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概论(章节重点)

合集下载

现代管理理论重点知识总结

现代管理理论重点知识总结

现代管理理论考试重点知识总结一、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载体——组织2、管理的对象——资源3、管理的主体——管理者4、管理的手段——五大职能(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5、管理的目的——有效二、管理的两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管理之所以具有自然属性,是由劳动的社会化决定的。

管理在社会化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要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意志,因此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不考实验)1、重要性: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提高。

并被借鉴到其他非工业组织中。

2、局限性:(1)泰勒的“经济人”假设是一个重大缺陷(2)科学管理从技术角度研究管理(3)泰勒的管理理论偏重于研究具体作业的效率问题,而没有研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四、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不考实验)内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评价:客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也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不同的领域和研究方法。

过分强调了情感和非正式组织等因素的作用,而弱化了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试验本身是否改变了参与对象的行为、试验结果是否具有可推广的普遍意义收到质疑。

五、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计划方法。

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的管理工作以目标为中心,在组织目标分解落实的过程中,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都要积极参与目标体系的制定,并以此目标作为业绩评价和自我控制的依据。

第一讲 现代管理概述

第一讲 现代管理概述

(3) 管理者面临的现实难题: ①管理者的时间很容易变成“属于别人的时间”,例如: 人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他。 ②将被繁琐的日常事务纠缠得无法脱身,故需要一套判断 轻重缓急的标准,然而实际上又找不到这样的标准。 ③管理者只有在别人能够利用他的贡献时,他的工作才是 有效的,而对他有效性起重要决定作用 的人往往不能直接 控制,因此要与这些人接触并使他们利用他的贡献。 ④管理者经常身处组织内部,不能亲身体验外部环境的变 迁。
第一讲 现代管理概述
一、管理理论的三大论 1.系统论:系统是实体 1.系统论:系统是实体 2.信息论:信息是神经 2.信息论:信息是神经 3.控制论:控制是手段 3.控制论:控制是手段 (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 成部分综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包括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2)系统理论原理:系统的整体功能必然大于 它的各要素之和,即1 它的各要素之和,即1﹢1﹥2。它必然要 与环境发生为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 交换。
5.目标管理原理:最高领导层制定出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下层各部 5.目标管理原理:最高领导层制定出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下层各部 门分别制定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 况作为考核的依据。(只管结果,不管过程,但要对过程进行适当地 监督) 优点: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 缺点:目标不易确定,目标一般是短期的。 6.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 6.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 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7.灵活性原理: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 7.灵活性原理: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 就越小。 8.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 8.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 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 要。

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概论
任何管理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取得成效。 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各种效益,获得
更多的盈利。
广义的效益概念包括: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三个部分。
经济效益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人们通过各种经济活动,取得的产出大 于投入的那部分新创价值;用“W”表示。
社会效益
成本管理。
传统经验管理阶段主要特点:
(1)仍然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生产和管 理。
(2)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是师傅带 徒弟。
二、“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其贡献有: (1)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2)工时的科学利用。 (3)实行差别化的计件工资制。 (4)按标准操作方法培训工人。 (5)在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明确划分职能。
采取经济方法的目的是要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 利益同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最大限 度地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 造性和责任感,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管理经 济的目标。
(三)法律方法
企业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企业依靠国家 制订的法律来管理企业。
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各种法规, 二是注重这些法规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
行为、动机、需要三者关系的一种活动。
出发点不同对管理的理解也不 一样
强调工作任务:管理就是由一个人或多个人来 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 不能收到的效果。
强调领导者个人艺术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 。
强调管理过程的人认为: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 定的组织目标所进行的 计划组织控制过程 。
动态管理就是必须注意现代管理的动态 性,在发展中做好管理工作。
弹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当企业内部应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 化的应变能力;

现代管理学全书重点归纳

现代管理学全书重点归纳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①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②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③简单的管理机构④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⑤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①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②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③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④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①科学管理②分权管理③法制管理④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管理:①系统化管理②民主化管理③科学化管理④法治化管理⑤以人为本⑥追求效率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划分:1、管理宗旨: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盈利、利润2、管理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公司、企业3、管理依据:公共权力、委托权力;私人权力、市场权威4、管理对象:公共领域;私人领域5、管理过程:政治气氛、政治安排;自主权、自治权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学的含义: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研究的对象:1、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现代管理学的含义:正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放方法的学问。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途径: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方法:1、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现代管理学概论(章节重点)

