,4D等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相同,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也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从而作为除草剂;解除顶端优势的简单方法是摘除顶芽。
答案:D4.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A.a和b B.b和aC.b和c D.c和b解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b、c分别为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
答案:C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5 mg/L左右解析: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题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提交说明
1、最晚提交日期:3月9日24点 2、提交邮箱:wxqdqpi@
3、文档格式:
标题格式如下: 第二次作业软工11-1班05号袁菲 作业内容: 分别用“task1”和“task2”命名
作业1:使用for循环语句,输出乘法表。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1; i <= 9; i++) { for (int k = 1; k <= 9; k++) { if (k <= i) { int m = k * i; Console.Write(""+k+"*"+i+"="+m+" "); if(k==i) Console.WriteLine(""); } } } Console.ReadLine(); }
作业2:学生姓名登记。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count=0; Console.Write(“请输入您要登记的学生人数:"); try { count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 catch(Exception ex) { Console.WriteLine(ex.Message); } string[] names = new string[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Console.Write("请输入第{0}个学生的姓名:", i + 1); names[i] = Console.ReadLine(); } Console.WriteLine("已登记的学生如下:"); foreach (string disp in names) { Console.WriteLine("{0}", disp); } Console.Read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