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教学设计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 列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主要史实。
难点:从史料中汲取历史信息并评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师:上一节课《唐的盛衰》,我们已经了解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也认识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让我们通过PPT 上的图片回顾一下上节内容。
唐朝的盛衰也表现在疆域的变化。
图册P56、P57和课文P93,从这三幅图,我们发现唐朝不同时期的疆域有什么不同?生:…… 师:我们一起去了解唐朝前期的疆域概况。
有没有同学说一下,唐前期的疆域范围? 生:……师:此时中国边疆有很多少数民族。
请结合另两幅图, 找出唐朝边疆都分布着哪些少数民族?生:……(北边:…;南边…;西南…;东北…)师:以课文图4—28为例,你能发现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你怎么判断这一关系?生:……师:除此以外,还有州县。
据统计,唐朝前期设置的机构达到800多个。
唐朝除了设置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以外,唐朝民族关系和睦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天可汗”……师:唐太宗是如何看待民族关系的?具体到行动上,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生:……师:唐太宗时期,两位公主入藏也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我们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去了解一下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
问:1.松赞干布为什么要求与唐和亲?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入藏?3.文成公主带了哪些嫁妆?这些嫁妆对吐蕃有什么影响?4.文成公主入藏对唐蕃关系有什么影响? 生:……师:文成公主对吐蕃作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到现在,文成公主仍然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也正由于文成公主为唐蕃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金城公主入藏,吐蕃首领才会说“和同为一家”。
此后,唐蕃进行会盟(图册唐蕃会盟碑),以此巩固汉藏关系。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与外国的交流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 multi-ethnic 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关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把握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特点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提炼信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提炼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案一. 教材分析《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
本节课通过介绍历史上的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事件,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极参与中外交流的开放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和睦事件,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参与中外交流的开放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和睦事件,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情况。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事件,总结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历史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资料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一段古代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和睦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和睦事件,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情况。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每个历史事件,为学生后面的分析讨论做铺垫。
人教版初中l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3.思维培养:学生将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
4.情感态度:学生将通过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学习,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具体案例。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表达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思维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这可能影响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督促机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问题和小组讨论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对于思维方式单一的学生,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历史解释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基本概念
-民族和睦:唐朝、金朝、元朝、明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与日本、朝鲜等国的交流
2.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平等对待各民族
-鼓励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3.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与日本、朝鲜等国的交流往来
4.学生能够表达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现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导学案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导学案主备卜广庭审核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列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民族和睦开明的民族政策1.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并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2.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思考:这些拓展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3.历史上因民族矛盾引发战乱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从多且关系融洽,唐太宗甚至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是为什么?4.列举唐蕃关系的史实,思考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有何意义?二、对外交流开放的对外政策5.列举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说说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贡献?6.讨论: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唐代对外交流中的异同?从这二位人物身上,你有什么感悟?【课堂练习】1.“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2.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3.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4.对于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5.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6.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A.玄奘 B.鉴真 C.班超 D.甘英7.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辟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文成公文入藏8.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A.鉴真、玄奘B.鉴真、松赞干布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D.玄奘、唐太宗9.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1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4.2.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赵婷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
2.过程与方法(1)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导入P唐人街图片T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称呼我们中国人为“唐人”?S唐朝曾经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T外国在与我们的交流中,才让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对外交流。
P出示《图4-28》唐朝疆域图T描述唐朝的疆域范围以及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
P出示隋朝疆域图T思考唐朝疆域主要在哪些方向有明显拓展?这些拓展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S西北方向;少数民族居住P史料: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T历史上因民族矛盾引发战乱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关系融洽,唐太宗甚至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是为什么?S唐朝有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P唐朝与吐蕃P出示阎立本的《步辇图》和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史实。
