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情感及赏析总结

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情感及赏析总结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 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 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
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受朝廷
排挤的孤寂、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 了广阔无垠的平原。 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 流。
赏析:
“随”字化静为动,以游动的视角将群山和平野 的位置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入”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 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唐诗五首
1《野望》作者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 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 郁的心情。
2《黄鹤楼》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 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3《使至塞上》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大
漠风光,表达了诗人受朝廷排挤的孤寂、抑 郁之情。
4《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河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思念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一个“争”字写出了初春早莺争着飞到向阳 树上欢歌的景象。一个“啄”字写出了新燕啄 泥衔草筑巢的情景,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 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 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景 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画面: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下 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 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 奇美妙。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上语文12课唐诗五首赏析

八上语文12课唐诗五首赏析

八上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一、《野望》(一)内容感情:这首诗写田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二)赏析名句: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表现了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写静态远景,表现了诗人忧郁、孤独、清冷的心绪。

3、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写动态近景,表现了诗人忧郁、孤独、清冷的心绪。

4、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

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了诗人因仕途不得意而感到彷徨、孤独和苦闷。

二、《黄鹤楼》(一)内容感情: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二)赏析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尾联以“愁”字作结,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点出全篇主旨—乡愁。

三、《使至塞上》(一)内容感情:记叙了出使塞上途中所见的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二)赏析名句:1、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地的天空。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形象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寓慷慨悲壮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富有画面感。

四、《渡荆门送别》(一)内容感情: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赏析名句:1、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首联“昔人已乘___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他所思念的人物。

颔联“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则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则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2黄鹤楼》这首诗的写景描写细腻入微,如“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另外,诗中还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句话,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生海角的美景。

这联诗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

月亮像一面飞天镜,映照在江水上,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___像是结成了一座座海角的楼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整个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水初生、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和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尾联点明了春行的终点即白沙堤,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使结构严谨。

整首诗通过炼字角度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12.《唐诗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2、黄鹤楼唐·崔颢【原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

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

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3、《使至塞上》王维【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徙倚(xǐyǐ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2课诗五首赏析《饮酒》《行路难》1.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 , “直万钱”的“玉盘珍馐” ,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 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

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 “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 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 . 高高者挂罥长林梢 (飞得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阔B . 安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C . 向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2. 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

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

后一句一语双关。

“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

“何由彻” ,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 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的思想。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 唐诗五首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  唐诗五首

诗歌朗读及节奏划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内容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分析:首联紧扣诗题,从神话传说入笔,先是想象昔日仙人费祎乘 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描写眼前的黄鹤 楼鹤去楼空的情景,引出诗人无限的感慨,从而陷入无尽的沉思里 归纳:首联紧扣诗题,融情于景,从神话传说写到眼前现实,由传说 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寻常江楼构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古今沧桑 变化、物是人非的伤感,描绘出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 的形象
诗歌《野望》赏析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提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政治仕途上遭受挫折,内心彷 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故而只能“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主题归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诗歌描绘了山野萧瑟恬静的秋景,以及牧人及猎人各自随愿 而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 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表明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以及苦闷惆怅

诗歌《野望》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分析:薄暮时分,牛羊归家,鸡栖于埘,难免让人产生思归之情。 可是归去何方呢?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只好徘徊来徘徊去,却始 终感觉无所依靠。“徙倚”,为徘徊之意,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矛盾 的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之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 茫和失意情绪 归纳:诗歌首联“望”字点题,领起颔联、颈联的写景内容,交代 地点(东皋)、时间(薄暮)以及人物内心的苦闷与矛盾的心情,表现 出作者想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八上十二课唐诗五首原文

八上十二课唐诗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唐诗五首》包括王绩的《野望》、杜甫的《望岳》、曹操的《龟虽寿》、刘禹锡的《秋词》和王维的《使至塞上》。

以下是对这五首诗的原文及赏析:一、《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诗人独自站在东皋,望着远处的山林和落日余晖,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孤寂。

诗人看到牧人和猎马归来的场景,心中不禁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歌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和壮观。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豪情壮志。

三、《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诗人认为虽然神龟和腾蛇都有寿命的限制,但老骥仍然有志在千里之外的壮志。

曹操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有着强烈的壮志和追求。

诗歌最后表达了曹操对养生之道的理解,认为除了天命之外,还需要注重保养身体和精神。

四、《秋词》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更加美好,因为秋天有着更加明朗的天空和更加清澈的空气。

诗歌最后两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五、《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出使塞上的经历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第12课《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板书设计:略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2.《唐诗五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且读且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阅读全诗,说说诗歌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参考答案《书愤》诗歌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的愤慨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我读我思】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这首《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萧德藻的作品。

