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的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和热能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和热能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转化的同时,热能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和热能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物质转化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是指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不同的产物。
这种物质转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的质量等于产物的质量。
1. 反应物与产物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来描述。
反应方程式由反应物和产物组成,反应物位于反应式的左侧,产物位于反应式的右侧,反应物与产物通过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将氢气(H2)与氧气(O2)放在一起,点燃后可以得到水(H2O)。
反应方程式可以写为:2H2(g) + O2(g) → 2H2O(g)在这个反应中,氢气和氧气是反应物,水是产物。
2. 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转化方式进行分类。
(1)合成反应:两种或更多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例如,氮气(N2)和氢气(H2)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氨气(NH3)。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水和氧气。
(3)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中的元素交换位置,形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钠(Na)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
(4)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表现为一种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还原)。
例如,铜(Cu)和硫(S)反应生成铜硫化物(CuS)。
二、热能变化在化学反应中,热能同样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伴随吸热(放热)反应,其中吸收(释放)或吸取(释放)热量。
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它是从周围环境吸取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
吸热反应通常需要提供外部能量才能进行,如加热。
例如,水的蒸发是一个吸热反应。
在蒸发过程中,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化学方程式网络化整理归纳
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方程式网络化整理归纳一、以氧气为核心的物质转化关系图①★★★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催化制氧气: 2H 2O 2MnO 2 2H 2O+O 2↑②★★电解水:2H 2O通电2H 2↑+O 2↑ ③★2H 2+O 2点燃2H 2O④★★★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2KMnO Δ K 2MnO 4+MnO 2+O 2↑ 附: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 3MnO 22KCl + 3O 2↑⑤★3Fe + 2O 2点燃Fe 3O 4 2Cu + O Δ2CuO 2Mg + O 2点燃2MgOC + O 2 点燃CO 2 4P + 5O 2 点燃2P 2O 5 ⑥化学方程式见下图③和⑥① C + O 2点燃CO 2 ② 2C+O 2点燃 2CO ③ 2CO+O 2点燃2CO 2 ④ ★工业炼铁(赤铁矿)原理:Fe 2O 3+3CO高温 2Fe+3CO 2 或 ΔCu+CO 2⑤ C+CO 2高温 2CO ⑥★★甲烷(天然气、沼气、瓦斯等)燃烧:CH 4+2O 2点燃2H 2O+CO 2⑦CO 2与水反应:CO 2 + H 2O === H 2CO 3 ⑧生成碳酸不稳定:H 2CO 3===CO 2↑+ H 2O⑨★★★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 2= CaCO 3↓+ H 2O (Na 2CO 3转化见第八章)⑩★★★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⑪CaCO 3高温 CaO+ CO 2↑(见第八章) ⑫ Δ 2Cu+CO 2↑△三、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核心的置换反应①★★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Zn+H2SO4=ZnSO4+H2↑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古代湿法炼铜原理):Fe+CuSO4=Cu+FeSO4③★★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Fe+2HCl =FeCl2+H2↑Fe+H2SO4=FeSO4+H2↑④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 = Cu(NO3)2+ 2Ag⑤氧化铜被H2还原为铜:H2ΔCu+H2O。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实例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实例教案
主题:物质的转化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45分钟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物质的转化及相关实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等
2. 实验药品:硫酸铜、铁粉等
3. PPT或教学板书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物质转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转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转化?
