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四章 政体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城邦�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西塞罗指出�疆土、人民、权利统治并不足以构成共和国�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其首要理由就是统治的正义性。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就构成罗马政治的核心。

政治哲学�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

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行为主义革命�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

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政治学概论 第四章

政治学概论 第四章

• 二、政府的基本类型 • 1.内阁制政府 • 内阁制政府,也称为责任内阁制政府或议 会内阁制政府,它是由内阁(政府)总揽 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 其主要特征是: • ——强调议会至上 • ——内阁组成独特 • ——内阁总揽行政权力 • ——政府对议会负责
背景资料:英国的中央政府制度 1.构成 英王 首相 枢密院 内阁及其直属机构 政府各部
强势”、“全面控制” 集中计划管理 微观直接管理 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政府机构膨胀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企业和社会缺乏活力
(2)1978-1992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改革前
(1)1978-1984 • 未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 (2)1984-1992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经济职能的调 整 • 1987年十三大提出“政府职能转变” • 1988年进行了以职能转变为特征的行政改革
• 政府失灵→机构膨 胀、成本增加、效 率低下、寻租腐败
• 市场失灵→负外部 效应、垄断、非理 性、社会不公正
市场与政府不能互相替代 政府作为掌舵人
• 政府应解决现代市场经济中由摩擦而阻碍 效率的市场根本性缺陷(信息制约、无票 乘车者、欺诈性行为),总之,政府应有 选择地进行干预。 •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
政府的经济职能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 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 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政府的文化职能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 化产品的职能

第四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民主

第四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民主

亚洲民主模式
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强调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实行一党 制或多党合作制。
拉丁美洲民主模式
受欧洲文化和美国影响,强调社 会公正和民众参与,实行代议制
和多党制。
国际组织对全球治理影响
联合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 法和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深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化选举制度改革Biblioteka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完善选举制度
优化选举程序,确保选举的公正、公平和公开。加强选举监督,防 止和打击选举中的舞弊行为。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鼓励公民积极参 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02
它们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揭露腐败现象,促进政府透明度和
公信力提升。
社会稳定器
03
在冲突和矛盾出现时,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能够发挥调解作用,
缓解社会紧张局势。
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策略
政策扶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降低其运营成本。
培育公民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团体和民间组 织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完善宪法框架下政治制度设计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进一步优化人大代表结构,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比例,增强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参政党的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三)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汇编,历年考题分析

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汇编,历年考题分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一节 政体的一般理论一、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一经产生,即表现为本质和形式的内在统一。

这里的本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体,它表明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所谓的国家形式,即一国统治阶级实现本阶级权力的方式,它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它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而政权组织形式则表现为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在国内理论界,通常将政权组织形式等同于政体。

但是我们认为,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之间尽管有着密切联系,然而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政体侧重于体制,而政权组织形式侧重于机关。

应该说,政体与政权组织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政体是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和概括,政权组织形式则是政体的具体化。

政体是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观架构,而政权组织形式则是这一宏观权力构架的具体化。

同一政体由于自然、地理、民族等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可能具体化为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中,一般说来,国体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但两者的关系常常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类型,不仅取决于该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而且受到该社会所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文化条件的制约。

同一性质的国家,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国家可能有着大致相同的政体形式。

可见,政体的具体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它并不像国体那样直接明确地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

与表现为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相互关系的政权组织形式不同,国家结构形式常常反映的是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关系。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取决于该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是历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彼此冲突、磨合的结果。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名词解释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它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2、威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权威主义统治。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

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4、中间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人数已经超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

他们既受到资本家的雇用,以脑力劳动换取管理报酬,在本质上接近于无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认同又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一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称为“中产阶级”,即中间阶级。

