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演唱中的润腔装饰运用分析
郭兰英演唱艺术风格之探索
郭兰英演唱艺术风格之探索作者:米宏彬来源:《艺海》2009年第10期郭兰英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史上著名的歌唱家。
在民族声乐新兴时期,她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的歌声响遍大江南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说郭兰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代表着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
许多人从她的艺术实践中获得了教益。
郭兰英艺术生涯起步较早,多年的戏曲基本功的锻炼和丰富的舞台生活,让她掌握了民族声乐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为她后来的歌唱表演,奠定了极为深厚的艺术基础。
郭兰英的歌唱艺术领域从传统的地方戏曲扩展到新歌剧及民族艺术歌曲等表演领域,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郭兰英也因此在她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各类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具有多种表现力的民族唱法。
学习山西梆子出身的郭兰英有着极好的音乐天赋,加上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她具备了深厚扎实的戏曲演唱功底和形神兼备的表演基本功。
她的音色直白、明亮、高亢、宽广,歌唱语言准确清晰,情感真挚感人,表演细腻,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她的投身其中,也使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曲艺术的高度成就,在唱功和做功两个方面,融化到新歌剧中来了。
”(《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节目单》“寄语观众”,光明日报。
1981-3-13。
)从此,郭兰英成为近代中国从旧戏曲走向新歌剧的第一人。
一个杰出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民间艺术的熏陶。
了解他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分析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因素。
检索她的艺术道路,她的成功经历,给我们后来者的启迪是不可估量的,为我们民族声乐的发展会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郭兰英的旧艺人生活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地带,南部沿黄河一线和汾河谷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之地。
山西省平遥县,地处晋中腹地,土地肥沃、钟灵毓秀,历史上人才辈出。
1930年12月31日,郭兰英出生在平遥县香乐村贫苦农民的家庭中,兄弟众多,难以糊口。
郭兰英演唱艺术的声音美
郭兰英演唱艺术的声音美作者:米宏彬来源:《艺海》2010年第06期郭兰英的声音清爽明亮,优美高亢,富于表现力。
声音要想具有表现力,除必备良好的音乐感受和嗓音条件外,必定要有科学的发声技术为基础。
本文将从用声技巧方面探索郭兰英演唱的艺术魅力。
一. 郭兰英歌唱的丹田托气郭兰英用的是传统戏曲的运气方法,字字都用气有力地迸发出来,声声都深沉持久、悠长,非常饱满。
气息对于声乐艺术的重要性,不论在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声乐理论中都给于了充分的肯定。
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也说过:“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
”因此,歌唱者必须学会有节制地使用气息,协调歌唱时的呼吸。
郭兰英自然十分重视歌唱中的呼吸。
她常常告诫学生,力和气的运用是发声的基础,力和气结合好了,声音就可以通畅。
小腹要托住气,把气息徐徐送出来。
腰间、颈椎要适当地着力支持。
郭兰英的艺术生涯是从演“山西梆子”开始的,在我国,如“山西梆子”这样的传统地方戏曲、曲艺、民歌,都十分讲究“丹田气”、“丹田音”。
传统声乐学要求在演唱时做到“起沉丹田”。
这里的“丹田”,是指“下丹田”,一般是指位于人体肚脐下三指宽处的部位。
“丹田气”是指以丹田为支点,通过腹肌、膈肌对呼吸进行操纵、调节,以便对声音形成深而有力的支持。
发声时,小腹微收,两肋保持扩张状态,使气息有节制地徐徐呼出。
用这种方法发出的声音,便称为“丹田音”。
郭兰英曾有过这样的谈话:“关于用气——气应储在小肚子中——储在小肚子中,气最长,力量最足,声音结实,也唱得高。
”笔者认为,她的“丹田”用气功夫:气息稳定、饱满,控制声音音量的大小、音色的明暗非常适度,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所提到的“胸腹式呼吸法”。
郭兰英曾在《从山西梆子看传统的中国唱法》一文说道:“关于用气,并没有特殊的训练方法。
主要靠自己去揣摩。
气应储在小肚子中。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教育文档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润腔” 技巧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是最能体现民族演唱风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段。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风格以北方和南方民歌区别明显:北方的民歌宽宏大气、声音高亢嘹亮,南方的民歌委婉含蓄、音调平稳流畅。