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复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介绍物质的转化过程及相关知识点
3. 通过PPT或板书展示物质转化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实验一:铁粉和硫酸铜的反应
2. 实验步骤:
a. 取一根试管,加入少量硫酸铜;
b. 加入适量铁粉;
c. 观察反应过程;
d. 总结反应产物及现象。
四、讨论总结(5分钟)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转化的原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明确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转化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通过实验操作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三化学-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一.经典回顾:1(2015武汉).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2. (2016武汉)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 .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二.提高训练1 .(荆州)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A .Na 2CO 3→NaCl→NaNO 3→NaOHB .C→CO→CO 2→Na 2CO 3C .Cu→CuO→CuSO 4→Cu(OH) 2D .CaCO 3→CaO→Ca(OH) 2→NaOH2.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②③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选项A B C D 物质 甲Ca(OH)2 CO 2 H 2 Fe 乙 Na 2CO 3 NaOH O 2 HCl 丙H 2SO 4 CaCl 2 CuO CuSO 4 丁 BaCl 2 AgNO 3 HCl NaOH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5(双选题).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大全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重点总
结归纳大全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电子在核外运动。
-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不同,质量数表示
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每种元素都有唯一的原子序数。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比例固定地结合形成的物质。
3. 物质的分类
- 纯净物质:只由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4. 反应与方程式
-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涉及原子的重新组合。
- 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5.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能观察和测量的性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 化学性质: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性质。
6.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数、族、周期律等基本特征。
7. 离子与化合价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化合价:元素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固定的价态。
8. 化学键
-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 共价键: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物质的转化教案
初中物质的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能够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 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变化类型。
2. 化学变化的特征。
3. 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水、盐、糖、蜡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可以发生哪些变化?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2.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进行实验:水的沸腾、盐的溶解、糖的燃烧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3. 学生讨论:这些实验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四、性质与变化(10分钟)1. 介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
2. 举例说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的性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变化类型、化学变化的特征和物质的性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认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
但在作业布置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第二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
第2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规律知识回顾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同时各物质之间都相互联系,即有一定的相互转化规律。
1.金属(1)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MgO O Mg 222点燃+;CuO O Cu 222∆+(2)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2442H FeSO SO H Fe ;↑+==+222H MgCI HCI Mg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如:44FeSO Cu CuSO Fe +==+;Ag NO Cu Cu AgNO 2)(2233+==+。
2.非金属(1)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O H O H 22222点燃+;22SO O S 点燃+(2)与金属反应生成无氧酸盐。
NaCI CI Na 222点燃+;FeS S Fe ∆+3.碱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生成碱。
如:22)(OH Ca O H CaO ==+。
(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SO Fe SO H O Fe 234242323)(3+==+(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如:32CaSiO SiO CaO 高温+4.酸性氧化物(1)与水反应生成酸。
如:3222CO H O H CO ==+。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CaCO OH Ca CO 2322)(+↓==+(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
如:32CaSiO SiO CaO 高温+5.酸(1)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2442H ZnSO SO H Zn(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O H FeCI HCI O Fe 2332326+==+。
(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4224222SO Na O H NaOH SO H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如:33HNO AgCI AgNO HCI +↓==+6.碱(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 O H SO Na SO NaOH 2+==+(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教案主题:物质的转化授课年级:初中授课对象:初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转化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常见的物质转化现象及其化学方程式。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物质的转化概念,如水的冻化、食物的腐烂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化学变化。
二、讲解物质的转化现象:1. 老师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物质转化现象,如水的蒸发、铁的生锈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过程。
