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与学鸠笑大鹏探因
《庄子·逍遥游》中讲了4个醍醐灌顶的故事,你真的读懂了吗?
《庄子·逍遥游》中讲了4个醍醐灌顶的故事,你真的读懂了吗?第一故事是大鹏鸟和小学鸠鸟的故事。
庄子在这一篇中几次引用了“大鹏鸟”的寓言,来展现了拥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人的心境。
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擅长以夸张的寓言故事来讲道理,庄子说:北海有条鱼,名字是鲲,体型很庞大,有几千里长,它变化为鸟,叫做鹏。
鹏的背部很宽广,也有几千里。
鹏展翅高飞,翅膀就像天边的云朵。
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大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
这短短的一段描述,充满诗意和想象力,在这里,庄子用大鹏鸟来比喻为大智慧和大格局,和一种“逍遥”的人生态度。
然后庄子用大鹏鸟和其他的蜩[tiáo]和小学鸠做了对比。
蜩与学鸠嘲笑大鹏鸟说,你从北海飞到南海,要飞到九万里高,同时还要顺风而行,并且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而我们一纵身就可以飞起来,一会停在树枝,一会儿高飞,一会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的高空去呢?讲完了故事,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拥有小知识比不上大智慧,小寿命比不上长寿命。
朝生暮死的细菌不会明白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冬死的寒蝉不会明白一年的时光,这些都属于小寿命。
楚国南方有一棵冥灵树,以五百年为春季,以五百年为秋季;上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春季,八千年为秋季,这些是大寿命。
彭祖活了八百岁,到现在还以长寿特别有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会觉得悲哀吗?这里值得一提的时,古代人们认为一年只有两季,即春季和秋季。
这里庄子通过,细菌、小鸟、蝉这些短寿命的生物,来对比了冥灵树、大椿树这些长寿命生物。
说明了,每个人甚至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格局和眼界的局限,小格局的人无法理解大格局的人的心境。
第二个故事是尧和许由的故事许由据说是尧舜时期的一位隐士。
有一天,尧帝说要把天下让给许由,尧帝说:“太阳月亮都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亮度,能和太阳月亮相比吗?已经下雨了,还要去灌溉农田,这不是徒劳吗?我把君王的位子让给你,天下一定会大治,而我还在君王的位置上,我自己都感到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吧。
【九科精测 题号破解】16题 名篇名句默写(原卷+解析)-高三语文名校考前一题一解(全国卷)
情境式默写(2021·全国甲)(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2022全国甲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16.(2022全国乙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16.(2020年全国II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值得收藏!
《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完整版),值得收藏!《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全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大学逍遥游翻译及赏析
大学逍遥游翻译及赏析大学逍遥游翻译及赏析《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以下是大学逍遥游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逍遥游(节选)先秦: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一作:枪榆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庄子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和浓郁的诗意表达了他那豁达的心境,向世人展示了自由世界的美好。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从三“笑”看《逍遥游》的论证逻辑
从三“笑”看《逍遥游》的论证逻辑作者:江爱霞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09期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的《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
因其思想深邃,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教师从三“笑”入手,引导学生以三“笑”为纲去解读文本,可以收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笑”:蜩与学鸠之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联系文本语境,我们不难发现,“蜩与学鸠笑之”中的“之”指的是鲲鹏。
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俩能“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
这句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它俩的状态自由而逍遥,而鲲鹏却要“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鲲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它俩难以理解。
这句话表面上在嘲笑鲲鹏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的行为,实际上并非如此。
联系它俩自以为是的两大优越感:一是“决起而飞”,即一下子就能起飞,不需要什么凭借;二是“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即能飞多高就飞多高,十分逍遥自在。
显而易见,它俩实则在嘲笑鲲鹏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的行为是需要巨大凭借的,没有它俩逍遥自在。
庄子对此是什么态度呢?我们一起来看庄子表明立场和态度的句子:“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用行路备粮这一形象的比喻,对蜩与学鸠嘲笑鲲鹏的行为进行了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情况各有不同,是因为他们的行程远近不一样。
