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应在课堂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在品析描写的语句方面,学生这时应该能够熟练把握赏析的角度,和有能够准确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指导赏析的思路,而不要固化赏析的语言模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个人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2.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个人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预习阶段,注意类文的推荐,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进行预习自读。

了解一些相同时代背景的文章,寻找小桃树和“我”成长过程中的共通之处,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要想对作者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建议组织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包中的预习材料《贾平凹懂得发现自己》等文章。

一、作者介绍导入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二、初读梳理1.请学生起立朗读课文,穿插正音、解词补充。

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学习内容分析:一.单元分析《一棵小桃树》是语文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诸多启迪,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二.课文分析《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来反映作者对美好未来、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学生学习了《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手法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该手法并学以致用的一篇课文,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勾画表示过渡的语句或词语能说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品读描写小桃树“没出息”的关键词句和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通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生经历,能领会并口头说出小桃树的深刻内涵,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意义。

突破措施: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突破措施:品词析句、背景介绍、抓表示过渡的关键词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预习摘抄2. 查找关于作者的有关资料。

3.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一首小朋友写的诗:我想变我想变成一棵树我开心时开花我不开心时落叶。

小朋友用一棵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世间万物尽管是一棵树,只要走进人的心田,即使平凡也会变得不平庸。

今天我们跟随贾平凹先生也走进一棵树,一棵小桃树,我们是否也会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感动呢?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顺思路活动1:一棵小桃树的自白1.默读课文,假如你是这棵小桃树,你能以第一人称给我们讲一下你的成长经历吗?2.思考作者写小桃树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提示】:梳理时关注表示过渡的语句或词语帮助梳理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在文中的前半部分,作者看似在写桃树,实则抒发在学习之路、工作之路上遇到的挫折及磨难。

托物言志手法的再一次体会和情感的熏陶,便是这课的重点。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朗读、提问、合作探究、展示等环节,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2.掌握记叙顺序,学习借所写之物来抒写自己情志的写作方法;(难点)3.学习小桃树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不屈、敢于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教学设计】一、悬念导入,诱发兴趣:师:谈到桃树、桃花,我们想到了美丽、端庄、娇艳、多姿多彩。

古人更有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佳句,可见人们对喜爱与赞美数不胜数。

而此刻,我们要师生携手,跟随着贾平凹的脚步去认识一棵不一样的小桃树,感受一下它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

(通过渲染、设疑,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师: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三、整体感知,初识文本1.问题引领:师:文章的主要物是写小桃树,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预习的感悟,跳读全文,勾画描写小桃树的句子。

【课件提示——从形态、颜色;动作、神情入手,并掌握重点词】(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请结合表格提示进行回答。

)走进文本,感悟小桃树。

2.学生走进文本,勾画批注。

3.提炼重点信息:总结出小桃树的特点。

(板书:小桃树及特点)四、合作探究,再悟问题【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所说的“可怜”】1.文章开端便写到:“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地方?同学们齐读后小组合作,交流感悟,体会新知。

读中体会感情,交流展示句中所感。

明确: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等,都表现了它的“可怜”。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 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__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__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 wéi )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举例:讲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3)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提高阅读水平。
2.教学难点
(1)理解小桃树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举例: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挖掘小桃树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成长过程的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并解决问题。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一棵小桃树》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态度。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8《一棵小桃树》教案 (2)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8《一棵小桃树》教案 (2)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主体活动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植树节刚刚过去,有没有同学参加植树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抒情散文,走近一棵小桃树。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青年作家,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满月儿》、《秦腔》等。
七、试写美文
以“我的……”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如:《我的文具盒》,可以抒写“我”对默默陪伴我刻苦学习的文具盒的深厚感情;《我的一件毛衣》写“我”的一件虽破旧但仍穿在身上的毛衣为外婆所织,外婆当年去世,表达了对外婆深深的怀念之情等等。
简单了解作者。
字词识记。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并做好圈点勾画。
教案
课题
一棵小桃树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年月日第节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习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小桃树)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2、了解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小桃树艰难生长过程的描写表达理想愿望的写法。
3、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4、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讨论思考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体验感悟。
美文试写。
板书设计:
一 点题(1)
棵眼前情景(2)
小 小桃树(2-14) 回忆(插叙)(3-8)托物
桃 ↓ 眼前情景(9-14)→ 言志