三、实验操作:1.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金属的腐蚀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生的物质转化现象,并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讨论和总结:1.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了解不同物质转化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 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物质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整理本次课程的笔记,包括物质转化的概念、常见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更多的物质转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转化概念,掌握常见现象和相关化学方程式。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加观察,主动发现和记录物质转化现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认知水平。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X是一种温室气体B.反应②的另一产物可能是水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A、物质X能与碳酸钙互相转化,则X是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反应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消耗水,但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图中6个反应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没有单质生成),则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①镁在氧气中燃烧B.②表示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C.③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答案:C解析:A、2Mg+O2点燃__2MgO48 32参与反应的镁的质量大于氧气的质量,①中图像消耗氧气大于镁,此选项错误;B、②中的纵坐标应为气体的体积,此选项错误;C、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率,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需要时间短,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此选项正确;D、等质量酸和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量应该相同,④图表示的是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的气体质量-时间图,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C.火焰各层温度比较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图中实验,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图中实验,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图中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9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解答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转化与材料的利用 解答题一、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
向盛有30g 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H 2SO 4=ZnSO 4 +H 2↑。
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我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2018年内地的钢铁产量达8亿吨之多。
(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坏的钢铁约占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自行车是不少同学上学的交通工具。
根据你的观察,谈谈自行车生产厂家对自行车钢圈、车架和链条等各部位采取了哪些防锈的方法(任选一个部位)?(2)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
①a 的数值为________。
②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化工颜料店的涂料添加剂“银粉”的成分是什么?通过调查,“银粉”可能是银、铝、锌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
为得到准确结论,某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他通过计算,获得等质量的铝、锌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像。
请将图像画在方框中。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50克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解答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转化与材料的利用 解答题一、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
向盛有30g 铜锌合金粉末样品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H 2SO 4=ZnSO 4 +H 2↑。
计算:(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
(2)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我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2018年内地的钢铁产量达8亿吨之多。
(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坏的钢铁约占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自行车是不少同学上学的交通工具。
根据你的观察,谈谈自行车生产厂家对自行车钢圈、车架和链条等各部位采取了哪些防锈的方法(任选一个部位)?(2)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
①a 的数值为________。
②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化工颜料店的涂料添加剂“银粉”的成分是什么?通过调查,“银粉”可能是银、铝、锌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
为得到准确结论,某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他通过计算,获得等质量的铝、锌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像。
请将图像画在方框中。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50克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
化学初中各物质转化教案
化学初中各物质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掌握常见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规律。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描述物质的转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 常见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
3.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变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2. 学习: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介绍常见的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
化过程。
3.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描述物质的转化
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质转化的规律和特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转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结果。
五、板书设计:
1.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 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
3.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下一节课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初中科学物质转化
初中科学物质转化物质转化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物质转化过程中,原有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初中科学相关的物质转化现象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相互转化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
例如,固体可以转变为液体,液体可以转变为气体,气体又可以转变为液体,从而形成循环的物质转化过程。
这些转化过程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转化现象的原理。
二、物质转化的实际应用物质转化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燃烧过程就是一种物质转化。
燃烧是氧气与可燃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新的物质的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能量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用于供电、取暖和照明等方面。
此外,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或分解,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种反应常用于制备药品、化妆品和肥料等。
三、物质转化的环境影响物质转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处理和排放控制。
同时,也需要开发出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四、物质转化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质转化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例如,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另外,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能够带来许多新的物质转化现象和应用,有望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总结:物质转化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过程。
