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表

合集下载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改革
新课标是指基于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对现行课程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如下:
一、教育目标的转变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的整合
新课标强调知识的跨学科整合,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避免过于独立的学科设置和教学。

三、课程内容的“瘦身”
新课标要求精简课程内容,重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对学生知识的过度灌输。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以上变化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求教师注重课程整合,强化跨学科教学。

此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 -。

新课标精神的解读

新课标精神的解读

新课标精神的解读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新课标精神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课标精神进行解读,探讨其核心理念和实施方法。

一、新课标精神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精神强调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它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全面素质教育和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精神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精神的实施方法1. 与社会需求接轨新课标精神要求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与方式,使之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鼓励学校与社会资源对接,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标精神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究、自主学习。

3. 提倡个性化教育新课标精神鼓励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差异化教学,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任务和资源。

同时,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4. 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新课标精神强调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评估,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5. 加强师资培训和支持实施新课标精神需要具备相应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部门应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精神下的教育改革。

同时,教育部门还应加大对学校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推动新课标精神的有效实施。

三、新课标精神的意义和影响新课标精神的实施使得教育环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XX市XXX学院计算机教育研训部XXXX年X月1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要求2新课程标准课改背景课改目标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标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如何描述课程标准教师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观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评价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发展与反思网上课程的发展前景3课改背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课改背景和动因:1.92年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试用),时隔几年,是否必要进行如此而已大规模的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工业经济知识经济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这样的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爱的非常规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起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教师探讨完成)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4课改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

新课标2023课程标准
2. 提出了以品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并将“品德与学业”、 “品德与行为”、“品德与社会”三个方面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 重要内容。这意味着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将学生的品 德修养与学科知识、日常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立 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教育格局。
3. 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启蒙者,通过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养成全面发展、文明有礼、 团结友爱、勤奋进取的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 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实践活 动
解决问 题能力
动手能 力
实践评 价
合作交 流能力全面发Biblioteka 展多元智 能兴趣发 展
Thanks
04 综合素质培养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培养思想品德
1. 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培养思想品德方面, 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和社会责任感。
02 挑战教育现状 Challe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新课标2023的挑战
1. 多元化教育:新课标2023不仅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将探索更多 的多元化教育形式,例如:艺术、体育、公民教育等。这将促进学生全面成 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2. 提高学科质量:新课标2023将更加注重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课程质 量提升。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将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更为全面的学科素养。

初中新课标解读

初中新课标解读

初中新课标解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初中新课标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学生。

本文将对初中新课标进行解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初中新课标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需求。

初中新课标的制定正是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初中新课标的主要内容1. 学科设置调整:初中新课标对各学科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重点突出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科之间的衔接和交叉。

2. 能力培养强调:初中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

3. 选科制度改革:初中新课标对选科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学方法变革:初中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初中新课标的意义和影响1. 提高教育质量:初中新课标的实施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学生。

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多元评价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2. 推动教育改革:初中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促进学生发展:初中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初中新课标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新课标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育。

英语 新课标

英语 新课标

新课标英语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英语教学标准,旨在改革和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教育质量。

以下是对新课标的详细介绍:
1. 课程目标:新课标英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

2. 教学内容:新课标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

其中,词汇和语法是基础,听力和口语是应用,阅读和写作是表达,翻译是转化。

3. 教学方法:新课标英语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评价方式:新课标英语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听力测试、阅读理解、写作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5. 教材选择:新课标英语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也推荐了一些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

6. 教师角色:新课标英语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7. 学生角色:新课标英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索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新课标

新课程新课标

新课程新课标
新课程新课标是指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对原有教学大纲和标准进行更新和改进。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提倡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则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细化,旨在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将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将为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 1 -。

国家对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一)

国家对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一)

国家对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一)国家对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一、审美素养与文化修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培养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种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例:教学《红楼梦》等经典名著,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例:进行科学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推理、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素养与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化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

•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网络信息、区分信息真伪,并进行数字技术应用实践。

四、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培养。

•例:开设体育课程,教授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健康理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以上是国家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一些要求及相关例子。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些要求的实施,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和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语言思维、语言表达和语言交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首先,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新课标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这五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文学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传统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境界,创新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动力。

这五个核心素养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其次,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新课标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学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培养要求。

这五个培养要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文学素养的培养要求是学生要熟读经典名著,领略文学之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求是学生要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求是学生要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学生要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创造和发展。

最后,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中,新课标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培养策略,如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空间、拓展教学资源等。

