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08-13T11:31:28.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0期作者:杨天富何华[导读] 据文献报道,与DSA的相对照,螺旋CTA评价狭窄准确性为95%以上[5],其结果基本一致。
杨天富何华(南雄市人民医院广东南雄 512400)【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028-02【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对21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得到颈动脉和椎动脉各42支,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重建(SVR)方法进行重建,显示颈部动脉在各平面情况,获取完整颈部动脉图像,采用北美颈动脉切除术标准及CT值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定。
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共检出30支颈动脉狭窄病变。
CTA检出I度狭窄12支、Ⅱ度狭窄10支、Ⅲ及Ⅳ度狭窄8支,经计算CTA检出颈动脉I度狭窄的敏感度(Se)69.2%、特异度(Sp)95.3%、误诊率(a)4.7%、漏诊率(B)30.1%;Ⅱ度狭窄的敏感度(Se) 82.1%、特异度(Sp) 97.6%、误诊率(a)2.4%、漏诊率(B) 17.9%;Ⅲ及Ⅳ度狭窄的敏感度(Se)93.3%、特异度(Sp) 98.1%、误诊率(a)1.9%、漏诊率(B) 6.7%。
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能比较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ultisliceCTangiography (MSCTA) diagnosis of carotid stenosis and accuracy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twenty-one cases of the carotid artery doppler ultrasound screening of carotid stenosis and block patients,the MDCTflat and enhance scan and get the carotid artery and vertebral artery each 42 branch,respectively for most density projection (MIP),many plane reorganization (MPR),curved surface restructuring (CPR) and volume (SVR) method re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show the neck in the plane artery,get the full cervical artery image,the north American carotid artery resection standards andCTvalue on the artery stenosis degree judgement.Results:the 21 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30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lesions.CTA detection I degrees with 12,Ⅱ degrees narrow narrow ten bottles,Ⅲ and Ⅳ degree 8 a narrow,and through calculation,CTA detection carotid artery I degrees narrow sensitivity (Se) 69.2%,specific degrees (Sp) 95.3%,the misdiagnosis rate (a) 4.7%,the missed diagnosis (B) 30.1%; Ⅱ degrees narrow sensitivity (Se) 82.1%,specific degrees (Sp) 97.6%,the misdiagnosis rate (a) 2.4%,the missed diagnosis (B) 17.9%; Ⅲ and Ⅳdegrees narrow sensitivity (Se) 93.3%,specific degrees (Sp) 98.1%,the misdiagnosis rate (a) 1.9%,the missed diagnosis (B)6.7%.Conclusion:multisliceCTangiography (MSCTA) can more accurately judg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degree and range,has great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stenosis,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Key words】carotid artery stenosis MDCT angiography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近年来一种发展迅速、微创、准确性高的检查技术,其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临床治疗指导及术后复检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
CTA与DS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CTA与DS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用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A与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DSA发现有87支头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Ⅰ级11支、中度狭窄Ⅱ级16支、重度狭窄Ⅲ级34支、完全闭塞Ⅳ级26支。
CTA发现有115支头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Ⅰ级为37支、中度狭窄Ⅱ级为18支、重度狭窄Ⅲ级为35支、完全闭塞Ⅳ级为25支。
与DSA 比较,CTA的灵敏性为89.0%、特异性为86.1%,Kappa值为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标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狭窄;诊断价值临床心血管治疗中,高端螺旋CT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其在成像诊断中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的特点,能够进行简单操作,这种技术手段能够在一次性成像中,获取由主动脉弓到颅内血管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信息[1-2]。
针对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引起多方的关注。
本次研究中,针对可能患有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使用DSA和CTA,通过这种比对分析,说明CT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优势。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MRI和CT确诊,确诊为脑梗死。
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9.2±2.4)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进行DSA和CTA检查,诊断结果以DSA为准,针对CTA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2.1 CTA采用特定的CT扫描仪,型号为GE Discovery 750 HD。
