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温度数值模拟
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动态仿真
总756期第二十二期2021年8月河南科技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动态仿真代兰花肖瑶瑶(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32)摘要:本文基于圆柱内热源理论建立了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
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了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动态仿真平台。
利用该仿真平台研究进口温度、进口流速、钻井深度、回填材料、土壤以及间歇运行时间比等因素对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进口温度可以提升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当进口流速为0.4~0.6m/s时,增大进口流速可以有效提升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钻井深度越深,钻孔总换热量增加明显,单位钻孔深度换热量略微减小;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对换热的影响逐渐降低;土壤的导热系数越大,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越大;采用间歇运行的方式可以提升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关键词: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动态仿真;影响因素;换热性能中图分类号:TU8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2-0104-06 Dynamic Simul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U-Shaped Buried PipeHeat ExchangerDAI Lanhua XIAO Yaoyao(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Jiangsu213032)Abstract:In this paper,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heat source inside the cylinder.The dynamic simulation platform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uried pipe heat exchanger is established in MATLAB software.The simulation platform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inlet temperature,inlet flow rate,drilling depth,backfill material,soil,and intermittent operation time ra⁃tio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uried heat exchanger.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inlet temperatur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can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ore⁃hole heat exchanger;when the inlet flow velocity is0.4~0.6m/s,increasing the inlet flow velocity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orehole heat exchanger;the deeper the drilling depth,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of the borehole is obvious,and the heat transfer per unit depth of the borehole slightly de⁃creases;however,as the operating time increases,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gradually reduces its impact on heat transfer;the greate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the greater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uried heat exchanger;the use of intermittent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of the vertical U-shaped borehole heat exchanger.Keywords:vertical U-shaped boried pipe heat exchange;dynamic simulation;influencing factors;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地源热泵技术的重点是设计出高效的地埋管换热器,地埋管换热器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埋地管道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温 降过 程 和 变 壁 温 变 热 流 的 停输 再 启 动 加 热过 程
假 设 条 件 与实 际 情 况 不 符 , 以计算 结 果 与 实 际 有 所 较大误差 ,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o 9 年代 以后, 人们对 埋 地管 道周 围土壤 温 度场 的研 究 有 了一些 深入 。李 长 俊 等 [根 据 半 无 穷 大 土 壤不 稳定 传 热 模 型 , 导 】 ] 推
管 道 周 围温度 场 ; 晓萍 [在 计 算埋 地 管道 温 时 , 张 4 ] 利 用 杜 海 默叠 加 原 理 , 用 第三 类 边 界条 件 线 热 源 加 采 热 土 壤 , 考虑 热 油管道 历史 、 壁 闭温热 流 的停 输 再 变
埋 地 管道 在输 油 工 程 中应用 广泛 。原 油在埋 地 管 道输 送 过程 中 , 需要 加 热来 降 低原 油 的粘度 。 于 对 各 种 输 油管 道 , 降低 输 油 温 度 是 一 项 有效 的节 能 降 耗 措施 。 由于外 界 非 环境 的影 响 , 但 不能 准确 地确 定 管 道 在不 同地 域 条件 、 同时 间的温 度场 变 化情 况 , 不
显。
关 键词 : 型 ; 度场 ; 模 温 土壤 ; 油 管道 热 中图 分类 号 : 7. 1 TE93 9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6 7 8 (00 1 — 04— 0 10- 9 12 1 ) 5 09 3 差分 方程 组 , 到 了问题 的 数值 解 ; 丽 萍等 [考 虑 得 庞 3 到大 气温 度季 节性 变 化及 大 地本 身 恒温 层对 输送 热 介质 管 道 的影 响 , 同时 考 虑 了 管道 周 围 土壤 热 物 性 非均 匀 的因 素 , 立 了传 热数 学模 型 。 采用 数 值计 建 并 算方 法求 解 出季 节性 温度 变 化影 响 下 的输 送 热 介质
U型垂直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掌握 和了解 地 下换 热 埋 管 周 围 的土 壤 温 度 场
1 传热模 型
的分 布是进 行 土壤 源 热 泵 系统 优化 设 计 和经 济 运 行 的关键 和前 提 。随着 土壤 源 热泵 的启 停 及 运行
时 间 的变化 , 下埋管 周 围的土壤 温度 分 布呈非 稳 地 态特性 。对 地下 垂 直换 热 埋 管周 围非 稳 态 温 度 场
地下 换热 埋管 的结 构如 图 1 示 , 热介 质在 所 传
其 中流动 方 向相 反 , 一进 一 出构成 闭式循 环 回路 。
1 1 假设 .
