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投入产出分析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9530d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3.png)
改⾰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产率及其变化分析2019-10-30内容提要:本⽂使⽤DEA⽅法分析了我国改⾰开放以来农业⽣产率及其变化趋势。
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
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
缩⼩农业⽣产地区差异的⾸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关键词:农业⽣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DEA⽅法中图分类号:F304.7⽂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3-4161(2008)03-0001-041.引⾔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个难题。
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开放⾸先解放了农业部门的⽣产⼒,农业部门获得了快速增长。
然⽽,80年代中期后农业的增长⼜开始下降(黄季,2004)[1]。
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农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从1981~1984年的9.4%下降到1985~1989年的3.97%,虽然在1992~1995年期间的增长率达8.4%,但1996年以后农业的增长率⼀直在5%左右徘徊,农业农村的发展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理论研究以及⽣产实践均表明了技术进步与⽣产率的提⾼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居于中⼼地位(纳尔森,2001,P.3)[2]。
持续的农业⽣产率的提⾼,即提⾼了农民的收⼊⽔平,也为⾮农产业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劳动⼒,⽽劳动⼒由低效的农业向⾼效⾮农产业的再配置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重要源泉(胡永泰,1998)[3]。
因此,研究农业⽣产率的现状以及动态演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策内涵。
已有⽂献对农业⽣产率的估算主要有两种⽅法:参数⽅法(⽣产函数法)和⾮参数(DEA)⽅法。
参数⽅法包括增长会计法和⽣产函数法。
经营情况分析及预测
![经营情况分析及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ac2754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a.png)
经营情况分析及预测一、行业规模:稳定收缩增速放缓2011年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大幅收缩,各项规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企业数量减至8396家,同比减少27.51%;从业人员达到237万人次,同比增长5.33%;总资产由2010年的11780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13918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8.15%,较2010年的增加率减少了6.20个百分点;负债总计达到7545.55亿元,同比增长17.03%,负债率虽有快速增长,但是其增长速度较2010年有所回落,且低于资产扩张速度。
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企业数量结束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业人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资产及负债情况总体呈现上升。
增速来看,行业资产及负债增速五年来保持在15%以上增速,2008年整体增速回落,在2010年逐步恢复之后,2011年又有所反弹,再次回落,但仍略高于2008年水平。
表12007-201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指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2007-201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资产及负债情况总的来说,201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有所收缩,这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及国内经济增速减少是分不开的,同时,汽车行业的的低迷表现也制约了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随着汽车行业增速的回升,零部件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将有所上升。
二、三费变化:财务费用大幅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三费”即是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个财务指标反映了公司管理能力的高低。
2011年1-12月,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为22.52%,较2010年减少了19.80个百分点,减幅较大。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7.12%、22.07%和30.29%,除了财务费用的同比增长速度均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财务费用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7.77个百分点,说明行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差,净利润增长速度放缓。
表22007-2011年全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三费变化情况单位:千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财务费用的上升说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有所增加,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的下降说明零部件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企业规模有所收缩。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82ba0df5335a8103d2201d.png)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姓名:何方元学号:11032011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概述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我国总出口额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6.78%上升到2005年的28.64%;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更是从1995年的1.44%上升到2005年的9.71%,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高新技术产品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以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一、从进出口额看高新技术产品的变化趋势历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表一)单位:亿美元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进出口差额199240107.1147.1-67.2199346.8159.1205.9-112.3199463.4206269.4-142.51995100.9218.3319.2-117.41996126.6224.7351.3-98.11997163.1238.9402-75.81998202.5292494.5-89.51999247376623-128.92000370.4525.1895.5-154.62001464.5641.11105.6-176.62002678.6828.41506.9-149.82003110311932296-9020041654161332674020052181197741602052006281524735288342200734782870634860820084156341875487382009376930996868671201049244127905077920115488463210120856(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再直观的看一下上表所反映的趋势图: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变动(图一)单位:亿美元(一)增长的背后与我们看到的一样,自从“八五”提出高技术产品出口战略以来,我国高技术产品无论进出口量都在增加,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更是以跨步式增长。
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bb04e9524de518964b7d69.png)