通常情况,北方民歌乐句紧凑短小,演唱速度快而昂扬,气息灵活,咬字棱角分明,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乐句悠扬婉转,演唱速度一般慢而从容,气息深沉稳定,咬字细巧柔和,假声成分较多。
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特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唱中的“润腔”技巧。
一、歌唱“润腔”概述“润腔” 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一个技术概念,通常是指发声中围绕在旋律音而使用的装饰性与特色性的“小音符” 的发声方法与演唱特色,这些小音符多为“填充式”的音型,是它们构成了“润腔”。
在演唱过程中,“润腔”是民族声乐建立在生存背景、审美习惯与歌唱语言的基础之上,它是地方文化的提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 “润腔”的含义及成因《中国音乐百科全书》中,“润腔” 是对唱腔加以修饰、加工,是美化、装饰、润色的特殊技法。
在《中国音乐字典》中,“润腔”是曲调的变化方式,即“加花” ,以增添曲调的色彩。
.著名率学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可见“润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歌唱的唱腔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所组成的音的活体,在歌唱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润腔,才能够获得音的活体,保持音的神韵。
“润腔”技术是中国民族声乐别具一格的美学特点,它与歌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不能独立存在。
民族声乐中“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是受地域差别、审美差别、历史文化、地方语言、习俗人情等多方面影响,是在民歌演唱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当地的民间演唱有密切的联系。
音乐学家沈恰在探究“润腔”的形成因素及其发展中提出“声腔论” 的观点,微观分析了汉族传统音乐体系中单体乐音的内部成分、音乐结构和旋律运动形态等特点,指出了“声腔”的发展是“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
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庞 洁(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摘要】“润腔”,即对音乐的曲调进行润色的手法,也是演唱技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润腔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巧妙而有内涵的。
笔者将润腔含义及其分类概述,并以作品为例论述润腔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的运用。
【关键词】润腔;民族声乐;戏曲;运用;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润腔”在音乐中独特的表现力和技巧创造了中国部分音乐中别具一格的意境和精神,在民族声乐和戏曲艺术中,突出表现了这一技巧精神原则与艺术成就。
一、润腔及其分类(一)润腔的含义“润腔”被分为“润色”和“腔调”(唱腔)。
“润腔”因为其特有的内涵和精神,被运用在民族声乐及戏曲中,也被国人称其为“韵味”,在音乐作品中体现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润腔”二字最早见于《文汇报》上于会泳先生发表的文章,其中有:“演奏者……运用若干润腔因素……”。
在《腔词关系研究》一书中,先生又详实、深层次地论述了“润腔”的内涵。
(二)润腔的分类在于会泳先生的文字中和口头论述中,将润腔分为以下四类。
1.装饰型润腔很多学者将“装饰型润腔”也作为“音高型润腔”,因为其运用各种装饰性的音,如上下倚音、颤音、阻音等,对旋律线条进行修饰的技巧。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润腔的使用技法主要是根据字声的变化而作的,即要“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2.速度型润腔依据作品的精神内涵、特点和表述情感的具体内容,对旋律的节拍与速度予以随时调整的手法,即为速度润腔,也称节奏润腔。
如在戏曲中常用的“板眼”等。
如把一板三眼记成4/4拍,一板一眼记成2/4拍等,但由于中国民族音乐多使用非周期性匀整节拍和灵活的节拍,而周期性匀整性节拍运用较少,所以重音的节拍点不一定,即使是有板的,其重音也不一定在板上。
由于在中国许多音乐种类中,重音的使用与唱词和作品内涵至关重要,所以,创作者或演唱者对重音的调整和安排,也是成就节奏润腔的技巧。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4-03“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刘思思(唐山师范学院 音乐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殊风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被称为“韵味”。
韵味的价值是以“独特性”为准绳的,是建立在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及其生存背景上的。
