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前2070年~~前1046年)

△授课名称——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夏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其发生、发展及灭亡的基本历史过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探讨中国国家的起源以及夏代奴隶制国家确立的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甲骨文资料以及其他地下发掘材料,使学生了解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的特征,充分认识殷商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夏朝的经济文化特征、少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商国家机构、各项制度;盘庚迁殷到武丁开拓;商朝的统治机构商朝青铜工艺的高度发展;商朝科学文化的发展,殷商文明及其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夏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商朝的国家制度和阶级结构。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方式——讲授

△授课时数——4学时

△教学环节:

夏朝是奴隶制国家的雏形。

首先夏朝按地域来划分它的臣民。《左传》所言“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其次,世袭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形成,从夏启开始实行传子制。

其三,夏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有了军队、刑法和监狱等公共权力机关。

有了军队刑法和监狱等公共权力机关。夏的军队,以铜作兵,杼发明甲,还有战车。夏的法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监狱叫夏台,简单的典章制度,有夏礼,夏训。

而恩格斯认为,“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是国家出现的两个主要标志。”夏朝符合国家形成的两个条件,因此说夏朝是我国阶级社会的

开始。

顾颉刚的贡献——顾颉刚在商周史研究上是很有成就的,他提出了关于古史的观点,即“累层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认为:(1)在古史记载中,“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2)“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盂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3)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真确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既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既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他的这种观点对有关古史的荒谬传说起了廓清之功,而历代相传三皇五帝的神圣地位一下子也就失去了依据。这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对于古史研究的发展是起了作用的。但在具体古史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有“疑古”过头的地方。

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

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1、夏族的兴起和夏王朝的建立

传说尧时,洪水泛滥。四岳举荐鲧治水,鲧用堵塞办法治水九年而水患不止,舜殛鲧于羽山【(舜)流共工于幽州(马融:北裔),放兜于崇山(南裔),窜三苗于三危(西裔),殛鲧于羽山(东裔)】。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薄衣食,卑宫室,身执耒锸,采用疏导的办法,终于制服洪水。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威信,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对华夏部落的控制大权。伴随着古代部落争夺生存空间的冲突,大禹在与共工、三苗(三苗,有学者认为应属苗蛮集团,在地域范围上应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等部落的战争中,扩大了实力,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权力逐渐膨胀起来,为世袭制奠定了雄厚基础。《吴越春秋》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今绍兴有禹陵、禹穴、禹庙等。《史记·夏本纪》:“及禹崩,虽授益,益之

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夏王朝建立。

在启接替禹而即位过程中,禅让制与世袭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史载:“益干其位,启杀之”;《夏本纪》:“有扈氏(陕西省户县)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有扈氏也被镇压。《淮南子·齐俗训》“有扈氏为义而亡。”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天下”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力量。反复的战争和较量的结果,夏后启战胜了伯益和有扈氏,世袭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父子相承、“家天下”的局面【“涂山(安徽蚌埠怀远县)大会”是夏朝建立的重要标志】。

2、夏王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

(1)父权家长制和原始宗法制

在原始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一支对抗力量。早期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父权制的父,“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的奴隶,并且对他们拥有生杀之权”。原始父权家长制成为后世宗法制的萌芽,原始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辈分高低和族属亲疏来确定相应的等级尊卑关系。在我国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宗法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夏王朝的阶级结构

夏王朝的阶级对抗不如后代明显。国王(后)和各级贵族;“平民”(即自由民,来源有三:各级贵族疏远的宗族成员、没落贵族的后代以及氏族成员);最下层是奴隶。

(3)夏王朝的国家制度

夏王朝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机构。夏“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后即“君王”。

“六卿”,即“六事之人”。《尚书·甘誓》记载,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执掌民事、军队等事务(孔安国认为“六事”指即六个掌管军事的长官,或认为当时夏王朝军事和民事可能还没有分开。)

六卿之下有僚属和下属官吏,各自组成一定的统治部门(夏朝的官员称为“正。”《尔雅·释诂》:“正,伯,长也。”官长之义。夏王朝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官职)。

伴随着夏王朝的建立,出现了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构(刑罚、监狱和军队等)。夏后氏属下官长及民众有生杀之权,《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於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夏代早期国家应该有军队,依靠这支军队,夏启“恭行天之罚”、“剿绝其命”,战胜了反抗自己的有扈氏,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夏王朝对外多次发动战争,常将战俘杀掉或用作人牲以祭祀。二里头遗址发现许多人骨架,或与兽骨埋在一起,无随葬品。不少死者不像是自然死亡,可能是虐杀后被随意处置或与祭祀活动有关;夏朝有了刑罚——《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王朝也有了监狱,有“圜土”,有“夏台”(《索隐》:“狱名,夏曰钧台。”在今河南禹县(古称阳翟)境)。

为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夏朝已经有了用石和钧等衡量器具征收赋税的规定,确立了一定的贡赋制度(《尚书·夏书》“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夏王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中国历史迈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夏代社会的经济状况

恩格斯:“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夏代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奠定了中国此后4000多年文明的基础。

由于年代久远,有关夏代的史料记载相当贫乏。古代文献中有关夏人活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西部的洛阳平原、颍水上游的登封、禹县一带和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传说中的夏代都邑都与这两个地区有关。考古工作者在这一代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襄汾县陶寺遗址为比较典型,分别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和“陶寺”类型。这些遗存应属夏代遗物,反映夏代经济发展的水平(断代参见教材)。

夏代文化遗存的生产工具仍以石、木、骨、角、蚌等质地为主。但制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