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摘要:科研活动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影响科研产出的主要因素。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对科技产出起着重要的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增长时间序列一、研究背景现在,全球正在进行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这为后发国家追赶先进创造了机会,印度软件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这种可能,中国也正在以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参与到这次科技革命当中。
根据现代新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知识积累很可能是世界范围增长的核心因素。
现代经济发展历史已经证明,科技投入的迅速增长会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增长,近代,美、日、欧的经济发展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投入、科技投入迅速发展的三十年,虽然,中国现在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正在向高科技型的创新型的国家进军。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根据获取中国历年的科研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的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二、模型假设本文采用中国科技统计网的直接数据,采用中国1996至2009年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数量模型,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一般性的结论,为我国政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创建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的关系模型时,以每年申请的专利数作为科研产出量,以每年的科技活动经费和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作为科研投入的物质和人力资本。
在创新投入产出分析中,通常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将模型表达为■(1)两边取对数得到■(2)其中,pt是专利数,rt是科技活动经费,st是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
选择双对数模型的原因在于,假设科研产出的增加量是由科研活动经费的投入增加量和从事科研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的增加量决定的。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4192000975f46526d3e1c4.png)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1年8月目录说明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一、总则二、经济效益指标三、基本报表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基本报表表一平均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表二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表三直接科研费用表表四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表五总科研经费复利值计算表表六已获经济效益计算表表七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表表八年经济效益和可以投资年均纯收益计算表附表附表1 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参数值附表2 计算价格附表3 复利和贴现系数表说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和四川农业科学院已于1983年分别提出了农业科研成果经济评价方法。
这两种方法由农业部成果处推荐各地选择使用。
现已适用5年,对正确评价农业科研成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在试用中也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突出的是许多参数自行选择,缺乏可比性;把预测效益与事后总结评价混为一谈;计算的经济效益偏大;缺乏统一的计算报表,不易推广采用等。
为此,我们接受农业部科技司的委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简明、易算通用性强、适应当前科技管理水平的原则,经过研究,并多次征求意见,四易其稿,提出了这个“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这个计算方法分总则、经济效益指标、基本报表、经济效益计算参数四个部分,并有八个基本报表和三个附表。
本方法计算的经济效益分两阶段,一个是科研成果在申报奖励时已经为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是该成果在未来推广阶段内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前者直接为成果报奖服务,而后者则是该成果推广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方法要求的最基础数据是科研成果与对照的多年对比试验结果。
同时,为了增强可比性,在计算时,对同一农产品、同一生产资料及劳动工日值要采用附表2给定的价格数据。
本方法只需科研人员提供三类数据:(1)多年多点对比试验中投入产出实物量,(2)历年的直接科研费用,(3)历年已经和预测的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
其余的各种数据均采用给定的参数进行计算。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0f6f63a6bd97f192379e924.png)
3
表 5 1985 年、1990 年和 2000 年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
部
门
1985
1990
2000
农林牧副渔业
440
1021
1479
工业
762
1169
1982
建筑业
627
1295
1889
交运邮电业
776
1256
1716
商业饮食业
271
860
1175
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
324
634
508.1
单位:万人 2000 13.54 255.99 26.56 39.17 84.84 40.50 15.48 37.04 11.46 5.53 17.30 547.40
增长率(%) -0.82 -0.70 -0.27 2.79 3.90 4.04 0.72 1.05 1.08 4.41 1.75 0.75
5
表 6 2000 年大行业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预测数据 单位:万人
1990 年现状
2000 年预测
人才行业分布
职工数
专业技术 人员
专业技术 人员比重
%
职工数
专业技术 人员
专业技术 人员比重
%
1990 年
2000 年
合计 农林牧渔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公用事业 卫生体育事业 教育文化事业 科学研究事业 金融保险业 机关、团体 其它
3表51985年1990年和2000年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部门198519902000农林牧副渔业44010211479工业76211691982建筑业62712951889交运邮电业77612561716商业饮食业2718601175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324634935卫生体育事业510658796853教育文化事业557669018066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503057086241金融保险业357374488662行政机关89019363551合计117517872503以上介绍的是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预测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阶段性工作的一些初步结果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https://img.taocdn.com/s3/m/d42d57c3aef8941ea76e0560.png)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长期以来,规模速度等指标多被用来考核某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效果,不仅形成了普遍重视产值和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省市纷纷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十二五”引导工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受计算方法、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率有时并不能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加强分析和研究,找出适用空间和范围,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一、工业增加值率的概念及指标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简言之,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收入法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1]。