在检查前,要进行参数调节,自动调制管电流480 mA,120 KV,将层重和重建间隔控制在0.625 mm和0.5 mm,螺距0.71。
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对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经ct或者是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8例,对其分别展开cta、颈部血管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斑块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将统计发现,dsa、cta、以及cta与彩超联合对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均较彩超高,且(p<0.05)。
结论采用cta 与彩超联合对动脉狭窄进行检测具有准确、无创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cta;颈部彩超;脑梗死;动脉狭窄;检出率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57-01目前在临床上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狭窄为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目前对颅内外血管狭窄进行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然该方法属于又创检查,且费用比较昂贵,不容易被普通患者所接受。
最近一段时间有学者采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法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查,收获颇丰[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dsa、cta、cta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法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共抽取48例,其中有男29例女19例,年龄46-84岁,平均(69.4±10.5)岁。
本次研究对象均经ct和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
并且将患有房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原发感染性疾病、外伤以及碘过敏史等疾病患者予以剔除。
双能量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8 O例缺 血 性 脑梗 死 患者 颈 动脉 ,分析 双 能 量 C T A 自动 减影 去 骨技 术对 颈动 脉 的 显示 ,并评 价 图像 质量 。其 中有 3 0 例 患 者在 两周 内选择 了 D S A检 查 ,并 与其进 行 比较 。 同 时对检 测 患者 颈动 脉 粥样硬 化 斑块 的分 布 、类 型及 颈动 脉狭 窄程 度进 行 比较 。 结果 8 0 例 患者 颈动脉 双 能 量 自动减 影 去 骨后 ,颈 动脉 血 管 总体 满意 显 示率 为 8 6 . 5 %,其 中颈 内动 脉 颅 外段 血管满 意显 示率 最 高 ( 9 7 . 3 %) 。 3 0 例 阳性 患者颈动 脉 双能量 自 动 去骨 后与 DS A对 照 , 狭 窄吻合 率 基本一 致 , 尤其 中度狭 窄 以上达 到 9 0 % 以上 。8 0 例 患者 中 7 2 例检 出斑 块 ,其 中颈 内动脉起 始 部斑 块检 出率 最 高 ,软斑 块 多位 于 C C A段 ( 1 1 4 / 2 2 8 ),硬斑 块 多位 于 I C A - I 段( 9 7 / 2 0 7 ) ,混合 斑块 多分布 在 I C A - E段 ( 4 4 / 4 1 ) ,各段 左右 侧 斑块 分 布 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源 C T双能量颈动脉成像是一种 简便 、快速、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及狭 窄程 度 为脑 血 管事件 的 防治提 供 了较 高的参 考依据 。 关键 词 DS CT 双 能量 颈动脉 斑 块 cT A
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6例的CTA影像资料,并与其中(14例)该患者术前颈动脉CTA对比。
结果32支颈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清晰显示且血管壁均存在不同程度钙化斑,支架植入处狭窄程度与术前(14例)相比改善分别为35%~92%,同时发现另侧管腔新发生狭窄1例。
结论CTA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是一种既无创、方便快捷又经济、还能360°观察的有效手段,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标签: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术;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16颈动脉狭窄是脑缺血以及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颈动脉支架植入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X线血管数字减影(DSA)作为判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其作为创伤性检查,不仅费用高,而且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在随访过程中,患者不易接受。
近年来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发展迅速,扫描速度快,较直观地显示动脉斑块及管腔内径,已逐步应用于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
本文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TA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行颈动脉CTA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3~72(62.12±10.45)岁,其中14例有支架术前颈动脉CTA。
1.2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随访中均进行16层CT(TOSHIBA Aquilion 16)横断位平扫,使用高压注射器,以4ml/s的速率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300mg·I/ml)100ml,进行头颈部CTA 的检查,范围自主动脉弓水平到外耳廓上缘,应用跟踪预扫描方法,注药后7s 开始监测,当造影剂达到高峰时开始扫描,扫描参数为140kV、570mA,层厚1mm,总扫描时间为4.2s。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总结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总结概述:头颈部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扫描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创血管成像方法,用于评估头颈部动脉疾病。
本文将对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其原理、临床应用、优势和限制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1.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原理2.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2.1 颈动脉狭窄的评估2.2 脑卒中的诊断与分型2.3 颅内动脉瘤的检测与评估2.4 颈动脉解剖异常的鉴定3.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优势4.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局限性5. 对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观点与理解1.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原理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基于计算机断层摄影(CT)原理,结合静脉注射对比剂,通过成像设备快速获取大量血管图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建和分析,以获得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结果。
