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练习学习题及参考解答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章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XYMRS XY ∆∆-=其中:X 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MRS xy =P x /P y即有MRS xy =20/80=0.25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1-9所示.其中,横轴1OX 和纵轴2OX ,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2)求上品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的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的值.12解:(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斜率=-P1/P2=-2/3,得P2=M/20=3元(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3 X1+20。
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 =MRS12=P1/P2,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P1/P2。
第三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习题与参考解答
第三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习题与参考解答3-1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3-2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1)单容:只有一个储蓄容量。
2)多容:有一个以上储蓄容量。
3-3 什么是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干扰通道)?对于不同的通道,对象的特性参数(K、T、τ)对控制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对于一个被控对象来说,输入量是扰动量和操纵变量,而输出是被控变量。
由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控制通道;扰动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扰动通道。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通道,对象的特性参数(K、T、τ)对控制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控制通道:放大系数K大,操纵变量的变化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就大,即控制作用对扰动的补偿能力强,余差也小;放大系数K小,控制作用的影响不显著,被控变量的变化缓慢。
但K太大,会使控制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过强,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在相同的控制作用下,时间常数T大,则被控变量的变化比较缓慢,此时对象比较平稳,容易进行控制,但过渡过程时间较长;若时间常数T小,则被控变量变化速度快,不易控制。
时间常数太大或太小,在控制上都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适中考虑。
滞后时间τ的存在,使得控制作用总是落后于被控变量的变化,造成被控变量的最大偏差增大,控制质量下降。
因此,应尽量减小滞后时间τ。
对于扰动通道:放大系数K大对控制不利,因为,当扰动频繁出现且幅度较大时,被控变量的波动就会很大,使得最大偏差增大;而放大系数K小,既使扰动较大,对被控变量仍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时间常数T大,扰动作用比较平缓,被控变量变化较平稳,对象较易控制。
纯滞后的存在,相当于将扰动推迟τ0时间才进入系统,并不影响控制系统的品质;而容量滞后的存在,则将使阶跃扰动的影响趋于缓和,被控变量的变化相应也缓和些,因此,对系统是有利的。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3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确定性推理方法习题参考解答3.1 练习题3.1 什么是命题?请写出3个真值为T 及真值为F 的命题。
3.2 什么是谓词?什么是谓词个体及个体域?函数与谓词的区别是什么?3.3 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的关系如何?有何异同?3.4 什么是谓词的项?什么是谓词的阶?请写出谓词的一般形式。
3.5 什么是谓词公式?什么是谓词公式的解释?设D= {1,2} ,试给出谓词公式( x)( y)(P(x,y) Q(x,y))的所有解释,并且对每一种解释指出该谓词公式的真值。
3.6对下列谓词公式分别指出哪些是约束变元?哪些是自由变元?并指出各量词的辖域。
(1)( x)(P(x, y) ( y)(Q(x, y) R(x, y)))(2)( z)( y)(P(z, y) Q(z, x)) R(u, v)(3)( x)(~ P( x, f (x )) ( z)(Q(x,z) ~ R(x,z)))(4)( z)(( y)(( t)(P(z, t) Q(y, t)) R(z, y))(5)( z)( y)(P(z, y) ( z)(( y)(P(z, y) Q(z, y) ( z)Q(z, y))))什么是谓词公式的永真性、永假性、可满足性、等价性及永真蕴含?3.7什么是置换?什么是合一?什么是最一般的合一?3.8判断以下公式对是否可合一;若可合一,则求出最一般的合一:3.9(1)P(a,b) ,P(x, y)(2)P(f(z),b) ,P(y, x)(3)P(f(x), y) ,P(y, f(a))(4)P(f(y), y,x) ,P(x, f(a), f(b))(5)P(x, y) ,P(y, x)什么是范式?请写出前束型范式与SKOLEM 范式的形式。
3.10什么是子句?什么是子句集?请写出求谓词公式子句集的步骤。
3.113.12谓词公式与它的子句集等值吗?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才会等价?3.13 把下列谓词公式分别化为相应的子句集:(1)( z)( y)(P(z, y) Q(z, y))(2)( x)( y)(P(x, y) Q(x, y))(3)( x)( y)(P(x, y) (Q(x, y) R(x, y)))(4)( x)( y)( z)(P(x, y) Q(x, y) R(x, z))(5)( x)( y)( z)( u)( v)( w)(P(x, y,z,u,v,w) (Q(x, y, z,u, v, w) ~R(x, z, w)))3.14 判断下列子句集中哪些是不可满足的:(1)S {~ P Q,~ Q,P,~ P}(2)S {P Q,~ P Q,P ~ Q,~ P ~ Q}(3)S {P(y) Q(y), ~ P(f(x)) R(a)}(4)S {~ P(x) Q(x), ~ P(y) R(y), P(a),S(a),~ S(z) ~ R(z)}(5)S {~ P(x) ~ Q(y) ~ L(x, y), P(a), ~ R(z) L(a, z), R(b), Q(b)}(6)S {~ P(x) Q(f(x), a), ~ P(h(y)) Q(f(h(y)), a) ~ P(z)}(7)S {P(x) Q(x) R(x),~ P(y) R(y),~Q(a),~ R(b)}(8)S {P(x) Q(x),~ Q(y) R(y), ~ P(z) Q(z),~ R(u)}3.15 为什么要引入Herbrand 理论?什么是H 域?如何求子句集的H 域?3.16 什么是原子集?如何求子句集的原子集?3.17 什么是H 域解释?如何用域D 上的一个解释I 构造H 域上的解释I *呢?3.18 假设子句集S={P(z) ∨Q(z),R(f(t))} ,S 中不出现个体常量符号。
第三章练习试题和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 第三章得“引子”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
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得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得有关数据如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得依据就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得经济意义,您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得结果?3) 您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练习题3、1参考解答】: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由F统计量为17、87881, P值为0、000001,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量参数得t统计量得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或P值均明显小于,表明在其她变量不变得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得参数估计值为5、9911,表明随着经济得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6辆。
由于城镇公共交通得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得必要性,X3得参数估计值为0、5231,表明随着城镇化得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5231辆。