【精品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2

【精品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2

18.《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

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

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探究课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自古,桃花、桃树、桃木就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

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棵小桃树”却是个弱者。

它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情操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

(二)资料链接1.作家介绍贾平凹(拼音:JiǎPíngwā,1952年2月21日-),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

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观察练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更加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将这些观察到的细节融入写作。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观察与写作”主题展开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也展示了观察练习的成果。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和活动。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验。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关注与热爱;
-创设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作者,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写作技巧的运用: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生活、描绘事物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描绘出小桃树的生命历程。这是对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它帮助我们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作品更加生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将观察到的景象融入文字,表达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实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挚、疏、凌、涩、窥、瘦等;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感悟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详细理解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18.《一棵小桃树》教教案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查找贾平凹的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桃子图片,吸引学生兴趣。

导语:你们喜欢桃子吗?有谁见过桃树生长的过程?给我们描述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一棵小桃树》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

但是,1966年开始,长达10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

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016年1月,入选“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写作背景1976年。

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18* 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文中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

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难点:理解作者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语言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即使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的小桃树。

作者明写一棵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其中暗含了作者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只要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自读与讨论探究、教师提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情境导入一个柔弱的生命,在经历生活坎坷的时候,是坚守,还是放弃?看似单薄的,积蓄着梦想的小桃树,竟然可以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依然要开花、要结果,百折不挠地追求着成长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这就是贾平凹心中的小桃树。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棵小桃树》,它将会给你带来怎样的精神启示和生命的感动呢。

[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

(二) 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贾平凹( 1952—) ,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

陕西丹凤人。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 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

贾平凹的创作以小说、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已出版《月迹》《商州三录》《抱散集》等十几个散文集,《浮躁》《废都》《怀念狼》等多部长篇小说,《兵娃》《腊月·正月》《天狗集》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

《腊月·正月》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小桃树的象征意义有较深的理解,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便让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深入、全面。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一些疑问和不明白的地方。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句式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以及精彩句式,如“羞涩”、“蓓蕾”、“破土而出”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文章结构分析:指导学生理解《一棵小桃树》的篇章结构,掌握作者如何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来组织文章,表达主题。
-情感体验与表达: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审美鉴赏: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体会贾平凹散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词汇语境理解:学生往往对词汇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文章深层含义解读:学生需要理解作者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成长过程,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的篇章结构、贾平凹散文的特点以及小桃树的象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感悟生命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小桃树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二、情景导入教师引言:平时同学们喜欢读书吗?(生喜欢)我们真是志趣相投啊!老师特别喜欢林语堂的一段话,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屏显):“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的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去寻找我们心灵的阳光。

(板书课题)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查工具书,掌握字音字形(屏显)忏悔伫窗矜持孱头猥琐一摞马嵬坡颤抖赤裸垂垂暮年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围绕着小桃树作者写了什么?(生带着问题速读,然后找一生回答)3.师小结:作者先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及眼前的小桃树,然后回忆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在“我”的人生历程,最后再写眼前的小桃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1.跳读课文,边圈点勾画出有关小桃树的语句,并品析。

用“这是——的一棵小桃树”的句式说(师板书:树干)2.成果展示。

先四人一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然后全班进行展示。

学生先朗读选取的语句,再说出这是怎样的一棵小桃树,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

(师板书小桃树形象的词语:先天不足、讨厌、瘦弱、可怜、孤独寂寞等)3.品读小桃树瘦弱的一面从第9自然段:“一棵“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相关语句并从修辞角度赏析,这是一棵瘦弱的小桃树。