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以字行腔;韵味 中图分类号: J 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159-02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Run-cavity” in Chinese Vocal MusicLIU Si-si(Department of Music,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Abstract: “Run-cavity” is a special aesthetic style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It is called “char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theory. The value of charm uses “uniqueness” as its criterion. And this “uniqueness” is based on Chinese folk art of singing.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art is to develop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created by the works without changing the rhythm of musical notes and the basic premise of diversification play.Key words: national vocal music; run cavity; with words cavity; charm“润腔”是一个来自中国汉族传统声乐的技术概念,指歌唱发声中一些围绕在旋律基本音周围、时值和音高变化随意性较强的“小音符”。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
“润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创造性应用作者:武静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8期【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旋律、词曲、节奏及表述情义方面都具有美感,它实际上也表现出了润腔审美的艺术技巧及审美特点,并且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润腔的艺术价值。
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只要将润腔艺术充分的展现出来,才能够使歌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基于此,本文就浅析润腔的概念,并且讨论了民族声乐润腔美。
【关键词】润腔;民族声乐;应用在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是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民族声乐艺术的美主要包括润腔美。
在民族声乐艺术创造美的过程中,润腔就是辨别声乐艺术是否存在审美价值的标准之一。
行腔中用于润色的为色泽,主要是传递情感,以表达的内容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手法润饰曲调,弥补表演中的不足,使词曲能够完美结合,以此丰富音色。
色泽虽然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润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浅析润腔的概念在我国民族声乐中,润腔是一种特别的现象,从字面意义中解释润腔,它主要指的是对声腔的修饰及润色。
在民族声乐中,润腔主要分为两类:其一,基本润腔;其二,色彩润腔。
基本润腔主要是声音节奏、连续及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声乐的个性及要素充分展现出来,一般基本润腔的手法为断腔、连腔等;色彩润腔从其结构分析主要有两种:其一,音色变化;其二,装饰性。
就民族声乐来说,因为音色及情愫的变化所产生的润腔具有多种,比如哭腔、花腔及笑腔等等。
装饰润腔的主要作用就是点缀及丰富旋律,使其具有较强的美感及表现力,其主要有颤音、波音等方式,其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即兴性及灵活主动性。
二、润腔旋律的造型美在我国传统的唱腔之中,润腔的一大基本特征便是旋律的造型美,民歌和戏曲中,都展现了它的旋律美。
我国的民歌在逐渐的演变中,润腔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是它却不像是在戏曲中,让唱腔更加的专业化而已。
声、调、韵和句逗,在民歌的旋律中,这四个因素是它的内在基因。
润腔的基本单位就是声与韵的不同组合变换,而旋律能否跌宕起伏则在于字调高低是否升降恰当,变换贯穿于整篇词的节奏便是句逗。
论润腔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应用
论润腔在我 国民问音乐中的应用
王宇琪
( 内蒙古大学艺术 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 1 ) 100
摘 要 : 在我国民间音乐尤其是声乐艺术中, 唱腔所体现的情感与韵味直接取决于演唱者的“ , 唱”都与“ 润腔” 有
着直接的联系。不论 是装饰 型润腔 、 音色型润腔抑或节奏型润腔 , 在我 国民间声乐艺术 中都广泛 的运用 , 并成 为体现我
发 表 的 文 章 《 声 乐 民 族 化 、 众 化 的 一 些 看 对 群
一
、
装 饰 型 润腔
装饰 型润 腔 , 称音 高型 润腔 , 所有 润饰 因 也 是
素 中应用 最为 普 遍 的 一 种 润 腔类 型 , 特点 是 使 其
用装 饰音 对相 应 的音 乐 材 料 进行 润饰 , 中 以 注 其 音、 绰音 、 滑音 、 音 四种 装 饰 音 应 用 的 最 为 普 后 颤 遍 。 由于 民间声 乐 艺术 以字音 为基 础 , 照 “ 按 字领
国民间音乐地方特征的重要一环。
关键 词 :民间音乐( 中国)润腔; ; 装饰型; 音色型; 节奏型 分 类 号 : 662 J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2 93 (0 10 一 O6 0 6 — 88 21 )2 O6 — 4 7
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匡格 在 曲 , 色泽 在 唱 。在 我 国 民 间音 在我 国 民间声 乐 艺 术 中都 在 广 泛 的运 用 , 成 为 而 并
