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部分概念(23)
新闻传播学导论
新闻传播学导论
新闻传播学导论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规律和理论的学科。
通过研究新闻传播的过程、方式和效果,可以了解新闻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分析和解读新闻信息的能力。
在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学生将学习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他们将了解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以及新闻传播对社会舆论和公共意见的塑造作用。
同时,学生将探讨新闻内容的构成要素、传播渠道和受众反应,以及新闻传播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通过学习新闻传播学导论,学生还能够了解新闻行业的伦理问题和职业道德准则。
他们将学习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问题,并培养自己的舆论监督和媒体批判能力。
最后,新闻传播学导论还将讨论当前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学生将了解新媒体技术和社交媒体对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影响,以及互联网信息时代对新闻行业的变革。
总之,新闻传播学导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意义,还可以提高我们对媒体信息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使我们成为更加全面和批判性思考的公民。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新闻传播学(英文)名称: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一、学科概况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
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
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
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
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播交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构建社会现实,交流公共话题,影响人们的现实感知,改变人际交往和关系。
传播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学科的重要性因而愈加凸显。
本学科目前所呈现的状况是:1.培养具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随着大量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学原有的内涵外延及其学科建制,面临新的调整和规划;3.学术基础逐渐厚实,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批训练有素且具备国际对话能力的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中坚力量。
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将呈以下主要趋势:1.重新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媒介等等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由此将导致整个学科发生新的多方面的变化;2.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将不再是以媒介本身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以传播内容或其他新的尺度为依据重新规划专业类别,以适应媒体融合或多媒体传播的需要;3.以全球传播的视野,深入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实践、体制与观念,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这将是未来五到十年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学科内涵1.研究对象本学科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为对象,从功用、关系和人类生存三个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社会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含五篇)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含五篇)第一篇: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
理论新闻传播学知识梳理绪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部分,它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
新闻传播学可分为理论、应用和历史三个分支,即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和历史新闻传播学。
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是传播研究的基础,它包括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个模式规划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然而,这个模式缺少了反馈环节,忽视了噪音的干扰。
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1.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发生的关系需要是指生命体对某种目的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是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动力。
动机是指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采取行动的念头。
动机是基于需要而产生的,动机性行为都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动因,都是由动机而激发而形成行为。
二是有目标,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只有需要指向特定的目标,并且具备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能性时,动机才能形成,才会具备激发人的行为的动力。
当和需要相适应的客观条件出现时,愿望、需要才能成为行动的动机。
2.___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___提出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
安全需要则包括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
社交需要包括友谊、情感、归属等。
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尊重、权威、地位等。
自我实现需要则包括胜任感、成就感等。
在___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时从外部的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
当需要表明立场和倾向时,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自己“说话”。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总和,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新闻所含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与传播
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与传播1. 引言说到新闻传播学,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神仙东西?”其实嘛,简单说就是研究新闻是怎么产生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新闻和传播就像是热腾腾的包子和外面的蒸汽,息息相关,却各有各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顺便加点料,让这个话题更有意思!2.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就是把“新闻”与“传播”这两个词,拽到一起,仔细研究它们是怎么交互的。
说白了,就是研究新闻是如何产生、传播,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
就像打篮球,首先得学会运球,再来投篮,最后才是比赛。
而在新闻传播学里,研究的对象包括记者、受众、媒介和社会等等。
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玩一场复杂的游戏,缺一不可。