现代管理学概论(章节重点)

现代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1)第二章东西方管理思想 (1)第三章现代管理学原理 (2)第四章现代管理环境 (2)第五章现代管理者 (4)第六章现代管理过程 (5)第七章现代管理方法 (7)第八章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 (8)第九章现代管理创新 (9) (9)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有效整合:一个组织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础上的有效综合,以保证组织系统的最佳的整体功能。

3、管理的核心:对现实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4、管理的程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管理的动力:动态的创造性6、现代管理的特征:①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动态性。

内部和外部的动态。

③创造性。

④艺术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比较法(2)系统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心理研究法(5)归纳演绎法。

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①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

②是发挥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催化剂。

③是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大学校.④是兴国之道。

1、东方管理思想:①儒家的管理思想.②道家的管理思想。

③兵家的管理思想。

④法家的管理思想。

⑤日本的管理思想。

2、西方古典管理思想:①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③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3、西方行为科学管理思想:⑴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⑶麦格雷戈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4、西方现代管理思想:⑴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

⑵明次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⑶科特的“领导理论”.⑷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⑸德鲁克的“经验主义”理论。

⑹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⑺豪斯和米切尔的“目标—途径"理论。

⑻西蒙的“决策”理论.⑼卡斯特的“系统管理”理论.⑽威廉•大内的“Z 理论”。

⑾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⑿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⒀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⒁彼得。

1第一章 现代管理概述

1第一章  现代管理概述

管理学讲稿第一章现代管理概述第二章管理原理第三章决策第四章组织第五章领导第六章激励第七章控制第八章文化第一章现代管理概述教学目标: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学科体系,提高对管理性质重要性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系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教学内容:管理的概念:性质与研究对象;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管理动向与特点;管理学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二重性,管理理论发展和学习管理学必要性。

§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的目标和对象(一)管理的概念什么是管理?对此,众多学者以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自己的看法。

H·Fayol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定义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S·P·Robbins和M·Coultar,则把管理视作过程。

而“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至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H·A·Simon认为,管理即制定决策。

以E·S·Buffa为代表的数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国内学者对管理概念的看法多为综合论。

例如,在徐同华等编著的教材(1998年)中,称管理为“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本教材中,周三多对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管理,就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优化创新等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

这一概念体现了管理的一般特征:1、管理的主体—人和管理客体—可利用资源。

现代管理专题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

现代管理专题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

现代管理专题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目录1、知识经济、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2、战略联盟、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电子商务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3、人本管理理论、组织文化、博弈论、知识管理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现代管理专题:知识经济、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相关章节知识点整理常见填空选择题汇总:企业持续发展的途径是持续创新。

企业再造的成功保障是以顾客为中心。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学习型组织中最基本的学习单位是团队。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由彼得•圣吉最先提出的。

企业再造的最终目标是将企业变成流程导向型。

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是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在知识经济新的市场观念下,宏观调控更为必要。

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

企业持续发展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表现是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机制。

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信息和通讯技术企业再造理论是由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最先提出的。

按流程处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流程和信息流程等。

在工业经济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称之为知识经济。

流程再造工程指导团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企业再造的总体规划和决策。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是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有机结合构成的流程是企业的管理流程。

涉及谁知道某些事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的知识属于知道谁的知识。

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依靠世界经济一体化。

经合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

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组织所担负的任务决定了,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

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组织所担负的任务决定了,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

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已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管理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企业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学科。

- 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管理者的角色等。

第二部分:组织的管理
- 组织的管理包括组织的建立、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的行为等内容。

- 组织的建立需要考虑组织的使命、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的规划。

- 组织的结构包括组织的层级结构、部门划分和职权划分等要素。

- 组织的行为涉及组织的协调、组织的决策和组织的控制等方面。

第三部分:领导与决策
- 领导与决策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 领导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能力和领导效能等方面。

- 决策包括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和决策的风险等内容。

第四部分:计划与控制
- 计划是一个组织实现目标的蓝图,包括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等。

- 控制是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包括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方法等。

第五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招聘和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第六部分:组织行为
- 组织行为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 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以上是对《管理学概论》的重点整理笔记,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为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和讲义。

