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凯恩斯学派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二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二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4.经济周期理论
• “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了以“乘数-加速数”理论为 核心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 到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希克斯进一步将该模型完善化后,就被 认为是基本定型的经济周期模型。这也 就成为了“混合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 内容。
5.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一 段时间内经济的顺利发展,使得经济学 家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专注于经济萧条和 大规模失业问题,而是开始关心当时的 经济繁荣和顺利发展究竟能够持续多长 的时间?如果要在长期内保持这种繁荣 需要什么条件?这样,经济学家们的注 意力便自然地转向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 究方面。
• “新古典综合派”将某种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 纳入自己的基本理论框架中,运用它来解释失 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 他们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此 消彼长的反方向替代关系。 •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通 过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和收入政策来利用 菲利浦斯曲线,在失业率,工资变动率和通货 膨胀率三者之间进行选择。
•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美国传播和占据主 流地位的过程。 • “罗斯福新政” 的成功,是美国经济学 界接受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础。 • “新古典综合”的发端,也许可以追溯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 斯。
• “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的最完整形式首 先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得 到了最典型的体现。 •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在 经济政策方面的“综合”,主要是由詹 姆斯•托宾完成的。
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的 几种比较主要的理论
• (1)沃尔特•海勒认为微观经济部门供 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停滞膨胀” 。 • (2)萨缪尔森以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 变化来解释停滞膨胀 。 • (3)托宾和杜森伯里以微观的市场结构 特征来解释停滞膨胀 。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 其核心思想是:只要采取凯恩斯的宏观经 济政策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调节,就可避 免经济萧条而趋于充分就业;经济一旦实 现充分就业,传统的新古典学理论就可重 新适用,并将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维持下 去。即是说,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时,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占主流,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则居于次席。一旦实现 充分就业,情况相反。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洛—斯 旺”模型的区别
• “哈罗德—多马”模型含有固定生产系数的 假设,即资本—产出的比率不变;而“索 洛—斯旺”模型认为生产系数是变化的,并 通过它可以调整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保证 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
•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只是从经济本身的不确定性和 有效需求理论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 较大的不稳定性,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凯 恩斯并没有说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质。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原因
• 现实问题的需要:战后西方国家的一度经济顺利 繁荣与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这种繁荣与发 展的时间与所需的条件,从而他们的注意力不再 是经济萧条和大规模的失业,而是对经济增长问 题的研究。 • 政治需要: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发 展,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希望自己的 经济增长模式能够成为为新独立的国家提供一种 示范,以免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必要研究经 济增长问题。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 何谓“新古典综合”? 1955年萨缪尔森在 《经济学》第三版中首次正式提出“新古 典综合”术语,即是把马歇尔的传统的古 典经济学理论同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综合 在一起,“总收入决定理论的要素与早先 的相对价格和微观经济的经典理论相结 合”。
何谓“新古典综合”
索洛—斯旺”模型
• 索洛—斯旺”模型认为生产系数是变化的, 并通过它可以调整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保 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不管经 济处于什么初始位置,经济将回到平衡增 长的路径。当经济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 人均产出增长率和人均消费增长率为零; 储蓄率的变化只 改变收入水平,不具有增 长效应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
第二,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在宏观经济学 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研究。后来,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直到现 在仍然是不断深入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动态的和长期的宏观经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周期问题。在新古 典综合派的理论中,萨缪尔森的”乘数一加速数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政策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 新
两个基本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新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0世纪50年代,汉森提出了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和“补偿性货币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经济周期的整个期 间实现收支平衡。在经济萧条时,主张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放宽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 息率,可以变萧条为繁荣;在达到充分就业、出现通货膨胀时,实施相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紧缩信用,减 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偿,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2、新古典综合派是从实证经济学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的。该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现代混合经济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生活质量,贫穷与不平等,生 态与生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全都涉及到价值判断,超出了狭义经济分析的范围。但是萨缪尔森认为可以通过实证 经济学对其做出实证分析。萨缪尔森认为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济学这样复杂的学科中,怎么能保证经济手 段不会造成恰恰与想达到的目标相反的结果呢?萨缪尔森是从实证经济学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这些原来属 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他扩展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表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在研究课题 上的交叉和结合的取向。这为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达到解决经济问 题的目的。