简而言之,所适越远,所需凭借的条件就越充足。
正如将要“图南”的鲲鹏必须要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而“决起而飞,抢榆枋”的蜩与学鸠所凭借的风比鲲鹏小多了。
但是,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所凭借,不自由,不逍遥。
于是,庄子毫不掩饰地感慨“之二虫又何知”,对蜩与学鸠这种不自知、所见甚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
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
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全文以喻引理,以比阐理,让大鹏与小鷃、九万里与仞尺、庸官与贤君在对比中绽开阐理,让读者得到的印象是鲜亮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榆枋(yú 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不知晦朔,蟪(huì)蛄(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chūn)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飞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李白《大鹏赋》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大鹏赋》原文|译文|赏析李白的《大鹏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读来令人感到极致的痛快。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鹏赋》原文唐代:李白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
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
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
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其辞曰: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
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
化成大鹏,质凝胚浑。
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
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
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
一鼓一舞,烟朦沙昏。
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
亘层霄,突重溟。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
左回右旋,倏阴忽明。
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
簸鸿蒙,扇雷霆。
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怒无所搏,雄无所争。
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
连轩沓拖,挥霍翕忽。
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
邈彼北荒,将穷南图。
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
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
块视三山,杯观五湖。
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
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
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
上摩苍苍,下覆漫漫。
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
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
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
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
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
猛势所射,馀风所吹。
溟涨沸渭,岩峦纷披。
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
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
缩壳挫鬣,莫之敢窥。
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
逍遥游庄子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庄子原文及翻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下面是逍遥游庄子原文及翻译,请参考!逍遥游庄子原文及翻译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蜩与学鸠寓言
蜩与学鸠寓言
蜩与学鸠寓言,是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
蜩和学鸠是两只鸟,它们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与命运。
蜩天性玩乐,不务正业,整天游荡在花丛中自娱自乐,不担心明天的生计。
而学鸠则不同,它们认真学习,勤劳工作,每天都在积累知识和努力劳动,为自己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天,大旱天气来临,蜩毫无所知,仍然在游荡。
而学鸠却明白必须要做出行动,它们组队飞往寻找水源,并利用自己的能力打破龙鳞带来雨水,救助了农田。
如此一来,学鸠的聪明才智、协作能力、救助意识显现无疑,它们诠释了勤奋努力、知识智慧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蜩的玩乐态度却让它一无所获。
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勤奋、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性。
放任自流的玩乐和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只会让自己失去了走向成功的机会和未来的希望。
