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笔记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识记:南北朝诗歌创作⼤势。
⾃刘裕代晋(420),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重娱乐的⽅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
与此同时的北⽅政权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诗歌直接继承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为特征。
第⼀节 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代的元嘉诗歌、齐⾄梁初的永明新体诗歌、梁中期⾄陈末的宫体诗。
1.元嘉诗歌 识记: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
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明、泰始的鲍照。
简单运⽤: ①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元嘉诗风的主要变化就是以情思代替⽞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在艺术表现上也由淡乎寡味,变为注意对诗歌艺术形式技巧的探讨。
原因:⼀是刘宋时代⽞学在思想领域中已不占主要地位,在政权领域儒学已占主流。
⼠⼈从⽞虚思索回到现实中来。
⼆是刘宋皇室出⾝寒微,即位后⽤寒门掌机要权柄。
素族⽂⼈进⼊政权的同时也进⼊⽂坛,重抒情代替重⽞思的⽂学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了。
三是朝野上下普遍爱好欣赏⾃然⼭⽔。
②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题材⼤量进⼊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作为⽞思载体的倾向,把⼭⽔作为审美的对象,正式奠定了中国⼭⽔⽂学的根基。
⼆、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
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创作,⽽且注意对仗,格外追求⽤典使事。
2.谢灵运及⼭⽔诗 理解:①⼭⽔诗。
先秦⽂学如诗骚中就出现了⾃然⼭⽔,然多⽤作⽐兴的材料或作为⼈事的背景⽽存在,并不是作为独⽴审美客体。
曹操《观沧海》是第⼀⾸⽐较完整的⼭⽔诗,但并未蔚成风⽓,与当时战乱、北⽅环境及诗⼈的审美倾向、⽔平等主观限制有关。
东晋偏安江左,⾃然条件甚好。
⽞⾔诗⼈借⼭⽔以体⽞悟道,不但培养了对⼭⽔的细腻感受,也因此在诗中描写到了⼭⽔风物。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ﻭ第一章建安文学一、基本知识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得并称。
她们以显赫得政治地位与杰出得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得政治抱负与乱离得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得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得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得并称。
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得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得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得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对理想生活得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得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得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得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得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得感染力.二、思考与练习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得诗人?她们得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建安时期著名得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得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得创作,表现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积极进取得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得差异?曹操得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得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得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得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得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文学魏晋笔记整理
一、建安文学(1)古乐府诗的杰出代表:曹操,中国第一位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作品《观沧海》《蒿里行》。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足,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曹操诗歌内容曹操的诗,现存20余首,都是乐府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和五言成就最高。
从思想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如《蒿里行》,写的是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②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包括他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前者如《度关山》,提出“立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以法治理国家,同时提倡省刑薄赋。
后者如《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3)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4)1、曹植:背诵《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魏晋南北朝部分学习笔记一、曹丕《典论.论文》1、什么是曹丕《典论.论文》?答:曹丕,字子桓,220年即位。
《典论.论文》,“典”有“常”或“法”的意思。
“典论”,是讨论各种问题的法则。
“论文”,是就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始。
2、《典论.论文》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全文六个自然段,主要是评论建安七子的作品优劣,并发表自己对文学的一些看法。
第一自然段:指出自古文人相轻,原因是“善于自见”。
即想炫耀自己,因而只看见自己的长处,只寻找别人的短处。
第二自然段:列举建安七子都具有博学和独创精神,他们各以自己的专长齐驾并驱,驰骋在当时文坛。
但要以自己的长处使别人倾服,是难于做到的。
故提出“审己以度人”的原则,克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毛病。
这就是曹丕《论文》的宗旨。
第三段:具体论述建安七子的文章得失。
“王粲长于辞赋,徐擀时有齐气,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汤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
”曹丕对不同的作家及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创了我国作家风格论的先河。
第四段:泛论文人毛病,以及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
照应首段,指出文人不但相轻,而且还存在“贵远贱近”,即“厚古薄今”;“暗于自见”即没有自知之明的毛病。
接着,转述论文体的不同特点。
第五段: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
主张“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第六段:论述文章的价值。
把文章肯定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3、什么是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以及“文气说”有什么影响?答:“文以气为主”说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一个论诗论文的观点,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因而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笔记
魏晋南北朝学人认为三个比较重要的时代。
包括魏晋南北朝。
一、文学自觉的时代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年7月的演讲):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2.渊源:1920年,日人铃木虎雄提出“魏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之说。
后收入1925年《中国诗论史》。
(鲁迅与铃木虎雄的观点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受日本的影响很大。
可以做一篇论文。
)3.晚清开始,受外面的影响,一是西方,二是日本及日本的西方。
①文学纯艺术论,脱离了政教的观念,没有美刺的目的。
