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与应用-5-遥感图像处理
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解析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12
斜距分辨率
在斜距分辨率上, 被定义为地面物体 被两个不同回波可 被分开的最小距离. 换句话说,两个物体 在斜距方向上能够 被独立识别,至少应 间隔脉冲宽度的一 半.该分辨率独立于 斜距但依靠入射角.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13
航向分辨率
由天线发射的波束宽度和地 面距离决定的,由于天线发射 的波束并非平行,而是由一个 很小的角度,因此方位分辨率 并非常数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2
近地遥感的特点
应用近地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各种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是 以这些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吸收等特征为基础的。
野外光谱测定的地面遥感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 1、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比较单一 2、测定方法比较灵活 3、可以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真实地反映自然界各种农 作物和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
第五章
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1
近地遥感的原理
1、定义:把传感器安置在地面、低塔、高塔和吊车上对地面 进行探测,这种方式叫“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 。或者 说近地遥感就是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 、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的遥感。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一幅卫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言:遥感图像处理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和环境数据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探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方法:1. 获取卫星图像:选择一幅特定区域的卫星图像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满足处理要求。
2. 图像预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几何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3. 图像分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分类、特征提取、变化检测等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环境数据。
4. 结果展示:将处理后的图像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一幅清晰的遥感图像,并从中提取了有用的地理信息和环境数据。
通过图像分类和特征提取,可以准确地识别出不同地物类型,如建筑物、植被、水体等;通过变化检测,可以发现地表的变化情况,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
这些信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和环境数据,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改进和应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遥感图像处理》课件
遥感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介绍遥感图像数字化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图像增强、图像融合、图像压缩和图像分割。
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和技术
讲解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以及常用的分类算法和技术。
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技术
探讨遥感图像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手工特征提取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提 取技术。
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
探索遥感图像在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农业等领域的实际应 用案例。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常用工具 和功能
介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常见工具和功能,包括影像处理、特征提取、目标 检测和空间分析。
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预处理技术
讨论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预处理技术,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
遥感图像处理
本课程将介绍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深入探讨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分 类和特征提取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和遥感 平台。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流程
深入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过程,包括数据源选择、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辐射 校正和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处理ppt课件
02
人工智能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可以应用 于地物分类、目标检测、变化检测等 方面。通过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使其 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提高遥感 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精度。同时,人工 智能算法还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自动 化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03