初三化学 化学方程式汇总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2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 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 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分解反应】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CaO+CO2↑【置换反应】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 l2+H2↑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26、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其他】2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2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2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3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3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3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35、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⑴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⑵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O2↑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H2O+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2KCl+3O2↑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H2O+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3Fe+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⑴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27.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28. 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29. 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30. 锌和稀盐酸Zn+2HCl ZnCl2+H2↑31. 铁和稀盐酸Fe+2HCl FeCl2+H2↑32. 镁和稀盐酸Mg+2HCl MgCl2+H2↑33. 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⑵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⑶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 CuCl2+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 CaCl2+H2O⑷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⑸酸 + 碱———盐 +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 NaCl+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 KCl+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 Na2SO4+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 K2SO4+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 6H2O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 NaNO3+H2O⑹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2HCl MgCl2+H2O+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⑺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⑻盐 + 盐 ----- 两种新盐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五.其它反应: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 H2CO3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Ca(OH)2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 H2SO4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5H2O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 CuSO4·5H2O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应用】2Mg+O2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白色信号弹2Hg+O22HgO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实验2Cu+O2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4Al+3O22Al2O3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O2CO2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S+O2SO2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2H2+O22H2O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4P+5O22P2O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CH4+2O22H2O+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2C2H2+5O22H2O+4CO2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2KClO32KCl+3O2↑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2KMnO4 K2MnO4+MnO2+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2HgO 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2H2O 2H2↑+O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电解水Cu2(OH)2CO32CuO+H2O+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NH4HCO3NH3↑+H2O+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Zn+H2SO4Fe+H2SO4Fe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Mg+H2SO4Mg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2Al+3H2SO4Al2(SO4)3+3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Fe2O3+3H22Fe+3H2O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Fe3O4+4H23Fe+4H2O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WO3+3H2W+3H2O 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MoO3+3H2Mo+3H2O 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2Na+Cl2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H 2+Cl22HCl 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CuSO4+2NaOH 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2C+O22CO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2CO+O22CO2蓝色火焰煤气燃烧C+CuO 2Cu+CO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2Fe2O3+3C 4Fe+3CO2↑冶炼金属Fe3O4+2C 3Fe+2CO2↑冶炼金属C+CO22COCO2+H2O 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证明碳酸的酸性H 2CO3CO2↑+H2O石蕊红色褪去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CaCO3+H2O+CO2Ca(HCO3)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Ca(HCO3)2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2NaHCO3 Na2CO3+H2O+CO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小苏打蒸馒头CaCO3CaO+CO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CaCO3+2HCl Ca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Na2CO3+H2SO4Na2SO4+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泡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泡沫灭火器原理MgCO3+2HCl Mg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uO+CO Cu+CO2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Fe2O3+3CO 2Fe+3CO2冶炼金属原理Fe3O4+4CO 3Fe+4CO2冶炼金属原理WO3+3CO W+3CO2冶炼金属原理CH3COOH+NaOH CH3COONa+H2O2CH3OH+3O22CO2+4H2OC 2H5OH+3O2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酒精的燃烧Fe+CuSO4Cu+FeSO4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湿法炼铜、镀铜Mg+FeSO4Fe+MgSO4溶液由浅绿色为无色Cu+Hg(NO3)2Hg+Cu(NO3)2Cu+2AgNO32Ag+Cu(NO3)2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镀银Zn+CuSO4Cu+ZnSO4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镀铜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Al2O3+6HCl2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Na2O+2HCl2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CuO+2HCl CuCl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ZnO+2HCl ZnCl2+H2O白色固体溶解MgO+2HCl MgCl2+H2O白色固体溶解CaO+2HCl CaCl2+H2O白色固体溶解NaOH+HCl 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Cu(OH)2+2HCl