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
锂电参数与计算公式合集
常用锂电参数与计算公式合集(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子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其中,法拉第常数(F) 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 ,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 × 1023mol -1 与元电荷e=1.602176 × 10 -19 C 的积,其值为96485.3383± 0.0083 C/mol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论容量计算公式如下:LiFePO4 摩尔质量157.756 g/mol ,其理论容量为: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尔质量为96.461g/mol ,其理论容量为278 mAh/g,LiCoO2 摩尔质量97.8698g/mol ,如果锂离子全部脱出,其理论克容量274 mAh/g.石墨负极中,锂嵌入量最大时,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化学式LiC6,即6 个碳原子结合一个Li。
6 个C摩尔质量为72.066 g/mol ,石墨的最大理论容量为:对于硅负极,由5Si+22Li++22e- ? Li22Si5 可知,5 个硅的摩尔质量为140.430 g/mol ,5 个硅原子结合22 个Li,则硅负极的理论容量为:这些计算值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子脱嵌系数小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子脱嵌系数× 理论容量(2)电池设计容量电池设计容量=涂层面密度×活物质比例×活物质克容量×极片涂层面积其中,面密度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主要在涂布和辊压工序控制。
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极片厚度增加,电子传输距离增大,电子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
厚极片中,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抗增加是影响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连同,离子在孔隙内的迁移距离比极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锂电参数与计算公式合集
常用锂电参数与计算公式合集(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子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其中,法拉第常数(F)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 ×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 × 10-19 C的积,其值为96485.3383±0.0083 C/mol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论容量计算公式如下:LiFePO4摩尔质量157.756 g/mol,其理论容量为: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尔质量为96.461g/mol,其理论容量为278 mAh/g,LiCoO2摩尔质量97.8698 g/mol,如果锂离子全部脱出,其理论克容量274 mAh/g.石墨负极中,锂嵌入量最大时,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化学式LiC6,即6个碳原子结合一个Li。
6个C摩尔质量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论容量为:对于硅负极,由5Si+22Li++22e- ↔ Li22Si5 可知,5个硅的摩尔质量为140.430 g/mol,5个硅原子结合22个Li,则硅负极的理论容量为:这些计算值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子脱嵌系数小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子脱嵌系数× 理论容量(2)电池设计容量电池设计容量=涂层面密度×活物质比例×活物质克容量×极片涂层面积其中,面密度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主要在涂布和辊压工序控制。
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极片厚度增加,电子传输距离增大,电子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
厚极片中,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抗增加是影响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连同,离子在孔隙内的迁移距离比极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全电池正负极容量匹配的计算
全电池正负极容量匹配的计算在电池领域,正负极容量的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正负极容量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全电池正负极容量匹配的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我们需要了解正负极容量的定义。
正极容量指的是电池正极在放电过程中能够释放的电荷量,通常以安时(Ah)为单位。
负极容量则是指电池负极在充电过程中能够吸收的电荷量,也以安时为单位。
正负极容量的匹配程度决定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平衡性和效率。
要计算全电池的正负极容量匹配,我们需要先确定正负极的理论容量。
正极的理论容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当量来计算得出。
负极的理论容量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计算得出。
在得到正负极的理论容量后,我们需要考虑实际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损耗。