汽车价格与使用费用得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得使用, X4得参数估计值为2、2677,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得提高, “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2、2677辆。
3)模型得可决系数为0、6652,说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变解释了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变动得66、52%,还有33、48%未被解释。
初二数学下册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数学下册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本文为初二数学下册第三章练习题的详细解答。
以下将按照题号逐一进行解答,并附上详细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1. 题目描述: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3n - 2,求第10项的值。
解答:根据给出的通项公式,代入n=10即可求得第10项的值。
计算过程如下:a10 = 3 × 10 - 2 = 30 - 2 = 28所以,数列{an}的第10项的值为28。
2. 题目描述:已知等差数列{bn}的前4项依次为2, 5, 8, 11,求该等差数列的公差和第10项的值。
解答: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推导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n = 3n - 1。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通项公式来求公差和第10项的值。
公差d = b2 - b1 = (3 × 2 - 1) - (3 × 1 - 1) = 6 - 2 = 4第10项的值b10 = 3 × 10 - 1 = 30 - 1 = 29所以,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第10项的值为29。
3. 题目描述:已知等差数列{cn}的前4项之和为18,前4项依次为3, 7, 11, 15,求该等差数列的公差和第10项的值。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前4项求出等差数列的公差。
公差d = c2 - c1 = 7 - 3 = 4。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根据已知条件,Sn = 18,前4项的和为18,可以列方程并求解:Sn = (n/2)(2c1 + (n-1)d)18 = (4/2)(2 × 3 + (4-1) × 4)18 = 2(6 + 3 × 4)18 = 2(6 + 12)18 = 2 × 18因此,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
我们还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第10项的值:c10 = 3 + (10-1) × 4 = 3 + 9 × 4 = 3 + 36 = 39所以,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4,第10项的值为39。
小学三年级数学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题及答案(B)
北八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水平测试(B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将长度为5cm 的线段向上平移10cm 所得线段长度是( )A .10cmB .5cmC .0cmD .无法确定2.在以下现象:①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② 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其中属于平移的是( )A .① ②B .①③C .②③D .② ④3.如果同一平面的两个图形通过平移,不论其起始位置如何,总能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是( )A .两个点B .两个半径相等的圆C .两个点或两个半径相等的圆D .两个全等的多边形4.如图1所示的四个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5.将如图2的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如图3所示的图形是( )6.如图4所示的图形中,是由(1)仅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7.如图5可以看作正△OAB 绕点O 通过( )旋转所得到的A .3次B .4次C .5次D .6次8.如图6,△ABC 与△A ′B ′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点A 与点A ′是对称点B .BO =B ′OC .AB △A ′B ′D .△ACB =△C ′A ′B ′9,如图7,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的角度可能是( )A .30°B .60°C .90°D .120°A B C D 图1 A B C D 图3 图2 图5 图6 O C B A C ′ A ′ B ′ 图8A E D C FB 图7 (1) A BCD 图410.将一图形绕着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70°后,再绕着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120°,这时如果要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 什么方向旋转的度是( )A .顺时针方向50°B .逆时针方向50°C .顺时针方向190°D .逆时针方向190°11.时钟钟面上的分针从12时开始绕中心旋转1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分针指向的数字为3B .此时分针指向的数字为6C .此时分针指向的数字为4D .分针转动3,但时针却未改变12.如图8,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DC 边上的点,连结BE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CF ,连结EF ,若△BEC =60°,则△EFD 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25°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13.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的图形运动叫做 . 14.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只改变图形的 .15.小明把自己的左手手印和右手手印按在同一张白纸上,左手手印 (填能或不能)通过平移与右手手印完全重合.16.正方形被其对角线分得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填能或不能)通过平移完全重合在一起.17.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其相同的性质是_________.18.△ABC 平移到△A ′B ′C ′,那么S △ABC ___S △A ′B ′C ′.19.如图9,若线段AB 是由线段CD 平移面得到的,则线段AB 与CD 的关系是___且___.20.如图10所示,图形①经过______变化成图形②,图形②经过_____变化成图形③.21.甲图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乙图,乙图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丙图,丙图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丁图,那么丁图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可以得到甲图.22.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ABCD 绕它的顶点A 旋转180°,顶点B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______cm .23.9点30分,时钟的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______.24.如果图形b 可看作是图形a 经过平移得到的,也可看作是图形a 经过旋转得到的,试写出一个适合题意的图形a 为_______(用图或用文字叙述均可).三、解答题(共52分)25.用平移的知识分析如图11所示的两个图案的形成过程.① ② 图11B ACD 图9① ② ③ 图10 图1226.怎样对矩形进行分割和平移,使它成为菱形,请试一试.27.如图12是日本“三菱”汽车的标志,它可以看作是由什么“基本图案”通过怎样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度?28.我们知道,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可按不同方向、移不同距离.现有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怎样平移,连续4次后可得正方形个数能超过15个?请画出草图,并说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9.如图13,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线段DE可以看作哪条线段平移或旋转得到.30.画线段AB,在线段AB外取一点O,作出线段AB绕点O旋转180°后所得的线段A′B′.请指出AB和A′B′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31.请你以“植树造林”为题,以等腰三角形为“基本图形”利用平移设计一组有意义的图案,完成后与同学进行交流.32.由一个半圆(包含半圆所对的直径)和一个长方形组成一个“蘑菇”图形,将此图形作为“基本图形”经过两次平移后得到一组图案.