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2009

合集下载

2009—2010学年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卷面分析

2009—2010学年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卷面分析

2009——2010学年度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卷面分析我班实有人数25人,参考人数25人,数学总分2143,平均分85.72。

及格率为达到92%,优秀率为84%。

这次试卷覆盖面广,难易适当,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检测。

由于我班复习较充分,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考的还算理想。

特作卷面分析如下:
第一题:填空题
丢分较多的是第6题,甲的60%等于乙的5/8,甲:乙=此题很多学生都会做,只是忘记化成最简整数比,看来学生掌握的还不是很扎实。

第二题:判断题
掌握的不错,只有个别同学做错。

第三题:选择题
第1题:按5:1的比例尺画一个物体的平面图,画出来的平面图与实际物体相比有个别同学认为哪个数字大哪个就是实际物体,属于定义不清楚,故丢分。

第四题:画图题
同学掌握的还不错,画图干净,整洁,只有一二个同学马虎丢了分。

第五题:计算题
很多同学都能够做到仔细、认真。

但也有同学做题马虎,而有个别同学属于掌握的不好,化简比不会,丢分。

第六题:应用题
最后一道应用题有少数人读题不够仔细,一个条件要通过自己去解,没有直接给出,有同学则误认为是,太草率。

这次考试虽然比较理想,但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完整)小学数学六年级试卷分析

(完整)小学数学六年级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程风琴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使我对六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是总体上试题量太大。

下面就本次测试做简要的分析:一学情分析六年级一班共有57人,其中女生30人,班级容量较大,而且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管是平时的教学还是测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对试卷的评价。

1.题型新颖丰富,内容灵活综合,各部分分数比例威较适中。

但是重难点不是很突出,尤其是对于圆这一部分考察得太少,特别是阴影部分的面积没有考察到。

2.基础中有提高,保底不封顶,能充分全面地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习惯等。

3.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包括选择9分,判断6分,填空22分,操作8分,计算33分,解决问题22分。

三成绩分析本次测试满分100分,六年级(一)平均分54.9六年级(二)平均分45分,六年级(三)平均分55.2分,六年级一班比六年级(二)班高,比六年级三班低0.2 分。

本班最高分93.5分,最低分0分(没有参加考试),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以缩小班级差距。

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总体评价双基掌握比较扎实,运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变化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同学审题不够清楚,计算粗心。

1.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基础题,但是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还是失分较多。