当机会来临时,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实力和意愿才能抓住机会并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像学鸠一样,不断地学习、努力、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小鸟与大鹏——庄子
小鸟与大鹏——庄子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槍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在《逍遥游》里面庄子拿蜩与学鸠两种小鸟与大鹏鸟做比较,小鸟觉得大鹏鸟太大,太辛苦,还不是学他们一样只要挥动一下翅膀就可以从这个枝头飞到那个枝头,一会儿就到了。
何必那么辛苦的要飞到南极去呢?我们单看这句话庄子好像是在劝人不要上进,不要那么累,做人做事淡定一点,凡事都往好的一方面去想,人要没脸没皮才会快乐。
的确庄子的文学里有这样的思想,他对小鸟也不褒奖,也不贬低,而是抬杠。
我们之前说过,庄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杠精,拆了别人的台不爽,他还喜欢自己拆自己的台,然后再搭起来,再拆。
我们来看下一句。
“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庄子说一个人天亮出去,天黑回来吃了三顿饭都还很饱。
各位请注意了,特别是修行”庄子辟谷”、“道家辟谷”、“老子辟谷”的人要特别注意这句话,“三而反”其实跟我们现在人的吃饭节奏是一样的,早上出去上班,晚上回家刚好要吃三顿饭,这是人的天性,是合乎自然地,庄子说的这个人是个普通人,还没有修炼,修炼到一定境界之后吃饭就不是这样的了。
这个内容《庄子》后几篇会讲到的。
一个人如果要走一百里路,那么久需要带一点干粮;如果一个人要走一千里路,那么不得了了就要准备三个月以上的粮食了。
庄子虽然人从来没有在仕途,但是人生总在旅途的,庄子通过他自己的旅行经验,告诉我们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所准备,不要冒冒然然的,要不然在路上就得乞讨或者直接饿死。
这样深刻的人生道理,那两个小虫又怎么会知道呢?那两个小虫就是蜩与学鸠怎么会知道呢?小虫为什么不懂?又为什么要懂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逍遥游段意概括
逍遥游段意概括【篇一:逍遥游段意概括】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变成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鹏鼓翅奋飞,它的翅膀象天边的云。
这只鸟啊,在大海翻腾的时候就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这本书上说:“当鹏飞往南海时,水浪击起达三千里,借着旋风盘旋直上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
”野马般奔腾的雾气,飞扬的灰尘,以及生物都是被风所吹而飘动的。
天色苍茫,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际呢?鹏往下看,也是这样罢了。
再说,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起大船。
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洼之处,一根小草就可以成为船。
如果把一个杯子放上去,就会被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了。
风力积蓄得不大,就没有力量承载巨大的翅膀。
所以鹏高飞九万里,那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它才可以乘风而行。
鹏背负着青天而无所拦阻,然后才开始向南飞行。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向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就可当天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
到百里外的人,就要准备一宿的粮食。
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
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小虫不知道黑夜与黎明。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
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作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作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
可是活了七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商汤问棘,谈的也是这件事。
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
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
蜩和学鸠为什么要笑大鹏呢
逍遥游
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 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 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庄子档案
姓名: 庄周 尊称: 庄子 性别: 男 婚否: 已婚 出生年月:不详,约为公元前375年 死亡日期:不详,约为公元前300年 国籍: 战国 宋 籍贯: 蒙,今河南商丘东北 职位: 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 代表作品: 《庄子》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 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 沧溟水。
——李白《上李邕》
庄 子
逍 遥 游
一、检测字音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mí ng
kūn tuá n
蜩 舂粮 蟪蛄 大椿 斥鷃 泠然 蓬蒿
tiá o chō
huì gū
chūn chì yà n
xǐ
à o
jiè è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 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 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 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 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 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拓展延伸