此诗首联抒写感慨,颔联写诗人的行踪,颈联写游赏洞庭,尾联化用前人诗句的诗意而有新趣。

阅读全诗,说说“看山天尽头”一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萧德藻不作苍茫①去,真成浪荡游②。

三年夜郎客③,一柁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苍茫:这里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②浪荡游: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游去的意思。

③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所以自称夜郎客。

④柁:通“舵”,这里指代船。

参考答案《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登岳阳楼》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野望》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这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被排挤而抑郁、寂寞、悲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渡荆门送别》一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钱塘湖春行》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乱花、浅草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

(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野望》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了金黄的秋色,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3、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4、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人教版语文八上12课唐诗五首阅读赏析题

人教版语文八上12课唐诗五首阅读赏析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址,“薄暮”点明时刻,“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忧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二、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述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缘故。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因此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答:《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难过、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

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如何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刻画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楚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归纳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融合。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融合,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黄鹤楼》赏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

《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奠定了他一世诗名。

《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精粹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之首,可见世人对此诗的器重。

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

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

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

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

《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

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川,平原。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_唐诗五首一幅雄浑瑰丽的大江图_课文同步讲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_唐诗五首一幅雄浑瑰丽的大江图_课文同步讲解

一幅雄浑瑰丽的大江图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初出四川,渡过荆门时所作。

全诗描绘了荆门一带雄浑壮阔的景色,想象瑰丽,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远处起伏的山峦追随平坦的原野,渐渐消失;滚滚的长江水奔赴无边的旷野,依旧滔滔不绝。

这一联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随”和“入”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四川进入辽阔的湖北平原的地理变化,有广阔的空间立体感和漫长的时间行进感。

语言高度凝练。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作者晚上俯视江面,明月照在江中,就像天上飞来的一面镜子;仰观天空,云气浓郁,就像海上结成了座座楼阁,美妙绝伦。

诗中一“月”一“云”分别概括出江上的夜与昼;一“天镜”一“海楼”,分别展现出夜与昼的两种景象;一“下”一“生”、一“飞”一“结”,写出了从天上到水里,又由水面到空中的强烈动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写诗人告别故乡。

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怀着深情厚意,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课唐诗五首一、野望1、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述,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2、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3、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述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但是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述愈发衬托出秋季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述当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乃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当中。

5、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难过,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二、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包含着诗人如何的情感?包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穷感慨。

2、“空余”一词表现了如何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如何的情感?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

“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3、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画。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楚可见。

4、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和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情感。

5、诗中最能归纳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融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线串白堤景春连乐天情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一首赞歌。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两个地名连用,说明诗人是边走边看: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景中有人,人在景中。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至白堤,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上,堤上游人来往如织,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心旷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带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第1页共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望山野秋景品朴素真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望山野秋景品朴素真情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望山野秋景品朴素真情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此句叙事兼抒情,总摄下面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写薄暮时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所以作者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野望》就像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不施脂粉,却有特别的魅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一幅雄浑瑰丽的大江图课文同步讲解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唐诗五首》一幅雄浑瑰丽的大江图课文同步讲解 新人教版

一幅雄浑瑰丽的大江图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初出四川,渡过荆门时所作。

全诗描绘了荆门一带雄浑壮阔的景色,想象瑰丽,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远处起伏的山峦追随平坦的原野,渐渐消失;滚滚的长江水奔赴无边的旷野,依旧滔滔不绝。

这一联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随”和“入”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四川进入辽阔的湖北平原的地理变化,有广阔的空间立体感和漫长的时间行进感。

语言高度凝练。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作者晚上俯视江面,明月照在江中,就像天上飞来的一面镜子;仰观天空,云气浓郁,就像海上结成了座座楼阁,美妙绝伦。

诗中一“月”一“云”分别概括出江上的夜与昼;一“天镜”一“海楼”,分别展现出夜与昼的两种景象;一“下”一“生”、一“飞”一“结”,写出了从天上到水里,又由水面到空中的强烈动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写诗人告别故乡。

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怀着深情厚意,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诗五首赏析
《饮酒》
《行路难》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

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飞得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阔) B.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C.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渐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

娇儿睡相不好,多少
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

后一句一语双关。

“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

“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
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的思想。

7、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

(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

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6.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7.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9.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

(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

(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

(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10.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己亥杂诗》 3.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4.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复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6.这首诗中,“落红”比喻作者自己离开官场;“更护花”中的“花”比喻新生命、新事物 7.请说说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中“情”的理解。

“情”具体是指“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新事物的赞颂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1)一二句一方面表现离别的忧伤;另一方面又表现了离别的轻松愉快。

(2)三四句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份心力的愿望。

(3)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9.“落红”、“护花”象征了什么? 示例:“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