2021凯恩斯不同阶段宏观经济理论的价值分析范文2

2021凯恩斯不同阶段宏观经济理论的价值分析范文2

2021凯恩斯不同阶段宏观经济理论的价值分析范文 摘要: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凯恩斯主义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严厉批判传统古典经济理论中的市场完美假说以及"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了政府干预对稳定经济的重要性.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先后经历了萌芽、《通论》出版、正统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和第二代凯恩斯主义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系统归纳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了每个阶段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特征.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作者简介: 郭佩颖,男,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经济师.; Abstract:Inthe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ics,Keynesianism has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By sternly criticizing the market perfection hypothesis and the "Say's Law" in traditional classical economictheory,Keynesian economics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rol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o stabilize the economy.Keynesian macroeconomics has been in a dynamic development,It has undergone successive stages ofdevelopment,such as the germination,the publication of General Theory,the orthodox Keynesianism,post-Keynesianism,the first generation of New Keynesianism,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Keynesianism.The macro model of each stage has rich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text of Keynesian macroeconomic theory,and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Keynesianism at each stage. Keyword:keynesianism;market failu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经济学巨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Keynes,1936),书中率先将宏观经济变量的行为、表现及结构特征整合到一起,试图从总量层面系统阐释经济短期大幅波动的潜在原因及应对举措,Blanchard(2000)认为,凯恩斯是第一个将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所需的实际变量和货币变量整合到一个单一正式框架的人.这种将总体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论述的研究范式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至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演化出几个关键的理论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不同学派相互辩争,构建出大量卓有见识的经济模型,显着提升了宏观经济理论的现实解释力. 在滞涨等历史时期,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推崇的政府干预思想被认为是导致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诸如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都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击碎驳倒,在其后的较长时期里,凯恩斯主义思想陷入了发展低迷期,但在吸纳其他理论模型的优点后,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逐渐焕发了生命力,尤其在应用层面,凯恩斯主义思想对政府实行逆周期调节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基于此,本文系统探析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总体发展脉络,重点分析每个发展阶段中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取得的重要成就及核心特征. 一、凯恩斯主义的萌芽 经济形势的突变往往为新理论的诞生演化提供了重要动力.Gordon(2000)认为,历史事件的发展常常使得某种主流理论面临挑战并最终被驳倒,从而促生出更具解释力的新理论.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便是符合这样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大萧条初期的主流应对方案来自传统经济理论,其中,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衰退只是市场出清过剩产能的阶段性现象,对于大萧条,自由放任的市场调节就是最好的应对举措.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奥地利学派也持类似看法,该学派认为大萧条源自过度投资和资源错配,要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就必须让市场自发实行一系列"清算",如劳动力实际报酬降低的同时任由过度投资企业破产倒闭. 然而,随着实际工资降低和企业退出市场等清算举措的实行,欧美市场并没有实现传统古典理论所预计的复苏,相反经济衰退程度不断加重,大萧条的负面影响大幅蔓延,最严重时期美国工业产出下降46.8%,GDP下降28%,失业率为25%(Romer,2004).这种经济活动的灾难性下降是空前的,经济理论界开始质疑传统经济理论所倡导的自由放任原则,并思考市场自发调节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应对市场失灵的积极作用.在理论急需革新的关键时刻,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时期经济频繁的剧烈波动严重恶化了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以相对价格运行为核心的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并不能有效熨平经济剧烈波动,面对市场失灵,政府在投资层面应该发挥更多重要作用.Deutscher(1990)的研究数据表明,在《通论》出版以后,凯恩斯主义已在当时的宏观经济学中处于主导地位.Samuelson(1988)认为,凯恩斯革命是20世纪经济学最重大的事件. 二、《通论》涉及的几个主要理论 为了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凯恩斯写作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本书出版后,迅速被经济学界奉为圭臬,Tobin(Snowdonand Vane,2005)强调,这一新兴理论使他们那一代人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建设性的解决.随即,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发展迅猛,成为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在《通论》中力图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一)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均衡需求.