人工智能在遥感图像处理中需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标注、模型训练 和优化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工智 能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以确保 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遥感 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遥感 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图像存储与处理是遥感技术应用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原始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增强 和分类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操作 可以提高图像的精度和可靠性;图像增强技术如对比度 拉伸、滤波等可以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和特征提取能 力;分类和目标检测等技术则可以对图像进行语义化表 达和信息提取,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遥感图像处理涉及的技术包括辐 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 信息提取等。
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性
遥感图像处理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关键 环节,能够提高遥感数据的精度和可 靠性,为各领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 的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可以提取出更多 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
图像预处理技术
01
02
03
04
去噪
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 的清晰度。
校正
纠正图像的几何畸变和辐射畸 变,使图像更接近真实场景。
配准
将不同来源的图像进行坐标对 齐,以便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和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步骤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步骤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现象和环境变化,为资源利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步骤,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目的是对原始图像进行校正和增强,以减少噪声、消除系统误差并提高图像质量。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噪声过滤等。
大气校正可以消除大气传输对图像的影响,使图像更加真实可靠;辐射校正可以将原始图像的辐射值转换为反射率或亮度温度,以便进一步分析;几何校正可以校正图像的几何畸变,使图像与真实地理位置对应准确;噪声过滤可以降低图像的噪声水平,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解译能力。
二、图像数据解译图像数据解译是遥感图像处理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从图像中提取出我们感兴趣的信息。
特征提取可以通过计算图像的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光谱特征等,来描述和区分地物的不同属性。
分类识别则是将提取出的特征与已知地物类别进行对比,将图像中的像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需要提供一些训练样本,训练分类器进行分类;非监督分类则是根据图像的统计特性,自动将图像进行分类。
三、图像信息提取图像信息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下一步,它通过进一步分析图像数据,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地理、生态或环境信息。
常见的图像信息提取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植被指数计算、水体边界提取和灾害监测等。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可以对图像中的地物进行识别,如农田、森林、草地等;植被指数计算可以评估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水体边界提取可以通过分析图像的光谱信息,识别出水体的边界和分布;灾害监测可以通过对图像的变化分析,及时发现和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四、图像结果分析图像结果分析是遥感图像处理的最后一步,它主要是对处理后的图像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验证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
遥感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一、遥感概述遥感是利用飞机、卫星等远距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就是处理遥感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的过程.二、遥感图像处理流程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和分类等环节。
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得各种类型的遥感数据。
2. 预处理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过程,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误差,保证数据质量。
3. 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提高遥感图像的视觉效果,突出图像中的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拉普拉斯变换等。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遥感图像中提取各种地物和地物信息,常见的特征包括形状、纹理、光谱等。
5. 分类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如水体、植被、建筑等。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等。
6. 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应用目标,如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三、遥感图像处理相关算法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指在给定训练样本的情况下,采用某种分类算法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监督分类算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
2. 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指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利用图像自身的统计特性将像元分成若干类别。
常用的无监督分类算法有K均值聚类、ISODATA聚类等。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为了描述地物的形态、光谱、纹理等特性,从而区分不同地物。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小波变换等。
4. 联合处理联合处理是指将多幅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或者将遥感影像与其他数据进行联合处理,从而获取更多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联合处理方法包括影像融合、多源数据融合等。
遥感技术与应用原理-第5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成像过程
成像方式、探测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因素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信息提取 逻辑推理、对比分析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上那些能够作为识别、分 析、判断景观地物的影象识别特征