从计算方法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仅包括工业增加值的内容,还包括原材料的转移价值,即原材料价值在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从企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明企业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投入产出效果越好;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从地区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体现了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其在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动的规律性分析(一)我国历年工业增加值率变动情况从1994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核算和公布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率。
1997年采取新的统计口径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 之间波动(见图1)。
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国甚至超过了40%。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次明显下降。
中国投入产出表-产业关联
![中国投入产出表-产业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e7b7d9f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6.png)
表2 中国1997年、2000年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表3 中国传统消费资料产业与生产资料产业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注:传统消费资料产业:食品业、缝纫及皮革制品;传统生产资料产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及炼焦工业、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工业;表1 中国1987、1990、1992、1995年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表2 中国1997年、2000年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对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部分上游产业中间需求率大于1。
从1987、1990、1992和1995年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冶金工业中间需求率均大于1。
中间需求率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中间需求大于总需求,即产业的最终需求为负值,这表现为中国冶金工业产出量无法满足国内对冶金产业的中间需求,其缺口只能由进口补足,即进出口(NX)为负值。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到我国石油及天然气加工业的中间需求率大体呈上升趋势,1992年以后石油及天然气加工业的中间需求率大于1,这与中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且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一情况相一致。
中国采掘业的中间需求率在1997年为1.055726,大于1,并在2000年上升为1.0927402,即采掘业的产出无法满足国内的中间需求。
因此,石油产业和采掘业成为新一轮工业化的瓶颈产业。
按照钱纳里的分类,根据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的大小可将全部产业分为4种类型,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大小的判定以0.5为分割点。
表3 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比较及产业分类第Ⅰ类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中间需求率大且中间投入率小的产业;第Ⅱ类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中间需求率大且中间投入率大的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以上产业对各产业的带动性强,说明在我国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种具有重要作用;第Ⅲ类中间需求型制造业:中间需求率小且中间投入率大的特征,这部分产业为社会提供最终需求;第Ⅳ类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中间需求率小且中间投入率小的特征。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18fa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a.png)
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通过投入产出表来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根据 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从而了 解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此外,通过对产业链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各产业的短 板和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始于1987年,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成为研究我 国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根据最近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的 主要特征是:第一产业占比较小,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较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 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投入产出法在产业结构分析 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它通过分析经济体中各产业之间的 投入与产出关系,来揭示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动态变化。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于产业结构分析中。
首先,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这使得我们能够定 量地分析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产业对其他 产业有较大的影响,哪些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关键地位。
未来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本次演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仍存在以下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投入产出关联分析的精度和细度有待提高,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和划分 产业类型和产业链环节。
2、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和趋势,以 便更加精准地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3、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和作 用机制,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1、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较 高。这表明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 支柱。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794975bed5b9f3f90f1cdd.png)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解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一般称为增加值。
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
全年粮食产量属于全部价值的范畴。
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573b20cfc789eb172dc867.png)
关系如何 呢?各个产业之间 的联 系紧密程度如何?本文 将尝试 回答这个问题 。
用第 J 产品 ( 或产业)部 门的总投入 去 除该产 品部 门 ( 或产业 )生产经营 中所直接 消耗的第 i 产品部 门的货物
第 2卷 9
20 0 0 年1 1 月
第 1 期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o0 总 o 9N 1 1 第 . 2
24 0期
上海 生产 性服 务业 与其他 产业 的互 动关 系 .