凯恩斯认为,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灵活偏好规律等三大规律的影响,消费者常常会将收入更多用于储蓄,消费占比会系统性偏低,有效需求自然会出现不足倾向,即社会总供给并不能被总需求完全消化掉,社会各类商品滞销,存货增加,产能过剩迫使生产缩减,企业解雇工人,失业率增加. (二)非自愿失业理论 大萧条时期,大量工人失去工作,凯恩斯试图对这种现象给予经济学解释.他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被认为是市场自发调节状态下的季节性和技术性失业,属于在所难免的正常状态;后者属于市场失灵后剧烈波动所引发的畸形反常情况.非自愿失业状态下,即使求职人员要求的工资低于市场工资水平,但仍难以寻觅到工作.显然,凯恩斯并不认为劳动力市场总能处于供求均衡的市场出清状态,当价格刚性条件下,名义工资弹性不充分,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使得劳动力市场恢复到充分就业的状态,非自愿失业就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常态特征. (三)政府干预理论 凯恩斯认为,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面临短期局限,市场自发调节在短期内并不能一直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总供给高于总需求的市场格局难以自动调节出清.为了解决这种缺陷,凯恩斯认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以公共部门支出的增量来弥补私人部门支出的减量,填补有效需求不足的缺口,从而促使宏观经济实现平稳持续增长. 三、正统凯恩斯学派 学界普遍认为《通论》是一本兼具复杂性和争议性的巨着.Patinkin(1990)认为,凯恩斯并未构建出一个明确完整的模型来统一分析主要宏观经济问题.相反,《通论》有的地方论述较为模糊,前后观点甚至相互矛盾,这就促生了大量试图解读本书核心内容的作品,从目前来看,多种解读仍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学术共识,甚至观点相左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承袭于凯恩斯思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近二十年间,希克斯、莫迪尼阿尼和汉森等学者所开创的以IS-LM模型为核心的正统凯恩斯学派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主导了当时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其理论价值直到今天仍值得重视. (一)IS-LM模型 正统凯恩斯学派最早起源于希克斯的着名论文《凯恩斯先生与古典经济学》(Hicks,1937),希克斯重新整理了凯恩斯思想的主要理论,归纳出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即IS-LM模型,随后莫迪尼阿尼和汉森分别对其做了进一步拓展.实际上,IS-LM模型从出现以后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模型,对当时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DeVroey,2016). 如图1,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利率与收入的关系轨迹,根据IS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收入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当利率偏低时,投资会增加,收入也会随之提升.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的关系轨迹,货币市场中,收入的提升会增加投资性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时,货币需求增加会提升利率水平,即货币市场收入与利率呈现正向关系,LM曲线向上倾斜.显然,IS-LM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财政政策会影响产品市场,使得IS曲线平移;货币政策会影响货币市场,使得LM曲线平移.不同政策导致曲线平移后新的交点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新的平衡点,对比之前的均衡水平,就可以看出收入和福利的改变情况. (二)Klein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在研究《通论》时,Klein意识到凯恩斯的诸多宏观判断缺乏计量实证的支持,为了填补实证研究的空缺,Klein基于凯恩斯理论构建了大量的计量实证模型,开创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的新领域. 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Klein和Goldberger(1955)构建了一个包含15个结构方程和5个恒等式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刻画美国经济.该模型试图评估各类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同时试图预测经济活动走势.显然,Klein宏观计量模型充分验证了凯恩斯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加入价格和工资调节机制以后,该模型理清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证支持了凯恩斯非自愿失业等理论判断. (三)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就业与通胀之间的相关轨迹,最早是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在估算1861-1957年间英国工资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Phillips,1958).菲利普斯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属于统计经验性的,当时欧美国家劳动力市场普遍符合其规律,即失业与工资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只要就业市场趋紧,失业就会下降,工资便会上升;而在就业市场宽松时,失业和工资便会呈相反变动规律,有力证实了菲利普斯曲线. 在此基础上,Samuelson和Solow(1960)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们将工资扩展为一般物价,将菲利普斯曲线转化为就业与物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当时,宏观经济学界以正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核心,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很快成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正统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物价与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完美的理论框架,当政府想降低就业时,只需放宽货币政策,制造适应的通胀即可.随后,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策走势. 四、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随着凯恩斯经济学的广泛影响,欧美国家普遍接受了政府积极干预的思想,干预色彩蔓延到市场体系的各个角落,国有企业数量占比处于较高水平,公共部门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财政负担的攀升以及经济效率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发生了高通胀、高失业与低增长并存的滞涨现象,对政府干预过多的批评逐步成为主流,推崇市场自发调节的古典思想开始复兴.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对正统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厉批评,该学派认为,政府也会犯错,试图平滑经济波动的财经政策可能会起到相反作用,进一步加剧经济波动,对此,政府应该发挥有限的公共作用,不断从市场体系中推出,市场自发调节就可以促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针对计量实证方法,Lucas和Sargent(1981)批评道,考虑理性预期以后,凯恩斯主义使用的计量模型是存在严重不足的,模型参数会随着宏观环境变化而变化,根据以往时间序列估算出来的模型参数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因此不能准确预测经济走势. 