为艺术而艺术。
政教,毛氏父子,美刺比兴,《诗大序》有明显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里面,也用经书作为判断事理与政事的标准。
春秋断狱、诗的解释。
②反思(上一世纪8,90年代)许多学者参与了争论,提出了新的观点。
汉代就有了文学自觉。
晚明,才有文学自觉,对中国文学的认识有帮助。
文学,西方的。
应该用跨文化视野去看这个问题。
二、诗赋文1.小说《世说新语》和《搜神记》成为后世志人和志怪小说的源头。
(至于《世说新语》是否是小说,还值得推敲。
)2.文学理论。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等,文笔特别好,比如陆机和刘勰都是用骈文写的。
写得非常美。
第一章建安时期三曹与七子以及围绕曹氏集团的文人、蜀吴文人。
东汉末年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计二十五年。
建安为什么不归入汉代这个时期?原因:1.政治上:实际掌权在曹操手上2.文学上:曹氏这些人的作品与汉代不一样了。
第一节曹操一、曹操其人1.出现在《三国志·魏志》中,也是中国文学尤其是戏曲里面的一个人物形象,是奸臣的形象。
这与历史中的曹操,是不一样的。
《三国志》作者:陈寿,注:裴松之。
2.《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有志气的人物。
刘备也是枭雄,是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曹操说“惟使君与曹尔。
”3. 曹操畏天,好读书,注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皆传於世。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曹丕诗歌的特点。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
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
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6、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
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初中语文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对于文学的追求日益深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
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体现在“文人”的身份和追求上。
这个时期的文人多是官僚士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才情,并常以政治、文学、音乐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文人们非常重视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注重以文言文进行写作,在文学作品中追求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其次,草书和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草书是一种流派独特的书法艺术,与文学结合紧密。
南朝时期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草书作品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字记述散文,通过记载时人言谈举止,展示了时代风貌和人物形象,是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镜像。
另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是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一种奇幻、神秘的小说体裁,内容常常涉及怪异的现象和神怪的事件。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被广泛流传并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如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包括了许多志怪故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他们对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及个人处境的苦闷感受,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抒发,形成了独特的魏晋文学氛围。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陆机的《文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批优秀的文人诗歌创作出现。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于时代的思考。
朝野之间的动荡变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王粲、谢灵运等。
他们的诗作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为主,充满了个性和激情。
总而言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文人的身份和追求、草书和世说新语、志怪小说、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以及诗歌创作等都是这个时期文学的重要方面。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汇总1500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文学的风格多样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一、创作背景1. 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三国分裂、晋朝的建立以及南北朝的兴起和战乱。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历史变动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
2. 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提高,他们追求彰显自己的才华和独特性。
士人之间进行文学创作和赋诗成为一种风气,文学成为了士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作品以史诗《观沧海》、《对潘安世书》和《龟虽寿》等为代表,表现了他的志向和追求。
2. 陶渊明:晋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田园诗为主,《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是他的代表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反对世俗的态度。
3. 陶潜: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是陶渊明的弟弟,代表作品有《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等,写了许多咏史之作。
4.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文赋》为代表,追求奇特的文辞和形象的修饰,对后世影响深远。
5. 阮籍: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他的《咏怀诗》和《与朱元晦书》等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三、文学风格与特点1. 豪放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的特点,表现出对世俗规范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宣泄。
作品以狂放豪迈、放浪不羁的形象为主。
2. 神韵派: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奇特的文辞和修饰,重视音韵和意象的表达。
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谐音派:作者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谐音、谐意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种手法在后世文学中也有所继承和发展。
四、主题与价值观1. 崇尚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描写非常丰富。
古代文学史笔记-魏晋南北朝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第一章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二章 正始之音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时期,时代背景是从晋朝开始征服三国时期到隋朝统一大陆的过程。
由于当时国家政治的动荡和日趋衰败,文学的主体和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下面是几个重难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文学特点:1.白话文逐渐兴起,诗歌严格格律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诗句用意鲜明,意象贴近生活。
2.散文以杂文为主,多为小品文。
散文追求情感真挚,或俏皮幽默,或痛快淋漓,或感恩戴德。
3.文艺表现倾向于表现悲壮、磨难、溺爱和富家子弟反叛的故事情节。
4.文艺特色为凝炼、含蓄,属于一种高古文学范式。
5.文学的广泛传播和讨论在个人的友情和诗文情趣之间找到了一个公共空间,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独特景象。
二、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是著名文化人、难得文学家萧统为训练士人的口语的散文作品,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2.《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力及影响力最广,最长久的一部文集,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3.《燕子笺》及其它飞花集,是代表魏晋时期文学精华、代表文学形式和艺术价值的一部文集。
