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word教案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
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第一篇:六年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变色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
课文是按照“变魔术探奥秘--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活动顺序编写的。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是学生亲自制作紫甘蓝汁,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质,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两束)装有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盐、肥皂、澄汁、花露水、自来水、牛奶、苹果、桔子、橙子、水果刀、滤纸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多我亲手制作的纸花。
(停顿片刻)你觉得这朵花还差点什么?2、表演魔术。
3、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案设计教学分析:《变色花》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隐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周围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那个奇异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
2.明白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
3.明白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自作指示剂的过程。
2.能用指示剂辨别周围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发觉,表达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看的适应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指示剂检测周围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方法:乐趣导入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预备:紫色甘蓝指示剂、肥皂水、洗衣液、橙汁、白醋、橘子数个、白色纸花、试管若干、试管架若干、水槽若干、胶头滴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一、情形激趣:问题-猜想1.同学们,刘谦听说过吗?老师也跟这魔术大师学了一手,想看吗?接下来确实是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2.表演魔术:教师出示预备好的纸花,并在上面喷水,学生认真观看。
3.设疑:你们认为使花变色的奥妙在哪里呢?4. 我专门观赏同学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任何看似奇特的现象只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些我们临时不明白科学道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什么来验证?(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任务一:尝试探究,揭示概念任务出现:学生尝试实验让学生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甘蓝水,观看现象。
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实验,观看现象。
展现交流:生发觉:紫甘蓝水遇白醋变红,遇肥碱水变绿。
教师讲解:1.什么是酸、碱性物质什么是酸碱指示剂。
2.说明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畴。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节内容位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3.3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以及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探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花的原理,掌握植物的生理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花的原理,植物的生理特性;2.难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清水、滴管、试管等;2.教学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变色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变色花的原理,以及植物的生理特性。
为学生提供相关概念的定义,便于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的变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非生物因素(如清水、滴管等)对生物(变色花)的影响。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可能会影响生物?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变色花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植物细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掌握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细胞中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教学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颜色?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其他影响植物颜色的因素,如光照、温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变化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5)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花瓣中存在的色素,以及色素的溶解和变色原理。
教材中安排了观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色素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色素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植物生理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花瓣中存在的色素,知道色素的溶解和变色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花瓣中的色素,掌握色素的溶解和变色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色素的溶解和变色过程,以及相关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素的溶解和变色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白醋、酒精、蓝色和紫色花瓣、玻璃棒、透明塑料袋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实验报告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花瓣中的色素。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花瓣中存在哪些色素吗?它们为什么会变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呈现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花瓣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变色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报告单进行点评,总结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植物花瓣中的色素还有哪些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三课变色花 教学设计
3.变色花【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酸碱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4.愿意主动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毛笔、盐水、柠檬水、盐水、肥皂水及各种被检测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魔术表演——初起波澜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白色纸花),你们觉得怎样,白花好看吗?老师来使它变得好看,要表现这个魔术,还需要这种神奇的水。
(老师出示“神水”并演示:白花变成红花绿叶)2.提问:有没有什么疑问?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可能与神奇的水有关……二、制作神水——一头雾水1.讲解:它真有这么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接下来老师告诉你们方法,它用的材料叫做紫甘蓝,把先切碎放入袋中,然后加入温水,一手拿这袋口,不要捏紧,另一只手反复的挤压3~5分,直到让它变成深紫色为止,然后在袋口底部一角,用牙签戳一个洞,将紫甘蓝汁倒入这个小烧杯里。
(板书:紫甘蓝汁)讲述过程中出示紫甘蓝汁的制作方法:(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深紫色的水为止。
(4)在袋口底部一角,用牙签戳一个洞,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2.提问:大家在试做的时候,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在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分析制作注意点:小心挤压,勿将口袋挤破;当心热水烫手;挤压用充分……3.谈话:做的时候,老师还要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并且能保持桌面整洁。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一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细节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2.难点: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变色花、光照设备、观察记录表等。
2.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相关知识点等。
3.安排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3.3、变色花》word教案
1.2.1.2.123123探索和调查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说出理由:什么原因使花瓣变红了,叶子变绿了?纸花上可能有什么物质?学生进行猜测:如果猜不出来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子。
学生汇报,教师问学生想不想自己也来变变这个小魔术。
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师教学生如何制作蔬菜指示剂。