CuCl2+2H2O蓝色固体溶解Mg(OH)2+2HCl MgCl2+2H2O白色固体溶解Al(OH)3+3HCl 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Fe(OH)3+3HCl FeCl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Ca(OH)2+2HCl CaCl2+2H2OHCl+AgNO3AgCl↓+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Al2O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CuO+H2SO4CuSO4+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ZnO+H2SO4ZnSO4+H2O白色固体溶解MgO+H2SO4MgSO4+H2O白色固体溶解2NaOH+H2SO4Na2SO4+2H2OCu(OH)2+H2SO4CuSO4+2H2O蓝色固体溶解Ca(OH)2+H2SO4CaSO4+2H2OMg(OH)2+H2SO4MgSO4+2H2O白色固体溶解2Al(OH)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2Fe(OH)3+3H2SO4Fe2(SO4)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Ba(OH)2+H2SO4BaSO4↓+2H2O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Cl2+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Na2O+2HNO32NaNO3+H2O白色固体溶解CuO+2HNO3Cu(NO3)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ZnO+2HNO3Zn(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MgO+2HNO3Mg(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CaO+2HNO3Ca(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NaOH+HNO3NaNO3+H2OCu(OH)2+2HNO3Cu(NO3)2+2H2O蓝色固体溶解Mg(OH)2+2HNO3Mg(NO3)2+2H2O白色固体溶解Al(OH)3+3HNO3Al(NO3)3+3H2O白色固体溶解Ca(OH)2+2HNO3Ca(NO3)2+2H2OFe(OH)3+3HNO3Fe(NO3)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3NaOH+H3PO43H2O+Na3PO43NH3+H3PO4(NH4)3PO42NaOH+CO2Na2CO3+H2O吸收CO、O2、H2中的CO2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FeCl3+3NaOH Fe(OH)3↓+3NaCl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AlCl3+3NaOH Al(OH)3↓+3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MgCl2+2NaOH Mg(OH)2↓+2NaClCuCl2+2NaOH Cu(OH)2↓+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CaO+ H2O Ca(OH)2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Ca(OH)2+SO2CaS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Ba(OH)2+Na2CO3B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Ca(OH)2+K2CO3CaCO3↓+2KOH有白色沉淀生成CuSO4·5H2O CuSO4+5H2O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CuSO4+5H2O CuSO4·5H2O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AgNO3+NaCl AgCl↓+NaNO3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BaCl2+Na2SO4BaSO4↓+2NaCl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CaCl2+Na2CO3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MgCl2+Ba(OH)2BaCl2+Mg(OH)2↓有白色沉淀生成CaCO3+2HCl CaCl2+H2O+CO2↑MgCO3+2HCl MgCl2+H2O+ CO2↑NH4NO3+NaOH NaNO3+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NH4Cl+KOH KCl+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一、氧气的性质:(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3)氧气的来源: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H2O22H2O+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二、自然界中的水: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2H2↑+ O2↑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三、质量守恒定律: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FeSO4 + Cu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Cu + MgO四、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化学性质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2Cu + CO2↑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26.煤炉的底层:C + O2 CO227.煤炉的中层:CO2 + C 2CO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2CO2(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H2CO3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CaO + CO2↑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CaCO3↓+ H2O(4)一氧化碳的性质: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2CO2其它反应:3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五、燃料及其利用:3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3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3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六、金属(1)金属与氧气反应:4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4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42.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2Al2O3(2)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44.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ZnSO4 + H2↑45.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FeSO4 + H2↑46.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MgSO4 + H2↑47.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Al2(SO4)3 +3 H2↑48.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49.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50.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51.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 H2↑(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新金属 + 新盐5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FeSO4 + Cu53.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ZnSO4 + Cu54.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Cu(NO3)2 + Hg (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55.3CO+ 2Fe2O34Fe + 3CO2↑七、酸、碱、盐1、酸的化学性质(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见上)(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2FeCl3 + 3H2O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CuSO4 + H2O(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NaCl +H2O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CaCl2 + 2H2O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AlCl3 + 3H2O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2NaCl+ H2O + CO2↑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HCl NaCl + H2O + CO2↑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BaSO4↓+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1)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Na2SO3 + H2O 70.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CaCO3 ↓+ H2O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CaSO3↓+ H2O(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CaCO3↓+ 2NaOH3、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 +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7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FeSO4 + Cu(2)盐 + 酸--------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7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3)盐 + 碱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76.