2.2 为什么要学新闻传播学?很多人会问,“我干嘛要学这个呀?”嘿,这个问题可大了!其实,新闻传播学不仅关乎记者和媒体人,还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你看,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得飞快,有时候一条新闻刚发出来,转眼就能席卷整个网络。
这背后就需要新闻传播学的知识来支撑。
学了这些,大家可以更聪明地选择信息,别再被假新闻给骗了,真是“明白人”!3. 新闻与传播的关系3.1 新闻是传播的核心说到新闻和传播,咱们先得明白新闻是什么。
新闻就像是大街上的热炒,时时刻刻在更新,今天刚吃的,明天可能就过气了。
而传播则是让这些新闻从这里到那里,像空气一样扩散开来。
想想吧,如果没有传播,新闻就像是在井底的蛤蟆,永远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所以,新闻是传播的核心,没有新闻的传播就像没有水的鱼,活不久。
3.2 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再说说传播的方式,那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传统的方式,比如电视、广播、报纸,这些都像是妈妈做的家常菜,经典又稳定;而现在的网络传播,就像是快餐,方便又快捷,随时随地都能吃上。
大家都知道,信息时代来临了,社交媒体的崛起,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可比过去强多了。
你发个微博,可能瞬间就能引爆网络,简直像是“炸弹”一样,谁能想到呢?4. 传播效果与影响4.1 传播的力量传播可真是个大魔术,它能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二)次重要概念1、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通畅,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3、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间的的隔阂等。
4、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5、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6、符号解读——即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与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7、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或交流的精神内容。
8、象征行为——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者思想感情的行为。
9、编码——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即大众传播中,其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10、解码——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者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11、象征符——是一种由其解释着产生的符号,作为与之同义的某个别的符号的替代品,它不仅从形式上讲是一种替代物,而且从内涵上讲由于具有“意义”而获得一种解释。
12、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13、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14、自我表达——即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
15、群体——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6、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7、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它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
新闻传播学概论考点
新闻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1.新闻(定义):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13)2.硬新闻(概念):硬新闻也被成为纯新闻,是指“对已发生的或24小时内被发现的当前公众关注的事件的报道”,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利益、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及时报道,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制作严谨规范。
软新闻(概念):软新闻是指那些时效性不强而人情味浓厚、容易激发阅读视听的兴趣的新闻。
(第一章:新闻的界定和类型P43)3.新闻信息守门人(概念):新闻传播者是指专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新闻传播者P51)4.组织报道(概念):组织报道,首先是指编辑部通过对报道方案的设计,在报道的主要内容范围、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版面地位和版面形式、报道人员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调控报道(概念):调控报道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计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4,125)5.稿件处理:包括组稿、选稿、改稿。
组稿(意思):编辑根据拟订的选题计划与发稿意图以及读者对象,物色作者撰写相应的稿件,这就是组稿。
选稿(意思):新闻编辑每天要从众多的新闻稿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符合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方针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作出第一次评价。
改稿(意思):面对已经决定留用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进一步的工作是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去芜存菁、修正润饰、琢玉成器,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品质。
工作包括:立主脑、校差错、修饰辞章。
(第三章:新闻的采访、写作与编辑P126)6.三个原则(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含义):新闻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客观性原则(含义):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 新闻的定义和属性新闻是指通过媒介传播的公共信息,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特点。
新闻的定义和属性是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标准。
1.2 传播过程与角色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在新闻传播学中,有记者、编辑、主编、报道对象和受众等不同的角色参与传播过程。
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1.3 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新闻传播学关注新闻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
传播效果指新闻在受众中引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指新闻对社会公众舆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趋势2.1 媒介多元化与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逐渐与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介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
未来,新闻传播媒介将更加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更加方便和快捷。
2.2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更多研究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新闻传播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实现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同时,新闻传播学也需要关注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2.3 社交媒体与公共舆情管理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和规律。
微博、微信和其他社交平台成为新闻传播的热点和焦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闻传播学将更加关注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和公共舆情的管理,以应对信息爆炸和谣言的传播。