直接解译标志 间接解译标志
•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 阶(彩色),最重要、最直观的解译标志。
• 阴影: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有时需去除地形起伏引起的部分阴影
• 形状: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据 影象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雷达、
航片边缘)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小的相 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象上量算.指地物形状,面 积或体积在影像上的尺寸。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判 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以区别,如在 航片上判别单轨与双轨铁路。
先易后难是指易识别的地物先确认, 然后根据客观规 律和影像特征不断地进行解译实践, 逐渐积累解译经 验, 取得解译标志,克服各种解译困难的过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先山区后平原 , 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 , 先宏观后微观, 先图形后线形”等步骤亦属先易后 难的组成部分。
例如, 由于山区基岩裸露, 影像清晰 , 而平原地区平 坦, 影像较为模糊 , 所以前者容易辨识, 后者就比较 困难,况且山区与平原在构造上总有这样那样的牵 连,因此,一方面在解译上可以借鉴, 另一方面又可 用“延续性分析”不断扩展。至于圆形构造、线形 构造 , 在一般情况下, 两者都易于发现。
直接解译标志
• 色调(Tone) • 颜色(Color) • 阴影(Shadow) • 纹理(Texture) • 形状(Shape) • 大小(Size) • 位置(Site) • 图型(样式)(Pattern) • 布局(Association)
第五章遥感图像处理
在实际处理中一般是分波段统计地物目标的亮度, 分别与MSS7作二维对比图 ,或者将各波段的直方图 与MSS7直方图对比,相对于MSS7出现的偏移值a可视 为大气散射的影响。经验表明MSS4的订正值在9—13, MSS5为 5—9,MSS6为1—5,MSS7为0—3。
大气校正会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消除雾霾感 (短波 波段尤甚),在做比值增强、彩色合成等处理时,事先 做这2021/种6/27 校正更为必要。
2)照相放大法: 通过常规的照相放大装置放 大晒印成彩色像片。一般用几张多光谱分色负片,依 次变换负片和红、绿、蓝滤色片,分次(多为三次)曝 光在同一张彩色相纸上。即所谓分层曝光法,近年来, 也常采用将三个波段的影像分色扫描到一张彩色负片 上,再由放大机一次放大曝光到彩色相纸上。
2 减色合成方法:
即影像密度 D=log1/T
1 影像密度代表地物反射或发射辐射的强弱:在各 类负片中,D与辐射强度呈正相关,正片则相反。
不同遥感方式的影像胶片,其密度D的物理意义不同。
全色摄影 反映了地物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反射太 阳光的强度,
多波段扫描 是地物在不同光谱段的反射强弱。
热红外 是地物热辐射的大小。
2021/6/27
四、光学变换处理
各种地物出现的频率不同(如沟谷、山脊、断层、 节理等)在遥感图象上,各种信息错综复杂,使解译 对象不宜突出出来,使用滤波(去掉某些频率)的方 式可突出要解译的地物。
2021/6/27
第二节 数字图像处理
一、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一)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又称数字化图像,是一种以二维数组(矩 阵)形式表示的图像。该数组由对连续变化的空间图像 作等间距抽样所产生的抽样点——像元组成。
1 反差增强: 通常是利用高反差的感光材料和冲 洗液作反复拷贝,来扩大原模片中的影像密度差异。 它有利于增强一些低反差的地物影像,突出大的轮廓, 也可使彩色合成获得更丰富的层次,但同时会丢失部分 细节,故处理时要适可而止。
图像处理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图像处理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或大气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利用航天器等遥感设备对地球上目标进行巡视、监测和获取信息的技术。
在遥感图像分析中,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成为了提高遥感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图像处理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具体效果以及评估方法。
首先,图像处理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广泛而多样化。
遥感图像通常包含大量的空间和光谱信息,为了从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需要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和分类等处理。
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增强算法,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视觉质量和对比度,使目标更易于被人眼观察和解释。
常用的图像增强算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和锐化等。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遥感数据分析师更好地了解图像内容。
2. 特征提取:在遥感图像中,往往需要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或目标特征。
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取出地物的空间、光谱和纹理特征等信息。
例如,可以利用边缘检测算法识别出建筑物的边界,或者通过纹理分析算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
3.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的过程。
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利用遥感图像的光谱和空间信息来进行图像分类。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其次,图像处理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评估。
对于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是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1. 观察法:通过人工观察和解释,评估图像处理算法的效果。
观察法适用于一些可以直观感知的效果,如图像增强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评估者可以通过对比处理前后的图像,来判断图像处理算法的效果好坏。
2. 指标评估:通过一定的数学指标来评估图像处理算法的效果。
常用的指标包括PSNR(峰值信噪比)、SSIM(结构相似性指数)和ERGAS(相对增益分离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量化图像处理算法的细节保留能力、重建准确性和整体图像质量。
《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果, 同时 结 合实 际分 析 现 阶段 教 学 过程 所 存 的问 题 及解 决 途 径 。
l 课 程 实践 教 学 体 系组 成 环 节
环 节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和 改 革 , 要 集 在 中 实 践 教 学 形 式 、 践 教 主 实 学 内容 、 践 教 学 设 备 等方 面 。 实