现代管理学导论知识点

现代管理学导论知识点

⒈现代管理的特征。

一.二重性二.动态性三.创造性四.统一性⒉现代管理活动的新趋势。

①管理理念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过渡到以人为本的管理②管理组织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组织结构③管理职能由传统的注意“管”转变为注重“理”④管理方式由传统的层次控制转变为平等的协作。

管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层面涉及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

⒊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确立科学体系的前提。

我们认为科学体系应该包括一下内容①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阐述②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沿革③现代管理学的一般理论、严则。

④现代管理环境的类型、渊源及分析⑤现代管理者的含义、角色、素质及现代管理团队建设。

⑥现代管理一般过程的阐述,即对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评价诸环节的内容、要求、方法等的评说。

⑦现代管理成本的识别、计量、控制等。

⑧现代管理方法的阐述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⑩现代管理成绩评估的发展、要素、指标设计及改进。

4.现代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的基本内容创新、基本过程创新、策略方法创新5.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

其中包括环境的新变化、管理的新趋势,以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展望。

6.现代管理学原理是指现代管理过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7.管理环境变化要求管理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随之调整,以利用、趋利避害,更好地实施管理。

8、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①历史比较法是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的综合②系统研究法③个案研究发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的方法④心理研究法⑤归纳演绎法具体可以分为归纳发和演绎法9、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地位。

首先,管理处在一切生产领域中。

其次,管理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再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处于诸学科的综合地位。

最后,现代管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应用性。

10、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

其一,现代管理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

其二,现代管理是促使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其三,现代管理是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大学校。

现代管理学概论提纲

现代管理学概论提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 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3.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4.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与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5.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6.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7. 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资源分配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8. 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2. 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3. 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

第三章管理伦理1.有关伦理的观点包括功利观、权力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2.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所获得的功利或结果做出。

3.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高尽可能多的利益。

4.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5.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6.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把人看成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8.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三个层次。

9.人们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信心、自控力。

10. 企业的伦理行为可以体现在环境、员工、顾客、竞争对手、投资者、所在社区等方面。

管理学概论考试重点

管理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管理者角色管理者扮演的十种角色可归纳为三种: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分别为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管理者即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所扮演的角色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在决策中,管理者的出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作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的实施。

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2。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负责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资源,惯例,技术的能力.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的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第2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道德发展阶段最低层次-—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中间层次—-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最高层次-—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改善企业道德管理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1。

管理学各章节概括总结

管理学各章节概括总结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是指特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合理分配、协调各种资源,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选择题)①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②信息角色(包括:监督人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③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3、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②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③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重点)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而构成的体系,即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6、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及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7、业务流程再造定义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8、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包括价值准则、自我强度、控制中心等)(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9、社会责任的定义,体现在哪五个方面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10)秩序,是指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该安排的职位上;
11)公平,在管理上必须善意与公道结合;
12)人员稳定,管理人员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
13)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的能力;
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
另外,法约尔特别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
4)巧妙运用授权。授权可以使最了解问题的人快速作出决策;授权可以减缓管理者的负担。
5)简化语言。管理者应该选择措辞并组织信息,以使信息清楚明确,易于接受者理解。通过简化语言并注意使用与听众一致的语言可以提高理解的效果。
6、企业外部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P82)
环境是管理行动的主要制约因素,组织的管理者必须理解环境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否则无法分辨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制定计划和决策就会非常困难。环境分析是战略过程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组织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管理者可能的选择。成功的战略大多是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战略。每个组织的管理者都需要分析他所处的环境,了解市场竞争的焦点;分析拟议中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什么影响以及制订假定方案。重要的是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组织的重要影响。
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6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商业活动,只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当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产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02第二讲 现代管理理论精讲

02第二讲 现代管理理论精讲

管理学通识限选课讲课提纲 2013第二讲现代管理理论第一节行为科学的产生一、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2.梅奥参与的继电器实验3.访谈计划4.绕线实验与非正式组织霍桑实验是指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主要由哈佛大学梅奥教授等专家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继电器实验、访谈计划、绕线实验。

这些实验导致了对管理者许多管理观念的挑战。

霍桑实验发现人的劳动生产率与人们在劳动中的工作态度和情绪有关,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与人的诸多社会心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有关。