不论是 装饰 型润 腔 、 色 型润 腔还 是节 奏 型润 腔 , 音
收 稿 日期 : 00 1 — O 2 1 — 0 2 作者简介 : 王宇琪(98 )女 , 17 一 , 内蒙古赤峰市人 , 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 院, 副教授 , 。 博士
浅析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基本应用
演唱效果,而润腔演 唱技巧优势大 多来 自我 国传统声乐 中的技巧,因此在 民族声乐之 中润腔 的应用是极其广 泛的。 在此背景下 ,本文首先介 绍 了润腔相 关概念 的概述 ,进 而分析 了在声 音造 型中、声 音表现 中润腔技巧 的应用特 点, 最后分析 了装饰性润腔在 民族声乐 的应用技巧。 【 关键词 】民族 ;声乐 ;应用 ;润腔
技 巧能够充分体现 出民族声乐 的特色 ,因此探究 润腔技巧在 小倚 音 和小 滑 音 等 ,而 小 家 碧 玉 则 可 加 入 活 泼 的 润腔 技 巧 , 民 声乐 中 的应 用 情 况 是 具 有 重 要 意 义的 。 可加入小倚音 和滑音等方式表达情绪的不 同。
一
、
润腔 相关概念 的概述
《 戏剧之家 》2 0 1 6年第 1 2( 下 )期
总第 2 4 0期
浅 析 润腔 技 巧 在 民族声 乐 中的基 本 应 用
孟 萌
( 江 苏第二 师范 学院 音 乐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0)
【 摘 要】 在 民族 声乐演唱 中, “ 润腔”是 一种极其重要 的演唱技巧 ,在很大程度 上直接影响着作 品的整体
第 四种 为力 度 式 的 “ 润 腔 ”, 力 度 主要 是 指 演 唱 的音 量 控 制 ,
这 需 要 演 唱者 扎 实 的功 底 做 基 础 。
具 有 很 强 的关 联 性 。相 关 研 究 者 也 提 出从 微 观 上进 行 观察 ,
比,我国的民族声乐其装饰性 的润腔使用时 ,强调必须和本 民族其独特 的吐字 和用嗓联系起来 ,进而达到 “ 无腔不润 、
度 提炼 ,具 备 极 其 浓 厚 的味 道 。 “ 润 腔 ” 以 其 独 特 的 文化 性 应 用 中需 要 做 到 以情 带 声 、声 断 气 不 断 。
初探歌唱中润腔技巧的审美规律
初探歌唱中润腔技巧的审美规律作者:陈殷斌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6期【摘要】润腔技巧在声乐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正确使用润腔技巧是衡量歌者是否训练有素、其歌唱是否具有艺术含金量之关键要素和主构要件。
还因为任何成功的艺术都是艺术家灵感迸发、神思飞越、情感激荡的创造性产物。
作为艺术再创作者的声乐艺术工作者,若没有强烈的情感表现欲望、激情难抑的歌唱情愫,成竹在胸、烂熟于心的娴熟润腔技巧,自然不能进入成功的艺术再创作。
【关键词】音乐审美;润腔技巧;艺术表现探讨润腔技巧原由、功能、作用问题,探悉润腔名词从何解释所谓“润腔”,借鉴名家、名师理念、方法、观点完善丰富我们自己的理论为教所用,为我所用颇为必要,颇具操作价值和实用意义。
“润腔”——顾名思义柔润的运腔,抒情地歌唱,恰如弦乐者要拉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需频繁的揉弦一样,歌者需用气息去抚摩声带,尤其是抒情作品演唱更需用软起首歌唱技巧将声音柔软的、连贯的安放在头鼻腔高位置共鸣区。
惟有如此才会获得高位置的共鸣泛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
国内中青年学者认为:润腔技巧是上倚音、下滑音和形形色色的装饰音。
国内专业学者提出行腔再创造的学术理念。
把它归属于专业独创性之列。
提出:独创性不仅因该符合作品主题形象和内容要求,而且应该在原生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注入符合内容要求的的新意和表现,并对原内容和主题表现意义有所扩展和延伸,从而极大地丰富作品的外延和内涵;有效杜绝严重脱离原生基础的、漫无边际的、随心所欲的自由表现。
进而倡导行腔再创造的重要审美创造手法广泛运用于歌唱审美艺术实践。
笔者以为行腔再创造实乃歌唱优美运腔、柔美润腔之高品位、高含金量之专业技能技巧。
运用得当、把握适宜会给观众带来美妙绝伦的艺术享受和歌唱美感。
那么什么是运腔、润腔?如何才能达到行腔走字、妙如连珠、美如华玉之艺术效果?对此可借鉴和参考国内其它学者相关论述及科学理念:“从无声的曲谱到有声的演唱,这里就包含着行腔的再创造意义。
浅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特色
浅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特色作者:杨真真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7期摘要:“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手法,在营造音乐表情、传达人物情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润腔”背后所蕴含的学理则较少被研究者提及。
故而本文将借鉴沈洽先生的《音腔论》的观点,在阐明“腔”、“音腔”、“字腔”等概念,解析汉语演唱“依字行腔”规律的基础上,来具体分析民族声乐的“润腔”手法及其表情效果。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字腔;音腔众所周知,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讲究“腔随字走”、“依字行腔”。
究其原因,是由于汉语多由单音节词构成,即每个字的发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演唱的旋律就是由一个个音节构成的。
而当这些单音节词彼此连缀成为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时,并不能像欧洲各民族语言的演唱那样,依靠音节与音节之间的时值长短变化来发挥辨义的作用。
那么这就导致汉语演唱时辨义的“重担”落到了汉字音节的内部。
然而汉字音节内部的重音也不能像欧洲各民族语言那样发挥明显的辨义作用,相反字(音节)的调值却能发挥重要的辨义功能。