41 实践 教 学 内容 的 完善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时数 3 学 时 , 何 . 2 如 在 有 限 时 数 内 充 实 教 学 内 容 , 于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非 常 重 要 。所 以 对 对 于 每一 个 实 践 项 目在 内 容 方 面 将 不 断 充 实 。实 验 1 根 据 目视 将 解 译 知 识 为 遥 感 影 像 建 立解 译 标 志 。实 验 2 感 图像 预 处 理 为影 遥 像 后 期 处 理 打 下 基 础 。 实验 3图像 增 强 处 理 为 实 现 更 高 精 度 的 图 像 分 类 提 供 支 持 。 实验 4为 遥 感 图 像 计 算 机 处 理 内 容 , 目前 存 在 的 问 题 同 样 是 缺少 最 新 的 熟 悉 地 区 的 数 据 , 展 目标 是 通 过 两 个 发 项 目 的实 践 , 学 生 能 够 掌 握 遥 感 图 像 计 算 机 处 理 的初 步 操 作 方 使 法 。实 验 5遥感 图像 的 目视 解 译 与 制 图 为 综 合 性 实 验 项 目 , 目前 利 用 的实 验 方 法 是 目视 解 译 与 手 工 制 图 , 展 目标 是 进 行 计 算 机 发
个 。如 表 1 。
表 1 遥 感 概 论 课 程 主 要 实 验 项 目及 内容
序 号 项 目名 称 主 要 内 容
l
图像 显 示
遥感技术与应用-5-遥感图像处理
一、图像(Image)
遥感图像处理
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
图像(Image):强调通过某种技术手段(Camera Lens、Scanner)获得的视觉形象 (Picture):侧重手工描绘的一类“画”——Painting (Pattern):模式图案(图形、曲线等) 人们常习惯读成“图像”,从心理物理学的角度看:图和像实际是彼此分离的两个概念。
6、像元坐标变换原理 RS图像的几何变形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变化规律十分复杂,因此将RS图像的总体变形可以 看成是平移(Translation)、旋转(Rotation)、缩放(Scale)、仿射(Affine)、 偏扭(Skewness)等基本变形及更高次的基本变形的“综合作用”结果,所以它难以用一个严格 的数学方程来描述,但是这种变形规律总是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变换F来实施的,只是我们 不知道F的变换形式而已。数学上,泰勒展式是逼近任意复杂变换函数的有力工具,于是 我们就考虑用“多项式”(Polynomial)来拟合(Simulation)或反演(Inversion) 这种图像变形规律。对于系统性畸变由遥感地面接收站校正,用户主要校正非系统性畸变
(6)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统计模式识别(光谱特征);句法结构
模式识别(结构和基元,空间关系);模糊模式识别(模糊数学) (7)图像理解(Understanding) 5 图像输出与可视化(Visualization) 遥感图像处理主要的内容包括: 1 图像变换 2 图像校正 3 图像增强 4 多源信息融合 Fusion 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融合 技术要点:数据之间的精确配准;融合模型和方法的选择;融合后效果评价。 5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遥感图像处理的意义: 1 遥感图像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信息源 2 图像处理是人类视觉延续的重要手段,扩展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 (如人眼无法探测的红外、微波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手段使人类可见) 3 遥感图像处理在军事侦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探矿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关乎国计民生。 分类后各类型地物的提取。 FFT、Harr、Discrete Cosine、Wavelet 等 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4
微波遥感:指通过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 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认识地物的技术。
一、微波遥感的特点
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力; 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5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6
微波遥感方式和传感器
1、主动微波遥感:指通过向目标物发射微波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 测遥感方式。 (1)雷达Radar(Radio Direction And Range) 雷达的用途:用于测定目标的位臵、方向、距离和运动目标的速度。 雷达的工作方式: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 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 的一种传感器。
第五章
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1
近地遥感的原理
1、定义:把传感器安臵在地面、低塔、高塔和吊车上对地面 进行探测,这种方式叫“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 。或者 说近地遥感就是传感器设臵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 、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的遥感。
人们到野外对农作物进行观察和调查,可使用遥感图像在 野外进行判读,建立各种不同地物的解译标志,以及在田 间使用普通照相机拍摄一些典型农作物的样片。这些都属 于近地遥感的范畴。 在现代遥感技术中,近地遥感主要是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平 台上使用野外光谱仪进行各种不同地物的光谱测定。为航 空航天遥感图像资料的解译、识别和分类提供基础依据。
遥感技术与应用——5近地遥感及雷达遥感
遥感影像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遥感影像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已成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影像作为遥感技术的主要产物,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而如何对这些海量的遥感影像进行有效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众多领域关注的焦点。
遥感影像的获取通常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完成。
这些传感器接收到的原始影像数据可能存在多种问题,如噪声干扰、几何畸变、辐射误差等。
因此,在进行后续的分析之前,必须对这些影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图像增强是遥感影像预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整影像的对比度、亮度等参数,突出影像中的有用信息,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判读。
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线性拉伸、非线性拉伸等。
例如,直方图均衡化可以使影像的灰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增强图像的整体对比度;线性拉伸则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灰度范围,对影像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强。
几何校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由于传感器的姿态、地球的曲率等因素,获取的遥感影像可能会存在几何变形。