2.填空题:错误率较高主要原因很可能是:(1)对题意的理解不够清楚。

(2)意思没有理解清楚,计算反而使题在做法上变得复杂,而且容易出错。

(3)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清楚。

3.操作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圆上各要素知识的掌握。

如:已知半径求出它的周长。

学生完成情况不错,但是答案错误,对于大部分学生成绩是有影响的。

第二是用圆构成图案,大部分学生做的不太好,也就是学生么偶有从根本上理解,并看懂图形。

4.简单计算:总体情况还不错。

大部分学生都有得分。

5.解决问题:应用题依然是这份试卷的重点。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初二数学试卷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初二数学试卷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初二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满分120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8、-3,3/4 ; 9、a 8, 5ab 2 ;10、4a 2+2ab+b 2/4; 11、ab(a+b),(1+2a)(1-2a)12、-1,-3;13、32-;23-;14、12;15、50cm ;16、18;17、100三、解答题:(共69分)18(1)解:原式()⎪⎭⎫ ⎝⎛-÷-=224214b ab b a …………………………………2分 ⎪⎭⎫ ⎝⎛-÷-=235214b b a …………………………………3分 b a 58= ………………………………5分(2)解:原式32225)2(3)2(ab a ab a ---= …………………………………4分 3323106b a b a +-= …………………………………5分(3)解:原式)44()44(22+--++=x x x x ………………………… 2分 444422-+-++=x x x x ………………………… 3分x 8= ……………………………5分(4)解:原式=-3x 3+2x 2-3x 2+3x 3………………………… 3分=5x 2……………………………5分19. (1)解:原式)4(42-=m ………………………………2分 )2)(2(4-+=a a ………………………………4分(2) )y 4(4x :22++=xy x 原式解 ……………………………………2分 2y)(2x +=x ……………………………………4分20. (1) a a 920:2+-=原式解 ……………………………………5分当1-=a 时,上式29)1(9)1(202-=-+--=……………………………………7分(2)解:原式x y x y xy x 2)2(2222÷-++-= ………………2分 x xy x 2)22(2÷-= ……………………3分y x -= …………………………5分当3=x ,5.1-=y 时,上式5.4)5.1(3=--= ………………7分21. (本小题满分8分)22b a :+解2ab -b)(a 2+= ………………………………………3分2-9= ………………………………………………4分7= ……………………………………5分22. 解:(1)︒=∠90C ∴621=⨯⨯=∆AC BC S ABC ……………………1分 ∴)(4cm AC = ………………………………2分222AB AC BC =+ ………………………………3分 ∴)(5432222cm AC BC AB =+=+=……………………4分 (2)1691252222=+=+BD AB1691322==AD ……………………5分∴222AD BD AB =+ ……………………6分∴︒=∠90ABD ……………………7分 )(3012521212cm BD AB S ABD =⨯⨯=⨯⨯=∆ ……………………8分23.解:蚂蚁实际上是在长方体的半个侧面内爬行,如果将这半个侧面展开如图,得到矩形ACBD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求的最短路程就是半个侧面展开图矩形对角线AB 之长。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2009至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基本情况:本次期中考试运用的是我校独立命题的检测试卷,本次期中检测试卷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较好地把握了本册教材已学过的基本要求。

检测知识以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可能性(设计方案)、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部分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为考查内容。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大了对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本上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

本次试卷中有个别题目超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次考试是不理想的。

这其中有部分是试卷难度和考试范围带来的,但也反映出老师平时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突出的成绩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看:体积单位表象的建立、单位之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失分较少。

总体上看,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平时单元测验时,书写潦草,乱涂乱画的情况无一出现。

2、计算能力方面掌握较为扎实。

学生对分数的四则计算,掌握较好,“第四大题认真算一算”的得分率为88.61%,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简算意识,能简算的混合运算,孩子们都能根据数据的特点,依据运算律进行简算。

3、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题中的信息解决问题,解题的灵活性较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如,“只列式,不计算”的第3小题和“完整解答”的第3、5小题,都出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存在的问题1、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较弱。

表现在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解决问题上,如:“填空题”的第9、10小题,错误率较高,还有部分学生空下没有填;“判断题”的第3、5小题错误率较高;“选择题”的第2小题错误率较高,学生对分数的两个含义相混淆。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及反思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及反思本次试题题量较大,题目偏难,简单题较少,难度与中考题相当。

同时与能力考查紧密相结,每一个题都是考察了学生必学必会的应知应会的知识。

学生得分低,成绩差,关键在于平时的知识落实不到位。

这给我们提出了警示。

下面对本次考试作简单分析:一、代数方面本次考试代数方面主要考察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

这也是本学期研究中的重点难点。

同学们在平时研究的时候,需要对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加练,并注意归纳总结,努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几何方面本次考试几何方面主要考察了相似三角形有关的一些问题。

这也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学们需要对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

在研究过程中多动动手,发挥空间想象。

三、试卷学生得分情况1.选择题学生出错较多的是4、7、9、10.第4、9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属于超范围题目,正确率为零。

第7题考察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第10题考察了学生对相似矩形的判定的应用,由于刚学过,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2.填空题得分率低,每个题的分量都不轻,考察了学生直角坐标的确定(11题)、三角形中位线(14题)、数形结合的思想规律题(15题)。

