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部分章节课后问题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在城市的起源上,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导致城市出现的是()。

A、防御说B、集市说C、私有制说D、地利说正确答案:B2、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推进公共参与(江南博哥)城市行政管理的意义。

正确答案:A、公众参与是城市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B、公众参与是一种新的城市行政管理概念。

C、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城市行政管理的效率。

D、公众参与城市行政管理是保证公众利益的有效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参与城市行政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文化背景相适应。

3、名词解释代内流动正确答案: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4、问答题城市生态问题的表现有?正确答案:1)城市人口膨胀2)城市气候特殊化3)城市供水紧张4)城市“热岛现象”普遍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6)城市绿化锐减5、多选城市发展指标的功能有()A、反映规划B、规划管理和调控C、预测D、比较和评价正确答案:A, B, C, D6、问答题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正确答案: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阶段;1958-1960年爆发性的工业化引起超高速城市化阶段;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1966-1976年工业化停滞时期的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城市化阶段。

7、问答题简述转型期我国城市代际流动的六大特点?正确答案:(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率相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的改变,高达60%~70&的人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呈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4)工人阶层的流动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6)流动中出现无序和越轨。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城市生态系统2.生活方式3.经验、事实4.法理社会5.适应城市6.城市研究中心7.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8.阳城9.行会组织10.长安11.城市12.城市地域13.库利14.工业布局理论15.房租、扇形理论16.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7.霍曼斯、布劳、蒂鲍特、凯利18.开放性、流动性、流动性、复杂性、异质性19.霍夫曼系数20.集中型、扩散型21.发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22.附属型阶段、半独立型阶段、独立型阶段23.经济型、旅游型、公务型、探访型24.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家庭构成、生活方式25.综合性、地区性、预见性、社会性26.雅典宪章27.自然、文化、社会组织28.物、人29.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30.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二、简答题:1.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答:中国城市化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效益问题,城市中下作用问题,城市现代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活方式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城市社会发展指标问题,城市管理问题。

2.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有哪些流派?答:市场化学派,亚社会学派,生存学派,生态综合体学派,经济学派,环境学派,技术学派,价值取向学派,社会权利学派。

3.早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规模,人类早期城市有比过去各种聚落更多,更密集的人口;出现了非农人口;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已有文学和数学;产生应用科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雕塑艺术;远距离贸易;居民角色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4.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城市行政职能突出;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5.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答: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城市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到开放的规律;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规律。

大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大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1、单项选择题德国经济史学家松巴特提出了(),强调连结城市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的作用。

A、增长极理论B、发展轴理论C、都市带理论D、成长三角理论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问答题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2)集群化(3)本题解析:(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3、名词解释城市文化融合本题解析:是指在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城市文化系统或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文化适应三个过程。

4、多项选择题我国城市社会学恢复以来,主要在以下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A、城市化研究B、城市社会问题C、城市规划研究D、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建设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名词解释城市制度文化本题解析:又称中间层的城市文化。

是通过城市规范与制度体系现出来的文化形式。

6、填空题城市规划最终要通过()来实现。

本题解析:各项工程建设7、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社会空间方法理论要点的是()。

A、空间因素与社会因素同等重要B、空间因素不能作为独立的分析因素引入城市研究C、社会因素决定了人们与空间的关系D、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应用空间方法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问答题城市有哪些生态过程?本题解析:把城市看作是一种永恒变动、不断调整的现象。

对空间利用方面不断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是人类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在既定城市中,群体或机构内部的自然关系的改变称之为“空间的流动性”,而引起这些变化的现实条件则属于生态过程。

生态过程包括浓缩与离散、集中与分散、隔离、侵入与接替。

9、填空题生态经济尘世的核心内容是()。

本题解析:全面发展10、问答题概念:城市性、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文化模式。

本题解析:⑴城市性:人类居住在城市地域共同体内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⑵城市生活方式:①生态角度:人口基础、技术和生态秩序组成的物理结构。

②组织的观点:社会结构的特点,一系列的社会机构以及社会联系的一个典型的社会组织系统。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作业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作业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完一、单项选择题1.【109976】社会解组的形式有(失范)。

2.【109972】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这种方法叫做(理性)。

3.【109975】把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叫做(社会整合)。

4.【109982】《新人口论》的作者是(马寅初)。

5.【109973】(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6.【109952】社会保障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7.【109923】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比例中是呈什么趋势(比例逐渐减小)。

8.【109921】现代化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16世纪)9.【109933】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