这些损耗包括电池材料的浓度差异、电极材料的接触电阻、电解液的扩散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际电池容量低于理论容量,因此我们需要对实际容量进行修正。
修正实际容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循环充放电测试来确定电池的实际容量。
通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可以得到电池的容量衰减曲线。
根据这个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循环容量衰减率。
将循环容量衰减率应用到理论容量上,就可以得到修正后的实际容量。
在得到修正后的实际容量后,我们可以比较正负极的容量差异。
正负极容量的匹配程度可以通过容量差异的百分比来衡量。
一般来说,正负极容量的匹配程度应该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通常在5%以内。
如果容量差异过大,将会导致电池充放电不平衡,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实现正负极容量的匹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正负极的材料比例、改变电极结构或优化电解液配方等方式来提高容量匹配程度。
此外,合理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也是确保容量匹配的关键。
全电池正负极容量的匹配是电池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计算和修正,可以得到电池的实际容量,并评估正负极容量的匹配程度。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电容量的计算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电容量的计算常常看见文献上说该材料的理论电容量是多少mA h/g下面给出理论计算方法:1mol正极材料Li离子完全脱嵌时转移的电量为96500C(96500C/mol是法拉第常数)由单位知mAh/g指每克电极材料理论上放出的电量:1mA·h=1×(10^-3)安培×3600秒=3.6C以磷酸锂铁电池LiFePO4为例:LiFePO4的分子量是157.756g/mol, 所以他的理论电容量是96500/157.756/3.6=170 mA h/g关于法拉第常数法拉第常数(F)是近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数,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10-19 C 的积。
尤其在确定一个物质带有多少离子或者电子时这个常数非常重要。
法拉第常数以麦可·法拉第命名,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对这个常数的确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般认为此值是96485.3383±0.0083C/mol,此值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所依据的电解实验得到的,也被认为最具有权威性。
最早法拉第常数是在推导阿伏伽德罗数时通过测量电镀时的电流强度和电镀沉积下来的银的量计算出来的。
在物理学和化学,尤其在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
它是一个基本常数,其值只随其单位变化。
在电解、电镀、燃料电池和电池等涉及到物质与它们的电荷的工艺中法拉第常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
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常数。
在计算每摩尔物质的能量变化时也需要法拉第常数,一个例子是计算一摩尔电子在电压变化时获得或者释放出的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法拉第常数用来计算一般的反应系数,比如将电压演算为自由能。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C=26.8nm/M,n是电子数,m是活性物质质量,M是活性物质的分子量电池的化成,有的采用常温化成,有的采用高温化成,这两种化成的优缺点:主要区别应该是SEI膜的厚度和致密程度吧,高温化成形成的SEI较厚但不致密,消耗的锂比较多,常温或低温形成的较薄切致密。
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讲解学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电容量的计算常常看见文献上说该材料的理论电容量是多少mA h/g下面给出理论计算方法:1mol正极材料Li离子完全脱嵌时转移的电量为96500C(96500C/mol是法拉第常数)由单位知mAh/g指每克电极材料理论上放出的电量:1mA·h=1×(10^-3)安培×3600秒=3.6C 以磷酸锂铁电池LiFePO4为例:LiFePO4的分子量是157.756g/mol, 所以他的理论电容量是96500/157.756/3.6=170 mA h/g关于法拉第常数法拉第常数(F)是近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数,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10-19 C的积。
尤其在确定一个物质带有多少离子或者电子时这个常数非常重要。
法拉第常数以麦可·法拉第命名,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对这个常数的确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般认为此值是96485.3383±0.0083C/mol,此值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所依据的电解实验得到的,也被认为最具有权威性。
最早法拉第常数是在推导阿伏伽德罗数时通过测量电镀时的电流强度和电镀沉积下来的银的量计算出来的。
在物理学和化学,尤其在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
它是一个基本常数,其值只随其单位变化。
在电解、电镀、燃料电池和电池等涉及到物质与它们的电荷的工艺中法拉第常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
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常数。