13题属于超范围题目。

3.解答题题目覆盖面较广,知识点较全,既有动手操作、又有动脑思考,既有形象思维(19、22),又有抽象理解(23)函数问题。

最后的综合性问题,要求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具备发散思维的惯,数形结合的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四、对自己平时工作的反思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思考。

从多次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严重之处。

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的反馈与矫正。

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一、试卷的整体情况本次考试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考察,题目比较简单,多为课本基础例题及课后题的改编。

在命题上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基本技能的形成、重视了能力的提升。

也体现新课标的基础性、选择性、激励性的理念,反映人人学必需的数学的需求。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1、保持基础题数量,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查本次期中考试试题排布比较自然,思维入口较宽,突出强调了以能力立意,但仍然立足于基础,既考查了考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用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等方面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又设置了能体现不同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数学能力的达成水平,在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试题构建了较高层次的开放探究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设了卡。

2、贴进学生生活,突出应用能力试题背景的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解题信心。

如第19、20题,通过揭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提醒学生平时要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系,做个有心人。

三、学生考试情况3、4班及格人数达到20以上,最高分117,两班学生中没有满分。

对于这样一张试卷实际上考满分应该有很多,从中暴露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熟悉,对于计算细节不认真等问题,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四、下阶段工作措施1、引领学生悟透教材的基本内容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源泉,也是试题命制的蓝本。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悟透教材中包蕴的知识与方法,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和文化性,能迅速而又正确地解决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任务,是今后提高初中数学成绩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教材,钻研教材等方面,因为师资较紧,我们重视还不够。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Word 文档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Word 文档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2009.11.14一、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2、适当增加体量,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难易适中。

3、注意对概念运用的综合考查,加强小数单元知识的考查。

4、设计了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试题,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5、题型多样,形式新颖,注意人文关怀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二、卷面概况(一)取得的成绩:1、负数单元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书写格式正确、规范。

2、能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大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

3、能正确规范利用公式进行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

4、具有较强的图形识别能力和一般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解决生活中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

5、大部分学生的书写比较认真,教师批改也比较规范、严格。

(二)存在的不足:1、一些学生综合运用概念的能力不强,错误较多。

2、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还不知道要去寻找相对应的底和高。

3、有的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有关试题能否简便计算把握不准,将不能简便的题目也用了简便算法而造成错误。

4、解决实际问题部分依然存在审题不仔细,计算不细心,数量关系不清楚的老问题。

“南京去上海”这道题目学生部能够很好地理解题意。

5,思想意识上不能够很好地端正态度,(书写的马虎、不验算、看错数字、面对分数表现淡然)三、反思和建议1、要加强概念教学的研究,重视概念综合运用的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2、基本口算的训练要进一步加强,注重四则混合运算题的审题、计算方法的单项训练,尤其是简便计算试题的特征要使所有学生掌握,坚持不懈的抓好计算过关工作。

3、加强小数这个单元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在后面教学小数乘除法时要扎实,有效。

4、注意适当加强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和练习,既要夯实“双基”,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从多角度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5、加强中下等学生的补差工作,适当补充拓宽知识点的深化题。

2009-2010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09-2010上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09-2010下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09-2010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武威**中学***2009-2010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我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一、数据分析本次考试,我班共有47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参考人数总分:4104均分:87.31及格率76%优秀率34%60分以下4人二、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次七年级数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由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共四道大题组成,内含26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1-2章综合知识的应用,试卷由基本感念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组成。

二、试题特点:本试卷题目难易程度适当,无偏题怪题,试卷结构合理,重点知识考查充分,题型新颖贴近生活,符合新课程要求。

1.注重考查“三基”,立足学生发展:试题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数与式的基本运算、几何图形的简单属性及初步的概率统计等等都进行了考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第一题等等。