为了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缺陷并增强现实解释力,新一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在吸收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新凯恩斯主义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凯恩斯理论中非自愿失业、价格刚性和货币非中性等市场非完全性概念,正如Stigliz(2000)所说,新凯恩斯主义方法的精髓在于将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不完美引入到经济学理论模型中.另一方面新凯恩斯理论又积极借鉴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方法,将微观基础和一般均衡作为建模的根本原则,从而填补了凯恩斯主义在供给方面所存在的理论空白. 一般而言,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微观基础的价格刚性.新凯恩斯经济学家利用菜单成本或效率工资等理论模型将微观基础和价格刚性整合到一起.该类模型认为,即使价格调整的成本很小时,价格刚性仍然会存在,这种看似微小的刚性会带来显着的宏观经济影响.二是否定古典二分法,坚持货币非中性.Mankiw和Romer(1991)认为,由于价格刚性的存在,名义变量的波动会带来实际产出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是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而是引起某些产出增长更快,即货币非中性引起产出出现结构性增长.三是市场失灵是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关键因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普遍存在垄断竞争、异质劳动力结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等特征,当供给或需求产生外生冲击后,市场失灵会放大这些冲击,导致产出和就业出现大幅波动.四是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合理性.新凯恩斯主义中例如效率工资等模型都清楚证明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这类模型认为,设定高于供求均衡的效率工资是为了激励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企业会缩减雇佣员工数,导致市场均衡时自然出现非自愿失业(Akerlof and Yellen,1986). 五、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二分法是否成立,即货币是否具有实际影响,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根本分水岭.大萧条以后,凯恩斯货币理论占据了学术高位,随后,弗里德曼与卢卡斯复兴了货币中性理论,而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则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再次复兴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相比于重点论述价格刚性、非自愿失业、市场非出清的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是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为基础,DeVroey(2016)认为,该理论重点论述最优货币政策的实施路径,即考虑名义价格刚性的前提下,以DSGE模型来讨论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及影响. 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受益于DSGE基准模型的发展,它的论证思路可以简述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求解动态最优化的欧拉方程.由于加入了垄断竞争、名义价格刚性和中央银行行为等结构变量,均衡求解会牵涉个人、企业和中央银行,模型论证变得更加复杂.大致而言,第二代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原创性主要体现在总需求方程、新版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以及修订的泰勒规则方程.其中,前两个方程采用了稳态附近的对数线性化形式来表达个人和企业在决策时的最优状态,第三个方程刻画了中央银行的最优决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实际利率促使实体经济走向最优均衡.考虑这三个方面后,中央银行如能严格遵照具体规则实施货币政策,政府按照跨期预算约束来实施财政政策,那么整体经济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六、后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流派,这个学派内部汇集了大量观点迥异的经济学家,他们以反对萨缪尔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为共识,一般将该学派的宏观经济建模方法统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但是这些风格多样的建模思路常常来自传统古典经济学,而非源自凯恩斯《通论》中的核心理论框架,所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思想庞杂的学派,为了准确界定该学派的核心特征,Davidson(2003)认为,只有采用了凯恩斯有效需求原则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分析模型才能够算后凯恩斯主义,显然主流凯恩斯主义忽视了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信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则能够用于准确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它强调了需求侧对解释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运行失衡的重要性,根本否定了古典经济理论中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一般而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货币非中性是长久存在的,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决策都能影响实际生产.后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能够增加经济体的结构性需求,影响生产物品的相对价格,促使生产结构性增加并提高就业.二是经济生活决策中面临非遍历的不确定性.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经济行为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是概率分布问题,而是随机过程理论中的非遍历随机体系.在经济行为人做出决策后,经济体系是不断变化的,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这种未知是无法得到准确计算和评估的.三是非自愿失业是普遍存在.后凯恩斯理论坚信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体系中仍然会存在非自愿失业,市场运行不可能消除全部失灵现象,现有问题解决后又会迸发新问题,所以失业也就成为市场运行中始终存在的经济现象. 七、结语 综上所述,凯恩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且广泛的.随着《通论》的出版,强调市场不完全性和政府干预必要性的凯恩斯学说在宏观经济学殿堂中就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相比于新古典学派提倡市场完美假说并强调理论模型的优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更加推崇实用主义,即经济现实对构建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性.现实经济运行存在许多不完美特征,例如非自愿失业、垄断竞争、价格刚性、外部性、货币非中性等等,这些不稳定因数会导致市场偏离均衡呈现周期波动.因此,从实践层面而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更具有应用解释价值.。