讨论: 你对这样的境界 有何看法?
小知不及大知
返回
斥鴳 为什么要笑大鹏呢?
•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 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对于斥鴳,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 反对 • 从哪些话可以看出?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 不及大年。此小大之 辩也。 • 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 说叫什么? •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个人简历
与齐宣王、魏惠王同时,与惠施为友。
蜩与学鸠笑大鹏探因——《庚桑楚》对《逍遥游》的一个补注
蜩与学鸠笑大鹏探因——《庚桑楚》对《逍遥游》的一个补
注
杨亚民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之友》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庄子的文章有着汪洋恣肆的想象,奇谲隽永的寓言,独特深刻的思想,
向来以难解著称。
然而两千多年来,阅读者从他的博大浩渺中,总能够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东西,在会心一笑后穷追不舍,往往有欣然忘食的愉悦。
而作为《庄子》总纲的《逍遥游》,更为人津津乐道,起笔直写大鹏翱翔于浩茫辽阔的天地,先声夺人。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杨亚民
【作者单位】庄浪县第四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蜩”和“学鸠”为何称“二虫” [J], 刘洲
2.蜩鸠之"笑"与宋荣子之"笑"——读《逍遥游(节选)》一得 [J], 徐新祥
3.从《庚桑楚》看蜩与学鸠发笑的原因——《逍遥游》的一个补注 [J], 杨亚民
4.庚桑楚其人其书考 [J], 徐文武
5.自我认知的无限性——浅析《庄子·庚桑楚》的认知方式 [J], 王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逍遥游》解读与探究(上)
《逍遥游》解读与探究(上)请选中您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逍遥游》解读与探究(上)预习提示《逍遥游》主要说明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的小动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
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名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部分,共有三段,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铺陈,主旨是为了说明文章最后提出来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至人,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文学家,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对《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曾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的文章深赜古奥,对于中学生,难度很大。
阅读时,要注意下面两点:第一、把握庄子的风格。
这是一篇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但除了在关节眼上点明意旨外,几乎全用寓言,借助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这对初读《庄子》者造成一定的障碍。
因此,阅读《逍遥游》首先应对本篇的思想主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不被文中各个恣意变化的故事所牵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
本文主旨较难理解,但是“遵路斯得真”,只要理清思路,就不难把握。
文章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等等,其实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
直到文章的最后,庄子才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北冥有鱼》分层作业(原卷版)
八下精品课堂分层作业第21课《北冥有鱼》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C.“鹏”的形象出自《庄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九万里风鹏正举”就用了这一意象。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成语“鲲鹏展翅”起源于《庄子》中的传说,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
2.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下视也亦若是则已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默写。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2)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4)庄子在《北冥有鱼》中形象地说明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6.阅读文字,填空。
顾诵芬,91岁的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新中国航空工业体系的构建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被评委感动中国人物。
《逍遥游(节选)》教案24 逍遥游节选原文和翻译
