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事半功倍〕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2.识记《史记》的作者与体例。

3.知道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

【二】自主学习导航〔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1.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末年,经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末年,_________派使者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2._________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_____与_______相结合而形成的。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__________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_到__________时期的约3000年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塑艺术代表作是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在1987年被列为“_________________。

”【三】研学互动课堂〔教师点拨,帮你驶进互动学习的快车道〕探究:比较佛教和道教的异同点,从你接触的事物中,找一找佛教对我国影响的实例探究提示:【四】同步升级演练〔我行,我一定能赢〕【一】请你选一选1.〔月考高频题〕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2.最早兴建佛寺,使佛教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明帝3.〔如右图〕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A.洛阳白马寺B.北京碧云寺C.河北正定隆兴寺D.北京卧佛寺4.〔中考高频题〕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有利于封建国家统治人民5.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6.道教的思想来源于〔〕A.孔子的儒家思想B.佛教思想C.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D.法家思想7.以下主张属于道教教义的是〔〕①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②修身养性,炼丹服药③忍受苦难,努力修行④长生不老,得道成仙A.①③B.②④C.②③D.④8.〔月考高频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尚书》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9.以下关于《史记》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作者是司马迁B.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D.从中可以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情况10.〔创新题〕与佛教相比,道教的最大特点是〔〕A.由国外传入B.产生于中国本土C.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中考高频题〕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如右图〕它是秦汉时期的〔〕A.雕塑艺术杰作B.绘画艺术杰作C.冶炼技术作品D.青铜艺术杰作12.〔创新题〕1998年6月25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他首先要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那么他应该首飞〔〕A.北京B.南京C.洛阳D.西安13.〔易错题〕以下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A.晋楚城濮之战B.秦始皇“焚书坑儒”C.张骞出西域D.王昭君出塞14.〔趣味题〕在民间有“三教九流”的说法,那么“三教”是〔〕①道教②法家③佛教④墨家⑤纵横家⑥道家⑦儒教⑧杂家A.①②③B.⑤⑥⑧C.②④⑥D.①③⑦【二】知识园地15.〔条件开放题〕简答题:《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里面有很多道教的人物、名词,穿插了对道教修炼方法、神仙法术、宗教仪式等描写。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能力方面: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三、教学思想: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 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

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

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

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8课

《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学设计
小关中学:余江海
教学目标:
1、熟记课文相关知识点。

2、采用朗读、串讲和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和客观评价历史的价
值取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语:(书面略)
二、课文朗读:
1、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各自由教师划分的板块。

2、朗读:
3、教师针对各组朗读情况作点评。

三、课文知识:
由教师归纳,学生用笔在书上勾画,书上没有或不全面的,学生在书上作好笔记,以便于复习。

四、课文串讲:
由教师对该课文内容作串讲,学生作好相关笔记。

第二课时五,理解分析:
1、由学生对教师所设置问题作举手抢答。

2、教师设置问题:
六、作业关:
完成教师设置问题。

(注:完成理解关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对知识让学生增加印象,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

)。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

学习秦陵兵马俑的发掘情况及意义,想象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知识与能力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

学习秦陵兵马俑的发掘情况及意义,想象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谈话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运用讨论法,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

运用竞赛法,回答想象的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谈话法学习佛教、道教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两个子目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学习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秦陵兵马俑的有关情况,感受当年秦始皇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开拓进取的精神。

认识到秦陵兵马俑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并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2学情分析初一下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如何客观认识历史信息还欠缺一些能力,教师应更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了解《史记》的作者和体例、秦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2、识记《史记》的作者与体例。

3、知道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

二、预习导学:(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1、佛教起源于_________ ,________末年,经________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初年,_________ 派使者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2、佛教的教义以及教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3、_________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 ________与_________ 相结合而形成的。

4、道教的教义是什么?它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特点?5、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__________ 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 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_ 到__________ 时期的约3000年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塑艺术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在1987年被列入“_________________”名录。

三、达标训练:1. (月考高频题)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2. (中考高频题)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有利于封建国家统治人民3.(易错题)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A.晋楚城濮之战B.秦始皇“焚书坑儒”C.张骞出西域D.王昭君出塞4.(期末高频题)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史学著作是()A.《左传》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5.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第18课昌盛的文化【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3.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预习检测】(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能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右图三个人物你能对号入座吗? 你想这可能吗?)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整理】列表比较佛教与道教的异同。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1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 .西汉初年B .西汉末年C .东汉初年D .东汉末年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 .秦始皇 B .陈胜 C .汉武帝 D .华佗 3.下列宗教产生于中国本土的是(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 4.秦始皇陵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不遗产”名录,暑假期间,小华想参观 秦始皇陵兵马俑,她应该去哪个省( ) A .河南 B .江苏 C .淅江 D .陕西5.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A .法门寺B .白马寺C .少林寺D .大昭寺6.下列属于佛教基本主张的是( )①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②修身养性、炼丹服药③忍受苦难、努力修行④长生不老,得到成仙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7.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8.下列关于道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②道教宣扬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 ③道教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④道教养生炼丹促进了化学和医学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三教共栖图》,三教中不包括A .儒教B .道教C .佛教D .基督教 (二)材料解析题: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朝代?他的著作是什么?(2)他的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2.你参观过秦陵兵马俑吗?如果没去过,请你开动脑筋想一下,这一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面向何方?为什么?(提示:根据战国七雄的位置)。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 (3)

