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搏动心电图解读
快速学会看心电图
(3)心房颤动心室率匀齐时请按以下标准书 写诊断
A、心室率≥70(60)BPM: a、心房颤动; b、非阵发性房室连接处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B、心室率≤50BPM: a、心房颤动; b、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室连接处(室性)逸搏心律。
C、心室率≤ 70(60)≥ 50BPM: a、心房颤动; b、房室连接处(室性)逸搏心律。 c、完全性房室分离,提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作分型。 3、当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次QRS波群脱漏时,
应考虑存在交替文氏现象的可能,所以仍应诊断 为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但必须加注时呈3:1房室 传导。 4、当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次QRS波群脱漏时, 直接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当心房率大部分未下传心室时,注意区分未下传 的P波系阻滞还是干扰所致。鉴别方法是测量逸 搏周期,如大于(或等于)2倍的P波周期则诊断 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之则诊断为II度房室传导 阻滞。
H面起始右前,环体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位右 后,左右面积之比<1,T环<2.6:1
V1~V6呈 rS型,电轴右偏
4、与室速鉴别
A 心房心室有传导关系 B 电轴在IV相位 C R aVR<RaVL
*
*
*
*
*
*
*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不齐 2、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时呈短阵加速性室
性自主心律(64BPM) 3、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1、心房扑动呈2:1房室传导
2、室内传导阻滞 此图不支持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胸导联均为rS型
H面环体均位左后,狭长, R-T夹角180度,
后左向束电压支>传=3导.0m阻v滞,V5-V6呈R型
临床鉴别并行心律与反复心律心电图
临床鉴别并行心律与反复心律心电图并行心律指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起搏点,各自按其频率发生激动,相互竞争控制心房和心室。
罕见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行心律性异位起搏点同时存在,称为双重性并行心律。
反复心律是由于房室交界区的折返现象,使心脏任何部位发出的激动,接连两次或多次激动心房或心室所产生的一组搏动。
(一)并行心律心电图并行心律含有两个独立的起搏点,通常一个是窦房结,另一个是异位起搏点。
因异位起搏点周围存在着传入阻滞,使窦房结的激动不能传入,但异位起搏点的激动可以传出。
这样,心脏便有两个各自独立的起搏点,各自按其频率发出激动,形成并行心律。
并行心律异位起搏点,可以在心脏的任何部位,但以室性并行心律为多见,房性、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较少发生。
并行心律时,异位起搏点的频率20~400次/分,由于其周围存在着传入阻滞及间歇性传出阻滞,故心电图表现为隔一次或数次才能传出。
1.窦性并行心律窦房结一般不具有防御异位激动入侵的特点,当其存在着保护性传入阻滞时,异位起搏点的激动不影响窦性心律的规律(P波按时出现),形成了异位节律与窦性心律并存。
2.房性并行心律①异位P’波比窦性P波高尖,异位房率多为35~55次/分。
②联律间期(P-P’)不固定。
③短的P’-P’间距与长的P’-P’间距呈整倍数关系,或有一个最大公约数。
④房性融合波偶见。
3.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①交界性搏动周期出现在窦性心律中,各异搏间距之间呈整倍数关系。
②联律间距不等,时间相差>0.08s。
③房性融合波偶见,室性融合波罕见。
④可引起室内差异性传导。
4.室性并行心律①室性搏动周期出现在窦性心律中,短的异搏间距与长的异搏间距呈整倍数关系。
②室性搏动频率多为30~40次/分。
③联律间距不等,时间相差>0.08s。
④室性融合波常发生。
5.鉴别诊断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并行心律心电图分别与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相似。
但前者无固定的联律间期,异搏间距呈整倍数关系,融合波多见。
心电图基础知识与诊断书写
心电图基础知识与诊断书写一、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掌握在-30 度~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P-P间期互差<=160ms时应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160ms,<=200ms时(1)无须与其他窦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请加诊断“心电图属正常范围内”。
(2)如需与其他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90°:I 导联主波向上,III 导联主波向下,II 导联R/S<1。
2、电轴右偏:90°~180°:I 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 -180°):I,III导联主波均向下。
(SISIISIII 现象:I,II,III导联均呈R/S<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1,则其QRS 额面电轴为0°。
