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推荐)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教师招聘考试简答论述辨析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教师招聘考试简答论述辨析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教师招聘考试简答论述辨析题汇总《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教师招聘考试简答论述辨析题汇总》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案: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答案:错误。

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3、行为改变都是研究的结果答案:错误。

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研究的结果。

研究是通过练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研究。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研究答案:错误。

焦虑对研究具有双重作用。

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研究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焦虑则会降低研究效率,起消极作用。

5、简述举动课程的特性①直接经历的方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②强调学生在实际举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

③经历课程是以各种举动为组织方式。

④经历课程的评判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6、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答案:③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②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③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7、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研究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研究困难的态度③影响研究任务的完成④影响研究时的情绪状态等。

8、XXX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详细运算阶段④方式运算阶段9、材料分析题:材料:XXX从一所XXX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实足,相信只要积极研究优秀教师的经历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XXX虚心向老师讨教,向同事研究,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但是,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判都很普通这令XXX十分不解。

(精品)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

(精品)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1)(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4)(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1)(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4)(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5)(5)(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性格培养。

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1)合理地没计问题;合理地没计问题;合理地没计问题;(2)(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6)(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简称师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

1. 试述幼儿判断的特点。

(江苏)(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2)判断内容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2. 试述运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福建)(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1. 试述幼儿园与小学脱节的根源。

(天津)(1)观念的差别;(2)体制的分立;(3)教育实践的差异。

2. 试述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

(上海)(1)设置的目的性;(2)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3)影响的渗透性。

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山东)请进来的方式(1)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2)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3)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

走出去的方式(1)建立儿童活动机构;(2)开展流动幼儿教育服务;(3)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4)与社区联手,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2.试述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河北)(1)游戏是满足幼儿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3)游戏有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1. 试述应如何培养幼儿学习动机。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2. 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动作发展正常;(2)认知活动积极;(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5)性格特征良好;(6)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1. 试述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大全1、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3、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集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集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集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各地教育部门选拔优秀教师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涉及广泛,其中的重点论述题更是考生备考的难点。

本文将为考生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1. 请阐述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2. 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谈谈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4. 怎样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评价体系?二、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1. 请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谈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 融合课程设计如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 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4. 解释“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 请从启发式教学的角度谈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果?3.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对教师的重要性及方法。

4. 解释社会性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1. 请谈一下学生成长教育的意义及其实施方法。

2. 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3. 以问题解决为主导的教学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4.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五、教育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1. 请谈一下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责任。

2. 如何正确对待教育法律法规并将其贯彻到实际教学中?3.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其对策。

4. 解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价1.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2. 解释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并介绍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3. 教育研究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

4. 解释教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

以上仅为一部分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考生在备考时,除了要掌握相关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

教师招聘论述题(整理)

论述题专项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师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学生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

二、结合相关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应该有机结合起来.(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有机的把二者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教师编制考试论述题集锦

教师编制考试论述题集锦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2.试述教育学的研究价值从宏观角度看,其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微观: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3.课堂提问的要求1合理设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6.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素养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8.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教师专业化形成系统的保障:(1)加强教师教育(2)制订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要为实现专业化应作出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9.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0.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11.试述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4)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权责主体;1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第一、教师应做到: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5发扬民主教育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学生要做到: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最后,其他因素有: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1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14.活动中心论的优缺点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灵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15.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有哪些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整2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3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课程开发存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16.试述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17.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18.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19.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20.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2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21.论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22.试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3.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4.试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问题:1中小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趋势: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2确立符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25.试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6.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1实习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7.试述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1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28.试述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29.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体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射界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心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30.如何上好多媒体课1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2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3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4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5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6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31.试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32.试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炼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3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教师的灵魂4教书育人—天职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34.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是什么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35.设计教案的要求有哪些1端正态度,高度重视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36.课堂板书有哪些要求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4文字精当,科学性强5书写规范,示范性强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37.试述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38.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39.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唯一标准2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关系,说课不能照教案说3处理好说课和上课的关系,说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4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5准备说课教案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40.教师招聘面试时的语言表达应注意哪些问题41.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做出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3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活动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4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42.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其次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再次要考虑学生本身状态,如不易过度疲劳,讲课内容符合学生需要,引起学生无意注意;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同时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间接兴趣;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形成有意注意;讲授新的内容时,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有意注意等;43.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地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的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44.试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的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45.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绘画、手工、雕刻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都是培养和提高想象力的有效途径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想象力活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46.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运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47,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性:1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方法: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48.试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以及防止遗忘的方法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7)掌握复习的量49.结合实际,谈谈教师怎样才能善于识别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况并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良好情绪的标准:(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良好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要做到(1)教会学生形成十一的情绪体验(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50.什么是焦虑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如何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1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对于学生来说,最常见的焦虑来源是考试2适度的焦虑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焦躁不安,记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起基本的产生;3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教师应注意以下工作:首先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估计,以确立适合学生能力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学生合理设置自己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再次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缓解焦虑的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放松训练、深呼吸等;51.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以和技能水平的高低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②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③知识、技能的掌握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不一定就高3“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52.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5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面学科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知道学生在该领域涉猎更加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好学生和差学生;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54.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发(1)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最基本的需要,比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2)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比如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停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3)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55.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1教学工作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教学过程应该始终围绕着这个基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今年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各科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知智力2教学和课程设置应该全面,改变以往重智育轻美育和体育的观念;加强音乐课和文学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加强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良好的体育智力;争取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达到平衡和谐3多元智力理论扩展了智力的范围,不同的学生智力结构和各种智力的发展不均衡,教师应对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潜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在某些领域成为“专家”4为我国新课改“建立存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56.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及其教育意义1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果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这八个阶段分别是: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2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②自主感对羞耻与怀疑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2教育意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57.论述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只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做到:(1)应该创设适宜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宜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如斯金纳等人提倡的程序教学58.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性、独立型与顺从型2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已经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59.论述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对自我有了一定评价;2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具有半成熟、办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思维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3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自我同一性建立,处理不好这时期的矛盾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60.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论述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论述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论述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论述题1.试论述如何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工作。