它选用了从各地隐士,散文家、诗歌家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文学代表性和社会历史价值。
三、难点考点1.《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情节,对于魏晋文学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内涵有很好的反映,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魏晋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例如“祖托之登跋涉者”之故事即是一种宣扬尊劳重贤的思想倾向。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些故事的情节,进一步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内涵。
3.古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主要表现为小说、诗歌和散文。
其中,散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既有东周的豪放、幽默、活泼的风格,也有楚韵、旷达、优美的笔触,体现出一种含蓄而优雅的文化气质。
而这种文化气质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内涵,需要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有所感悟和理解。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笔记
建安文学: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当是指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风格而言,是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风格上的悲凉慷慨,刚健遒劲等特点。
“建安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位诗人。
七子中王粲、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唐初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240年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
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
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
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太康文学(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是指从“泰始”(公元264年)到“元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
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
1.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强调“文以气为主”,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以放达为风骨,寄情于诗酒,对后世文人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自然率真,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隋唐文学
1. 唐诗:唐代诗歌繁荣,出现了众多流派。
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中唐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晚唐有李商隐和杜牧。
2. 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应该注重内容,而非形式。
3. 传奇小说:唐代兴起的文言小说,内容多为神怪、爱情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等。
三、宋元文学
1. 宋词:宋代流行的诗歌形式,词人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话本小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以市民阶层生活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3. 元曲:元代兴起的戏曲形式,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元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杰出诗人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杰出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
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
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
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
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
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
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
”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
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
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主要内容有: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
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
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
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
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
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
“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袁行霈笔记——2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杂而不重要‚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鲁迅文学自觉相当漫长,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三百年才实现,自觉有三个标志:1>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南朝文学与儒玄史学,且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萧绎“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2> 对文学各种体裁有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学自觉最重要的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正是审美追求;四声的发现及运用加上讲究对偶都说明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新变的时期,概述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就三曹而言,诗歌创作即各具特色,曹操诗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2> 玄学兴起和佛教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因素。
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加强,词汇扩大。
3> 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并在文学上的运用。
两晋诗坛讲究语言的形式美,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4> 从文体的发展上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突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发展并达到鼎盛。
骈文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体。
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增加骈俪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
七言古诗在此时确立起来,并取得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兴盛;小说初具规模,出现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学人认为三个比较重要的时代。
包括魏晋南北朝。
一、文学自觉的时代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年7月的演讲):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2.渊源:1920年,日人铃木虎雄提出“魏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之说。
后收入1925年《中国诗论史》。
(鲁迅与铃木虎雄的观点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受日本的影响很大。
可以做一篇论文。
)3.晚清开始,受外面的影响,一是西方,二是日本及日本的西方。