三、心脏转位:1、注意胸前电极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V1导联R/S>1,或V1R/S<1,但V2导联R/S>1;如V1导联R/S<1,V2导联R/S=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参考导联为V5。
当V5 或V6 导联R/S<1,V1呈QS 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只要有1个导联的电压达到5mm 就不作此诊断。
2、胸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电压<8mm。
如果V1-V4 导联电压正常,仅V5-V6导联电压低于8mm,应作左胸导联低电压诊断,以提醒临床可能出现的左胸腔或胸壁病变。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间期: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2、P-R间期<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
逸搏和逸搏心律
注:形成逸搏的原因 1 窦性心律不齐; 2 窦性停搏; 3 窦房阻滞; 4 各种心动过速发作终止的长周期; 5 各种早搏的代偿间期后; 6房室传导阻滞。
逸搏和逸搏心律
分类:根据起搏点的部位 1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2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3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
逸搏和逸搏心律
产生机理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由最高起搏点窦房结控制, 潜在起搏点处于被抑制状态。当高位起搏点起搏 形成障碍(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 障碍(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则潜在起搏点 按固有的频率发放冲动控制心脏活动,1~2次称逸 搏,连续3次以上称逸搏心律,它对人体生理功能 到起保护作用。与早搏不同,后者是主动的,前 者是被动的,在长间歇之后出现。
定义:当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 低或丧失(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 阻滞(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异位起搏 点的激动按其固有频率被动地发出有效激动, 如仅发生1~2次者称为逸搏,如连续发生3次 或3次以上时称为逸搏心律。
分类:根据起搏点的部位
1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2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3 每个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 群,P’R间期在0.12~0.20s之间。
(二)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 P‘波,其特征与房性逸搏相同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交界性逸搏:
1 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相同,可伴室内差异性传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房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
个房性P‘波; 2 此房性P‘波的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不同,
窦性回波
窦性回波。
图示窦性心律(P1P1)时,适时的房早P2下传引起QRS波群的同时,在窦房结区域发生单次折返,产生窦性回波P3,P3的形态与P1的形态极为相似,P1P3间期短于P1P1窦性间期更支持窦性回波的诊断,而不是一次间位性房早。
反复搏动(reciprocalbeat)又称反复心律(recip-rocalrhythm),是指心脏某一心腔发放的激动使该心腔除极后,激动经过传导进而激动对侧心腔,与此同时,激动的传导方向可能发生突然回折而反向传导,并使原激动起源的心腔再次激动的一种心电现象。
与反复搏动最初的概念相比,上述定义的范围已大大扩展。
经典反复搏动的定义强调:起源于心脏任何部位的激动,当正向或逆向经房室交界区传导时,可能发生反复搏动,而反复搏动的现代概念认为,无房室交界区的参与,反复搏动依旧能够发生。
窦性回波属于非房室结依赖的反复搏动。
定义:联律间期适时的房早经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同时,房内传导在窦房结区域发生1次回折并再次激动心房的现象称为窦性回波。
多数情况下,由于这种回波多数情况下仅发生1次,因此将这种发生在心房内的单次折返归于反复搏动。
发生机制:窦性回波属于1次房早在窦房结区域发生的一种特殊折返,在常规心脏电生理检查时的发生率常高达10% ̄15%。
其发生机制是适时的房早在窦房结区域传导时,正遇部分区域处于有效不应期而发生前向传导阻滞,激动在其他处于兴奋期或相对不应期的区域缓慢传导,并再次激动已恢复兴奋性的心房肌。
由于这一折返途径并未闭合而呈开放状态,因而只发生1次窦性回波,反复搏动只出现1次,且不形成连续的折返。
Hoffman和Granefield明确指出,窦房结区域的特殊折返是窦性回波的原因,认为窦房结及其周围区域与房室结一样可以发生功能性的纵向分离。
Strauss证实,在窦房结和右心房界嵴之间的窦房结区域,是窦性激动进出并发生传导延迟的部位。
近年Ogawa证实,Bach-man束能发生功能性纵向分离,并能引起特殊形式的折返。
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梯形图解法
分析:通过绘制梯形图,计算所测异位R-R间期的平均值和最大公约数(1.38s),
计算变异系数(<5%),符合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
