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doc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讲义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抢分点二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要做到“三联一依”突破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篇以“窗子以外”为题的散文,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和无形的窗子(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让你融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结合上下文”暗示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上的意思。

(2)“窗子”,指明考查的对象。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评分细则]能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作答,答出1点得3分,答出2点得6分。

【类题拓展】阅读2017·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窗子以外》,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的神气,架上科学陌生的地方瞭望。

答:①“考察”的含义是:②“科学”的含义是:答案:①“考察”,表面意思是实地的观察,分析;在这里的意思是浮光掠影地看看。

有讽刺意味。

②“科学”表面意思客观、准确;这里是“旁观”“没有温情”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不要忽视语境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具有深层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又具有临时意义的词语。

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语境十分重要。

首先看外部环境。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其次看动态语境。

动态语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不存在了。

临时意义又叫动态词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指导命题分析与预测二、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散文阅读在现代文阅读中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青睐,2017年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约一半考查了散文。

从考点的设置上来看,重点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词句的含义”“鉴赏散文的语言表达艺术”“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结构”等内容。

备战下一年度的高考,考生必须注重散文阅读训练。

备考建议与要求(一)树立一种意识对散文的阅读,要树立文本意识。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这一点,从总体上先梳理文本的思路,再概括大意,然后逐步深入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过多种文学手法的运用,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阅读散文需要考生具有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的美,从而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

审美性阅读需要发挥考生的想象力,调动各个感官,体验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二是文本探究能力。

命题者设计散文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散文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散文时要具备文本探究能力,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

第一讲整体阅读——精做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规律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考生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

考生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这就需要考生重视整体把握。

【真题示例】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求考生立意明确,主题突出。

在散文写作中,要有明确的立意,不能模糊不清,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主题要突出,不能在文中躲躲闪闪,不露头脚。

考生在构思时,要明确散文的中心主题,确保内容紧扣主题,不偏离主题,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注重细节描写,塑造生动形象。

细节描写是散文的灵魂,是构建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考生在构思时,应该注重观察生活,注意细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细节,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要善于塑造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和比喻象征等手法,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注重情感表达,富有感染力。

散文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展示和表达,在构思时应该注重情感表达,让情感贯穿全文,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只有通过情感表达,才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让读者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求言简意赅,语言清新简洁。

散文虽然是散文,但并不代表可以言之无物或语词繁复。

相反,高考散文要求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不做无用的废话,让文章通俗易懂,让读者一目了然。

考生在构思时要注意语言的质朴和简洁,不要追求华丽的修辞,而要追求言之有物,意义深刻。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求考生在立意明确、主题突出、细节描写、形象生动、情感表达、言简意赅等方面进行着重考虑。

只有在构思时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其融入到写作过程中,才能写出一篇富有内涵、感染力强的高质量散文,从而取得高分。

希望考生在备考时多加注意这些构思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取得好成绩。

【字数:662】第二篇示例:高考作文是考生在高考语文科目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考试题型,而其中的散文构思特点题更是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文采的重要环节。

在应对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答题思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高考语文散文备考考点解读之 联系语境,由表及里——理解词句

高考语文散文备考考点解读之 联系语境,由表及里——理解词句

返回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 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 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 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 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 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 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 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 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 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 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 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返回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 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 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 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 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 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 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
[解题方略]
一、命题分析明方向
设问形式
设问特点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 (2019·天津高考)文章的标题具有多
“说明”“分析”等作答动 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萨
词和“底蕴”“内涵”等表 丽娃姐姐的春天》)
答题方向的名词。
返回
二、规范作答保精准 抓关键,多层面分析理解标题含义题
①要抓住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弄清拟题的 方式,如以人物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

2019-伤怀之美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6页)