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及抽象概括能力。

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能说出秦汉时期雕塑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通过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想像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和当初设计的原因,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通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及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的信息,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通过观察教科书以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描述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3.通过学习和想像秦始皇地下军阵,感受秦朝的强大,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司马迁《史记》的学习,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

难点: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三、教学准备学生活动:1.课前让学生考察当地的静房寺,并搜集塔尔寺、三塔寺、南朔山道观、西宁北山寺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形成感性认识;2.通过对上述寺、观的考察,初步明确佛教、道教的区别 (可从供奉的不同神像、建筑的不同特点、壁画的不同风格、出家人的不同称谓等方面比较);3.对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司马迁》进行回忆,并准备说出一些情节;4.多渠道搜集一些秦始皇兵马俑的信息。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昌盛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昌盛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时期的文化成就进行讨论,如唐诗的繁荣、宋词的发展等。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文化成就背后的原因及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昌盛的文化已有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有待加深。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历史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汉唐时期的一个文化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制作一份关于汉唐时期文化成就的手抄报,内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特点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字迹工整。
d)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反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3、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史记》及秦兵马俑。

难点: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1页到第95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佛教起源于,末年传入我国。

2、佛教宣扬、,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

3、道教是产生于的宗教。

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思想结合,形成道教。

4、道教宣扬通过和可以长生不老。

5、司马迁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6、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以、、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二】课堂研讨阅读以下材料: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

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

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

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酷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请回答:12、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 3、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三】拓展延伸1、右图三个人物你能对号入座吗?你想这可能吗?2、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能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洛阳有一座著名的白马寺,它属于() A 、佛教寺院B 、道教观C 、基督教堂D 、清真教堂 2.《史记》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A 、“秦王扫六合”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张骞通西域D 、“神医”华佗3.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其杰出代表是() 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佛塔C 、单于和亲砖D 、青铜器铭文 始人孔子、老4.道教形成于()A 、春秋时期B 、秦朝C 、西汉D 、东汉后期5.佛教传人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是因为()A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 、虔诚信佛即是信仰统治阶级C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D 、佛教教人忍受现世苦难,追求来世幸福的说教麻痹了人民的斗志【二】非选择题6、阅读以下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示例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示例1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18 课鼎盛的文化作者 : 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初中王得吉指导教师: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贾生石一、教课目的:[ 课程标准 ]1、认识佛教传入、道教盛行的主要史实;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3、认识秦汉期间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育学生识图及抽象归纳能力;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能说出秦汉期间雕塑文化的优异代表——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经过显现相关的图片、资猜想象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和当初设计的原由,培育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2、经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以及经过其余门路认识到的相关司马迁的信息,谈论“为何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 ?并说出从中遇到的启迪和感想;3、经过察看教科书以及教师供给的图片、资料,描绘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认识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道教的盛行,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宗教;2、经过小组谈论“司马迁为何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别人合作,共同商讨、沟通学习的质量;经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育谨慎治学的学习态度和脚踏实地的治史态度;------ 华夏教育资源库3、经过学习和想象秦始皇地下军阵,感觉秦代的威严,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进而产生民族骄傲感。

二、教课重难点[ 重点 ] 经过对史马迁《史记》的学习,培育谨慎治学的态度。

[ 难点 ] 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宗教。

三、教课准备[ 学生活动 ]1、课前让学生观察当地的静房寺,并采集塔尔寺、三塔寺、南朔山道观、西宁北山寺的相关资料,相互沟通,形成感性认识;2、经过对上述寺、观的观察,初步明确佛教、道教的差别( 可从供奉的不一样神象、建筑的不一样特点、壁画的不一样风格、出家人的不一样称呼等方面比较) ;3、对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司马迁》进行回想,并准备说出一些情节;4、多渠道采集一些秦始皇兵马俑的信息。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昌盛的文化》教案(2)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昌盛的文化》教案(2)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昌盛的文化》教案(2)《昌盛的文化》教学实录一导入定向:(3分钟)师:同学们听说过佛教与道教没有?生:听说过。

师:那谁能说说吗?生没有人举手师: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那么,听说过司马迁与《史记》吗?生:听说过。