10.【109934】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集中度高)。

11.【109935】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12.【109899】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社区叫做(传统社区)。

13.【109904】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里普遍存在着(二元结构)。

14.【109900】专门从事某些活动的人们形成了一定地域空间的聚集区,我们叫它为(专能社区)。

15.【109902】我国人口的密度分布状态是(东部人口密度高,城市多)。

16.【109705】呈(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的社会运行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17.【109708】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探索事物发生状况和内部规律性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8.【109706】通过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了解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对社会的认识达成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这就是(机制)。

19.【109710】从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从这些调查中获得可以代表总体的资料和数据,叫(抽样调查)。

城市社会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心圆模式的第二圈为()。

A、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B、中心商业区C、中产阶级居住带D、中产阶层居住带正确答案:A2、城市化水平达到( )的时候,一个传统的乡村社会基本达到现代城市水平A、20%B、60%C、75%D、50%正确答案:D3、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城市结构瓦解B、城市公共服务滞后C、阶层分化隔离D、社会生活被侵蚀正确答案:B4、我国官方于( )开始引进社区的概念.A、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B、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C、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确答案:D5、下列选项不属于社区的构成要素的是:A、社区意味着一种结构、一种意识和一种秩序B、社区是一套完整的组织网络系统C、具有一定时间持续性和地域性连带的社会组织单位D、社区经济基础正确答案:D6、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所提出的。

A、韦伯B、纽曼C、拉约尔D、帕克正确答案:D7、到()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A、1940B、1930C、1920D、1950正确答案:C8、多核心模式是()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

A、美国B、法国C、日本D、德国正确答案:B9、一般认为,现代郊区化起源于()。

A、21世纪初期B、20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叶正确答案:D10、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作为操作单位。

A、自然社区B、法定社区C、局部社区D、整体社区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根据流动的原因,我们将社会流动划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按照社区的内部组织形式可以将社区划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和专能社区三大类型。

城市社会学复习题课后练习题

城市社会学复习题课后练习题

3.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P22)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统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对比研究与定位研究结合数理模型分析新技术应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4.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P17)工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城市发展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畸形5.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P42(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6、如何理解列斐伏尔所谓“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的观点?列斐伏尔是城市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空间的生产》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和其他生产过程一样,都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他将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

(2分)列斐伏尔断言“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他总蕴含着某种意义”。

(其一,物理的自然空间正在消失,自然只被视为质料,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生产力已经用它来塑造各自特定的空间;其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空间;其三,理论复制了空间生产的过程;其四,如果空间是被生产的,如果有一个生产过程,我们就涉及到“历史”。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另一个重点关乎空间与国家的关系。

他确信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国家政治权利主导一切。

(1分)他还用“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一对概念说明空间问题上资本、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并认为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冲突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1分)关于空间与行为的关系,列斐伏尔相信这是一个双重过程:空间塑造与影响行为,空间又是行为建构的结果,因为人们会改变空间以适应他们自己的需要。

7、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三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三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三1、单选沃思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称为()。

A、现代性B、城市性C、异质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B2、问答题试述城市社会学与社会学及城市学科群的关系。

正确答案: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江南博哥)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

3、问答题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4、多选城市生态系统由()等子系统组成。

A、城市居民系统B、自然环境系统C、社会环境系统D、经济系统正确答案:A, B, C5、多选沃思描述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A、正规的控制机构B、次属关系C、生态专业化D、反社会行为增加正确答案:A, B, C, D6、填空题当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对空间的分析中引入了()的概念。

正确答案:场所7、问答题论述当前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

正确答案:城市经济结构是城市经济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

由于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体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所以,城市经济结构是城市生产关系结构下面又分别包含着低一级系统的结构。

其中,城市生产力结构可分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经济组织结构等,城市生产关系结构可分为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

8、名词解释城市社会问题正确答案: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9、单选下列关于城市发展模式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模式B、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C、城市发展模式各国有统一的模式D、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正确答案:C10、填空题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谋求()。

正确答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问答题城市地域变动的形式有哪些?正确答案:城市地域的变动明显表现出两种特性和景观:⑴结节性与结节地域: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物质能量交换产生的集聚作用。

城市社会学部分章节课后问题答案

城市社会学部分章节课后问题答案

前八章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群体发展规律,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城市社会学:侧重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社会控制:利用社会或文化工具,对个人或集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协调和发展。

·社会变迁: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发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