在计算每摩尔物质的能量变化时也需要法拉第常数,一个例子是计算一摩尔电子在电压变化时获得或者释放出的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法拉第常数用来计算一般的反应系数,比如将电压演算为自由能。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C=26.8nm/M,n是电子数,m是活性物质质量,M是活性物质的分子量电池的化成,有的采用常温化成,有的采用高温化成,这两种化成的优缺点:主要区别应该是SEI膜的厚度和致密程度吧,高温化成形成的SEI较厚但不致密,消耗的锂比较多,常温或低温形成的较薄切致密。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时间:2009-03-22C=26.8nm/M,n是电子数,m是活性物质质量,M是活性物质的分子量电池的化成,有的采用常温化成,有的采用高温化成,这两种化成的优缺点:主要区别应该是SEI膜的厚度和致密程度吧,高温化成形成的SEI较厚但不致密,消耗的锂比较多,常温或低温形成的较薄切致密。
电池配方:负极配方:CMS:CMC:SBR:Super-P=94.5:2.25:2.25:1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负极设计比容量:300mAh/g正极设计比容量:140mAh/g充放电制度:1)恒流充电(1C,4.2V)2)恒压充电(4.2V,20mA)3)静置(10min)4)恒流放电(1C,3.0V)5)静置(10min)6)循环(350周)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要遵循三原则(极性相似原则,溶剂化原则,内聚能密度相近原则),此三原则结合聚合物和溶剂的“溶度参数”值,是选择聚合物良溶剂的依据。
PVDF/NMP 原本是很好的聚合物/溶剂搭配,但NMP是高极性溶剂,与水的亲和力很好,所以极易吸潮,随着NMP中水份含量的增加,形成的NMP/水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极性、溶剂化能力等都发生漂移,而PVDF的相应值并无变化,PVDF/NMP粘合剂溶液体系随含水量的增加,渐渐变得不稳定,含水量达一定值时,PVDF可以从溶液中析出,在这一过程中溶液的性质,包括粘度、粘结性能等都会产生变化。
向PVDF/NMP溶液中滴加水,局部形成不良溶剂环境,必会有PVDF析出。
不同的配料工艺以和相应的配方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普通配方:LiCoO2:92% 导电石墨:2.5% 导电剂:2.5% PVDF:3.0%正极活性材料80%,乙炔黑10%,PVDF10%。
企业配方:钴酸锂94% 导电剂1% 导电剂2 % PVDF 3%负极表面的SEI膜大致可以认为是电解液的有机溶剂被还原分解所得到的不溶性产物附着在电极表面的结果,不同的负极材料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大致认为是有:碳酸锂,烷基酯锂,氢氧化锂等组成,当然也有盐的分解产物,另外还有一些聚合物等。
手机电池正极材料
手机电池正极材料1、锂电池正极材料:lco(钻酸锂)(1)钴酸锂的优势:1)电化学性能优越:每循环一周期容量平均衰减<0.05%,首次放电比容量>135mah/g,3.6v初次放电平台比率>85%。
2)加工性能优异。
3)振实密度大,有助于提高电池的比容量。
4)产品性能稳定,一致性好。
5)工作电压高,放电稳定,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
6)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和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率先用于锂离子电池。
(2)钴酸锂的缺点:1)lico02的实际容量约为140ma穐/g,只有理论容量(274ma穐/g)的约50%。
2)且在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因锂离子的反复嵌入和脱出,使活性物质的结构在多次收缩和膨胀后发生改变,导致lico02内阻增大,容量减小。
2、锂电池正极材料:lmo(锰酸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mn204具有尖晶石结构。
其理论容量为148mah/g,实际容量为90~120mah/g。
工作电压范围为3~4v。
该正极材料的主要优点为: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性高,比较容易制备。
缺点是理论容量不高;材料在电解质中会缓慢溶解,即与电解质的相容性不太好;在深度充放电的过程中,材料容易发生晶格崎变,造成电池容量迅速衰减,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时更是如此。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近年新发展起来了一种层状结构的三价锰氧化物limno2。
该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为286 mah/g,实际容量为已达200mah/g左右。
工作电压范围为3~4.5v。
虽然与尖晶石结构的limn204相比,limno2在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性问题。
在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在层状结构与尖晶石结构之间反复变化,从而引起电极体积的反复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变坏。
而且limno2也存在较高工作温度下的溶解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对limno2进行掺杂和表面修饰。
3、锂电池正极材料:ncm(三元系)ncm是指正极材料由镍钻锰三种材料由一定比例组合而成,每个字母对应的都是相关元素的化学首字母。
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 常用锂电术语中英对照
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 常用锂电术语中英对照(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子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其中,法拉第常数(F)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 ×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 ×10-19 C的积,其值为96485.3383±0.0083 C/mol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论容量计算公式如下:LiFePO4摩尔质量157.756 g/mol,其理论容量为: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尔质量为96.461g/mol,其理论容量为278 mAh/g,LiCoO2摩尔质量97.8698 g/mol,如果锂离子全部脱出,其理论克容量274 mAh/g.石墨负极中,锂嵌入量最大时,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化学式LiC6,即6个碳原子结合一个Li。