思考题1、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版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版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的开山之作是(共产党宣言),它系 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充分显示出马克 思主义政治血统以前的政治学的根本区别: 1. 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 2. 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 斗争、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治是 阶级的政 治,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3.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 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 4.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不是 仅仅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不是一般地改变现存的生产关 系,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 决裂,即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是政治学发 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 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 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 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 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从公元前3世纪后期逐步 盛行,该学派主张人类的普遍性以及建立在自然法基础 之上的世界秩序。代表人物是波里比阿,他用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分析罗马历史和政制。其认为罗 马迅速崛起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制度——混合政体—能 够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原则结合起来。该学派的 政治思想主要有—自然法思想、个人主义、世界主义、 平等观念。斯多葛主义是具有连贯性的西方政治思想的 真正起点,其许多政治见解均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主要 构成要素,奠立了整个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深广的自然法 传统。 1 2010、8、17
1.历史分析法 :任何政治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 史条件,研究政治现象时应该将特定的政治现象放 到特定的历史范围中和背景中去加以考察。 • 2.经济分析法: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一定的社会 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 发生,归根结蒂是由经济原因决定的。一方面,经 济决定政治,另一方面,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 3.阶级分析法:在一切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在生产 关系中是划分不同阶级的,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社 会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 内容。 1 2010、8、17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是一部经典的政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出发,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

《政治学概论》首先明确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并从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入手,对政治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界定。

孙关宏认为政治学的核心问题有四个,即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

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这一核心问题上,孙关宏深入探讨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形式和来源,以及政治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能力,是实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手段和途径。

政治组织是政治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国家、政党、群众团体等。

孙关宏还着重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问题,以及政治组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孙关宏分析了政治行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他认为政治行为是人们在政治环境中自觉地采取的行为,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等。

政治制度则是政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包括宪法、法律、选举机制等。

孙关宏特别关注了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强调了制度对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指出行为对制度的塑造和改变。

在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的问题上,孙关宏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要方式和动力,以及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规律。

他认为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常常伴随着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调整和重构。

政治发展则是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包括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等方面的发展。

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问题上,孙关宏回顾了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特别着重探讨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等思想传统的内涵和特点。

他认为政治思想是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对于政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笔记整理,政治学原理部分知识点串讲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笔记整理,政治学原理部分知识点串讲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四节 国家结构形式的转型一、单一制与联邦制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这一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一、 从法律体系上看,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二、 从国家组织机构看,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三、 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关系看,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各地域的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授予,并接受中央权力的统一领导,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四、 国家主权高度统一,由中央权力机关代表国家主权充任国际法主体,统一行使外交权,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即使个别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这种自治权被限制在统一的国家主权范围之内。

五、 国民具有统一的国际身份。

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特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型和非中央集权型两类。

在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结构形式下,国家的统治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受到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

在非中央集权型国家结构形式下,除军事、外交等全国统一性政务外,地方政府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中央政府主要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面的监督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从现代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发展走向看,传统的中央集权型结构形式日益为非集权结构形式所取代。

而且实践也不断证明,非集权型的单一制结构形式能否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联邦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国家结构性的。