通过选取地面控制点,建立影像与实际地理坐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使其能够准确地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数据进行匹配和叠加。
在完成预处理后,接下来就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将影像中的像元按照其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荒漠等)等。
传统的分类方法有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如最大似然分类法,是根据像元的光谱特征,计算其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然后将像元划分到概率最大的类别中。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忽略了像元之间的空间关系,在处理复杂的地物类型时可能会出现误分。
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则是先对影像进行分割,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像元组合成一个对象,然后再对这些对象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地物的空间特征和纹理信息,能够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中的应用教程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中的应用教程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遥感技术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中的应用,帮助您了解如何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数据。
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述数字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操作和处理的过程。
它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压缩以及图像分割等多个步骤。
在遥感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够从遥感图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环境研究等领域提供支持。
二、数字图像处理在遥感中的应用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减小不完美场景的影响以及校正图像的几何和辐射特性。
常见的预处理技术包括辐射校正、几何纠正和大气校正。
通过这些处理,我们可以得到质量更高的遥感图像,为后续的图像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基础。
2. 遥感图像的增强与恢复遥感图像可能受到云、雾、阴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应用于遥感图像的增强和恢复,例如去除云、雾和阴影,提升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视性。
这对于遥感图像的后续分析和解释非常重要。
3.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分割遥感图像的分类和分割是遥感图像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将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地物分类,并提取出感兴趣区域。
这些区域可以用于土地利用和覆盖分类、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应用。
常见的分类和分割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基于目标的分类以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割。
4. 遥感图像的变换与特征提取图像变换和特征提取是数字图像处理在遥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例如,傅里叶变换可以将图像从空域转换为频域,用于图像的频谱分析和滤波。
此外,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也常用于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以提取出地物的重要特征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5. 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和识别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卫星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效果
图像处理技术在卫星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卫星技术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和处理卫星遥感图像成为了现代地球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而图像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中一个核心的任务,它的目的是将卫星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地物或环境元素进行划分和分类。
为了实现准确且高效的遥感图像分类,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卫星遥感图像分类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噪声、改善图像质量以及增强图像特征。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去噪、边缘增强、图像增强和图像分割等。
图像去噪是为了减少图像中的噪声干扰,在卫星遥感图像分类中,由于图像拍摄环境的复杂性和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图像中常存在不同类型的噪声。
通过使用低通滤波器如均值滤波器或高斯滤波器,可以有效去除高频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
边缘增强是为了突出图像中物体的轮廓和边界,在卫星遥感图像分类中,物体的形状和边界信息对于分类非常重要。
常用的边缘增强算法包括索贝尔、拉普拉斯和Canny等算法。
图像增强是为了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增强目标物体的特征。
通过灰度调整、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增强等方法,可以使目标物体在图像中更加明显和突出。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类和分析。
在卫星遥感图像分类中,图像分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将不同地物或环境元素从图像中提取出来,为后续的分类任务提供更准确的输入。
常见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缘检测和聚类分析等。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将图像的内容转换为数值特征向量的过程,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可以将图像内容表示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
在卫星遥感图像分类中,有效的特征提取对于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
颜色特征可以通过提取图像的颜色直方图、颜色矩和颜色统计信息来表示,它可以反映图像中不同地物的颜色分布情况。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学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测绘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成果。