37
诊断:心房颤动;室性并行心律(44次/分)
13
常用心电梯形图
5.心房至心室+心室异位点至心室传导
如果表示心室激动,需在V行以下增加2条横线,构成E和E—V两行。E行表示室
性异位激动点,E-V行表示室性异位起搏点与心室肌之间传导,即异—室交接区。
如上图示,V行第2次表示的是室性融合波,第3次是加速室性逸搏逆传在A—V受
阻,最后一次窦性下传,是因为室性异位起搏点传出阻滞。
例10
诊断:高度房室阻滞,隐匿性传导
25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1
诊断:交界性逸搏,反复搏动(心律)
26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2
诊断:交界性心律,反复搏动,逸搏夺获(伪反复搏动)
27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3
诊断:干扰性房室脱节
28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4
诊断:间歇性右束支阻滞
29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5
诊断:双束支阻滞(CRBBB+2:1LBBB)
30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6:李XX,男,38岁,体检。
室早、干扰现象
室性融合波
房性早搏
诊断:1、偶发房性早搏;2、偶发室性早搏;3、室性融合波
31
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实例
例17:张XX,女,78岁,风心病病史。
7
梯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8
梯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常用临床检查方法。
根据心电图的特征波形,可以了解心脏的正常或异常电活动,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变。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临床上的意义。
1. P波:P波是心脏的右心房除极所产生的波形。
它通常应该是正常的、单一的、向上的波峰,并且持续时间应在0.06-0.12秒之间。
如果P波形态改变或持续时间延长,可能意味着心房肥厚或房性逸搏。
2.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室除极的电活动所形成的波形。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由一个Q波、一个R波和一个S波组成,其中R波是最高峰。
持续时间应在0.06-0.1秒之间。
Q波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或坏死,而QRS波群增宽可能是心室传导延迟的表现。
3. ST段:ST段是QRS波群结束至T波起始之间的水平线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与基线平行。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或心肌炎的表现。
4. T波:T波是心室复极过程中产生的波形。
正常情况下,T波是向上、向下或平坦的,与P波的方向相反。
T波的倒置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或心肌病有关。
5. U波:U波是在T波之后产生的小波峰。
正常情况下,U波通常不可见或仅在特定心电图导联上出现。
U波增高可能与低钾血症或其他电解质紊乱有关。
这些心电图波形的标准特征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例如,心电图可以用来诊断心律失常。
根据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特征波形,例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药物治疗或电复律。
心电图还可以用来评估心肌缺血。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心电图可以显示出ST段的改变,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来监测心脏各部分的功能状态,例如心房与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情况,心室传导速度以及心电轴的方向等。
0108.郭继鸿--反复搏动的现代认识
反复搏动的现代认识郭继鸿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年10月第15卷第5期1906年,Wenckebach首次记录并报告了反复搏动现象,至今已整整100年。
100年来,众多学者都垂青于这个迷人的课题,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深入的研究,大大丰富和推进了对反复搏动的认知水平。
但它也象一支棘手的玫瑰,当不断有新的诊断技术问世,当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后就能发现,过去曾经最卓越的见识也会存在不足,甚至是错误的推断。
反复搏动至今仍然是这样一个混合体,一方面具有独立与独特的内涵,对其全面、正确的认识能极大提高复杂心律失常和心电图的诊断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将混杂在反复搏动的传统认识中不妥当、甚至错误的观点给予澄清或拨正,建立起反复搏动的现代观点。
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即反复搏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折返,但与普通折返的概念又截然不同。
一.溯源与定义最早发现并提出反复搏动概念的是荷兰心电学大师Wenckebach,他为一位12岁的风心病患儿同步记录血管搏动图(polygram)时,在体表心电图记录到反复搏动(reciprocalbeat)现象。
1913年,Mines倡议将这种心电现象称为“反复搏动”。