T根据画面人物的服饰判断图中谁是唐太宗,谁是吐蕃请婚时节?松赞干布为什么要求与唐朝和亲?S坐着的是唐太宗,站着的人中间的是吐蕃请婚使节;唐朝强大P阅读卡T请结合阅读卡内容,回答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为什么带这些嫁妆和随从?S各种金玉等P出示西藏民歌《公主答应来西藏》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导学案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一、“天可汗”1.开明政策: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派大军扫平东突厥。
唐朝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2.“天可汗”: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遣唐使: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1)时间及目的:唐玄宗时,鉴真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主要贡献及意义:鉴真在日本除讲授佛经,还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书法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其坐像至今供奉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
三、玄奘西行1.目的:求取佛经精义。
2.概况: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3.主要贡献(1)从天竺带回多部佛经,并撰写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2)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问题】《西游记》是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故事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写和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探究思路:《西游记》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经历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路上还收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
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始终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那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
另外,玄奘西行所经历的110个国家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
巩固检测1.“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某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A.维吾尔族B.藏族C.彝族D.白族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史》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史》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和睦以及中外交流的发展。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初中阶段需要更深入的学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此外,学生对本课部分内容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困难,如民族关系复杂、历史事件较多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主要史实,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主要史实。
2.教学难点: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案例,分析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我国民族和睦、中外交流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流的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课内容。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教案)教案导学案
4-2-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资料式导入)展示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教师设疑:请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学生:吐蕃、突厥等当时唐朝和各民族的关系如何呢?二、新课学习(一)唐朝民族政策>>> 多媒体课件展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态度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教师设疑: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交流与讨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教师:融洽的民族关系从哪些方面体现?目的:引出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步辇图》题记交流与讨论:上述资料体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学生:文成公主入藏①文成公主入藏>>> 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疆域图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资料文成公主自幼饱读诗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导学案)教案导学案
4-2-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的主要史实。
二、课前自主学习一、唐朝民族政策1.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___________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________嫁给他。
2.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_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________”了。
二、唐朝的对外政策1.玄奘是________时的高僧,他在研习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________求法的念头。
2.玄奘根据西行见闻写成《________》,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
________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________”。
4.唐玄宗时,受日本僧人邀请,________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
后来,________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
三、问题探究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1)这句话什么意思?(2)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为什么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的意义何在?3.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四、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玄奘B.文成公主C.郑和D.戚继光2. 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3.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第四单元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导学案
•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 学最好的时期。 • 先讲诗。中国,可说是诗的泱泱大国。从 未有一个国度,诗的质量如此之高。歌德 羡慕极了,陶诗翻译成法文,法国人也直 道伟大。 • 真能体会中国诗的好,只有中国人。
• 陈子昂是唱唐代文学宣叙调的男高音。此外是沈 佺期、宋之问、刘希夷、张若虚,都是初唐的诗 人代表。 •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 高适、岑参。 • 中唐诗人: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 稹、刘禹锡、孟郊、贾岛。 • 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罗隐、司空 图、陆龟蒙、杜荀鹤。 • 每个诗人风格不相同,各自臻于极致。 • 初唐四杰中,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六朝旧 习,无甚独创性,王勃无疑是冠军,是大天才。
• 按理说,李白是唐诗人第一,但实在是杜甫更高。 更全能。杜甫晚年作品,总令我想起贝多芬。李 白才气太盛,差点被才害死。读李白,好像世界 上真有浪漫主义这么一回事。唐人比西方人还浪 漫。歌德说,各时代的特征都是浪漫主义。 • 李、杜二人,承继有别。李白承继《楚辞》,杜 甫承继《诗经》。 • 《望月》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首诗刻于泰山麓,鉴为绝唱。杜甫作此诗,时 二十四岁。
• • • • •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以死开始,亦以死终。至性至诚,只有这 等大诗人能写出。
• 我对陈子昂情有独钟。陈子昂真像一位男 高音,引吭高歌: •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开元、天宝,中国文艺复兴的幕布徐徐拉 开,主角很多,太多——李白是男中音, 杜甫男低音。既能循规蹈矩,又得才华横 溢。
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议一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到吐蕃?
②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
(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影响: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鉴真精通医术,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
想一想鉴真、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应该学习?