2.4 新闻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学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媒介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传播学基础 常识
一,传播学基本概念一,传播学基本概念传播传播学二,传播类型自我传播形式核心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际传播特点基础动机“镜中自我”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组织传播形式方向功能怎样改进大众传播特点功能(基本,负面)“电视人”(容器人)三,传播学者杜威C*H*库利(镜中自我)R*E*帕克(社会进化论案例研究)G*H*米德(主我与客我)W*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功能五W模式宣传分析)库尔特*卢因(把关)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舆论领袖两级传播)卡尔*霍夫兰(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威尔伯*施拉姆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和热媒介)dym123_dym2006-03-15 14:21 四,传播学研究对象五,传播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受众调查六,传播学派经验学派(传统)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差异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dym123_dym2006-03-15 14:22七,传播材料信息特征功能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讯息符号基本属性基本功能类型C*E香农信息论香农—韦佛模式N*维纳控制论反馈前馈系统论符号互动论八,传播内容(说什么怎么说)传播方式的研究成果一面与两面都说信源的特征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防疫论内容分析过程与方法作用dym123_dym2006-03-15 14:22九,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及特征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缺陷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佛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缺陷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梅尔文*德弗勒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纽科姆的对称模式格伯纳的模式系统传播模式大众传播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十,控制分析(传播者研究)传播制度分类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资本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传播者把关人把关影响因素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dym123_dym2006-03-15 14:22十一,传播媒介比较分析不同的大众传媒的特点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媒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决定论----媒介即信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媒介价值媒介现实(拟态环境媒介环境信息环境)媒介文化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和冲击多媒体因特网代理人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万维网电视媒介的发展趋势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原则传播途径的比较与选择“我们头脑中的世界”社会顺从理论世界十大通讯社世界十大电视台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二,受众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受众大众传播中受众的特征动机传受关系受众的选择性行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受众权利编码译码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基本群体参考群体)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三种主要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三,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说服态度霍夫兰的陆军研究一面理与两面理信息耶鲁传播研究计划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睡眠者效果诉诸恐惧预防接种理论说服技巧采用图象诉诸幽默诉诸性感重复的效果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说服理论的新模式麦奎尔的信息处理理论安德森的信息整合理论佩蒂和卡西欧皮精心的可能性模式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四,一致性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十五,宣传分析宣传说服与宣传的区别七种宣传策略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十六,群体与传播谢里夫的群体规范研究奥许对群体压力的研究勒温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社会认同模式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七,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议程设置知识沟理论教养理论第三者效果媒介霸权论电视暴力的效果社会学习理论沉默的螺旋效果研究的新方向(对真实的社会建构媒介的构造)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面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I、什么是传播?傳播 Communication▲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它研究包括新闻采集、加工、传播和接受等方面的问题。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对于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内容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发展变化。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闻:新闻是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及时报道,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新闻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传播,传达信息、观点和价值观念,对社会公众具有重要影响力。
2. 传播:传播是信息在媒介之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送和接受等环节。
传播通过媒体工具,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3.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新闻内容在媒体中传播的过程,涉及新闻的生产、传播和接受等环节。
新闻传播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承具有深远影响。
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学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新闻传播时期:传统新闻传播时期是新闻传播学的萌芽阶段,重点研究新闻的采集和传播方式,如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报纸的兴起和发展等。
2. 影象传播时期:影象传播时期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新闻传播学发展阶段,以电影、广播和电视等影象传媒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影象传播对公众舆论和文化的影响。
3. 新闻传播理论时期:新闻传播理论时期是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阶段,涌现出大量新闻传播理论,如传播学理论、媒体效果理论、媒介语境理论等,深入探讨了新闻传播的机制和规律。