能创造和扩展经济机会,社会所有成员均等获得这些机会,参与并受惠于经济增长模式·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的发展评价方法,是用来对各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进行比较排序的统计指标·社会学特点:1整体性2综合性3科学性·马洛斯需求层级理论五层级及关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爱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积极和消极。

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奖状奖金奖章,死刑坐牢流放,习惯风俗,道德法律,艺术,社会制度,军队,法庭,监狱·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构成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城市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及其发展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7城市社会问题·社会结构:(齐美尔)社会关系形式。

(韦伯)各种文化要素形成的不同形态。

(马克思)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结构。

·社会角色差距:由于个人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理想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

·邻里:地缘相邻并构成互动关系的基本社会群体,有着显着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5月20日1:30-3:30于205考试(十三周周一)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城市社会学亦称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生态系统(芝加哥学派)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经济、文化系统。

(2)城市的社会问题A涂尔干《自杀论》失范型、宿命型、利己型、利他型。

B 沃思:城市规划、管理C卡斯特:住宅、医疗。

(3)城市化(4)研究城市的生活方式(5)城市社会关系,帕尔。

3、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1)城市发展研究(2)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4)城市社会结构(5)城市化(6)城市文化(7)城市社会问题(8)城市规划(9)城市社会管理4、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法)5、城市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与社会学: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2)与城市学科群: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

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1、滕尼斯:1887年《社区与社会》中礼俗社会对应乡村;法理社会对应城市。

2、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机械团结——乡村——同质性——环节社会;有机团结——城市——异质性——组织社会。

3、齐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活》(1)善于计算,追求精神(2)在经受过多的刺激,产生厌倦心理(3)都市个人在精神追求、美感理念等方面呈现出衰退之势(4)出现新的个性:自由与独立性;追求区别于他人的个性。

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城市共同体。

东西方城市差别的具体表现:(1)东方的城市并没有像西方城市那样有一套特殊的适用市民的实体法或诉讼法,也没有自由市民。

(2)东方城市基本没有自律性的行政,一般而言,东方城市在行政上从属于中央集权制;西方城市的权利是分散的。

(3)东方城市的社会组织是以亲属氏族等为基础的;西方城市的社会城市则以个人组织为基础。

社会学课后练习

社会学课后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1至多个答案)1、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一词的学者是( A )A、孔德B、斯宾塞C、马克思D、迪尔凯姆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ACD )A、实践的原则B、改良主义的立场C、辩证的思维方式D、研究方式的批判性E、价值中立原则3、一个人全面放弃以前已经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哪种社会化类型( C )A、继续社会化B、初级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向社会化4、社会化的基本功能有( ABD )A、文化传承B、个性发展C、向上流动D、角色学习5、认为不管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社会关系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才是寻找工作和职位升迁的关键,是哪种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观点。

( C )A、“结构洞”理论B、嵌入理论C、社会资源理论D、拟剧论6、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均为异代的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哪种家庭结构形式?( A )A、主干家庭B、联合家庭C、断代家庭D、核心家庭7、以下哪些选项属于非正式制度?( ADE )A、习惯B、法律C、法规D、惯例E、禁忌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D )A、价值理念B、制约对象C、预期目标D、行动规则9、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ABCEFG )A、机会公正B、程序公正C、结果公正D、贫富均等 E 、权利平等 F、性别平等 G、代际平等10、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有哪些( ABD )A、社会整合理论B、社会解组理论C、常人方法学D、文化失调理论11、西方社会学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BCE )A、实践的原则B、改良主义的立场C、机械的二元对立倾向D、研究方式的批判性E、价值中立原则12、成年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角色要求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是哪种类型的社会化( A )A、继续社会化B、初级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向社会化13、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方式有( ABCD )A、语言媒介B、符号系统C、意义表达D、情景解释14、以下哪些是网络分析的理论?( ABC )A、“结构洞”理论B、嵌入理论C、社会资源理论D、拟剧论15、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所组成的家庭是哪种家庭结构形式?( D )A、主干家庭B、联合家庭C、断代家庭D、核心家庭16、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正式制度?( BC )A、习惯B、法律C、法规D、惯例E、禁忌1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是谁提出来的?( B )A、费孝通B、毛泽东C、李大钊D、雷洁琼18、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人的基本属性是( B )。