为简化 起见 , 传热模 型作 如下假 设 [。 : 对 卜】
① 岩土 是均 匀 的 ; ② 认 为埋 管 周 围是 无 限 大 空 间 , 管所 处 区 埋 域 同一深度 大 地原始 温度 一致 且不考 虑 地面换 热 ; ③ 岩土 和 回填 材料 热物 理参数 不 变 ; ④ 不考虑 热湿 迁移 的影 响 ; ⑤ 等 效管 不 同深 度 管 外 壁 的 温度 一 致 , 热 散 量一 致 ; ⑥ 忽 略管 壁 与 回填 材 料 、 回填 材 料 与钻 孔 壁 的接触 热 阻 。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2期
制 冷 与 空 调
REFR I GERAT I ON ND R — CON DI I A AI T ON I NG 55 5 —8
2 0 0 7 年 4 月
U型 垂 直 埋 管周 围土壤 温 度 场 的数 值 模 拟
( ah n ies yo c nea dTeh o g ) Huz o gUnvri f i c n c n l y t Se o
ABS RACT E t b i e h r n in e tta se d l ft e s l tm p r t r il r u d T sa l h s t et a s th a r n f rmo e h l e e a u e f d a o n s e o o e a v ri lU—u e o r u d s u c e tp mp e t a t b f g o n o r e h a u ,ma e u r a smua in u i g M ATL c k s n me i l i lt sn c o AB. Th e u t e twel t h a u e n s e r s l m e l wi t eme s r me t .Ob an h h n e r lso h i t m p r t r s h t i st e c a g u e ft es l e e a u e o
土壤源热泵垂直埋管周围温度场数值模拟
() 1土壤 与埋管 之 间的 传热方式 为纯导热 , 土壤按 深度分层 , 土壤 的导热系数 为常 数 , 且 每层 土壤 与埋 管 接触 良好 , 忽略 接触热 阻. () 2 由于地 表 2 以下土壤 含 水 比较少 , 略土 壤 中因水分 迁移 而引起的热 迁移. m 忽 () 3 由于地 下埋 管 为垂 直 u 型 管 , 管 距离 很近 , 两 因而 会 产生相 互 影响 , 以其外 表面 与 土壤 的换 热 所
土壤 源热泵垂直埋 管周围温度场数值模拟
施 志钢 于 立 强
( 岛建筑工程学院环境 工程系 , 青 青岛 263) 603
摘
要
针对典 型的垂 直 u 型埋管 土壤源热泵 , 笔者建立 丁埋管周围非穗态温度场的数理模 型
并利 用有 限单元 法进 行数 值模拟 计算值与 实测值吻合的很好.
导热微 分方 程应 为 二维 非稳态形式 , 柱坐 标系可写 为 : 在
P L
式中 , 丁—— 土 壤 的瞬态 温度 , ; ℃
— —
,、
7 L
1 ar o 、 x r] . a r o ] 、x r
j 磊L j 十
过程 进行 的时间 ,; s
r —— 对 称温度 场 的分 布半径 , m
收 穑 日期 :0 1 0 2 0 一l 一船
维普资讯
青 岛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第 2 卷 3
- r —— 对 称轴 即管 中心线 , m;
— —
土 壤的导 热 系数 , m ・C; w/
表 1 土壤 的物性参数
P —— 土壤 的密 度 ,g m。 k/ ; c —— 土壤 的 比热 ,Jk ℃ P k/g・ 12 1 土壤 的物 性参 数 .. 为求解微 分方程 . 方程 中的物 性参 数必须 确定 . 根据钻 井 时采得 的土壤试 样 , 可将地 下 土壤 分为两 层 , 各层土壤 物性 参数日见表 1 .
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及换热性能的提高
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地传热模型及换热性能地提高摘要高效利用可再生清洁地地热能、提高人居环境地舒适度并实现节能环保是本课题研究地主要目地 . 传统地空调系统受环境温度影响大、能效较低。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存在回灌难、污染地下水等问题。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供暖、制冷、供热水等方面具有运行稳定、效果良好等优点 , 在国外己广泛应用 . 但国内地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 , 解决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间地强化传热、系统初投资较高等问题是推动其发展地关键 . b5E2RGbCAP本文以竖直U型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地埋管换热效率地各种因素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井深、流体速度、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及支管中心距对换热地影响较为明显,当井深小于150m时,增加井深使换热器地总换热量增大,但当井深大于250m时,由于支管间热短路现象加剧,随着井深地增加总换热量趋于平缓,且钻井费用提高,因此最佳井深范围可取 150m-250m提高 u 型管内流体地流速 , 使总换热量与 u 型埋管换热器效率增加 , 当流速超过 0.8m/s 时两者地增加速率都已很低 , 而同时 u 型管进出口压降却迅速增大 , 因此, 推荐 u 型管内经济流速范围为 0.4m/s-0.8m/s. p1EanqFDPw关键词地源热泵;换热器;传热模型;换热器效率引言随着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地不断消耗 , 能源紧缺地问题日益严重 , 具有节能特点地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 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 .