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方临床应用心得31页PPT

合集下载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诸位网友诸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黄煌先生,感谢经方沙龙网友。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二、外治法(针灸、刺血、推拿)结合经方的临床作用;三、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遇见几个问题;四、一个重要的腹证——鸠尾(剑突)肿痛对临床的意义。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1、温州龚金钗血液病案女,63岁,体重80斤,身高155cm。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细胞1500/mm3,血红蛋白68 g/L,低血压,高血糖(空腹9.2毫摩尔/升)。

舌体右侧因多年溃烂凹陷不平,口苦口干,心下痞硬,纳呆干呕,便溏尿黄,典型的甘草泻心汤证。

处方:炙甘草10 、炮干姜10 、黄芩10 、黄连3 、党参10 、半夏10 、大枣5枚2010年7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2500,血红蛋白99。

3年来没有住院,没有输血,,生活质量良好。

体会:(1)西医的存在为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有利于中医经验记录和总结。

(2)中医具有西医不同的形态一门学科,借用西医的疾病概念时,不要生吞活剥。

(3)这个病例如果不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可能要绕更多的弯路。

2、温州俞萧侗重症肌无力案刻诊:患者面色白无华,失眠多梦,口臭口苦口疮,咽干呕恶,食欲尚可,大便塘,小便黄,月经能按时来潮,量色均可。

脉缓,舌质淡红,苔白厚。

腹证:心下痞硬。

投以黄连温胆汤合甘草泻心汤10剂。

处方:黄连、黄芩、党参、竹茹10、半夏12、茯苓15、枳壳10、胆南星10、陈皮10、炙甘草3、生甘草5、大枣、全虫5停药观察二年,一切均好。

2010年6月随访时,肯定中医药的疗效。

心得:(1)西医对疾病疗效一般具有清晰的界分能力,在它认为疗效不佳的区域内,中医要有所作为。

(2)以上两个病例,在初诊时给予的方药,开始阶段是方证相当的,对后来随着一些症状的减退和消失实际上已经方证不相当了。

但我基本上一直守方不变而取效,这也是我的一点心得。

3、温州陈长青右腿外伤后康复案男,65岁,住院1个月,右腿僵硬如木,一点也不能动,处方:白芍60、甘草10、牛膝30、木瓜10 7剂。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ppt课件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ppt课件

ppt课件
18
方证明确
立方以辨证为准绳 太阳病,病位在表,总应“汗而发之”,但同时风寒表证, 却有表实、表虚之异,至于太阳病的兼证、合病、并病及 误治后的变证、坏证,亦每随证立方。 如伤寒表实,兼里有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者,设大青龙汤 内夹饮邪,咳嗽而喘者,设小青龙汤。 结胸证,为邪热与有形之痰水互结在胸,故用大陷胸汤泻 热逐水。 痞证,为无形之邪滞留胸膈,故以五泻心汤开结散痞 协热利者,用葛根芩连汤解表,兼清肠热 表热里寒之力,又以桂枝人参汤解表温中。
ppt课件
30
经方原适应症状往往较多,临证时不需要等到主要症状 明 显才用此方,如果出现一至两个可以反映患者基本病机时 即可用之。 如真武汤,有心下悸、头眩、身颤,振振欲擗地、腹痛、 小便不利或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乃至或呕、或咳 等等。 但其病机皆缘于阳虚水泛。临证只要见到上述一两个主症, 求其病机乃因阳气虚衰,水邪泛溢者,即可用真武汤治愈。
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黄芩汤; 太阴病的理中汤; 少阴病的四逆汤; 厥阴病的乌梅丸。
ppt课件
16
主药突出
所谓主药,一是指药物在方中起主导作用,一是针对病机 起主治作用。论中共计98味药,其中可称主药者,按六经病 证的主方来分,如:
太阳病的麻黄、桂枝; 阳明病的石膏、知母、大黄、芒硝; 少阳病的柴胡、黄芩; 太阴病的人参、白术; 少阴病的附子、干姜; 厥阴病的吴茱萸、当归; 即是各经的主药。
芍药加到六两 —— 桂枝加芍药汤 —— 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
者; 去芍药 —— 桂枝去芍药汤 —— 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 促胸满者”;
ppt课件
11
配伍严谨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表热(太阳热):



越婢汤、麻杏甘石汤 新加香薷饮(暑热寒闭,清暑透表) 银翘散(风热袭表,疏风解表) 桑杏汤(温燥侵表,润燥疏表) 葱白七味饮(血虚感冒,养血解表) 加减葳蕤汤(阴虚冒风,滋阴解表)
中焦虚寒(太阴寒):



理中汤(中焦虚寒,健脾温中) 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 苓桂术甘汤(脾虚水停,健脾利水) 桂枝人参汤(里虚寒兼表,温中补虚解表) 四逆辈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汤液经法》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外感天行病方》: “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 大小等物。昔南阳张玑,依此诸方撰为 《伤寒论》一部……今亦录而识之。”
三三六九法(框架、位置)

