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06)脊柱外科胸腰椎骨折【病史采集】1. 及时采集病史,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要求全面、系统,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伤后处理情况,尤其详细询问伤后胸腹症状。

【检查】1. 脊柱检查,要求入院后立即完成,包括脊柱畸形、压痛、肿胀情况,同时进行胸部及腹部检查,以防合并胸腹损伤的漏诊。

疑有胸腹部损伤者,即请有关专科会诊。

2. 神经系统检查: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在全面检查基础上,重视两下肢运动、感觉、反射的检查,切忌遗漏肛门及会阴部检查结果,并做好记录。

3. 辅助检查:(1) 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 CT或MRI检查以便观察骨折移位及对椎管、内容物压迫情况。

(3) 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

【诊断】1. 有明确外伤史。

2. 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压痛、叩击痛及功能障碍。

3. 根据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改变。

【治疗原则】1. 屈曲压缩型骨折。

(1)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50%,予卧硬板床及对症治疗3~4周。

•并尽早作腰背肌功能锻炼。

(2)椎体压缩>50%,影响脊柱稳定性,主张手术器械复位内固定。

2. 爆裂型骨折,脊椎前中柱均受破坏,且常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主张早期治疗,尽早行椎管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3. 屈曲牵引型骨折,多系脊柱后柱损伤,对不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者,主张卧床及对症治疗。

4.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此类型骨折常伴有关节突骨折或脱位,为恢复脊柱生理载荷,主张手术治疗。

5. 剪刀型脱位,主张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椎的稳定性。

6. 合并脊髓损伤者,作好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如褥疮、呼吸系及泌尿系感染等)。

7.中药治疗,早期在于调理内伤,治宜行气活血导滞,方选顺气活血汤加减。

中期治宜续筋接骨,内服接骨丹。

后期应舒筋活络,内服伸筋片,或培补肝肾,内服补肾活血汤加减。

【疗效标准】1. 痊愈:脊柱稳定性恢复,功能无障碍。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骨伤科优势病种

骨伤科优势病种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998 年第二版)1、老年人多见于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不敢活动。

2、青壮年者多见于强大暴力损伤。

3、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大转子向上移位。

4、髋关节正轴位 X 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临床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转子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上方斜向小转子。

2、逆转子间骨折颈中型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

3、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二、中西医辩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 1~2 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者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二)中期:血瘀气滞型临床病象:伤后 3~6 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

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三)后期:肝肾亏虚型临床病象:伤后 7~8 周,疼痛已消,或者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瘰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 “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西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型、逆转子间骨折型、转子间下骨折型)如: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骨折型)(二)中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期分型;早期气血瘀阻型,中期血瘀气滞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中医优势病种——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二)骨折分型
•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症候分类标准。
•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 达小粗隆部。
•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 上方。
障碍。 •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 2.西医诊断: •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年)。 •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医诊疗方案
XX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 一、病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医病名:骨折病
TCD编码:BGG000
• 西医病名:股骨粗隆间骨折 ICD-10编码:S72.101
二、诊断
• (一)疾病诊断
•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 (2)病史:多有外伤史。 •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

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1、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胫骨平台骨折中医诊疗方案3、肱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占全身骨折 3.6%,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若处理不当,易发生髋内翻。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关节不灵活,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遭受突然外力,身体失去平衡,患肢因过度外旋、内旋或内翻的传递暴力以及跌倒时大粗隆部直接触地而致骨折。

按损伤机制可分为外旋型、内翻型、内旋型三种类型。

1.外旋型骨折骨折线自小粗隆或其稍上下部位,斜形向外上,可发生向上及外旋移位,但颈干角变化不大,是最多见的稳定性骨折。

2.内翻型骨折骨折发生部位接近股骨颈基底,骨折线为斜形,由内下向外上斜行至大粗隆,内侧骨皮质互相嵌插。

3.内旋型骨折骨折线由小粗隆与股骨颈基底之间开始,由内上斜向外下,成斜形或短螺旋形骨折。

骨折端常外旋外展及髋内翻畸形,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

【辩证诊断】临床症状明显,不能坐立及行走,疼痛不甚严重,但髋关节任何方向活动明显障碍。

下肢短缩内收,外旋畸形,大粗隆上升移位,局部压痛及叩击痛,局部肿胀,有时可触到骨擦感,应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体检及X线检查可确诊。