教师用紫甘蓝演示,让学生仔细观看。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来制作这样一个蔬菜指示剂。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做的蔬菜指示剂来做实验,看看哪些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把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且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汇报,教师要即使纠正学生的说法。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刚才看见的现象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一共是两类,一个是紫甘蓝水变成了红色一个是让紫甘蓝水变成了绿色。
教师告诉学生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碱性物质,能检验出酸性和碱性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如何来如何制造紫甘蓝指示剂。
通过让学生用紫甘蓝指示剂验证一些物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
学生认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六年级科学. 有自一■•、 --- ■造行回■」它一- -- 的六年级科学。
苏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3.3、变色花》word教案
变色花
课程标准: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探究能力:
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
紫甘蓝、塑料袋子。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其叶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
但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变色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光源、温度计、湿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发生变色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植物的变色原理,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组选择一种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观察变色花的变色情况,并记录数据。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的变色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doc
《变色花》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材“物质在变化”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物质的变化,从生活中人们熟知的各种物质变化导入,通过介绍相关科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激发其关注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使用紫甘蓝水区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使指示剂变色”这一角度能初步分辨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
至于酸碱性质及物质变色的具体原因,则是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内容。
创新设计《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
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本节课的设计有三个特点:首先,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教学,使道具纸花变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其次,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活动,通过教师做示范和学生在领会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带领下合作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拓展,使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指导人们更好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紫甘蓝水做指示剂辨别身边几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分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自制紫甘蓝水并用它分辨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用滤纸剪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碱水浸过)、白醋、碱水、盐水、试管、紫甘蓝水、雪碧、苏打水、纯净水、洗手液、肥皂水、喷壶、紫甘蓝、烧杯、滴管、牙签、烧杯、酒和水的混合物、标签纸,空试剂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0)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0)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变色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植物变色的原因,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变色的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植物、试剂等。
2.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植物的变色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植物变色是由于细胞内酶的活性变化导致的。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植物变色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变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变色的原因。
8.板书(5分钟)根据讲解和实验,板书植物变色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6)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变色现象及其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植物的变色现象。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鲜花、酒精、滴管、白纸等实验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变色现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的变色现象及其原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主要介绍植物为什么会变色,以及变色原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变色的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同时,学生可能对变色原理感到好奇,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变色的原因。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变色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变色的原因。
2.探究植物变色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变色的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变色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的实验材料,如花瓣、叶子等。
2.准备实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变色花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如季节变化、阳光照射等。
同时,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变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总结,强调变色花的变色原因和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植物具有变色现象?这些植物的变色原因和变色花一样吗?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和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是否具有变色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doc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探究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3、体会到运用科学适应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4小烧杯碱性物质,4小烧杯酸性物质,3朵白色纸花,装有紫甘蓝汁的小喷壶一个;2、学生准备:抹布、紫甘蓝、厚透明塑料袋、牙签、一杯温水、矿泉水、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发精、自来水、牛奶、清洁剂、苹果汁 .....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自制紫甘蓝汁。
难点:探究纸花为什么变成“红花绿叶”。
使“红花绿叶”变成“绿花红叶”。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亲手制作的一朵纸花,准备奖给今天课上表现最好的一组同学。
(出示一朵白色的纸花)。
大家喜欢吗?2、谈话: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你们对老师制作的花,好像并不满意,那说说你对这朵花的看法吧!3、表演魔术:现在我来变个魔术,我这有一瓶魔液(老师用喷壶分别往纸花和纸叶上喷“魔液”)。
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生:花瓣变红了,叶子变绿了)师:这朵花由白色变成了红花绿叶,这是一朵变色花。
(板书)师:你还有什么问题?(生:魔液是什么?为什么花会变色?)二、制作一学会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瓶“魔液”,看一下所需要的材料及制作方法(PPT)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的塑料袋中,加入少许温水(50度左右)第二步: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排掉;第三步: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到5分钟,直至水变成紫色为止。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几个小孔,将水流入烧杯中。
师:这瓶“魔液”就是紫甘蓝汁。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自己亲手制作紫甘蓝汁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花(一些用白醋浸泡过,一些用碱水浸泡过)、紫甘蓝水、白醋、碱水、茶水、白糖水、洗洁精、洗衣粉水、牛奶、肥皂水、喷壶、PH试纸、量杯、胶头滴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周末,老师学会了折纸花,今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室折。