6个C摩尔质量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论容量为:对于硅负极,由5Si+22Li++22e- ↔Li22Si5 可知,5个硅的摩尔质量为140.430 g/mol,5个硅原子结合22个Li,则硅负极的理论容量为:这些计算值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子脱嵌系数小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子脱嵌系数×理论容量(2)电池设计容量电池设计容量=涂层面密度×活物质比例×活物质克容量×极片涂层面积其中,面密度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主要在涂布和辊压工序控制。
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极片厚度增加,电子传输距离增大,电子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
常用正极材料对比
四种材料部分优劣势对比
锰酸锂LiMn2O4 优势 常温和低温下循环性能 佳 劣势 磷酸亚铁锂LiFePO4 优势 劣势 常温和高温下循环性 能佳
高温下循环性能差
低温性能差
原材料丰富,制备技术 高性能材料(如耐高温) 成熟 制备尚不成熟
原材料丰富
制备技术不成熟 且受专利保护
安全按性能好,电压平 台高且平稳
能量密度低
安全性能极佳,电压 能量密度很低, 平台最平稳 电压平台低
对电解液和负极 绿色材料,对环境无污 对电解液和负极匹配性 最环保材料,对环境 性能有很大要 染 要求高 无污染 求,加工性能一 般
倍率性能优良,适合高 倍率充放电
倍率循环性能不佳
倍率循环性能优良
高倍率性能差
价格便宜,应用最广泛
循环性能一般,抗过充 循环性能极佳,抗过 价格一般,应用 电性差 充能力强 领域目前很窄
原材料一般,含 Co材料短缺
制备技术成 原材料短缺,特 制备技术最成 熟,部分受 别Co是战略元素 熟 专利保护
安全性能极 能量密度最高, 能量密度高,电压 差,特别是 电压平台高且平 平台高 高镍材料 稳
安全性能差
低镍材料加工性能 加工性能优良, 含Co材料对 毒性大,对环 优良,对电解液和 对负极和电解液 环境有污染 境污染 负极要求不高 要求不高
综述:四种材料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就目前来看市场上锰酸锂的认可度最高,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最 因,但高温下循环性能差的问题亟待解决。磷酸铁锂作为一种起步较晚的材料,由于其出色地循环性 年迅速升温,但由于其很低的能量密度、低电压导电性差等因素,特别是极差的低温性能,导致其也 材料能量密度高,倍率和循环性能优良,在电动工具等既需要高能量又需要高倍率的领域得以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能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加以提高,一些专家认为该材料前景最好。钴酸锂材料 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笔记本、手机等数码产品,但其安全性能是目前最大的威胁,另外Co在地壳
电池材料实验报告
电池材料与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学号: *******D0114教师签字:2017年11月锂离子电池组装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悉锂离子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掌握锂离子电极材料工艺路线;2.掌握锂离子电池组装的基本方法;3.了解锂离子电极材料相关性能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1.锂离子电池概述锂在元素周期表中是最轻的金属元素,原子量为 6.94,电极电位最负,为-3.045V,其理论比容量达到 3960mAh/g,因此最先发展的体系是金属锂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但是由于金属锂异常活泼,极易与很多无机物和有机物反应,因此在电化学循环中,锂表面的不均匀性易造成金属锂的不均匀沉积,形成锂枝晶,引发安全问题,由此阻碍了其实用化进程。
而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了嵌锂碳或其他的嵌锂材料取代了金属锂,因此提高了体系的安全性,使其迅速商品化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出锂离子的化台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可充电池。
充电时锂离子从难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液后嵌入到负极材料的层状晶格中;放电对锂离子从负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液后嵌入到负极材料的晶格中。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转移。
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嵌入和脱出,只引起晶格间距变化,不会破坏晶体结构。
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人们将这种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电池充放电工作的,独特机理的锂离子电池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俗称“锂电”。
以 LiCoO2 为例,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
这就需要一个电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一般选择相对锂而言电位大于 3V 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做正极,如 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
为负极的材料则选择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化合物,如各种碳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碳纤维、中间相小球碳素等和金属氧化物,包括 SnO、SnO2 等。
锂电池极片设计基础、常见缺陷和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锂电池极⽚设计基础、常见缺陷和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极⽚设计基础篇锂电池电极是⼀种颗粒组成的涂层,均匀的涂敷在⾦属集流体上。
