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设计书
地籍测量设计书
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二00四年(最终定稿)前言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
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2000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第一篇总纲 (2)第二篇控制测量 (2)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第四篇 1:2000农村地籍调查………..44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附件一附件二ﻬ第一篇总纲一、测区概况二、工作任务三、已有资料四、技术依据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八、质量保证措施九、提交资料ﻬ一、测区概况1.1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1.2 地理概况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和重要海港之一,在经济与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专业:工程测量小组:第八组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5 月16 日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一.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2.测区围3.地理位置4.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5.附图二、测区概况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四、测区控制测量设计方案1、作业方法2、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3、施测方法和使用的一起4、有关的技术要求五、高程控制测量1、仪器检校2、外业观测3、业计算六、检查验收七、提交资料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围一、任务概述任务来源:1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巩固和深化。
2 .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
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
4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理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5周的测量实习。
测区围:东至长安路,南至206国道,西至大学路,北至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市铜山区,地处省西北部,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
国土面积208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
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完成生产任务。
应学院要求,布设能控制全校区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
另外,还依据布设好的控制网实地埋设钢钉,并做好标记。
任务量: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编制、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首级四等附合或闭合导线4条(9km÷1.5km*4=24站点)。
某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XX市区地籍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第一章前言XX市自1983年建市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城市面积由1983年的9平方公里发展到约15平方公里。
2020年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XX市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及空间分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手工作业不但使得土地管理部门难堪重负,也不能适应现阶段土地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地,促进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已有的地籍资料和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性的清理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XX 市土地管理局和XX省地矿测绘院于2001年11月签定了《XX市区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合同文本》,最终目标是建成“XX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使XX市土地管理局的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根本性的变革。
一、 XX市概况XX市地处XX省东部,是我省第二大城市,市区中心地处东经103°47′北纬25°34′,平均海拔1900米。
距省会168公里,是出省入滇的咽喉要塞,历称“滇东重镇”,因民间有麒麟仙女降福于人民的传说,故又称为“麒麟城”,是XX市市府所在地。
XX市区主建成区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左右,根据2001年1月编制的《XX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将发展到5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XX市座落于我省第五大盘地中央,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境马雄山是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的分水岭,珠江的发源地,是我省大米和“云烟”的主要产地之一。
XX地处320国道和326国道交汇处,贵昆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城,昆曲高速、曲胜高速和曲陆高速公路使得XX市交通十分方便。
XX物产丰富,已初步建成了以卷烟、煤电、机械、冶金、化工、轻纺为主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同时也是我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权县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1.概况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
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山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
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里,东望商丘市区55公里,南抵睢县县城25公里,北达菏泽市87公里。
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
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高滩地,堤南靑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民权县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至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火车站;郑徐高铁开工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高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
连霍高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里并设有出入口和服务区;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
国道连云港至天水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而过。
2.调查原则调查区划分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行政管理系统相一致。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