这样一来,在汉语演唱中就既不能像欧洲各民族的声乐演唱那样将多音节词内所包含的各个音节拆开来融入到旋律当中,也不能将前后两个音节内部的辅音、元音分别拆开进行相对自由的组合来融合成为旋律。
这样旋律的发展就受到了音节辨义功能的制约,只能在音节内部展开一段段的旋律片段,也就只能“依字行腔”了。
所以,相对来说欧洲各民族语言的声乐演唱,其旋律受语言规律的制约性较小,词的发音是“融化”在旋律当中的;而汉语声乐演唱的旋律则较为明显的受到了语言规律的制约,其旋律是作为片段分布在一个个“字腔”(音节)当中的,所以必须“腔随字走”、“依字行腔”。
既然旋律是作为一个个片段分布在“字腔”(音节)当中,那么对于旋律的艺术处理和修饰,也就必然要在“字腔”(音节)当中来进行。
这种在音节内部对旋律片段加以修饰的演唱技巧,就是为民族声乐演唱所特有的“润腔”技巧。
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风格演奏技法研究
二胡作品《江南春色》的风格演奏技法研究《江南春色》是中国二胡演奏家郭兰英的经典作品之一,也被誉为中国二胡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通过温婉、细腻的旋律和流畅的演奏技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在《江南春色》的演奏中,二胡演奏家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演奏技法,以展现曲子独特的风格:首先是十分重要的“夹弓”。
夹弓是指用二根弓杆同时夹弦拉奏,使得音色更为柔和。
在演奏《江南春色》时,演奏家需要灵活运用夹弓技法,将旋律中的长音与变化腔调的音符有机结合,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生动。
其次是“劈弓”。
劈弓是指将二胡弓杆快速向上或向下用力扑击琴弦,使得琴声短促有力。
在《江南春色》中,演奏家需要运用劈弓技法来演奏灵动的琴声,表现出江南春天的活泼之美。
除了夹弓和劈弓之外,二胡演奏家还需掌握各种特殊的颤音技法,如“边颤音”和“弓颤音”。
边颤音是指演奏时在音符上下运动时用力按弦,使得音符产生轻微的颤动;而弓颤音则是通过迅速扭转二胡弓杆,使得琴弦摩擦产生颤音效果。
这些颤音技法常被运用在旋律上下行时的过渡部分,增加曲子的变化和艺术感。
在演奏《江南春色》时,演奏家还需要注意运用滑奏技法。
滑奏是指演奏时手指在琴弦上迅速滑动,使得音高产生连续的变化。
在《江南春色》的演奏中,滑奏技法常被运用在旋律上跳变的地方,使得音乐更加流畅、变化多样。
除了技法的运用,演奏家在演绎《江南春色》时还需要注重音色的调节。
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不同弓弦的位置、力度、运动方式都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在演奏《江南春色》时,演奏家需根据曲子的氛围和情绪变化,通过调整弓弦的位置、用力程度,使得音色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
《江南春色》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风光之美的二胡曲子,通过细腻、婉转的旋律和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将江南春天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演奏好这首曲子,二胡演奏家需要熟练掌握夹弓、劈弓、颤音、滑奏等一系列技法,并注重音色的调节和表现曲子的情感变化。
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及其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以郭兰英演唱艺术为例中期报告
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及其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以郭兰英演唱艺术为例中期报告本报告将探讨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及其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以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演唱艺术为例进行分析。
一、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概述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声乐艺术包含唱腔、发声、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唱腔,包括说唱、高唱、低吟、柔情、急腔等多种不同的唱法。
二、郭兰英演唱艺术分析郭兰英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界的珍宝”,她的演唱艺术融合了传统唱腔和现代声乐的技巧,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1. 声音表现力郭兰英的声音非常纯净,声线高亢,同时她还具有出色的音乐表现力,在情感和音乐结合的时候,她的声音会更为深刻和动人。
她掌握了传统唱腔的发声技巧,同时又具有现代声乐的丰富表现手法,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来表达情感,使她的演唱更具条理和层次感。
2. 情感表达郭兰英擅长将歌曲中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将歌曲的内涵深深地烙印在听众的心中。
通过传统唱腔的发声技巧和现代声乐的表现手法,她能够将细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动情处能激发听众内心的共鸣。
3. 装饰唱法郭兰英的演唱中还具有传统唱腔的装饰唱法,她以她高亢的声音为基础,通过变换音高、声调、音色和节奏等多种方式来装饰唱腔,使唱腔更具艺术魅力。
三、对现当代民族声乐的启示1.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郭兰英的演唱艺术展现了传统唱腔和现代声乐的完美结合,这为现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启示。