可是科学组的办公室只有儿张白色的纸,于是老师就折了朵白色的纸花。
瞧,我把花带了过來。
刚刚一位老师给了我一瓶神奇的药水,她跟我说只要把这水喷到这花上面,花就会有颜色,所以今天我就把他带到了教室,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件神奇的事情。
请大家仔细观察,我要喷水了(用喷壶往花上喷水)。
快看!你有什么发现?生:师:是呀!这朵白花有了颜色,看來这朵花与众不同,它可以变色,它是一朵变色花。
(板书课题•变色花)二、学习自制紫甘蓝水师:这朵白色的纸花怎么会变色呢?难道与这瓶神奇的药水有关?你同意吗?生:同意。
师:是的,的确与这瓶神奇的药水有关,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生:想!师:这是紫廿蓝水,是用紫廿蓝蔬菜制成的。
想做这样神奇的液体吗?生:想!师:打开课本35页了解一下紫甘蓝水的制作方法吧。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如何制作紫甘蓝水了吗?请大家看大屏幕再读一次它的制作方法,想一想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PPT出示实验方法)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加入少许温水(50°C左右);第二步:将塑料袋屮的空气排掉;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直到水变为紫色。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底部扎一个孔,使紫甘蓝汁流入烧杯中。
同桌讨论!学生汇报。
《变色花》教案范文
《变色花》教案范文教案一一、课程背景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2.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3.通过故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2.了解变色花的优点;3.培养对植物的热爱与尊重。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孩子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2.如何通过故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故事阅读与讲解:通过向导老师讲述《变色花》故事,让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讨论变色花的优点和作用;2.图画展示:展示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图画,让孩子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3.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导入:向孩子展示一幅植物图画,让他们猜猜这是什么。
引导孩子讨论植物的作用和特点;2.故事讲解:向导老师讲述《变色花》故事,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色花的优点;3.讨论互动:提问孩子关于植物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4.活动设计:让孩子动手制作自己的变色花,感受植物的美妙和神奇;5.总结与反思:让孩子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反思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孩子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听取孩子的讨论和问题,评价他们对植物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通过《变色花》的故事,引导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作用,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植物种植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植物的魅力和奥秘。
同时,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自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花》教学设计
王石中心小学许桂珍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6 页
教学目标: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能利用自制的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今天要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出示一只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叶上喷水(花变红叶变绿)问: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纸花,并在上面喷“水”。
学生好奇的观看。
)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花红了,叶绿了。
2.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
①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
②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
③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师:要想判断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生尝试、探究
1.教师向学生分发自己的“水” 。
让他们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分别滴入五六滴紫包菜汁,观察现象。
(学生对现象的出现表现的异常兴奋。
)
2.生发现:紫包菜汁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
3.教师讲解什么是酸,碱和中性物质,并说明了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① 教师告诉学生:像白醋一样,使紫包菜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 碱水一样,使紫包心菜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② 那么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你们能够解释花为什么变色吗 ?
(学生解释)
③ 教师接着说: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 ?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
们家里炒菜、做汤用的盐属于哪一类物质呢 ?
(同学们将紫包心菜汁滴入盐水中五六滴,看看盐水是否变红或变绿) ④ 教师接着告诉学生: 像盐水一样, 不能使紫包心菜汁变色的物质, 性物质。
类似紫包心菜汁这样的物质, 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
它为指示剂。
实验室里经常用指示剂检验酸和碱, 工厂在检验产品质量时、 医
院 在某些化验中也经常用到它, 因为它使用非常方便。
指示剂种类也很多, 我们今 天只认识了其中的一种,而且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制作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 了解常见的物质中, 有的是酸性物质, 有
的是碱性物质, 还有的是中性物质。
还知道有的物质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和碱 性物质,这样的物质,实验室里称它为指示剂。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三、自制指示剂
师:今天,我们就自己制作紫甘蓝汁,它来鉴别大家带来的液体的酸碱性, 好不
好?(学生跃跃欲试)
师讲解制作方法:
第一步 -60r)。
第二步 第三步 制作之
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四点:
(1) 尽量选择紫包心菜的薄叶,少用梗;
(2) 紫包心菜撕的块要小一点;
(3) 用手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 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
教师让学生把带来的各种液体装入洗净的果冻盒里或白色的瓶盖里, 胶头
滴管取指示剂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发水、自来水、小 苏
打水等各种各样的液体中, 根据颜色的变化, 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填写实验记 录。
生:老师,我们的巧克力牛奶看不出颜色的变化? 生:老师,为什么我们变出的是
粉红色?
生:老师,我知道茶水是碱性的,为什么不见变绿?
?想想你
o 叫做中 人们称
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 一只手握住袋口, 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 3-5 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
用牙签在塑料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然后用
(学生们喧哗着、疑问着)师:同学们安静了。
大家又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好学生。
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制作的这种蔬菜指示剂只能粗略的对物体进行检测,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更多的指示剂来精确检测。
(注意:不认识的物体不要去检验它)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共享的学习活动中一同建构知识。
四、自变魔术师:现在你们能帮老师把这朵花变成红花绿叶吗?(生积极性非常
高)请大家先交流一下方法:在花上涂上白醋,在叶上涂上碱水,再喷紫甘蓝液请一名同学做代表验证大家的方法(面向大家做)
设计意图: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五、总结归纳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进行知识梳理,建立知识框架
六、课后延伸
1 让学生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周围环境中水的酸碱性。
2 建议学生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研究水中的酸碱性过量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008.12
授课于梁徐中心小学
[反思]以“魔术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教师充分体现了主导的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增强。
探究既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那么,科学探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更要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这一节课,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的参加了实验探究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致高昂的实践着、思考着、讨论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要让这种学习的惯性保留着并发挥它的作用。
而“课后延伸” 的设计非常巧妙的延续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正是这一设计非常成功之处。
但是课后要保证学生真正去做,还需要老师的督促和耐心的指导。
也只有这样去做才能使“探究”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