城市社会学142答案

城市社会学142答案

城市社会学》 模拟试卷B 卷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40 分)1、人文生态学模型最为关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最好的答案 ). A. 政府官员的决策 B. 城市的空间形式和结构C. 城市居民的财产D. 城市居民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t2. 芝加哥学派人文生态学理论家认为城市的变迁主要是通过A. 联邦政府的经济决策B.本地官员的发展计划C.随机和不确定的事件D.“入侵”和“替代”的过程3. 传统的人文生态学强调 ______ .A. 社会因素 B 城市规划 C 竞争 D 政治权力4、 农业革命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__A 对于城市人口的数量影响有限 C 创造了比游牧社会更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 5、 城市人口的年龄特征会影响 _A 城市的大小B 城市中酒吧的数量 6、 下列哪项出现在戈登 .纪尔德的城市革命的要素中?A 永久而相对密集的居住地B 人口从事农业生产C 民主的政府D 城市排污系统7、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___A 马克斯 . 韦伯B 罗伯特 . 帕克C 罗伯特 . 默顿D 埃米尔 . 涂尔干8. 政治经济学派对于人文生态学派的批判是因为后者 _____ .a. 忽略了在城市发展中掌握权力的主体所发挥的影响b. 单纯倚赖于经验的考察c. 过分重视城市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国家和世界总体趋势d. 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过于密切9. 下面哪个理论认为不同的土地使用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中心 ____ .a. 区域分隔理论b. 伯杰斯的同心圆理论c. 多核心理论d. 扇形理论10. 伯杰斯的理论对 ________ 解释力最强 B 推动了劳动分工D 发生在公元前 7,000年C 城市政府的特点D 城市的形态a. 前工业时期的欧洲城市b. 美国的老的大城市11. 最早的郊区通常是 ______ . a. 在交通线附近的上层阶级居住区 b. 下层阶级居住的厂矿城镇 c. 中产阶级在城市中心居住地的延伸 d. 工人阶级住宅区12. 下列哪项 不是 戴维.戈登描述的关于工业城市的特征a 不同阶级的居民彼此杂居b 制造业取代商业成为城市的经济命脉c 城市规模迅速扩张d 靠近原材料和交通中心13. 在新中国城市发展的前三十年中 ______A 1949-1957 城市发展迅速,但布局偏重于城市基础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B 1958-1967 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C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全面倒退D 以上三项都是正确的14. 下面哪项 不是 对于后工业城市的正确描述? A 城市延续了工业城市时代的群体隔离特征 C 城市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地带 15 联合国对于超级城市的定义是什么?A 具有 500, 000 以上的人口C 人口超过 5, 000, 000 的地区 16. 按照课程对社区的分类, “新疆村”接近哪个类型的社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早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城市管理对于城市的影响是 __ .A 城市环境遭到破坏,公共事业发展缓慢B 贫富阶层在居住空间上的融合C 自由资本主义提升了城市的地方自治C 人口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贫民区18.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政府的角色转变为 ____ 。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城市文化系统C.城市经济系统D.城市政治系统【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效益问题C.世界城市问题D.城市中心作用问题【答案】:C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经验和()的基础上。

A.历史B.事实C.数据D.经验【答案】:B4.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是()。

A.韦伯和沃思B.齐美尔和帕克C.迪尔凯姆和韦伯D.帕克和沃思【答案】:D5.社会学收集资料的四种方法,以下何种正确?()A.问卷法、推理法、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C.访谈法、推理法、文件法、考证法D.访谈法、观察法、推理法、考证法【答案】:B6.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和()。

A.分析法B.演绎法C.问卷法D.比较法【答案】:C7.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与城市社会B.城市居民C.城市人口D.城市发展【答案】:A8.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答案】:A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的有()。

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现代化问题C.城市环境问题D.城乡关系问题E.城市管理问题【答案】:A、B、C、D、E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问卷法B.景观分析方法C.城市填图方法D.观察法E.网络法【答案】:A、D3.城市社会学有哪些研究意义?()A.把握城市发展规律B.解决城市社会问题C.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D.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E.推动城市小型化发展【答案】:A、B、C、D4.下面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D.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学问E.社会学主要研究人本身【答案】:C、D4.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是()。