《《逍遥游(节选)》教案24 逍遥游节选原文和翻译》摘要:言词语怒、抟、覆、置、、培、图、志、名、穷、特、匹、辩,年(冥灵、椿、彭祖) 9你们认朝菌、蟪蛄、冥灵、彭祖、椿是逍遥吗,用了朝菌、蟪蛄、众人(年)冥灵、椿、彭祖(年)例子进步阐述“知不及知”是因“年不及年”【教学目标】、初步了庄子哲学思想分二地恰当评价庄子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人生态、初步了庄子形象化说理风格3、领略庄子散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特、结合课释及工具通全增加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旨能力5、掌握相关言知识言词语怒、抟、覆、置、、培、图、志、名、穷、特、匹、辩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奚以……也?恶……哉归纳“则”“乃”“而”用法【教学重】、了结构特、赏析形象化说理特【教学难】、了庄子世万物若“有所待”则不由思想、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思想【教学方法】导、启发、讨论、总结【教学课】3课【教学程】课教学要、了庄子及其和道思想;、初步感知课容;3、落实相关基础词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我们起复习背遍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弦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亭玉暖日生烟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已惘然”这里有故“庄生晓梦迷蝴蝶”还记得吗?庄子有天睡觉梦见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花丛由飞舞歌唱但当他醒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飞翔乐呢?如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什么这切会出现我梦呢?是他就跑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老子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起走进庄子通学习《逍遥游》感受庄子心灵世界庄子生活社会矛盾及其复杂乱世战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他志向抱无法现实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由是他以追精神上由逃避纷乱现实希望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生活放作形体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绝对由他希望己就是蝴蝶摆脱形体束缚可以由飞翔正是这样背景下作者创作了《逍遥游》二、走近作者庄子名周战国宋国人著名思想学道学派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道主要精神是崇尚然主张相对认识论认天地体主张无而治庄子生著十余万言名《庄子》《庄子》共33、7是庄子所作外5和杂学术界认是他人伪作人们评价这“学哲学、哲学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作莫能先也”我们今天就起感受下三、题今天要学《逍遥游》是《庄子》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逍遥游”就是指超越和空不受任何束缚绝对由地遨游永恒精神世界四、整体感知课学习-3然段重词句释(要学生圈出加黑词)北冥北海冥通“溟”(这里做什么?)助词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结构作状语怒奋起样子垂天天边垂通“陲”海运指海波浪汹涌动荡也说海运行翻译候就可以直接译海起风动…者…也这是句判断句译北海有条鱼它名称叫鲲鲲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名称叫鹏鹏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翅膀就像挂天边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然水池3.从这段看鹏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形象呢? 明确鲲鹏形体硕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从体、背、翼以及活动围(长从北海到南海;高九万里)四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变化神奇、飞腾气势壮观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幅雄奇壮丽画卷.我们说段作者主要向我们描写了神奇莫测巨鲲鹏形象那二段写到鲲鹏又是怎样呢?重词句释(要学生圈出加黑词)志记助词主谓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状语抟环绕而上说“抟”当作“搏”(bó)拍击思扶摇种旋风(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高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即海面上急骤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凭借息风以六月息者状语置句思是凭借着六月风离开了北海野马游气助词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结构作主语以用息气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这句话说明天地万物各有其不也有相处尘埃可以成雾气鲲可以成鹏积蓄就可以强然而鹏要凭借风雾气要借助气息都还有依赖有所待】正色真正颜色邪通“耶”其指鲲鹏【是指天苍苍其远而无所至极】【高空鹏和地上人样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角说明鹏受到限制是不由】译《齐谐》是部专门记怪异事情这上记说“鹏鸟迁徙到南方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海面上急骤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海用了六月方才停歇下”山野雾气尘埃都是然里各种生物凭借气息吹拂它们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尽头呢?鹏鸟高空往下看不也就像这样子罢了5.这段话引述所谓《齐谐》记证明鹏南飞是可信作者还描写了高空游气奔腾和微尘浮动情形接着以人仰视天空验比说说鹏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下界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那么回到刚才我们提出问题这段落鲲鹏又是怎么样呢(还只是神奇巨吗)?明确鹏南迁徙到南海要“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6.