他们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他们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由于唐朝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议一议唐朝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
(2)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政治制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4)发达的海陆交通。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发,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汉武帝的有何不同?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设计2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掌握唐代民族政策思路,体会合同为一家的含义。
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代与少数民族交往史实的学习,了解唐代开明民族政策,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豁达的性格,理解我国现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政策。
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史实;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理解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特点。
体会民族交往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双方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阅读“和同为一家”这句唐朝时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的话。
提问学生谁知道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讲授新课(一)“和同为一家”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吐蕃 3.“和同为一家”教师在播放完相关视频资料后,让学生思考:文成公文入吐蕃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松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关系,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直到今天藏族民间仍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的美好传说,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小结:(归纳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唐朝中央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了显著的加强,友好互助是唐与边疆各族关系的主流。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主要史实。
难点:从史料中汲取历史信息并评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标题,说说美国有专门住中国人的地方,他们称之为?生:唐人街为什么要用“唐人〞去称谓他们呢?可见我国唐朝历史的辉煌。
由此导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情况二、唐朝的民族政策出示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问:1.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
2.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阔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学生看图册唐朝周边民族图,知道(靺鞨、回纥、突厥、吐蕃等)3.展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怀柔政策〕4.唐和吐蕃出示地图,说明唐与吐蕃的位置关系,?步辇图?说明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史实,问:松赞干布为什么要求和亲?〔唐朝国力强盛,为了更好地学习唐朝的文化,加强与唐朝之间的交往〕出示入藏图,说明其困难,然后问:为什么文成公主愿意去呢?提示大家可以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去答复。
问:这以后还有没有反响唐蕃关系的历史史实了〔金城公主入藏〕三、唐朝的对外交流1.出示唐朝的主要交通图,说明交通很便利。
播放?敢问路在何方?,出示歌词,学生跟唱,感受西天取经的不容易。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4.2.3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无答案)
唐朝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导入:师:上课之前,想先考一考大家:谁能够根据接下来的提示,猜出这是哪一个城市?出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它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它是谁?——今天的西安,唐朝的长安。
【过渡】:历史上曾经有13个王朝定都于长安,唐朝也不例外。
那么,大唐的长安城究竟是一番怎样的繁荣景象?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师: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安,透过长安城中的几则历史故事,一起探讨唐朝的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领略盛唐的魅力。
(二)新课教学环节一、讲故事,明概况一、来自高原的使者师:公元640年,在唐朝长安城的大明宫里,有一位来自高原的使者,携带众多的黄珠宝,代表首领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求亲。
唐朝阎立本所画《步辇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呈现图:《步辇图》提问:1、这是来自于哪个民族的使者?吐蕃在今天哪里?(出示:唐朝疆域图,学生回答)师:当时在赞普松赞干布的领导下,统一吐蕃,建立起政权。
出于对唐朝的仰慕,松赞干布派使者前来求亲。
2、被委以重任的使者是谁?图中哪一位是禄东赞?(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3、面对吐蕃的请求,唐太宗是什么态度?图中能看出来吗?推测:唐太宗为什么同意吐蕃的和亲?补充:唐朝疆域图【过渡】:就这样,美丽的文成公主远离长安城,嫁入吐蕃,同时还带去了许多丰厚的嫁妆。
出示阅读卡:问:1、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哪些陪嫁品?看阅读卡2、文成公主入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从国家统一、民族关系、边疆开发角度思考)【过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0多年后,又一批来自高原的使者来到长安城的大明宫,再次向唐朝提出和亲。
师问:这次远嫁吐蕃的又是谁?此后唐朝和吐蕃之间形成了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师:正如尺带珠丹写给唐玄宗的信里所说得那样,唐朝和吐蕃关系日益亲密,俨然和同为一家。
【过渡】:除吐蕃外,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很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8.4.2.3 《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导学案 2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唐朝疆域图,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以文成公主入吐蕃为例,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意义,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列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分析唐代对外交流及唐代文化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1.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拥戴他为“”,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2.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逐渐兴起,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嫁给他。
3.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了。
4.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多个府、州、县,疆域东到,西达、等广大区域,北低,南及,国家空前繁盛。
5. 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不远万里去天竺求法。
天竺在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游历了年根据西行的见闻写成《》。
6. 以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
7.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著名的是高僧,他第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
他除了传播外,还将盛唐的、、、等技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
【合作探究】
一、民族和睦开明的民族政策
1.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并说一说当时唐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2.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思考:这些拓展的
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
3.历史上因民族矛盾引发战乱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从多且关系融洽,唐太宗甚至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这是为什么?
4.列举唐蕃关系的史实,思考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有何意义?
二、对外交流开放的对外政策
5.列举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说说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贡献?
6.讨论: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唐代对外交流中的异同?从这二位人物身上,你有什么感悟?
【拓展延伸】
1.“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2.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3.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20XX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人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4. 对于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5.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6.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
A.玄奘B.鉴真C.班超D.甘英
7.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
8.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
9.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2、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A.波斯B.大秦C.天竺D.大食
13、如果我们要了解印度半岛的历史,可参考的最好的资料是()
A.《多宝塔碑》
B.《马可•波罗行纪》
C.大唐西域记》
D.《史记》
14、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有()
①毕升②顾恺之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
(1)图一中的高僧是谁?他经历艰难到达天竺,回到长安后将自己的见闻写成的记载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著作是什么?
(2)图二中的高僧是谁?他有何成就?
(3)两位高僧有何共同功绩?
1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唐朝时藏族的祖先被称作什么?请举出唐朝与西藏地区友好往来的一个事例。
11.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O”。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点?(请你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 【作业布置】见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