新课标教学目标

新课标教学目标

新课标教学目标《新课标》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新课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来确定的,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

学科基本素养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起点,它涉及到学科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学科基本素养包括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等。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素养来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论证。

其次,《新课标》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的道德、智慧、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做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公平、公正。

最后,《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能够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勇于创新,敢于冒险。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确定的,它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能够具备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等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学生也应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详细解析(2022版)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详细解析(2022版)

• 相较于较2011版课标的【综合性学习】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上有新增。
新改变,新挑战
YU WEN XIN KE BIAO XIANG XI JIE XI
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学培训”
坚持终身学习, 提升专业素养。
适应时代要求, 提升信息素养。
加强区域教研, 推广典型经验。
1
2
3
4
5
立足教学实践, 提高教研水平。
新改变,新挑战
YU WEN XIN KE BIAO XIANG XI JIE XI
“课程性质”方面:
• 2022版课标“课程性质”部分的表述,是综 合了2011版课标的“前言”与“课程性质” 部分的大部分内容,并注入新鲜血液。
• 尤其强调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国家通用”四字为新增)。同时强调要 “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理解和认识。”
•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 力与国际地位。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 向,是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新理念,新起点
YU WEN XIN KE BIAO XIANG XI JIE XI
学科融合是大趋势
• 学科融合的大趋势是基于核心素养时代而提出的又一命题。在当今时代的教育要求下,我们不应过 于追求学科体系自身的纯粹和完备,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
新理念,新起点
YU WEN XIN KE BIAO XIANG XI JIE XI
突出德育实效 • 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
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 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 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新版新课程标准(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解读

新版新课程标准(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解读

, 并固 (5)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新内容,新征程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下培养学生,我们有自己的着眼点,即培养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时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而“三有”又与核心素养 密切关联。
• 中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达有三个要素: 一是关键能力,但在关键能力前面,我们加上了第二个 要素必备品格,用必备品格来指引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向;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又在必备品 格的前面,加上了第三个要素价值观念,即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2022版)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析
xiǎo xué yǔ wén xīn kè biāo jiě xī
感谢大家的聆听
装配减速器时, 应检查齿轮副的啮合质量。 施工建设期对建筑区增设临时排水沟365m, 临时沉沙池4口;表土堆放场临时排水沟114m, 临时沉沙池1口。
新理念,新起点
工作重点
•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 的工作重点。
重要性
• 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 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 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 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美育熏陶
•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 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
加强劳动教育
•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 课时不少于一半。
b 标高偏差±10mm; 力钢筋及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受力钢筋大于、等于在加工场地制作采用机械连接, 现场绑扎局部采用绑扎接头连接。
套箍筋时, 注意箍筋开口方向错开。 c、承受幕墙荷载的主要构件, 不能承受其他荷载, 在进行内装修时, 未经我公司同意, 不得任意在骨架上打孔并悬挂室内吊顶构件等。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新课标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现
实性,将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融入到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3.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新课标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

4. 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化:新课标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和客观性,强调评价的多样性,鼓励采用综合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新课标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和客观性。

- 1 -。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标是指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它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首先,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其次,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学习。

传统的学科教学常常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局限性。

新课标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第三,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果有重要的影响。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优秀的人物故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访谈、作品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新课标教案精选8篇

新课标教案精选8篇

新课标教案精选8篇新课标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42个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

学生来源广,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

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但大部分同学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这部分同学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积累还能够过关,但是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写作能力一般。

另外有10位同学\\,属于学习懒散,领悟能力又较差的学习后进生,还有两人学习习惯及其糟糕,自我约束能力极差。

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需要好好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碴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新课标知识

新课标知识

新课标知识
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2、校本教研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即为了学校
3、"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灵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强调以人为本。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新高考与新课标的关系

新高考与新课标的关系
新高考和新课标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课标是指全国中生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新课标的实施,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而新高考则是指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将高考改革为“3+1+2”模式,即三年普通高中学习,一年综合素质拓展,两年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和多元评价。
新高考的实施需要根据新课标来制定考试内容,新课标的实施也为新高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条件。新课标中强调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评价方法,也为新高考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借鉴。
因此,新高考和新课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二者的共同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是:
1.要有执着的教育情怀。

2.要具有扎实强硬的专业素养。

3.要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

4.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八大能力是:理想力,创新力,学习力,思想力,精进力,表达力、发展力以及艺术力。

新课标的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

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

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期

节次







1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语文
卞丽
张月梅
卞丽
张月梅
张月梅
2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数学
张月梅
卞丽
张月梅
卞丽
卞丽
3
音乐
品生
体健
美术
语文
卞丽
张月梅
唐玉芹
孙冬侠
张月梅