政治学概论第04章政治制度

政治学概论第04章政治制度
第四 Nhomakorabea 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概念及特征 • 第二节 政治制度的运行
第一节 概念及特征
一、制度的含义和本质
1、制度:指有明确规定并须共同遵守或维护的 规则、程序或体制。
2、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 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
第一节 概念及特征
二、政治制度的含义和本质
1、政治制度: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套规 则,通常由法律(宪法)来反映和确认,并由 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
2、政治制度的本质:国家与社会的博弈的结果
四、政治制度的特点
• 1、从任务上看,具体落实政治权力的 归属、控制、分配、调节、和使用。
• 2、从地位上看,是上层建筑的核心部 分。
• 3、从作用上看,是国家机器运转的框 架和轴承。
• 4、从形式上看,具有合法的强制性。
第二节 政治制度的运行
一、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 1、主权在民原则 • (1)主权由人民掌握,人民是主权者; • (2)人民有权制定法律、修改法律, 法律
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 (3)政府只仅仅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仆人、
公仆等。
• 2、代议制原则。议会民主制,间 接民主制,主要是政体问题,即政 权的组织形式。公民通过选出代表 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一般以议 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二、政治制度的巩固
1、政治制度巩固的条件: A、合理性: B、合法性:基于认同和同意; C、有效性:
2 、政治制度巩固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三、政治制度的病变与救治
1、病变的判断标准: A、公共权力剥夺了自由; B、公共权力限制了公益的增长; C、公共权力丧失了公共性; D、公共权力流失了基础性的资源;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欧洲中世纪政体理论的代表:托马斯· (二)欧洲中世纪政体理论的代表:托马斯·阿 奎那
1.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根据基督教的信仰重新解释Aristotle的理论,政体学说上 也继承了Aristotle的分类 2.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A.理想政制不能来自人或哲学指导,而是来自上帝的恩典, 使得近代基督教世界人们对法律制度所抱持的宗教式的敬 畏。(提供内在的合法性基础) B.理论承传者,将Aristotle的主要著作和论文译成拉丁文, 论证理性和信仰领域、道德科学和政治科学界分的可能, 还被誉为“西方世界中自然法理论的经典倡导者”
3.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为选举产生的委员会,向议会负责, 议会无权解散委员会,国家元首由委员会成员轮流担 任,任期一年,不得连任,各委员同时任各部部长, 瑞士 4.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 半总统制 介于内阁制与总统制之间,选举出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有权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颁布法律、统帅武 装部队,议会无权弹劾总统,总统只向人民负责;总 理是政府首脑,议会可以通过政府的不信任案。常出 现“左右共治”现象,总统下的三权分立,当今的俄 罗斯,法国—戴高乐,篷皮杜、
僭主政体
Tyranny
平民政体
democracy
寡头政体
Oligarchy
柏拉图的政体学说 ◎The Statesman,
一个人 统治人数 是否实行法治 君主政体 Kingship 僭主政体 少数人 贵族政体 Aristocracy 寡头政体 多数人 平民政体 Democracy 暴民政体
◎The Laws:两种典型的国家形式 The Laws A君主制:波斯 B民主制:雅典 追求各阶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的正义国家的理想
(二)共和制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参考,历年真题解析,考点汇总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参考,历年真题解析,考点汇总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二节 政体的基本类型一、君主制与共和制按照传统的政体分类方法,现代国家的政体类型主要包括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君主制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世袭君主手里的政体形式;而共和制则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规定相应任职期限的政体形式。

由于各国具体条件的差异,同一政体在各国可能表现为不同政权组织形式。

例如同样是君主制,由于君主权力受到的限制不同,而使该政体下的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差别。

在二元君主制下,君主的权力尽管受到宪法的限制,但仍然握有相当大的权力:君主与议会属于相对独立的两大权力系统;君主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他不仅有权任命内阁,而且有权任命议会中的部分议员,其行政不受议会的约束,有权否定议会决议,甚至解散议会;国家宪法由君主钦定。

这一政体一般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势力比较强的国家,如摩洛哥、约旦、沙特阿拉伯以及一战前的德国和二战前的日本等过。

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征在于: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严格限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君主只是礼仪上的象征性国家元首;政府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或政党联盟产生,向议会负责,如果内阁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组织选举。

这一政权组织形式一般都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但仍然保留着君主制的某些传统的国家,如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以及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共和政体也因各国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制集中。

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

政治学 孙关宏(1-10章 全)

政治学 孙关宏(1-10章 全)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笔记孙关宏胡春雨任军峰法典总结小军整理第一章绪论本书框架:同《政治学》(MPA系列)第一部分:什么是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的研究历史和方法第二部分:政治主体,探讨国家、政府政党等第三部分:政治运行、包括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第四部分:国际政治,主要阐述全球化、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权力格局,以及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内在联系*******************************************************************************㈡权力与暴力的关系1.共同特点: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统治者的自由意志构成威胁和压制。

