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博电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系列解读之四印度PPP项目是怎么失败的?

系列解读之四印度PPP项目是怎么失败的?

系列解读之四印度PPP项目是怎么失败的?猛戳“阅读原文”在线报名前面我们已就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的相关问题探讨书写了三篇文章,分别从该项目的重要战略意义、英法两国在该项目上的争议以及英国PF2制度介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篇文章为该系列的第四篇。

由于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成功于中国核电技术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战略意义,不容有失,项目相关负责人应当在项目前期就充分预估项目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好有效的预防以及补救方案,以保障项目的最终成功。

而在该项目的相关风险预防和补救方面,我们认为可借鉴印度大博电厂BOT项目失败的经验,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度。

1印度大博电厂BOT项目简介大博电厂项目为当时印度国内最大的外商投资PPP项目,由美国安然公司投资设立项目公司,由全球著名的工程承包商柏克德(Bechtel) 承建,并由通用电气公司(GE) 提供设备,当时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强的组合。

电厂所在地,是拥有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的马哈拉斯特拉邦,是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国内陆位相当于我国的上海。

投资者、承包商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均是最强的, 当时该项目的前景让不少人看好。

1. 项目参与各方:投资方:美国安然(Enron)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但2001年破产;安然投资约30亿美元,并成立项目公司管理大博电厂项目。

承建商和供应商:项目由安然公司项目筹划,由全球著名的工程承包商巴克蒂(Bechtel)承建并由通用电气(GE)进行设备供货——世界上最强的组合马邦电力局:国营性质,与安然签订了购电协议,安排相应的融资、担保、工程承包合同和建立相应的资金回收系统。

印度政府:印度政府对马帮电力局提供的担保进行反担保。

项目法律关系图:2. 项目进程时间表:3.导致印度大博电厂项目项目失败的原因1)售电保障优厚:大博电厂与马邦电力局签订具有完备法律条文的购电协议,约定大博电厂建成后发出的电力将由马邦电力局收购,有最低保障的购电量将保证投资人的最低投资收益和电厂的正常运行。

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

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

重视本质安全,深刻吸取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之首,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灾难,事故后果之严重为人震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警示,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起事故。

一、事故背景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

投产初期由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

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

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

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

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工厂停产了6个月。

期间,工厂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成本,诸如:1、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

最初的人事政策,要求聘请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者担任操作员,并为他们提供长达6个月的脱产培训。

为了节约成本,工厂放弃了这一政策,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由6个月减少至15天。

2、减少员工数量。

原本每个班组有1名班组主管、3名领班、12名操作工和2名维修工,后来减至1名领班和6名操作工,不再设班组主管。

3、尽量聘请廉价的承包商(尽管他们缺乏经验)和采用便宜的建造材料。

4、减少对工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包括对关键安全设施的维护)。

5、停用冷冻系统。

发生事故的MIC储罐本来有一套冷冻系统,其设计意图是使MIC的储存温度保持在0℃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工厂停用了该冷冻系统。

二、事故经过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

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

博帕事故事故分析

博帕事故事故分析
二事故经过和结果灾难回顾?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之首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灾难事故后果之严重为人震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警示印度bhopal事故?1984年12月4日0时56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bhopalindian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ch3nco简称mic毒毒造成126气泄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亡20万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的让世界震惊的重大事故
• 工厂主要生产羰基杀虫剂: 西维因(胺甲萘); • 最初非常成功 - 印度绿色革命 的一部分;
3
湖南海利
Hunan Haili
印度 Bhopal—事故过程
• 1984年12月4日0时56分,美国联合碳化物 公司在印度博帕尔(Bhopal,Indian)的农药厂 发生异氰酸甲酯(CH3NCO,,简称MIC)毒气泄 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20万 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的让世界震惊的重 大事故。
2015/8/12
15
湖南海利
Hunan Haili
急救处理
• 迅将中毒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严 密观察。必要时供氧。 • 眼及皮肤污染应迅速用流水冲洗。
• 给予对症和支持疗法。如用弱碱液局部雾 化吸入,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可用支气管 扩张剂、抗生素等。
湖南海利
Hunan Haili
湖南海利
21
湖南海利
Hunan Haili
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 尸体,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化学武器战争,场景惨不忍 睹。 事故发生后的短短几天之内就造成3000多人死亡, 5万多人双目失明,15万人受到伤害,20多万人受伤需 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 根据 ILO 2004 年4 月28 日在其网站发布的报告——《28 April, World Da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Two million work deaths a year: A preventable tragedy》,截至2004年,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万人,成 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当地 现在出生的婴儿畸形发病率非常高,事故的影响至今未 能完全消除。