现代民族声乐可以借鉴传统唱腔的发声技巧和装饰唱法,融入现代声乐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变的声乐艺术形式。
2. 情感表达郭兰英的演唱中情感流露较为突出,艺术的情感表现能够打动听众。
现当代民族声乐应该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声音传递情感,引发听众的共鸣。
3. 保持本质即使在现代声乐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唱腔也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质。
谈润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谈润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作者:赵松琦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5期赵松琦“唱情”是民歌演唱中的重要特征,唱出的每一句都是人们内心思想感情的流露和倾诉。
因此,演唱者只有置于民歌所表现的情感之中,将技巧与感情融为一体,才能赋予民歌以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而“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中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
一般情况下,在演唱过程中,应根据音乐的旋律合理使用一些特色性及修饰性的独特演唱技巧以及不同的发声方式。
“润腔”技巧属于中国传统声乐技巧的高度提炼,有极浓厚中国民歌的味道。
明代曲学家王骥德在《曲律》一书“论腔调”一节就指出:“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对他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润腔。
“润腔”在声乐歌唱中,几乎是无处不有、普遍存在的。
润腔是在演唱时从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出发,按依字行腔的法则对声音曲调进行润色和装饰性的修饰,这其中包括对声音的造型手段和歌唱技巧,使发出的声音韵味独特、风格鲜明,具有立体感。
民歌演唱实际上就是声乐语调的表情形态与声音形态的有机结合,是按照民歌情感的变化而表现出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音响的综合体。
同一首民歌由于不同演唱者处理的演唱方法和运用的演唱技巧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演唱艺术效果。
充分运用情感性润腔,是提高民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重要艺术手段。
例如,山东成武民间小调《太阳出来满天红》(包楞调),词曲富有特色。
首先是主题音调欢悦、活泼、戏剧性很强,与鲁西南、鲁南一带的地方戏有一定亲缘关系。
仅前六小节就包括了四、五、六、八度四个跳进音型。
而从“引腔”到“楞”字句结束处这一处的主体部分篇幅较大,演唱者运用了欢快流畅、扣人心弦、一气呵成的演唱形式。
同时演唱中注意旋律线的完整,字句的轻重、连断、力度、节奏以及语气停顿等,自然和谐。
尤其是在“楞”字的处理上口齿敏捷灵活,能在快速的演唱中字字清晰、句句流畅,表现出快中求稳、准确掌握节奏语速的行腔技巧。
符合传统声乐要求的“徐必有节,神气一贯。
润腔技法
润腔技法唱腔装饰一、唱腔装饰润腔技法湖北小曲,特别注重在唱腔骨架上加花,运用倚音颤音、滑音等技巧增强小曲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刻画不同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形象,几乎无音不饰,无腔不润。
1.连音,表示弧线以内不同音高的音要唱奏的连贯。
2.气口断腔,它的感情依据是吃惊、愤怒、仇恨、暗示等而产生的一种唱法。
它往往利用气口的停顿并延续时值,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紧张空气来抒发感情,也有连续断腔并结合节奏的变化造成的一种气势表达某种感情。
3.抽气,表现悲哀唱段的一种特殊手段。
抽声即倒吸气时声带振动。
我们可观察悲痛欲绝的人在哭的时候常常会产生抽噎声。
4.哈哈音,是湖北小曲借鉴四川清音哈哈腔的一种弹跳型的唱法,要求气息控制灵活,唱时舌根靠近软腭,阻住从隔膜处弹出的“颗粒”状气息,并与声门恰当的开闭相配合而产生断音。
断音中带有“哈”“飘”或“海”等字的尾音,常用来表现清快活泼的唱腔特色。
5.弹跳音,主要是启动横膈膜的弹跳发出的断腔声音。
发声时呼气与吸气两大肌肉群产生强烈而短暂的对抗,使气柱对声门冲击,使发出的声音迅速射向上部共鸣位置,产生颗粒效果的音团弹跳出去。
6.顿音,这种唱法是弹跳音唱法在低声区的表现。
弹跳音多用上部共鸣,而顿音则多用胸声共鸣或整体共鸣。
呼吸的对抗力比弹跳音小,但对抗的时值比较长。
顿音稳健有力,从下部共鸣开始向上收缩,给人韧劲。
7.泣音,它是边哭边唱的一种戏剧性很强的特殊技巧,必须善于控制气息,顿胸,造成抽噎之态伴随着歌唱。
8.颤音,多用来修饰风格,加深感情。
有长颤音、短颤音、快颤音、慢颤音、先直后颤等多种,是大脑神经有意识地支配一切有关发音的肌肉,在作发声动作的同时,又作有规律的颤动。
声音中有波浪式摇动,音高略有改变。
9.顺波音,正音与其上方邻音( 包括大小二度及小三度) 急速交替。
顺波音有短有长,两音交替一次,叫单顺波音,两次以上者叫复顺波音,也有先慢后快等等。
10.逆波音,正音与其下方邻音,包括大、小二度或小三度,急速交替。
“腔圆”及润腔之法
“腔圆”及润腔之法“字正腔圆”中的“腔圆”在戏曲的演唱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它是在“字正”的技术上,对于演唱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腔圆”是戏曲腔调的精髓之所在,它不像“字正”那样容易理解和把握,但却比“字正”更能体现戏曲的韵律。