这样的图案是否可作为公园中“凉亭”的标志呢?请你设计一下这个标志.33.欣赏如图14的图案,并用两种方法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34.如图15,已知Rt △ABC 中,∠C =90°,BC =4,AC =4,现将△ABC 沿CB 方向平移到△A ′B ′C ′的位置.(1)若平移距离为3,求△ABC 与△A ′B ′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2)若平移距离为x (0≤x ≤4),求△ABC 与△△A ′B ′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y ,并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35.如图16,△ABC 的∠BAC =120°,AB =AC ,∠DAE =60°,把△AEC 绕着点A 旋转到△ABM 的位置.(1)图中有哪些等角?有哪些等线段?(2)图中有哪些全等三角形?试说明理由.图15 C B图13 D E A 图16 图14参考答案:一、1.B;2.D;3.C;4.D;5.C;6.C;7.D;8.D;9.C;10.A;11.C;12.B.二、13.平移;14.形状、大小、定向、位置;15.不能;16.不能;17.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改变图形的位置;18.等于;19.平行、相等;20.平移、旋转;21.右、2;22.4π;23.105°;24.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三、25.①顶部由左侧画着对角线的矩形连续两次向右平移得到;底部由左侧矩形连续多次向右平移而来,②可以有多种理解,如先由正六边形剪下其六分之一并平移到相对位置,得基本图形;再由其连续向左平移成一行,最后由这行图形向下平移,直至得到整个图案;26.如图所示:27.可以看作是由一个菱形通过两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角度分别是120°、240°.28.如图,沿对角线方向,每次平移距离为对角线长的;29.△ABC≌△DCE,AB=DE,线段DE可看作AB绕点O旋转180°得到;30.AB∥A′B′,且AB=A′B′,△AOB≌△A′OB′;31.略;32.略;33.方法一:图案可以看作由四个完全相同的图形组成.将其中的一个图形绕中心连续旋转3次,每次旋转角度分别为90°、180°、270°,就可以得到这个图案.方法二:图案可以看作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组成,将其中的一个图形绕中心旋转180°,就可以得到这个图案.34.(1)由题意CC′=3,BB′=3,所以BC′=1,又由题意易得重叠部分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其面积为12×1×1=12,(2)y=12(4-AD=∠MBD=60°,∠AEC=∠AMB,∠BAC=∠MAE,∠ADM=∠ADE,∠AMD=∠AED;AE=AM,EC=BM,DM=DE,(2)△AEC≌△AMB,△ADE≌△ADM.由AC=AB,AE=AM,EC=MB得△AEC≌△AMB,由AE=AM,∠DAE=∠DAM=60°,AD=AD得△ADE≌△ADM.。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 、B 静止。
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上推A ,但A 、B 仍未动,则施力F 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 .B 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C .B 与墙面间的弹力可能不变D .B 与墙面间的弹力变大【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A 物体,开始受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F 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 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A sin m g θ,若A 2sin F m g θ=,则A 、B 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还是等于A sin m g θ,所以A 、B 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不变,故A 错误; B .对整体分析,因为AB 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 、B 的总重力,施加F 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知,则B 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等于力F 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竖直向下,故B 错误; CD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始时B 与墙面的弹力为零,施加力F 后,B 与墙面的弹力变为F cos α,弹力增大,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光滑的圆柱置于斜面上,挡板AB 可绕固定轴B 转动,使挡板AB 从图示位置(90θ<︒)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挡板AB 受到的压力大小将( )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 【解析】【详解】在挡板角度变化的过程中,圆柱在重力及两个接触面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动态平衡,受力分析如下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如下图由图可知,随着木板的转动,木板对圆柱体的压力1F先变小后变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挡板受到的压力1F 也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D。
3.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固定一光滑球体,杆以另一端O为自由转动轴,而球又搁置在光滑斜面上,若杆与竖直墙面的夹角为β,斜面倾角为θ,开始时β<θ,且β+θ<90°,则为使斜面能在光滑水平面上缓慢向右运动,在球体离开斜面之前,作用于斜面上的水平外力F的大小、轻杆受力T和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逐渐增大,T逐渐减小,N逐渐减小B.F逐渐减小,T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C.F逐渐增大,T先减小后增大,N逐渐增大D.F逐渐减小,T先减小后增大,N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 、支持力N 和杆的支持力T ,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sin sin sin()N T mgβααβ==+ 解得sin sin()sin cot cos mg N mg βαβββα==+⋅+,sin sin()T mg ααβ=+ 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受到推力F 、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压力N ,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 sin α=F Mg +N cos α=F N解得sin sin sin cot cos cot cot mg mgF N mg αααβαβα⋅===⋅++N cos tan cot 1mgF Mg N Mg ααβ=+=+⋅+故随着β的增大,T 减小,F 增大,F N 增大;故ABD 错误,C 正确。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全部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为研究中国各地区入境旅游状况,建立了各省市旅游外汇收入(Y ,百万美元)、旅行社职工人数(X1,人)、国际旅游人数(X2,万人次)的模型,用某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估计结果如下:ii i X X Y 215452.11179.00263.151ˆ++-= t=(-3.066806) (6.652983) (3.378064)R 2=0.934331 92964.02=R F=191.1894 n=311)从经济意义上考察估计模型的合理性。
2)在5%显著性水平上,分别检验参数21,ββ的显著性。
3)在5%显著性水平上,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练习题3.1参考解答:(1)由模型估计结果可看出:从经济意义上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均与旅游外汇收入正相关。
平均说来,旅行社职工人数增加1人,旅游外汇收入将增加0.1179百万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增加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加1.5452百万美元。
这与经济理论及经验符合,是合理的。
(2)取05.0=α,查表得048.2)331(025.0=-t因为3个参数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048.2)331(025.0=-t ,说明经t 检验3个参数均显著不为0,即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分别对旅游外汇收入都有显著影响。