师:谁能说说吗有一生举手,说的很好。

老师表扬。

师叫两个同学上讲台,与老师一起举起秦兵马俑模型。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秦陵兵马俑模型。

师:对,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摸样,想象真正的兵马俑形象。

同学们,我们知道秦汉时期,全国统一,经济发展,因此出现了“昌盛的文化(”板书课题)投影出示学习目标:一了解认识佛教与道教;司马迁与史记;秦陵兵马俑。

二训练自学、质疑、概括、表述、识图、想象等能力。

三知道佛教与道教的时间、教义、影响;学习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认识秦陵兵马俑的价值。

二导学达标:(30分钟左右)(一)佛教与道教: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勾画出佛教与道教的出现时间,各自的教义,对后世的影响等你认为的重点以及难点(出示投影:自学指导一)同学们讨论佛教与道教的异同。

叫说,师适当补充强调、启发。

激励评价。

师:今天如何看待它们?引导学生说,明白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幻想。

宗教不是邪教,但我们不信它们,我们信奉科学,相信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二)司马迁与《史记》叫两个同学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了解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史记是怎样的一部书,勾画出你认为的重点和难点。

叫说,师适当补充材料,如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惨遭宫刑而忍辱负重写史记;课后材料阅读关于史记的知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史记涉及到的大家熟悉的故事等。

请同学们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史记这部巨著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讨论叫说,最好联系自己的实际,激励评价。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齐读课文,勾画重点与难点,想象秦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叫说如何威武雄壮。

讨论其价值叫说明确: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雕塑艺术,反映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上的奇迹(四)还有什么难点,请讨论明确三自我测评(5分钟左右)四师生总结(3分钟左右)叫生说收获或感受。

北师大版七上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1

第18课昌盛的文化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代C.西汉末年B.西汉前期D.东汉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是——。

3.想一想,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怎样一种精神风貌?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佛教起源于 , 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河南洛阳兴建了。

5.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C.伊斯兰教 D.基督教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叙述了下列哪一段时期的历史(A.从黄帝到秦始皇 B.从春秋到秦朝C.从黄帝到汉武帝 D.从商周到汉武帝7.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8.看图回答:(1)上图人物是。

(2)他的不朽的史学名著是(3)该书叙述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9.阅读下列材料: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请回答:(1)说这段话的人是。

(2)他撰写的名著是。

(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

10.司马迁写成《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11.已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单项选择题12.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对佛教在我国传播起了很大作用的皇帝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明帝 D.汉和帝13.与河南洛阳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14.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汉明帝二、填空题15.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是《》。

三、历史谜语16.湘云笔录(猜一中国古代史学名著)17.游牧民族(猜一历史人物)四、活动与探究18.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

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19.到目前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已发掘四个俑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俑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昌盛的文化
、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
、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

师:同学们真不错,知道这么多宗教名称,那么,佛教是怎样起源、流传的呢?我想,通过今天

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统一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

从中应得到的体会有: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

理即
、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同学们都知道中国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艺术,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5)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5)

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二、现状分析优势:经过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及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对自身的不足有一定认识和改进。

不足:没有任教过八年级,对八年级的教材不熟悉。

因此,对初中地理的整个教学体系并不十分了解,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地理知识储备仍然不足。

教育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教科研能力不足,没有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教育体悟和经验总结下来。

课堂中,教学语言及组织调控能力较弱。

备课时对学生学情估计不足。

课堂细节把握不到位。

传统型教学模式明显。

三、发展目标与措施总体:第一年认真完成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依照中学一级教师的标准,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认真落实教育教学任务。

1、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建设,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在教学中。

加强师德修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多看看修养性情方面的书籍。

2、增强教学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细节,认真提高教学水平。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及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备好每一节课。

课后认真撰写反思。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努力争取机会去学习。

积极摘抄业务知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

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提高专项业务的能力。

在今后两年的实践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完善课堂教学的能力,形成扎实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方面要较好地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语言及组织调控教学的能力。

要掌握课堂的应变处理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探索如何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将教学中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增强教科研能力,成为创造型教师。

做一名终生学习的教师。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知识和新技术的知识,并在教育教学和训练实践当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像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

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像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体例、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教学难点: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4分钟〕以学校所在地的寺庙或道观导入《我们身边的宗教》。

【二】探求心知〔23分钟〕讲述:我们身边的宗教学史致用把以下人物、地名,按佛、道两教影响归纳:①玉皇大帝②如来佛③少林寺④武当山⑤敦煌莫高窟⑥太上老君⑦灶神⑧五百罗汉⑨南国桃园观音庙⑩南海西岸庆云洞②③⑤⑧⑨项为佛教,其余为道教材料:佛教的诞生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部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

学习秦陵兵马俑的发掘情况及意义,想象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谈话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运用讨论法,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