精选印度博泊尔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精选印度博泊尔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1、素质目标: (1)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建立预防为主,严守规程,谨慎小心,协作沟通的管理意识。
2、能力目标:(1)能针对生产岗位,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方案。(2)能对现场事故及时正确处理,并能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事故分析报告。(3)能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对岗位生产装备(装置)提出技术改造方案。
违章作业,MIC贮罐按规程实际贮量不得超过容积的50%,而610号实际贮量超过70%。 ⑥对MIC急性中毒的抢救无知。MIC可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因此用水可较容易地破坏其危害性,如用湿毛巾可吸收MIC并使其失去活性,这一信息若向居民及时发布可免去很多人的死亡和双目失明。
医疗当局和医务人员都不知道其抢救方法。当12月5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打来电话称可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抢救时,该厂怕引起恐慌而没有公开这个信息。12月7日联邦德国著名毒物专家带了5万支硫代硫酸钠来到印度的事故现场,说明该药抢救中毒病人很有效,但州政府持不同意见,要求专家离开博帕尔市。
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10MPa,温度至少达到200℃。 (2)间接原因 ①厂址选择不当。建厂时未严格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没有足够的卫生隔离带。建厂时,像磁石般的吸引着失业者和贫穷者来到这里。
先后在工厂周围搭起棚房安家,与工厂仅一街之隔,形成了霍拉和贾拉喀什两个贫民聚居的小镇,而政府考虑到饥民的生计而容忍了这种危险的聚民。结果在这次悲惨的事故中,两个小镇在工厂下风侧,故两镇居民死伤最多,受害最重。
4.事故教训 从这起震惊全世界的惨重事故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训。 ①对于产生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在建厂前选址时应作危险性评价。根据危险程度留有足够防护带。建厂后,不得临近厂区建居民区。
②对于生产和加工有毒化学品的装置,应装配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等设施,提高装置的安全水平。 ③对剧毒化学品的贮存量应以维持正常运转为限,博帕尔农药厂每日使用MIC的量为5t,但该厂却贮存了55t,这样大的贮存量没有必要。

2000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

2000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1:中国首例银行破产案件在2000年在海南发生。

注册资金为16.77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机构会在几年内倒闭,1997年,海南发展银行收息率高达90%并且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代理关系。

权利增大了,肩上的担子就大了,随之而来,风险也就大大增加。

城市信用社向来是以高息来吸引人们的存款,然而信用社却在支付利息时很是吃力,甚至要靠新的储户的存款来支付到期客户的利息。

长期下去,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不能到期支付债务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难以维持,最终走向灭亡。

有的信用社利息率高达25%。

但是海发行接管信用社之后,将利息率下调至7%。

那些抱着钱生钱的储户便不再相信这样的银行,致使海发行的信誉度大大受损。

银行盲目兼并利率过高的信用合作社,无法有效的挽救自身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造成信誉受损,不良资产过多;监管不力,发放贷款时没有严格地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经营模式不规范,致使无法追回债务,资金亏损。

案例2:关于2000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实例,这也是中国第一例非银行机构破产的案例,其中也暴露了很多管理上的弊病。

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的中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起初也是活跃在海外的中国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管理监管混乱的弊病暴露了出来,也是企业走向破产的标志。

一、企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务和相关联的企业,然而却没有严格考察债务人偿还能力与交易对手的信誉程度。

进而将自身企业的风险大大提高,资金放得出去却收不回来,企业难以正常运转。

二、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过少,然而短期存款等流动负债过多,经常性的短债长用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的下降,进而企业的资金缺口大幅度增大,资不抵债。

案例3: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2007 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印度博帕尔泄漏事故分析