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
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理解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地籍测量工作;•能够操作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能够处理地籍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体安排如下: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3.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4.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5.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籍测量的意义和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具体操作;4.实验法:实地操作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籍测量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地籍测量相关的论文、著作;3.多媒体资料:地籍测量的视频教程、图片等;4.实验设备: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惠安县城区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惠安县城区城镇1:500地形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为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的工作需要,惠安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招投标(招标编号:YXCG2009004)确定福建省八闽测绘院为惠安县城区城镇地籍调查项目的作业队伍,为了保证项目技术的协调一致,有效开展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工期和最终成果质量满足要求,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技术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 测区概况1.1地理位置、自然经济状况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
本次调查区位于惠安县城区,东至城南工业区三期、漳泉肖铁路;西至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科山公园西端;南至漳泉肖铁路与324国道立交桥,北至玉辋路,作业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地籍测量及权属调查面积约7.82平方公里。
城镇建成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1.2测区基本状况及特点惠安县城区相对高差不大,城镇区平均海拔约20米,测区范围约21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状,以居民地为主。
其中城区房屋较密集,老城区巷道狭窄,人口密集,是县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作业难度大。
2.作业依据2.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2.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简称图式)2.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2.7《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2.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简称《水准测量规范》;2.10《福建省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FCB001-2005);(简称规定)2.1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2.12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式等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13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1_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一、测区概况**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南端,东毗**,南邻**,西连**,北接**,地处东经115° 30’ -116° 41' ,北纬23° 36' -24° 13' ,县中心位于北纬23度78分,东经116度18分,是**市和**、**地区通往**的必经之地。
**县地处*************。
北部铜鼓峰海拔1559.5米,为全县最高点,也是粤东第一高峰。
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释迦岽山脉、凤凰山脉、韩山山脉。
县内河流由**、**两大水系组成。
两水系支流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共有11条。
***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县城年平均气温21.4°C ,年日照时数1938.8小时,全年无霜期322天。
县城平均降雨量为1776.1毫米。
**县辖**个镇(********)和,**个村民委员会和**个居民委员会,县城设在***镇。
本测区位于于***,作业范围约为***平方公里。
测区内车流量较大,路上行人较多,修补测工作较大,工作难度很大。
二、工作内容1. *******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
三、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以下简称《规范》);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以下简称《(RTK)测量技术规范》)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2009);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10、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山海关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山海关区建成区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第一部分总述一﹑任务概况(一)任务来源及工作量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切实加强地籍管理工作,山海关区土地管理局委托河北省第一测绘院与其共同完成山海关建成区的地籍调查工作,然后由河北省第一测绘院其测量工作。
测量面积约1.3 平方公里(约6000宗地)。
(二)测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山海关区测区范围为:山海关区建成区。
山海关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行政隶属秦皇岛市,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7公里处,属于省经济开发区,面积约190平方公里,长城由东南向西北紧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要道,地势十分险峻。
该区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较长,春、秋、夏季较短,年最低温度为-21.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为698.5毫米,并且降水量多集中在七月份,全年无霜期180天。
山海关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9°37′—119°50′,北纬39°51′—40°06′。
山海关区依山傍海,风景绣丽,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
“天下第一关”就坐落在山海关镇内。
该区交通较为发达,地处京沈公路的咽喉,又是京山沈山的重要枢纽,山海关车站目前为全国最大自动编组站之一。