运用竞赛法,回答想象的秦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谈话法学习佛教、道教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两个子目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学习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秦陵兵马俑的有关情况,感受当年秦始皇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开拓进取的精神。

认识到秦陵兵马俑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并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制作佛教的产生及传人路线图和秦陵兵马俑投影片。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竞赛式提问法。

板书设计一、宗教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三、雕塑——秦陵兵马俑教学过程设计复习过渡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学习秦汉时期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文化成就。

讲授新课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原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师:佛教发源于哪里呢?生:印度。

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

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出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请一位同学以图上箭头所示读图。

生:(发言略)师: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末年时传入中原的。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西天取经,并在洛阳城外为取经高僧建造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自此,佛教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

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呢?生:(发言略)师:我们来看看佛教基本的教义,佛教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全都是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而目前只有忍耐。

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

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来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生:(发言略)师: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南京的栖霞古寺,龙门石窟、莫高窟,大雁塔等。

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

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

道教——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师:道教是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的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认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

追求仙境,渴望长生不死,是道教信仰的主要特征。

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

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崂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史学(出示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它出自于哪里呢?它出自于司马迁写的史学巨著《史记》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式,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出示准备好的题目)(1)简介司马迁其人;(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新课标第一网(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同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1)每小组完成一题。

四人小组,人人发言,专人记录,记录内容收集迸学生历史学习作品档案内,作为学生学期成绩评价的依据之一。

(要求人人参与)(2)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发言。

发言者均记平时成绩优秀一次,发言突出者记平时成绩优(以“&”号表示)一次。

(鼓励踊跃发言)(3)大组各派评议团成员一名,对学生发言作出评价。

(学会评价)(4)评价范围:声音洪亮,内容完整,态度大方。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

对于学生回答比较好的题目不必重新讲解,对于学生回答不够完整的要适当补充)参考答案1、简介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西汉时期人。

年轻时就酷爱读书和游历,到过很多地方。

其文死后,他接替父亲做了史官,得以阅读了大量的国家史籍文献。

他于公元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其间因“李陵之祸”,触怒汉武帝,遭受“腐刑”,直到他5岁时,才完成了《史记》的编写,前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

(用史实说明)《史记》的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体例完备:《史记》首创纪传体的体例。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带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全书52万多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史料详实:司马迁很讲究史料的真实性,如关于燕太子丹“天雨栗,马生角”的传说,司马迁就没有采用。

叙事简洁: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数百个字就能讲清一个人物的心态、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文笔生动:展现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图画,个个栩栩如生。

即使是同一类人物,也性格各异,各不相同。

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便于考察各类人物的活动及各项制度的发展。

历代所修的“正史”均采用此体例。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

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便于看出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1)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统一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

(2)统一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

(3)出身史官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身为史官,可以看到大量的国家藏书。

(4)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

从中应得到的体会有: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

(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即可)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鲁迅给予了如此高度的评价。

(本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的方式来完成,并要求学生学会讨论学习法。

因此,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讨论,如何讨论,讨论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刚才我们以小组讨论、大家交流的方式学习了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的有关内容。

讨论法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启发、学习的过程。

在讨论学习中首先要充分学习领悟教科书,学会提取教科书中的有效信息,二是要人人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三要学会倾听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雕塑——秦陵兵马俑同学们都知道中国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艺术,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正公里处,这是一庄尚未开发的地下文化艺术宝库,内涵极其丰富。

1974年,在秦陵附近,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约有6000多个随葬品的一号兵马俑坑,后来又发现了二号、三号坑,坑内陈列着兵马俑8000多个,还有一匹匹形同真马大小的陶马和战车,它们是用黄泥雕塑烧制而成。

(出示兵马俑图片系列,单个的和整体的)下面给大家两个问题,准备一下,我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

(1)请同学们根据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对兵马俑做个描述。

(2)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在自己陵墓周围?以四个大组为四个单位,分别回答上述问题,只要有学生参与即给本组加一分,没有同学参与即为本小组放弃一次,不如分。

答案不得重复,重复的不如分。

最后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冠军组每人记优秀成绩一次。

(以鼓励小组内的团结与合作)参考答案(1)从单个的兵马俑看,应着重描述它们的面部神态各异和动作的栩栩如生;从整体的兵马俑看,应着重描述它的气势壮观和场面的宏大,似乎是秦始皇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完成着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任。

(2)秦始皇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在自己陵墓周围,或许为了显示秦朝强大的国力,或许为了死后继续指挥千军万马,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或许他担心死后有人盗墓,如此多的兵马为他守护陵墓,等等(此间为开放性的问题,只要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总结回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宗教、史学和雕塑三方面的内容。

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可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如下:(可全班朗读)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陵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评价检测本课评价运用学生评价法、学生课堂活动档案收集法,直接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