2.以现实生活的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第6,10,17,21题等。

象第17题,它是一道关于同类项合并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考查学生从不同的方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第9题,第18题及第26题等,4.注重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如20题,是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融合的一道题目,涉及到物理中的电路图与数学里的概率知识,考查学生如何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情分析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的答卷情况与考前预估基本相符,整卷试题较为平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四、错因分析第3题考查乘方的有关概念,部分学生选择c, 幂和底数分不清,得分率较低.第7题考查用代数式表达营销问题.部分学生选择A,降价20%与是原来的20%分不清.第8题考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部分学生选择C,主要是指数和次数分不清.第10题考查去括号法则.学生选择B和C的人较多,主要原因“漏乘”和第二项没有改变符号.第17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的数的有关知识.少一解. 第20题考查用代数式表示规律.多数学生写成m2+n3,没有考虑单向式的书写要求。

大学期中高数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6)

大学期中高数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6)

安徽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装---------------------------------------------订----------------------------------------线----------------------------------------《高等数学C (一)》考试试卷(A 卷)(闭卷 时间120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得分1.已知()sin f x x =, 2[()]1f x x ϕ=−,则()x ϕ=.2.设x →∞时,21ax bx +与1sinx是等价无穷小量,则=a ,b =. 3.曲线C :5433101031y x x x x =−+++上的拐点坐标为. 4.设()x f x xe =,则n 阶导函数()()n f x =.5.设为由方程()y f x =33sin 330x y x y +−+=所确定的隐函数,则'(0)y =.得分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设函数1()lim1nn xf x x →∞+=+(x >−1),则对于函数()f x ( )A.不存在间断点.B. 仅有1x =是间断点.C.仅有是间断点.D. 0x =0x =与1x =都是间断点.2.函数()f x 在点0x 处的左、右导数存在且相等是()f x 在点0x 处可导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无关条件.3.设()f x 的导函数为sin 2x ,则()f x 有一个原函数为( )A.1cos 22x −B.1cos 22xC.1sin 24x −D. 1sin 24x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在(,内的极值点一定是驻点.)a bB. 函数()f x 在[,内的最大值一定是极大值.]a bC. 函数()f x 的驻点一定不是间断点.D. 若,则00()()0f x f x ′′′==0x x =一定不是()f x 的极值点.5.下列各种描述正确的是( )A.12111d x x 1x +∞+∞−=−=∫.B.因为1()f x x=为奇函数,所以111d 0x x −=∫.C..sin d limsin d lim 00a aa a x x x x +∞−∞−→+∞→+∞==∫∫=D. 1112111d 2x x x−−−=−=−∫.三、计算下列极限(每小题6分,共24分) 得分1.lim n →+∞2.n3.lim (arctan )2x x x π→+∞−4.()21sin 0lim cos xx x →四、计算下列积分(每小题6分,共24分) 得分1.x ()0a >2.2∫3.x ∫4.1|ln|de e x x−∫得分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设2,1(),1x xf xax b x⎧≤=⎨,.+>⎩试确定的值,使得,a b()f x处处可导,并求其导函数()f x′.2.设为由曲线D1xy=和直线1,2,0x x y===所围成的平面图形.(1)求的面积.D(2)求由绕D x轴旋转所得到的旋转体体的体积.六、证明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得分1.证明方程23126x x x +++=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2.设()f x ,在[,上连续,且()g x ]a b ()0g x ≠[,]x a b ∈(,)a b ξ∈,.试证明至少存在一个,使得()d ()()()d ba b af x x fg g x xξξ=∫∫.。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分析
组名:六年级组分析人:刘治林
本次数学期中考本着诊断学生前半学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本着帮助科任老师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由备课组长具体牵头负责实施了本次考试,试卷由各任课老师自行批阅。

试卷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诊断评价为目的。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表现较好的方面
1、本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的解决问题情况良好,说明前期各任课老师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效明显。

2、审题认真了。

除试题本身指令明确外,学生的审题基本准确,且漏题现象大为减少。

说明在理解上、习惯上都有所提高。

3、计算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老师在课内课外所采取的措施有效,要继续保持。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具体反映在基础类的填空题出错率较高,说明学生平时上课过程中听课效率有待提高,对老师讲解的重点把握不到位。