二﹑作业依据(一)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发布的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二)参照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三)《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城市规范”;(四)《山海关区地籍测量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各技术规定互相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三﹑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一)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内有1985年由河北省测绘局大地测量队施测的秦皇岛二三四等测量的首级控制网。
(二)形图资料有山海关区土地局提供的1:500的城区地形图,可供参考使用。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为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铜山县的实际情况,承揽铜山县城镇地籍系统调查测量项目。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测量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证地籍调查的现势性和时态性,为房地产登记、地政管理、征地拆迁、土地税费的征收、测绘、土地监察、建筑设计管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建立“以图管地”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2、自然地理概况铜山县下辖铜山镇、丰乐镇、永乐镇等,乡镇规划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
3、资料情况(l)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性文件,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测量的技术性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2)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包括成果表、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等;(3)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及航摄成果资料;(4)土地申报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5)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6)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7)标准地名资料;(8)土地等级评估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
4、地籍调查的依据(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修改版(4)《城市测量规范》,1987年,建设部标准(5)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6)《全国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7)国家和省有关地籍调查测量的其他规定5、地籍编号(1)地籍编号以地(市)级为单位,一般可按区号--街道--街坊--宗四级编号。
编列街道号时,应根据镇(乡)、行政街道的大小及宗地数量情况。
(2)“区号”是以乡、镇编号。
(3)“街道”是以行政区内行政界线、主干道路、河沟等线状地物所封闭的大地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二 00 四年(最终定稿)为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
本项工程是连云港市“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连云港”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队伍和工程监理单位。
本次作业将在工程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立足现状,寻求创新,注重实用,兼顾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试点研究,整体实施。
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总纲、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更新调查、1:2000 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工程建设及附件。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作业单位要始终按照本设计书的规定执行,确保为本项工程的创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第一篇总纲⋯⋯⋯⋯⋯⋯⋯⋯⋯⋯2第二篇控制测量⋯⋯⋯⋯⋯⋯⋯⋯..20第三篇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24第四篇1:2000 农村地籍调查⋯⋯⋯..44第五篇数据库工程建设⋯⋯⋯⋯⋯..53附件一附件二一、测区概况二、工作任务三、已有资料四、技术依据五、主要技术规格及精度指标六、数据库建设软硬件配置七、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实施八、质量保证措施九、提交资料一、测区概况1.1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北纬34°25′49″—34°48′18″,东经119°04′18″—119°40′01″。
测区范围为连云港市市区,辖新浦、海州、连云三个行政辖区,总辖面积约890 平方公里。
1.2 地理概况连云港市地处于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和重要海港之一,在经济与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测区内地形有平原、山区、海域。
山区主要位于新浦与连云之间,有前云台山(625 米)、后云台山(605 米)、东阝取山、锦屏山、白虎山、孔望山等,其中前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山区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平原地区平坦而低洼,高程一般在3-4 米,总面积约710平方公里,其中盐田约230平方公里,农业区约480 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鸽岛、竹岛、前三岛、东西连岛等岛屿。
测区居民地除城区外多为沿山坡而建的集居式居民地,平原地区居民地亦多为集团式。
气候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0.4 °C,7 月最热,平均温度为27°C;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为926 毫米,夏季多雨;年均无霜期为218 天。
测区交通条件优越,连云港是不冻的天然良港,水深港阔,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港。
陆运交通十分发达,陇海铁路横穿我国东西,经新疆同欧州铁路接轨。
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310、204 国道,还有宁连、连徐等高等级公路。
水运也很发达,主要有盐河等。
花果山为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古迹有海清寺阿育王塔,孔望山的摩崖画像、石刻,还有云台山郁林观石刻,海州东门外古墓葬群。
1.3 任务简述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数据库建设是连云港市市区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核心,是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连云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对大尺度、一体化地籍基础数据的需要,推动连云港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和“数字连云港”建设,进一步落实好“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 现代地籍管理模式,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应用GPS技术建立市区GPS控制网;2)基于现有的城区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城区更新、补充和变更等权属调查,采用野外全解析法完成城区地籍要素的变更、更新和修补测,并对新建成区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建立1:500 的覆盖城区的数字化地籍图;3)利用1:2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及正射影象图,进行市区城乡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建立1:2000 的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城乡地权信息库;4)对2002年完成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14 个乡镇,进行初始地籍调查工作,并建立地籍数据库;5)采用全野外解析测量方法进行市区范围内1:1000 村庄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村庄地籍调查,建立村庄地籍数据库;6)按照新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城区1:500比例尺和镇区1:1000 比例尺地籍数据库、村庄1:1000比例尺村庄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区1:2000 比例尺农村地籍调查数据的数据整合,实现城区、集镇、村庄、农村的统一分类,建立融城区、镇区、村庄与农村地区于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7)立足于“现代地籍”建设的目标与需求,开发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城乡地籍的统一管理。