城市社会学习题含答案

城市社会学习题含答案

城市社会学习题含答案一、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A、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B、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C、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D、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E、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正确答案:ACD2、实地研究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A、跟踪法B、访谈法C、观察法D、问询法E、文献法正确答案:ACDE3、文化融合的过程包括A、整合B、筛选C、建设D、接触E、撞击正确答案:ABDE4、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参保者的意识不健全B、覆盖面太窄C、整体缴费水平太高D、现行社会保障的法制不健全E、资金缺口大正确答案:BCDE5、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A、行为主体不同B、权力的时限不同C、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D、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E、服务的对象不同正确答案:ACD6、城市多元文化格局具体表现在A、追求地域性B、追求本土化C、追求开放性D、追求创新性E、追求国际化正确答案:ABD7、城市管理和城市经营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B、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C、城市经营是一种综合职能的体现D、城市管理是一种综合职能的体现,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E、城市经营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城市管理更多地强调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F、城市管理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城市经营更多地强调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正确答案:AD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福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曲折中发展,不断扩充,形成了()的传统福利框架。

A、板块分割B、个人负责C、国家负责D、封闭运行E、条块分割正确答案:ACD9、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等情况,将城市公共危机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

A、波及范围B、影响力大小C、危害程度D、人员损失情况E、财产损失情况正确答案:ABCDE10、美国学者沃斯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一文中认为以城市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本质特点是异质性,人的行为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社区的特点,包括:A、追求自我的大众化B、原有的亲属关系与社会秩序被打乱C、追求自我的个人化D、人际关系的淡化E、人际关系加强正确答案:BCD11、城市文化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制度与规章B、时间维度C、物态环境、经济发展D、城市文化设施E、空间特征正确答案:ABCDE12、城市社区是指以工商业为基本经济活动形式的地区性社会,它具有:A、经济活动比较简单B、家族和血缘体作用不明显C、社会交往和流动频率高D、传统习俗惯性比较小E、人口较为稠密正确答案:BCDE13、农村社区主要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民俗和民德是行为依据B、传统主义C、仪式主义D、持续教育E、单一的标准化和可预期性的社会角色正确答案:ABCDE14、问卷的结构往往包括:A、问题B、编码C、封面信D、指导语E、答案正确答案:ABCDE15、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为:A、事态非常复杂B、突发发生C、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D、给国家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危害或威胁E、需要国家和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正确答案:ABCDE16、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制度结构特征有:A、将福利工作等同民政工作,政治福利鲜明,缺乏社会的理念B、二元福利结构突出C、将社会福利等同社会救济,而且将社会福利看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D、奖社会福利看作是国家权威与仁慈,缺乏实质公民权E、将社会福利看作是市民独享的社会特权正确答案:ABCDE17、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A、移民B、战争、入侵和占领C、通商D、旅游E、其他人员的流动正确答案:ABCDE18、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趋势主要有A、居住空间的分异与隔离B、特殊群体的住宅问题C、住宅郊区化与土地资源问题D、弱势群体的住宅问题E、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正确答案:ABCD19、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A、死亡B、气候C、民族性D、人口E、道德价值正确答案:ABDE20、根据城市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概括为:A、城市形象B、城市文化建设机制C、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D、城市制度文化建设E、城市社会成员素质的培养正确答案:CDE21、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发展方向包括:A、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B、提升社会福利服务的水平和质量C、建立完全普惠性的社会福利模式D、建立选择性的社会福利模式,建立二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E、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正确答案:ABE22、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A、工业化动力机制B、产业结构变迁演进型动力机制C、多元化主体推动的动力机制D、政府政策动力机制E、农村富余劳动力迁移正确答案:ABCD23、解释社会流动的理论主要有A、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理论B、帕森斯的社会功能理论C、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D、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E、布迪尔的社会资本理论正确答案:AC24、全球化对城市危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全球化使城市危机的范围扩大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危机很容易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演变为全球危机C、全球化使城市危机影响扩大D、危机的危害性也显著增强,导致次生灾害的出现E、危机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影响范围更加扩大,给危机救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正确答案:ABCD25、基层自然社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居住区B、里弄C、居住生活单元D、居民大院E、居住小区正确答案:ABCDE26、开发商的哪些行为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问题是有影响的?A、加大对空间资源的占有B、囤积土地C、价格合谋策略D、人为的STP策略E、征收高额税收正确答案:ABCD27、阶层和阶级的区别在于:A、阶级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成员,基层的研究对象是社会集团B、阶级的研究是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视野中定位社会集团及其特征C、阶级是按照阶级学说的思路对社会集团及其构成进行考察,阶层则是按照社会层次的思路分析考察社会不同群体和社会成员D、阶级主要集中于对社会集团经济因素的考察,阶层通过对社会群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道德观念等要素进行并列的多元化的研究E、阶级范畴揭示了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冲突的根源和集团之间斗争的必然性,阶层主要从社会层次的视角进一步说明集团内部的层次性以及阶层演化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城市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城市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城市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心理现象D. 文化现象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城市化进程B. 城市空间结构C. 城市社会问题D. 个人心理发展答案:D3. 城市化是指什么?A.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B. 城市人口的增长C. 城市经济的发展D. 城市文化的形成答案:A4. 城市社会问题包括哪些方面?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住房紧张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个是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A. 资源浪费B. 生活成本上升C. 文化多样性D. 社会分层加剧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城市化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其次,城市化促进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集中,提高了个体的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生活成本的上升、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2. 描述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