锂离⼦电池极⽚涂层可看成⼀种复合材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活性物质颗粒;(2)导电剂和黏结剂相互混合的组成相(碳胶相);(3)孔隙,填满电解液。
各相的体积关系表⽰为:孔隙率 + 活物质体积分数 + 碳胶相体积分数=1锂电池极⽚的设计是⾮常重要的,现针对锂电池极⽚设计基础知识进⾏简单介绍。
(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例如,LiFePO4摩尔质量157.756 g/mol,其理论容量为:这计算值只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脱嵌系数⼩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脱嵌系数 × 理论容量(2)电池设计容量与极⽚⾯密度电池设计容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极⽚涂层⾯积 电池设计容量=涂层⾯密度×活物质⽐例×活物质克容量×极⽚涂层⾯积其中,涂层的⾯密度是⼀个关键的设计参数,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密度增加意味着极⽚厚度增加,电⼦传输距离增⼤,电⼦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
厚极⽚中,锂离⼦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抗增加是影响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连同,离⼦在孔隙内的迁移距离⽐极⽚厚度多出很多倍。
(3)负极-正极容量⽐N/P负极容量与正极容量的⽐值定义为:N/P要⼤于1.0,⼀般1.04~1.20,这主要是处于安全设计,防⽌负极侧锂离⼦⽆接受源⽽析出,设计时要考虑⼯序能⼒,如涂布偏差。
但是,N/P过⼤时,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导致电池容量偏低,电池能量密度也会降低。
⽽对于钛酸锂负极,采⽤正极过量设计,电池容量由钛酸锂负极的容量确定。
正极过量设计有利于提升电池的⾼温性能:⾼温⽓体主要来源于负极,在正极过量设计时,负极电位较低,更易于在钛酸锂表⾯形成SEI膜。
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
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
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是指在理想情况下,正极材料中每个可反应的离子或电子所能储存的电量。
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计算可以基于其化学反应的平衡电位和反应式。
以下是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相关原理。
首先,确定正极材料对应的化学反应。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LiCoO₂)。
该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可以描述为:
LiCoO₂ + xLi⁺ + xe⁻↔ LiₓCoO₂
其中x表示锂离子的嵌入/脱嵌个数,e⁻表示电子的转移个数。
其次,根据反应平衡电位计算理论容量。
反应平衡电位是指在电池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极的电位。
平衡电位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理论计算得到。
对于钴酸锂,实验表明平衡电位约为3.7V。
最后,根据实际材料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出实际容量。
实际容量可以通过将理论容量乘以材料的质量或摩尔数得到。
例如,如果钴酸锂的摩尔质量为 97.87 g/mol,质量为 1 g,则实际容量为理论容量乘以
1/97.87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电池的容量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的缺陷、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等。
因此,实际容量往往会小于理论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正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计算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材料的储能性能,并优化电池设计与制造。
此外,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也可用于电池的能量密度计算、充放电性能预测等方面。
总之,正极材料理论容量的计算是电池材料研究中重要的一步,可以
为新型正极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c和4c标准比容量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c和4c标准比容量
磷酸铁锂(LiFePO4,简写为LFP)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嵌入和嵌出锂离子的能力。
其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而量产材料的实际比容量约为140-145mAh/g(在1C、全电池、2.5-3.65V 的条件下)。
对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1C和4C标准比容量,一般而言,1C 的比容量是指电池在1小时内完全放电或充电所能提供的容量,而4C的比容量则是指电池在1/4小时内(即15分钟)完全放电或充电所能提供的容量。
因此,4C的比容量通常会高于1C的比容量,因为电池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释放或吸收更多的能量。
然而,具体的比容量数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制备工艺、颗粒大小、形貌、结构以及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
因此,不同的生产商或研究机构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比容量数值。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1C和4C标准比容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数值需要参考相关的实验数据或生产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书。
