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1、巧设悬念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4、穿插流动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
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5、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一、抓住事物特征,表现个性。
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但林林总总的物类均有各自的特征,以其独有的特色呈现于人的视野。
只有抓住了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反映独特的个性,并且由这独特个性,体现出作者对此独特形象所蕴含的意旨来。
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精细的观察和对其特征的事物深深地感受。
二、多角度描写,绘声绘色。
或全面绘景,概括描写;或局部观察,精雕细刻;或粗笔的略写,或细笔的详写;或闲适的静态描写,或活泼的动态刻画;或写质地、形状、色彩,或写视觉、听觉、触觉;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或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联系时间的变化,或联系地点的转变……总之,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细微的描写,才能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三、充满情味,寄寓旨意。
写人应描摹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肖像,不论是细节刻画还是白描手法,都要紧抓主题捕捉特征,以形传神,不可为描写而描写。
状物也是这样,状物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再现物的本来面貌,而是借物的'个性、特色的描摹,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某种情味、趣致、情感,体现某种哲理、神韵、美感,以使__旨远意深、形神俱备。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20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02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各自相应的特点。
03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__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04记叙文的顺序写作记叙文,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05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串全文的一条主线。
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__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作者:邓茗予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3年第03期记叙文主要是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学会写记叙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这对于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有些同学虽然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依然没有掌握写记叙文的技巧,在创作中表达缺乏逻辑、缺乏重点、语言苍白等问题比较突出。
对此,本文结合案例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进行总结、梳理,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定参考。
一、把握关键要素,丰富记叙内容提到记叙文,一般都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虽然在写作中我们不一定将每一个要素都体现出来,但根据写作要求将其中的关键要素详略得当地展现出来,自然也能够把内容表达清楚。
例如在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后,课后习题要求:默读第3自然段。
借助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这是一道简单的看图说话题目,我们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提炼要素,并运用语言将各要素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叙述:春天来了,在一片树林旁,邓爷爷正在植树。
他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先挖坑,再精心地挑选树苗,然后挥锹填土,最后仔细一看树苗不直,就又把树苗扶正。
这段文字简单地叙述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其中包含的要素有“时间”——春天,“地点”——在一片树林旁,“人物”——邓爷爷,“经过”——植树过程。
这样的叙述虽然没有按部就班将“六要素”全部呈现出来,但是也准确、完整地表达出了教材插图中传递的信息,并通过简短的语言展现出了人物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
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内容要素的把握,并根据写作要求适当取舍,以确保所写内容能够展现关键信息,也能够丰富写作内容。
二、掌握叙述方法,安排记叙顺序要想写好一篇记叙文,最关键的就是要理清记叙的顺序。
以记事作文为例,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它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才能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写作类型1、顺叙法:时间依由先到後,空间由近及远,逻辑依因果排列。
2、倒叙法:先叙述结果,再叙述理由或事件本身。
而在叙述结果或理由或事件时,还需依时间的先後,空间的近远排列。
3、侧叙法:看重题意的某一点或某几点来写,其余部份带叙或不叙。
4、带叙法:记叙一人或物时,附带叙述另一人物。
5、归类法:众多的人或物,可归类叙写。
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分成校景、上课情形、学生的活动等类分别叙写。
6、映衬法:对人物的褒贬,不做正面指出,而用反面的事物来衬托。
7、细叙法:在某些细微末节上详加叙述。
二、开头的写法1、精彩开头法:由事件最精彩之处开始,回头再叙述经过。
此法最吸引人,但开头易离题例:“卖报!卖报!”街角又传来熟悉的声音。
“今天的消息非常好哇!一份八块钱。
”他今天叫声似乎特别凄楚,我眼前那瘦小的身影在我脑中盘绕,久久不去。
(第二段)每天早上我上学时常在街上遇到他……3、顺序记叙法:从事件发生的第一步开始记叙,或事物的逻辑自然顺序描写。
此法最容易但易流於呆板。
例:每天早晨我去上学时,总会在街上遇到一个卖报的孩子。
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赤着脚,披着头,一边走,一边叫,很可怜的样子。
本来我很少买报纸的,可是今天听到那凄的声音,实在可怜,就向他买了一份报,而且和他谈了一阵子。
三、结尾的写法1、观感结尾法:就最精彩的部份抒发自己主观的感受、议论或抒情。
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对於那个报童,我由同情变为无限的钦敬。
他虽是一副弱小可怜的样子,但在精神上却是个击不倒的巨人。
我想他将来的成功是可以预期的。
2、含蓄结尾法:不明白表示自己的观感,而含蓄的回味方式表出,最耐人寻味。
例:目送那报童瘦小的身影逐渐远去,终於消失,我兴起无限的感想,宛然觉得他的身影像参天的巨人,面对着他,我觉得藐小惭愧。
四、各类记叙文写作重点记叙文可分五种: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叙事的、游记的。
一、以人为主的写作方法1、背景、形态。
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顺序对调。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记叙文是一种表达人物经历和感受的散文体裁,广泛应用于小说、传记、回忆录等文学作品中。
在写作记叙文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生动、流畅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
一、确定故事主题,突出故事情节在写作记叙文时,需要先确定一个清晰而有意义的主题,将故事情节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过多的喧闹和无用的描写,让读者抓住重点,理解主旨。
二、抓住人物心理,塑造鲜活形象人物是记叙文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性格和行为,来塑造鲜活的形象。
要注意细节和感受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真实、立体、有血有肉。
三、用比喻、象征和反复叠加等手法增强功效适当使用比喻、象征和反复叠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记叙文的语言感染力和凝练度。
比如用比喻形容景物、用象征代表情感、用反复叠加强调重要性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注意段落结构,优化句式记叙文需要注意段落的结构,尤其要注意过渡的处理。
可以适当采用倒叙、正序、并列等句式,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状态,增强动人程度。
五、自然流畅而不做作记叙文需要自然流畅而不做作,要注意在语言的表达上要符合真实的感受和语言习惯。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让读者感到自然轻松。
六、用情感倾诉,强化文学感染力记叙文与一般的散文形式相比,更多的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情感的丰富和文学的感染力。
因此,在写作中需要注重情感倾诉、动人感染力的营造,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灵。
同时,在文学处理和语言运用上也要有更多创新的思维和技巧。
如在文字中运用一些富有独特风格和生动性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暗示、隐喻等,以达到表达复杂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价值的效果。
七、审慎处理真实感情和形式美记叙文要体现真实感情和形式美的统一,既要具有创新性和鲜明性,又要符合读者的审美感受。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审慎处理真实感情和形式美的关系,注重美感的烘托和情感的表达。
总的来说,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十分重要,需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性和普适性,同时也要注重在不同的文学过程中作品的独特性和情感力量。
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
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指导记叙文是一种以讲述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经历为主的文体,旨在通过具体事件的描写,让读者对事件有清晰的了解。
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记叙文。
1.选择一个有趣的主题:记叙文的主题可以是你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你听说过或亲眼目睹过的事情。