本病多发生在年老体弱者,因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深静脉栓塞、泌感、心衰等。

故临床辩证必须慎重,要注意其全身状况,以防贻误。

【治疗方法】手法整复1.不全或嵌插骨折这种骨折不需要手法复位,卧床休息,用丁字鞋及沙袋保持患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或予轻重量皮套牵引或骨牵引。

4-5周后,骨折稳定,骨痂生长良好,嘱患者离床,在外展夹板的保护下,持双拐不负重练习行走,待骨折愈合后,再开始患肢负重。

2.完全骨折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住患肢,沿纵轴方向拔伸,待骨折部有向下摩擦感,重叠移位矫正后,再按照骨折类型,将患肢置于适当位置上:外旋骨折外展内旋;内翻骨折将骨折远端向内推,患肢外展内旋;内翻骨折患肢保持中立位。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一直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在当代医学中,中医的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在诊疗某些疾病方面更是表现突出。

那么,究竟哪些疾病更适合中医诊疗呢?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内、外伤内伤即内脏损伤,如心脏、肝脏、肺脏等。

治疗内伤时,中医有许多独特的方法。

比如,采用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恢复伤处的正常气血循环;采用药物治疗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以加快伤口愈合。

此外,内伤还可采用中草药煲汤来调理身体,促进恢复。

而外伤即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的损伤。

治疗外伤时,中医的手段更是独到。

比如,镇痛止血等等,而中药药膏、外用敷料则是中医治疗外伤的首选之一。

药膏和敷料通常由中草药煎煮而成,具有镇痛、止血、杀菌、消肿等功效。

二、口腔疾病口腔疾病是指口腔周围和口腔内部的疾病,比如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

中医治疗口腔疾病需要运用舌诊、面诊、脉诊等方法,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治疗口腔疾病主要采用中草药口服或外用,如煎草药水漱口、中草药牙膏刷牙等。

此外,针灸、推拿也常被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

三、妇科疾病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妇科肿瘤等。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处理。

常用的中药有补肾、调理月经、消炎杀菌等功效。

而针灸、推拿、艾灸等也常被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四、精神疾病中医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通常采用精神疗法、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

比如,针灸可刺激人体中的穴位神经,从而调节人体的脑电波,缓解精神疾病的症状;中药则具有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五、皮肤病皮肤病是指病变主要发生在皮肤或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

中医治疗皮肤病通常采用中药协定方或单方,采用中药水煮、鲜草药敷贴等方式。

而中医推荐的食疗方案也很适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5
制定诊疗方案
确定中医优势病种:选择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病种
制定诊疗标准:制定中医优势病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标准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康复方案:制定中医特色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制定随访方案:制定中医特色的随访方案,确保患者康复效果
实施方案
2
组织培训与推广
组织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实施方案的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4
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
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设立考核指标,对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THANKS
汇报人
推广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提高方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培训对象: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士等
推广目标: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竞争力
01
03
02
04
实施效果评估
B
D
A
C
E
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院中医优势病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降低医疗成本
促进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和发展
持续优化与改进
定期收集临床数据,分析疗效和患者反馈
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方案评估和优化
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医生诊疗水平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保障措施
3
加强组织领导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04
05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实施能力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肋骨骨折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年度总结,评价

肋骨骨折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年度总结,评价

肋骨骨折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年度总结,评价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多见于车祸、跌倒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胸部的情况下。

由于肋骨在胸腔内位置较前,并且与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相邻,因此肋骨骨折是一种需要重视的损伤。

中医在肋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对这一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年度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一份完整方案,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患者。

首先,我们来总结评价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对于病情的综合分析更加全面。

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中医通过望诊、切诊、问诊和闻诊等四诊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病情,不仅可以评估肋骨骨折的程度和位置,还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理反应等信息,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强调治疗与辨证相结合,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理表现,具体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达到治疗效果的提高。

接下来,我们将提出一份完整的中医诊疗方案。

首先,在诊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望诊和切诊来观察患者胸部的肿胀、淤血和瘀斑等外部表现,同时进行脉诊,以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

其次,在治疗阶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内服中药,常用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香薷麻沸散等,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展筋骨的作用;外敷破血逐瘀膏药,常用的中药有木香、冰片、磁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处的疼痛和肿胀;辅助治疗,如针灸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最后,在康复阶段,我们可以采用康复训练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如逐渐进行肋骨区域的活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肋骨的愈合和恢复。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治愈。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评估疗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

XXX医院骨一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9年)目录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2019年)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胫腓骨干骨折在二十一世纪以前其以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以及各种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胫腓骨骨折的发生年龄段逐渐转向以成年人为主,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