接下齐三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重词句释覆倾倒坳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坑凹处芥草胶粘住不动而连词表并列复承斯则就而乃今思是这方才;以下而连词表承接培凭借而连词标承接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思是遏阻、阻拦“莫夭阏”即“莫夭阏”倒装图南图谋飞往南方译再说如水汇积不深它浮船就没有力量如倒杯水庭堂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如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水太浅而船太了风聚积力量不雄厚它托巨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它身下然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才像现这样飞到南方(前三句话有三“则”释“那么”因要补出四“若”释“如”从而使语连贯)五.作业.熟全熟背3然段.预习5然段3.掌握并落实3词句二课.齐(背)-3段二.检上节课词掌握情况通假北冥有鱼冥通“溟”;垂天云“垂”通“陲”;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重词怒而飞奋发;志怪者也记;而乃今培风然才开始;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其视下也代词翻译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南冥是天然形成海生物以息相吹也宾语前置生物凭借气息吹拂它们莫夭阏者宾语前置没有阻碍它东西三.分析.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鲲鹏形象巨、变化、神奇、壮观作者还用野马、尘埃等事烘托出鲲鹏巨形象但如巨鲲鹏也是有所待它要凭借“海运”“六月息者”他仍有所待不仅是鲲鹏其实世万物都是有所待作者又是怎么论证呢?我们起再看三段3.这段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明确运用了()类比论证以水喻风以杯水可舟喻风可鹏结论就是成功必须有所待()对比论证有两重对比是不厚风与九万里旋风对比不厚水草芥与杯对比都是了鲜明地指出凭借外物重要性[补充类比和对比都是两不事物进行比较对比论证是种常用、有说力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推导出它们差异使结论映衬而出论证方法事物特证和质对比容易显露出特别是正反相对立事物比较具有极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比正确论更加稳固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鲜明性使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不厚风与九万里旋风”形成对比就是了突出九万里旋风“不厚水草芥与杯”对比也是了突出“置杯焉则胶”类比论证对比重对事物差异性揭示而类比则着重对事物共性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某些方面相或相近不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方法类比论证是根据种事物某些特征证明另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或相似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定要准类比不管是然现象类比还是古今外事实类比等都要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共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喻是种修辞手法从这角讲议论运用比喻是以具体事物把抽象道理形象地表达出借以增强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方法进行论证] .从前三段我们知道“” 代表鹏鸟也“有所待”但是有两动物却嘲笑它它们什么笑呢?下面我们请学四段其他学思考这问题重词句释(要学生圈出加黑词)迅疾样子抢突着落榆枋两种树名则有就不至议“飞不上”控投下落下奚以介宾倒置何以凭什么句末疑问语气词奚以…何要…呢?到动词南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什么笑?因它们以得到逍遥进入由境地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壮举那作者态又是怎样呢?我们接着看】适往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郊野反通“返”返回犹还然饱样子古今异义适往宿这里指夜这代词二虫指上述蜩与学鸠【作者态如何?(批驳)那又是怎样批驳呢?明确作者以行路备粮比喻进行反驳无论是到野外人还是到远方人都要吃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要依靠风力才能飞翔“适莽苍者”“适里者”“适千里者”备粮各有不是因行程远近不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样因而凭借风力不样蜩和学鸠嗤笑鹏其实是认识不到己与鹏差异和身“所待”所以作者直斥其无知用原话即知不及知】译寒蝉与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地上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郊野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到里外要用整夜准备干粮;到千里外三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东西懂得什么 6我们知道至鹏鸟至尘埃它们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由那有没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先请学五然段思考下这段主要是讲什么?重词句释(要学生圈出加黑词)知通“智”智慧及动词比得上这里译“了”其代词他们即“知”“年”;朝清晨晦朔月天和初天蟪蛄即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冥灵传说龟说树名椿传说古树名根据前用语结构特句下当有“年也”句但传统子无句彭祖古代传说年寿长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世匹配比译聪明赶不上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呢?清晨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龟它把五年当作春把五年当作秋;上古有叫椿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8段句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知不及知”承上结四段容;“年不及年”启段下那又是怎样论证“年不及年”?明确例证年(朝菌、蟪蛄、众人)年(冥灵、椿、彭祖)9你们认朝菌、蟪蛄、冥灵、彭祖、椿是逍遥吗?众人希望和彭祖样长寿如何理作者“不亦悲夫”?明确不逍遥因它们都受到了年限制人只看到了己寿命没有彭祖长而没有看到其实彭祖寿命相对冥灵、椿还是很短而即使椿、冥灵能活多少万年它们寿命仍然是有尽而不是“无穷”所以庄子认人们可悲地方不懂得彭祖生命也是有限样受到年牵制这里庄子仍进步阐发要泯除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别观0结段深入阐述是蜩与学鸠笑鲲鹏原因全生命短暂他们身生命局限性定了其必然见识短浅可见“知不及知”与“年不及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深入层关系也就是说这段是对上段再深入四、布置作业.