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热情,并且吸引读者的注意。
2.事前策划:在写记叙文之前,先把事件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和背景环境构思清楚。
列一个大纲或者简单的事件顺序,有助于你整理思绪,保证文章结构清晰。
3.用恰当的语言:记叙文应该以平实、简洁的语言为主。
小学生在写作时,不要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反而应该注重表达清晰、准确。
选择一些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发生。
4.时间和场景的交代:要在记叙文中清楚地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让读者能够想象和体验当时的情境。
你可以用「一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的校园」等描述时间和场景的词语来增加记叙文的质感。
5.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要想让读者对故事中的角色感兴趣,你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和描写来塑造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比如,通过角色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心态。
6.情节紧凑有趣:记叙文的情节应该紧凑有趣,引人入胜。
适当运用一些悬念和矛盾冲突的元素,以及一些有意思的转折点,能够给故事增添吸引力。
7.结尾有所收获:记叙文的结尾部分要有所总结,并且给读者一个思考或者启示。
可以回顾故事中的主要事件,或者总结自己的感悟,使整篇文章更有深度和意义。
8.认真修改和润色:写完初稿后,认真检查文章的语法错误、用词不确切的地方,并且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帮忙润色,让文章更加规范和流畅。
最后,记叙文写作需要大量的练习。
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记叙文作品,你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同时,不断地写作和改进,会让你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祝你在记叙文写作中取得好的成果!。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十六种技巧上的技巧叫做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可以是一些描写环境的细节,也可以是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是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等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还可以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主题。
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在记叙文中,借景抒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
比如,可以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希望和憧憬,或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忧伤和思考等等。
六、用对比法对比法是指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对比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黑与白、大与小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善与恶、美与丑等等。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七、用夸张法夸张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夸张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夸张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但是,夸张也要有度,不能过度,否则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八、用比喻法比喻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比喻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他的眼睛像两颗星星”;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人生如戏”。
通过比喻,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九、用象征法象征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象征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象征可以是形式上的,比如国旗、国徽等等;也可以是内容上的,比如“红色代表革命”等等。
通过象征,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十、用反讽法反讽法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进行反讽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反讽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更加生动,但是也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度。
通过反讽,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反衬则是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去衬托主要事物。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写其身边的其他人物或环境来突出其性格或特点。
2、在运用烘托艺术时,要注意不要让衬托的事物过于抢眼,否则会影响主要事物的表达效果。
同时,衬托的事物也要与主要事物有一定的联系,不能过于脱离主题。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
”写作亦然。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在立意、构思、语言上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外,也不可小觑开头艺术。
犹如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很讲究闪亮登场,要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从而使其欲罢不能,才能使其为之叹服。
尤其是考场作文,倘能别开生面地开头,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之感,很能调动老师的评阅积极性,往往就因这好开端而使你的作文得分上升一个得分档。
笔者在这里给同学们整理出十条思路,供同学们作文时参考。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
如朱自清的记实散文《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便是开门见山:“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
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着全文。
又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魏巍的《我的老师》等。
二、巧设悬念,欲擒故纵。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卖关子。
“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开谜底,一睹为快,故能引人入胜。
如习作《“常胜将军”生死传》一文开头如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这一开头很新颖有味,颇能吊人胃口,然后再自然引出下文“常胜将军”生的威风,死的悲壮,并悟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慎重,来不得半点浮躁。
”很值得借鉴。
又如课文《枣核》开头的“再三托付”、“蹊跷”使人觉得如此牵挂一枣核简直不可思议,非要刨根就底,看它个水落石出不可。
三、巧引诗句,活泼流畅。
一些文质兼美的或蕴含哲理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如果引得恰到好处,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使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语言亮丽优美的诗句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如习作《春天如诗》开头顺手拈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这是引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自然在引出如诗般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
记叙的四种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记叙的四种方法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顺叙。
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事件展开的空间,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逻辑等所进行的叙事方式。
如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采用的就是顺叙法。
使用顺叙法的好处,是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首尾完整,甚至会收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表达功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一般来说,叙事性记叙文常用顺叙法来叙述。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段提到篇首,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的叙事方式。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使用的就是倒叙。
作者开头先写伯父去世后,好多人前来吊唁,“我”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接下来“我”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
倒叙打破了叙事的正常顺序,往往有强化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使用倒叙手法时,要注意倒叙片段结束后正常情节的有效切入与衔接,使文章情节保持完整连贯,首尾相互照应。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叙事,加入与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按照中断前的情节继续叙述的叙事方式。
如文章《十年后的礼物》,讲的是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
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以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本文在叙述达格妮参加音乐会的过程中,插入了她对十年前遇到的一件事的回忆,让读者了解到爱德华·格里格是个信守诺言的人,使人更加敬佩这位音乐大师。