具体而言,CTA扫描使用X射线源和探测器围绕患者头颈部旋转,收集大量X射线传感器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重建后,可以生成多个平面上的二维影像、三维模型或最小强度投影图(MIP)。
通过对比剂的静脉注射,可以突出血管轮廓,从而更清晰地显示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异常情况。
2. 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2.1 颈动脉狭窄的评估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可用于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位置。
狭窄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血管内径的变化来确定,同时可以观察斑块形态和密度,对血管壁的异常进行评估。
这对于决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2 脑卒中的诊断与分型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在脑卒中的诊断与分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评估血管供应区域的血管状态和异常表现,可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如缺血性或出血性,并进一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2.3 颅内动脉瘤的检测与评估头颈部动脉CTA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评估颅内动脉瘤。
通过三维血管成像和重建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瘤体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中的应用效果体会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我科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后经DSA证实的患者100例,对比CTA与DSA检查效果,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灵敏度是:0.9782、特异度是:0.75、准确度是:0.96、误诊率是:0.25、漏诊率是:0.0217、阳性预测值是:0.9782、阴性预测值是:0.75、假阳性率是:0.25、假阴性率是:0.0217、正确指数是:0.7282;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临床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理想和金标准对比,P>0.05。
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技术运用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效果理想。
关键词:64排螺旋CT;CTA;血管造影;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颈动脉狭窄类疾病诊断中,较为常见的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技术,此技术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该诊断方式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而且对操作医师专业度有较高的要求,在临床中运用存在局限性。
目前,伴随CT血管造影诊断技术的逐步进展与运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疾病诊断中运用较为广泛,可以对颈部的狭窄状况和血管斑块等状况全面地分析和评估,将其当做是临床疾病中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对患者病况严重程度加以判定[1-3]。
此研究将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中的效果,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我科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100例,其后均经过DSA证实。
对其CT血管造影(CT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2.16±4.28)岁,一般资料(P>0.05)。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
结果:6例正常无病变,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患者脑内动脉瘤,2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一侧椎动脉狭窄,9例一侧椎动脉纤细,3例一侧颈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型,1例后交通动脉增粗。
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位去观察病变的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病变;64 排螺旋 CT;CT血管成像(CTA) ;造影剂【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42-02【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64 row helical CT angiography indemonstrating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head and neck 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Collecting 60 cases of pate 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TA examination by 64 row helical CT in our hospital during April, 2014 to October, 2015. All image post processing was taken with volume rendering (VR),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and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Results 6 cases were normal, 6 cases were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9 cases were M1 segment stenosi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5 cases were un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10 cases were Intracranial aneurysm, 6 cases were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9 cases were One side of vertebral artery, 3 cases were Un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3 cases wer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1 case was arteriae communicans posterior dilatation. Conclusion 64 row helical CT angiography is a safe, rapid,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which can survey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any angle and position. It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he evaluation in the etiolog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head and neck vascular diseases.