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简答题: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导草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土壤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1、写出5种矿物的名称,指出它们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蛋白石、赤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
变质矿物: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绿帘石、红柱石、柘榴石。
2 、岩石有哪些三种类型?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先成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自然因素的作用,发生破碎搬运和堆积,这些松散的岩石碎屑物质称为沉积物。
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质内力作用而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具有新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的一类岩石。
3、花岗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哪一类型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名词解释:化学风化•矿物和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到母质层出现的垂直切面。
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学 复习资料
环境土壤学一:土壤环境(负载)容量1. 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土壤环境容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之差。
将土壤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地土壤临界值。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它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值;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土壤环境容量的确定(1)土壤绝对容量(静容量):在一定环境单元与一定时限内,假定污染物不参与土壤圈物质循环情况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Qsi=W(Cci-Coi)—w为耕层土重,Coi为污染物i 原来含量,Cci为污染物i临界含量,Qsi污染物i静负载容量(2)土壤年容量(动容量):考虑土壤污染物的输入及输出循环。
若假定年输入量为Q,年输出量为Q′,并且Q大于Q′。
则:残留量为Q-Q′。
残留量(Q- Q′)与输入量Q之比,称之为累积率(K)。
若计算几年内土壤污染物累积总量AT(含当年转入量),则:AT=Q+QK+QK 2+……+ QKn,而n年内的污染物残留总量RT(不含当年输入量)则为:RT = QK+QK2+……+ QKn当年限n足够长时QKn 趋于零,且AT 达到最大极限值。
——等比有限累积规律:其数学模式:A′T = K(B+Q)A′T: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累积量,mg/kg;K :土壤污染物年残留率(%),即残留量与输入量的比率;B :污染物的区域土壤背景值,mg/kg;Q :土壤污染物的年输入量,mg/kg。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6。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
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
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13。
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
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1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
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
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
土壤学全套复习资料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三.土壤组成如何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五.岩浆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答: 1).酸性岩(2).中性盐(3)基性岩(4).超基性岩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
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
七.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八.举出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二.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作用方式分别是什么答:物理风化:1.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2.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3.风的作用4流水的作用.化学风化: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4. 氧化作用5. 溶解作用.生物风化:1.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2.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三.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如何答:物理风化: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化学风化:1.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
2.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
3.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生物风化: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素和有机质。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
绪论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 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
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发生学层次(发生层)和母质层。
发生层: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土体结构: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的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简答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其中养分和水分通过根系从土壤中汲取,植物的生长繁育必须以土壤为基地。
(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①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②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③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的作用;④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表面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和水资源、大气资源一样,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完整word版)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3*10=30分)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母质: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植物提取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将污染物富集于植物体内,而后将植物体收获,集中处置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土壤污染: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其自然功能失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在本底值的基础上所容许承纳的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土壤临界含量:又称基准值,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溶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
P240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指有机污染物与水的反应,X基团与OH基团发生交换,而H与X 相结合: RX+H2O ROH+HX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
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7.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9.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0.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1.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2.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3.有机质腐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5.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16.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7.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有水、肥、气和热。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和地热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和其它条件的能力。
有效肥力: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且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
土壤生产力: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自然肥力: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人为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肥力。
二.思考题。
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答: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首先发展植物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和土壤密切相关。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特殊作用。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植物生产是初级生产(一级生产),动物生产是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必须以植物生产的有机物质作为其食料。