判断题出现的问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不能够做到灵活掌握并运用。

2 个别学生由于历史积累的欠账太多,在短时间内难以改观,对班级平均分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5班学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三、透露出来的教学当中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今后教师要适当强化要求,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要引导学生灵活处理和运用。

2计算类进一步要求到位,坚决杜绝本次考试中发现的部分学生做题不审题,计算不验算,应用题不读题不审题的不良习惯。

从习惯上严格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适度从紧,加强对作业的批改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

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参照
2009—2010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一试卷剖析
学科: ___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一、试题简析
二、试卷统计
表一年级整体状况

参照目总分均匀分最高分最低分抽样难度各分数段散布人数
表二各题统计数据实验班、平行班各随机抽样一个班)


总数均匀分最高分最低分得分率难度系数组分
号)
注:学科依据详细状况自行调整表格
三、试卷剖析
1.各题组学生失分原由剖析
2.反省与举措
声明:
全部资料为自己采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2008-2009年第一学期 《高等数学D》期中试卷分析.

2008-2009年第一学期 《高等数学D》期中试卷分析.

2008-2009年第一学期《高等数学D》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使用对象说明本试卷使用人为求真学院生化系一年级学生,使用教材为同济大学编本科少学时版高等数学。

该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定高等数学课程为每周三课时,属于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的分层教学中的D层次。

二、试卷内容说明试卷使用时间为第一学期第十一周,按高等数学分层教学进度要求,已完成授课内容为函数、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

三、试卷结构本试卷共分三部分,分别为求极限、求微分与导数和综合题。

极限部分共4小题,总分值12分,微分与导数部分共7小题,总分值56分,综合题共4小题,总分值32分。

试卷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极限、导数的求解与计算能力,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是否透彻,解体思路是否清晰。

四、试卷特点按高等数学D层次的考核要求命题,考试覆盖知识面较全面,题型简单,多为典型题目,考虑到期中考试要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不能过于打击学习的积极性,题量控制在15题,难易程度控制在中档难度。

五、学生成绩分析本次试卷平均分为71分,90分以上4人,80-89分9人,70-79分13人,60-69分10人,60分以下6人。

最高分96分,最低分35分。

从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考试成绩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基本吻合,较真实的反应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题目考点分析与丢分说明(1)极限部分:本部分丢分较多的为第一题和第四题。

第一题为第二个重要极限的考核,丢分主要原因是学生选择了较为难掌握的幂指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选择两边取对数的方法进行化简再计算,在化简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丢分。

第二题考查的分子有理化计算极限的方法,由于学生在高中已接触过,没有集中丢分的现象。

第三题考查洛比达法则的使用,把未定式“0 ”化简为“0”型的,本题大部分学生了解题意,计算准确。

个别学生直接得0,为不了解未定式的缘故,主要是上课听讲状态不好的学生。

六年级数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考试题试卷分析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年级---------班级----------姓名------------------一、认真思考,仔细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1. 一个数由三个6和四个0组成,若一个零都不读出来,这个七位数是(),用万作单位()万。

2. 某厂今年产量比去年增长25%,去年产量比今年少()%。

3. 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相加的和是420,被减数是()。

7. 一项工作,甲乙合作10天能够完成,若甲单独做30天能完成,若乙单独做,乙比甲少用()天。

8.用一张长12.56米,宽5米的长方纸做一个圆柱,圆柱的表面积()平方米,体积()立方米。

9.某班有学生60人,今天出勤率是95%,有()人出勤。

10.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图是().11. 一个箱子里有同样大小相同的红球8个,黄球10个,至少摸()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至少摸出()个球,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红球。

12.假如李明向南行走50m,表示+50m,向北行走100m,表示为()m.13. 在比例里已知两个内项分别是0.6和9,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二、我来辨一辨。

(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8分。

)1. 圆的直径扩大10倍,面积也扩大10倍。

()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m,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3. 2012年第一季度是90天。