马克思经济学对后凯恩斯学派的影响_张凤林

马克思经济学对后凯恩斯学派的影响_张凤林

马克思经济学对后凯恩斯学派的影响 马克思经济学对后凯恩斯学派的影响∗张 凤 林【内容提要】马克思经济学的生命力在当代的延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它的基本理论体系在各种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其二,是它的分析方法以及许多概念、原理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引进、吸收和借鉴,从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经济学对后凯恩斯学派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研究方法上,马克思的分配思想在后凯恩斯学派分配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不同程度地为后凯恩斯学者所吸收,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后凯恩斯经济学的货币经济理论之间存在着承继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后凯恩斯经济学作者张凤林(1954- ),东北财经大学富虹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连 116025)。

一、经济研究方法后凯恩斯经济学派是在战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旨在反对新古典主义和边际主义、倡导复兴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学流派。

因此,这个学派虽然属于凯恩斯主义,其经济思想却受到古典经济学的重大影响。

而由于马克思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历史承继关系,它自然地也受到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影响。

这也是后凯恩斯经济学派具有“左”倾特征从而被称为“凯恩斯经济学左派”(Left Keynesians)①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经济学对后凯恩斯学派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研究方法上。

马克思在引述一位俄国学者对他的研究方法的评价时,曾将自己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明确概括为唯物辩证法。

②这种方法有两个基本要点:其一是抽象分析,其二是历史或动态分析。

正是运用这种方法,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内部所包含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由这种关系阐明了剩余价值生产、分配与积累,从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这种运作机制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是与新古典综合派尖锐对立的当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支派。

之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是因为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他们的理论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年),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皮罗·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一1983年)。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追随者对若干理论观点的理解和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结果,属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分裂成尖锐对立的两个流派。

一个是试图把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调和起来的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另一个是强调凯恩斯与新古典理论对立,以凯恩斯经济学“正宗”的继承者自居,并决心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英国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就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理论渊源:(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投资一—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论》第24章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论述,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的观点,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

(2)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是新剑桥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莱茨基在1933年发表的“经济周期理论大纲”一文,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第二章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LM曲线的公式推导
(1)代数方法
������ 货币需求用L表示,货币供给是 外生变量,用m表示实际货币供给量。 ������ L=m,即L=L1+L2=ky-hr=m; ������ y=(m+hr)/k; ������ r=(-m+ky)/h =-m/h+ky/h
(2)图形法
L1(m1)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P
1)资源大量闲 置状态,y上 升不影响P; 2)过渡状态; 3)充分就业状 态,P上升不 能导致y上升。
AS
资 源 充 分 利 用
资源大量闲置
中间过渡状态
y
长期总供给曲线
又称古典总供给曲线 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 P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即,经济中产量始终 等于潜在产量.ASW和P既定下的就业量为:
y
P = f (N, K )
利润 工资总额WN
TR=P f ( N , K )
TC=WN
根据利润最大 化原则; MR=MC
N0
N
劳动市场均衡
W/P
W:名义工资 W/P:实际工资
NS=NS(W/P) 在有伸缩性W和P 下,立即可调整到 E E点(NS=Nd), 此时N0达到了充 分就业标准。 Nd=Nd(W/P) N0 N
4、实际增长方程
如果基本方程式中的v是资本的实际变 化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之比, 即vA,在一定的储蓄率下,得到的是实 际增长率。
gA = s/vA
5、有保证的增长方程
动态考察,企业家的预期和心理很重要。 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是vw 则有保证的增长率 gW = s/ vw, 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 要保证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资本-产出比 率必须符合厂商的意愿。此时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凯恩斯学派及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学派及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泛关注 –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5
思考题:
• 500年以来为什么金融危机、经 济危机一再发生?
– 人的贪婪本性? – 个人理性和集体非理性? – 收入分配不公? – 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6
二、主要理论观点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18
(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无论我们是从现已了解的人类本性上看, 还是从经验中的具体事实来看,我们可以 具有很大的信心来使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这条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来说, 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会像收入增加得那样 多。……特别是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为短时 期时,情况更是如此。”(《通论》,华夏出版社,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8
四、 对后世的影响
• 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乃至于现代 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分析 方法和新的思想体系。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9
五、具体理论贡献:
1. 消费函数 2. 边际消费倾向 3. 储蓄函数 4. 资本的边际效率 5. 货币的三大需求 6. 乘数 7. 事后与事前 8. 财政与货币政策 9. IS—LM模型
1. 强调宏观经济 2. 需求导向 3. 经济中的不稳定性 4. 工资和价格刚性 5. 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凯恩斯学派和主要理论:约翰·梅纳德·凯 恩斯
7
三、 历史合理性
• 分析了短期经济波动,提出缓 和的方案。
• 指出降低名义工资无益于增加 就业。
• 宏观经济分析鼓励了国民收入 帐户的进一步研究。