二、梅奥的结论与人际关系学说(1)职工是社会人霍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所谓正式组织,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成员的职位、任务、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明确规定和划分而形成的组织体系。

霍桑实验告诉我们,工人在企业内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

这种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从而能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和工资制度,因此,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梅奥则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

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

所以,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

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人本主义思想:孔子《为政》中提出君子不器专制管理思想:韩非子荀子“上下俱富”西汉司马迁“善因论"最能说明古代人类生产组织的生产管理思想的实例,首推埃及的胡夫金字塔。

亚当·斯密(英)《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罗伯特·欧文(英)人际关系之父查乐斯·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节约》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安德鲁·尤尔机械道德商业之原则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理论韦伯《新教徒伦理》、《经济史》组织理论之父梅奥早期行为科学代表人霍桑实验(1924-193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M=V·E 激励力量=个人预期价格*概率P49麦格雷戈“X-Y"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 P50美国学者孔茨首先注意到了学派林立的状况(管理的丛林时代)决策理论学派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1、西蒙“管理就是决策"“有限度理性”;2、马奇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伍德沃德(英)、菲德勒(美)第一章导论在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是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4、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注意和行政管理学中的方法做区分)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本)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管理学概论重点

管理学概论重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学概论组织及其特征: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机构的实体。

组织具有三个特征:组织是两个以上人员的集合体,需要以人为主体来开展工作、达成目标;每个组织都由一个明确的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并反映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具有系统性的结构,借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组织的机构可以是弹性的、开放的,也可以是刚性的、严密的,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具有精细的特征以便明确组织成员间的工作关系.组织依据其最终目标可以划分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两大类。

由于不同类型组织的最终目的不同,所以尽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在管理活动中关注的侧重点就各不一样.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要视不同类型组织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有针对性地予以区别对待.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和起始概念。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研究的重点不同,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概念。

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让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卡斯特:“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以上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是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只能活动;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其中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如何达到组织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管理的性质管理在性质上具有二重性,从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意义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可分析如下:(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背景当中,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朱明zhubob《现代管理原理》学习手册各章重点

朱明zhubob《现代管理原理》学习手册各章重点

一、《管理学基础导学》各章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7一、单选题:1、2、4、5、6、9、10、14 二、多选题;2、6三、判断题:1、3、5、8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18一、单选题:1、2、3、6、7、8、9、10、11、13、14、16、17、18、19二、多选题;2、3、4、5、6三、判断题;1、2、3、4、6、8、10、11第三章计划P28一、单选题:2、3、4、5、7、8、10、12 二、多选题:2、3、5、7 三、判断题:1、7、9第四章目标管理P37一、单选题:1、2、5、7、8、12、17、19、20、22二、多选题:1、3、5 三、判断题:1、4、14、17、19第五章战略管理P49一、单选题:1、2、4、5、8、10、12、13 二、多选题:1、2、4、7、11 三、判断题:1、2、5、7、8第六章决策P58一、单选题:1、2、8、10、11、14、15、19、20、21二、多选题:3、6 三、判断题:1、2、4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 P70一、单选题:1、4、5、8、9 二、多选题:1、4、6、8三、判断题:1、4第八章人员配备P78一、单选题:1、3、4、5、6、9 二、多选题:4、5、6三、判断题:3、4、5、8第九章领导P87一、单选题:1、2、4、8、9 二、多选题:1、4、8三、判断题:1、2、4、5、6、7第十章激励P95一、单选题:1、2、3、4、5、6、8、9、10、13二、多选题:2、5、6、10 三、判断题:1、4、6、7、9第十一章沟通P103一、单选题:1、3、4、5、9、14 二、多选题:1、6、7、8 三、判断题:5、6、12第十二章控制基础P112一、单选题:1、3、4、5、6、12 二、多选题:1、4 三、判断题:6第十三章控制系统和方法P121一、单选题:2、5、8、11 二、多选题:4、5、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1)第二章东西方管理思想 (1)第三章现代管理学原理 (2)第四章现代管理环境 (2)第五章现代管理者 (4)第六章现代管理过程 (5)第七章现代管理方法 (7)第八章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 (8)第九章现代管理创新 (9)第十章21世纪管理和管理学的发展 (9)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有效整合:一个组织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础上的有效综合,以保证组织系统的最佳的整体功能。