铁锂单体极限容量计算公式
铁锂单体极限容量计算公式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
作为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锂单体极限容量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定义。
铁锂单体极限容量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铁锂正极材料所能释放或吸收的最大锂离子数量。
它是评价铁锂电池储能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制定电池设计和工艺参数的重要依据。
二、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计算公式。
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C = nF/3.6M。
其中,C为铁锂单体的极限容量,单位为mAh/g或mAh/cm3;n为正极材料中可嵌入或脱嵌的锂离子数量;F为法拉第常数,约为96485C/mol;M为正极材料的摩尔质量。
三、影响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因素。
1. 正极材料的选择,正极材料的结构、晶格稳定性、导电性能等都会影响其极限容量。
2.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的锂盐浓度、溶剂种类等会影响电池的极限容量。
3. 电池设计和工艺参数,电池的结构设计、电极厚度、电解液浸润等工艺参数也会对极限容量产生影响。
四、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实际应用。
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池设计和性能评价方面。
在电池设计中,通过计算铁锂单体极限容量,可以确定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从而指导电池的设计和组装工艺。
在电池性能评价中,铁锂单体极限容量也是评价电池储能能力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结论。
铁锂单体极限容量是评价铁锂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需要充分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正极材料、优化电解液配方和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提高铁锂单体的极限容量,从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随着铁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铁锂单体极限容量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池性能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容量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容量
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型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也逐渐
走向热门。
其中,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在可重复利用、资源丰富
等方面的优势愈加明显,成为目前新能源电池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那么,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是多少呢?本文将会给出相关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正极材料的容量是指在一次充电过程中材
料中可提供的最大可逆嵌入(或离出)钠离子数量的计量单位。
即,
正极材料的容量决定着电池储存能量的大小。
而不同的钠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因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其容量也各不相同。
以当前研究较为热门的三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例,我们可以得到
它们各自的容量。
首先是钒酸铁锂(NaFePO4),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容易组装成坚固的
电池。
钒酸铁锂的理论容量为120mAh/g。
其次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新秀——钒酸钛(Na2Ti3O7),它
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循环寿命,同时还具备高速充放电能力。
而其容
量相比前者要低一些,仅为50mAh/g。
最后是钒酸三钠(Na3V2(PO4)3),它属于高倍率的正极材料,能够实现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输出的平衡,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它的容量为130mAh/g。
总体来看,不同的正极材料因其化学结构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而在未来的研究中,希望能够针对这些不同的材料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正极材料理论容量计算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电容量的计算常常看见文献上说该材料的理论电容量是多少mA h/g下面给出理论计算方法:1mol正极材料Li离子完全脱嵌时转移的电量为96500C(96500C/mol是法拉第常数)由单位知mAh/g指每克电极材料理论上放出的电量:1mA·h=1×(10^-3)安培×3600秒=3.6C 以磷酸锂铁电池LiFePO4为例:LiFePO4的分子量是157.756g/mol, 所以他的理论电容量是96500/157.756/3.6=170 mA h/g关于法拉第常数法拉第常数(F)是近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数,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10-19 C的积。