本文将会从空间分析、测量、可视化等多个角度,探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学中的应用。
一、空间分析作为空间信息处理的重要技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空间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的监测及分析,可以进行大规模区域的变化检测和分析,利用变化信息可以获得地表地貌、土地覆盖、植被变化等空间信息。
在测绘学中,空间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用于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无论是测绘的范围还是深度,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都能够独树一帜。
二、测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地理信息工作中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测量方法恶劣环境下无法进行测量等问题,通过数字图像进行几何定位,获取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经度的具体信息,可以在空间分辨率达到很高的情况下量化测量数据。
在日常的工作中,测绘师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仪器的校正,测量细节难以观察的部位,从而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因此,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可视化借助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可视化技术,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以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人们的研究与分析提供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
将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三维立体技术相结合,能够更完整地展现地球表面的地形、建筑、交通、水资源等等信息。
借助可视化技术,在测绘学中能够更加准确、方便地进行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对后续的科研工作也会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同时,三维建模技术也能够有很好的可视化效果,能够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探索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学领域中具备很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为协助人类更好的应对地球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正不断进行着科学的研究和探索。
遥感图像处理及应用
第一次作业:一、何为遥感技术,有何优势?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
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
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
遥感技术的优势:1.探测范围大:航摄飞机高度可达10km左右;陆地卫星轨道高度达到910km左右。
一张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到3万多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
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
实地测绘地图,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重复一次;陆地卫星4、5为例,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
4.方法多,获取的信息量大: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微波波段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 X 57m,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 个像元,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
5.用途广: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二、你对遥感过程是如何理解的?遥感过程可理解为系统的组织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主要为发射的电磁波信息,通过电磁波波谱来判断地物的波谱特征。
三、说明遥感的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含义。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是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能量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连续的,并与地物目标的平面坐标(x y), 电磁波波长(λ)和成像时间(t)等因素有关。所以从数学角度看,图像的物理过程 可以表达为: I=f(x,y, λ,t) 其中:I代表光强度(Intensity)
图像:是人们对客观景象、事物以及人们的思维、想象的真实记载和表达。 二、模拟图像(Analog Image)与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1 模拟图像:是人眼或光学相机(Optical Camera)所探测到的灰度或色彩连续变化
P103-P106〉这种变形很难预测。 2、几何校正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实现与 标准图像或地形图(我们认为地形图的几何位置是准确的,尽管地形图也存在一定的变形, 但只要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就可以接受)的几何整合。 3、有关几何校正的几个基本术语: (1)图像配准(Registration) 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基准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校准,以使两幅图像中的同名像元配准 如GIS中扫描地形图的配准、用配准后的地形图配遥感影像等。 (2)图像纠正(Rectification)
平移、旋转,多图像间配准,周长、面积、重心的计算等内容。 (2)图像增强(Enhancement)
a 单一图像变换 线性拉伸、非线性变换等,平滑和锐化操作、直方图均衡化等 b 多图像的变换 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植被指数、小波变换等 c 图像彩色增强 真彩色、假彩色和伪彩色等 (3)图像复原(Restoration)去干扰和模糊,恢复图像的本来面目。
图—指目标物辐射的电磁波性质和强度的真实表达,因此是由目标地物的性质所决定的。
因此它是一种“客观的”物理过程和现象。
像—人眼检测到来自目标的电磁波信号后(当然有的电磁波信号人眼无法检测,
如红外、微波等),视觉刺激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后所引起的心理感觉,他是“主观的” 同样一片绿地,不同的人看到后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感觉也不 一样。正因为像具有“主观的特点”,因此它能独立于图而单独存在。(此时,在你脑海里 有家乡的模样(像),尽管此时并没有家乡的电磁波进入你的眼睛) 从上述讨论可知,图像的实质:就是一幅反映地物目标电磁波辐射特性的能量分布图以及 由此所引起的主观心理感受。