()4. 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高与体积成正比。

()5. 40克水中加入10克糖,糖占糖水的20%。

()6. 一根绳子长20米,第一次剪去2/5,第二次剪去2/5米,两次剪去的长度是一样长。

()7. 用长5cm,6cm,13cm的三根小棒能摆一个三角形。

()8. 学校栽110棵树,成活100棵,成活率是100%.()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将准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10分。

)1. 一根绳子剪去1/5,还剩下()A 4米B 4/5米C 4/5D 无法确定2.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a,则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的比是()A 2 : 1B 1 : 2C 1 : 4D 4 :13. 甲数的等于乙数的60%,那么()A 甲数> 乙数B 乙数> 甲数C 甲数= 乙数D 无法确定4.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A.正方体体积大B.长方体体积大C.圆柱体体积大D.体积一样大5. 小红有2件不同的衣服和3条颜色不同的裤子,能够配成()套不同的服装。

2009-11-4-期中试卷分析

2009-11-4-期中试卷分析
7
改编自:北京 2006 年 16 题 已知函数 f (x) ax3 bx2 cx 在点 x0 处取得极大 值 5 ,其导函数 y f '(x) 的图象经过点 (1,0) , (2, 0) ,如图所示.求: (Ⅰ) x0 的值;(Ⅱ) a,b, c 的值.
考察目的:通过导函数图
象,描述原函数图象的单
2020/5/20
21
Sn1 2an1 (n 1) Sn 2an n
Sn与an的转化问题
an1 2an 1 转化成等比数列问题
an1 1 2(an 1)
2020/5/20
22
Sn1 2an1 (n 1) Sn 2an n
Sn与an的转化问题
aann12a2nan1
1 1
转化成等比数列问题
2.函数,方程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3.三次函数图像的认识
2020/5/20
17
• 对条件的正确理解 • 函数f(x)与y=ax只有一个交点, • 函数f(x)与y=ax相切 • 二者之间没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 等价转化: • 函数f(x)与y=ax只有一个交点 • 等价于方程f(x)=ax只有一个根 • 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转化成一个函数 • 图象的问题
2020/5/20
16
18. (本题满分 13 分) 已知函数 f (x) x3 x2 ax b .
( I )当 a 1时,求函数 f (x) 的单调区间;
( II )若函数 f (x) 的图象与直线 y ax 只有一个公共 点,求实数 b 的取值范围.
出发点:1. 对切线定义的理解;
2020/5/20
18
• 方程f(x)=ax只有一个根转化成方程
• x3+ x2 +b=0只有一个根

09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期中试卷分析

09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期中试卷分析

09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期中试卷分析09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期中试卷分析一、期中试题分析:试题切实把握住了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四个方面体现基础性,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同时突出了平时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尤为突出。

本张试卷命题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试题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试卷看第一、二、三大题,应用题中的1、3、4得分率较高,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了,基本技能如计算也很熟练。

而对于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应用方面失分较多,原因在于有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因此造成两极分化。

二、典型错例分析:仔细翻阅样卷,从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原因,有的是因为书写不清楚、不规范;有的是因为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有的是由于题意不清等。

以下列出部分典型错例。

错例1:填空:小明画了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

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1)强化概念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不仅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要对相关概念加强联系和区别的教学。

(2)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的教学。

既要讲计算顺序的规定性,又要讲计算的灵活性、合理性。

并精心设计一些“形近题”让学生练习,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加强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

(3)应用题的教学,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模式化。

课本中提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具有一般性,要使学生掌握,但不能把归纳出的解题方法模式化,让学生生搬硬套。

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并做出相应的比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教学面向全体。

要牢固树立“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意识,始终坚持面向全体,要千方百计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以诚相待接纳后进生,加强对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009期中试题分析

2009期中试题分析

2009-2010(下)期中数学成绩分析数学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向学生揭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并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围绕能够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

