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1、坚持办事公道,要努力做到( )。
A、公私不分;
B、公正公平;
C、有求必应;
D、全面公开; B
第一章概论
2、我们把绕向一致,感应电动势的极性始终保持一致的线圈端点叫()。 P25
A、接线端;
B、同名端(或同极性端);
C、异名端;
D、端点;B
3、交流电循环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符号()表示。
A、R;
B、C;
C、T;
D、L; C
4、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分别通入阻值相等的两个电阻,如果在相同的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量相等,我们把直流电的大小定义为交流电的( ) 。
A、瞬时值;
B、最大值;
C、有效值;
D、峰值;C
5、三相电动势到达最大值的(或零值)先后顺序称()。
A、正序;
B、负序;
C、逆序;
D、相序;D
6、在供电线路中,分别采用( B )三种颜色表示L1 (A)、L2 (B)、L3 (C)。
A、红、绿、黄;
B、黄、绿、红;
C、绿、黄、红;
D、绿、红、黄;B
7、在采用星形联结的电源中,()是指每相绕组两端的电压,也就是一根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
A、相电压;
B、线电压;
C、端电压;
D、是相电压也是线电压;A
8、三相电源中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A、相电压;
B、线电压;
C、端电压;
D、是相电压也是线电压;B
9、对称的星型接法中 U线()U相,I线等于 I相。
A、等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B
10、对称的三角形接法中 U线等于 U相,I线()I相。
A、等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B
11、用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测量晶体管时,应选用()档。
A、R×1Ω;
B、R×10Ω;
C、R×10kΩ;
D、R×100Ω或R×1kΩ;D
12、当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其特征是:发射结处于()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A、正向;
B、反向;
C、左向;
D、右向;A
13、通常500V以下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选用()兆欧表。
A、250V~500V;
B、500V~ 1000V;
C、1000V ~2500V;
D、2500V~5000V; B
14、瓷瓶、母线、刀闸等应选用( D )的兆欧表。
A、250V~500V;
B、500V~ 1000V;
C、1000V ~2500V;
D、2500V以上;D
15、测量绝缘电阻前,检查兆欧表能否正常工作。将兆欧表水平放置,慢慢空摇兆欧表手柄,使L和E两接线柱瞬间短路轻摇,指针应迅速指向()位。
A、“∞”;
B、“0”;
C、中间位置;
D、任何位置; B
16、测量绝缘电阻前检查兆欧表能否正常工作,将兆欧表水平放置,空摇兆欧表手柄,指针应迅速指向()位。
A、“∞”;
B、“0”;
C、中间位置;
D、任何位置;A
17、测量绝缘电阻时,均匀转动兆欧表摇把,转速逐渐增加,至每分钟()转,一分钟后指针稳定下来的读数。
A、100;
B、120;
C、140;
D、160;B
18、触电者意识丧失应在10S时间内用()的方法,判定伤员有无呼吸和
心跳。
A、搬动;
B、呼喊;
C、看、听、试;
D、拍打;C
19、触电事故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发生的触电事故占全年的80%。
A、3—4月;
B、5—8月;
C、8—9月;
D、6—9月;D
20、对“有心跳而呼吸停止”触电者,应采用()进行急救。
A、气道开放;
B、胸外按压;
C、人工循环;
D、“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D
21、准确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大口吹气,按吹二秒停三秒(吹二停三)的办法,每分钟做(),同时观察伤员胸部腹部起伏情况。
A、5~10次;
B、12~15次;
C、20~25次;
D、50~65次;B
22、胸外心脏挤压法,挤压与放松的动作要有节奏,每分钟的动作次数为()必须坚持连续进行,不可中断。
A、12次—15次;
B、40次—60次;
C、100次;
D、120次—150次;C
23、对触电者进行急救时“胸外心脏挤压法”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按()。
A、15:2;
B、15:5;
C、30:2;
D、30:5;C
24、对触电者急救时,抢救每隔数分钟后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不超过()。
A、5~7S;
B、8~15S;
C、15~20S;
D、20~30S;A
25、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A、0.22;
B、0.5;
C、1;
D、2;B
26、户外变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低于()。
A、1m;
B、1.5 m;
C、2 m;
D、2.5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