4. 数字化新闻传播时期:当前数字化新闻传播时期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信等数字化传播方式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在传媒机构和大众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指通过媒体工具将消息、资讯、观点等内容传递给大众,从而形成舆论、影响社会的一种社会行为。
基本概念包括:
1. 新闻:新闻是指报道时事、事件、现象等公众关注的事物,新闻以客观、真实、及时、公正为基本特征,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2. 传播:传播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过程,包括消息选择、加工、编码、传递和解码等环节,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动作。
3. 媒介:媒介即传播信息的媒体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介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4. 受众: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对象。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会影响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
5. 形式:新闻传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如新闻报道、专题访谈、评论、宣传片等。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是这个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特点。
新闻传播学知识点解析
新闻传播学知识点解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获取和理解信息的方式,还在塑造社会舆论、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解析一些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书籍的出版发行、电视节目的播放等等。
从类型上划分,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际传播:这是最直接、最常见的传播形式,比如朋友之间的聊天、家庭内部的交流。
2、群体传播:指在特定群体内的信息传播,例如工作小组的讨论、社团的活动交流。
3、组织传播:发生在正式的组织机构内,像企业内部的文件传达、会议沟通。
4、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
不同类型的传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际传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情感交流;大众传播则能够迅速、广泛地传递信息,但反馈相对较弱。
二、传播模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传播模式。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它包括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Whom)、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
这个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的基本要素和过程,为研究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简洁而有效的框架。
另一个重要的模式是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它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提醒我们在传播中要注意克服各种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因素。
三、新闻的定义与价值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等特点。
新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2、引导舆论:通过对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3、监督社会:揭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4、传承文化:记录和传承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然而,在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坚守职业道德,保证新闻的质量和公信力。
对新闻传播学的认识
对新闻传播学的认识新闻传播学,就像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一头连着千千万万的民众。
这门学科啊,可不简单,它就像一个大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信息是怎么在社会里传播的。
这就好比是一阵风,消息就是风中的种子,风往哪儿吹,种子就撒到哪儿。
比如说,以前村里有个大新闻,像是哪家娶媳妇啦或者是地里收成特别好啦,这些消息不用半天就能传遍整个村子。
这靠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原始的人际传播,就像一个传一个的悄悄话游戏,不过这个游戏没有恶意,只是大家分享生活罢了。
这种传播方式很直接,就像面对面递东西一样,简单又纯粹。
那到了现在呢,可不得了啦。
新闻传播学里的传播渠道变得像蜘蛛网一样复杂又密集。
互联网就像一个超级大的信息海洋,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当水手,也可以当渔夫。
我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就像那些把网撒出去捕鱼的渔夫,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就像那些在海上漂泊等待鱼群消息的水手。
一条消息在这个海洋里可能瞬间就掀起巨浪,传得远远的。
比如说某个明星的一点小事,一下子就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种评论、转发,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
这时候新闻传播学就得研究,为啥这件事能传这么快这么广呢?是因为大家对明星感兴趣,还是有其他什么因素呢?新闻传播学还关注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这就像是做一道菜,得有食材,有调料,还得有厨师。
食材就是那些发生的事实,调料就是记者的观点、报道的角度,厨师呢就是媒体。
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味道可不一样。
有的媒体可能把一件事报道得很正面,就像把一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有的可能就会有失偏颇,就像做菜的时候盐放多了或者火候没掌握好。
那读者呢,就像是食客,大家都想吃到一道营养又可口的菜,也就是获取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
再说说传播学里的受众研究吧。
受众就像一个个独特的小星球,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受众喜欢看娱乐新闻,就像有些星球喜欢阳光灿烂;有的受众对政治新闻感兴趣,就像有些星球适合寒冷的气候。
新闻传播学100个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欢迎来到**网www.**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新闻传播学要点
新闻传播学要点包含客观性原则和客观性报道产生:反映了对事实的推崇和信赖;新闻业保护自身的有效方法。
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科学的经验主义思想给记者提供了描述事实的手段,即注重客观描述和实证分析。
内涵:①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作用在于将个人同外部世界连接起来,有助于个人形成对外部世界的独立判断。
公共报刊想读者提供的最崇高的服务是鼓励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
②在新闻报道中将事实和意见分离。
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
③事实和意见是应该而且可以完全分离开的。
客观性的“事实”是对事实的信任,是对“价值”的怀疑。
事实是可以被独立证实的客观世界,与任何可能导致认识偏差的主观倾向无关;而价值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判断与解释,是个人意愿的倾向性表达。
报纸服务公众的手段是提供客观事实而不是宣传主观价值。
冲击:①新闻业是一项社会活动,与各种利益集团发生联系。
②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
③战争中主观倾向明显的新闻媒介。
非常情况下,新闻媒介为人操控。
④社会各种团体都设置公共关系部门利用媒介对外宣传。
公共关系对客观主义的威胁:客观性报道不再有效,主观倾向渗透在报道中而不被察觉。
3界定:①对重新树立公关意识的一种期望。
②更长时间的注意力的保持。
③深刻地解析我们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
挖掘社会问题的根源。
④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
⑤有关政治政论的报道应注重内容而非技巧。
⑥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望。