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在全球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2位疾病[1],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占60%~80%[2]。
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与DSA在诊断头颈动脉狭窄中应用价值。
方法临床纳入怀疑颅、颈动脉疾病患者80例,分别进行头颈联合CTA以及DSA 检查并进行对比,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估CTA诊断头颈血管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
结果头颈联合CTA检查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78±0.30、2.81±0.34;头颈联合CTA总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96%、98.31%、97.04%。
结论头颈联合CTA检查在头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头颈动脉狭窄;应用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头颈动脉硬化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1]。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头颈动脉硬化狭窄,对临床进一步治疗及干预均有较高的意义,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得扫描速度、空间分辨率以及后续处理技术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也使得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得以实行,为进一步探讨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及评估头颈动脉狭窄中作用,笔者对80例怀疑颅、颈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相关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怀疑颅、颈动脉疾病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病例。
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2±7.6)岁,脑梗死5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1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颈联合CTA与DSA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
1.2 头颈联合CTA检查方法:仪器为飞利浦 64层螺旋CT,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颅顶。
扫描分为平扫与血管造影扫描,扫描参数如下:准直64mm×0.6mm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mA,螺距1.2,FOV 200mm,尾头向扫描,延迟2s,扫描时程约8s。
CTA和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观察
910Chin J Lab Diagn,Ju n e,2〇20, Vol 24,No.6文章编号:1007 —4287(2020)06 —0910—05C T A和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观察涂波、潘志华〃,刘信东2,肖维良、余可斌、刘嘉'(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1.放射科:2.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51)摘要:目的观察C T血管造影(C T 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 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t.方法查阅2016年2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C T A检查且2周内行D S 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评估C T 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
结果C T A、D S A检查图像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 C T A诊断血管狭窄率50%敏感度为94. 67%,特异性为100. 00%,准确度为95. 00%,与 DSA —致性K a p p a值为0.689;诊断血管狭窄率70%敏感度为90. 38%,特异性为82. 75% •准确度为87. 65%,与I)S A—致性K a p p a值为0. 755;80例颈动脉狭窄共发现U2处斑块,血管附壁见软斑块20处,C T值为一 20〜60H U; 16处血管壁存在钙化,C T值110-335 H U;见混合斑块57处,C T值为60-125 H U;易损斑块39处,斑块形态非规则,表面凹凸不平.部分突人管腔。
结论C T A对颈动脉狭窄分级与D S A—致性较高,且可检出血管壁附着斑块.同时明确斑块性质,有助于指导颈动脉狭窄治疗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C 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效能;一致性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Diagnostic value of CTA and DSA i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TU B o1 .P A N Z hi-hua]^A A V Xin-dong2 ,et al.(1. Department o f Radiology -,2. Department o f Neurology ^ The Secajul A f filia te d Hospital o 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416 Hospital o f Neuclear -.Chengdu 6\00b \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C’T A)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ho underwent CTA and then underwent DSA within 2 week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July 2019 were referred to.