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精心总结-集大成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社会化: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会化

现代教育基本特征:1、商品性2、生产性3、科学性4、性5、发展性

如何教育不同气质学生: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大纲(意义、结构、作用)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容的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组成形式:1、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等2、本文部分:这是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它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容所做出的规定,显示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还提示出讲授的时数、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容3、其他:有些大纲还列出教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等。作用: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容的广度、深度、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教科书的编者和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教师只有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难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人就认为“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下,从教室那里获得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赋予它以一种特殊的意义。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生的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学生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教育质的规定: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由此可见,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已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1、理解学生:心胸豁达(所含的第一个品质是灵活性)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即社会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作用(心里学意义是在情绪或理智上都处于别人的地位)客观性(客观性意指能够就事物本来的面目来看待它,而不受先入之见、偏见或与其的歪曲,它也是完全适合于移情的一般畴)2、与学生和谐相处:真诚(是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非权势(教师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出于帮助的热情来追求向往的成效)积极相待(是一种真诚的感情,概括别人的表现而向他表露自己的情感价值和信念)交往技能(交往技能是教师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意义的能力)3、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个教师如果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他就有信心,能明确地正式自己,他可能使已具有的教育技术得到积极的发挥4、教育的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热切盼望,是教师职业情感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对学生潜力的推测和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教师能力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对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它又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和重要因素。此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能力也还有自我提高的重要保证作用。青少年发展经历的困恼:1、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恼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4、自我探索中的迷惑5、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德育原则:1、理论和事件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如何适应个体发展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儿童的心里发展顺序是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有理智感、道德感等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上,还是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又是前后连续的。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和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的特点,教育者就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影响个体发展因素:1、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也就是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2、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3、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1、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导则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包括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道德知识的掌握(到的知识与文化科学知识一样,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在负责的社会生活中分清各种事件与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公正与偏见、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是指根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正确的道德评价能是品德趋于完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客观的效果到在的动机;从他人到自己;片面到全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知识的丰富,学生逐步学会对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虽然瘦个体发展年龄特点的制约,但也能通过教育给以促进。)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而一种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的情感体验3、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一种力量。道德意志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4、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打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它是对人的品德做出评价的客观依据。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效果是一致的,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便会出现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效果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道德动机的同时,必须知道他们学会选择实现良好动机的正确定位方式)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道德行为习惯是指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一贯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部力量,一旦行为习惯形成便标志着品德的最终完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无数次重复、有组织地联系和训练以及与坏习惯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类型: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原理等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