“字带腔走、腔和字行”是对戏曲演唱者“腔圆”的基本要求,腔圆”及润腔之法能够让戏曲表演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技艺倘若被引入到民族声乐中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一)节奏性音乐润腔音乐节奏的灵活运用乃为节奏性音乐润腔。
它可以灵活通过的对音乐节奏进行变化,由此来进行对比,表现出曲目中真情实感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润腔方法。
我国戏曲表演过程中对于唱腔的节奏把握和转换较为灵活,通过节奏的变化带动表演的推进更能够增强戏曲的表现形式,舒缓与紧凑的节奏变化能够能够体现戏曲内容的故事性和言语性。
节奏性音乐润腔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或快或慢、或缓或疾,能够将民族声乐生动活泼的局面加以表现,充分体现民族特性,给人以鲜明的层次感和音乐享受。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黄白编合唱)通过对《太阳出来喜洋洋》民歌谱例的研究与分析,除领唱声部外,合唱声部做节奏性伴唱声部,通过节奏的变化推进戏曲的表现形式,舒缓与紧凑的节奏体现戏曲内容的故事性和言语性。
尤为衬词“匡”字演唱力度不断加强,这种强有力的合唱声部节奏性更加迎合了主旋律的韵味。
(二)音色性音乐润腔自戏曲的润腔技巧中音色型音乐润腔作为本文所涉三大润腔方式之一,长期在戏曲表演中被演唱者使用。
音色性音乐润腔是对音色的人为控制,是通过改变音色实现曲目演唱中的声乐效果。
例如,很多戏曲曲目中都会有“哭戏”的桥段,这就要求表演者带有“哭音”完成这一桥段。
这种音色的调整极大的增强了演唱的感情渲染,能够使观众跟随着音乐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音色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歌曲的情感内涵,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强对于听众的感染力,使观众能够在听觉盛宴中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内力,进而提升民族声乐表演的舞台效果。
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硕士学位论文M.D.Thesis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The Historic Influence of GAO Lanying' Singing Art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National Music赵丽娟Zhao Lijuan目 录摘 要 (II)Abstract (III)一、 绪论 (1)二 、郭兰英的艺术生平 (3)(一) 时代背景 (3)1、30年代独唱歌曲的创作 (3)2、40年代新歌剧的诞生 (3)3、解放后新歌剧创作的繁荣 (3)(二) 曲折的学艺道路 (4)1、幼年时过人的音乐天赋 (4)2、太原艰辛的学艺经历 (4)3、走革命文艺的道路 (5)(三) 辉煌的艺术成果 (5)1、戏曲方面的艺术成就 (5)2、歌剧方面的艺术成就 (6)3、民歌方面的艺术成就 (6)三、 郭兰英淳朴的民族民间风格 (7)(一)借鉴传统戏曲中的咬字方法 (7)(二)借鉴传统戏曲的形体表演程式 (8)(三)借鉴传统戏曲中的润腔方法 (9)四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繁荣 (11)(一) 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 (11)1、民族歌曲创作的繁荣 (11)2、民族声乐唱法的不断进步 (11)3、民族声乐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 (12)(二) 传统歌唱形式与当今民族唱法的比较 (12)1、传统声乐唱法的优点 (12)2、当今民族声乐唱法的优点 (12)3、两种唱法的缺点比较 (13)五、 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对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 (14)(一) 植根民间广博众长 (14)1、深入民间 (14)2、兼收并蓄 (14)(二) 给当今民族声乐发展的启示 (15)1、深入基层 (15)2、勇于独创 (15)六、 结论 (17)(一) 立足中国传统声乐文化根基 (17)(二) 借鉴外来一切有利因素 (17)(三) 兼收并蓄 (18)参考文献 (IV)后 记 (V)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兰花自有透寒香——浅析郭兰英表演艺术
兰花自有透寒香——浅析郭兰英表演艺术
严正春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 郭兰英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史上著名的歌唱家.在民族声乐新兴时期,她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尤其是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郭兰英演唱风格中最值得借鉴的是她独特的程式化的表演手段.【总页数】1页(P52)
【作者】严正春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室寒自有书常香 [J], 刘国进
2.室寒自有书常香 [J], 刘国进
3.兰为王者香——记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J], 邱玉璞
4.郭兰英表演艺术解析——以歌剧《白毛女》为例 [J], 王斐
5.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奖\"得主、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王锦文访谈录 [J], 范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兰英演唱中的润腔装饰运用分析
作者:王琳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0期