3、管理的核心:对现实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

4、管理的程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动力:动态的创造性6、现代管理的特征:①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动态性。

内部和外部的动态。

③创造性。

④艺术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比较法(2)系统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心理研究法(5)归纳演绎法。

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①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

②是发挥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催化剂。

③是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大学校。

④是兴国之道。

第二章东西方管理思想1、东方管理思想:①儒家的管理思想。

②道家的管理思想。

③兵家的管理思想。

④法家的管理思想。

⑤日本的管理思想。

2、西方古典管理思想:①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

③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

3、西方行为科学管理思想:⑴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⑶麦格雷戈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4、西方现代管理思想:⑴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

⑵明次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

⑶科特的“领导理论”。

⑷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⑸德鲁克的“经验主义”理论。

⑹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⑺豪斯和米切尔的“目标—途径”理论。

⑻西蒙的“决策”理论。

⑼卡斯特的“系统管理”理论。

⑽威廉•大内的“Z理论”。

⑾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⑿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⒀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

⒁彼得。

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⒂萨维奇的“虚拟型组织”理论。

第三章现代管理学原理1、人本原理:在管理中要时刻以人为中心,要求对管理中的人,做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断,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

2、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①人的管理第一。

②实施参与管理。

③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3、权变管理原理的基本内涵:①时间上的含义。

新时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相比旧的发现变化。

②空间上的含义。

管理所处位置的不同和管理环境的不同在管理方法上的调整变化。

③对象上的含义。

因人而异的采取管理方式的原则。

4、权变管理的主要内容:①组织的系统化。

②权变的实际应用。

③权变的再认识。

5、柔性管理原理的基本内涵: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内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直觉的行动。

本质就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的原则对管理对象施加软控制。

6、柔性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①职能上的特殊性。

②方法上的感应性。

③行为上的可塑性。

④原则上的灵活性。

7、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内在重于外在。

②直接重于间接。

③心理重于物理。

④肯定重于否定。

⑤执教重于执纪。

8、责任管理的主要方面:①客观责任。

包括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②主观责任。

包括信仰价值观等。

9、责任管理原理的内容:①责任管理原理的理论基础。

是受托责任理论。

②责任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A明确管理责任。

B赋予管理权利。

C考核责任绩效 D联系经济效益。

10、责任管理的具体应用:①私人部门责任管理;②公共部门责任管理。

11、效益管理原理:强调以效益为标准评价管理活动,它既关注组织本身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关注这种目标的实现对社会的影响。

12、效益管理的主要内容:①效益的基本要素。

②效益原理的基本原则。

13、模糊管理原理:模糊原理是适合于复杂管理的,相对于理想化、简单规范化、封闭为原则的科学精确管理,模糊原理则有其独特的管理方法。

14、模糊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①非优化;②非规范化;③无问题推定;④人无完人第四章现代管理环境1、现代管理环境:从现在一般意思上所谓的环境,则是指包围着某一中心的事物的状态,以及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总和。

它是一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2、管理环境的特点:①客观性。

客观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客观存在的。

②系统性。

相互联系,一个整体。

③动态性。

各种因素不断变化。

3、环境对管理的影响:①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组织管理。

②组织管理必须适应环境的现状。

③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组织管理的发展变化。

4、现代管理环境的类型:①以层次为标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

②以区域为标准:国际环境;国内环境。

③以内容为标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5、组织文化的特征:①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②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③管理方式是软性管理为主。

④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距离。

6、外部环境:①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②具体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

7、环境分析的方法:①环境不确定性矩阵。

②SWOT分析法。

③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8、新经济时代对我国企业管理挑战:①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

②企业劳动力构成知识化。

③企业运行的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

9、对策:①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应变能力的需要。

②弱化分散的领导行为方式—领导的时代性要求。

③人本管理—满足知识型员工人性的需求。

④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高新科技发展的必然。

10、第三部门:与政府相区别的,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非政府组织”和与企业区分“非营利性组织”总称和集合。