答案: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和组织形式。

它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阐述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如住房紧张和交通拥堵。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平等发展,如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会引发社会问题。

此外,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也是城市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分层现象的表现及其影响。

答案: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分层现象主要表现为收入差距、职业差异、教育水平等方面的不平等。

这种分层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还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加剧。

社会学部分问题答案

社会学部分问题答案

由社会学家默顿提出,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

2.什么是普纳路亚家庭(伙婚家庭)?简述摩尔根对人类家庭发展形态演变的论述。

答:摩尔根认为人类家庭形态的先后顺序为:血婚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血婚家庭是由嫡系的和旁系的兄弟姐妹集体相互婚配建立而成的。

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群婚家庭形式。

普那路亚家庭,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同血缘的一群兄弟与另一血缘姐妹群体结成夫妻集团。

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

即这种婚姻家庭形式不仅排除了不同辈的近亲通婚,而且也排除了同辈的近亲通婚,是较血婚(缘)家庭有所进步的家庭形式。

对偶家庭始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家庭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为群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中间环节。

其特点是:以女子为中心,所生子女属于母亲。

因男女双方分别属于自己的氏族,没有独立和固定的同居生活,也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因而夫妻关系不巩固,各自都有随时脱离或再结合的自由。

一夫一妻制家庭。

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和家庭形式,在原始社会晚期由对偶家庭发展而来。

它的最后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文明时代。

一夫一妻制家庭比对偶婚家庭牢固得多。

3.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趋势?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家庭的核心功能发生了改变,绝大多数家庭不再是组织生产的单位,原来的生产功能已经丧失,传统社会父系父权的家庭制度因而丧失了其基础之根本。

伴随着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并取得经济上的独立,男女两性的关系也在趋向平等;家庭的抚育功能包括子女的社会化和老人的赡养等也越来越弱,这些功能渐渐地已经由一些社会化的专门机构来承担;家庭的生育的功能也在减弱,而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在慢慢加强。

4.我国转型时期初级社会群体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针对这些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①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转型期,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城市社会学课后复习题

城市社会学课后复习题

一、绪论1、什么是城市社会学?(1)定义1:城市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理念、理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

(孙明洁)(2)定义2:城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城市社会整体出发,以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唐忠新)2、城市社会学有哪些传统的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有自成体系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以及系统的方法。

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系统构成和发展过程来组织其内容体系。

这意味着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从横的方向看是系统的,需要探讨城市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从纵的方向看是动态的,需要研究城市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从系统的角度看,城市社会结构包括区位结构、生态结构、社会(人口、经济、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

从动态角度看,应研究城市起源与演变、城市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3、梳理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脉络.(1)传统城市社会学理论:①人类生态学派,包括古典人类生态学、新正统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研究重点是城市中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城市生态的变化,探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社区学派,包括城市性理论、社区权力研究、城市社会网研究,研究重点在城市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

③结构-功能学派,包括体系论、互动论、冲突论,研究重点重点是社会的要素、城市结构、子系统功能和整体功能。

(2)新城市社会学理论(上世纪70年代产生):①法国-卡斯泰尔-马克思主义学派(消费社会学);②美国-哈维-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③英国-帕尔-韦伯学派,包括住房阶级理论、城市经理人理论。

特点是猛烈抨击人文生态学,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演替而自动达致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骚乱;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合、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

展开一场政府的城市政策究竟服务于谁的利益的争论。

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习题与解答

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习题与解答

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习题与解答一、填空题1、在人口学理论分析中,通常用城市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3、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和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的特殊控制政策,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4、_______________管理是针对我国城市住宅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出现的市政管理的特殊职能。

5、_______________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6、提高城市公共住宅的管理质量,必须从分析城市公共住宅的_______________入手。

7、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_______________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8、_______________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

9、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正由“单位型”向_______________转变。