பைடு நூலகம்— —
基 于投入产 出表 的分析
田家林 韩 锋 ・ ( 海大学 ,南京 209 ) 河 108 ( 陵科技学 院 ,南京 金 。( 海理工 大学 ,上海 上
出结论 :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 系比较弱 ,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 空间,知识技术 密集
型生产性服务业对上 海国民经济发展 的贡献在增加。
[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业 投入产 出 投入产 出系数 [ 中图分类号 ]F2 [ 17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年来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及其在经济增 长和结构 调整 中与其他 产业 ,特 别是制造业的互动 关系 ,引起 了 国内外学术界 的高度关 注。上海 是我 国生产性服务 业 比
较发达的地 区,同时上海也 是长三角 的龙 头,它 的生产 性服务业依靠长三 角乃至全 国的制造业 获得了长足 的发
展 ,那 么 上 海 的 生产 性 服 务 业 与 其 他 产 业 的 发 展 的 互 动
历年投入产出表
![历年投入产出表](https://img.taocdn.com/s3/m/7460ff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a.png)
年份
投资总额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主要投资项目
备注
2019
500
1200
150
更新生产设备、研发新产品
研发投入增加
2020
400
1400
200
市场推广、扩大销售团队
市场份额增加
2021
600
1600250来自新工厂建设、产品线扩展新工厂投入运营
2022
700
1800
300
研发创新技术、海外市场拓展
海外市场收入显著增长
报表说明:
1、投资总额:反映了公司每年的总投资额,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更新、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
2、营业收入:公司每年的总销售收入,反映了市场销售情况。
3、净利润:考虑成本和税费后公司的实际利润,是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4、主要投资项目:列出公司每年的重点投资项目,帮助分析投资方向和效果。
5、备注:提供每年财务数据背后的重要信息或特殊事件,帮助更好地理解数据变化。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投入产出分析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投入产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0a34db08a1284ac85043ff.png)
报告题目: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与应用报告人:王志标均衡的定义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自提出之日起就包含了双重含义,并沿着不同的轨迹演进。
在马歇尔经典的教科书里就谈到“生物学和机械学关于相反力量均衡的概念”(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5)在生物学的均衡里,马歇尔着重谈的是个体在各种力量作用下成长、衰老的均衡。
并认为,生物学的均衡要较物理学的均衡来得复杂。
机械学,或者物理学中的均衡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运用就是各个局部市场的分析,因为物理学中的均衡往往将大至星球、小至粒子简化为一个个抽象质点,研究这些质点在各种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局部市场的均衡又包括了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也可将比较静态分析视为长长的时间链中的离散动态分析。
而生物学中食物链条,动植物与外部环境、资源的复杂相互作用,则在经济学中演绎出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认为,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洛桑学派的带头人瓦尔拉斯在其《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一般均衡论,核心内容是用几个代数方程组描述生产、需求、交换、分配和资本形式,在供求平衡、完全竞争、自由交换的条件下,确定均衡价格,达到充分就业、市场结清,生产者获得最大利润、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
(张守一,葛新权,《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pp324)实际上,一般均衡理论的源源可能更早。
如20世纪的经济思想史家、博学的熊彼特在其遗著中认为:“这个规律(即萨伊定律)——至少在含义上——等于是承认了各个经济数量的一般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彼此互相决定的均衡机制,因而(像萨伊的其他贡献一样)在一般均衡概念出现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92.pp368)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魁奈的“经济表”。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则将“经济表”所描述的“静止状态”的简单再生产扩展为“扩大再生产”。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其应用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e60f0ead51f01dc381f15d.png)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其应用考号:姓名:[内容提要]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
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它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采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要素投入对产量(产出)的贡献率、规模收益和其他系列问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广泛应用于经济数量分析,运用我国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应用统计学的方法来验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提出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而加快促进技术进步,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来加快我国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经济数量分析经济增长一、生产函数(一)简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一个数理模型、图表或图形来表示。
换句话说,就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实际的经济问题时,生产函数不仅是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对应,更是一种生产技术的制约。
例如,在考虑成本最小化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技术制约,而这个制约正是由生产函数给出的。
另外,在宏观经济学的增长理论中,在讨论技术进步的时候,生产函数得到了很大的讨论。
(二)常见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H.Douglas)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具备了经济学家所关心一些性质,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一定意义。
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d23262f0066f5335a8121f9.png)
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沈利生王恒内容提要:增加值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
中国的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在下降。
本文定义了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给出其与增加值率的关系,通过分析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的变化得出,新增加中间投入品的贡献系数下降是造成总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而增加值率下降的原因。
接着利用变参数经济计量模型,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中间投入和进口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的数值和变化情况,并就提高增加值率的可能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增加值增加值率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一、研究增加值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可以用表1投入产出简化表来说明。
从表1的纵向看,中间投入(中间使用)之和为U,增加值(新创造价值)为V,总投入(总产出)为X,则增加值率可定义为:R=V/X。
在同样的总投入X下,新创造价值V越大,增加值率R就越高,或者说,单位总投入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就越大。
所以,增加值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也是一个经济体的增长质量指标。
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建设和谐社会,把增加值率作为研究目标正逢其时。
研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与国外作比较。
尽管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点,相互作比较时存在着很多不可比因素,但用增加值率这个综合指标进行比较,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可以让我们看到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第二个方面是在纵向上考察不同时期的增加值率,分析其变化趋势,藉以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方向:是在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是依靠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增长,抑或相反,靠更多的投入、更大的消耗维持高速增长。
明确了我国所处的水平和发展阶段,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或对策,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所以,对增加值率进行深入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