(3)取05.0=α,查表得34.3)28,2(05.0=F ,由于34.3)28,2(1894.19905.0=>=F F ,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联合起来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显著影响,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成立。
3.2 表3.6给出了有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的部分结果:表3.6 方差分析表1)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样本容量n 、残差平方和RSS 、回归平方和ESS 与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各为多少?2)此模型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为多少? 3)利用此结果能对模型的检验得出什么结论?能否确定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Y 都有显著影响?练习题3.2参考解答:(1) 因为总变差的自由度为14=n-1,所以样本容量:n=14+1=15 因为 TSS=RSS+ESS 残差平方和RSS=TSS-ESS=66042-65965=77 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k-1=3-1=2 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为:n-k=15-3=12(2)可决系数为:2659650.99883466042ES R TSS S === 修正的可决系数:222115177110.998615366042i i e n R n k y --=-=-⨯=--∑∑ (3)这说明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很显著的影响,但是还不能确定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Y 都有显著影响。
结构力学第三章习题参考解答
FAy 6 FAx 2 0
1 ql 2A
1 ql 4
取整体:M A 0
Fy 0
取AC: MC 0
取整体: Fx 0
l
l
0.45ql
FBy
1 2l
ql 3l 2
3 ql 4
FAy
ql
3 4
ql
1 4
ql
FAx
2 ql 2 l4
1 ql 2
FBx
1 ql 2
l 2
1 ql B2 3 ql 4
取左段
FNK
ql cos
3l 4
1 q 3 l 2 2 4
9 ql 2 32
D
C
q
3 ql
4
A
1 ql
l
4
1 ql
4
1 ql 4
3 ql
4
FQ KN
1 ql 2
E
4
1 ql 2 4
9 ql2 32
1 ql
B
4
ql 2 8
M KNm
l
1 ql
4
1 ql
4
1 ql
4
FN KN
1 ql2 4
1 ql 4
3-12解:
q C
q
3 ql
4
A
l
1 ql
B
4
Fy 0
FAy
1 ql 4
1 ql 4
l
l
1 ql
4
取BC:
MC 0
FBx
1 4
ql
取整体:
Fx 0
FAx
ql
1 ql 4
3 ql 4
AD段的最大弯矩 M x 3 qlx 1 qx2 dM 3 ql qx 0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若2211P MU P MU ≠,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若λ≠iiP MU ,i=1、2有应如何调整?为什么? 解:1211p M p M u u ≠,可分为1211p M p M u u >或1211p M p M u u <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
当1211p M p M u u <时,说明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就应该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
2、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在2112P P MRS >或2112P P MRS <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解:当115.01211212=>=-=P P dX dX MRS ,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1而使总效用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得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得减少对商品2得购买和增加对商品1得购买,以便获得更大得效用。
相反的,当1115.0211212=<=-=P P dX dX MRS ,那么,从不等式的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
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
这样,消费者就因为多得到0.5单位得商品2而使总效用增加。
新编物理基础学上册第3章课后习题(每题都有)详细答案
第三章3-1 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匀薄圆盘上,挖去一个直径为R 的圆孔,孔的中心在12R 处,求所剩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
分析:用补偿法(负质量法)求解,由平行轴定理求其挖去部分的转动惯量,用原圆盘转动惯量减去挖去部分的转动惯量即得。
注意对同一轴而言。
解:没挖去前大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2112J MR =① 由平行轴定理得被挖去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2222213()()2424232c M R M R J J md MR =+=⨯⨯+⨯= ②由①②式得所剩部分对通过原圆盘中心且与板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为:2121332J J J MR =-=3-2 如题图3-2所示,一根均匀细铁丝,质量为M ,长度为L ,在其中点O 处弯成120θ=︒角,放在xOy 平面内,求铁丝对Ox 轴、Oy 轴、Oz 轴的转动惯量。
分析:取微元,由转动惯量的定义求积分可得 解:(1)对x 轴的转动惯量为:2022201(sin 60)32Lx M J r dm l dl ML L ===⎰⎰ (2)对y 轴的转动惯量为:20222015()(sin 30)32296Ly M L M J l dl ML L =⨯⨯+=⎰ (3)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为:22112()32212z M L J ML =⨯⨯⨯=题图3-23-3 电风扇开启电源后经过5s 达到额定转速,此时角速度为每秒5转,关闭电源后经过16s 风扇停止转动,已知风扇转动惯量为20.5kg m ⋅,且摩擦力矩f M 和电磁力矩M 均为常量,求电机的电磁力矩M 。
分析:f M ,M 为常量,开启电源5s 内是匀加速转动,关闭电源16s 内是匀减速转动,可得相应加速度,由转动定律求得电磁力矩M 。
解:由定轴转动定律得:1f M M J β-=,即11252520.50.5 4.12516f M J M J J N m ππβββ⨯⨯=+=+=⨯+⨯=⋅ 3-4 飞轮的质量为60kg ,直径为0.5m ,转速为1000/min r ,现要求在5s 内使其制动,求制动力F ,假定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系数0.4μ=,飞轮的质量全部分布在轮的外周上,尺寸如题图3-4所示。
第三章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
)
①
2 式中 m 为整数。令 u = αr ,显然上式是 u 的周期函数,周期为 2π ,故可展开成傅里 ∞ 1 1 + sgn (cos u ) = ∑ Cn e inu 2 2 n = −∞
叶级数:
其中,
Cn =
1 2π
∫
π 2
−π 2
e −inu du =
sin (nπ 2) nπ
②
遂有:
∞ 1 1 sin (nπ 2 ) inαr 2 e + sgn cos αr 2 = ∑ 2 2 nπ n= −∞
②
σ ( f x ,0 ) 2λd i =1− f x = 1− f x f0 σ0 l
l l ≤ λd i f x ≤ (见附图3 - 4(b)) 4 2
2 1 l l σ ( f x ,0 ) = (l − λd i f x ) l − = − λd i l f x 2 2 2
λd ;两个一级分量与中央亮斑 L
附图 3-2
习题[3-2]图示
附图 3-3
归一化强度分布
[3-3]
将面积为 10 mm × 10 mm 的透射物体置于一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前焦面上作频谱分析。
用波长 λ = 0.5 µ m 的单色平面波垂直照明,要求在频谱面上测得的强度在频率 140 线/mm 以下能准确代表物体的功率谱。并要求频率为 140 线/mm 与 20 线/mm 在频谱面上的间隔为 30mm,问该透镜的焦距和口径各为多少? 解:取面积为10mm ×10mm 的透射物体的对角线方向为 x 轴。因要求在 140 线/mm 以下的 空间频率成分不受到有限孔径的渐晕效应的影响,故透镜的口径 D 应满足条件: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全章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全章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一、《运动与静止》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详细参考答案)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详细参考答案)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详细参考答案)四、《平均速度的测量》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详细参考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附详细参考答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二)(附详细参考答案)§§3.1《运动与静止》课时同步强化训练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B.