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2014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这是一篇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文学。

用罗布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它那深沉的感情,抒情的笔调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

所以应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着重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来探究文章的震撼力量,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捕捉兴趣,情境导入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住在月宫里的吴刚吧!吴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神话人物,他是汉代西河人,跟人学仙但犯有过错,所以就受到每天砍桂树的惩罚,这个神话寄寓着非常深沉的理念,即命运之残酷。

让我们领悟到因为愚蠢而犯下了过错,就会受到严酷的甚至是万劫不复的惩罚。

当然,此吴刚非彼吴刚,但是他的这篇文章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人类的愚蠢而带来的痛苦惩罚。

让我们顺着吴刚沉痛的目光,看看这一片消逝了的仙湖──罗布泊。

(屏显1:卫星拍摄的罗布泊──“地球的大耳朵”。

)(屏显2: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以及罗布泊的具体位置。

)(屏显3:罗布泊的图片──“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昔日河床”)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用笔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如有生字或生词,可把它写在黑板上,留待一起解决:生词:萧瑟戈壁沧海桑田2、概括本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找出关键词:二:师总结:本文开头先说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

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危机,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作者用历史的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彩开篇词咱们常常说“谋事在人”“降服天然”,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能够在几年内让他变成光溜溜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能够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

可是,当咱们沉醉于青山绿水的大天然中时,你是否觉得咱们应该维护大天然,敬畏大天然呢?学习方针1.培育收集材料和挑选信息的才能。

2.感触并了解作者激烈的忧患认识。

3.学习比照和引证数据的办法。

4.培育科学理性精力和人文情怀。

教育进程一、新课导入坐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旧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盛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地。

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骸骨随处可见,声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燥的枝干。

是什么形成了这一幕悲惨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辅导(一)——预习与沟通1.辅导学生堆集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萧条(sè) 温暖(xù) 干枯(hé)吞噬(shì) 裸(luǒ)露戈(gē)壁滩无垠(yín)边际(yuán) 美味佳肴(yáo)(2)学生结合详细语境了解词义。

萧条:描绘风吹树木的声响苍凉。

温暖:温暖。

干枯: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暴露:没有东西隐瞒。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区域,这种区域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白云苍狗: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方世事改变很大。

宽广无垠:宽广无边。

边际:沿边的部分。

2.作者简介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

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讨所助理研讨员,陈述文学作家。

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结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讨所师,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讨。

3.文体常识本文是陈述文学,它是用文学方法处理新闻体裁的一种文体。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晨读课】(15分钟)
目标与学法:小声诵读文本后查字典校准字音,再大声诵读文本,做到流畅朗读。

【展示课导学】
学习主题: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0.5分钟)
记录
、两人小对子
3006
焦点访谈
是一位
课文的语言触动你了吗?想一想作者
分钟)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
检测与反馈
一、注音。

远眺()庇()护和煦( )
吞噬()罗布泊()裸露()
干涸()荡漾()萧瑟( )
二解词
沧海桑田:
广阔无垠:
饶有兴趣:
三、填空
1、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和,除了罗布泊外,还有、等地都需要挽救。

2、本文是一篇,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和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求,另一个特点则要求,讲究、性。

【培辅期望】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自主反思】(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3、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明确应吸取的教训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环保问题【教学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课时安排】一课时【相关链接】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

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两者结合能生动形象的再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自主预习】1、注音萧瑟()和煦()干涸()吞噬()庇护()裸露()戈壁()栖息()2、知道“沧海桑田、近在咫尺”的含义。

3、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有关罗布泊的哪些事呢?4、预习完课文,完成以下句式内容。

罗布泊以前(),现在()5、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合作探究】1、罗布泊是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学法指导)找到相关段落,细读,划出关键语句。

2、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学法指导)透过现象思考本质。

3、从文中我们得到哪些教训?【交流展示】本文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1.文章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学法指导)语言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来表现。

2.文章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来体现形象性?找出例句并赏析。

(学法指导)语言的生动形象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

3.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法指导)语气感情最强烈的句子。

【拓展延伸】1、欣赏歌曲:田震《月牙泉》,谈谈听后感。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 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

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 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型:自读执笔:金作武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整体感知: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过去:现在:变化的原因:二、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研究: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

)拓展延伸: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我们关注生态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要打开思路,提出问题,研究对策。

)。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引出精讲内容:作者及其典型背景事迹。
倾听,并做好积累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互助。结对探讨,补充或评价同学的发言,总 结归纳。理解、体会作者和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教师应结合趣闻、实例进行通俗的讲解。易于学生接受
出示学习目标
预习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针对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组间展现
合作探究:通过多媒体对比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近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1、明确展现任务。2、点拨补充重点字词段落含义。
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 些忠告?
反馈
独立完成
组内 互助
组间交流
品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找出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句子。
评价、巡视、观察、指导、点拨。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 子评析。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教学
反思
教学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环节及步骤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节
步骤
复习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导语: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为什么发生如 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讲解提出复习问题。巡视情况,指定报告人,评价学生的发言,明确结论。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编号: 13004 班级:小组:使用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主备人袁丹晖审核人郭红军【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3.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自学独学【知识链接】1、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泑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2、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二、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鹭鸶()栖息()濒临()戈壁()无垠()庇护()咫尺()肋骨()罗布泊( )【学法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同伴互助〈如共享资料、工具书等【二次备课】组内互学<1>从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为图片配解说词并朗读<2>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为图片配解说词并朗读<3> 品味关键语段:“裸露”的“裸”是什么意思?那“脱尽了”的“尽”又是什么意思?说“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说“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这究竟是指什么?“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又表明什么?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呢?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反馈1、从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

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怎样理解核心语句?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学法指导】【二次备课】整理检测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

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预习独学: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鹭鸶()栖息()濒临()戈壁()无垠()罗布泊()2、解释词语:沧海桑田:近在咫尺:浑然一体:3、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4、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独学)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如今的“仙湖”是什么样子?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本题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适当提示,让我们揣摩富有表达效果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刚
教师寄语: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喽( ) 裸索( ) 戈壁滩( )无垠 ) 边缘( )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

和煦:。

干涸:。

裸露:。

戈壁:。

沧海桑田:。

无限:。

边缘:。

3、导语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至少2例)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
3、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