以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阶段与层次 以寒热虚实把握证候的病性与病势

图1 六经框架方药位置
经方的临床应用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
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
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 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 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
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甲乙经· 序》:“伊尹以元圣之材,撰用 《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汉张仲景 论广伊尹《汤液经》为数十卷。”
初 中

( 泄)
甘补 下焦 (咸、酸)
苦温(燥湿) 辛 苦 苦寒(清热) (辛开苦降) 甘温(扶阳) 甘寒(养阴) (寒温并用) 辛温(助阳) 回阳 咸寒(填精) 酸甘咸(化阴)


偏寒(阳虚) 偏湿(湿重气衰)
病期
初期
中期
晚期
上焦

经方的临床应用思路ppt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思路ppt课件

理中汤
• 理中汤是治疗消化系统虚寒性病证的代表 方。这种虚寒性疾病,其特征是消化液分 泌亢进但吸收功能却低下。在上可见口腔 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为多唾,小儿可为 流涎。此症也可继发于口腔溃疡。在中可 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嗳气吐酸。 在下则肠液分泌增多而有泄泻。消化液分 泌亢进还可表现为胆道术后分泌异常增多。
• 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 食症 • 半夏厚朴汤与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 杂病脉证并治方。组成:吴茱萸三两,当 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 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 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合用治疗 冠心病和帕金森病
• 八味除烦汤,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 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 • 八味除烦汤功效:第一,除烦。包括失眠、 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还包括注 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 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 第二,消除异物感。口腔、鼻腔、食管、 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 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也可以用出烦汤; 第三,除腹胀。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
白虎汤
• 白虎汤是阳明热症之方,也是温病常用之 方,也是一张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方子
• * 临床上白虎汤治疗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友病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 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 代谢状态。这些变现于阳明热症很相似, 因此可以用白虎汤治疗;治疗糖尿病,白 虎汤常与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 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包括口干渴、舌 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
• 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 腹胀。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 治疗食道癌时,炙甘草汤中麦冬要用到60 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要加天 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 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 秘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次方 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茱萸肉30克、五味子 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

经方体质学说与临床应用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经方体质学说与临床应用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徐灵胎(1693—1771)
名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江苏吴江人, 清代杰出的医学家
徐氏博学多才,对天文、历算、音律、 地理、水利、兵法等均有研究。因家亲病 故,而肆力于医。一生精勤不倦,博览群 书,著作甚多。 代表作:《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 《难经今释》、《兰台轨范》、《神农本草 经百种录》、《医贯砭》、《慎疾刍言》等。
“仲景之方人皆畏难不用,然病至危险, 非仲景方不能挽回耳”。 ——余听鸿(《诊余集》)
第二,说说几位经方家
曹颖甫医案
仓桥叶左 阙中痛,日晡发热,大渴引饮,白虎汤主之。 生石膏三钱,知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薏米四钱,陈米一撮。 原按:据曹师云,昔年治清和坊杨左,阙中痛,不大便七日, 大渴引饮,壮热多汗,脉大而实,用大承气汤下之,一剂而阙 中痛止,惟齿浮而痛,乃再与白虎汤清之而愈。是与此案相同, 故附志之。
• “余始亦疑其有错乱,乃探求三十年, 而后悟其所以然之故,于 是不类经而类方。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 变迁无定,知其一定 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此从流溯源之法, 病无 遁形矣!”。 • ——徐灵胎
陈修园(1753-1823)
名念祖,福建长乐县人
著有《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长 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等。
第三,方证的含义
有是证用是方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伤寒论》317条) “仲景之方,因证而设,……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 法”。 ——柯韵 伯
• 论中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 大眼目,读者弗悟也。 ——陈修园
方证是客观的用药证据
大柴胡汤方证 •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103) •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165) • 按之心下满痛者,(《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 十二条》)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

临床运用经方的心得娄绍昆诸位网友诸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黄煌先生,感谢经方沙龙网友。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二、外治法(针灸、刺血、推拿)结合经方的临床作用;三、经方医学发展过程中遇见几个问题;四、一个重要的腹证——鸠尾(剑突)肿痛对临床的意义。

一、经方的临床疗效举例1、温州龚金钗血液病案女,63岁,体重80斤,身高155cm。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细胞1500/mm3,血红蛋白68 g/L,低血压,高血糖(空腹9.2毫摩尔/升)。

舌体右侧因多年溃烂凹陷不平,口苦口干,心下痞硬,纳呆干呕,便溏尿黄,典型的甘草泻心汤证。

处方:炙甘草10 、炮干姜10 、黄芩10 、黄连3 、党参10 、半夏10 、大枣5枚2010年7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2500,血红蛋白99。

