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病机-免费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障碍等病理变化,常表现为阴寒内盛,血脉凝涩, 以及痰湿、水液贮留等病变。如畏寒、喜暖、肢 冷、腹冷痛、泄泻、水肿、痰液清冷、舌淡、脉 紧等症。
• 2.阴阳偏衰 • 1) 阳偏衰 • (1) 含义:指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
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热量不足的病理 状态。 • (2) 特点: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 的虚寒证。 • (3) 成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 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 • (4) 表现:多以脾肾阳虚表现为多,尤以肾阳 虚衰为多,如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 踡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等症。
• 2)阴偏盛 • (1)含义:指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以
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 (2)特点:阴胜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 (3)成因:多因于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
寒滞中阳;或素体阳虚,寒湿内聚所致。
• (4)表现:阴以寒、静、湿为其特点。阴盛易
于导致湿煦气化作用不足,脏腑组织机能抑制或
• (2) 特点:阳胜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 (3) 成因: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阴邪从阳
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或因气滞、
血瘀、食积等邪郁而化热所致。
• (4) 表现:阳以热、动、燥为特点。阳盛
病机易于出现化热、化火、机能亢进和伤
阴的病理变化。如壮热、烦渴、面红、目 赤、尿赤、便干、以及苔黄、脉数等症。
会导致亡阴,最终“阴阳离决”而死亡。
难复,邪气留恋而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证,或留下后遗症。
• 二、阴阳失调 • 阴阳失调:即阴阳双方失却相对的协调与
• 平衡的病理状态,包括阴阳偏盛、偏衰、 • 互损、格拒、转化、亡失等。
• 1.阴阳偏胜
• 1) 阳偏胜
• (1) 含义:指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
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 2) 亡阴
• (1) 含义:指阴液突然性大量耗损或丢失,机体属于
阴的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 (2) 成因: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而严重伤阴或长期慢
性消耗所致。
• (3) 表现: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面色红
或紫,脉数疾等危重证候。
• 3) 亡阴与亡阳的关系 亡阴可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亦
• 2)阴偏衰 • (1) 含义:指精、血、津液等物质亏少,
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 病理状态。 • (2) 特点:阴气不足,阴液亏少,制约阳 热和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阳相对 亢盛的虚热证。 • (3) 成因: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 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 (4) 表现:以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证为多。
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 (2)表现:如病机为水不涵木的肝阳上亢证,病机本
继而出现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脉沉弱等阳虚症状 而转化为阴阳两虚证。
为阴虚阳亢,进一步发展,可损伤肾脏精气,损及肾阳,
• 2) 阳损及阴 • (1)含义: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生,继而导
致阴虚,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 (2)表现:如因肾阳不足,气化失司而津液停
• 6.阴阳亡失 • 阴阳亡失,指机体由于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
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 1) 亡阳 • (1) 含义: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 导致机体属于阳的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 (2) 成因:多由邪气太盛,正不胜邪,阳气突 然性脱失所致,或由素体阳虚,正气不足,疲劳 过度或过用汗法,汗出过多,阳随汗泄所致。 • (3) 表现: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神疲乏 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
如消瘦,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口干,脉 细数等阴虚内热的表现;骨蒸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颧红,-咳血等则为阴虚火旺;眩
晕,耳鸣或遗精,或性欲亢进,腰膝酸软,
失眠梦多等,则为阴虚阳亢之表现。
• 3.阴阳互损 • 阴阳互损,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影响及
相对的一方导致阴阳两虚的病机。
• 1) 阴损及阳 • (1)含义:阴虚基础上导致阳虚,最终发展为以阴虚
假热证。
• 2)阳盛格阴(格阴) • (1) 含义: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闭
于内,不得外达肢体而格阴于外,阴阳之气不相 顺接的病理状态。
• (2) 特点:阳盛于内,实热炽盛为疾病的本质,
加之格阴于外而出现某些假寒之象,产生真热假 寒证。
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大有力等症。但在 病势加重的情况下,同时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 伏等假寒之象。
聚,水湿泛溢肌肤的水肿证,其病机本为阳虚,
进一步发展,则必耗损肾中精气,使肾阴亦伤继
而出现烦躁不安,甚至阳升风动,抽搐等阴虚症
状,形成阴阳两虚证。
• 4.阴阳格拒 • 阴阳格拒,指阴阳双方力量盛衰悬殊较大,盛者壅遏于
内,将另一排斥格拒于外,阴阳间不相维系的病机。
• 1) 阴盛格阳(格阳)
• (1)含义:阴寒之邪壅盛于内,迫使阳气浮越于外,
5) 正虚邪恋 (1)含义:指正气已虚,余邪未尽,由于正气难复,致 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
(2)成因:多见于疾病后期,亦常由于多种疾病由急性
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正气虚驱邪无力所致。
(3)转归:向两种方向转变,一是在积极的治疗调养下,
正气增强,邪气渐散,疾病趋于好转,或痊愈。二是治疗
调养不当,或正气无力驱除余邪或病邪缠绵难祛而致正气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病理状态。
• (2)特点:阳虚阴寒内盛为其本质,但又有格阳于外
表现的假热之象,产生真寒假热证。
• (3)表现:如极度虚寒的病人,本来表现为面
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糜、畏寒嗜卧、脉
微细欲绝,在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突然出
现面色泛红、言语较多、烦热、口渴、脉大而 无根等热象,此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
பைடு நூலகம்
• (3) 表现:如外感热病,邪热炽盛,可见壮热、
• 5.阴阳转化 • 1) 由阳转阴:指原来病理性质属阳,在一定条件
下病变性质由阳向阴转化的病理过程,多由正气耗
伤太过,机能代谢活动急剧低下引起,抢救及时,
处理得当,则有好的转机。
• 2) 由阴转阳:指原来的病理性质属阴,在一定条
件下,病变性质由阴向阳转化的病理过程。多见于 素体阳盛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