①文学纯艺术论,脱离了政教的观念,没有美刺的目的。
为艺术而艺术。
政教,毛氏父子,美刺比兴,《诗大序》有明显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里面,也用经书作为判断事理与政事的标准。
春秋断狱、诗的解释。
②反思(上一世纪8,90年代)许多学者参与了争论,提出了新的观点。
汉代就有了文学自觉。
晚明,才有文学自觉,对中国文学的认识有帮助。
文学,西方的。
应该用跨文化视野去看这个问题。
二、诗赋文1.小说《世说新语》和《搜神记》成为后世志人和志怪小说的源头。
(至于《世说新语》是否是小说,还值得推敲。
)2.文学理论。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等,文笔特别好,比如陆机和刘勰都是用骈文写的。
写得非常美。
第一章建安时期三曹与七子以及围绕曹氏集团的文人、蜀吴文人。
东汉末年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计二十五年。
建安为什么不归入汉代这个时期?原因:1.政治上:实际掌权在曹操手上2.文学上:曹氏这些人的作品与汉代不一样了。
第一节曹操一、曹操其人1.出现在《三国志·魏志》中,也是中国文学尤其是戏曲里面的一个人物形象,是奸臣的形象。
这与历史中的曹操,是不一样的。
《三国志》作者:陈寿,注:裴松之。
2.《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有志气的人物。
刘备也是枭雄,是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曹操说“惟使君与曹尔。
”3. 曹操畏天,好读书,注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皆传於世。
《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登高能赋,也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个修养,也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形式。
4.曹操的思想,与汉代相比有变化。
不拘礼法,重视刑名,唯才是举。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明察荐举卑贱低微的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二、曹操的诗歌1.写现实的,对现实的感慨(1)《蒿里行》:(乐府旧题,送葬的诗。
这时内容和题材发生了变化,写时事)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刻玺於北方。
(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①事是不是真实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把几个关节点写出来了。
②情感的问题,这首诗的主体,都是叙事。
后面四句是直接抒情。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在这四句抒发的感情:悲伤与同情。
具有这样的情感,是非常不容易的。
具有人道主义,他去争权,不仅仅夺势夺利的问题。
也是他的情怀与境界。
(2)《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豳风》),悠悠令我哀。
作于建安十一年,曹操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北征高干,在北度太行山时作此诗。
是一首写景诗。
一般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写山水的诗。
实际上这首诗也有山水,不过不是纯粹的山水诗而已。
“悲彼《东山》诗(《豳风》),悠悠令我哀。
”这首苦寒行与东山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的。
现代文学理论,有一个互文的理论,可以用。
《东山》我徂东山:慆(tāo)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háng)枚。
蜎(yuān)蜎者蠋(zhú),烝(zhēng)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luǒ)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xiāo shāo)在户;町畽鹿场,熠耀(yìyào)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dié),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yù)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lí),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2.抒发个人情感的(1)《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短歌行》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是四言诗。
曹操的四言诗写得好。
相比《诗经》有发展。
体现在许多方面。
与诗经相比,相同的是四言,也就是诗的形式上。
②语体风格:十九首里面,多的是人生短暂,这种人生感慨,在我们学过的诗里。
及时行乐,看着颓废,实际上不是。
后面写他怎么爱惜人才,向周公学习,兢兢业业。
采取的态度,与十九首是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你们要格外注意,还要仔细的去分析。
因为,后面有一个概念,需要这种注意,否则,就理解不了后面的概念。
)建安风力,钟嵘诗品里面;陈子昂,建安风骨。
(2)《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有死的恐惧,也希望长生。
并且在现实中也养生。
不过,在这首诗中可知他理性上不相信这种学说。
积极的人生观和心理状态,刘勰的风骨篇,主要是对文说的。
3.山水诗《观沧海》(第一首写自然的,山水诗)东临(登)碣石(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一般认为,这是文学史上最早的山水诗。
可以看到曹操的心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农历七月,(三国时历法,是公历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上旬这段时间),曹操北征乌桓之前,进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所做。
②视角与空间视角:碣石,“观”。
外视角,非常有层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海滨与大海的景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平视,仰视:写天空是写大海,写大海辽阔,日月星汉,空间上说比大海要大。
空间内部的景物的关系,颠倒。
内视角呈现出来的颠倒的空间,体现光大的胸怀。
③诗经、离骚,都有写山水的,都不是整篇、整首诗。
4、曹操的诗的特点文学自觉联系起来。
没有政教的目的,美刺的目的。
美,就是歌颂;刺,就是讽谏。
主文而谲谏,毛诗的具体的注释里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观风俗,知得失。
(1)政治家,现实的题材;主要是抒情。
(2)风格。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整体风格,或者说时代风格有关。
诗人的作品有共同点的。
钟嵘《诗品》下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评其诗云:“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上中下三品,引来后人的一些非议。
古直,悲凉慷慨,有沧桑感,既有人生的悲凉、沧桑之感,也有对百姓悲悯的情怀,还蕴涵有雄心勃勃的壮志。
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3)用乐府题目自作诗。
沿用乐府古题,却不因袭古意,表现出新面貌。
唐代乐府诗。
对唐代乐府诗有影响的。
(4)四言诗有新的发展第二节曹丕与曹植及建安七子与蔡琰一、曹丕1. 一是主要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二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皆有。
成就较高的是五言和七言。
2. 《燕歌行》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最早的七言诗。
发明创造,关键是第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音浅)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商声清越),短歌微吟不能长(汉乐府以歌声长短,有长歌、短歌之别)。
明月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①《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古辞已不存在。
风格清丽。
②“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风萧瑟,与宋玉有关。
③“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似曾相识之感:明月皎皎。
④大部分意象,都是和十九首有关。
没什么创新,但有整体意境。
(木斋,十九首作者推测为曹植。
第一点:十九首,早于《燕歌行》。
第二点:曹丕受没受曹植的影响。
实际上木斋说十九首起码很大一部分是曹植写的,也是乱推测,没有坚强的证据。
)3.曹丕也擅长散文,有《典论》一书,大部分亡轶了。
只有《论文》一篇完整保留下来。
在这篇文章中,他围绕“文人相轻”这个论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学观点。
其中,文以气为主的说法,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以气为主,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气,禀赋,禀性。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4.文学批评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及过之,思何可支。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
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毎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第一段,怀友人。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