数据库建设是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统一的坐标体系,将同一时点、不同尺度的城镇地籍数据和农村地类、地权数据集成到一个空间/ 非空间数据库体系中,在统一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进行实现城乡地籍空间/ 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统计、分析、检索、输出及更新等统一管理。
、工作任务2.1 城区及近郊区数据采集各类作业的具体范围依据市区实际情况由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2.2 农村地区数据采集各类作业的具体范围依据市区实际情况由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确定2.3 数据库建设三、已有资料3.1 平面控制资料3.1.1 2000年江苏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施测的C级GPS控制网,测区内有4 点。
分别为点2006(I 连云港支(2HY1))、3168(锦屏山)、4051(I 连云港支8 基上)、6040 (连云港)。
3.1.2 2002 年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施测的D级GPS控制网,计106 点。
该网计算四套成果,即中央子午线120°的1954 年北京坐标系;120°的1980 西安坐标系;119°15′测区平均高程面4 米的投影面上的2002连云港54坐标系;119°15′测区平均海拔高程面4米的投影补偿面上的2002连云港1980年坐标系。
平差显示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3.1.3 2002 年国测第三大地测量队在十四个乡镇施测的一级导线点共201 点。
坐标系统为2002连云港54 坐标系。
以上平面资料均可作为本次测图的控制资料,测区其他资料如换算成以上相同坐标系也可使用。
3.2 地图资料3.2.1 1981 年总参测绘局出版的1:5 万地形图。
3.2.2 1976-1999 年江苏省测绘局和地质局测绘院出版的1:1 万地形图。
以上地图资料可供航摄领航、作业参考和组织生产指挥工作。
3.2.3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1:1 万电子扫描地形图及回放图,可作为测区的范围划定,一、二级导线选点工作用图。
3.3 航摄资料3.3.1 本测区航摄工作由中国四维测绘技术公司承担。
航摄在2002年12 月—2003 年2 月进行。
航线沿1:2 千比例尺图幅中心线呈东西向飞行,航摄比例尺为1:8000。
3.3.2 摄区代号为(验收后补全)3.4 地籍资料3.4.1 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于1997 年~2001 年相继完成的连云地区、新浦地区、云台地区南城镇的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有:连云区1:500 地籍图316幅,覆盖面积约16.20 平方公里,9340个宗地;新浦区1:500 地籍图452幅,覆盖面积约27.25 平方公里,20495个宗地;新浦区沈圩办事处地籍图65 幅,覆盖面积约3.10 平方公里;新浦区南城镇地籍图60 幅,覆盖面积约3.00 平方公里;开发区地籍图30 幅,覆盖面积约1.5 平方公里;上述范围内的权属调查成果。
以上地籍调查区共有51.05 平方公里,甲方均有此地籍图数据光盘。
该地籍图通过坐标系统转换后可作为地籍变更和地形补测的基础图。
海州城区也有部分地籍调查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成果不便利用,但地籍图尚可利用修补测。
3.4.2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资料1983 年-1988 年进行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并通过省级验收,1991 年-1993 年进行了补充调查,于1994年通过省级验收。
共完成全市78幅1:1 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统计台帐。
四、技术依据4.1 基本依据4.1.1 1998 年8 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1.2 1998 年12 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1.3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年《土地登记规则》4.1.4 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 年《江苏省土地登记办法》4.1.5 国土资源部2001 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4.1.6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6月22日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4.1.7 原江苏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 月发布的《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4.1.8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年《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的若干规定》4.1.9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4.1.10 原江苏省土地管理局《江苏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4.1.11 国土资源部2001年《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4.1.12 国土资源部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4.1.13 国土资源部2001 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4.1.14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16号)4.1.15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244 号)4.1.16 关于认真做好2002 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精品文档( 苏国土资发[ 2003] 5号文件 )4.1.17 本技术设计书 4.2 参考标准4.2.1 GB/T18314 ~2001《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4.3 数据标准4.3.1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五、主要技术规格和精度指标5.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 中央子午线为 119°15′ 投影至海拔高 4米的测区高程面,称为 2002连云港 54坐标系;5.2 图幅分幅及编号5.2.1 1:500 ~1:2000 比例尺均按 50cm ×50cm 规格分幅;5.2.2 1:2000 图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公里数分幅编号, x 坐标值在前, 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 xy 值取至整公里;5.2.3 1:1000 图是在 1:2000 图幅内分为 4 幅,从左上至右下顺序编号,在 的图幅编号后分别加 -10 、-20 、-3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