摘要民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因地域、风俗、文化、语言、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民歌的风格各具特色。
艺术高于生活,为了能更好地在歌唱中传情、送意,润腔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郭兰英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以及民族声乐教育家,唱过花旦、青衣,从中充分汲取到了润腔的精髓,并将这些技术纯熟的转用到了歌剧及民歌中,和情感相辅相成,因此更能让人感受到她自成一派的演唱风格。
每首作品都是精心揣摩后,根据风格特点和人物性格加入细腻的润腔处理。
通过欣赏分析她的各类作品可以归类出多种润饰方法:甩腔、倚音、嗽音、颤音、泣音、喷口、滑音等等,在她娴熟的运用下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关键词郭兰英润腔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郭兰英在演唱中巧妙运用了甩腔,这不仅可以增强音符的律动感,显得俏皮活泼,还能使得高音唱起来更稳定简易。
在歌曲《南泥湾》中,她把好风光的“好”做了一个向上的小甩腔,欢快而灵动,把这一句给唱活了,诠释出了陕北民歌的洒脱奔放感,每个段落的最后一个音被她处理成由低音向高音的大甩腔配合拖腔,拖腔延长了时值,这样的处理比原谱更显张力,尤其在五度的大跳上,使得陕北粗犷的韵味更浓了。
同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也充分具备浓厚的陕北风味,她在演唱中把握住了朴实率直的基调,其中晴了天的“天”字也做了低音向高音大甩腔配合拖腔的处理,让音色和情绪得到了升华,正面烘托了毛主席为人民带来新生活的伟大。
在歌剧演唱中也不乏这样的甩腔处理,歌剧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路断星灭”四个字铿锵有力,“路”字力量最为集中,是一个向上的大甩腔,“星”字力量稍减,处理成小甩腔,前后形成明显对比,更有戏剧性。
倚音分为前倚音、后倚音、长倚音、短倚音、双倚音,加上这样的小装饰音可以增加旋律的色彩度,让单音变得华丽丰满,郭兰英每首作品都会运用,在作品《人说山西好风光》中,“人”字前加了前倚音“sol”,让头字进来有了一个缓冲,显得圆润柔和,帮助咬字准确,声调更接近第二声,“风”字前加了前倚音“mi”,贴近山西方言韵味,增添了朴实自然的地方特色。
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本身包含了浓厚的陕北味儿,她在“丹”字前加了前倚音“re”,“开”和“哟”字前各加了前倚音“升do”,“花”字前加了“sol”,可以看出重拍上的装饰音要比原本的音高,正是为了加强字头咬字的同时更加展现出陕北民歌音色的高亢和旋律的悠扬,另一层面也是直观体现了陕北人民朴素热爱生活以及爱戴革命红军的真切情感。
嗽音技巧是郭兰英自成一派的歌唱风格标志之一,例如歌曲《我的祖国》,白帆的“白”字由多个音串连,她在音符“la”上做了单独的嗽音处理,之后的音又连贯在一起,增强了前后的对比。
歌曲《绣金匾》中,她在“了”字的音符“sol”和“re”做了嗽音处理,这样的间隔式处理让旋律听起来具备哽咽的效果,是一种弱于泣音效果表示忧伤情感的表现形式,此处若是用了泣音技巧,就显得情感偏过,后面再爆发情感也不明显了。
选段《北风吹》第二个“欢”字和“个”字被处理成嗽音,首先突出了喜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其次最后的两句“欢欢喜喜过个年”她是用不同的技巧来演唱,前一句没有加嗽音,同样的两句有了区别,不会显得单调,嗽音润饰密切配合着情感。
郭兰英在采访时所说“把一个音尽可能拖长并加上颤音的方法,可以让情感更加充沛,声音也更有张力了”。
唱段《小奴才又给我闯出祸来》中,一个“好”字加入了长颤音后,这样带有颤抖的音色让银屏公主气愤、难过的情绪得到了提升,内心的波涛汹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歌曲《绣金匾》中,她将“宵”字的音符“do”处理成快颤音,与前面流畅的旋律形成对比,更具备哽咽的效果,是一种弱于泣音效果表示忧伤情感的表现形式,正面表达了她对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之情。
泣音,就是带有哭腔的演唱,该运用需要歌手有稳定的气息、胸腔的充分打开和“抽气”的配合,郭兰英将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的“等”和“苦”字都用了泣音,“熬”字后配合了“抽气”,给予了观众抽噎的视听感,把喜儿被折磨至疯的痛苦之情表露无遗。
歌曲《妇女自由歌》的“苦”字配合泣音,被她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具带入感。
喷口的润饰技巧注重咬住字头,需要利用嘴唇、牙齿、舌头、上颚的张力配合深厚的气息,使字音有爆发力、清晰地传出,频繁表现于念白或者情感激动的时候。
在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千重恨”和“万重仇”每个字都是咬牙切齿喷发而出的,值得注意的点是整句只有这两处需要喷口,与其他字形成充分对比,突出了白毛女内心的不满与仇恨之情,把人物的情感更情绪化地传递给了观众,感染力倍增。
滑音技巧能体现强烈的情感。
一般滑音的处理会放置在某个单音上,更要配合作品的风格,或豪放或委婉。
郭兰英在歌剧唱段和念白中使用较多,在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中,“白”字被处理成下滑音,由高音“sol”渐渐下滑至低音“la”,这首唱段的喜儿精神已经接近崩溃,这个“白”字需要充分的爆发力,把内心的不满与恨都宣泄出来,因此唱这个下滑音前小腹要储存好充沛的气息,把支点放低,贴住咽壁挡住气,由内而發。
润腔是我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标志,郭兰英运用不同的润腔技术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调味”,以此呈现出歌曲最浓郁纯正的韵味,为后辈们学习民族声乐做出了优秀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