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as compared. The feasibility of CTA for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ing of images scores between CTA and DSA (P>0. 05).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for diagnosis of 50% hemadostenosis rate by CTA were 94. 67%, 100. 00% and 95. 00 % , respectively. The consistency Kappa value with DSA was 0. 689.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for diagnosis of 70% hemadostenosis rate were 90. 38% »85. 71% and 87. 65 % , respectively. The consistency Kappa value with DSA was 0. 755. Among 80 cases with carotidstenosis,there were 132 plaques. There are 20 soft plaques on blood vessel walls, with CT value of — 20~60HU. There was calcification in 16 blood vessel walls,with CT value of 110-335 HU. There were 57 mixed plaques,with CT value of 60-125 HU. There were 39 vulnerable plaques. The shape of plaques was irregular. surface was uneven, and some of them were out of lumen. Conclusion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CTA and DSA is high i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grading, they can detect out plaque adhering to blood vessel wall,and clarify nature of plaques,which is helpful to guide choice of treatment methods 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Key words:Carotid artery stenosis;CT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iagnostic efficiency ;Consistency(Chin J Lab Diag?i -,2020 :09\0)颈动脉狭窄系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高危因素「1],尤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每年有超过30%可能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2]。
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作用分析
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作用。
方法筛选2016年5月到2018年2月住院部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分别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比较两组检出率。
结果观察组采用头颈部CTA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结果更为准确,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技术;颈部血管彩超;脑梗死脑梗死是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脑血管疾病之一,有研究证实,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容易突发缺血性脑梗死,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临床早期诊断颈动脉狭窄,及时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临床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且效果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研究头颈部CTA技术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到2018年2月我院住院部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已确诊为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5-86岁,平均(63.5±5.5)岁,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中度狭窄12例,轻度狭窄11例;观察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6-88岁,平均(63.8±6.2)岁,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中度狭窄13例,轻度狭窄10例。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原发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ct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ct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ct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四肢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发病时间在2年内。
结果:50例患者经过cta检查,50例患者上肢病变,22例患者锁骨上动脉狭窄,15例患者腋下动脉瘤,13例患者右动脉闭塞,3,例患者无异常问题;结论:cta检测操作简单、迅速、具有无创伤性等优秀特点。
关键词:cta;头颈部;应用引言脑动脉狭窄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严重的不良问题。
根据当前的临床情况,分析头颈部脑血管的情况,通过ct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判断动脉狭窄可能造成的麻木、酸痛、迷糊、视觉障碍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血液粘稠、血流慢等病理变化。
根据临床病理表现,需要调整患者的脑动脉硬化问题,利用cta应用对脑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进行诊断和应用,对四肢效果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狭窄应用的价值内容。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在24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
患者临床表现为22例患者锁骨上动脉狭窄,出现头晕、麻木、乏力、血压变化、肱动脉薄弱等;15例患者腋下动脉瘤,发凉、麻木、脉搏弱、间歇性跛行等;13例患者右动脉闭塞,出现,腔梗、静脉血栓等临床表现;3例患者无异常问题。
1.2方法Cta检查选用东芝设备,16排螺旋CT扫描仪,按照1.3mm,120KV比例,螺距1.25进行扫描,将碘帕醇1.5ml/kg经静脉注入体内,流速控制在4ml/s。
可以应用的最大成像、最大密度、容积率均按照图像进行重建处理,观察动脉狭窄的具体情况。
按照动脉狭窄穿刺管进行置入处理,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检查设备选用日本东芝的血管造影剂,扫描确定具体情况。