10、近年来各大城市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兴建的各类住宅小区是_______________社区的典型代表。

二、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

A中小学年龄B老龄C劳动年龄D托幼年龄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

A稳定型B衰退型C 波动型D增长型3、()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稳定型B衰退型C 波动型D增长型4、()衰退型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稳定型B增长型C 波动型D衰退型5、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7题,每题1分,共17分)1.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归纳,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理性B、集体主义C、极强的时间观念D、个人主义正确答案:B2.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影响的范围更加扩大B、给危机的救治带来极大的挑战C、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强D、使事故得以扩散的途径增多,危机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正确答案:C3.()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的理论,将人们的关注点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

A、法国B、意大利C、美国D、德国正确答案:A4.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作为操作单位。

A、局部社区B、法定社区C、整体社区D、自然社区正确答案:D5.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所提出的。

A、韦伯B、帕克C、拉约尔D、纽曼正确答案:B6.同心圆模式的第二圈为()。

A、中心商业区B、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C、中产阶级居住带D、中产阶层居住带正确答案:B7.所有的()都是应该是免费的,这是国家最应该投资的领域。

A、儿童福利服务B、成年人福利服务C、青少年福利服务D、老年人福利服务正确答案:A8.到()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A、1940B、1930C、1920D、1950正确答案:C9.()将整个国家所有的人口都界定为城市人口。

A、德国B、新加坡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B10.一般认为,现代郊区化起源于()。

A、20世纪末期B、21世纪初期C、20世纪中叶D、20世纪初期正确答案:C11.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遗址是位于约旦河注入死海北岸的古里乔,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A、9000B、5000C、8000D、3000正确答案:A12.一般认为,现代的郊区化起源于(),其实质是城市人口流向郊区,中心区的人口增长低于人口迁出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八章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群体发展规律,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城市社会学:侧重于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社会控制:利用社会或文化工具,对个人或集体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协调和发展。

·社会变迁: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发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

能创造和扩展经济机会,社会所有成员均等获得这些机会,参与并受惠于经济增长模式·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的发展评价方法,是用来对各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进行比较排序的统计指标·社会学特点:1整体性2综合性3科学性·马洛斯需求层级理论五层级及关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友爱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积极和消极。

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奖状奖金奖章,死刑坐牢流放,习惯风俗,道德法律,艺术,社会制度,军队,法庭,监狱·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构成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城市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及其发展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7城市社会问题·社会结构:(齐美尔)社会关系形式。

(韦伯)各种文化要素形成的不同形态。

(马克思)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结构。

·社会角色差距:由于个人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理想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组成。

·邻里:地缘相邻并构成互动关系的基本社会群体,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

·社会组织:城市中人们为了合理有效的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能共同活动的群体·城市社区: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活动的社区。

·城市群:特定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家庭的功能: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基本群体,可以满足个人多方面的需求,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网络的主要类型:1亲缘社会网络2地缘社会网络3业缘社会网络4泛缘社会网络·邻里的社会功能:1相互支持的功能2社会化3社会控制4交流·社区的构成要素:1地域2人口3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4地缘感·社会问题:社会的正常运转出现了问题,即社会中发生了被多数人认为是不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这些事件或情况影响了多数人的生活,而且必须通过社会群体的力量才能改进·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从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从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工业人口需要集聚,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半城市化: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只实现由乡到城的地域转移和由农到非农的职业转换,但还没实现身份变换,并没有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城市化。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按照自然演化规律,在城市化早期发展阶段,首先出现收入不均问题。

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投资环境优越,会进一步导致这样的趋势加剧,最终导致空间不均衡。

·巨型城市区域: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由物质形态上相互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10-50的城镇聚集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城市中心周围,通过新的功能性劳动分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功能性城市区域,再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信电缆的“流动空间”联结起来。

·就业:劳动者处在有职业状态,即劳动者能够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某种社会活动·非正规部门:一种组织形式,即一批“有工作的穷人”,他们的经济活动没有得到政府承认、保护和管理。

主要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以及独立个体劳动者等。

·贫困的循环:现时的贫困将带来健康恶化、失业、不良居住环境等恶劣状况,导致贫困者未来处境的进一步恶化。

贫困会孕育贫困,不但会在社会个体身上发生积累循环,而且会通过家庭、文化、制度和空间等更为广泛的途径实现自我延续,从而形成贫困的循环。

·住房短缺:包含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两部分内容。

不仅指无处安身,还包括没有体面住宅而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特点:1主观性2社会性3动态性·城市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兼具正负两方面。