11、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⑴外部因素:①政社不分。

②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③监督机制的缺位。

④社会文化氛围的不利条件。

⑵自身因素:①第三部门内部管理不善。

②运行资金不足。

12、对发展和完善中国第三部门的建议:⑴改善外部环境:①理顺第三部门和政府的关系。

②完善第三部门的法律体系。

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渠道。

③加快建立第三部门的监督管理体制。

④大力培育公民道德和信用体系。

推进社会民主,增进社会制度。

⑵改善内部环境:①转变观念,认识自己。

提高自治性。

②做到职业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③加大培训力度。

④拓宽集资渠道。

13、中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应取路向:⑴存在问题:①人格化倾向明显。

②理性精神匮乏。

③公务员制度不完善。

④依法执政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⑵对策:①转变政府职能:以厘清公私界限,还权于社会为核心的公共服务。

②创新政府组织:以构建层级化、规范化组织体系为重点,增强适应性和灵活性。

③边个政府作用方式:以强化规则驱动机制为基础,适当利用任务驱动机制。

第五章现代管理者1、现代管理者个人产生的方法: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世袭制。

2、管理职位:就是依照组织规则和一定程序产生的管理者担任的职务和责任。

3、管理职权:管理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组织规则确定的权力。

是管理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实质依据。

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性权利。

4、管理职责:管理者在组织中处于一定职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以及应富有的责任。

是管理者实质和核心。

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协调、选用人才、指导激励、控制监督。

5、管理者职责权的关系:①管理者职务是名称。

②管理是职务的权限,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

③管理职责是管理者应为的工作义务和应付的工作后果。

④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整体。

6、现代管理者的类型:①以管理者所分数的活动领域为标准划分的管理者类型。

②以管理层级为标准划分的管理者类型。

③以管理者对权利的控制程度为标准划分的管理者类型。

④以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侧重点为标准划分的管理者类型。

⑤以管理者成败和优劣为标准划分的管理者类型。

⑥以维持或创新为标准划分的管理者类型。

7、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通过相互交往与联系而形成的关系。

8、人际关系的作用:互补、多方交往,获取有效信息、团结合作,增加团队合力9、人际关系交往的原则:公正、共赢、诚信、宽容原则。

10、信息的定义: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的后的再现。

11、情报的定义:有目的、有实效的、经过传递获取的涉及到一定利害关系的特定的情况报道或资料整理的结果,它是一种特定的知识性信息。

12、信息联系的重要性:①为科学决策做好前期准备。

②使全体组织成员了解和确认组织目标。

③消除隔阂,增强合力。

④为组织树立良好形象。

13、信息联系的原则:准确;及时;完整;灵活。

14、管理者信息联系的策略:①从信息发送者的角度:明确目标;分析接受者;选择沟通渠道和形式。

②从信息15、接受者的角度:了解发送者的意图;确认信息内容;及时反馈。

16、作为信息收集者:应有目标和侧重点;确保信息完整;注意适当保密。

17、科学决策的标准:目标准;方案优两点。

18、管理者科学决策的原则:①信息原则;②预测原则;③客观原则;④系统原则;⑤实效原则;⑥可行原则;⑦择优原则;⑧外脑原则;⑨动态原则。

19、决策的全过程: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②拟定备选方案。

③方案择优。

④实施决策方案。

20、管理者素质的特点:①个体素质:综合性;差异性;层次性。

②集体素质:集合性;目标性;整体性;相关性;适应性。

21、管理者个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2、核心管理者的素质:①思想上:坚毅自信;以身作则;关心,信任其他员工。

②知识上:马列,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

③能力上:开拓创新。

23、提高管理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①建设好管理环境是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先决条件和客观要求。

②积极投身管理工作,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工作能力和认识水平:准确选准目标;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③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我。

24、提高管理者集体素质的基本途径:①树立整体观念,合力解决管理这个题的“进”“出”问题。

②缩短第三梯队建设的成才期—解决“进”与“才”问题。

③实行有效的被管理者评议和监督。

④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素质。

⑤根据不同层级,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管理者集体素质。

25、管理者集体结构的优化原则:①适应原则。

②互补原则。

③精干原则。

④能质能级对应原则。

第六章现代管理过程1、管理的全部任务: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五部分。

2、计划:为预期的目标提供合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3、计划工作的重要性:①明确目标指导方针。

②有助于抓住机遇和减少风险。

③有助于控制的实现。

4、计划工作原理:①限定因素原理。

②许诺原理。

③灵活性原理。

④改变航道原理。

5、目标的作用:①能促进计划工作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