汽车驶过一座桥,只能说“汽车是运动的”,而不能说“桥梁是运动的”C.一座房子造好后,固定在地面上位置不变化,所以它是绝对静止的D.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3.2012年9月,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服役,指挥员指挥航母的战斗机“歼-15”起飞的航母“style”动作令人振奋,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起飞的“歼-15”是静止的( )A.“歼-15”上的飞行员B.大海C.“辽宁号”航母D.航母上的指挥员4.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赶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确定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为参照物。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能力提升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行船B.远树C.河岸D.山峰2.图3-1-2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图3-1-2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
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5.下列选项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运动员在赛道上奔跑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中国新型隐形战机歼 20起飞6.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
观察图3-1-3中旗与烟的情况,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1-3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7.(2021·江苏无锡中考)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8.图3-1-4是滑雪运动员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以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高中数学必修3章节训练-第3章3.1.3同步训练及解析
人教A 高中数学必修3同步训练1.抽查10件产品,设事件A :至少有2件次品,则A 的对立事件为( )A .至多有2件次品B .至多有1件次品C .至多有2件正品D .至多有1件正品解析:选B.至少有2件次品包含2、3、4、5、6、7、8、9或10件次品,故它的对立事件为含有1或0件次品,即至多有1件次品.2.为办好下一届省运会,济宁市加强了对本市空气质量的监测与治理.下表是2010年12月本市空气质量状况表. 污染指数T 30 60 100 110 130 140 概率P 110 16 13 730 215 130其中污染指数T ≤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T ≤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T ≤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则该市的空气质量在本月达到良或优的概率约为( ) A.35 B.1180C.25D.59解析:选A.P =110+16+13=35. 3.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若生产中出现乙级品的概率为0.03,出现丙级品的概率为0.01,则对产品任意抽查一件抽得正品的概率约为( )A .0.04B .0.98C .0.97D .0.96解析:选D.1-0.03-0.01=0.96.4.某校为庆祝2011元旦,欲举行一次知识猜谜活动,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与纪念奖三个奖项,其中中一等奖的概率为0.1,中二等奖的概率为0.25,中纪念奖的概率为0.4,则不中奖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1-0.1-0.25-0.4=0.25.答案:0.251.如果事件A 、B 互斥,记A 、B 分别为事件A 、B 的对立事件,那么( )A .A ∪B 是必然事件B.A ∪B 是必然事件C.A 与B 一定互斥D.A 与B 一定不互斥解析:选B.用集合的Venn 图解决此类问题较为直观,如图所示,A ∪B 是必然事件.2.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白球B .至少有1个白球;至少有1个红球C .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D .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解析:选C.结合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知,对于C 中恰有1个白球,即1白1红,与恰有2个白球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因为还有2个都是红球的情况.3.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是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由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 )A .60%B .30%C .10%D .50%解析:选D.甲不输棋包含甲获胜或甲、乙两人下成和棋,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90%-40%=50%.4.掷一枚骰子的试验中,出现各点的概率均为16.事件A 表示“小于5的偶数点出现”,事件B 表示“小于5的点数出现”,则一次试验中,事件A +B (B 表示事件B 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A.13B.12C.23D.56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B 表示“大于等于5的点数出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由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 (A +B )=P (A )+P (B )=26+26=46=23. 5.从1,2,3,…,9中任取两数,其中:①恰有一个是偶数和恰有一个是奇数;②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上述各对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A .①B .②④C .③D .①③解析:选C.两数可能“全为偶数”、“一偶数一奇数”或“全是奇数”,共三种情况,利用对立事件的定义可知③正确.6.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设事件A ={抽到一等品},事件B ={抽到二等品},事件C ={抽到三等品},且已知P (A )=0.65,P (B )=0.2,P (C )=0.1.则事件“抽到的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 )A .0.7B .0.65C .0.35D .0.3解析:选C.抽到等外品的概率为P (D ),P (D )=1-P (A )-P (B )-P (C )=1-0.65-0.2-0.1=0.05,∴不是一等品的概率P =0.2+0.1+0.05=0.35.7.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若两队战平的概率是14,乙队胜的概率是13,则甲队胜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1-14-13=512. 答案:5128.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演讲比赛,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为45,那么所选3人中都是男生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A ={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B ={3人都为男生},则A 、B 为对立事件,∴P (B )=1-P (A )=15.答案:159.一盒子中有10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则此球的号码为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取2号、4号、6号、8号、10号球是互斥事件,且概率均为110,故有110+110+110+110+110=12. 答案:1210.在投掷骰子试验中,根据向上的点数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A ={出现1点},B ={出现3点或5点},C ={出现的点数为奇数},D ={出现的点数为偶数},E ={出现的点数为3的倍数}.试说明以上6个事件的关系,并求两两运算的结果.解:在投掷骰子的试验中,根据向上出现的点数有6种:1点,2点,3点,4点,5点,6点.它们构成6个事件,A i ={出现点数为i }(其中i =1,2,…,6).则A =A 1,B =A 3∪A 5,C =A 1∪A 3∪A 5,D =A 2∪A 4∪A 6,E =A 3∪A 6.