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CaCO3↓+ 2NaOH(4)盐 + 盐 ----- 两种新盐77.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AgCl↓ + NaNO378.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BaSO4↓ + 2NaCl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H2OKMnO4↘↓↑↗CO、CO2↗SO2 H2SO4H2O2 →→P2O5 + Mg Al Zn Fe→ H2→H2O↘MgO HClKClO3↗↓↘Al2O3Fe3O42、碳与碳的化合物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CO2↗ Na2SO4 → BaSO4↓(白)NaOH → Na2CO3 → CaCO3↓(白)(变质)↘ NaCl → AgCl↓(白)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CaCO3→CaO→Ca(OH)2→CaCl2↖CO2↙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BaCl2→ BaSO4↓(白)BaO → Ba(OH)2↗↘ + CuS O4↘Cu(OH)2↓(蓝)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CuO↗ CO2↙↘Ca(HCO3)2 →CaCO3→CaO CuSO4.5H2O→CuSO4→ Cu ↘H2O↗Na2CO3↗NH3 →NH3.H2O NaHCO3 →CO2 NH4HCO3→ H2O↘H2O → H2CO3↘ CO2 →H2CO37、铝、镁、锌、铁、铜及其化合物↗ZnSO4↖↗ AlCl3↖Zn → ZnO Al → Al2O3 ↘ZnCl2↙↘Al2(SO4)3↙Fe Al↗MgCl2↖↙﹉﹉﹉﹉↗ CuCl2↘↖Mg → MgO Cu ←→CuO Cu(OH)2↘MgSO4↙↖____↘ CuSO4↗↙Fe Al↙ FeCl3↖ C CO H2Mg Al↗FeSO4Fe(OH)3 Fe2O3←――――→ Fe↖Fe2(SO4)3↙O2 H2O ↘ FeCl2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分析推断题。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存在形态和转化1. 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存在的形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
在这三种形态中,固态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最强,分子排列紧密;液态的分子排列紧密但自由度较高;气态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小,距离较远。
2. 物质的转化与性质改变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主要有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分子结构和组成的情况下,仅改变物质的形态,例如固态变为液态、液态变为气态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二、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组成比例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等表示。
2. 溶解过程和溶解度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溶质被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3. 浓度和稀释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稀释是指向溶液中加入溶剂以减少溶质浓度的过程。
三、溶液的电离和电导性1. 电离的概念电离是指在水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从中解离出来的过程。
当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中的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形成溶液中的溶质离子。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例如强酸、强碱、盐等;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物质,例如弱酸、弱碱等。
3. 电导性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电导性是指溶液导电的能力,其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直接关系。
当溶液中存在较多离子时,电导性较强;当离子浓度较低时,电导性较弱。
四、溶液的中和反应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的H+离子与碱的OH-离子结合生成水。
2. 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酸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变红蓝色石蕊试纸等性质;碱具有苦味、有碱洁的滑润感、变蓝红色石蕊试纸等性质。
初中物质转化率教案
初中物质转化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转化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物质转化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转化的概念和基本规律2.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物质转化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如酸、碱、盐、氧化物等。
2. 提问:物质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物质的转化?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质转化的概念:物质转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2. 讲解物质转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单一置换反应、双重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3.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质转化反应,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转化的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物质转化的应用,如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
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物质转化的概念、基本规律和应用。
2. 提问:物质转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如何利用物质转化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2. 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讨论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深度。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仪器等。
2. 教学课件:包含物质转化反应的图片、图表和实例。
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转化的应用价值。
初中化学中的物质转化教案
初中化学中的物质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a. 理解物质转化的概念;
b. 掌握物质转化的方式和条件;
c.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质转化过程。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懂得尊重实验结果、尊重实验器材,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转化的概念和方式。
难点:学生分析物质转化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是如何转化的?什么是
物质转化?
2. 学习(30分钟)
a. 教师介绍物质转化的概念和方式,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
b.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认识物质转化的方式和条件;
c. 学生讨论具体的物质转化过程,分析实验结果。
3. 实践(15分钟)
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验证物质转化的方式和条件。
4. 总结(10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物质转化的规律。
五、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物质转化理论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物质转化的概念和方式,能够分析物质转化过程。
但在实验细节方面,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或实验结果分析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加以强调。
初三化学化学平衡方程表达方式比较
初三化学化学平衡方程表达方式比较化学平衡方程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关系的重要工具。
在化学学习的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平衡方程及其表达方式。
本文将比较不同表达方式,并讨论它们的优缺点。
1. 文字描述法文字描述法是最简单的一种化学平衡方程表达方式。
当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反应条件较为简单时,可以通过文字直接描述反应过程。
例如,对于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可以用文字描述为:乙醇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文字描述法的优点是直观、简单易懂,适用于描述简单的化学反应。
然而,它无法直接表达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不利于计算化学反应的量。
2. 分子式法分子式法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适用于描述各个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摩尔比例关系。
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箭头的两侧,中间用箭头连接表示反应过程。