一、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脉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位和程度。

(二)症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不连。

3.气血亏虚证:骨折4周以上,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红胖,苔薄白,脉细。

(三)骨折分型1.胫腓骨上1/3段骨折2.胫腓骨中1/3段骨折3.胫腓骨下1/3段骨折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正骨治疗方法1. 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成角者,可以不行复位正骨手法。

2.骨折端有移位或骨折端有成角畸形者需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

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20°-30°,一助手用肘套住患者腘窝部,另一助手双手握住足部,沿胫骨长轴作拔伸牵引3-5分钟,矫正重叠移位。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欧阳学文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闭、神经沮滞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用中医手法治疗后立竿见影辅以推拿,中频,电针等疾病痊愈很快。

骨伤科病人,受外伤卧床以后,以往西医均给予止血药物,临床观察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通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仍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

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存在问题: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论著少。

4、中医为我国传统医学,师承及家传现象明显;中医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年轻人不愿学习中医,在人才建设方面较吃力。

5、诊疗常规已经制定,但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按照常规进行。

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1、在社区做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医宣传。

骨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骨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市中医医院骨科优势病种诊疗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标准(一)症状及体征1、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可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2、脊柱侧弯畸形: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前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3、脊柱活动受限: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6、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二)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 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2、CT的MRI检查:椎管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三)中医辨证分型: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骨伤科优势病种

骨伤科优势病种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一、病史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部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发病者较少,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与行走。

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剧烈,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五、别诊断应注意与髋关节脱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二)骨折分型1.AO/OTA分型A1 转子间简单骨折沿转子间线经大转子部经小转子下方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有一内侧骨折块有数块内侧骨折块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A3转子间骨折反向简单骨折横行简单骨折粉碎骨折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向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

对于髋内翻同时合并有明显向前成角,股骨颈前倾角消失或变为负角者,可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骨牵引予以纠正。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为了发挥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在解决疑难杂症和难治性疾病等方面技术优势,能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根据我们中医科自身形成的特色即三个特色中医专科,具有一定的医疗资源、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特制定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实施措施.1、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异病同治)诊疗方案疗效优势:这两个病种比较常见,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病情较长的,一般治疗效果较差。

由戴维生主任担任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6年来临床治疗1500多例。

方案中主要采取用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直接穴位或痛点注射,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和粘连状况,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愈,而且复发率较底,复治仍然有效。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颈椎退行性变,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因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消除局部气血淤阻,局部用药是最佳的途径,适当剂量是疗效的关键。

我们多年对1000余例颈椎病的治疗经验证明,该诊疗方案不仅疗效好、复发少,而且安全。

具体治疗方案是:用5号或7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10-14毫升和1.5-2 毫升利多卡因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或痛点向内侧45度角注射,3-5天一次,一般4-6次,有明显的效果或临床痊愈。

2、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治疗】因其主要病机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使局部气血不和、淤血阻滞而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肋骨骨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损伤疼痛(肋骨骨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9 年)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 损伤疼痛(TCD编码:BGU050)(二)西医病名:肋骨骨折(ICD编码:S22.300)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 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 受伤部位压痛明显, 或触及骨擦感, 胸廓挤压征阳性。

(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进行诊断。

①(1)病史: 可有外伤史。

②(2)临床表现:③主诉: 胸痛、气促、咳嗽、呼吸困难;体征: 伤侧呼吸运动减弱, 呼吸音低或消失, 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 ), 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

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 X线胸片检查或CT可观察骨折情况并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或其他病变, 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骨折分类1 •少数(W2)肋骨一处骨折: 骨折发生于少数肋骨。

局部肿痛, 压痛, 胸廓挤压征阳性, 少见并发气、血胸者。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 骨折发生于多根肋骨。

除肿痛, 胸廓挤压征阳性外, 常岀现呼吸困难等, 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3•肋骨多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多处肋骨。

除肿痛, 胸廓挤压征阳性外, 表现为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 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常可岀现连枷胸。

(三)骨折分期和证候分型1・早期: 伤后2〜3周内气滞血瘀, 阻遏胸胁证:损伤早期, 胸胁部肿、痛并见, 气促, 呼吸困难。

或胸胁满闷、胀痛, 痛处不定;或胸胁刺痛, 痛有定处, 拒按拒动。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或紧。