第二章-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章-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他们以凯恩斯的嫡传弟子和凯恩斯理论的正 宗自居,要把“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或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学上的 第二次革命。他们培养起来的第二代后凯恩 斯主义者主要有:杰夫· 哈考特(Geoff Harcourt,1930~)、卢伊季· 帕西内蒂 (Luigi Pasinetti,1930~)、约翰· 伊特 韦尔(John Eatwell,1945~)等人。这 些经济学家大多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并 且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所以又被称为“新 剑桥学派”。
• 后凯恩斯主义者不仅强调不确定性世界中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他们还把注意力集 中到了不确定性世界中货币的支付手段职 能以及由此产生的债务问题上。从货币的 这一职能产生的信用关系到资本主义发展 到了极致──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和根本上是 一种信贷经济。
• 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 费者之间的相互欠债,货币资本的借贷关 系,弥漫于每一个角落,从而形成一个接 着一个的支付的锁链,一旦个别人不能按 期偿还债务,这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是必然 的,这个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支付锁链就会 从某一个环节中断,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指出,在资本主义 经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货币有能力使实 际经济陷入不稳定状态。
• 这一学派由于其学术观点和研究范式的特 点又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由于强调 凯恩斯经济思想中激进成份而被称之为 “凯恩斯左派”;由于主张回到李嘉图那 里寻找凯恩斯宏观分析的微观基础而被称 之为“新李嘉图学派”;由于强调古典经 济学和马克思的剩余分析范式而被称之 “剩余学派”。
• 围绕着如何理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学说 等问题,新剑桥学派与同以保罗· 萨缪尔森 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发生了严重的理 论分歧,并通过与后者进行激烈的理论论 战中声名鹊起。

凯恩斯经济学各学派及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各学派及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目录[隐藏]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New Keynesians)图书《凯恩斯经济学说评论》[编辑本段]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 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货币金融理论_0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货币金融理论_0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货币金融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货币金融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货币金融理论一、什么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与自由市场理论相对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反驳并否定自由市场理论,特别是新古典综合理论。

顾名思义,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凯恩斯的启发,但它不同于萨缪尔森、托宾的老凯恩斯主义(即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也不同于斯蒂格利茨、曼昆、布兰登等人的新凯恩斯主义。

早期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与新剑桥学派、斯拉法主义(新李嘉图主义经济学)有关。

20 世纪 70 年代,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了较大发展,研究领域也涉及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当今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局限于凯恩斯的理论,他们也从哈罗德、琼. 罗宾逊、卡尔多、卡莱斯基、斯拉法等人的著作中汲取灵感。

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法国调节学派、制度主义观点尤其是凡勃伦、加尔布雷斯的观点有关。

他们认为,凯恩斯革命本来是对古典主义思维的一次根本性的决裂,但由于正统凯恩斯分析和政策的失败引发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反革命,并没有真正取得成功,他们的使命就是完成对古典思维的真正革命。

1/ 18和凯恩斯一样,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学问题和货币问题。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具有理论和方法的多元性,有的研究者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划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1 斯拉法主义者(Slaffians):斯拉法理论被贴上剩余理论的标签,研究生产过程的剩余。

其研究被认为是捍卫劳动价值论的最后一块阵地。

斯拉法主义者主要受到斯拉法的影响,也受到马克思的影响。

其研究主要关注相对价格、技术选择以及多部门生产系统问题。

2 卡莱斯基主义者(Kaleckians):这些经济学家受到卡莱斯基的影响,也受到马克思的影响,更直接的影响来自卡尔多和制度主义。

其研究包括微观经济学(例如定价过程)、宏观经济、中观的金融关系。

3 基原主义者(Fundamentalist):其代表人物有戴维森、明斯基、斯基德尔斯基等,主要是美国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经济理论体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后凯恩斯学派