熟全熟背5然段.预习6-7然段3.掌握35词句三课.检上节课词掌握情况通假三餐而反“反”通“返”;知不如知“知”通“智” 释词起而飞快速样子适莽苍者到腹犹然很饱样子二虫又何知这众人匹不亦悲乎比翻译奚以九万里而南? 哪用飞到九万里高处再往南呢? 二虫又何知! 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 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呢?二.分析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然界万物都有所依靠有所待到鲲鹏到蜩与学鸠、野马尘埃还有舟、草芥、事物都是有所待作者举了蜩与学鸠嘲笑鲲鹏例子说明“知不及知”;用了朝菌、蟪蛄、众人(年)冥灵、椿、彭祖(年)例子进步阐述“知不及知”是因“年不及年”可见还是有区别接着作者又怎么论述呢?我们看六段先齐落实词重词句释汤商汤棘汤贤夫已矣【“是”是这样思“这样”表明下面例子蕴含道理和前面样那么这道理指什么?明确“知不及知年不及年”】穷发不长草木地方焉兼词这里修长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绝穿斥鴳种鸟彼且奚适也倒装句奚代词何哪里适动词到往;(彼且奚适也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仞古代长单位至极飞至飞翔高境界辩通作“辨”辨别、区分思【这里作者对斥鴳嘲笑鲲鹏态如何呢?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明确反对知不及知年不及年辩也用合适成语概括斥鴳对鲲鹏笑叫什么?明确燕雀焉知鸿鹄志】译商汤询问棘话是这样“那草木不生北方有很深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种鱼它脊背有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名叫做鲲有种鸟它名叫鹏它脊背像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向上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云气背青天这才向南飞打算飞到南方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我奋力跳起往上飞不几丈高就落了下盘旋蓬蒿丛这也是我飞翔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呢?’”这就是与不了3看到这里有些学不免要发问这里不是对—段容重复吗?看看是不是?再写鲲鹏有何作用?明确不完全重复是详略不描写也有异对鹏背前者“不知其几千里也”,者“背若泰山”;对“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者用“羊角”描其状;二是容也不汤问棘是史事《齐谐》是俳谐记怪异事;这里明确将凭借云气上形象地称“野马”“尘埃”;这里是斥鴳嘲笑上是蜩与学鸠嘲笑这里并非简单重复而是有异是对前容补充、印证与首容照应写鲲鹏是加强可信性《齐谐》是记怪异事有人会讥其不怀疑它真实性所以用贤君贤人作印证;二是了阐明“辩”与不事物客观上存差距如想以及是可悲不是了阐述有所待其实这种重复是庄子有笔通“重言”(即重复言)加重论说分量加深者对“辩”理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这种手法庄子其他会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知道开始就向我们论述了万物皆有所待段描写了鲲鹏变化神奇莫测及奋飞气势壮美景象但鹏鸟南飞必待巨风它要凭借“海运”“六月息者”“风”才能离开如神奇巨动物它也是有所待紧接着作者通“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舟杯水”例子运用类比和对比论证手法向我们论述了这道理还举了蜩与学鸠无知虫例子论证然界万物都是有所待蜩与学鸠嘲笑鲲鹏作者还用“行路备粮所待不”比喻进行论述说明了——知不及知紧接着作者又向我们论述了知不及知实际上是因——年不及年年有朝菌、蟪蛄、众人;年有冥灵、椿、彭祖六段作者运用汤问棘史实代表鲲鹏代表斥鴳进而揭示辩(结合图表起讲) 5可见然万物都是有所待还有所待都有辩那社会呢?社会人是不是也都有所待呢?我们起看部分先起朗段思考下这里作者提到了哪些人?拿出笔圈出加黑重词回到刚才问题这里作者讲到了哪些人?明确()知效官行比乡德合君而征国者“知”通“智”,才智效胜任;比合;合投合;征使动用法使信任那连起是什么思?(请生回答)所以那些才智能够胜任官职责品行顺应乡风俗人情品行能够合国君要而使国人信任人他们看待己也像这样这里下以前课把“而”看成通假通“耐”能力思那也就是说这四句话实际是并列关系表示四种人如练习有做到也应该会写而我们现课里“而”相当是连词表递进四句话是对前三句概括实际写就是种人即“征国者”对这几种人作者是怎么评价呢?明确“其视也亦若矣”他们看己也像蜩、学鸠、斥鴳看己样可见作者也是反驳()宋荣子作者说“宋荣子犹然笑”犹然喜笑样子宋荣子什么笑呢?他又是怎样呢?且举世而誉而不加劝举世而非而不加沮定乎外分辩乎荣辱境斯已矣彼其世数数然也举全誉赞誉夸赞加更加劝劝勉非非难沮沮丧定认识分分别辩通“辨”分别分辨境界限数数然这里可释急功近利那这几句话连起怎么释呢?明确全世界人都夸赞他而不更加感到劝勉全世界人都非难他而不感到更加沮丧审定我和外物区分分别荣誉和耻辱界限就这样罢了他世上没有急功近利样子。
《庄子·逍遥游》从鲲鹏和虫鸟引发的对自由的思考
《庄子·逍遥游》从鲲鹏和虫鸟引发的对自由的思考庄子,作为道家继老子之后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在道学领域的修为被后世引为典范。
特别是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把道学思想贯穿其中,把宇宙自然的规律和至理显化其中,这是极其高明的一种文以载道、传道、弘道的技巧和方法。
后世有很多人,通过庄子的这些寓言,就启发出很多的智慧,并用于生命的自我内求、内修、内证,指引生命转化思想意识,升华生命。
这在今天的社会,在人心浮躁,身心被世事纷扰而分离的现实中,如果能从庄子的这些智慧中找到一些破解的方法,那对我们人生就是一种积极利好的推动。
在此,我们将庄子文章中的这些寓言故事,分章节跟大家结合现实地作一个分享,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接通一个通往解脱喧嚣,远离浮躁,进而回归身心宁静,超然物外的另一个平行时空。
让生命在那个时空做一个全然地身心修整,进而恢复本性的天真,进入没有烦恼、忧愁、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
本次分享的是《庄子·逍遥游》——从鲲鹏和虫鸟引发的对自由的思考。
一、鲲鹏飞天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白话:在遥远的北方天边之地,有一种鱼,叫鲲。
这个鲲的大,都不知道有几千里。
这个鲲是有变化为鸟的能力,当其变化为鸟的时候,就被称之为鹏。
这个鹏的背,也是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
当这个鹏鸟振翅而飞的时候,其翅膀好像垂天的乌云一样。
这个鹏鸟,在海的洋流向南运动的时候,借势向南方天边的天池飞去。