印度博帕尔泄漏事故分析

2.制订公害病人的诊断标准和公害病流行区的判定标准 4、发展生态农业, 少用杀虫剂
加强卫生保健和卫生宣教 其根本的原因是从国外引进危险的化学品和危 ,告诉有害作业工厂附近的居民防护知识, 一旦发生事故能自我保护。卫生部门应常备不懈 , 遇到事故应能立刻作 险的生产过程去进行农药生产。如果把农业的发 出反应, 组织抢救。 展只建立在农药和化肥的基础上, 那将使农业走上 一个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性循环。
对环境的影响:废弃的化学工厂仍 然是危害环境的“毒瘤”。2004年 工厂内仍遗留有高达8000吨的有毒 物质,向地下渗透着毒液,地下水 受到严重污染,水源取样化验,超 出国际标准4880倍。尽管几十年过 去了,储存罐、生锈管道和容器的 厂区内仍散发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剧毒水银遍地都是。
结果
对生产的影响:事件发生后, 印 度政府下令关闭了这家工广, 并 派警察接管。同时下令全国以甲 基异氰酸酯为原料的农药停止生 产,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也命令 设在世界各地以甲基异氰酸酯为 原料的工厂停止生产
结果
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在这种宁 静之下,危险依然存在,农药 厂遗弃的大量废料向地下渗透 着毒液,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周围10个村庄的2万名居民,目 前只能靠政府用罐装车或高架 水槽来获取饮用水。印度中央 邦政府投资9500万卢比的根治 污染工程,知道2007年,居民 的饮用水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结果
结果
法院判决: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 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亿美元 的赔偿金。因为毒气泄漏失去工作 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的受害者当年 获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赔偿, 但是还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钱都没有 拿到。2010年6月7日,印度中央邦 博帕尔地方法院判定8名“毒气泄漏 事故直接负责人”有罪,判处其中7 人(其中一人已去世)两年有期徒 刑。

印度博帕尔事故案例点评: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

印度博帕尔事故案例点评: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

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警示该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因素包括:1、工厂位于城市近郊,选址不合适;2、未按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工厂设计;3、违章操作;4、安全设施失效;5、应急反应效率低,延误了报警时间;6、管理层缺乏安全意识,为节约成本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这起令人怵目惊心的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那悲惨的事故后果还在持续影响当地的两万多居民,承受企业不肯面对责任遗留下来的后果。

这起事故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警钟长鸣。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深刻吸取该起事故的教训。

1、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

对于任何细小的安全隐患都不能听之任之,都要去积极的协商解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任何事故都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树立“违法操作规程就是规章”的观念,严格交接班制度,记录齐全,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3、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防范事故发生。

经验表明,后果轻微的事故和未遂事故是重大事故的前兆,加强对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根源分析和学习,重视管道行业所发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故,仔细分析和消除它们的根源,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实现本质安全。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生产安全教育和个人安全及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

4、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制度的缺失,而是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在于管理安全工作的不到位,我们要切实加强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建设,将责任落实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工作的目的。

公司目前正处于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可持续的转型期,公司领导屡次强调: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生命线,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我们应该将印度博帕尔事故案例当做我们安全生产的一面镜子,每当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每当安全生产工作出现松懈的时候,每当放松安全管理要求的时候,都去照照这面镜子,时刻警示自己,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最后,以一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泾溪》与大家共勉: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印度大博电厂启示

印度大博电厂启示

印度大博电厂启示
印度大博电厂事故是一次严重的电力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管理、规划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该事故给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1. 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的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

2. 加强电力调度管理。

电力调度是电力系统的核心,需要建立完善的调度防控体系,加强对电力调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电力调度安全、高效、稳定。

3. 加强电网规划建设。

电网规划建设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电网发展规划,加强电网建设和维护,提高电网质量和可靠性。

4. 加强科技创新。

电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提高电力系统性能和效率的关键,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型电力设备和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印度大博电厂事故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需要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电力调度管理、电网规划建设和科技创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印度博帕尔事故启示录