1914年,Gallavardin应用心电图记录到反复搏动,但将其误认为室上性激动,而且未能理解这些图形的真正意义。
1916年,White给一位37岁心房扑动的患者记录心电图,当患者心房扑动转为房室交界性心律时,心电图记录到交界性反复搏动。
该反复搏动是应用洋地黄和迷走神经刺激时,室房逆向传导RP’间期延长后引发的,随后应用阿托品或运动使RP’间期缩短时反复搏动现象消失,但White并未真正识破发生这一现象的本质,而是将其解释为房室交界性心律伴二联律。
1924年,Drary在室房逆向传导时间延长并引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中观察到单次反复搏动。
1926年,Scherf和Schookhoff将反复搏动称为“返回的期外收缩”(returnextrasystoles)。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PPT课件
逸搏和逸搏心律
临床意义 1.逸搏与逸搏心律多为继发现象是被动的,是一
种代偿机制,免受停搏而危害生命 2.逸搏与逸搏心律暂短出现无临床意义,但持久
出现提示心肌严重损害 3.缓慢逸搏可出现阿—斯综合症,如合并心衰难
以控制 4.偶发心动过缓和早搏之后,一般良好,如发生
反复搏动Biblioteka 反复搏动反复搏动 房性反复搏动心电图表现为: 激动起源于心房形成P-QRS-P形式,起始P
为房性,PR延长,下传QRS正常,逆传P表现 倒置
房性反复搏动
房性反复搏动
交界区反复搏动
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是最为常见的心电 图表现为:
1.QRS — P — QRS形式,亦可由一度房室 阻滞引起,
2.R-P大于0.20秒,R-R大于0.50秒 3.第一个QRS正常,第二QRS可正常,可伴
室内差异传导而增宽
交界区反复搏动
交界区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激动点产生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 完全反复呈QRS-P-QRS形式,第一个QRS宽
大畸形,第二个QRS可正常 多由于室早或插入性室早逆传心房引起 不完全反复:呈QRS—QRS形式,当存在逆
逸 搏 逸 搏 心 律和 反复搏动
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 尹学智
逸搏和逸搏心律
产生机理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由最高起搏点窦房结控制, 潜在起搏点处于被抑制状态。当高位起搏点起搏 形成障碍(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 障碍(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则潜在起搏点 按固有的频率发放冲动控制心脏活动,1~2次称逸 搏,连续3次以上称逸搏心律,它对人体生理功能 到起保护作用。与早搏不同,后者是主动的,前 者是被动的,在长间歇之后出现。
心电图详细讲解
⼼电图详细讲解⼼电图⼀、⼼电图纸⼆、正常⼼电图波形特点P波:代表左右两⼼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导联I、II、aVF、V4-6直⽴,aVR倒置;其余导联双向;时间:<0.12秒;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
P-R间期:从P波起点⾄QRS波群的起点,代表⼼房开始除极⾄⼼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秒。
QRS波群为⼼室除极波。
时间:0.06-0.10秒;波形:(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波群其主波⼀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2)正常⼈胸导R波⾃V1 - V6导联逐渐增⾼;S波逐渐变⼩;(3)V1、V2、V3出现Q 波应视为异常,V5、V6看不到Q波应视为异常;振幅:I 导联的R波⼩于1.5mV,aVF导联的R波⼩于2.0mV,胸导的R波⼩于2.5mV。
ST段:⾃QRS波群的终点⾄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多为⼀等电位线,⼀般下移不应>0.05mV;上抬在肢体导联及V4-V6导联不应>0.1mV 。
T波:代表⼼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向:⼤多和QRS主波的⽅向⼀致,左⼼导联I、II、V4 - 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振幅:左⼼导联I、II、V4 - V6导联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三、临床常见异常⼼电图(⼀)左⼼室肥⼤1.QRS波群电压增⾼: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2.5mV;Sv1+Rv5>4.0mV(男性)、>3.5mV(⼥性);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 导联的R波>2.0mV;R I+S III>2.5mV。
2.可出现⼼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般<0.12s。
4.ST-T改变: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当QRS波群电压增⾼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伴劳损。
动态心电图结论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结论一,心律健康人:24HR几乎是窦性心律,偶见一过性窦房结内游走心律,窦房游走节律,房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等被动性心律失常。
二,心率1.总心率(单位:万次/24HR,即“24HR总心搏数”)2.最高心率:(单位:次/MIN,包括最高窦性心率发生的时间段)指24HR最高窦性心率,取决于运动量大小。
3.最低心率:(单位:次/MIN,包括最低窦性心率发生的时间段)指24HR最低窦性心率,主要出现在夜间1 ~ 5H睡眠状态或午休时。