插叙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深刻性,补足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插叙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
4、补叙。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小学生作文(6种体裁)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生作文(6种体裁)写作方法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六种体裁写作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其中,写人是记叙文的基本功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关键在于题目要求。
如果题目要求写事,那么人物必须为事服务;如果要求写人,那么事情必须为人物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一种或多种品质。
而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要求叙述完整,虚实贯穿全文。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品质或性格。
为了刻画人物,必须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描写。
但是,最好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通的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
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写人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刻画人物可以通过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方式。
1.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外貌和内心世界密切相关。
通过外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记叙文写作的15个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15个技巧1巧设悬念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4穿插流动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
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5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1、巧设悬念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
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4、穿插流动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
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
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5、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
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小学写作技巧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
小学写作技巧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写好一篇记叙文是小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技能之一。
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感受写得生动有趣的一种文体。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写好一篇记叙文。
一、选择有趣的题材和事件写好一篇记叙文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有趣的题材和事件。
可以从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经历、旅行经历、阅读材料、电影故事等方面寻找素材。
确保选取的事件有足够的情节发展,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确定叙述角度和结构在写记叙文之前需要确定叙述的角度和结构。
叙述角度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让读者更能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第三人称则可以客观地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另外,记叙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是具体事件的叙述,结尾可以总结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思考或感想。
三、注意情节的连贯和起承转合写好一篇记叙文需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起承转合。
情节的发展要有逻辑性,事件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不能出现突变或跳跃的情况。
起承转合是指把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衔接,使整个故事流畅地展开。
可以运用适当的过渡词、衔接词等来连接句子和段落,使文章呈现出自然、顺畅的读写感。
四、生动描写环境和人物形象为了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需要注意描写环境和人物形象。
可以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和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和情感。
同时,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和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具体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
五、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为了增加作文的文采和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
注意运用时要适度,不能过分矫揉造作,而是应该在理解事件和情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六、多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要想写好一篇记叙文,除了掌握写作技巧,多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记叙文写作技巧
小学记叙文写作技巧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
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
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
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
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彩杨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
《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
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六年级记叙文写作技巧
六年级记叙文写作技巧一、立意深刻。
1. 以小见大。
- 在六年级的记叙文写作中,要学会从生活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
例如,描写一次家庭聚餐,不只是记录吃饭的过程,而是通过聚餐中家人的互动,如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化解等,反映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珍贵等大的主题。
- 像写自己养的一盆小花,它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可以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希望,把对小花的照顾和期待与自己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联系起来。
2. 独特视角。
-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如果写学校的运动会,不要总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去写,可以从观众的角度,描写观众的呐喊助威、他们的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或者从赛场工作人员的角度,写他们如何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这样能使文章更有新意。
二、内容丰富。
1. 细节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比如写自己的老师,“王老师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温和与智慧,嘴角常常挂着一抹微笑,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感觉格外温暖。
”- 动作描写要准确生动。
写小伙伴踢足球,“他看准球的方向,猛地向前冲去,像一只敏捷的小猎豹。
在球即将滚出底线的瞬间,他伸出右脚,轻轻一勾,球就听话地停在了他的脚下,然后他迅速转身,用力一踢,球如离弦之箭飞向球门。
”- 心理描写要细腻真实。
如在写参加演讲比赛时,“我站在舞台边,心就像揣了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我不停地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加油,你可以的,不要害怕。
’可是双腿还是忍不住微微发抖。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
在写悲伤的故事时,“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轻声呜咽。
灰色的天空像一块沉重的铅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 社会环境描写能反映时代背景。
如果写关于家乡变化的记叙文,可以写“以前,村子里都是泥泞的小路,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水坑。
现在,宽阔的水泥路贯穿全村,路两边还建起了一排排崭新的楼房,超市、诊所等一应俱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记叙文九大写作技巧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确实,一篇记叙文倘假设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倘假设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那么,记叙文如何“兴波〞呢?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做法。
一、悬念法。
二、误会法。
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
如《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便来看望宝玉。