①权力要以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作为一个基本要求,而暴力则刚刚相反它以摧毁这种社会关系为目的2.区别②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关系,依赖于对权威的应用,争取被统治者的认同而暴力则与权威无关,也不需要被支配着的认同③权力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且最终要形成一定的秩序,而暴力则是相反,其特征就在于即时打击,暴力的应用恰恰意味着打破秩序三、谁得到权力?伯恩斯《领袖论》:权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二是能力,即个性论和资源论。

㈠个性论(动机)1.西方先哲:柏拉图“哲学王”、马基雅维利“爱国者”、霍布斯“丛林法则”2.现代研究:追溯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按照这一理论,社会中存在两种权力性格:①一种人拥有“权力意志”②另一种人则有“奴隶意志”3.“个性论”的缺陷:①其科学研究的取证非常困难②个性与权力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个疑问㈡资源论:1.观点权力的大小与资源的占有是成正比的。

权力是指一种制度化的支配性的社会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水岭在于占有不同的资源。

因此权力的取得通常于某种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的垄断。

2.权力资源的类型①人格②财富③组织④武力⑤象征⑥知识2.2 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特征㈠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㈡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利的使用㈢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构成㈠权力基于一个政治共同体产生、维持和发展的需要,历史地形成的。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政治的内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将人的生活领域区分为家庭和城邦,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则是城邦生活,与家庭这一基于人的自然需求而形成的联合体不同,城邦这一更为高级的政治组合则是基于某种“契约”,它志在使人们趋向善良,成为优良的动物。

古希腊人所理解的政治首先意味着在城邦内部服从法律和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去除暴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政治研究的是城邦群体要达到的善。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公元前509年,古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罗马政治的核心。

代表人物:西塞罗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与古典时期围绕“公民德行”展开的政治活动不同,此时的政治已经蜕化成一种利益政治,是家长与臣仆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政治活动成了私人领域的扩大化;此外,由于宗教信仰的兴起和教权的扩大,教权与皇权之间的日益成为中世纪政治的一道风景线。

4、现代政治的内涵:现代政治是一种以现代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现代国家又是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纯粹私有制的产生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从各方面侵蚀了传统政治的基础,并提出了以私人利益为基础而结成的近现代国家的需要,从而形成了现代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现代政治的另一特性就是以主权为核心的权力政治。

从此,政治便成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成了围绕着获得、保持和夺取权力而展开的活动的总称。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进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所以相对于古希腊的政治而言,中国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载道和行道活动。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2.行为主义革命3.政治关系4.国际组织5.政治参与6.国家结构形式7.政治社会化8.国体和政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6小题,共60分)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治学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2.为什么说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在施诸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政体的划分标准和政体的主要类型。

5.政治冷漠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唤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6.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三、综合题(每题25分,2小题,共50分)1.针对最近频发的社会矛盾和官民冲突,请你分析一下如何从政治改革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实际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答:政治是指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这就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基本特征;(2)它强调只有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科学地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即政治关系。

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社会政治现象。

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种基本关系,而不仅仅是政治权力这一个方面的内容。

2.行为主义革命答: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孙关宏笔记,2014年北大、南开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目详解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孙关宏笔记,2014年北大、南开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目详解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三节 政体的民主化一、民主的政治含义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它首先是一种统治形式,即政体。

在西方,对民主的认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民主”主要是一种被统治者挑选和罢黜统治者,并对后者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制度;另一种则保留了对古典民主理想的基本信念,认为民主应当是人民直接参与政权和其他权力运作的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并在政治领域内逐渐实现了人们平等政治权利,的由于这种平等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并没有在经济领域,即市民生活领域内实现真正的平等,这就使政治领域内的民主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矛盾之中。

西方民主理论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正是资产阶级理论家们试图克服这一矛盾的结果。