1.3图像评估分析放射科根据相关检查进行分析,cta重建图像评估判断为优、良、差。
优:血管图像清晰,无伪影,血管分级超过四级;良:表示图像清晰,有少量伪影,血管支管数在3级至4级之间,不影响整体诊断;差:表示血管的主要支分布不明显,至少有1支血管较差,有较多的伪影,辨识难度大,困难,影响整体诊断。
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 关键词 】 超急性期大 面积脑梗死 ; C T; 诊断 【 中图分 类号】 R 4 4 5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6 8 5 1 ( 2 0 1 4 ) 1 O
沟回变 浅 , 豆状 核境界 不清。临床 出现颅 内压 增 大面积脑梗 死急性期 治疗 的关键是控 制颅 内压 , 降低脑水 肿 , 防止脑疝 形成 , 能呈现的皮质与白质的界面模糊 , 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 复。可及 时给予高渗脱水药 、 利尿药和激素等治疗 。亦 可酌 高 , 各类脑疝早期 即已形成 , 意识障碍导致出现 , 肢体完全瘫痪 , 双眼向病灶侧凝 视 , 情给予脑细胞活化药 。脱水药 的应用 时间应视病情 而定 , 一般经过 1 — 2 周 治疗后 , 并可伴有抽搐。病灶侧脑组织水肿继续加重 , 两侧大脑 半球压力 不平 衡, 中线 结构 若患者意识 障碍消失 , 颅 内压 已恢复正常 , 可给予血管 扩张药 及活血 化瘀药 物。但 移位刺激下丘 N一 垂体 系统, 引起交感 一肾上 腺系统 功能亢进 , 形成 脑 一内脏综合 在这里需要提及 的是 , 一定要掌握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瘀药物 , 用药时机 , 不能 盲 目 征, 患者体 温调节 、 代谢 、 内分泌和觉醒等重要生理功 能及生命 活动紊 乱, 出现高血 使用 , 不能使用过早 , 否则将会产生 “ 盗血综 合征” , 使病情加 重。与此 同时 , 还应 注 糖 、 高热 、 心率增快 、 血压不稳及不 同程度 的心功能障碍 , 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 心 意控制血压 ,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 预防和治疗并 发症等综合 治疗… 1。大面积 脑梗 律失常或猝死 _ 4 J 。 死 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 , 病死率和致残率较多发性脑梗死高。而预后决定于梗 死的 大面积脑梗死时高热及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 , 在缺血 、 缺氧状态下 , 大 量葡萄糖 部位 、 范围大小及合并症或并 发症的轻 重等诸 多 因素。一般 而言 , 预 后相对 较差 。 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堆积 , 造成严重乳酸酸中毒 , 加重能量代谢障碍 , 干扰 缺血时脑血 选取 2 0 1 3 年 2月到 2 0 1 4年 3 月 我院收治的 3 2例超急性期 大面积脑 梗死 发病 6 h内 流量的恢复 , 使 细胞 C a 2+ 超载 , 自由基损伤, 使“ 缺血半 暗带 ” 中尚存 活的神经元进 步坏死 , 梗死 面积进一 步扩大。脑 c T扫描 : ( 1 ) 发 病后 1 2~ 2 4小 时可有 阳性发 及1 2 h 后 的 2次 C T资料 , 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现 。( 2 ) 1 周 内常可见脑 内有大片低密度 灶 , 且 常伴 出血性脑梗 死。其低 密度灶 内 1 1 一般资料 或灶周可见散在或小片状 高密度 的出血灶 。( 3 ) 或见小 片状 高密度 的 出血 灶 一 。 选取 2 0 1 3年 2 月到2 0 1 4年 3月我院收治的 3 2例超急性期 大面积脑梗死 发病 ( 4 ) 多见有 占位效应 , 灶周水肿 明显 , 范围大 , 致使脑 中线 结构移位 , 脑室受压 变形。 6 h内及 1 2 h 后 的2次 C T 资料 , 其中男 2 6例 , 女 6例 ; 年龄 3 2— 7 6岁 , 平均年龄 5 7 . ( 5 ) 病后 2— 3周 , 可因血 液循环恢复 , 吞噬细胞浸润 , C T扫描呈示模糊效应 , 原低密 2岁 。 度灶影相对提高 , 4周后又现低密度灶影。( 6 ) 2个月后病灶内坏死组织清除 , C T病 1 . 2 方 法 灶呈现低密度囊腔 , 并 常伴局 部脑萎缩 , 病侧脑室扩大 。( 7 ) 增强扫描 , 5~ 6天后病 检查设备及扫描参 数采用美 国 G E公 司 H i s p e e d / F x i 及 飞利浦公 司 B r i l l i a n c e 6 4 灶可见到强化现象 , 2~ 3 周最 明显 , 可持续 到 1 个月 以后 _ o J 。本组 资料显示 , 超 急 排螺旋 c T机 。扫描范 围包括全脑 , 层厚及层 间距均 为 5—1 0 m m, 基底 核区加 扫 3 性期大面积脑梗死 的 �
cta颈动脉重度狭窄诊断标准
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用于检查血管狭窄或堵塞等异常情况。
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CTA图像上的具体表现来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参考的CTA诊断标准,用于判断颈动脉重度狭窄:
1. 血管直径减少:根据北美放射学会的标准,当血管直径减少到小于或等于50%时,可认为是重度狭窄。
2. 血流速度增加:通过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通常,当收缩期血流速度超过230cm/s,舒张期血流速度超过100cm/s 时,可能表明血管狭窄较为严重。
3. 斑块形态和血管壁变化:斑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血管壁的光滑程度和厚度,都可以提供关于狭窄严重程度的信息。
4. 侧枝循环的形成:在重度狭窄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侧枝循环以补偿主要的血流不足。
5. 血管重建:有时,狭窄可能导致血管内部的重建,如斑块移位或血管壁的增厚。
6. 对比剂充盈:在CTA图像上,对比剂的充盈情况可以反映血管的通畅程度。
重度狭窄的血管可能表现为对比剂充盈不均或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例如,即使血管狭窄程度未达到50%,但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眩晕、视力模糊等,也可能被诊断为重度狭窄。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专业经验和所在地区的研究共识来解读CTA图像,并做出诊断。
颈部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T A NG Z h i p e n g L IHu i C H E NRo n  ̄u
头颈部联合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
头颈部联合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全曾祥军金龙滕娟佳娟宋华章达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放射科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联合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DSA和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CTA对轻度血管狭窄性病变、中重度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并且能跟检出DSA漏诊的轻度血管狭窄;对血管壁钙化斑块敏感度较DSA 高。
结论头颈部CTA 在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安全快捷、准确及无创性的特点,可与DSA一起综合使用。