一方面,某些暂时性的社会问题是对旧社会结构的突破和冲击,可以促进城市结构和功能的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严重的城市问题也会对城市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消极的破坏作用,阻碍城市的健康协调发展。

·不完全城市化:1人口城市化。

城市占用周边农村用地,导致失地农民问题2产业城市化。

过分注重产业园区建设忽视城市功能区的形成3土地城市化。

消耗大量城市用地但人口和产业并没有得到足够发展4半城市化·造成城市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引发失业2自然界条件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就业波动和季节性失业3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就业压力·造成城市住房短缺问题的主要原因:1个体或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不足2战争或天灾3大量城市新移民的涌入4收入不平等与大规模贫困5缺乏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正规住房供应·冲突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而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

同时,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中的持续的必然的现象。

·交换论:人们所作出的行为,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

这种为了报酬的行为交换,不仅仅是经济行为,而且也包括所有社会行为。

·城市经理:可以影响资源分配的住房事务经理、城市设计师、建筑师、地产从业员、开发商、社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

·住房阶级:城市住房资源的竞争过程像社会领域内的阶级斗争一样形成不同阶级,就是根据住房状况划分的阶级·消费:物品和劳务的最终消费,实质就是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和人工物质以满足需要的过程·有闲阶级:从事一切非生产性工作(政治、战争、宗教仪式和运动比赛)的上层阶级·炫耀性消费:消费的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对个人生理需求的满足,也包括扩了博取荣誉所进行的非生产性支付·消费的属性:1自然属性2主观属性3社会属性4文化属性5符号属性·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理论基础:1城市布局。

初期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此后受个人兴趣、职业及经济利益等因素作用2职业分类。

城市化之前,社区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在家庭关系、文化传统和社会地位等基础之上3文化。

城市人居住和工作都有较大的流动机会。

·牟健时的生态过程论:人类社会群体和建筑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分布于城市的不同区位,这些区位并非一成不变,地理、经济、文化与技术、政治与行政措施等因素均会促使其区位移动。

移动的速度没有固定标准,主要由七种生态过程决定:1集结2散开3中心化4非中心化5分隔6侵占7继承·城市性:又称为城市生活方式或城市主义,是指城市生活区别与乡村生活的他性·新城市主义: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兴起的一项城市设计运动。

它起源于对当时大规模郊区化蔓延的批判和传统邻里生活的怀念·社会网络:社会系统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弱关系力量假设: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社会资本: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存在于人际关系结构之中,既不依附于独立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中··新国际劳动分工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合理的配置资源,寻找满意的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地,如欠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进行最终产品生产的国际劳动分工格局·新自由主义: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国内经济的干预,强调自由市场机制,主张减少对商业行为和财产权的管制·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以“弹性专门化”为特色,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可以拆散为不同的步骤,在不同地区进行·滕尼斯提出的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他认为社区是一个共同体,是以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等自然的社会人际阿关系支配一切的。

共同体亲密无间,人们具有高度一致性和融洽性,具有共同的是非观道德观,对内真诚友善,对外有一定排他性。

而以现代城市为特征的社会则是基于理性意愿而成的社会结合,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人们彼此生疏冷漠,互不关心·沃斯的城市性理论:他认为城市性是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是城市进程中城乡分离的产物,反映了城市环境下所形成的的不同于农村社会的新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人际关系和生活模式·后福特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的特点:1城市社会空间破碎2城市社会更加不平等·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们区分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和层次的现象。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弄地位的社会集团。

·阶层:是社会结构中比阶级更深入的一个社会层面。

其划分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可以用职业、权利、教育程度来衡量。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有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转变。

·纵向社会流动:意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动到一个高底不同的社会位置上。

·横向社会流动:意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动到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上。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①经济标准②社会标准③政治标准。

韦伯认为这三条标准虽然有时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重叠的,但他们支架并不能完全等同或互相代替。

·国内社会阶层划分标准发展: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标准①地主阶级、买办阶级②中产阶级或民族资产阶级③小资产阶级④半无产阶级⑤无产阶级⑥游民无产者。

以政治标准和劳动分工相结合的原则,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分类模式,即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沃纳的六阶层划分法:上上层、下上层、上中层、下中层、上下层、下下层·绅士化概念的发展与演变格拉斯:用于描述当时伦敦内城出现的中产阶层取代工人阶层居民的城市社会变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