印度博帕尔事故启示录

21
主要 原因
博帕尔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上的缺陷 和管理层面的混乱。
22
232425 Nhomakorabea26
二)就工艺安全而言
1 、需要对危害较大的工艺系统进行系统的工艺危害分 析。辨别工艺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正常工况的情形,找 出相关的原因与后果,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害的改进措 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2 、建立和切实执行工艺系统的变更管理制度,严肃对 待工艺系统和操作/维修程序的变更。工艺系统的重要 安全设施(如本案例中的冷冻系统和火炬)之所以存在, 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工艺意图,不能随意取消或绕过它 们;如果确实需要这样做,应事先按照变更管理程序的 要求,对新的做法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并依据分析结 果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
27
3、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包括承包商)的培训和管理。帮 助员工和承包商一了解工艺系统中存在的危害、相关的控制措施 以及工厂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作业许可证制度)。 4、加强对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根源分析。在本次灾难性事故发生之 前,博帕尔工厂就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 MIC 泄漏事故,工人们都 有过眼睛不适的经历( MIC 损伤眼睛、肺部和神经系统等)。但 是,这些前兆并没有引起工厂管理层的足够重视。经验表明,后 果轻微的事故和未遂事故是重大事故的前兆,需要重视工厂所发 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故,仔细分析和消除它们的根源。
28
5、重视职业安全的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工艺安全。职 业安全和工艺安全都是工厂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两者又有区别:职业安全事故往往是伤害一个人或几 个人;而工艺安全事故的后果通常会严重得多,它不仅 仅是伤害几个人而已,有可能严重损坏工艺系统本身、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整个公司倒闭、甚至给周围公众 或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博帕尔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

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回顾分析

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回顾分析

印度回顾分析博帕尔事故印度 Bhopal 1984-12-3印度博帕尔事故过程1984年12月4日0时56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Bhopal,Indian)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CH3NCO,,简称MIC)毒气泄漏事故,造成12.5万人中毒,6495人死亡,20万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的让世界震惊的重大事故。

印度博帕尔事故过程尽管毒气泄漏事件已经过去近30多年了,但是许多家庭仍生活在这一可怕的恶梦中,残留的有毒气体不但影响着存活者的健康,还威胁着他们下一代的健康,许多人都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

•Bhopal位于印度的中北部•美丽湖边的一个旧城镇•旅游中心•政府把鼓励企业去Madhya Pradesh建造工厂作为政策,目的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每年每英亩为$40租金•Union Carbide 公司在1970年决定修建受到了欢迎印度 Bhopal Bhopal Capitol ofMadhya Pradesh•经营者: Union Carbide 印度有限公司•其中一半被Union Carbide USA 所拥有(50.9%)•工厂主要生产羰基杀虫剂:SEVIN-DDT的替代品西维因•最初非常成功-印度绿色革命的一部分•初始员工约为1000人印度 Bhopal -工厂介绍印度 Bhopal-环境介绍•工厂最初是在一个安静的郊区,距离最近的居民区1.5英里。

•后来城镇围绕工厂开始扩展。

•城镇吸引了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

西维因(胺甲萘)生产来自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甲胺 Monomethylamine (MMA)氯Chlorine (Cl 2)阿尔法-萘酚 Alpha-Napthol (AN)}}印度 Bhopal –西维因生产过程卡车输入现场制作工艺路线CO + Cl 2 COCl 2 (光气、碳酰氯)COCl 2 + MMA 2HCL+MIC(异氰酸甲酯)MIC 储存在3个 15,000 加仑的储罐中MIC + AN SEVIN(胺甲萘)印度 Bhopal –西维因生产过程什么是甲基异氰酸酯? MIC• 名称:甲基异氰酸酯,又称为异氰酸甲酯,简称MIC(methyl isocyanate)。

3起事故ppt

3起事故ppt

人死亡,5万多人双目失明,15万人受伤害。有20多万人受伤需
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截至 2004年,死亡人数已升至20000人,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
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的影响至今未能完全消除。
一、事故单位简要情况
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始建于1969年,开始主要从事农药配制和制剂。
1975年开始生产西维因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间体甲基异氰酸酯(MIC)由 联合碳化公司美国工厂进口。1979年建成了MIC生产装置。
生产工艺简介:
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采用的是由一甲胺、光气制取MIC的经典方法:一 甲胺和光气按比例混合,分别预热后进入反应器,在高温和高压下合成得到 MIC,通过精制,储存在专门罐区内。储罐内的MIC再输送到农药生产装置, 与1-萘酚等物料反应得到西维因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甲基异氰酸酯泄漏发生在储罐区的储罐610,罐区内共有3个15000加仑 (约68.2M3)的卧式不锈钢储罐,其中1个属于备用罐。
事故发生前,储罐610内储存约有42.7M3的MIC。
储罐610
水洗塔
火炬 系统
二、事故经过
12月2日22时20分储罐610的压力为13.8kPa(表压),除了装
有防爆膜和安全阀的减压管线外,储罐上所有节门都是关闭的。 22时45分操作工换班。23时,控制室内操观察到储罐610的 压力为68.9kPa,23时,现场操作工报告在废气洗涤器及过滤器附 近发现有甲基异氰酸酯泄漏。 12月3日0时15分,现场操作工报告在甲基异氰酸酯生产区泄 漏甲基异氰酸酯,控制室内操再查储罐压力,已达207kPa,并迅 速上升超过了380kPa (压力表最大刻度) 。操作工听到储罐610的 隆隆响声,和来自安全阀的尖叫声。0时25分,发现大气中已有大 量甲基异氰酸酯泄漏。 印度博帕尔事故.doc