关键词颈部动脉血管; CTA;数字血管造影[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joint head and neck CTA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artery stenosis disease.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4 - March 2015 treated 82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performed after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TA inspection and digital angiography (DSA) inspection, DSA and CTA i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ervical artery stenosis disease. Results CTA with mild stenosis of lesions, moderately severe stenosis of the diagnosis of lesions sensitivity is higher, and to check out the DSA in diagnosis of mild stenosis of;High sensitivity to vessel wall calcification plaques compared with DSA. Conclusion The head and neck CTA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artery stenosis disea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fe and quick, accurate and non-invasive, can be integrated with DSA.[Key words] neck arteries;The CTA;Digital angiography近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脑缺血性病变和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研究重视。
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近年来,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诊断神经血管疾病、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概述CTA扫描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通过对造影剂进行注射,使得血管内腔显影,从而可以观察到血管的结构和形态。
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则是将头颈部的血管同时进行扫描,可以对脑部、颈部等部位的血管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该技术主要使用的是64层次、128层次和256层次的多层螺旋CT设备,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二、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1. 诊断脑血管疾病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可以对脑血管进行清晰的成像,从而可以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
例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疾病,在扫描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异常情况,并能够根据扫描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在研究脑血管疾病方面,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也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扫描可以获取脑血管的相关数据,如血流速度、血管周围组织的血灌注量等重要信息,可以对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脑卒中时脑血管的显影度和CT值的测量能够评价血管阻塞的程度,从而判断治疗的效果。
同时,此项技术还可评估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用于血流参数的监测和评价,有效地指导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3. 诊断颈动脉疾病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诊断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夹层以及颈动脉静脉瘘等疾病,在扫描中可以清晰地区分出来。
此外,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还可以提供血管病变的三维重建图像,对病变部位和范围的评估更加准确,减少误诊的发生。
4. 评估颅面部创伤后的病变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可用于颅内、颅脑及颈部各种类型创伤患者的筛查。
CTA的临床应用
CTA的临床应用
目前,CTA在我院影像科已是比较成熟的检查项目。
CTA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的简称,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时去掉皮肤、肌肉、骨骼等不需要显示的结构,只显示三维的血管结构。
头颈部CTA应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头颈部血管狭窄、颅内外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动脉体瘤。
主动脉及分支:主动脉畸形、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主要分支栓塞(如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栓塞比较常见)。
胸部:冠状动脉成像、肺动脉栓塞。
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
另外可以显示各部位肿瘤与其供血血管的关系、肝硬化侧枝循环为临床医生诊断及外科设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CTA与传统的DSA检查比较具有无创、检查费用低、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根据这几年的临床应用我们觉得对有诊疗意义的患者在进行DSA检查前先行CTA检查可以起到筛查的作用,决定下一步是否有必要进行DSA检查,无需DSA检查的患者可避免不必要的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CTA也可为需要DSA检查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检查数据,使DSA检查目的性更强,手术程序更简洁,方便临床医生为患者治疗。
彩超联合CTA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彩超联合CTA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
价值
王晓华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24(8)8
【摘要】目的:评价彩超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间竹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头颈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彩超联合CTA检查颈动脉狭窄及严重程度的检出率。
结果:DSA检查共检测出65例患者存在颈动脉血管狭窄。
对80例患者检出结果显示,彩超联合CTA诊断颈动脉的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与CTA单一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联合CTA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80例患者颈动脉的狭窄严重程度评估结果显示,彩超联合CTA的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彩超联合CTA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总页数】4页(P153-155)