后凯恩斯学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考试作业有关后凯恩斯学派论文有关后凯恩斯学派论文一、有关后凯恩斯学派的简介后凯恩斯学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古典综合派衰败以后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又无法达成一致的年代。

后凯恩斯学派在经济学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假设,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设,建立了微观经济基础的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后凯恩斯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

后凯恩斯经济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在于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他们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波动的非均衡性质,特别是承认产品市场中的普遍生产过剩,承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认为名义总需求的冲击可以造成非均衡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经济体系本身的不完全性(而非经济主体的预期错误)是名义总需求的冲击产生实际效应的原因;主张应由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

二、后凯恩斯学派的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中期出现“滞胀”以后,长期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来自不同流派的攻击。

新自由主义不但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而且一度取代凯恩斯主义而成为备受瞩目的“官方经济学”。

虽然新自由主义很快衰落,但它对凯恩斯主义的不少批评是合理的,揭示了凯恩斯主义的真正缺陷和致命弱点。

为了摆脱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80年代,凯恩斯主义阵营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后凯恩斯学派。

它的主要成员有: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曼丘和拉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朱利奥·罗泰姆伯格,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德蒙·费尔普斯等人。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
长期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
《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 《增长理论:一个说明》《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 《资本理论与收益率》《美国失业的性质与原因》《增长理论评注》
06 劳伦斯 罗伯特 克莱因
由于克莱因的贡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想已经获得了即使不普遍也 是广泛的应用了。计量经济模型现在可能在世界各地,不仅在科学 研究机构,而且在政府部门、政治组织和大型企业都可以找到。在 经济科学的经验研究领域,像克莱因这样有如此多如此大影响的, 研究人员中即使有,也极少。
cd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 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03
新古典综合派主要理论
1.混合经济论 2.经济增长理论 3.经济周期理论 4.失业通 货膨胀理论 5.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1 混合经济论
定义:从19世纪末以后,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同时存在着 “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了“公私混合经济”或称“双 重经济”。
04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 不变,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 π= πe -ε(u-u*)
长期
人们有时间调整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预 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率迟早一致。 则u=u*,即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即 在长期经济能实现充分就业。
04 短期推导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05 总供给
总供给
01
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 资。若名义工资不变,则实 际工资与价格水平成反比。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二部 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社会总供给公式分别为: Y=C+S; Y=C+S+T;Y=C+S+T+M。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Keynesian)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

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後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

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的历史地位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少数正统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

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诠释、修补和发展,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凯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 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由于《通论》的总量分析是在假定现有劳动力的技艺和数量,现有资本设备的数量和技术、竞争程度、社会结构等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经济学发展史西⽅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18世纪)。

重商主义是⼗⼋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在这样的信念上:即⼀国的国⼒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额⼤于进⼝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国积累的⾦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预经济⽣活,禁⽌⾦银输出,增加⾦银输⼊。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在⼀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银等贵⾦属的流⼊作为其唯⼀的政策⽬标。

⼆.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卫·李嘉图直⾄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修正,它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强调供给侧经济学。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和稳定不仅仅依赖于需求的刺激,还需要关注供给侧的改革和创新。

2. 强调结构性改革。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和稳定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实现,包括改革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产业结构等。

3. 强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协调一致,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4. 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政策调控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经济学派

经济学派

P2 P1
P0
C
ES (Pe=P0)
A
AD
AD’
y*
y
第五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歧
一、两大流派的廓清: 二、两大流派在基本假设上的分歧 三、两大流派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的
分歧 四、两大流派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
本 讲 结 束
第一节 三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凯恩斯 主义的演化:
1、凯恩斯建立新的理论方向和理论体系 :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在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中,否定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 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 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走 出经济萧条。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后来的经济学界认为 是对于以马歇尔,皮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主要 思想倾向和政策主张的“革命”。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凯恩 斯革命”。
(2)现代货币数量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 认为货币象其他 商品一样(房屋、耐用品),应用消费 者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它同样受四类因素的影响:
M 1 dP f ( y, w; rm , rb , re , , u) P P dt
2、自然率假说: (自愿失业+摩擦失业)
(1)自然失业率=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
一、两个假说:
1、理性预期假说 (1)预期 (2)传统经济学对“预期”的观点 (3)理性预期 2、自然率假说
二、理性预期的基本观点:
1、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