思维导图分析安全事故

思维导图分析安全事故

由印度博帕尔事故
---思维导图分析安全事故
1984年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工人发现异氰酸甲酯的储槽压力上升,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

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

印度博帕尔事故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工业化学事故。

由事故引出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大家从事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

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感想

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感想

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感想第一篇: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感想观看印度博帕尔事件有感双氧水分厂在七月份组织员工观看有关印度1984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的录像,很有感触。

片中那些被毒气夺去生命的人们和由于毒气造成的后遗症而痛苦活着的人的片段都印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博帕尔事故是1984年12月2日发生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一所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造成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20万人终身残疾。

该事件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

事故的起因是异氰酸甲酯贮罐中被注入了约500kg水,水与异氰酸甲酯剧烈反应,温度压力骤升导致43吨异氰酸甲酯泄漏。

通过事后的事故调查发现,由于公司管理以及员工操作诸多安全环节的疏忽造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为了图省事,撤除了安装在冲水管与贮罐间的盲板、用于防止漏水的氮气保护装置由于存在严重泄漏而未起保护作用、用于燃烧有毒气体的燃烧塔由于废旧管道拆除没有及时安装新管道而导致该装置也在事发时无法启动等等。

该公司的管理方面的不负责任,公司一味地缩减成本,缩短员工培训期,大面积裁撤员工,重要岗位如安全岗位在裁撤后未能及时补缺,缩减工艺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例如用于防止毒气向大气中泄露的喷淋装置由于尺寸小而无法起到阻止的效果、现场多处压力表存在失灵的现象、在此之前发生的多起小规模泄露事件未引起重视等等。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是著名的海恩法则。

博帕尔事故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法则,从管理层的疏忽和不负责任,到员工的麻痹大意、无责任心,每一环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发生事故只是时间问题,归根到底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不力,从上到下安全意识淡薄,漠视生命。

作为大型化工厂尤其要重视生产安全,发生事故不仅仅是公司财产受损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将危害员工以及周围居民的生命全安,以及对环境将造成严重破坏。

国际工程与商务课程案例及分析

国际工程与商务课程案例及分析

第一章:绪论: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概述1.1一个国际工程商务合同管理者的烦恼案例背景:小李大学期间学的是土木工程,毕业后到了一家工程公司,在国内项目上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公司这几年对外承包业务发展很快,由于小李工作出色,公司很快将他分派到国外项目上,任项目经理助理,兼任商务合同部部长,负责对外商务合同的管理。

在国内项目上干得得心应手的他,却在国外项目管理中处处碰壁:设计深化文件多次报业主审批,终于获得批准,正准备开始施工时,业主又说发现了问题,要求修改。

这一番折腾不仅设计投入大,而且耽误了不少工期。

找业主要求补偿,业主说,按照合同规定这一切后果都应该由承包商承担,刚刚从新加坡采购回UPS设备,业主说不符合合同要求,要求从法国再购买;基坑开挖正在全速进行,业主突然下达停工令,说施工现场粉尘太大,超过合同规定的HSE 标准,要求承包商采取新措施,否则业主将下令停工和罚款。

