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读单【学习目标】掌握春秋旧中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本课主要介绍了哪几件大事?铁农具是何时出现的?何时得以推广的?牛耕技术是何时出现的?何时得到推广的?具有怎样的意义?铁农具和牛耕推广具有怎样的意义?都江堰修筑的时间、国家、人物、地点、地位、意义?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国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战国时期变法的作用?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问题解决单合作探究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得到推广?2.商鞅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想一想,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你的问题是】: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训练单选择题1.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江南河2.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A.魏国 B.吴国 C.秦国“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4.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5.“千祸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A.使用耒耜B.牛耕C.使用耧车 D.使用曲辕犁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演绎都江堰的巧妙设计;通过解决《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以小见大,深入了解变法的历史条件;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创设情景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看图片说故事《立木为信》师:这个成语故事叫什么?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下这个故事?生答:略师: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人要诚信。
商鞅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变法跟诚信是分不开。
那么,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就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板书1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的铁质农具”图片,简单了解铁农具的基本情况师:大家认识这些铁农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锄头,斧头,铲子,犁)师:刚才我们展示的最后一个铁农具是什么?(牛)从字形来观察,这个工具应该跟什么有关?(犁)多媒体展示牛耕图和牛尊图,简单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的意义。
教师: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得到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这幅图就是牛耕图,另一幅就是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注意: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时间是一样的,都是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过渡: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水利工程的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与实例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无论是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变。
而面对如此之大的变革,教师们如何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进入这个时代。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与实例两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帮助学生迎接大变革的时代。
一、教案设计1.背景引入:讲述本次课程的背景,包括主题、目标和意义。
教师必须明确本次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以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在讲述科技的时候,可以引入:“我们正处在两个世纪人类历史的交汇点上,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技术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在未来,机器智能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没有人能够逃避这次变革的影响。
”2.概念明确:教师讲解重要概念,例如科技、科学、、大数据等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关联和作用。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来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例如,利用来进行癌症研究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进行科学研究,并讲解实际应用场景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教师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等,从而加深对科技运用的理解和掌握。
5.作业: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知识和概念。
例如,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未来各种行业中的运用前景。
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未来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实例1.讲解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讲解、大数据等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例如,的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是自动驾驶技术,而大数据能够帮助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数据,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2.案例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一些的应用场景,例如、虚拟现实等。
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理解技术以及其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未来。
3.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科目: 历史 对象: 初一学生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圭寸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种社会性质的变革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通过各国的变法实现的。
本课分二目内容。
第一目,介绍了代表当时农业发展水平的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 广,第二目,介绍了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铁农具和牛耕春秋使用、战国推广的史实;了解各国纷纷变法 的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商鞅变法课本剧表演体会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2 )通过解决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以小见大,深入了解 变法的历史条件。
(3)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因而需要结合历史学科涉及范围广、故事性强的特点,选取课本剧、图片,通过讨论等形式,激 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教学新课 导入新课:纷发展生产,(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生产要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工具,我们首先来学习工具的改进 一、工具的改进多媒体展示考古发现:战国的铁制农具问题:从上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铁农具种类增多,分布广。
说明冶铁技术提高,促进耕种技术的提高。
多媒体打出材料:《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教学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 3、表演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 纷 ),积极进行社会变革 1、铁农具的使用:出现推广2、牛耕的使用:出现推广教师过渡:从哪些信息看出那时出现牛耕了?(学生回答)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节省了劳动力,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是也给奴隶主们带来既兴奋又痛苦的烦恼。
教学设计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情况。
2.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能促进发展,改革能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前面我们讲春秋五霸时,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穆公应列为五霸之一。
历史上也提到过秦穆公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史记·秦本纪》)但它毕竟只是占据西北一隅的一个小国。
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旧势力很大,国君权力较小,国力也远不如中原强国。
秦孝公为改变这种状况,下“求贤会”,招募人才。
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重用实行变法的。
变法之前,商鞅知道,若想顺利推行新法,首先得取得百姓的信任。
于是想了个办法,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细木竿,并对围观者说:“谁能将此木扛至北门,赏金10两。
”众人不解,议论纷纷,这样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怎有如此丰厚的奖赏?所以没人响应。
这时商鞅又说:“有谁执行我的命令,赏金50两!”众人哗然,这时人群中一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商鞅当即命人赏金50两给此人。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都说商鞅是个讲信用的人。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商鞅为什么要在而且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导入语例示二]教师在讲完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后,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第 七 课 大 变 革 的 时 代》优秀教案
C、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家。
(5)封建制度确立:方式是各国通过。
①材料解析材料一:“徙木立信”的故事。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说的是哪个时期___________哪位政治家____________。材料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耕 _______开始使用。_______时期进一步推广。它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________ 。
知识点二:著名的都江堰
时期,秦国蜀郡太守在中游修筑的,这是一项闻名世界的工程。
知识点三:商鞅变法
1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争霸战争的现实压力。
2年,商鞅在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3变法内容;;。
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达标检测
他从卫国千里迢迢来到秦国,讲述了“立木为信”的故事,实施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最终兼并天下,但其结果却作茧自缚,被秦国人杀害,结束其传奇而悲壮的一生。
知识点一:铁农具和牛耕地使用
(1)铁农具____________时期开始使用。到 _____________时,使用范围扩大。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8、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修建于( )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 西汉时期
9、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哪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
A.魏国 B.吴国 C.秦国 D.晋国