4
语文
体健
体健
体健
阅读
张月梅
卞丽
周江南
唐玉芹
张月梅
5
美术
写字
音乐
语文
品生
孙冬侠
卞丽
卞丽
张月梅
张月梅
6
班队
文体
文体
文体
社团
张月梅


4
语文
数学
体健
体健
音乐
5
美术
写字
阅读
语文
品生
6
班队
文体
文体
文体
文体

科期

节次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3
体健
语文
音乐
语文
音乐


4
体健
写字
阅读
体健
体健
5
美术
品生
语文
品生
美术
6
班队
文体
文体
文体
文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9)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1
数学
语文
数学
数学
语文
2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数学
3
音乐
品生
体健
美术
体健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黄婷婷
杨冬梅
黄婷婷
杨冬梅
黄婷婷
3
写字
体健
音乐
音乐
品生
黄婷婷
刘红侠
黄婷婷
黄婷婷
黄婷婷


4
体健
美术
体健
美术
文体
刘红侠
王克胜
刘红侠
王克胜
王克胜
5
品生
阅读
语文
语文
语文
黄婷婷
杨冬梅
杨冬梅
杨冬梅
杨冬梅
6
班队
文体
文体
体健
社团
黄婷婷
黄婷婷
黄婷婷
刘红侠
黄婷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4)班课程表


4
体健
品生
阅读
语文
写字
5
音乐
体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术
品生
语文
6
班队
文体
文体
文体
文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7)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3
写字
阅读
语文
音乐
语文


4
品生
体健
美术
体健
体健
5
音乐
品生
体健
美术
语文
6
班队
文体
文体
文体
文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8)班课程表
语文
体健
周江南
范玉芳
王克胜
周江南
刘红侠
5
文体
体健
体健
体健
美术
王克胜
刘红侠
范玉芳
刘红侠
王克胜
6
班队
阅读
写字
文体
社团
周江南
周江南
周江南
范玉芳
周江南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二(7)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王会侠
张启西
王会侠
张启西
王会侠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张启西
王会侠
周宏
陈三文
6
班队
音乐
语文
语文
社团
刘会
刘会
刘会
刘会
周宏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6)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周江南
范玉芳
周江南
范玉芳
周江南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范玉芳
周江南
范玉芳
周江南
范玉芳
3
音乐
音乐
品生
品生
语文
范玉芳
范玉芳
周江南
周江南
周江南


4
语文
文体
美术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顏士柱
王丹
顏士柱
王丹
何洁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王丹
顏士柱
王丹
顏士柱
王丹
3
体健
体健
语文
文体
品生
陈三文
陈三文
顏士柱
王丹
王丹


4
语文
文体
品生
语文
体健
顏士柱
王丹
王丹
顏士柱
陈三文
5
音乐
音乐
体健
文体
写字
王丹
王丹
陈三文
王克胜
顏士柱
6
班队
阅读
美术
美术
社团
王丹
顏士柱
王丹
王丹
王克胜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9)班课程表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1)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袁新春
赵洪祥
袁新春
赵洪祥
袁新春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赵洪祥
袁新春
赵洪祥
袁新春
赵洪祥
3
体健
语文
体健
音乐
体健
刘红侠
袁新春
刘红侠
袁新春
刘红侠


4
音乐
美术
品生
体健
品生
袁新春
赵洪祥
赵洪祥
刘红侠
赵洪祥
5
美术
阅读
语文
张启西
王会侠
张启西
3
美术
美术
品生
品生
音乐
王会侠
王会侠
张启西
张启西
王会侠


4
语文
文体
语文
音乐
语文
王会侠
张启西
王会侠
王会侠
王会侠
5
体健
体健
体健
体健
文体
陈三文
张启西
张启西
陈三文
张启西
6
班队
阅读
写字
文体
社团
张启西
王会侠
王会侠
张启西
张启西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8)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郑毅琴
胡雨
郑毅琴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二(5)班课程表

科期

节次







1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刘会
周宏
刘会
周宏
刘会
2
数学
语文
数学
语文
数学
周宏
刘会
周宏
刘会
周宏
3
美术
品生
体健
体健
美术
刘会
周宏
陈三文
陈三文
刘会


4
阅读
写字
语文
音乐
品生
刘会
周宏
刘会
刘会
周宏
5
文体
体健
文体
文体
体健
周宏
陈三文
周宏

1
语文
数学
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