4.平均心率:指24HR平均心率。
计算公式:平均心率(次/MIN)=总心搏数(次)/ 时间(MIN)三.心律失常正常人偶见以下心律失常。
1.偶发早搏(单位:次数/24HR)1)偶发房早(不包括P-ON-T现象)偶发房早指每分钟在6次以下者。
2)偶发室早(不包括R-ON-T现象,特宽型和特矮型室早)3)偶发交界性早搏2.偶发逸搏与逸搏心律(单位:次数/24HR)1)偶发房性逸搏2)偶发交界性逸搏3)偶发室性逸搏3.短阵心动过速(单位:阵/24HR,包括发生的时间段及持续时间:秒)1)短阵偶发房性心动过速,2)交界性心动过速3)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传导阻滞1)一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一过性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3)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5.窦性停搏卧床休息/睡眠状态中的窦性停搏≤2.5 S,且偶发。
四,Q-Tc值((单位:秒。
即:校正Q-T间期)Q-Tc正常值:男性(0.40±0.04)S;女性(0.42±0.04)S。
五,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六.Q-T离散度(单位:mS,分析测量3个以上心动周期)是指12导联同步记录的动态心电图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之差(Q-Tmax-Q-Tmin) 。
Q-T间期延长表明心肌复极时程或动作电位时程(APD) 延长,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和不穏定性的程度。
看懂心电图的十大口诀(附带解释)
看懂心电图的十大口诀(附带解释)之欧侯瑞魂创作•浏览:22006•|•更新:2013-01-07 12:10分步阅读这里是大家平时在学习心电图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有朋友也做了个人解释,让不是很懂的朋友们更加的能够理解,对执业医师考试很有帮忙的,抓紧看看吧!1.1、2高3,3高5,其余上下差1个这里说的格是指心电图纸上最小的小格,小格的高和宽都是1毫米。
惯例看心电图都是指小格说的。
ST段在V1、V2可高3个小格,V3可高5个小格。
其余上抬不克不及超1个小格,压低也不克不及超1个小格。
2.电轴左偏老大好,老三无能走下坡。
电轴左偏时,Ⅰ导联主波是向上的(老大好)。
Ⅲ导联主波是向下的。
(假若右偏则刚好相反)3.左大V5二十五,右大V1整十个。
左室大时,V5导联R波超出25个小格。
右室大时,V1导联R 波超出10个小格。
4.心房扑动海浪起,房颤无P锯齿波。
心房扑动时,P波是一串串的,呈匀齐好看的海浪状。
房颤时无P波而代之以不规则锯齿波,R-R间距约对不等。
5.若问心梗看Q宽,包管超出1小格。
心梗时,若有Q波,则Q波宽度必须大于或等于1个小格。
6.ST迎风红旗展,透壁心梗是楚歌。
如果Q波不典型,这时候你可看到ST段与T波前支融合呈单向曲线,很象一面展开的红旗。
7.ST下移还能救,救不及时变大Q。
轻的心梗梗死范围只限于心内膜下,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这时心电图上ST段不是升高而是压低的,而且见不到Q波,但如果救治不当,就酿成透壁性心梗了,就有大Q波了。
8.房早形态似正常,提早出现一组波。
房早的波形略有变更,只是突然提前出现一个,且后面有一个间歇,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9.室早高大又宽阔,也可倒置形态恶。
室早最好认,是提早出现的宽大QRS-T波群。
主波向上向下都可。
10. 2.1阻滞波距缩,直至脱落一组波。
2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主波间距逐渐缩短(但P-R间期是逐渐延长的),直至脱落一组QRS波,只剩一个孤独的P波,寂寞想哭。
心律失常的常见电生理现象
心律失常的常见电生理现象目前,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心律失常的一些电生理现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了解和研究这些现象的产生机制、心电图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对正确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治有着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介绍了最普遍的文氏现象、折返激动和隐匿性传导三种电生理现象。
1文氏现象1.1文氏现象的定义心脏传导系统任何部位的传导逐渐减慢,最后发生传导中断,这类传导阻滞现象,称为文氏现象,又称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文氏现象的发生原因大致可分为二种,一是病理性或者由药物作用所引起;另一种是心率增快或受迷走神经兴奋影响而造成的生理性文氏现象。
文氏现象在房室交接区最为多见,一般都为暂时性,有些因体位、呼吸、心率改变而出现,仅少数文氏现象会变为持久性。
1.2文氏现象的机制概括地说文氏现象是某部位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轻度或中度延长引起。
文氏周期开始的心搏传导正常或轻度的传导延缓,自第2次心搏开始激动逐渐进入前一次心搏的相对不应期的晚、中、早期阶段,传导速度逐搏减慢,一旦进入有效不应期,便会发生干扰性传导中断,结束一次文氏周期,如此周而复始。
电生理研究证明,递减性传导是产生文氏现象的原因。
激动在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幅度逐渐降低,直至不能激动后面的组织,形成文氏现象。
2折返激动现象依据引起折返激动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心房源性反复搏动、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和心室源性反复搏动3类。
2.1心房源性反复搏动心房源性反复搏动是指窦性或异位心房激动使心房除极后下传到心室,在下传到心室途径中,又通过房室交接区的另一条径路折返回来,再次激动心房,形成P(P’)-QRS-P-激动序列,称之房性反复搏动,此型反复搏动较常见。