中期: 伤后4~8周营卫失调, 瘀血凝滞:损伤中期, 胸胁瘀血未尽, 筋骨未坚, 胸胁刺痛, 夜间隐痛、胀痛, 夜寐不安。

骨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

骨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

骨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l.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一)分期治疗 l.早期(1) 手法整复,腰椎牵引,腰背部垫枕和腰背肌功能锻炼。

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枕。

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使腰背部呈弓形挺起。

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亦可采用过伸复位外固定等技术进行治疗,但要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保证使用安全。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柴胡、灭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加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令狐采学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1一、病名1二、诊断1(一)疾病诊断1(二)疾病分期1(三)证候诊断1三、治疗方案2(一)手法治疗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2(三)牵引疗法3(四)针灸疗法3(五)手术治疗3(六)护理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4五、疗效评价4(一)评价标准4(二)评价方法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7一、病名7二、诊断7(一)疾病诊断7(二)证候诊断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8三、治疗方案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8(二)手术治疗9(三)药物治疗10(四)康复治疗10(五)护理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11五、疗效评价11(一)评价标准11(二)评价方法11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3)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4)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灼痛,痛处伴有热感,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乏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类手法,包括滚法、推法、掌揉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适用于缓解期及康复期。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者多项组合运用整复类手法,但急性期慎重选择整复类手法。

3、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赤芍、牛膝、甘草、蜈蚣、全蝎等。

中成药:乌金活血止痛胶囊等。

(2)寒湿痹阻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地龙、木香、牛膝、制附子、干姜等。

中成药:小活络丸等。

(3)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萆薢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制附子、桂枝、杜仲、鹿角胶等。

中成药:壮腰健肾丸等。

阴虚证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枸杞子等。

中成药:独一味胶囊等。

2、中药外治疗法。

可使用本科之中药烫疗协定处方烫疗。

用法:上药打粉,米酒润湿装袋加热后温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三)牵引疗法电动牵引:采取间断或持续的电动骨盆牵引,牵引力为体重的1/5-1/4,每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适合于非急性期患者。

急性期慎用牵引。

(四)针灸疗法1、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

急性期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

缓解期及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泻法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诊辩证取穴。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五)手术治疗如游离型脱出或者巨大型椎间盘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明显,并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者,根据具体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

术中要熟悉解剖位置,尽量减少周围软组织损伤,术后更加注重康复锻炼的指导。

(六)护理1、急性期的护理(1)卧床休息,减轻腰部负担。

(2)配合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保持愉快的心情,建立战胜腰痛病的信心。

2、缓解期及康复期的护理(1)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上、下床方法。

(2)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

(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持之以恒。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

(5)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3、宣教及随访住院加强宣教及出院后注意随访,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劳逸结合、避风寒、忌食生冷。

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难点分析:腰痹病证候分型相对不多,但临床中往往发现内服中药效果缓慢,不能令患者满意,如何提高内服中药的疗效是一个难点。

应对措施:我们认为内服中药治疗腰痹病是有效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中药方剂的研究,不断积累临床经验,通过适当加减可以提高疗效。

①血瘀气滞:瘀血明显者加蜈蚣、全蝎。

②寒湿痹阻证: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可加制附子、干姜。

③湿热痹阻证:小便短赤不利可加萆薢助清利湿热。

④肝肾亏虚证:阳虚者可加杜仲、鹿角胶等温阳补肾。

阴虚者可加枸杞子补肾益精。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改善率=[(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满分29一治疗前评分)] ×100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桡骨下段骨折TCD编码:BGG000西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2)腕部肿胀、畸形,有瘀斑。

(3)触痛剧烈,有骨擦感,可触及骨折断端。

(4)腕臂旋转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有摔倒手掌撑地病史或腕关节掌屈着地病史。

(2)腕部肿胀,“餐叉”畸形;也可由于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腕关节畸形不明显。

(3)X线: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

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骨折分期与分型1、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但早期常肿胀严重,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中期:伤后3~4周左右,肿胀逐步消退,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手法复位困难。

此时如需要复位,应在麻醉下行折骨复位。

晚期:伤后4周以上。

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此时无法手法复位、调整,如有影响功能的严重畸形,需手术治疗。

2、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三、治疗方案(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采用“全国骨科名老中医韦贵康传统正骨手法”整复(源自中医骨伤科治疗手法图解,主编:韦贵康、石印玉),整复后小夹板旋前尺偏位固定3~4周。

整复前了解移位方向及决定采用手法。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1)整复方法:①牵抖复位法: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如上图。

②提按复位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

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