尤其在确定一个物质带有多少离子或者电子时这个常数非常重要。
法拉第常数以麦可·法拉第命名,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对这个常数的确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般认为此值是96485.3383±0.0083C/mol,此值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所依据的电解实验得到的,也被认为最具有权威性。
最早法拉第常数是在推导阿伏伽德罗数时通过测量电镀时的电流强度和电镀沉积下来的银的量计算出来的。
在物理学和化学,尤其在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
它是一个基本常数,其值只随其单位变化。
在电解、电镀、燃料电池和电池等涉及到物质与它们的电荷的工艺中法拉第常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
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常数。
在计算每摩尔物质的能量变化时也需要法拉第常数,一个例子是计算一摩尔电子在电压变化时获得或者释放出的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法拉第常数用来计算一般的反应系数,比如将电压演算为自由能。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C=26.8nm/M,n是电子数,m是活性物质质量,M是活性物质的分子量电池的化成,有的采用常温化成,有的采用高温化成,这两种化成的优缺点:主要区别应该是SEI膜的厚度和致密程度吧,高温化成形成的SEI较厚但不致密,消耗的锂比较多,常温或低温形成的较薄切致密。
锂电参数与计算公式合集
常用锂电参数与计算公式合集(1)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电极材料理论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锂离子全部参与电化学反应所能够提供的容量,其值通过下式计算:其中,法拉第常数(F)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 ×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 × 10-19 C的积,其值为96485.3383±0.0083 C/mol故而,主流的材料理论容量计算公式如下:LiFePO4摩尔质量157.756 g/mol,其理论容量为:同理可得:三元材料NCM(1:1:1)(LiNi1/3Co1/3Mn1/3O2 ) 摩尔质量为96.461g/mol,其理论容量为278 mAh/g,LiCoO2摩尔质量97.8698g/mol,如果锂离子全部脱出,其理论克容量274 mAh/g.石墨负极中,锂嵌入量最大时,形成锂碳层间化合物,化学式LiC6,即6个碳原子结合一个Li。
6个C摩尔质量为72.066 g/mol,石墨的最大理论容量为:对于硅负极,由5Si+22Li++22e- ↔ Li22Si5 可知,5个硅的摩尔质量为140.430 g/mol,5个硅原子结合22个Li,则硅负极的理论容量为:这些计算值是理论的克容量,为保证材料结构可逆,实际锂离子脱嵌系数小于1,实际的材料的克容量为:材料实际克容量=锂离子脱嵌系数× 理论容量(2)电池设计容量电池设计容量=涂层面密度×活物质比例×活物质克容量×极片涂层面积其中,面密度是一个关键的设计参数,主要在涂布和辊压工序控制。
压实密度不变时,涂层面密度增加意味着极片厚度增加,电子传输距离增大,电子电阻增加,但是增加程度有限。
厚极片中,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阻抗增加是影响倍率特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孔隙率和孔隙的曲折连同,离子在孔隙内的迁移距离比极片厚度多出很多倍。
磷酸钒钠理的论比容量
磷酸钒钠理的论比容量
磷酸钒钠(Na3V2(PO4)3)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理论比容量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磷酸钒钠的理论比容量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磷酸钒钠的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属于NASICON结构,具有一定的通道结构,能够提供锂离子的扩散通道。
该材料的化学式为Na3V2(PO4)3,其理论比容量的计算方法为:将材料中所有可供存储锂离子的位置全部占满锂离子后,计算材料的体积和质量,然后将体积除以质量得到理论比容量。
磷酸钒钠的理论比容量为138mAh/g,这个值已经达到了一些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水平。
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磷酸钒钠有着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可以实现高倍率放电,具有长寿命、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等优点。
此外,磷酸钒钠的生产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磷酸钒钠的实际比容量会因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扩散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下降。
因此,需要通过结构调控、材料设计等手段来提高其实际比容量,进一步推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总之,磷酸钒钠是一种优秀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电容量的计算
常常看见文献上说该材料的理论电容量是多少mA h/g
下面给出理论计算方法:
1mol正极材料Li离子完全脱嵌时转移的电量为96500C(96500C/mol是法拉第常数)
由单位知mAh/g指每克电极材料理论上放出的电量:1mA·h=1×(10^-3)安培×3600秒=3.6C 以磷酸锂铁电池LiFePO4为例:
LiFePO4的分子量是157.756g/mol, 所以他的理论电容量是
96500/157.756/3.6=170 mA h/g
关于法拉第常数
法拉第常数(F)是近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数,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数NA=6.02214×1023mol-1与元电荷e=1.602176×10-19 C的积。
尤其在确定一个物质带有多少离子或者电子时这个常数非常重要。