正确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这些规律,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个体从出生到成长,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有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教育应当抓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与教育。

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继续得到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人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他们的精神力量来达到身心的协调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论述题版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论述题版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7.答案要点: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8.答案要点:(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39.答案要点: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40 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0.答案要点: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 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2.答案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精选50题及答案论述题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招教考试必考50道简答论述题

招教考试必考50道简答论述题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2. 教育的现代特征3. 教育的基本规律、4.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5.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6. 教师劳动的特点7. 师的素养8. 现代学生观9. 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1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1. 教学的基本任务12. 现代教学观1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4.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5. 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16. 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什么?1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8.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19. 教学评价的原则20. 德育的意义及任务是什么21.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2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3. 德育原则都有什么24. 德育方法25.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27.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28. 影响人个性与发展的因素。

29.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30.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3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地方法。

33. 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4.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5. 教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36.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3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9.班主任的角色是什么?4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1.班级管理模式有哪些?42.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趋势。

4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特征。

45.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46.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47.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具体表现的形态48.课程的基本要素,内容49.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简答}50.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素质教育的意义5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52.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53.课程评价的类型(了解)54. 简答: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55. 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56. 谈谈新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有何意义?57.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58. 简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经典例题及解析(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经典例题及解析(论述题)

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试述学生的性格差异以及教育意义。

4.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5.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6.结合实际谈谈精加工策略的含义和内容。

7.谈谈怎样做一个有素养、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参考答案:1.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的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资料提供商微信号:kjsw910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动机是命题的热点,考生应该对这部分内容仔细识记。

★★★★★3.(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等。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及答案

1.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

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

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

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论述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论述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论述模拟试题1、试述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1)机械识记的必要性。

机械识记时有两种情况:①识记者面对的就是本身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比如对无意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

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对学生而言也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

②面对的材料虽然有可能有意义,而识记者对其缺乏应有的理解。

只有先机械识记,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再逐步加以理解。

(2)意义识记的优越性。

①机械识记的特点是材料越没有内在联系,越要求使用这种识记;单纯依靠对材料的机械重复,不需要或很少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不利用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效果差,遗忘快。

②意义识记的特点在于需要理解识记对象的意义;能充分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效果好,遗忘得慢。

如果材料本身没有什么内在联系,被认为地赋予某种意义,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种识记也属于意义识记。

③大量实验研究和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不论是在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或速度方面都优于机械识记,其主要原因是意义识记依靠了人在过去经验中已形成了暂时的联系系统。

2、试述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

【答案】第一,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第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第三,锻炼身体;第四,培养幽默感;第五,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3、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

谈谈你对现代课程评价的理解。

[答案要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在概念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考前预测题(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考前预测题(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考前预测题(论述题)一、论述题1.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2.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征,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联系实际,请你就创造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谈谈你的见解。

3.《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的教学要求,揭示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5.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策略。

二、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

2.参考答案:(1)创造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①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但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可能具有较低的智商,但也可能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性必须有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②个性。

个性通常是指个人具有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心理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的驱动力。

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高的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学生创造力的培养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教师招聘必会论述题(八)

教师招聘必会论述题(八)

教师招聘必会论述题(八)
1.某校王老师,2013年开始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得法,深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

2017年,由于工作需要,王老师开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王老师感觉自己的教学有点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明显。

为此,王老师本人感到非常困惑。

请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论述王老师产生教学困惑的原因及解决困惑的对策。

2.试论述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试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主张及教学意义。

4.联系实际,谈谈认知方式差异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5.试论述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常考理论论述题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常考理论论述题

教师编制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常考理论论述题(一)素质教育知识点误区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提示:需要识记素质教育的定义,答辨析题时会用到。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因此,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要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

案例中如果老师只关注部分学生,只表扬优秀学生就说明该老师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包含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具有所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中,如果老师只看分数,或者只看其中一方面,没有兼顾其他方面,就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案例中,如果老师统一要求,不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兴趣爱好,就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专业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专业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专业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依靠以下哪项因素?A. 教师的权威B. 学生的兴趣C. 家长的期望D. 学校的奖励制度答案:B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A.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B.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调整教学进度C. 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D. 只讲授教材内容,不涉及其他相关知识答案:B3.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视个体差异,统一教学B. 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C. 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D. 只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鼓励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单一思维。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教授学生如何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论证的有效性。

-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反驳。

2. 描述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答案:有效的课堂管理包括:- 明确课堂规则,确保学生了解并遵守。

-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营造支持和尊重的学习环境。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持课堂的活跃和吸引力。

-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进步,指导改进。

- 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时,保持公正、耐心和一致性。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育和资源共享,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运用在线评估工具,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 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 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没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简述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班集体的管理者;(4)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学生成长的合作者;(6)教学的研究者。

1.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有:(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教师如何备好课?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3)设计教法。

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说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律可分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分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

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试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

7.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对教师专业化形成系统的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

另一方面,教师个人需要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出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

试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试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首先教师方面应该做到:(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方面应该做到:(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

最后,其他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试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论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试述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运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种。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④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①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③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试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试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①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②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③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④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⑤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①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②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④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⑤坚持知和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⑥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试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7.试述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8.试述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