二、政治民主化与政体如果现代民主的核心被认为是通过普选方式产生最高决策者的话,那么民主化的过程则首先意味着“用在自由、公开和公平的选举中产生的政府来取代那些不是通过这种方法产生的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已经不再是古代城邦社会里的那种小型民主,而是要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之内实现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使民众能够通过某种制度化途径将自己的意愿纳入到政府的决策过程,并控制统治者及其行为。

政治民主化实际上是民主价值的制度化过程。

没有适当的制度作保障,民主只能是空中楼阁。

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正是建立在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以及政党制度这三大支柱基础之上的。

政治民主化反映在政体层面则意味着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

它与传统的封建专制政体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次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承认公民普遍、平等参与政治的权利。

而民主政体本身由于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取向。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为此后的政治进一步走向民主化提出了强有力的宪法支持。

可以说,国家政体的民主化构成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政体的建立意味着对公职人员的法律限制,在体制内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从而保护民众的政治权利免受政府权力的侵害。

政治学概论_孙关宏_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政治学概论_孙关宏_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主度制的究研学科治政统传了调强新重义主度制新�归回的义主度制对为作法方究研的学治政义主度制新、4 。案方动行其及择选的临面能可所体个的动行则原化大最益利照按绎演和算计来下之景 情的能可种各在再后然�体个的化大最益利身自求寻个一定假先首论理择选性理法方究研的论理择选性理、3 。径路究研的实证行进据数合结、发出设假从的究研学 科照按并 �究研量定行进象现治政对来法方计统和型模学数用运要主 �法方究研义主为行的型典是学量计治政 论理量计治政�6� 。迁变的统系治政的达发向统系治政的达发不由察考来式方的查调证实和式方的较比态动用运于力致论理该 论理展发治政�5� 。素因化文的中系体治政定特查调来式方的查调证实的义主为行用运是而 �究研象抽行进其对是不并化文治政的究研所义主为行。素因化文的为行治政们人响影究研要主论理化文治政 论理化文治政�4� 。通沟息信其及动活策决的中统系治政究研中集�程过制控和换交的息信是成看程过行 运的统系治政把是点特其�象对究研为统系治政以也它�立创而理原本基的论息信、论制控据依论理通沟治政 论理通沟治政�3� 。统系治政的观宏通沟而进系关能功和构结过通�发出度角的观微从图试并�系关互相的能功和构结的中统 系一每调强 �构结的应相及能功的行履所统系治政究研中集它 �的来起展发上础基的论统系在是义主能功构结 义主能功构结�2� 。究研行进配分值价的中行执和定制策政共公是别特 �程过治政对度角观宏从�象对究研本基的己自为统系治政以�理原般一的论制控和论统系了用运论统系治政 论统系治政�1� �有要主态形论理的来出展发义主为 行。制控和测预、释解的为行治政对到达而从�论结的晰明出得来术技机算计代现和法方量定的学计统是其尤 �学数用运和握掌多地能可尽内围范的许允据数和象现在�事同的除去值价行进在求要并�理整和集收的据数 治政对视重常非义主为行 �上为行治政的到察观可 、的在存际实在定锁象对的究研学科治政将该应为认法方该 法方究研的义主为行、2 。则法化遍普出炼提中迁变史历的 度制国各从并�较比的间之度制与度制和较比度制的间之国与国究研于力致法方种这。法析分较比史历�2� 。究 研的构机式正的织组治政等法司与政行、法立对重注�象对究研为度制治政以法究研度制。法究研度制�1� 。题问计设度制的下而上自是的注关要主�响影的学家国陆欧和学哲治政统传受深于由者究研期早 法方究研的学科治政期早、1 法方究研的学科治政�二� 。则准高最的活生治政等理真、神精、标目的中活生治政讨探�念 观治政读解上面层的学哲或史历从�度角的辨思学哲从是法方要主种一的用使所时题问治政究研在学哲治政 法方究研的学哲治政�一� 法方体具的究研学治政、二 。治政的级阶是就质实的治政中会社级阶。容内质实的象现治政会社是则争斗级阶和级阶�系关 会社的本根最是系关级阶�的级阶同不为分划是中系关产生在们人�中会社的级阶有切一在�为认义主思克马 法析分级阶�三� 。用作反的大巨有也济经对�性立独的对相有具又治政�面方一另。约制的者后受并�起一在系联系关济经 和济经的定一与是总活生治政和系关治政的定一�治政定决济经是面方一。的定决因原济经由是底结根归�生 发的件事治政和象现治政种各 �约制的式方产生质物会社的定一到受要都迁变和生产的治政 �为认义主思克马 法析分济经�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政体名词解释1、国家政体国家政体是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构架。