2.2房室交接区异位激动引起的反复搏动房室交接区反复搏动是交接区异位激动发出后经双向传导,即下传到心室,逆传至心房,但在逆传心房的途径中又沿交接区的另一条传导径路折返回来,再次激动心室,引起QRS-P--QRS的激动序列,称之交接性反复搏动。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
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
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
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
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房性心律失常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
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
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
手把手教你读心电图(图案解析)
快速读懂心电图简化记忆----强化记忆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
本篇内容与学术无关。
内容正在更新中1、正常心电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
动态心电图的解读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目前,动态心电图应用最多的仍是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
一、常人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由于检查者在24h里有不同的生理活动,如运动、活动、饮食、睡眠等,因此病人的体位、自主神经的张力也不同,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会有较大的变异。
(一)心率成年人24小时平均窦性心率为60~80bpm,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白天最高心率的降低更明显。
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bpm。
女性比男性高5 10bpm。
窦性心动过速在动态心电图上十分常见,年轻人运动时窦性心率可高于180bpm。
但是,在夜间,在睡眠中最低窦性心率可位于35 60bpm间,尤其是凌晨4 5时。
如果夜间最低心率低于35bpm,应考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窦房结功能低下。
常规心电图设定的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为60 100bpm,显然不适合动态心电图。
但是,窦性心率的动态心电图正常值尚缺乏。
(二)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节律在正常人,可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停搏,与呼吸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有关。
窦性停搏的时间一般为 1.2 2.0s,极少数情况下(如运动员)可出现>2.5s的停搏,如果出现在一般的成年人或老年人,应视为异常。
2.室上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中,50% 70%可以监测到室上性心律失常,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孤立的无症状的室上性异位搏动见于64%的健康年轻人,发作的次数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搏的次数和发生率均逐渐增加,90%的老年人有房性早搏,98%的室上性早搏的病人其早搏的次数低于100次。
早搏在新生儿和小儿更少见,年轻人短阵房速的出现率2%~5%,老年人更常见。
3.室性心律失常在大规模人群的研究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发生率为60%。
室性早搏的总数通常较少,96%的人在24h内室性早搏次数不到100次,但在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4h早搏的次数也增多,大于80岁的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100%有早搏。
反复心律
反复心律
2011-07-05 04:19 ecg
?
当某一冲动接连2次激动心房或心室,引起2次搏动时称为反复搏动(reciprocal beat),最常见的反复搏动为交界性反复搏动,它是由于交界区激动下传引起心室激动,上传引起心房激动(逆行P波),此激动在逆行上传的过程中,在房室结内折返,再次下传心室,引起心室再激动。
故反复搏动实际为折返激动,其连续发生,则形成反复心律(reciprocal rhythm)。
【心电图特点】
1. 在逆行P’波前后各有一QRS波,此2个QRS波相距较近,常<0.50s(也有
长达0.60-0.70s者)
2. 逆行传导多较慢,故R-P’间期>0.20s
3. 逆行P’波出现的时间与窦性P波发生的时间不同
4. 逆行P’波前后2个QRS波均为室上性,但第一个QRS波为交界性逸搏,常
伴有非时相性室内差传,其QRS波与第二个QRS波形态略异
5. 连续3次或三次以上反复心搏称为反复心律
【临床意义及处理】
反复心律常继发于其他的心律失常,如窦性静止、窦房阻滞等继发交界性逸搏,缓慢的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房室传导阻滞等,故其临床意义及处理与引起反复心律的心律失常类型有关,反复心律本身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图例分析1
图例分析2
?
图例分析3
?
图例分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