2019-伤怀之美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伤怀之美阅读答案篇一:【201X备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散文阅读(附详解)散文阅读第1套伤怀之美迟子建①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②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③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站在室内温泉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④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与伤怀⑤此后久在城市里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⑥去年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一条豪华船一天黄昏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扩音器送出来一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⑦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a name=baidusnap0></a>忧伤</B>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关选自《伤怀之美》有删改11.根据文章简要概括伤怀之美的特征 4分解析首先伤怀之美应该具备美和忧伤</B>的特征第②段中有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这一短语第⑦段中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B>之美文中作者三次体验的伤怀之美都是人生中偶然遇到的具有短暂忽然的特点答案4分①人与自然或人情景融为一体②景物是美的情调是忧伤</B>的③突然降临不期而遇④具有一种宗教情怀神圣不可侵犯每点1分12.第②节中说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分解析先找出题干中这句话的位置下文讲了两层意思城市的喧嚣使人变得世俗欧诺个人的心灵也会逐渐钝化对伤怀之美的敏感度降低即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的直白表达答案4分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的喧嚣会干扰人用心去感悟体会自然之美人会逐渐变得世俗或庸碌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失去对伤怀之美的敏感每点2分13.请简要说明第⑥节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解析注意是劲舞描写的作用而非表达特色赏析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答案6分①表现了红白相间的世界自然的奇异之美②与前文期待着与你重逢相呼应为后文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铺垫每点3分14.文章结尾说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请探究珍贵的原因 6分解析抓住为数不多的几次可见难得容易被世俗干扰第②段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第⑦节的直白表达答案6分①人情景融为一体的情境难得②人们很难拥有伤怀之美的敏感之心③无法用金钱衡量④伤怀之美被世俗的喧嚣淹没⑤伤怀之美让人超越庸碌使人沉静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第2套渐行渐远的村庄黄辉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且温暖的胸膛吗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的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材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梁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而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呜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多年前的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只能在我的梦里和我的小妹的呓语中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史蒂文斯说月亮就折叠到大衣里了这让我想像在一个有月亮的村庄的夜晚月辉是那么皎洁我们在晚饭后信步到村边的树林旁散步我们的孩子睡在家里出来时她告诉我们要把月亮带给她然后等我们回家一轮月亮就折叠在我的大衣里抖落在她的小手里了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她可以看到乡村最纯洁和最完美的月亮她有一颗童稚的心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言说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颇六色喷泉的时候那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可怜的孩子你不能认识月亮还能认识什么我累了疲惫已极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件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1第二段中作者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时为什么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4分解析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

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篇,占80%。

而且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3分,单题权重15%。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据统计,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没不超过50%。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高考散文阅读作具体说明。

一、熟悉文体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为便于学生熟知散文的阅读思路,我们把常考的散文分三类进行梳理。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

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

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

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这类散文数量较多,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

如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2016·天津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4分)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

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

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2019届人教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复习预习重要句子含义的类型,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考点/易错点2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四、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2019届语文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

2019届语文复习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新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重点推荐】【

(新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二 群文通练 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重点推荐】【

群文通练二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微导语竹,是古代四君子之一,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2019高考复习——散文

2019高考复习——散文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 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 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 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节选自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文明”“伟绩”“武功”三个词都是褒义词,这里 都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讽刺了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 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① “泻”在这里是“照”的意思,用“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 月光的比喻,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幽僻”二字,写出小路的幽静和偏僻;“寂寞”一方面路 很安静,基本没有声音;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当时心境的孤寂。 ③“静静”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无声的特点和它的幽静之美, 叠字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音节和谐。
①“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 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 渐衰竭;②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富足精神的同时 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 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3. 用追问法思考为什么,从上下文(关联语句)找到答案
例3: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 子过活去。 (2017年全国Ⅱ卷《窗子以外》)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 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饱尝”一词有何含义?
“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向往和思念 之情,情感真切、热烈。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课件
➌培养学生语境意识。即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将重 点语句带入原文去理解、品味。
➍继续建构完备的散文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
反套路题型多样,形式新颖。反套路是建立在套路基础之上,没有 套路,何来反套路?反套路是给考生答题设置难度,但反套路并不是说 让题目超越考生答题能力范围。题目形式不管怎么变,答案内容都不会 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简单解释:题目没见过,但是背后的知识点“我” 学过。这就是“以生考熟”。 答题的基本思路: 一是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拆解题干的要素,找到答题方向;
文学类文本散文高考备考思考
附2022/2021/2020年新高考真题详解
散文文体再认识
狭义散文以抒情为侧重,融合形象的叙事与精辟的议论,而广义的 散则以议论性或叙事性为侧重,在不同程度上融合抒情性。(林非《林 非论散文》)
散文是一种融记叙、议论为一体,集多种文学样式于一炉的文学样 式它广阔的取材,多样的形式,自由自在的优美散体文句,以及富于形 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和趣味性的表达,诗性地表现了人的个体生存 状 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陈剑晖《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
李广田的散文《到橘子林去》,写于1941年9月23日,抗日战争时期(⑩ “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 战尽了不少的力量……”),生动描写了修马蹄、钉马掌的劳动场景,饱含对 普通劳动者“赶大车的”的亲近和信任,并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战时期的 物资转运关联起来,促使学生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伟大力量,引导学生 领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真谛。
官方标答:①形象的解说了 “放猖”的内涵,就是各处
①解释表层义
②分析语境义/关注手法,描画 面③体会蕴含感情
④表达主题的作用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 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 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综合分析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 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 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 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景物开篇, 烘托渲染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 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有烘托(多为衬托)、勾 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作用。
(二)中间句段作用 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 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 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 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 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 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 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 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 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 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 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一)开头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归纳
开篇点题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 明题旨。
关照下文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 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