10、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茨榆坨初中七年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
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
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确实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奉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开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到铁器、牛耕的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创造、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自制生产工具》、《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假设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机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导入方案;师生共同搜集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分析其防洪灌溉原理;搜集商鞅及其变法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投影:《北京人的石器》、《半坡人的石器》、《河姆渡人的骨耜》、《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接着提问:铁农具能较快?3、铁农具的,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_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七年级历史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
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
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
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
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
从此直接引入新课。
2.“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一目,可让学生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提供的材料,自己归纳整理。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广泛推广的基本情况和意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它的基本原理,知道它是造福后代的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评价李冰和商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推广的历史事实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图的介绍,培养学生看图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讨论和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变法作用的概况,锻炼学生归纳概况能力;通过对变法结局以及商鞅最终被杀的结局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实质是为了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道理;通过对李冰、商鞅等人事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古人的智慧,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尝试的勇气,以及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为改革不惜牺牲生命的宝贵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大家看看这节课的题目是什么?生:大变革的时代师:对,从本节课的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段历史时期是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而且是大变革时代。
当时的社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人们为应对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些问题。
下面大家把书翻到36页。
先请大家预习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5分钟)师:我们首先来看今天的第一个大问题。
当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师:PPT 讨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师:首先来看第一目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师:板书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师:在学习夏商西周历史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是什么?生:青铜农具。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三、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①问题探究式教学法②讲述法③多媒体演示法(2).学法指导①阅读法②史料分析法③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前一节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情况: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内容,并战争愈演愈烈,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出示导读提纲1.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从哪些方面说明铁器和牛耕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以得到推广?2.思考并讨论铁器工具和石器、青铜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3.观看都江堰防洪灌溉原理视频,我们应从李冰身上学习什么?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变法对秦国起到什么影响?5.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讲授新课一、铁农具和牛多媒体展示:1. 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从哪些方面说明铁器和牛耕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以得到推广?生:阅读讨论并回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历史是最讲究“论从史出”的,请同学们从本课找出能耕的使用师归纳:铁农具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工具的大变革,人类由此进入铁器时代。
围扩大。
说明此结论的依据。
(一)导入新课师:前一节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情况: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师:出示导读提纲6.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从哪些方面说明铁器和牛耕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以得到推广?7.思考并讨论铁器工具和石器、青铜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8.观看都江堰防洪灌溉原理视频,我们应从李冰身上学习什么?9.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变法对秦国起到什么影响?10.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二)讲授新课二、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多媒体展示:1. 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从哪些方面说明铁器和牛耕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以得到推广?师: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原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课件进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故事情境和问题情景,化难为易,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揭示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
通过“商鞅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生产工具的改进、闻名世界的都江堰,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一内容,通过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换位思考,分别从农民、地主、旧贵族、国君、士兵等立场出发分析问题,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总结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进而通过多媒体图示,简要概括总结,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为突破这一难点,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解决故事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
再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总结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产工具图片、牛耕图、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七年级(上)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大变革时代教学目标1.课表要求(1)了解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与农耕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史实。
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了解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认识变法的作用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演讲”、表演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去,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要勇于战胜挫折,同时也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初期,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夺取了政权,但奴隶制的旧传统在各方面还有着很深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革除奴隶制残余,发展封建经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先后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其中取得最显著成效的就是商鞅变法。
2.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教学法课前准备1. “立木为信”故事演讲(人数:一位同学)2. “牛耕与人耕对比”表演(时间:一分钟;人数:七个同学)3. “奴隶主的诉说”(人数:一位同学)4. 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人数:五位同学)课前复习1.春秋的著名霸主有哪些?2.随着争霸战争的发展,诸侯国数量减少,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最主要的有七个,被称为战国七雄,它们分别是?教学过程导入: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故事,现在就由同学演讲“立木为信”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的咸阳南门前竖起了一根木杆,在北门前的商鞅坐立,一位士兵手持赏金。
一位士兵大声的喊道:“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大变革的含义?
二、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于什么时间?推广于什么时间?有何意义?
三、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指?
四、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时间、地点、人物、功能、意义)
有诗写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李太守指?伯禹指?
2、伯禹有何成就?
3、为什么说伯禹亦不如?
五、商鞅变法:
原因、目的、性质、时间、人物、内容、意义(作用、影响)、成功的原因、为什么说变法成功了?
明确:内容概括为、体现改革性质的内容是、老百姓欢迎的措施是、触犯大贵族利益的是、提高战斗力的措施是、最大影响是、县的由来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间是、标志是、我国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商鞅变法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变化?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体现了商鞅的精神为;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