【作者】王晓华
【作者单位】竹溪县中医医院超声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CTPI联合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4.CTP与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A在血管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CTA在⾎管外科中的临床应⽤CTA、MRA在⾎管外科中⼴泛应⽤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CTA、MRA作为⾮创伤性⾎管造影获得了极⼤的发展。
如今全⾝主要⼤⾎管及重要分⽀乃⾄2 ~ 3mm的⼩⾎管都能得以显⽰,⼤⼤开拓了 CT、MRI的应⽤范围,其中⾎管阻塞性疾病、各种动脉瘤及各种畸形为CTA、MRA的最主要的适应证。
(1) 狭窄和阻塞性病变⾎管狭窄最常见的是动脉的粥样硬化,在CTA、MRA表现为管壁的增厚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变细。
CTA对于管壁的钙化敏感性很⾼,平扫即可清楚显⽰呈边界清楚的⾼密度影,钙化斑的部位、形态、范围、⼤⼩⼀览⽆遗。
MRA对管壁钙化的显⽰不及CT。
对管腔的狭窄,CT以增强或CTA显⽰明确,⽽MRA可由于狭窄后⾎液涡流引起信号减弱,或因参数选择⽋妥⽽导致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出现夸⼤的表现。
阻塞的原因常由于⾎栓、癌栓形成、溃疡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所致。
在CT平扫中,新鲜⾎栓的密度与周围⾎液相似,陈旧⾎栓的密度则低于周围⾎液。
在增强CT或CTA中,⾎栓均呈低密度影。
在MRA的SE序列中,不同时期的⾎栓信号强度不同,陈旧的⾎栓信号在I\WI、T2WI均可表现为低⾄中等强度信号。
癌栓的信号强度在T\WI、T2WI均与原发的肿瘤信号相仿。
对⾎管狭窄、阻塞,除内部原因外,CTA、MRA还可以显⽰其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2) 动脉瘤根据病理可以分为真性、假性及夹层动脉瘤。
CTA、MRA均可明确诊断其部位、范围、⼤⼩及类型。
CTA对于瘤壁动脉的钙化,平扫即能显⽰;增强后对夹层动脉瘤撕裂的内膜⽚显⽰更为明显;附壁⾎栓、假性动脉瘤内的⾎栓则显⽰为低密度,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的增强、排空可与真腔同时或稍延迟。
MRA对于瘤壁动脉的钙化显⽰不如CTA,但真性动脉瘤瘤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及假性动脉瘤随⾎流动⼒学的不同,于 MRA上呈不同的信号。
对于动脉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其并发症,CTA、MRA都可以有相关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科采 用重庆康华 A -o0 电生理检 查系统 。 P 2o + 电极 为银—氯 化银 盘嗽 电极 。 电极安 放按 照国 际眼 电生理学 会规 定的 国际标 准 。 眼部视 力 ≥ 0 1 , Ⅵ 检 查 , .者tF P .者 行P <O I 3 VE 检查 。Ⅵ!检查 , P P 患者 暗室 自然瞳 孔 下 进行 , 刺激形 式为全 视野黑 白棋盘格 翻转 刺激 , 比度 9%, 对 0 记录 系统的 带通 为02 .HZ 0一 30 , . 10 2O 0HZ 分析 时间20 , 5MS 也可 用50 , o MS 平均 密 度接近 3c /平方 米 , 0d 翻转 间 隔时间O 5 , .S 平均密 度取 刺激 屏中心 和周
近年 来 , 视光 电生 理 已成为 视觉 疾病诊 断 及发 病机 理探 讨 的主要 手 段。 视觉 诱 发电位 是了 解从视 网膜 到视觉 皮层 , 即整个 视觉 通路 功能完 整
性检测。 通过特定的棋盘格翻转模式分别刺激左右眼在视觉皮层记录诱发 电位( 0 )依据P 0潜伏期和波幅分析, Pl0 。 10 通路损害在视网膜。 因此 , 视交 叉前或交叉后的水平, 对损害程度、 治疗效果 及预后做 出客观评估。 视觉 电生 理是 眼科临床上 经常使 用 的一种无 刨性 客观 的视觉 功能 P 100振 幅下降 , 弱视眼的视功能在高时间频率处损害较重。 在 该时间频率处视网膜获得的信息不能传递到大脑皮质, 刺激双眼时振幅也 无 明 显提高 。 但在 治疗 期间 , 视 眼 V 潜 时和 振幅 的改 善 比视力 的 弱 EP
提 高 先 出现 , 弱 视眼 的 治疗监 测 、 效评 价有 特殊 价值 。 它对 疗 治疗 过程 中 , 们可 以看 出: 我 ①弱视程 度 : 视的深 度 (原始 视力 ) 治疗 预后 关 弱 与 系密切 。 轻度者 疗效 最好 , 度者最 差 。 重 ⑦治 疗年 龄 : 治疗 预后 与初 诊年 龄
( 视神 经炎时表 现为VE 潜 伏期延长 和波 幅降 低 , 1 ) P 通常 波幅 变异性 较大 , 伏期变异性 较小 , 经纤 维受 累测眼Ⅵ 的PI0 潜 视神 O 延迟 。 平均 潜伏
期几乎 延长3%, 0 波幅减 低5 %, 受累 侧的V P O 而未 E 均正常 。 治疗半 年后复查 V ,原 P10潜 伏期 延长和 波 形消失 为重 度异 常 的 3例患 者 ,即 EP 0
1 资料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使症状有明显缓解但 P 00潜 伏期 仍有 延长 。 1 () 5 弱视 儿童fP E 波 幅较对 侧健眼 明显降 低 , 2 5名 l VP g 随访 1 经治疗 年
后, 患眼 的振幅值 明显提 高 , 潜伏期 缩短 。 光不 正性弱 视在 儿童弱 视中 占 屈
疾病。 视觉电生理具有非刨伤性、 客观性、 定量性和可重复性特点 , 它不仅 能以客观无损方法了解视功能, 而且很多重要的视觉信息也是通过这一检 查得以深入了解。 现将我科20 年1 09 月一2 l年2 4 例患者行视觉诱发 0 2 月2 5
电位 检查后 的观 察及体 会做 总结性 回顾 。
查 法 。 中视 诱发 电位 是用 图形刺激视 网膜后 通过视 路传导 枕叶 视皮质层 其
边九个位置亮度的平均值。
事 项 : 检查时 应佩戴 全适镜 片 , 视力达 到最佳状 态。 提 ① 矫正 ②
醒受试者检 查者检查 时注意 力集 中 , 视视 标。 置 放皮肤 电极前用 乙醇 注 ③
32 3
《 求医问药 )F J - - l刊S e  ̄ ekMe ia An dcl dAs kTh eMe iie 0 2年 第 1 dc 2 1 n 0卷 第 8 期
发电位 、 网膜 电图、 视 眼电图 视觉诱 发电位 是大脑皮 质枕 叶区对 视刺 激发 生 的 电反应 , 是代表 视 网膜接 受刺 激 , 经视路传 导 至枕 叶 皮质 引起的 电位 变 化 。 反映视 网膜神 经节 细胞 至视觉 中枢的 传导 功能 , 用于视神 经 主要 适 炎、 发性硬 化、 经乳头 水肿 、 多 视神 视神经 萎缩 、 视网膜脱 离 , 光眼等 眼科 青
() 断神 经 , 疾患 ;2鉴别 伪盲 3监 测弱 视治 疗无效 t4 1判 视路 () () () 屈光介 质患者 预测手 术后 视功能 。
1 检 查设 备及方法 . 3
有关 , 年龄越小, 预后越好,3岁 ~6岁组 80%以上 , 9岁 ~ 13岁 则有 明 显下 降
3 讨 论
有相 当一部 分 。 过观 察分 析发 现 , 通 儿童 的弱 视 眼 P vE P 峰潜 时延
收集20 年1 09 月一2 1年2 4例在我院就诊的视神经异常( 02 月25 包括外 伤性视神经病变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视神经萎缩) 及弱视患者, 其中视神 经异常 患者 10 , 患者 5例 , 9例 弱视 5 测试前 患者 均诉 视力 下降 。
对 电极或导 电膏清 除皮肤 上的 油性物质 , 电极 用后要 清洗 。 检查环 境应 ④ 保 持安静 , 免分散 受检 者的 注意力 。 避
1 视诱发 电位的 国际标; 4 . 4 f ̄ t
诱发出的电活动 , 它反映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质的功能状态, 是对 视路功 能 的客观 检查方法 , 已成为研 究 人类 视 觉发育 、 现 视觉 信息 处理 和 诊 断 视觉疾 患 的重要方 法之一 。 近年 来 , 随着视 觉疾 病诊 断技 术 的不断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