它的具体形式往往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整体类型。

不仅取决于该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而且受到该社会所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文化条件的制约。

2、国体。

它表明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3、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

它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4、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5、“左右共治”“左右共治”是在半总统制的政体下,由于民选总统与向立法机关负责的总理和内阁共存 ,所以常常出现议会多数党团支持的总理与属于另一党派的总统共治的现象。

6、民主政体在当代西方学者的政治词汇中,民主政体已不是古典意义上的“人民的统治”。

而被认为是一种基于人民的同意的统治。

它是这样一种竞争性体制。

在这种体制中,相互竞争的领袖和组织以某种方式确定公共政策的选择范围。

以便使公众能够参与决策过程。

7、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

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

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

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

8、威权政体又称权威政体、专制政体或独裁政体。

这是一个用以指涉那些在性质和特征上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两极之间的政体形式的概念。

9 、“第三波”又称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以1974年葡萄牙“尉官运动”为标志,民主化浪潮席卷南欧、拉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使采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国家增至107个,约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58%。

可以看出,79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浪潮可以称的上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民主革命”。

塞缪尔·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中有详细的论述。

思考题一、简要评述西方政体理论的演变及其对近代资产阶级宪政革命的意义(1)通过对政体理论演变过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从亚里士多德到阿奎那,再到卢梭,政体理论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的发展轨迹。

这不仅反映了各个时代思想家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论视野,更是特定时空背景下人类政治实践状况的具体体现,从理论本身来看,各个时代思想家们的理论构设具有明显的历史延续性和继承型。

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现代政治理念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设计,不仅仰赖于各个时代人们的政治实践,而且得益于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历代政治思想家们不断的研究、思考和总结。

(2)古典政体理论中,“混合政体”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古典时代思想家们对政体理论所作出的最卓越贡献之一。

西塞罗将分权思想上升到理论和理性层面。

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政制实践,他不仅设计出一套权力制衡的运作模式,而且第一次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权力结构的制衡关系,为共和国制订了一整套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制度。

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宝贵精神遗产。

中世纪政体理论中,阿奎那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中自然法理论的经典倡导者”,对后来的自然法学派和资产阶级宪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丹的政体理论虽然并未能完全从中世纪的政体分析传统中摆脱出来,但他毕竟把政治权威从中世纪政治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将世俗政治权威置于神法和自然法的普遍规范之下。

这使他称为17、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先驱。

而且,他的主权理论不仅在推动政治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为通过国际法而相互联系的由主权国家组成的现代国际体系奠定了基础。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体理论中,霍布斯的理论,即“设计一个适用于所有时代、人和地方的政府体制,把它的‘大厦’建立在人类动机的最低的一般标准上,就可以指望它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牢固地耸立”,这成为此后资产阶级推行宪政革命最重要的理论基石。

洛克的思想实际上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总结,对后来的美国独立革命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的《人权宣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的分权学说仍略显粗糙,但他毕竟是这一领域内的奠基者,并为孟德斯鸠将分权理论进一步精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孟德斯鸠在整体理论方面的最卓越贡献是他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学说。

