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小学生通常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购物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在游戏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巧解”、“看不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以情境题材和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拓展性教学,给予更多的挑战和启发。

4. 体验式教学,直观感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更喜欢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物品的增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拼图等形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几何图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多样化教学,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概念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板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既有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关概念的关键特征,让学生获得新的概念知识。

坚持迁移、归纳、拓展,开展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利用上位、下位、并列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为新的数学概念学习提供支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一)建构清晰概念形象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途径,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既有概念[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当代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坚持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指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建构清晰的概念形象,将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

(二)形成数学知识网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加强知识训练,让学生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学生以纲代目、以点带面地进行学习,能够为知识迁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概念教学以迁移为中心,立足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开展不同形式的思考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概念的最佳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概念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特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广泛引用生活例子,指导学生从生活领域出发进行思考,不仅能加深概念学习印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四)增强数学理解能力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条件下,概念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意识,使之理解数学定义、性质等知识,为下一步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积累丰富经验。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元化手段引入概念,将抽象数学概念与直观教学材料进行融合,拓展与创新概念教学内容,能够实现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概念教学效果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1.通过生活情境教学,使概念更加形象化。

数学概念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授平行线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或道路,从中找到平行线的特点,从而更加形象化地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授质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的自然数,让他们自己发现质数的特点和性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质数概念。

3.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妙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授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己绘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从中总结出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动画等,呈现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数学概念的教学。

在教授圆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各种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5.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

在教学中,除了教授数学概念外,还要注重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授小数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其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成概念、教学策略引言一、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特点1. 摄动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变化很快,因此形成概念需要反复巩固。

2. 继承性: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前一概念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发展。

3. 意义性:小学生的数学概念需要有实际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4. 抽象性:小学数学概念在形成过程中需要逐步向抽象发展,增强其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以上特点为小学数学概念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这些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1. 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教授“几何图形”这一概念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几何图形,再由具体的图形引出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2. 打破观念定式,注重启发性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打破学生的观念定式,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积极地形成数学概念。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4. 注重巩固和反馈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已掌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概念的实用性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概念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从而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索(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操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元化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创新方法;学生素养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素养难以提高。

因此,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操作1. 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策略(1)设计实践操作活动: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实验、游戏、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数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教学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数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趣味运动会等。

(3)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多元化评价,关注个体差异1. 教学理念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触类旁通,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字大小时可以用实物比较大小,让学生体会数字大小的概念。

2. 多样化教学法: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角度来呈现数学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示来解释问题,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3. 渐进推导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从简单的形状开始,逐渐引入复杂的形状,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各种几何形状。

4. 讲解和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分割实物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竞赛、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数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对数列的兴趣。

6.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来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平行线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7. 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的数学题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8. 反复复习与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复习和强化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小测验等方式进行复习和强化。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的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的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的策略探讨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体系的一个无形结构,只有掌握好概念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才能加强小学生数学的学习。

主要进行策略分析,根据适当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的引航者,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开始都会比较困难,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方面的正确引导。

由于概念是文字的东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就不能做到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分层教学。

在寓学于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

一、小学数学阶段数学概念在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1.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所研究的数学教学一般涵盖了数学的概念、概念的运用以及概念的理解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

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首先,引入具体的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具体、直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来模拟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加、相减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利用图形来辅助教学。

小学生对于图形比较感兴趣,利用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利用图形尺、纸板等工具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并通过比较图形的大小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再次,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玩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如数独、宝石消除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数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最后,利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来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个有关分数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物、图形、游戏和故事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这些策
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一、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具体形象的。

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只有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实际的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物操作,帮助他们建立直观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逐步发展的。

他们的思维不够成熟,容易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需要经过一定的反复训练和实践,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整体性的。

他们的认知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性的认知,在认知过程中缺乏分析和抽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教学,注重整体认知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故事、游戏等,设计富含生活情景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故事等形式,呈现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引导他们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启发式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释。

在概念引入阶段,要做到:运用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

在讲解阶段要做到:讲明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注重瞻前顾后,发展所教概念。

在巩固阶段要做到:进行系统总结、促进学生记忆;加强综合练习,有效区别异同。

一、引入阶段的教学策略(一)运用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学伊始就应使学生做好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准备。