帮助成员了解他人,促成相互理解。
公共新闻学要求媒体不仅要提供信息、设置议题,而且要引导或发起社区公众来讨论问题,达成共识以解决问题。
此种协商或讨论要以公众判断而告终,问题的解决应建立在广泛参与、明达辩论以及尽可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核心概论是公共利益和民主。
三种模式:①鼓吹模式:传媒业依附于政党或其他团体、社会运动,成为其宣传机构,传达并鼓吹一种政治主张,成为“政党报时期”。
②托管人模式:传媒业是公众托管给专业人士经营的一项事业,必须代表公众利益,成为公众的看门狗;其职责主要是检测环境,监督政府,及时准确地告知公众信息,进行可靠和批判性的批判,客观性成为新闻业的专业标准。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
传播新闻知识点总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从生产到传播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新闻的报道、编辑、组织、传播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媒体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从而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意见、传递信息和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闻传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在新闻传播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新闻传播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希望能够为大家对新闻传播的认识提供一些帮助。
一、新闻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新闻传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仅包括新闻内容的传播,还包括新闻从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
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及时性。
新闻要求及时传播,不能拖延。
这是因为新闻与时效性紧密相关,只有及时传播才能使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
2. 公共性。
新闻传播是面向公众的,它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引导公众意见、推动社会发展。
3. 多样性。
新闻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等形式。
不同的传播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受众需求。
4. 传播力。
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播力,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可以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意见。
5. 受众导向。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新闻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新闻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环境、受众需求等。
其中,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新闻内容。
新闻内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不同的新闻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是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2. 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渠道对新闻传播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各自具有特定的传播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3. 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传播媒介(载体,其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A、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自身的作用和影响)1、媒介的双重含义是什么?信息传递的载体。
传媒机构2、为什么要研究传媒的载体含义?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什么观点?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传播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来看待。
(2)、媒介: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其含义?任何媒介都是人类感觉和感官的延伸。
人类感官能力的发展是“统合—分化—再统合”。
麦乐卢汉通过此观点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含义是什么?(麦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活动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1)、理论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唯物论观点---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的媒介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地球村的语言符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局限性(强调了人的生物延伸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延伸性)强调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其理论强调人被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其理论依据集中在媒介对人的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忽略了人的理性活动。
5、如何正确认识媒介工具和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革中的作用呢?马哲观点:决定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基本因素是:生产方式和内在的矛盾运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有制约作用媒介技术和工具属于生产力的方面,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是媒介被人创造,利用和控制。
社会的各个因素都对其有制约着其活动。
B、媒介技术和工具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媒介内容及媒介形式的影响)1、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是什么?媒介不仅利用其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和性格。
电视人:注重感官刺激,行为方式感性化,与印刷人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对比,缺乏社会互动,容易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容器人:在电视媒体包围中成长,人的内心世界呈“罐”的容器状。
感觉孤立,封闭,希望与人接触,但是接触仅仅是一种容器的碰撞,无法深入人心内部,因为彼此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于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2、媒介依存症的特点是什么?(1)、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无法自拔。
(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3)、满足于媒介的虚拟活动而逃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3、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的概念是什么?电视不仅本身作为一种人们欲望追求的对象,同时它也在把充满诱惑力,丰富的意境展现于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人们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C、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1、什么是新媒介?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的传播媒介。
2、新媒介的特点是什么?(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的增强。