则(1)事件A 与B 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事件A 包含于C ,事件A 与D 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事件A 与E 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事件B 包含于C ,事件B 与D 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事件B 与E 既不互斥也不对立,C 与D 是对立事件,C 与E 、D 与E 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2)A ∩B =∅,A ∪B =C ={出现点数为1,3或者5};A ∩C =A 1,A ∪C =C ={出现点数为1,3或者5};A ∩D =∅,A ∪D ={出现点数为1,2,4或者6};A ∩E =∅,A ∪E ={出现点数为1,3或者6};B ∩C =B ,B ∪C =C ={出现点数为1,3或者5};B ∩D =∅,B ∪D ={出现点数为2,3,4,5或者6};B ∩E =A 3,B ∪E ={出现点数为3,5或者6};C ∩D =∅,C ∪D =S (S 表示必然事件);C ∩E ={出现点数为3},C ∪E =C ={出现点数为1,3,5或者6};D ∩E =A 6,D ∪E ={出现点数为2,3,4或者6}.11.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13,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512,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为512,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解:从袋中任取一球,记事件“得到红球”、“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分别为A 、B 、C 、D ,则A 、B 、C 、D 彼此互斥,故有P (B ∪C )=P (B )+P (C )=512, P (C ∪D )=P (C )+P (D )=512, P (B ∪C ∪D )=1-P (A )=1-13=23. 解得P (B )=14;P (C )=16;P (D )=14. 即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分别是14、16、14. 12(1)求至多2人排队的概率;(2)求至少2人排队的概率.解:(1)至多2人排队的概率为P 1=0.10+0.16+0.30=0.56.(2)至少2人排队的概率为P2=1-(0.10+0.16)=0.74..关于数学名言警句大全1、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
【单元练】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三章【热力学定律】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元器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电热水壶烧水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C.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装置D.微波炉加热食物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D 解析:D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选项A正确;B.电热水壶烧水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选项B正确;C.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装置,选项C正确;D.微波炉是利用微波让食物中的极性分子做受迫振动且发生共振,从而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选项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饱和气压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B.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C.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分子力一定为零,分子势能一定最小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总熵不会减少A解析:A【分析】正确A.饱和汽的气压随温度而变。
温度越高,饱和汽的气压越大,但与热力学温度不成正比,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做的功,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是不引起其他变化,B选项中并没有限制,故B正确;C.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如下图中0r处此时分子势能一定最小,故C正确;D.用熵的概念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故D正确。
故选A。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B.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解析:DAD.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势能,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A错误;BC.内能增加,外界可能对气体做功,也可能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故BC错误。
故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C解析:C试题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和,即:△U=Q+W.解:A、物体放出热量,若外界对物体做更多的功大于放出的热量,内能可能增加,故A 错误;B、物体对外做功,如同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做功的数值,则内能增加,故B错误;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W,如二者相等,则内能可能不变,若Q>W,则内能增加,若W>Q,则内能减少,故C正确;D、物体放出热量,Q<0,同时对外做功,W<0,则△U<0,故内能一定减少,故D错误.故选C.【点评】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特殊情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公式:△U=W+Q,同时要注意符号法则的应用.5.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将一个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欧姆表连接,气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气缸和活塞间摩擦不计.则()A.若发现欧姆表示数变大,则气缸内气体压强一定减小B.若发现欧姆表示数变大,则气缸内气体内能一定减小C.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欧姆表示数将变小D.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时,则需加一定的力,这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引力B 解析:B【解析】内部气体的压强为0mgp pS=+,则气体的压强不变;欧姆表读数变大,说明气体温度降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C,体积减小,内能减小,故A错误,B正确;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故欧姆表读数将变大,故C错误;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需加一定的力,是克服内外气压差做功,故D 错误;故选B.6.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ab与竖直轴平行,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B.ab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少C.bc过程中其体体积保持不变D.cd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B解析:B【解析】AB、ab过程气体发生等温过程,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PV=C分析可知,气体的体积变大,故A正确,B错误;C、bc过程,连线过坐标原点,则bc过程中体积不变,故C正确;D、cd过程是等压变化,温度降低,由盖•吕萨克定律分析可知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故D正确;说法错误的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关键是会看图象,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能力.7.如图所示,导热的气缸开口向下,缸内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活塞下挂一个砂桶,砂桶装满砂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将砂桶底部钻一个小洞,让细砂慢慢漏出.气缸外部温度恒定不变,则A.缸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内能减小B.缸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内能减小C.缸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内能不变D.外界对气体做功,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加C解析:C试题分析:对活塞来说:0P S PS mg=+,则当m减小时,P增大;由于气体体积变大,则对外做功,W<0,由于气体的温度不变,则△E=0,气体的内能不变,故选项C正确.