本次期中测试我们七个班有五个班的的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另两个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7、84分,年级平均分为90分,大大缩小了班际平均成绩的差距优秀率均在50%以上,七(4)、七(5)更是高达60%,各班低分人数大大减少,尤其是七(2)低分人数为0,各班成绩较之上次月考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说明我们的集体备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试卷概况及测试目标本次七年级数学测试卷共分为五部分:填空、选择、操作、推理计算与证明。

填空、选择主要检测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灵活解题的能力;计算题主要检测学生的多边形的角度计算能力;操作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平移掌握情况;推理与证明主要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共120分,逻辑推理与证明题占得比重较大,主要是为以后的几何学习做铺垫。

二、各题完成情况分析填空、选择的分析:这一部分从全年级的得分来看,选择题只有第7、9、10题错误较高其余7题完成较好,第7、10题主要是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问题,,填空题的第2、5、6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平时练习不够,基础不牢,故错误率较高。

动手操作题的分析:这一部分全年级得分率最高只有少数学生粗心大意失分。

推理论证题的失分率也较高,这一部分主要是第24、25两题错的较多,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学生的探究问题能力要进一步的提高。

要利用课堂尽可能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优势1.数学概念透彻、清晰,掌握扎实,能够灵活运用。

上学期我们年级组对概念的教学不够重视,本学期我组教师加强课外学习,一是学习专业知识,如:“如何上好各类课型”、“平面几何如何入门”等,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2009~2010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关注了对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做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特别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考出学生的素质。

突出的特点有:
1、知识点考查全面。

让题型为知识点服务。

每一个知识点无不被囊括其中,真正做到了覆盖全面。

2、形式灵活多样,并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题量较大,选择题难度较大,选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选择题难度偏高,答题质量普遍较差,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择题4学生如果不根据图形分析很难找到正确的个数,第8题是对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考查,学生对学过知识分析能力差;第10题综合应用全等能力差,这三题错误率高。

填空题15题对平方根有两个理解不够16题对等腰三角形的角分底角和顶角两种情况讨论,18题对旋转、全等联系不够。

解答题中21题混合运算中乘方、开方运算理解不清,一步出错,整体全错,22题结合全等证明线段相等,如何应用平行线寻找全等条件出现问题;23题考查基本作图,格式和做法训练不够;25题结合坐标系描点,基本点找不对,不会利用对称点的性质找最短距离,26难度较大,作图加证明考查综合能力,注意证明题的条理性和清晰还有待欠缺,仍是今后学习的难点。

三、抽样数据
四、年级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教学中对好坏的兼顾仍是思考重点。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某些思考和推理过程,过
程过于简单,书写不够严谨;四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五、班级学情分析
一班个别学生较差,应对中差生加强辅导;二班课堂听讲效率不高,学习惰性较强,两级分化严重,对差生多加关注,分层次教学;三班多数学生能在课上保持稳定,不违反纪律,但听讲集中性不强,经常若有所思应注意对优等生拔高,对中等生强化,对差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四班极端性较强,有的学生基础很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并且纪律表现极差,以后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差生率。

六、收获和进步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课前准备,自觉地准备教学用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及分层作业等学习方式中课堂中普遍被采用。

七、存在问题
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每节课有不同的收获方面下功夫,提高课堂实效性;其二是作业反馈力度仍不够,部分同学还要面批面改。

八、考试后的教学建议
(一)立足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基本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要精心备课,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类比、推广、归纳总结,努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坚持能力培养的方向不变。

学生的能力是他们今后立身社会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可操作性,我们要多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将来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重在实,而不是多,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核心思想却只有统计、数形结合、图形变换、方程的思想等等,抓住了数学思想方法,等于是扼住了数学教学的咽喉,掌握了数学教学的命脉,当然会事半功倍。

(五)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习惯。

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句,在图形中作标记等,而且要让学生在平时加强练习。

(六)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我们要将差生工作落到实处,这会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要更多地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亲近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