植物生产(初级生产)、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链环中处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地位。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二)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三)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土壤资源时间分布上的连续性。
2、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答: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支撑作用、环境作用3、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答: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腐殖质)土壤水(土壤溶液)、土壤空气(CO2、O2、N2等)4、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对土壤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发生学说的内涵是什么?答:作用: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来研究土壤并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新领域,并进一步发展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分支学科,大大促进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并对植物生理学以及整个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土壤复习资料
(一)1、土壤:指发育于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3、土壤学:研究土壤性状、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土壤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4、18目的筛孔为1mm,36目的筛孔为0.25mm ,60目的筛孔为0.2mm。
5、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主要有s形法、棋盘法、对角线法,常用的是s形法。
6、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7、论述土壤对植物生长繁育的作用。
答:(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二)1、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主要来自于岩石与矿物风化物,少部分源自于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产物。
2、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3、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地表自然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5、土壤粒级:根据土粒的有效直径和性质把其划分为若干等级即为~。
6、一般将土粒由粗到细分为石砾、粉砂粒、砂粒和粘粒4组7、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合即粒级大小及组成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也简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8、将土壤质地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
9、土壤质地的层次性表现为上砂下粘、上粘下砂或砂粘相间。
10、说明不同质地类型土壤的肥力特征。
(论述)答:(一)砂质土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
它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养分含量少,养分转化快,有效性高但不持久,耕性好,春天升温快,是热性土,“发小不发老,养苗不把籽”。
适种抗旱耐瘠作物,保证水源,及时灌溉,多施有机肥,少施勤施化肥,保证养分、水分供给。
土壤学复习完整版
土壤学复习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矿物:矿物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岩石:岩石即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坡积物:坡积物是由于山坡上部的风化碎屑物质,经雨水或融雪水的冲刷,搬运到山坡的中﹑下部堆积而成的。
淤积物:又称冲积物或沉积物,风华碎屑物质,受河流(经常性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而成的。
我国三大冲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含量。
☆土壤质地:指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命名。
☆土壤容重:又称土壤的假比重,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每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
☆土壤比重:又称土粒密度,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的质量(不包括粒间空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生产作物的能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决定的.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3.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4.腐殖化过程: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5.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
6.田间持水量:是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小持水量”或“总持水量”。
7.盐基饱和度: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8.阳离子交换量(CEC):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
9.物理性砂粒:通常粒径在1~0.01mm的土粒。
10.物理性粘粒:通常粒径小于0.01mm的土粒。
1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的组合比例,即各种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分数。
12.土壤容重: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含土粒及空隙在内)干燥土壤的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
P4813.土壤热容量: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土壤的温度增或减1度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14.硝化作用:土壤中氨或铵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15.反硝化作用:通过反硝化细菌作用,硝态氮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6.风化作用:暴露于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
17.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
18.地质大循环: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生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
19.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土壤: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高岭石粘土矿物、蒙脱石粘土矿物和伊利石粘土矿物异同点:高岭石粘土矿物特点:1: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强,具有非膨胀性;晶层内部没有或极少有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少;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胶体特性较弱;保水保肥能力差。
蒙脱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弱,具有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强,胶体特性较突出;保水保肥能力最强。
伊利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较强,具有非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适中,胶体特性位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矿物质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有0、Si、Al、Fe、Ca、Mg、K、Na、Ti、C等,其中SiO、2 Al0、Fe0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以上。
矿2物3质颗粒23越粗大,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多;反之,矿物质颗粒愈小,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少,而次生矿的含量愈多。
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土壤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级。
各粒级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石英最多,其次是原生硅酸盐矿物;粘粒中基本上是次生矿物。
化学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地含量较多。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一、名词: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包括土壤本身的肥力和发挥肥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思考题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一: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3雨水涵养的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缓冲环境变的作用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性、活性;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有过滤、缓冲、定和解毒的作用;具有贮藏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2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组成如何?自然界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3.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
肥力—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4.土壤重要性(作用):1.生产功能;2.生态功能;3.环境功能;4工程功能;5.社会功能(P4—P8)5、土壤肥力的分类?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2)潜在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