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压强.8.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B.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停地减少,能量不守恒C.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在一定范围内不再适用D.能量守恒说明人类不用担心能源的减少,不必节约能源C解析:C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B.能量耗散是指能量的可利用率越来越少,但是仍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C.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而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各自成立范围,故C正确;D.能量守恒,但是随着可利用能源的使用,能量的可利用率越来越少,故要节约能源,故D错误。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课时练第3章《图形的平移》(含答案解析)(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3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平移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哪一个选项的右边图形可由左边图形平移得到()A.B.C.D.2.将如图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A.B.C.D.3.在6×6方格中,将图1中的图形N平移后位置如图2所示,则图形N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A.向下移动1格B.向上移动1格C.向上移动2格D.向下移动2格4.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A.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5.如图,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已知AD=5,∠B=70°,则()A.FG=5,∠G=70°B.EH=5,∠F=70°C.EF=5,∠F=70°D.EF=5,∠E=70°6.如图,△ADE是由△DBF沿BD所在的直线平移得到的,AE、BF的延长线交于点C,若∠BFD=45°,则∠C的度数是()A.43°B.44°C.45°D.46°7.如图,面积为13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BC的长的2倍,图中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A.26cm2B.39cm2C.13cm2D.52cm28.如图,在△ABC中,∠C=90°,AC=BC=5,现将△ABC沿着CB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若平移的距离为2,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5B.8C.9D.109.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长方形风景欣赏区ABCD,长AB=50米,宽BC=20米,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米,那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从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A.90米B.98米C.80米D.88米10.如图,如果把图中任一条线段沿方格线平移1格称为“1步”,那么要通过平移使图中的3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A.4步B.5步C.6步D.7步二、填空题(共5小题)11.某小区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如图),长18米,宽10米,空白部分为两条宽度相等的小路,则草地的实际面积m2.12.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13.在如图所示的草坪上,铺设一条宽为2的小路,则小路的面积为.14.已知点A(﹣1,0)和点B(1,2),将线段AB平移至A′B′,点A′与点A对应,若点A′的坐标为(1,﹣3),则点B′的坐标为.15.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起始状态如图所示.大正方形固定不动,把小正方形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右沿直线平移,设平移的时间为t秒,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当S=2时,小正方形平移的时间为秒.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AD∥BC,且AD<BC,△ABC经过平移后到了△DEF的位置,(1)平移的方向是射线的方向,平移距离是线段的长度;(2)在观察图形时,小明发现了AD+BC=BF这一结论,你觉得这一结论成立吗?为什么?17.如图,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使点A平移到点A′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18.画图并填空:如图,在方格纸内将△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C的对应点C′.(1)画出平移后的△A′B′C′,(利用网格点和三角板画图)(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D;(3)画出AC边上的高线BE;(4)在平移过程中高BE扫过的面积为.(网格中,每一小格单位长度为1).19.平移△ABC,使得边AB移到DE的位置,如图是小刚的作业,他的作法完全正确.可由于一不小心将一团墨汁沾染到了作业本上,请设法帮小刚补全平移前后的△ABC和△DEF.20.如图,粗线A→C→B和细线A→D→E→F→G→H→B是公交车从少年宫A 到体育馆B的两条行驶路线.(1)判断两条线的长短;(2)小丽坐出租车由体育馆B到少年宫A,架设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起步价为7元,3千米以后每千米1.8元,用代数式表示出租车的收费m元与行驶路程s(s>3)千米之间的关系;(3)如果(2)中的这段路程长5千米,小丽身上有10元钱,够不够小丽坐出租车由体育馆到少年宫呢?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2.A.3.D.4.A.5.B.6.C.7.B.8.B.9.D.10.B.二、填空题(共5小题)11.128.12.110.13.16.14.(3,﹣1).15.1或6.三、解答题(共5小题)16.解:(1)平移的方向是射线BC的方向,平移距离是线段BE或CF的长度;(2)结论正确;∵△ABC经过平移后到了△DEF的位置,∴AD=BE=CF,BC=EF,∴AD+BC=BE+EF=BF.17.解:18.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如图,CD即为AB边上的中线;(3)如图,BE就是所求的高;(4)平移过程中高BE扫过的面积=4×6﹣2××2×4=24﹣8=16.故答案为:16.19.解:如图所示:20.解:(1)如图所示:根据平移可得:粗线A→C→B和细线A→D→E→F→G→H→B的长相等;(2)根据题意得:m=7+1.8(s﹣3)=(1.8s+1.6)(元);(3)当s=5时,m=7+1.8×(5﹣3)=10.6>10,∴小丽不能坐出租车由体育馆到少年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 第三章的“引子”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
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的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如下:表3.6 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等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你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的结果?3) 你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练习题3.1参考解答】: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223344t t t t t Y X X X u ββββ=++++ 回归结果如下:由F 统计量为17.87881, P 值为0.000001,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量参数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0.025(27) 2.052t =,或P 值均明显小于0.05α=,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的参数估计值为5.9911,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6辆。
由于城镇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的必要性,X3的参数估计值为-0.5231,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5231辆。
汽车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的使用, X4的参数估计值为-2.2677,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 “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2.2677辆。