(1)学生试着重读黑色的字词,体会朗读中情感的效果表达。

(如果生朗读还不到位,师可以范读)(2)生再用忧伤的语调朗读,读出作者对小桃树的疼惜、怜爱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2)
2、什么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明确:反复出现的细节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这就是阅读这类散文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3、文中多次描写小桃树的“没出息”,旁批正好在第4小节旁边,咱们就用教我们的方法来品读第4小节。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齐读。
4、品读“没出息”的小桃树:
(1)这段话里哪个词最能写出小桃树的没出息?——“委屈”。
2、关注旁批5:树开花了,“我”的情感也迎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
生长环境如此恶劣,生命力量如此虚弱与缺乏,但小桃树没有倒下,仍然坚强,仍然不屈,仍在逆境中奋力生长,与风雨搏击,于零落中坚守一株待绽的花苞。小桃树如“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激励引导着“我”,去经历并享受这些苦难,期待并坚信开出最美的人生之花。(板书:树——灯)
明确:传神的动词,突出生长环境的恶劣,且和数量词“一点儿”呼应,突显小桃树生命力的虚弱,一个“拱”字写尽了小桃树的“没出息”,贾平凹“真有出息”!
环境如此恶劣,生命如此虚弱,依然要“拱”,隐隐暗示了小桃树的坚强与不屈,为后文的“有出息”埋下了伏笔。(小桃树在作者笔下已经化身为抒性灵、发哲理的替代物,具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念——对奶奶的怀念,对小桃树的怀念,对那段凄风苦雨的岁月的怀念!我们要铭记爱,铭记梦想,铭记苦难。
坚——不努力,不坚定,不坚持,你永远是棵“没出息”的小桃树!
艰——历尽艰难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甜——苦尽甘来。
……(适时板书。)
人生有梦,心中有念,内心有爱,生活就有希望,就能用坚强和信念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苦尽甘来。
追问:如果奶奶笑话应该怎么说?——奶奶也笑话说……
明确:可见奶奶对这棵小桃树的怜爱。一字之别,一词之差,情感迥乎不同。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
学生展示句子:“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
“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会立即断去。”
“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评:小桃树在几乎被我忘却的时候却破土而出;出土后瘦弱可怜,就遭到大家的嘲笑,连奶奶也说它没有出息;它被猪拱过,又险些被砍掉;它第一次开花就遭到风雨的摧残。但是,它一直顽强地生长,勇敢地与风雨搏斗,努力地绽出自己的花苞。
2、教师小结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借写一棵小桃树在逆境中诞生,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的故事。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战胜挫折与苦难的勇气,寄托了作者对幸福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悔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在默读中勾画出生字词,教师将学生易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2.指名学生注音,其他同学纠错,教师正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案[学情分析]《一棵小桃树》是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本课借一棵具有曲折成长历程的小桃树抒发了作者的情志——面对生活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上一单元学生已经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中我想让他们学以致用,跳读课文,明确小桃树曲折的成长经历。

细读课文环节中,我想教会学生通过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抓关键词等方法鉴赏语言,用美读的方法走入课文情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我想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找出作者与小桃树的相似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小桃树身上寄托的情志,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梳理文章“小桃树”的成长历程;2.品析语言,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比较阅读,理解作者在小桃树身上寄托的情志,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品析语言,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学习难点]比较阅读,领会作者在小桃树身上寄托的情志,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品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然总能给人智慧的启迪。

宗璞从一树流淌的紫藤萝花中平复了烦躁的心绪,加快前进的脚步;史铁生从秋天开的烂漫的菊花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重拾了生的勇气。

一棵在风雨中挣扎、顽强生长的小桃树,会寄托贾平凹怎样的情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他的《一棵小桃树》去找寻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经典人物——白娘子,以及传说故事的梗概2.理解《一棵小桃树》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主题3.掌握简单的文学分析和解读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理解《一棵小桃树》的情节和主题三、教学难点解读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内涵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五、教学过程1、导入Step 1、导入课题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让学生预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Step 2、前置知识引入通过探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为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棵小桃树》中的人物和主题。

2、讲授Step 1、作者的生平与作品介绍通过课件和文字材料向学生介绍《一棵小桃树》的作者、作品背景、创作历程等相关信息。

Step 2、文学分析根据课本提供的文本材料,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探讨。

3、练习Step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Step 2、课堂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文章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小桃树在小区居民中具有何种象征意义?”等。

4、总结通过讲评等方式,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完成阅读文章并写读书笔记;2.按照笔记挑选文章关键词,并应用到常用词汇当中。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逐渐了解了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经典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梗概,以及理解了《一棵小桃树》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同时,本节课还强调了文学分析和解读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小组讨论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深层意义,让学生从语言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小桃树》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

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我的小桃树。

二.作者介绍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另写散文。

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将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字或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2.纠正学生的读音,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的字形。