孟德斯鸠不但将洛克的分权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现代分权结构,而且三种权力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和制衡学说成为后来美国立宪运动中“国父”们进行宪政设计的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并在那里被落实为真正的制度实践。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是政体理论走向全面成熟的时期。

首先,从霍布斯开始,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体理论逐步摆脱了古典和中世纪时期伦理、道德和宗教的束缚,将整个理论的逻辑前提建立在人性观和自然法学说基础之上。

从而将政体理论和现实政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其次,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人性普遍流露出一种空前的幽暗意识,在他们看来,若缺乏强有力的外部制约力量,人性中恶的一面随时都会肆意蔓延。

这一思想反映在近代资产阶级宪政革命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在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无限扩张对个人权利的侵害。

最后,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民主权”思想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源泉。

二、试论民主、威权和极权三种政体类属概念对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

在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理论家们通常将民主政体与乌合之众、贱民和暴民统治联系在一起。

在近代资产阶级成长时期,民主政体则被认为是社会契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对传统封建独裁统治和君权神授的彻底否地。

在当代西方学者的政治词汇中,民主政体已不是古典意义上的“人民的统治”,而被认为是一种基于人民的同意的统治。

这说明,民主政体这一类属概念对于政治发展的研究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为社会科学家们进行比较分析的一个特定的政体范畴,极权政治对于研究人类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独特的政权类型有着积极意义。

然而,由于二战后长时期的冷战背景,使得研究者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特别是当许多西方学者将社会主义纳入极权政体这一分析范畴时,这一术语遂变得愈来愈混乱,其学术性也被大打折扣。

民主、极权、威权三种政体的划分具有强烈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它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为摹本,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不无片面性。

特别是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这两个术语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这降低了其学术意义,局限了分类框架。

三、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民主理论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古典民主及其理念是否已经过时?(1)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并在政治领域内逐渐实现了人们平等的政治权利,但由于这种平等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并没有在经济领域,及市民生活领域内实现真正的平等,这就是政治领域内的民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矛盾之中。

西方民主理论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正是资产阶级理论家们试图克服这一矛盾的结果。

然而,这一矛盾并没有因为理论的改变而消失,而是植根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经济关系当中。

(2)古希腊的民主及其制度是建立在信奉公民美德和共同的善这两个价值基础之上的,直到18世纪后期,这种民主理念和实践一直是思想家们讨论民主政治的基本参照系。

然而,随着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国家治理的领土范围和规模已远远超过了古典城邦,政治事务日趋繁复,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现实中的民主实践与古典的民主理论之间的鸿沟愈来愈明显。

在西方,对民主的认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民主”主要是一种被统治者挑选和罢黜统治者,并对后者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和制度;另一种仍然保留了对古典民主理想的基本信念,认为民主应当是人民直接参与政权和其他权力运作的制度。

但前者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后者。

四、简述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内涵及两者间的关系。

(不全)(1)政治民主是指要在现代民族国家范围内实现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使民众能够通过某种制度化途径将自己的意愿纳入政府的决策过程,并控制统治者及其行为。

政治民主指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民主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社会民主是与阶级统治相对而言的,被认为将带来工人阶级的全面的社会解放(3)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是民主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如果说社会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础,那么政治民主就是社会民主的前提和保障。

五、西方政治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逐步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尽管这一制度已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一制度自身所具备的许多民主品质还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仍面临着许多艰巨的任务。

对于正处于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民主化并不意味着抛弃已有的制度资源而“另起炉灶”,那样没必要也不可能。

因为在任何体制之中,变革与继承性需保持一定的平衡。

现实而稳妥的做法只能是充分调动现有的体制内民主化资源,包括:培育具有民主精神的现代政党,完善人大监督,建立现代司法体制,发展基层民主,等等。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这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有根本意义的宪法保障。

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和所能做的只能是,依据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吸取西方政治理论中的经验教训,根据我们的历史—社会—文化设定,推进我们国内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