(传统媒介的单向性)意义:改善了受众被动性,增强双方的互动性。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意义:为人们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传统媒介资源的稀缺性)意义: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条件(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统媒介的地域性)意义:把人的传播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使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3、什么是电子乌托邦?对美俄借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4、如何看待电子乌托邦和媒介技术的思想?单纯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一种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而且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
简单的断言传播技术或工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稚的。
媒介是中性的,自身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善或者社会恶。
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利用它传播什么。
(二)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传媒机构,其属性决定着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A、传播者与大众传播1、什么是大众传媒?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称之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大众传媒的力量是所有传播者中最强大的?)(1)、地位稳固(始终保持其信息发出者的位置)(2)、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目标。
(个人活动的组织性、信息产品的组织性)(3)、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4、如何看待互连网媒体以及出现的电子媒介?网络仅仅是一个硬件平台,而不是传播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使用这个设施进行信息生产、处理、传播的人或组织。
其也成为大众媒介的发展新空间。
传统媒介进入互联网传播,逐渐在互联网传播中确立了新的领导地位。
原因归结为:(1)、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效率远远高于一般个人或非正式组织。
(2)、大众媒介的信息更加可靠,真实。
(3)、大众传媒在其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B、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1、传媒的经营目标是什么?积极收益目标(经营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宣传目标)2、什么是传媒的经营目标?(传媒活动的约束条件之一)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盈利是目标之一。
收益来源于:广告和产品的销售。
压力来源:广告主和消费者。
3、什么是传媒的宣传目标?(传媒活动的约束条件之二)传媒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也对某种思想进行宣传,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
信息生产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直接相关的精神生产,每种社会信息产品中都不可避免的包含着特定的观念、价值和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因此各种利益集团和政党都把传媒当成自己的发挥影响力,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4、宣传目标的实现途径是什么?言论活动----具有直接的宣传功能,传媒组织可以通过社论,评论等形式直接宣扬某种思想。
报道活动-----具有间接的宣传功能,,主要是在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刊载上贯彻传媒的方针和意图,达到潜移默化。
5、什么是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传媒活动的约束条件之三)(权力的基础,制约的标准)(1)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
(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3)传媒是某些稀有资源的使用者,作为公共菜站的使用人,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B、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是什么?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消除关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自己的社会行为。
在群体传播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媒介)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把关的行为是一个组织性的行为。
2、传媒进行信息取舍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真实、及时、新意、新闻的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课本P163)、社会目标、宣传目标3、把关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把关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信息价值和信息要素的分析。
也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在内。
原因如下:(1)、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的有取舍的活动。
(2)、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利益一致的内容更容易优先传播。
(3)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虽有个人参与,但是个人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Re:我整理的郭庆光传播学概论的部分内容,如果大家觉得可以,我就再补充十、大众传播的受众A、大众与大众理论1、什么是受众?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者受传者。
2、什么是大众?大众的特点是什么?(大众论、精英论)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社会成员呈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分布。
(1)、规模巨大——数量上超过其他各类群体(2)、分散性和异质性——成员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分布于不同的阶级(3)、匿名性——成员之间互相不认识(4)、流动性——大众的范围依对象问题而不同(5)、无组织性——大众缺乏自我意识和我约束,不作为一个主体行动,其行为靠外部刺激形成。
(6)、同质性——成员虽不具有相同的社会属性,但是有同一的行为倾向。
3、大众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大众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出于贵族立场对人民大众的攻击、对法西斯体制的批判、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的弊病)(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法国托克威尔、西班牙奥特伽)此观点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
认为大众是一群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支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暴徒,如果这种非合理的人群成为政治支配力量,必将损害有少数贵族精英创立的文明。
大众的崛起会对“有理性”的社会精英产生压迫,从而引起道德的沦丧和国家的没落。
(2)、对法西斯集权主义的批判。
(匈牙利卡尔.曼海姆)此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其社会结果,并试图分析法西斯体制出现的社会原因。
认为法西斯实力破坏了包括家庭在内的中间群体,使人们变成孤立的,分散的“大众人”,并通过暴力强制和宣传加以操纵,使他们变成法西斯的狂热支持者。
(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密尔斯、李斯曼、孙豪瑟)这些理论的目的是在于考察美国当代的各种社会兵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