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错误的。 有三点错误: A、不合乎理性预期 B、不能保证个人行为协调一致 C、 评价政策的成败时采用了武断 的衡量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凯恩斯学派(一)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后凯恩斯派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足见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派。

前者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

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2.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坚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力图使两种理论进一步分裂。

后凯恩斯学派在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同时,积极阐明自己的论点。

该学派在理论上基本特点为:(1)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2)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3)强调收入分配理论(4)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5)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6)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3.后凯恩斯学派地主要代表人物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

(二)后凯恩斯学派的价值理论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性价值理论是斯拉法的价值理论。

斯拉法价值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尝试着在建渊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方法。

在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们的著作中,剩余是重要的概念。

斯拉法认为,李嘉图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但没有解决统一价值标准问题,马克思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新古典学派用“边际效用”这个主观概念来解释价值更是错误,他自己编造的一套“标准合成商品生产体系”,简称“标准体系”,设计出一种“合成商品”来充当价值尺度,以为这就解决了李嘉图的问题。

由“标准体系”可以得知利润率与工资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P118)R为剩余产品相对价值,由它生产的技术条件决定。

利润率越高,工资就越低;反之,亦然。

斯拉法体系方程组说明:产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不决定于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价格却不决定于生产技术,而取决于资本家与工会之间谈判所确定的工资、利润之间的消长。

斯拉法还以他的商品价格理论体系表明,商品的价值最终是由劳动决定的。

每中商品价格决定的方程都是劳动函数。

商品都是由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生产出来的。

后凯恩斯学派认为斯拉法的“还原”原理既坚持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还解决了马克思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

(三)收入分配理论1.对新古典综合派分配理论的批判2.后凯恩斯学派的分配理论斯拉法对于利润率和价格相互关系所作的分析,以及由商品标准体系中推导出来的“不变价值尺度”,为后凯恩斯学派的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个价值论基础。

(1)罗宾逊的分配理论罗宾逊增长模型为:(P124)(2)卡尔多的分配理论卡尔多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关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和利润率的公式总是有效的,具体表达方式为:(P127)和(P128)(3)帕西内蒂的分配理论帕西内蒂的经济增长模型为:(P129)(4)斯拉法的分配理论(前面已经说明)(四)经济政策主张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依据其收入分配理论提出的。

他们主张:1.改进先行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

2.通过政府的福利措施,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的现象。

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克服经济盲目增长,把经济社会纳入凯恩斯所设想的“长期充分就业长”的轨道。

四新凯恩斯学派(New Keynesians)(一)新凯恩斯学派的由来和发展1.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曾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长期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

但是,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凯恩斯主义由于不能解释滞胀现象而受到与其对立的主张自由经济的学派的批评。

凯恩斯主义无力应付现实和理论的挑战而陷入困境,从主流派正统经济学宝座上跌落下来。

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西方宏观经济领域,凯恩斯主义日趋衰微。

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2.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

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

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3.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一假设来自原凯恩斯主义。

但是,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是:(1)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知识调整十分慢,须耗费相当的时日。

(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二是理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否认新古典的二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

(二)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

1.名义价格粘性论(1)菜单成本论有关菜单成本论的文献很多,其中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

(2)交错调整价格论交错调整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采用交错而不是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2.实际价格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实际价格粘性论,除了上面提到的“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外,还有: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性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和价格粘性论。

(三)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指明的权限,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

1.名义工资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名义工资粘性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

2.实际工资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实际工资粘性的理论比较多,其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

隐含合同论包括公开信息隐含合同论和非对称信息隐含合同论。

效率工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效率工资和劳动市场;效率工资的微观基础;效率工资和失业。

失业滞后论也包括三方面: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失业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

(四)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

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利率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向选择,二是反向选择。

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收益的直接影响。

利率还对厂商有激励作用,能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

银行利用利率的反向选择效应作为检测机智,可以辩识出厂商稀罕风险的程度和将贷款给不同厂商的风险性。

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

信贷市场出现配给,是自由信贷市场中银行依据利率的选择效应,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理性行事的结果,不是国家干预的产物。

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

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还贷款的可靠性,减少坏帐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

同时,还抑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

后者是指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靠性。

银行可以根据这两者确定最佳抵押品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论指出,由于信贷市场中利率机智和配给机智同时起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态,市场机制失灵,通过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失灵。

(五)新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1.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

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2.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

3.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1)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

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

(2)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

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