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
黛玉叩门,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听到有人敲门便不加理会。
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了误会。
接着,她又在墙角边看到宝玉送宝钗出门,越发气恼,越发悲戚。
这样,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以残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揣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运归宿。
三、巧合法。
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
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
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
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
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
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
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
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
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开展。
四、抑扬法。
五、虚实法。
六、相错法。
七、张弛法。
八、离合法。
清人唐彪在《作文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
〞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突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忆是也。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件发展的方式来叙述故事的文体。
在写作记叙文时,采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叙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人物刻画在记叙文中,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因此人物的刻画至关重要。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等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人物刻画:1. 以描写外貌特征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的相貌、身材、衣着等来展现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根据外貌特征形成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2. 通过言行举止展示性格: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与他人的互动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读者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
3. 透过内心独白展示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回忆、思考等方式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二、情节铺陈情节是记叙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合理的情节安排能够增加故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以下是几种情节铺陈的方法:1. 线性叙述: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一叙述事件的发生与演变。
这种方式比较传统,适用于简单的故事情节。
2. 倒叙叙事:先揭示结局,然后再通过回忆、闪回等方式揭示事件的发生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吊足读者的胃口,增加故事的悬念性。
3. 平行叙事: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平行发生的情节,通过反差和对比来展现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描写细节描写细节能够为故事增添生动感和真实感。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以下是几种描写细节的方法:1. 描写视觉细节:通过对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进行描绘,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图像。
2. 描写听觉细节:通过描绘声音的大小、音调、音色等,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场景中,增添现场感。
3. 描写嗅觉、味觉、触觉细节:通过描述气味、味道和触感等感官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语文写作秘诀小学六年级记叙文与描写文写作技巧
语文写作秘诀小学六年级记叙文与描写文写作技巧语文写作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优秀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准确运用,更是对思维的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将会接触到记叙文与描写文这两种常见的作文形式。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记叙文与描写文写作的技巧和秘诀。
一、记叙文写作技巧1. 确定写作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一系列事件或故事情节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在写记叙文之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的主题,可以是一个有趣的经历、一个难忘的瞬间或一个教训等等。
主题的确定将有助于整理思路和编排文章结构。
2. 创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是文章的灵魂。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
要注意细节描写,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等,让人物形象更具生动性。
3. 善用描写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描写,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真实与细腻。
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形容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描写语言,使文章更加有趣且文采飞扬。
4. 注重故事情节的安排一个好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首先,要注意开头的吸引力,通过一个小插曲、一个问题或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其次,合理安排故事的起承转合,形成一个紧凑而有层次感的结构。
最后,结尾要有所总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描写文写作技巧1. 确定写作对象描写文是通过对一个事物、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进行详细描绘,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和感受。
在写描写文之前,要明确写作对象,并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包括外貌特征、动作举止、细节特点等。
2. 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文的关键在于细节描写。
通过对事物各个细节的描绘,可以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感官信息。
在描写时,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如形容词和修饰语来增加描写的色彩。
3.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为了让描写更具有表现力,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技巧•浏览:1143•|•更新:2013-07-16 13:11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1]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
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
《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着。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
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
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
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
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
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
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
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
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
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
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
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
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
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
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
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
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
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
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
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一、文题照应。
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
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
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全文摘抄如下: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