例如,乙醇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分子式法表示为:C2H5OH + O2 → CO2 + H2O分子式法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表达化学反应中各个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便于计算化学反应的量。
它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和书写。
然而,分子式法无法直接表达化学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对于复杂的反应而言,需要借助其他表达方式来添加反应条件的信息。
3. 方程式法方程式法是一种综合了文字描述和分子式的表达方式。
在化学方程的箭头上添加反应条件的信息,以补充表达的完整性。
例如,对于乙醇燃烧反应,在箭头上添加燃烧条件,可以表示为:C2H5OH + O2 (燃烧条件) → CO2 + H2O方程式法的优点是能够清晰地表达反应条件,使得方程式的信息更加完整。
它比文字描述法更加明确,比分子式法更加详细。
然而,方程式法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排版,较为繁琐,不如分子式法简洁。
综上所述,初三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平衡方程表达方式有文字描述法、分子式法和方程式法。
文字描述法简单直观,适用于描述简单的化学反应;分子式法能够清晰地表达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便于计算化学反应的量;方程式法综合了文字描述和分子式法的优点,在表达完整性和清晰性方面较为优秀。
化学初中全部物质转化教案
化学初中全部物质转化教案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转化过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一、引入
1. 讲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二、认识化学反应
1. 定义化学反应及其特征
2. 介绍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 酸碱反应
3. 沉淀反应
4. 燃烧反应
5. 分解反应和合成反应
四、实验教学
1. 实验一:观察铁和氧气反应
2. 实验二:观察醋和碳酸钠反应
3. 实验三:观察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4. 实验四:观察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五、化学方程式
1. 学习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2. 实践编写化学方程式
六、课程总结
1. 梳理学过的知识点
2. 总结物质转化的基本原理
七、课堂练习
1. 完成化学反应的习题
2. 分组讨论解题思路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练习题
2. 自主学习相关化学知识
以上是一份化学初中全部物质转化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祝您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转化】一.经典回顾:1(2015武汉).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2. (2016武汉)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二.提高训练1 .(荆州)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A.Na2CO3→NaCl→NaNO3→NaOH B.C→CO→CO2→Na2CO3C.Cu→CuO→CuSO4→Cu(OH) 2D.CaCO3→CaO→Ca(OH) 2→NaOH2.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选项 A B C D物质甲Ca(OH)2CO2H2Fe 乙Na2CO3NaOH O2HCl 丙H2SO4CaCl2CuO CuSO4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5(双选题).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X 一定是碳酸钠溶液B .Y 一定是稀盐酸C .N 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D .X 、Y 、M 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6.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资,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A. 当甲为氯化铵时,X 可以为氢氧化钾B. 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 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C. 当X 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D. 当X 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7.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 、NaOH 、CO 2B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C .当乙为NaOH 时,它可由Ca(OH)2与Na 2CO 3反应生成D .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8.已知A 、B 、C 、D 、E 五种物质中都含有人体含量最多的 一种金属元素,其中A 是单质,B 、C 含有两种元素,D 、E 含有三种元素,反应⑤是放热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 .E 是碳酸钙B .反应④一定是中和反应C .反应③可以由多个化学反应实现D .反应②为吸热反应 丁 BaCl 2 AgNO 3 HCl NaOH XM Y 铁 N9.如图五个圆圈代表的五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有关现象及反应类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可能是AgNO3溶液B.b处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C.c处可能生成白色沉淀D.d处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10.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是红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可能是COB.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物质的推断】一.经典回顾:1.(2014•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2)物质D是.探究二: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二所示.(3)药品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试剂甲是溶液;(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2.(2016武汉四调).(5分)初中所学铁的部分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已略去)。
其中B、C都是单质;B是非金属,通常情况下为气体;C是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B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③的基本类型(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现反应④还需要一种物质。
实验室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提高训练1.(2016•湖北黄冈)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的化学式是.(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3)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一种物质的类别).2.(2016•孝感)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物质D的类别为(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5分)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4分)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不同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其中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粉末。
“→”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问题:(1)C的化学式,A的化学式;(2)写出由B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3)在该知识网络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可以归纳出能与盐发生反应的物质类有。
A.单质B.氧化物C.酸D.碱E.盐6.(2016厦门).无机物甲、乙、丙经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反应皆为化合反应,且均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则丙的化学式为;(2)若反应皆为置换反应,且均在溶液中举行,甲、乙、丙都为金属,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甲”、“乙”、“丙”表示);(3)若反应皆为复分解反应,乙为白色难溶物.①若甲为常见的酸,甲、乙、丙含相同的原子团,丙溶液为蓝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②若甲为常见的碱,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4,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丙溶液为无色,则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7.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1)写出化学式:B;F ;(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8(2016•南开区二模)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1)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2)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9.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A+B→C+H2O(2)C+H2SO4→D↓+A(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10.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