按照肥力的来源分为:(1)自然肥力: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包括土壤本身的肥力和发挥肥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思考题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一: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3雨水涵养的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缓冲环境变的作用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性、活性;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有过滤、缓冲、定和解毒的作用;具有贮藏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2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组成如何?自然界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3.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
肥力—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4.土壤重要性(作用):1.生产功能;2.生态功能;3.环境功能;4工程功能;5.社会功能(P4—P8)5、土壤肥力的分类?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1)自然肥力: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
是成土过程的产物。
---自然土壤(2)人为肥力:人类各种生产、管理活动作用所形成的肥力。
---农业土壤。
6.世界土壤科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一)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二)地质土壤学派(三)土壤发生学派7.土壤科学发展史简史(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Cmol(+)/kg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4.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够吸收保留气体、液体、分子、离子、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2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26.潜在性酸: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称为潜在性酸。
27.土壤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HCO3-和CO32-的总量。
28.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土壤pH不做相应改变,土壤这种抗拒酸碱改变的能力。
29.同晶替代作用: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0.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1.土壤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侵蚀②砂化③盐碱化④变质退化⑤污染⑥城建用地2.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土粒:矿物质、有机质;粒间孔隙:小孔隙通水,大孔隙通空气;生物动植物,微生物3.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4.简述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类型。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高岭组、蒙蛭组、水云母化组、绿泥石组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铝、水铝英石、氧化硅。
5.高岭土、蒙蛭石、水化云母组和绿泥石组粘土矿物主要性质有何不同。
高岭组:(1)1:1型晶层结构(2)非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4)胶体性较弱蒙蛭组:(1)2:1型(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多(4)胶体性质突出水化云母组:(1)2:1型(2)非膨胀性(3)电荷数量较多:同晶替代普遍(4)胶体特性:大小介于前二者之间。
6.土壤有机质与动植物残体的区别。
(1)C/N比下降,C分解释放CO2,N循环利用(2)木质素、蛋白质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减少(3)出现腐殖物质植物体中没有7.如何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各组分的主要性质。
(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
(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
(3)富里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8.土壤有机胶体为什么是两性胶体。
腐殖酸分子含有各种功能基。
由于含有的羧基、酚羟基等功能基的解离以及氨基的质子化,使腐殖酸分子具有两性胶体的特征。
9.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A促进团粒结构形成B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可以增加砂土的分散和粘土的坚韧C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
D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3)调节土壤化学性质A增强土壤保肥能力B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C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D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
E提高土壤酶活性(4)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10.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措施。
1)秸杆还田;2)种植绿肥或实行绿肥、牧草与作物轮作;3)施用有机肥4)少耕、免耕技术,出现化学除草技术;5)种稻;11.简述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
A化能有机营养型,也称化能异养型:B化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化能自养型:C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D光能无机营养型,也称光能自养型:可进行光合作用12.简述土壤有机质呼吸类型的多样性。
A有氧呼吸-好氧微生物B无氧呼吸-厌氧微生物C既有氧呼吸又无氧呼吸,兼厌氧性微生物13.土壤矿物质颗粒主要分为哪几级,粗粒和细粒在属性上有何不同。
根据颗粒由大到小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A各级土粒组成(1)矿物组成:由粗致细,石英减少,原生硅酸盐矿物减少,次生矿物增加。
(2)化学组成:由粗致细,SiO2降低,R2O3增加;SiO2/ R2O3降低,盐基增加;细粒养分通常比粗粒多。
B土壤粒级的物理性质:由粗到细,持水性,力学性质增强,渗透性下降。
14.试述砂土,粘土的性质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质地好坏,过砂,过粘如何改良?A砂土的性质为:(1)总孔隙度小,大孔隙,通气透水性好,保水性差。
(2)有机质少,养分少,释放快,保肥能力差,肥效猛而不稳。
干旱,漏水漏肥,种植耐旱品种,灌水施肥量少,次数多。
(3)热容量小,升温降温快,昼夜温差大。
(4)易耕作,阻力小,质量好。
但若细砂及粗粉砂过多,水田耕田后迅速沉降,排列紧实,插秧插不进去,“闭耕”现象,边耕边插。
B粘土的性质与砂土正相反(5分)C壤土性质介于者之间,兼有砂土和粘的优点,比较好的土壤。
质地适中,孔隙度大,通透性适中,养分较多,耕性优良,同样粗粉质较多,缺乏有机质,土壤过分紧实。
上砂下粘质地层次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2分)D土壤过砂,过粘如何改良有:(1)、栽种适宜作物①砂土种植长期短,耐旱需肥少作物,耐贫瘠。
蔬菜、西瓜、芝麻、高梁、马钤薯、地瓜等。
②粘土种植生长期长,需肥多的作物。
③过砂、过粘、多石砾,可种树,种草。
(2)、采用合理耕作措施①砂土:平畦,宽垄,播种深些,薄肥勤施。
②粘土:深沟,高畦,窄垄,精耕细作,施足底肥,适当种肥、追肥。
(4分)(3)容土(4)引洪漫淤。
(5)深耕,深翻,改良质地层次性不好的土壤。
(6)增施有机肥。
(4分)15.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A土粒排列B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多,土壤疏松,孔隙状况好C质地质地重,孔隙小。
D有机质含量,多,本身疏松,同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16.土壤孔隙分为几级,各级孔隙有何特性?非毛管孔隙:蓄水供水的毛管孔隙:平时通气,降雨灌溉时透水。
非活性孔隙:不发生水流运动的空间。
17.详述土壤不良结构体的种类,形态?A块状结构形态:立方体型,横轴和纵轴大体相等,边面不明显,内部紧实。
B核状结构体形态:立方体型,横轴纵轴大体相等,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体小,其结构体表面往往有胶膜出现,铁锰氧化物,粘粒。
C柱状、棱柱状结构形态:纵轴远大于横轴,土体中呈柱状,棱角明显为棱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形态: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18.团粒结构的形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形态:团粒结构,粒状,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
粒径0.25-10mm,表面粗糙不光滑。
作用: A改善土壤孔隙状况B解决土壤水气矛盾C协调供肥保肥的矛盾D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19.什么是土壤的粘着性,黏着点和脱粘点的含义是什么?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使土壤出现粘着性的含水量称为黏着点。
而土壤因含水量增加不再黏沾在外物上,失去粘着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脱粘点。
20.什么是土壤的可塑性,其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和塑性范围的含义是什么?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形,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
土壤因含水增多而失去塑性,并开始成流体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上塑限。
土壤刚刚开始表现出可塑性的含水量称为下塑限。
上,下塑限之间的含水量范围称为塑性范围,其含水量差值称为塑性值21.什么是土壤耕性,其含义是什么?指土壤在耕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表现。
含义:土壤耕作时产生阻力的大小,土壤耕作质量的好坏,土壤适耕期的长短。
22.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23.简述土壤水分的能量观点?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包括: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土壤水分运动由高能态低能态运动,即由水势高向水势低方向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地方运动。
24.土壤哪部分水是有效的,速效水和迟效水如何划分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有效水。
有效水下限为凋萎含水量,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根据吸收水分难易程度不同划分为速效水和迟效水。
25.土壤反浆现象产生的原因?原因:“冻后聚墒”现象,北方冬季土壤冻结后的聚水作用,冬季表层冻结,水汽压降低,冻层下的土层水汽压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聚集、冻结,使冻层不断见后,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26.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大气蒸发控制阶段特点:蒸发量大,时间短,受气象因素影响,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毛管断裂含水量或田间持水量50-70%以下,进入第二阶。
(2)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特点:蒸发量逐渐减小,时间较长,决定于大气蒸发力和毛管导水能力。
(3)扩散控制阶段特点:地表形成干土层,水分蒸发发生地下,扩散进入大气,因此水分损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