3)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6652,说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变解释了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变动的66.52%,还有33.48%未被解释。
影响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的因素可能还有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等,还可以考虑纳入一些解释变量。
但是使用更多解释变量或许会面临某些基本假定的违反,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
3.2 表3.7是1994年-2011年中国的出口货物总额(Y )、工业增加值(X2)、人民币汇率(X3)的数据:表3.7 出口货物总额、工业增加值、人民币汇率数据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出口货物总额计量经济模型: 12233t t t t Y X X u βββ=+++,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
2)如果再建立如下货物总额计量经济模型: 12233ln ln t t t t Y X X u ααα=+++,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
3)分析比较两个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有什么不同。
【练习题3.2参考解答】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3.3 经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中为对某地区部分家庭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表3.8 家庭书刊消费、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数据1) 作家庭书刊消费(Y )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 )和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多元线性回归:123i i i i Y X T u βββ=+++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对模型加以检验,分析所估计模型的经济意义和作用。
2)作家庭书刊消费(Y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获得残差E1;再作家庭月平均收入(X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并获得残差E2。
3)作残差E1对残差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212i E E v α=+,估计其参数。
4)对比所估计的2ˆβ和2ˆα后,你对家庭书刊消费(Y )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 )和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参数的性质有什么认识? 【练习题3.3 参考解答】:1)作回归 123i i i i Y X T u βββ=+++,结果为:检验:模型f 统计量显著、各解释变量参数的t 检验都显著.估计结果表明家庭月平均收入(X )每增加1元,家庭书刊消费(Y )平均将增加0.08645元。
户主受教育年数(T )每增加1年,家庭书刊消费(Y )平均将增加52.37031元。
2)作家庭书刊消费(Y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获得残差E1生成E1=RESID作家庭月平均收入(X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并获得残差E2:生成E2=RESID3)作残差E1对残差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212i E E v α=+,估计其参数4)对比:所估计的2ˆ0.08645β=和2ˆ0.08645α=,这正说明了多元回归中的2ˆβ是剔除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影响或者说保持户主受教育年数(T )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月平均收入(X )对家庭书刊消费(Y )的影响,也就是偏回归系数。
3.4为了分析中国税收收入(Y )与国内生产总值(X2)、财政支出(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的关系,利用1978-2007年的数据,用EViews 作回归,部分结果如下: 表3.9 回归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LN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30/13 Time: 19:39 Sample: 1978 2007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C -2.755367 0.6400800.0002 LNX2 0.4512343.1748310.0038 LNX3 0.6271330.1615660.0006 R-squared0.987591Mean dependent var 8.341376 Adjusted R-squared S.D. dependent var 1.357225 S.E.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0.707778 Sum squared resid 0.662904 Schwarz criterion -0.520952Log likelihood 14.61668 F-statistic填补表中空缺的数据,并分析回归的结果,并评价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
【练习题3.4参考解答】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3.5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Y)、价格(X 2)和消费者收入(X 3),下表给出了解释变量2X 和.3X 对Y 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的部分结果:表3.10 方差分析表1)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样本容量n 、来自回归的平方和(ESS)、回归平方和ESS 与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各为多少?2)此模型的可决系数和修正的可决系数为多少?3)利用此结果能对模型的检验得出什么结论?能否认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2X 和3X 联合起来对某商品的需求量Y 的影响是否显著?本例中能否判断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某商品的需求量Y 也都有显著影响?【练习题3.5参考解答】:来自回归的平方和(ESS)的自由度为k-1=3-1=2残差平方和RSS 的自由度为 n-k=20-3=172) 可决系数∑∑--=-=-=222)(11Y Y e TSS RSS TSS RSS TSS R i i∑∑∑-+-=-222)ˆ()ˆ()(Y Y Y Y Y Y ii i i=377067.19+70895.00=447962.19 22270895.00110.8417()447962.19iieR Y Y ==-=-=-∑∑2R =212011(1)1(10.8417)0.8231203n R n k ----=--=-- 3) F=188533.60/4170.2941=45.2087或者 F =222030.841745.1955113110.8417n k R k R --⋅=⨯=---- 0.05(2,17) 3.5945.1955F F =<=所以可以认为模型中的解释变量2X 和3X 联合起来对某商品的需求量(Y)的影响显著 但是,判断判断两个解释变量2X 和.3X 各自对某商品的需求量Y 也都有显著影响需要t 统计量,而本例中缺t 统计量,还不能作出判断。
3.6为了分析居民银行存款变动的趋势,由《中国统计年鉴》取得1994年-2011年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国民总收入、人均GDP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等数据:表3.11 居民年底存款余额等数据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1)如果设定线性回归模型:12233445566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你预期所估计的各个参数的符号应该是什么?2)用OLS 法估计参数,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与你的预期是否相符合?对这个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你如何评价?3) 如果另外建立线性回归模型:15566t t Y X X u βββ=+++,用OLS 法估计其参数,你对该模型有什么评价?【练习题3.6参考解答】 建议学生独立完成3.7 在第二章练习题2.7的基础上,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模型改造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自己去收集样本数据,用本章的方法估计和检验这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你如何评价自己所做的这项研究? 【练习题3.7参考解答】 本题无参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