3年来没有住院,没有输血,,生活质量良好。

体会:(1)西医的存在为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背景,有利于中医经验记录和总结。

(2)中医具有西医不同的形态一门学科,借用西医的疾病概念时,不要生吞活剥。

(3)这个病例如果不用方证辨证的方法,可能要绕更多的弯路。

2、温州俞萧侗重症肌无力案刻诊:患者面色白无华,失眠多梦,口臭口苦口疮,咽干呕恶,食欲尚可,大便塘,小便黄,月经能按时来潮,量色均可。

脉缓,舌质淡红,苔白厚。

腹证:心下痞硬。

投以黄连温胆汤合甘草泻心汤10剂。

处方:黄连、黄芩、党参、竹茹10、半夏12、茯苓15、枳壳10、胆南星10、陈皮10、炙甘草3、生甘草5、大枣、全虫5停药观察二年,一切均好。

2010年6月随访时,肯定中医药的疗效。

心得:(1)西医对疾病疗效一般具有清晰的界分能力,在它认为疗效不佳的区域内,中医要有所作为。

(2)以上两个病例,在初诊时给予的方药,开始阶段是方证相当的,对后来随着一些症状的减退和消失实际上已经方证不相当了。

但我基本上一直守方不变而取效,这也是我的一点心得。

3、温州陈长青右腿外伤后康复案男,65岁,住院1个月,右腿僵硬如木,一点也不能动,予以芍药甘草汤加牛膝、木瓜。

经方剂量临床合理应用体会课件

经方剂量临床合理应用体会课件
22
君臣佐使


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 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 反佐作用的药物。 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 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 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 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4
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合理用
量是重要途径之一
5
经方剂量临床合理应用思路
1.三因制宜,精辨病机 2.抓主症,执简驭繁 3.熟谙药性,随证施量 4.回归本原,保证安全 5.注重煎服,合理配伍 6.药理回归,今为今用
6
1.三因制宜,精辨病机

现代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改变, 以及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进步阻断了许多疾病的 自然进程,同时由于东西方医学对疾病的命名方 式不同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诸多现代疾病很难与 经方原文完全一致。故处方用药应当因时因地因 人制宜,精辩病机,其用量的变化,要因人而异, 视体质之强弱,病情之轻重,病机之变化,结合 时地而定,不可拘执。
14
中医诊断:
呕吐 胃失和降
西医诊断:
胃动力不足 胆囊炎 胆结石
15
治法:和胃降逆,理气健脾
16
小半夏汤、枳术丸合连苏饮加减 清夏3g 干姜3g 黄连3g 枳实3g 9g 二丑各1.5g 红参2g
炒白术
17
用药特点
清夏、干姜:小半夏汤——祛痰止呕 枳实、炒白术:枳术丸——理气健脾 黄连、苏叶:连苏饮——行气止逆 二丑:通下以降逆 红参:益气以健脾,治久虚之人

经方与临床经验优秀PPT资料

经方与临床经验优秀PPT资料
数。
参3g 制半夏4.5g 茯苓9g 大枣3枚 大黄3g 龙骨15g 牡蛎15g 白矾1.5g 郁金10g
大块风疹,易出汗,压迫处风疹尤甚。桂 枝汤加白鲜皮、丹皮等。
桂枝6g 赤芍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6g 丹皮6g 白鲜皮15g
提示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 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 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 桂枝汤。
原方出入加减
[例2] 患者女,46岁,1984年就诊。颅内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已失去手术机会,
“天地气化无穷,人身之疾亦变化无穷,医之 良者引例推类,可谓无穷之应用,圆机活法, 《内经》是举,与经意合者,仲景书也。”
——朱丹溪《局方发挥》
成方(传统方) ——包括古方、经方、时方
现代方 ——建国后的处方
仲景方 的现代应用
直接使用法
[例1] 患者男,72岁,1983年秋就诊。胆囊炎。
发热不甚,腹痛不显,血象高,B超示胆 囊炎症,脉微细,但欲寐,身有微热,呕而不 适,小便利,手脚凉,方用四逆汤。
原方出入加减
乌梅10g 细辛3g 干姜10g 黄连10g
[例4] 患儿女,9岁。癫痫失神发作。 素有高热惊厥病史,此次因扁桃体炎发热而致惊厥,诊时已肌注过安痛定等,患儿大汗淋漓,烦躁,口干舌燥,渴饮不止,倦怠。 2004年就诊。 患脑梗塞数年,经治好转,但左侧肢体拘挛疼痛、凉麻不适,舌质稍暗,苔白,脉弦。
每6小时用一次甘露醇,中间2次交替使用高渗 糖,但仍头痛、恶心、呕吐,渴欲饮水,水入 即吐。五苓散加减。
猪苓60~90g 茯苓15g 白术9g 桂枝3g 白茅根30g 泽泻15g 酒军10~15g
提示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