在概念的引入阶段,首先就是要迅速安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开始接触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创设数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以及知识本身的可塑性,利用数学问题,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比如通过计算引入“互为倒数”这个概念时一,教师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21/2,l/77,4/55/4,9/1010/9.…,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其它如“比例”、“循环小数”、“约分”、“通分”、“最简分数”等概念都可以通过计算引入。

(二)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他们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很强,只有出现足够数目的、有价值的感性材料,他们才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因此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讲解阶段的教学策略(一)讲明内涵外延,全面理解概念教师要始终铭一记数学概念的定义所反映的只是最本质的属性,概念的内涵不仅仅是定义,还包括许多性质、定理、推论等;而概念的外延也不仅仅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认知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1.过于注重形式化记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数学概念。

这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2.忽视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而忽略了概念的实际应用。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无法实现学以致用。

3.过度强调竞争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过度强调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材设计: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生动的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培训:教师在职前培训中,对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导致在实践中难以灵活运用。

3.家庭环境:部分学生家庭缺乏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四、改进策略与建议1.优化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增加情境性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数学概念的应用。

2.强调情境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职前培训,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建立包括实际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数学思维是每个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并分享几种有效的方法。

1. 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展示彼此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培养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生通常对抽象概念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帮助他们培养抽象思维。

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抽象概念。

例如,在引入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物体来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3. 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推理和证明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证明,或者要求他们推理出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4. 引导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5. 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情境化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出积极的数学思维。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许多教育学家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发展规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所学概念的含义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发现规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教学的设计情境教学是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多种情境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四、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形式,展示数学概念及其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采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评价与反馈的重视评价和反馈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还应该注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还要注重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3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实践性教学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还需要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蛋糕、分配水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分数的应用。

2. 设计趣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图形的特征。

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进行验证。
实验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本研究实验时间较短,未能观察到概念教学的长期效果,未来可以对实验对象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未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本研究未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不同年级、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分析,未来可以进一步探 讨概念教学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学生能够较 好地掌握方程的基本知识和解法技巧,但在理解和应用复 杂方程方面还需加强。
06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评价目的和原则
评价目的
评估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 的应用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 绩、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的提升情况。
评价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可操 作性等。
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基础性练习
针对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 和特征,设计基础性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 数学概念的理解。
变式性练习
通过改变数学概念的表现 形式或条件,设计变式性 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灵 活性和迁移能力。
应用性练习
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 题中,设计应用性练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完善概念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进行梳 理和分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和网络。
方法提炼
总结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和策略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
学习能力。
思想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概念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
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05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

因此,有效的概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概念学生应具有自己的概念,老师不应该只是传授概念的定义和公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供问题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定义和解释,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概念。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概念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些分数特例等,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与生活经验关系密切,所以老师应该将概念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然接受。

例如,在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长尺、体重、水量、面积等概念,并把它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3. 多维度呈现学生能够从多种方式中得到更全面的概念认识。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呈现概念,比如,利用游戏、实验进行教学。

例如,在进行立体图形的概念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立体图形模型、汽水瓶和冰淇淋球等东西整理创造3D图案。

4. 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数学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本质和其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进行小数与分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有序与体系的概念条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多维度呈现,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探讨数学概念属于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一种本质性理解,其主要是采用数学语言或符号的方式对事物数形形成表达与理解。

数学概念的引入与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在学生感知、理解以及学会应用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数学学习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对此,文章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策略一、引入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精炼而成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设计一些趣味性、直观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1]。

在概念引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借助这一些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案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善学生的体验以及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另外,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对概念与新内容的引入。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的知识,如已经基本掌握了1、19、101等数字,但这些数字都是整数,在生活中这些整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在“分西瓜”的案例中,便需要将“1”划分为多个数字,此时整数便无法应用。

对此,教师便可以将“分西瓜”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将“1”划分为分数。

借助这一种以生活为主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概念,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二、采用直观性引入,优化认知效果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直观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实物图、模型、挂图或幻灯片等丰富学生的观看途径或直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构建表象认知,在设定相应问题情境导入方式的基础上,将静态化的教学知识转变为动态化的活动方式,以此实现对学生概念的引导,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的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几何概念,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通过提供一些具体的几何问题和实例,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3. 操作实践: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构造、测量几何图形,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几何直觉。