四.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小桃树)
2.追问: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小桃树的经历的?
3.了解了课文的结构,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一棵怎样的桃树?
五.感受“小桃树”的形象:
1.阅读课文,思考: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边读体会。

2.师生交流。

预设: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A、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桃树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评读中引导理解“它的委屈”。

(不仅仅是委屈)(生命脆弱)(想呵护)(….)
C、这棵小桃树牵动着大家的心。

作者的心也和你们一样啊!所以,他用“长得很委屈”来描写这棵小芽,这里的“委屈”一词,不仅写出了小芽的样子、神态,还表达了到作者对它的情感,这就是作者炼字的功夫。

来,让我们一齐品位作者的语言。

(从这个句子,我们知道了这是一棵先天不足的小桃树,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到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2)他们嫌那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保护它,给它浇水。

(你从中知道了这是一棵怎样的桃树?——不招人喜欢、无人喜欢的树,无人欣赏——可怜的小桃树!)
(3)虽然长得弱小,可一夜之间竟开满了花呢。

我每次看
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来。

(孤独寂寞的小桃树——可怜的小桃树!)
(4)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小桃树)
六.小结: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长得委屈无人欣赏孤独寂寞历经磨难顽强不屈(加一句链接下文的话)
第二课时
一.走进我的内心
1. 同学们,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认识了我的小桃树。

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谢你呢?我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请同学们联系上文认真思考,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2.师生交流。

预设:
(1)就在那俯下去的一刹那,我突然看见在树顶的高高的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海上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A、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B、引导学生抓住“竟”字体会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结合“风浪里海上的灯塔”体会小桃树给予了作者希望、信心。

过渡: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这一幕,那我就应该只是若有所思,怎么会说“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谢你?”
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对于作者而言,小桃树又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呢?
(2)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存着我的梦。

A、学生谈句子的理解。

联系前文,抓住“不甘心”“我的梦”,说出我期望桃核开花,让我看见桃花,让我幸福一生。

B、引读:当我看见它发芽,看见一个春天长上两尺多高时,我十分高兴:同学们我高兴什么?接着往下读。

(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的种子长的,在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

所以先前认为它没出息的奶奶也会常常保护它,给它浇水。


3、联系小桃树对我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再来说一说,我为什么感激小桃树?
当我看到一朵朵桃花随着风雨飘落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的梦,可是看到还有一个花骨朵,作者仿佛看到了希望。

二.梳理“我”的经历
1.可这还不够啊!倘若此时的我一帆风顺甚至春风得意,我又怎会在意这桃花的飘零?这孤独的花骨朵?再联系前文,看看作者又是一番怎样的境况?
2.师生交流。

预设:
(1)走出了山,来到城里,……便在没法去想了。

A、“走出了山,来到城里”说明作者小时候是在山村长大的。

B、我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样大,城里的美景这样多”。

“我”在山村长大,山外、城里的情景让我了
解到自己就像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过渡:我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结果又如何?
(2)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A、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

C、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奶奶去世了。

唯有这样的我,看到了这样的小桃树,看到它这样的一幕,作者才会有这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才会有这无以言表的感激。

这家乡的小桃树,一直激励着作者,他把那一百二十七张退稿签全贴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

每天读书、写作,读书、写作。

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笔耕不辍,最终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

3.提问:第6、7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三.思考“奶奶”在文中的作用
1.除了“我”和“小桃树”,课文还写了谁?(奶奶)
2.追问:“奶奶”和小桃树又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师生交流:
(1)“吃吧,这是‘仙桃’,吃了以后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由于奶奶的话,我把桃核埋在院子里,种下我的梦。

奶奶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2)他们嫌那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保护着它,给它浇水。

(由于奶奶的照顾,寄托我梦想的小桃树才能存活下来。


四.解决学生疑问
1.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懂的?
2师生交流。

预设:
(1)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提示: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2)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想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3)第5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

(4)“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

”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提示: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在一个黄昏坐在窗前看他的小桃树的情景,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的人生经历。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他寄情于物,表达了自己要不屈不挠,执著追求幸福人生的思想情感。

2、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心田上绽放的花朵,有了梦想,便有了一个信念,一份追求。

面对这棵小桃树,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呢?将你的感悟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18.我的小桃树
小桃树先天不足孤独寂寞历经磨难顽强不屈
我在山村生长孤陋寡闻遭遇挫折、苦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