法拉第常数以麦可·法拉第命名,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对这个常数的确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般认为此值是96485.3383±0.0083C/mol,此值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所依据的电解实验得到的,也被认为最具有权威性。
最早法拉第常数是在推导阿伏伽德罗数时通过测量电镀时的电流强度和电镀沉积下来的银的量计算出来的。
在物理学和化学,尤其在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
它是一个基本常数,其值只随其单位变化。
在电解、电镀、燃料电池和电池等涉及到物质与它们的电荷的工艺中法拉第常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
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常数。
在计算每摩尔物质的能量变化时也需要法拉第常数,一个例子是计算一摩尔电子在电压变化时获得或者释放出的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法拉第常数用来计算一般的反应系数,比如将电压演算为自由能。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
C=26.8nm/M,n是电子数,m是活性物质质量,M是活性物质的分子量
电池的化成,有的采用常温化成,有的采用高温化成,这两种化成的优缺点:主要区别应该是SEI膜的厚度和致密程度吧,高温化成形成的SEI较厚但不致密,消耗的锂比较多,常温或低温形成的较薄切致密。
电池配方:
负极配方:CMS:CMC:SBR:Super-P=94.5:2.25:2.25:1
电解液:1M-LiPF6 EC/DMC/EMC
负极设计比容量:300mAh/g
正极设计比容量:140mAh/g
充放电制度:1)恒流充电(1C,4.2V)
2)恒压充电(4.2V,20mA)
3)静置(10min)
4)恒流放电(1C,3.0V)
5)静置(10min)
6)循环(350周)
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要遵循三原则(极性相似原则,溶剂化原则,内聚能密度相近原则),此三原则结合聚合物和溶剂的“溶度参数”值,是选择聚合物良溶剂的依据。
PVDF/NMP原本是很好的聚合物/溶剂搭配,但NMP是高极性溶剂,与水的亲和力很好,所以极易吸潮,随着NMP中水份含量的增加,形成的NMP/水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极性、溶剂化能力等都发生漂移,而PVDF的相应值并无变化,PVDF/NMP粘合剂溶液体系随含水量的增加,渐渐变得不稳定,含水量达一定值时,PVDF可以从溶液中析出,在这一过程中溶液的性质,包括粘度、粘结性能等都会产生变化。
向PVDF/NMP溶液中滴加水,局部形成不良溶剂环境,必会有PVDF析出。
不同的配料工艺以和相应的配方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普通配方:
LiCoO2:92% 导电石墨:2.5% 导电剂:
2.5% PVDF:
3.0%
正极活性材料80%,乙炔黑10%,PVDF10%。
企业配方:
钴酸锂94% 导电剂1% 导电剂2 % PVDF 3%
负极表面的SEI膜大致可以认为是电解液的有机溶剂被还原分解所得到的不溶性产物附着在电极表面的结果,不同的负极材料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大致认为是有:碳酸锂,烷基酯锂,氢氧化锂等组成,当然也有盐的分解产物,另外还有一些聚合物等。
一般认为对于金属锂,负极在首次嵌锂时形成SEI膜,形成电压为1.5V开始(相对于金属锂),在0.8V附近大量形成,到0.2V左右基本完成。
另外研究表明,首次嵌锂时为SEI膜形成的主要步骤,后序5周内都有SEI膜的形成过程,但量很少。
此外SEI膜并非一成不变,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少许的变化,主要是部分有机物会发生可逆的变化。
此外不同的电流密度,不同的电极表面所形成的SEI膜的组成少有差别。
正极表面的SEI膜少,以前关注很少,目前好像关注度在上升。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电解液的氧化产物沉积的结果,另一种观点是由于负极表面的SEI膜部分溶解后在正极表面沉积的结果。
相对来说,电解液在正极表面氧化沉积的证据不多,当然也不排除是由于量少而目前的仪器精度无法达到的情况
为什么负极要用铜箔而正极要用铝箔
1、采用两者做集流体都是因为两者导电性好,质地比较软(可能这也会有利于粘结),也相对常见比较廉价,同时两者表面都能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
2、铜表面氧化层属于半导体,电子导通,氧化层太厚,阻抗较大;而铝表面氧化层氧化铝属绝缘体,氧化层不能导电,但由于其很薄,通过隧道效应实现电子电导,若氧化层较厚,铝箔导电性级差,甚至绝缘。
一般集流体在使用前最好要经过表面清洗,一方面洗去油污,同时可除去厚氧化层。
3、正极电位高,铝薄氧化层非常致密,可防止集流体氧化。
而铜箔氧化层较疏松些,为防
止其氧化,电位比较低较好,同时Li难与Cu在低电位下形成嵌锂合金,但是若铜表面大量氧化,在稍高电位下Li会与氧化铜发生嵌锂发应。
AL箔不能用作负极,低电位下会发生LiAl 合金化。
4、集流体要求成分纯。
AL的成分不纯会导致表面膜不致密而发生点腐蚀,更甚由于表面膜的破坏导致生成LiAl合金。
极片重量为活性物质重量加基片(铝或者铜)重量, 正极按理论设计极片重量减去基片(铝密度2.7,铜8.9) 后的重量,得到活性物质重量,活性物质重量乘以140mAh/g(钴酸锂的),得到设计的多少mAh容量,负极容量按正极的1.05-1.1倍计算,方法一样,负极按
300-330mAh/g计算
公式:
锂离子电池理论容量=(厚度-2*壁厚)*(宽度-2*壁厚)*(长度-2*壁厚)/正负极加隔离膜厚度的估算值参数/100*正极设计的涂布密度参数*容量比
其中:
0.0244是正极设计的涂布密度,其实都差不多的
0.45是正负极加隔离膜厚度的估算值参数
140容量比。
但是按上计算,063048的理论容量则只有555毫安时(厚按6.3计算),这个容量只能作废品处理了。
(6.3-0.35*2)*(30-0.35*2)*(48-0.35*2)/0.45/100*0.0244*140=555
一般来说,天然石墨包覆的负极,不可逆容量要大一点。
mcmb要好一点,这是实验的结果。
还有一个,SEI膜的成膜电位是1.2~0.8V(vs Li/Li+),嵌锂电位是0.25~0v,这个电位中嵌入的锂才是可逆的。
如果能让SEI膜在更高的电位下形成,它能阻止溶剂的进一步还原,减少不可逆容量,也就是在首次充电曲线中不可逆容量的极化比较大,容易下降到嵌锂平台,这样形成的可逆容量要高。
SEI膜对电池的循环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SEI膜,每次循环都有较大不可逆容量损失,这样的电池通常可以从电解液吸水,或电池内部存在结晶水时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