现实致用:庄子的想象力是超出我们常态思维的,而这种以鲲鹏做比喻的手法,也给人以新奇的吸引。
更有一种超脱的自由意志和思维。
我们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受到的教育,在条条框框中,人的思维和自由意志都被限制了。
所以,现代人在思维和自由意识的方面,就显得格局和境界不高的状态。
且看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就有庄子的这种洒脱自由的高远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蜩与学鸠笑大鹏探因
作者:杨亚民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10期
庄子的文章有着汪洋恣肆的想象,奇谲隽永的寓言,独特深刻的思想,向来以难解著称。
然而两千多年来,阅读者从他的博大浩渺中,总能够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东西,在会心一笑后穷追不舍,往往有欣然忘食的愉悦。
而作为《庄子》总纲的《逍遥游》,更为人津津乐道,起笔直写大鹏翱翔于浩茫辽阔的天地,先声夺人。
它仰望苍天,无边无际;俯视人间,一无所见。
这个极度夸张的寓言创造了大鹏展翅的澄明境界。
大鹏颠簸沧溟,扶摇青天,蜩与学鸠却笑了。
关于蜩与学鸠发笑的原因,大多论者认为,这是由蜩与学鸠的知识的不足与视野的狭隘决定的。
王夫之说:“蜩与学鸠之笑,知不及也。
”王仲镛认为:“在庄子看来,一般世俗的人,由于视野狭窄,知识有限,是不可能了解明道者的精神境界的。
”《庄子》中“蜩”共出现了7次,“学鸠”共出现了2次,在《齐物论》中有“吾待蛇蚹蜩翼邪”,在《达生》中有“见痀偻者承蜩”,“而唯蜩翼之知”,“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三处,在《寓言》中有“予,蜩甲也”,在《庚桑楚》中有“移是,今之人也,是蜩与学鸠同于同也”。
“学鸠”在《庚桑楚》中出现1次。
在《庄子》一书中,蜩与学鸠同时出现,除《逍遥游》外,只有《庚桑楚》这么一例,无论从引用的形式来看,还是从表达的意思来理解,显然《庚桑楚》是上承《逍遥游》的。
那么,我们从《庚桑楚》中可以发现蜩与学鸠笑大鹏的另一些原因。
首先,这是由蜩与学鸠自以为是的评价世界的标准决定的。
《庚桑楚》中说:“是以生为本,以知为师,因以乘是非”,以生为根本,以心智为标准,因而具有追逐是非之心。
“是非”是庄子的主要哲学命题之一,《齐物论》中说;“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庄子认为,是有是的原因,非有非的原因,这样的辩论是无休止的,会陷入各执一理、各论一端的怪圈,永远不能揭示事物的本真,所以圣人关照事物的本来面貌,不会喋喋不休于是非的争辩。
那么蜩与学鸠笑大鹏,就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而以它为非。
他们从自己出发,以自己的眼光、智力作为评价世界的准则,固执于是非成见,这种权衡世界的方法有着先天的不足,自然无法理解大鹏翱翔九天的意图,笑大鹏的作为,是它们真实心态的自然流露。
蜩与学鸠发笑的寓意,不是批评个体的渺小,指摘见识的短浅,而是指出固执于一己之见的评价标准的谬误。
自以为是而以它为非的评价世界的标准,从本质上讲,是由于心里有成见,《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如果根据自己的成见作为判断的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正是世人囿于成见而一叶障目,看待问题各执一词,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庄子的这种观点,即使在现在,也让人耳目一新,正所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蜩与学鸠正是囿于成见的世人的喻指,涵义隽永,回味悠长,让人拍案叫绝后又掩卷沉思。
蜩与学鸠之类只有突破个人成见,放下错误的是非争辩,放开眼光,开阔胸襟,才能够窥见事物的真相,这种启示无疑是有价值
的。
对人而言,破除自大的怪圈也正是壮大自己的途径,放下自我的成见也才能体会逍遥游的初感。
其次,这是由于蜩与学鸠以有用于世来判定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庚桑楚》中说:“以用为知,以不用为愚”,以有用为智慧,以无用为愚拙。
蜩与学鸠一方面以自己枪榆枋的高度来衡量飞翔可能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也以自己枪榆枋的实用性怀疑翱翔于九万里的价值与意义。
如同惠子评价庄子学说时说的“今子之言,大而无用”,蜩与学鸠认为大鹏的世界也是无用的,它们认为于世有用才能显示人生的智慧,于世无用则是愚蠢与笨拙的表现,就像“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顽石。
而《逍遥游》正是在“有用”与“无用”的袅袅余音中结束全文的,惠子说有一棵大树,树干木瘤盘结不中绳墨,一点用处都没有,木匠不会回头看它,庄子说:“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庄子所处的那个“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的时代,社会成了“人与人相食” (《徐无鬼》)的陷阱,那么“无所可用”就是保全性命的一条途径,而蜩与学鸠之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正是物的有用才招致自己的灾难,而一般人只看到有用的意义,没有看见无用的价值,这也是庄子对无用的深刻思考。
其实,庄子主张的无用即大用不过是在群魔乱舞中求生的一种方式而已,他洞察时代,立足点是对人的关怀。
蜩与学鸠之类熙熙攘攘,不过利来利往而已,他们只愿知道其一,拒绝知道其二。
再次,这是由于它们把在世俗中的通达无碍作为获取名誉的途径,把窘迫困顿当做人生的耻辱。
《庚桑楚》中说:“以彻为名,以穷为辱”,以通达为名誉,以穷困为耻辱。
《逍遥游》中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却说名是实的宾位,难道自己就为这名吗?鹪鹩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而已;偃鼠在河里喝水,也不过满腹罢了,天下再大,对自己没有用处,表明自己不为名誉而活着的决绝态度。
《庚桑楚》中认为蜩与学鸠之类把追名逐利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手段,以人生的困顿窘迫为羞耻。
大鹏远离了蜩与学鸠所认为的价值世界,自然远离了这个价值世界的功名富贵,蜩与学鸠之类也就不能理解这种万里翱翔的精神意义,这也正是《逍遥游》中圣人无名思想的体现。
可见,追名逐利者对追求自由者从来是蔑视的。
总之,我们通过《庚桑楚》及《庄子》其他章节,可以发现蜩与学鸠发笑的深层原因,加深我们对《逍遥游》的理解,并且能够窥见庄子思想的一二方面,获取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
——————
参考资料:
[1]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2001年。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2008年版。
(作者单位:庄浪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