2 图像量测(Measurement):是在图像进行分割(Segmentation)的基础上,对图像 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以获得他们的客观信息(面积、长度、重心、扁率 分形维等)从而建立对图像的描述。图像处理输入的是图像,处理后输出的还是图像。 图像量测输入的是图像,而输出的是对目标特征测量的结果,或是基于测量的符号表示, 它们描述了图像中目标的特点和性质。这方面派生出了一门技术:数字摄影测量(DPS -Digital Photography Survey) 数字摄影测量学(Digital Photogrammetry) 3 图像理解(Understanding):重点是在图像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像中各目标 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得出对图像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原来地面客观地物、 场景的解译,从而指导和规划行动。这一层次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输入的是图像,输出 的是对图像的内容性质的描述,以及相互关系及规律的把握。它是图像处理的最高层次。
f (1,0)
F (X ,Y ) f (2,0)
f (N 1,0)
f (0,1) f (1,1) f (2,1)
f (N 1,1)
f (0,2)
f (1,2)
f (2,2)
f (N 1,2)
f (0, N 1)
f (1, N 1)
(7)图像理解(Understanding) 5 图像输出与可视化(Visualization) 遥感图像处理主要的内容包括: 1 图像变换 FFT、Harr、Discrete Cosine、Wavelet 等 2 图像校正 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3 图像增强 4 多源信息融合 Fusion 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融合
完成上述模数转换(A/D)的硬件常用的是扫描仪(Scanner)、数码相机 (Digital Camera)等,其核心部件就是物理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从本质上看,数字图像就是一个二维的数字矩阵,记录每个像元的行号、列号和属性值。
f (0,0)
第五章 遥感图像处理
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
一、图像(Image) 图像(Image):强调通过某种技术手段(Camera Lens、Scanner)获得的视觉形象
(Picture):侧重手工描绘的一类“画”——Painting (Pattern):模式图案(图形、曲线等) 人们常习惯读成“图像”,从心理物理学的角度看:图和像实际是彼此分离的两个概念。
的景象,因此连续(continuity)是其基本特点,计算机无法直接读取和处理。 2 数字图像: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沿x、y方向分别以Δx、Δy的间隔进行分割 (离散化采样,Discrete Sampling)得到同样大小的栅格(称为像元-Pixel),然后 对每一像元点进行亮度赋值(量化,Quantification),这样就得到了一幅离散的 数字图像,计算机就能方便的读取并进行处理。
6、像元坐标变换原理 RS图像的几何变形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变化规律十分复杂,因此将RS图像的总体变形可以 看成是平移(Translation)、旋转(Rotation)、缩放(Scale)、仿射(Affine)、 偏扭(Skewness)等基本变形及更高次的基本变形的“综合作用”结果,所以它难以用一个 的数学方程来描述,但是这种变形规律总是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变换F来实施的,只是我们 不知道F的变换形式而已。数学上,泰勒展式是逼近任意复杂变换函数的有力工具,于是 我们就考虑用“多项式”(Polynomial)来拟合(Simulation)或反演(Inversion) 这种图像变形规律。对于系统性畸变由遥感地面接收站校正,用户主要校正非系统性畸变
f (2, N 1)
f (N 1, N 1)
这就是数字图像的数据结构,它表达一幅N×N大小的数字图像,它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图像处理的含义
图像工程根据抽象程度和研究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图像处理、图像量测和 图像理解,三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构成图像工程。 1 图像处理(Processing):着重强调在图像之间进行的变换。人们常用图像处理泛指 各种图像技术,但狭义的图像处理主要满足对图像进行各种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并为自动识别打基础,或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所需存储空间或传输时间、传输 通路的要求。是在图像像元级上进行的低层次操作,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
从遥感成像过程分析,遥感图像存在着几何畸变(Geometric distortion),如图像 中心位置的一个像元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小于图像边缘的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 面积;地面上一条笔直的道路从影像上看可能是弯曲的,很多现象表明,遥感图像上 存在几何畸变,而这种畸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系统性畸变(systematic distortion)和非系统性畸变 (Nonsystematic distortion) 前者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利用模拟遥感平台及遥感器内部变形的数学 公式或模型来预测。比如前面提及的扫描畸变,即扫描点由扫描线中心向两侧增大, 一般形成的原始影像中间压缩,两边拉伸,则根据遥感平台的位置,使用的投影类型等 可以计算出像元的几何位移,从而实施改正。后者是无规律的,它与平台高度,经纬度, 遥感平台的速度及姿态等的不稳定,地球曲率及空气折射率改变有关〈详见教材
借助于一组地面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这一过程又被称为地理参照(Geo-referencing)
(3)图像地理编码(Geo-Encoding) 是一种特殊的图像纠正方式,把图像纠正到一种统一标准的坐标,以使GIS中的来自 于不同传感器的图像和地图能方便地进行不同层之间的操作运算和分析。 (4)图像的正射投影纠正(ortho-rectification) 借助DEM对图像中每个像元进行地形变形的校正,使图像符合正射投影要求。 4、几何校正的概念
是指采用特定的数学变换方程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 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技术过程,就称为图像的几何校正。 5、几何校正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实现像元的坐标变换(Transform of Coordinates),即将畸变图像坐标转换成 标准图像空间(主要是地图空间)坐标,难点在于“转换模型”如何确定与求解。 二是坐标变换后实现像元值的重采样(Resampling) 主要讨论重采样的算法:最邻近点法(Nearest Neighbor);双向线性插值 (Bilinear interpolation);三次卷积法(Cubic convolution)
关乎国计民生。
五、遥感图像处理种类 1 光学处理—借助光学、电子元件实现对图像的加工,改善图像的目视效果。这种方法
成本高,可重复性较差,通常在设备齐备的物理实验室进行,如常用的 密度分割(Slicing)、相关掩膜、彩色合成等 2 计算机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输入图像进行试探性 改造。这种方法成本低廉(PC机、相关图像处理软件、相关外设即可)、 可反复进行 、处理方法灵活、精度高、技术综合性强 、数据量大 目前的遥感图像处理主要是指—计算机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六、遥感图像处理方式 1 空间域法(Spatial Domain) 将图像看成是平面中各像元组成的集合
(1)邻域操作(Adjacent Operation) 设计相关模板(Mask)对图像实施卷积运算 (Convolution),实现平滑(Smoothing)除噪和锐化(Sharpening)边界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