4. 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几何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创设情境: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几何情境,让学生将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6. 多角度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示意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几何知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几何概念。

7. 培养创新思维:在几何概念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猜想,引导他们运用几何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力和探索精神。

8.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化的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得到发展。

9. 游戏和竞赛:在几何概念教学中,适当利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积极性。

10. 学以致用:在几何概念教学中,要注意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和应用,让学生看到几何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对几何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应该注重学生的直观理解、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1.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

(2)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1.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1.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

2.评价标准的制定(1)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策略也随之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各个概念的教学,应该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从而能够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本文将从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应用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教学是指通过对相关知识范畴内的基本思想、规则、原则等内容的解释、阐述以及范畴性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范畴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概念教学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在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它们。

二、教学策略的内涵1. 概念启蒙策略:概念启蒙是指在初次接触新概念时,教师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认识概念、深入理解,消除困惑。

概念启蒙策略包括生活教育、引导思考、具体形象和细节讲解等。

2. 互动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掌握课堂气氛,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竞赛切磋等互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探究概念内涵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教学效果。

3. 直观化策略:在概念教学中,直观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比喻、说明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用一些实例和案例来解释和说明,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和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度性。

4. 情境化策略:情境化是一种对重点内容进行模拟和演练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摆脱传统的零散独立的概念教学模式,增强概念运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应用方法1. 教材选择:教材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是很关键的。

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难度、精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接受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
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知识的综述。

是源于实践的积累从而形成的理论知识,经过反复考察验证才得以应用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透彻、深入的了解数学课程。

本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进行探讨分析。

标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时期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对于逻辑思维较为薄弱的小学生而言,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

概念教学就是应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阶段的一种教学手段。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1.1数字计算中的概念教学
所谓数字计算概念教学总结而言就是“数与代数”,这是小学数学的一大模块。

按照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小学生的数字概念是从整数开始,然后深入到分数概念,最后在引入小数概念。

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任务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还要会相关的数字计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判断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数量问题。

此外,经过知识整合,学生最终还要具有混合应用的能力,并懂得利用已有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1.2图形几何与统计的概念教学
图形几何教学模块主要要去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相关内涵。

其中,平面图形是基础,学生从这之中开始接触到实际到抽象的转变,然后深入了解与图形有关的角、面积、周长等一系列知识。

平面图形知识继续深入便是相关的立体图形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立体图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统计教学,小学阶段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的概率知识以及基本的数据处理知识即可。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从概念的“引入——理解——应用”三个基本环节出发,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性策略。

2.1引入概念
(1)直观引入。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
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较小的重量长度单位时,可先用让学生称、掂、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维的形式建立起“吨”、“千米”等较大的新的重量、长度单位的概念。

(2)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计算引入的方法。

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除法计算引出“商不变的规律”。

(3)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如比例尺、整除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

教学时,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2.2理解概念
(1)抓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

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

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如,在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和“两条直线”这些关键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条件,加深对平行线意义的理解。

(2)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

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例如我教梯形时,在按教材讲了梯形认识后,出示不同形态、不同面积、不同方位的梯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梯形,我再让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这样改变一下形式,就能了解到他们对梯形的认识,以及对它的底和高是否确实理解和掌握了。

(3)正反对比。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出示: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通过正反两面的分析,学生对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4)對比辨析。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其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又有区别。

如数位与位数,化简比与求比值,时间与时刻,质数与互质数,比与比例,等等。

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及时把它们加以比较,以避免互相干扰。

如我教学了“质数”与“互质数”这两个概念后,就让学生比较“质数”与“互质数”的区别。

先出现两组数:5;5和8,再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得出:质数是针对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数是针对两个数而言。

2.3运用概念
(1)自举实例。

这是要求学生把已经初步获得的概念简单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让他们自举例证,把概念具体化。

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例;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例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

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可设计一组操作题;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
参考文献:
[1]丛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
[2]吴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
[3]刘宇霞.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6(16)
[4]薛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