争议这么多,与业主谈判吧,总感到沟通方面力不从心,能听明白的内容都没有用,有用的那些信息都听不明白。

自己的英文不好,你们这些翻译可是专门学英文的,怎么翻译出来的汉语我也听得似是而非呀?外部的事情还没有解决,自己的项目团队内部也似乎对小李不满:你们合同人员就是负责把关对外签订合同的,这么多问题,你们合同是怎么签订的?你们让我们前线施工队提交这些资料、那些数据,我们赶工的压力已经够大了,还让我们给你们提交额外的签证资料,我们哪有那么多精力?资料还让我们提交英文的,你以为我们都是外国语大学毕业的?你们让我们控制部的人员配合你们搞索赔,进行价格分解,计算索赔费用,更新项目计划,辛苦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看到业主批准任何索赔费用?我看还是别折腾了。

小李十分郁闷:很多事情,以前在国内项目上都是可以的,至少是可以变通的,怎么一到国外这个项目上就不行!这也“合同”,那也“合同”。

明明是他们的问题,却总是出尔反尔,说我们违反了合同。

我们自己内部的部门也是,不好好配合我的工作,反而还责怪我们合同部门,以为我们合同部的人员都能解决一切对外问题呀?合同的签订也不是我们合同人员说了算。

博帕尔事件心得体会

博帕尔事件心得体会

博帕尔事件心得体会【篇一:博帕尔事件分析】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北郊建立了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

这些产品的化学原料是一种叫异氰酸甲酯的巨毒液体。

这家化工厂从设计之初就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那些所有产品的化学原料都是mic(异氰酸甲酯),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沸点为39.6℃,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这种储存措施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且不说泄露之后的处理难度极高。

光是平时安放时就会不断产生小的渗漏,这对工厂的工人健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种污染极大的工厂会建设郊区且没有预备的防护措施呢?在20世纪后半叶,公害问题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此谈虎色变,十分敏感。

由于对此制定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致使很多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环境标准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企业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热衷于吸引外资,重视技术和设备,忽视安全和环境保护,把一些发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所谓的“工业的重新布局”——把污染企业从受控制区域向不受控制区域转移,被称为“污染天堂”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贫困、工业缺乏和对环境服务要求不高,表现为倾废设施经济价格不高。

一个国家如有丰富的“自净”能力的资源,有足够的自净潜力,“清洁”工业就会相对不发达;如果“自净”能力枯竭,则“肮脏”工业衰竭,而“清洁”工业发达。

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污染转移使得许许多多污染或毒性极大的企业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城市郊区甚至居民区之中。

联合碳化物公司仅仅是无数例子中的一个。

危险是在灾难发生的前一天下午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大博(Dabhol)电厂失败案例分析印度大博电厂(Dabhol Power Company,缩写DPC)。

是以美国安然(Enmn)公司为主投资近30亿美元建成,是印度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和项目融资项目,也是目前在印度最大的独立发电厂IPP)项目。

从2000年底开始,不断出现该电厂电费支付纠纷的报导。

到2001年初,大博电厂与马哈拉斯特拉邦(Mahatashtra,简称马邦)的电费纠纷进一步升级,电厂无奈中只好停止发电。

虽然该项目由印度中央政府对购电协议提供反担保,但是在大博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兑现担保时,印度政府开始食言。

现在谁也不清楚.大博电厂的问题最后将如何解决该项目纠纷引起的直接效应就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印度境内的独立发电厂都因为该项目的失败而陷于停顿,印度吸引外资的努力也受到沉重打击。

安然(Enron)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休斯顿、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2000年资本市值达到700亿美元,销售收入接近2,O00亿美元。

安然的业务包括天然气、电力及其他能源产品、工程、投资、服务、网上交易等。

安然仅2000--2001年度一年的网上交易额就达400亿美元,是目前垒球最大的商对商(B2B)网站之一大博电厂的失败和其它一系列经营失误,使安然的股票价格由2000年的90美元下跌到2001年的不足1美元。

随着经营的恶化,安然公司已破产。

什么原因让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安然公司在如此重大的项目融资项目上遭受严重挫折,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分折该项目的成败得失,将有助于我国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公司在今后开展项目融资项目工作时避免重大失误一、项目背景大博电厂工程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在亚洲各国兴起了利用项目融资,吸取民间资金开办基础项目的浪潮一香港和黄集团在深圳沙角B厂的项目融资项目、马来西亚1991年大停电事故后兴建的五个大型独立发电厂(IPP,即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或Independent Power Plant)和菲律宾的发电项目受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支持,迅速取得成功。

受这些外部成功案例的影响,印度为提高其电力系统效率、满足其电力需求、吸引外资,也开始大力推行自由化改革。

当时的印度国大党政府不顾一切地启动”新的自由化计划,批准了一系列利用外资和新技术的重大能源项目,希望尽快实现“大跃进”部分原因是缺乏经验,部分原因是为了尽快促进项目的开展,有关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成本分析、产品消费、资金回收和风陵分散问题都未予认真考虑.还“保证”项目有高画报率。

对项目开发中出现的不同声音,没有认真分析其合理与否,只要求项目迅速开始进行。

面对这些优厚的条件,安然公司迅即作出响应,启动了大博电厂工程。

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总容量为740兆瓦(MW)的联合循环电厂,项目建成后将拥有2,184兆瓦的发电能力.燃料为一种石化副产品或液化天然气:项目由安然公司负责项目筹划,由全球著名的工程承包商巴克蒂(Bechte1)承建并由通用电气(GE)进行设备供货——这是世界上最强的组合。

预计电厂建成后将运行20年。

电厂所在的邦,是拥有印度最大城市盂买的马邦,该地区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一带,是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承包商、当地经济、市场预期,一切都是最强的,看上去项目的前景不存在问题。

尽管项目前景看好,项目合同谈判时还是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治争论。

在印度,多数9o年代其他类似的项目都已经在这样一种政治气候中失败.这是后话。

其中同题之一是,尽管新能源政策由中央政府制定,可是根据宪法规定能源供应是由各个邦政府负责。

大博电厂工程合同是从1983年开始谈判.最后在1995年国大党被人民党联盟取代后同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签订的。

尽管新政府曾试图取缔这项合同,但是最后由于项目的特殊性.通过一系列谈判后,印度政府最后还是批准了项目合同,大博电厂开始建设。

二、合同条件的特点和项目的实际进展同任何一个标准的项目融资工程一样.安然为大博电厂项目设立丁独立的项目公司:通过该公司与国营的马邦电力局(MSEB)签立了售电协义(PPA.即Power Purchase Ag reement),安排相应的融资、担保、工程承包合同和建立相应的资金回收系统。

由于印度政府提供的优惠和安然公司及其合伙人的丰富市场经验,从已公开的资料看.合同条件对大博电厂是十分优厚的。

其合同条件主要有如下特点:1、完备的法律条文在该项目最关键的政府特许合同售电协议中。

大博电厂运用丰富的经验,与马邦电力局签立了完备的法律条文。

其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大博电厂建成后发出的电力将由马邦电力局收购,最低的一定购电量将保证设定的投资人最低投资收益和电厂的正常运行;售电协议的履行除常规的电费收支财务安排和保证外,还由马邦政府对售电协议提供担保,并由印度政府对马邦政府提供的担保进行反担保。

在一定情况下,大博电厂不必在售电协议中止的情况下就可以启动这些担保程序——这些条文只能用完美来形容!事实上.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所提供担保条件的优厚。

印度政府为一期工程提供的反担保曾经成为争论的焦点,因为印度国内的同类项目投资者没有得到这样的保证,而且印度政府通常也不提供类似担保。

这一担保似乎成了照顾外商的措施。

印度政府最后仍然同意为项目的一期提供这种担保,因为看上去项目的前景不存在问题。

在电厂二期的相关合同中,已没有由印度政府提供的反担保即使如此.售电协议仍然是一份对大博电厂十分优惠的政府特许合同。

2、有利的电价条件在售电协议中,电价按美元计价;对电价计算公式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成本电价。

所谓成本电价,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电价将按照发电成本进行调整,确保投资商的利润。

表面上看这一原则是公平的,因为电价将按成本进行上下调整。

但是,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和物价变动趋势,这一定价原则就只能理解为印度政府对安然的优惠政策了。

事实上,这个定价原则在后来的危机中极大地保护了安然公司的利益并使购电方马邦电力局几乎破产3、仲裁地的选择选择伦敦为合同争议的仲裁地,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在英国,著名的Cliford Chance法律公司对项目融资有深厚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该项目提供咨询。

印度熟悉英国的法律制度,没有语言障碍。

美国同英国的传统关系也使仲裁工作易于开展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双方寻求解决方案较为容易。

从我们前面对部分主要合同条件的评述可以看到,合同文本中的点点滴滴已充分反映了协议双方希望把项目搞好的意愿。

在这种气氛中,不幸的是,项目开工后不久,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波及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迅速贬值40%以上。

该危机对印度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经济无法按预期发展。

金融危机同时也大大影响了该项目的推进。

印度国内的政策变动也拖延了工程进度。

工程的拖期大大增加了电厂建设方的费用,各方都苦不堪言。

一直到1999年,一期工程才得以投入发电,而二期工程目前才刚刚接近完成。

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期使马邦电力局签立了大博电厂的售电协议。

但金融危机造成的汇率变动使马邦电力局发现它将不得不用接近两倍于其他来源的电力价格来购买大博电厂发出的电力。

而且,按合同规定,如果不接协议购电,马邦电力局仍将按一固定费率支付大博电厂。

2000年世界能源价格上涨时,这一价格差别进一步上升到近4倍。

l1月份,这个印度最大的邦电力局已面临破产危险,因此不得不拒付大博电厂当月的电费。

从此进入了混乱期,先是马邦政府继而是联邦政府临时拔给部分资金,兑现担保、但巨额的资金要求使它们都不得不拒绝继续拨款。

在这期间.工程承包商巴克蒂、供货商通用电气也将被迫陆续停止了二期工程最后阶段的工作。

印度政府曾尝试解决该问题,通过全国电网为大博电厂的电力寻找马邦以外的用户。

但是,就连印度总理瓦杰帕依{Atal Bih ri Vjapyee)2001年6月在孟买谈到该项目时也说:谁会购买如此昂贵的电力。

三、主要问题和结论从前面对大博电厂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说明可看到,造成大博电厂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经济周期和突发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项目融资工程项目多是基础行业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建设期较长.资金投放量大,涉及时行业多和专业性强的特点。

这些项目通常是由政府承办。

近年来,各国政府为缓和投资压力、提高行业效率发展经济多元化和吸引外资,同时也相应减少政府大规模投资的风险,多鼓励企业、私人开展项目融资项目;通过政府提供的特许合同,保证项目较好的收益,促进项目融资项目的发展。

项目融资产生的债务是无追索的或有限追索权的。

举债不一定计入国家外债,债务偿还只能依靠项目的收益实现。

承包商必须承担项目的全部风险.自行安排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建设等一切开发工作,和用在特许期内拥有的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获利。

这些原因使相应的融资、项目建设成车比常规的投资项目高。

为抵御风险,在开办项目融资项目时必须对项目开办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清晰、较为准确的了解。

对一个公司来说,如果逆大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而动,不管项目工作多细,财务风险、项目风险如何分担;不论当时的政府提供了何种优惠,大的形势变化将使项目投资回收的关键——项目经营收益无法实现而出现项目失败。

在这里,项目失败不是指项目本身建设的失败,而是指项目建成后没有好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配合造成项目的生产力放空,无法获利。

安然在大博电厂项目的失败可以证明这一点,在项目开始的90年代初,周边地区尤其是中国、东南亚地区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印度国内经济也开始进行改革发展,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预期是较好的。

如果该项目利用上联合循环电厂项目周期较短的优势,快速建设,是有可能成功的。

不幸的是,印度有关部门的拖拉、项目谈判的扯虞使项目在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并拖累印度经济后才拖拖拉拉建成。

过去这种由政府承担的大型项目建设风险现在由安然公司承担.引发公司经营危机也成为必然——安然也许在大的形势变化后已经发现风险的出现.但公司前期的巨大投入已使公司在项目建设上欲罢不能,只好寄希望印度经济复苏。

理性预期中的投资已变成一场豪赌。

印度政府可不兑现合同进行逃避.而安然公司就不会这么幸运了。

●改革的配套大博电厂项目的失败与印度国内投资环境管理体制没有配套改革有很大关系。

由于项目融资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各级政府对项目的稳定支持必不可少。

尽管印度法制完备著称,但是,政党利益和传统的中央地方分权制,地方政府对具体项目往往有很大的控制权,这种互不买账和扯皮造成了政令不统一和效率低下的情况不断出现,即使完善的法制也无洼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

在发电行业.印度政府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补助,电价仅为正常的1/3.而政府要求电力局承担这种补助。

同时,执政党对重要选区往往要给予电费补贴。

这些政治化的定价政策进而降低了电力局的盈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