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温地热资源 <常温土壤或地下水)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地高效节能热泵系统 . 它卞要包括三个部分 :从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吸热 / 放热地装置;热泵机组;送风系统 . DXDiTa9E3d 根据地源热泵祸合换热系统地换热方式 , 可以把地源热泵系统分为闭式循环系统和开式循环系统 . 本文研究地是闭式循环垂直式热泵系统 . 设置地热换热器是闭环地源热泵(或称地下偶合热泵)空调系统地最大特点 . 这种地热换热器中地传热是管内流体与周围岩土之间地换热 , 与两种流体之间换热地常规换热器有很大地不同 . 通常地热换热器有水平和竖直两种布置方式 . 竖直布置地地热换热器通常都是在钻孔内布置 U 型地塑料管 ,再加上回填材料 , 与周围岩土构成一个整体 . 由于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具有占地少、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己成为工程应用中地主导形式 . 对其传热模型地研究也就成为开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首要地课题 .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主要缺点是其地热换热器地初投资较高 ,这也是阻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发展地主要原因之一 . 因此对地热换热器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提供可靠地设计计算模型是降低地热换热器造价地重要途径, 也是推广地源热泵地关键技术之一 [1]. RTCrpUDGiT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地研究,在工程上国内外主要使用线热源模型和柱热源模型[2-3],虽然模型考虑了 U型管地具体形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但由于使用地都是一维模型 , 只研究某水平平面 , 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换热区域地换热情况[4-5]. 刁乃仁等通过解读地方法得出了一维和准二维地模型 [6].. 但其一维和二维模型主要是建立在回填土区域 , 由于 U 型管地下换热器传热地不均匀性 , 回填土最外层地壁温显然不是均匀地 . 而且在非稳态过程中 , 回填土最外层壁温很难确定.为了研究整个换热区域地情况,本文使用CFD数值仿真软件对地下 U 型管换热器进行了模拟,进而研究了 U型管换热器主要参数对U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地影响 .5PCzVD7HxA1.数学模型1. 1 假设条件由于 U 型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地几何形状和土壤传热地复杂性 , 为了减少网格数量和降低计算地难度 , 所以要进行必要地简化 . 同时, 为了保持所得结果地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 作如下假设 : jLBHrnAILg<1 )土壤是均匀地 , 而目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土壤地热物性不变 . 由于地下换热器引起地土壤温度变化比较小 , 因此可以这样假设 . xHAQX74J0X<2 )忽略土壤中水分迁移地影响 .( 3> 忽略 U 型管管壁与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与土壤之间地接触热阻 .(4> 忽略地表温度波动以及埋管深度对土壤温度地影响,认为土壤温度均匀一致,初始阶段为当地地年平均气温.LDAYtRyKfE(5> 认为U型管底部弯管是绝热地,而流体地速度分布和方向改变.(6>钻孔间距足够大,忽略孔与孔之间地传热影响.1.2 一维导热模型工程上对单U型埋管与地层地传热问题,通常分为两部分来处理.一是钻孔内部地传热,二是由钻孔壁面至外部地层之间地换热.与钻孔壁以外部分地传热过程相比,由于钻孔内部(包括回灌材料、管壁及传热介质>地几何尺寸和热容量都相对要小得多,而且其温度变化都较为缓慢,因此可将钻孔内部地传热过程当作稳态地传热过程来处理.除了对于讨论地时间尺度小于数小时地动态问题外,这样地简化已被证明是合理地和方便地.另一方面,由于钻孔地深度远大于其直径,因此,岩土和钻孔地回灌材料中地轴向导热,与横截面内地导热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由于U型管地结构特点,钻孔横截面上地导热明显是二维地,求解较为困难. 因此,工程上采用地最简单地模型是把钻孔中U型管地两个支管简化为一个当量地单管[8],由此回避了 U型埋管两支管与钻孔因不同轴而带来地复杂问题,并进而把钻孔内部地导热简化为一维导热.显然,这样地模型缺乏理论依据,过于粗糙, 当然无法讨论U型管两支管地位置及其相互间地传热对整个换热过程地影响.简化地一维模型不能反映管间距和孔外地层地导热系数对孔内热阻地影响.Zzz6ZB2Ltk1.3二维导热模型在忽略轴向导热地条件下,如果U型管地两根支管单位长度地热流分别为q1 和q2,根据线性迭加原理,所讨论地稳态温度场应该是这两个热流作用产生地过余温度场地叠加.这就是钻孔横截面上地二维稳态导热模型[7]. dvzfvkwMI1二维模型地引入,对于钻孔横截面上地导热热阻,包括支管与孔壁间地热阻和两支管间地热阻,给出了定量地解读式,进而可以分析讨论U型管在钻孔中地几何配置对导热地影响.因此,二维模型明显优于一维模型.但是在此二维模型中也没有考虑两支管内流体温度沿深度方向地变化.rqyn14ZNXI1.4准三维导热模型一、二维模型都因为没考虑流体温度沿程地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各个横截面上地传热量;而且忽略了U型管由于两支管中流体温度地不同而引起地热流“短路”现象.因此,在二维模型地基础上,流体温度在深度方向地变化必须予以考虑.考虑管内流体温度沿着深度方向上地变化,为保持模型地简明,钻孔内固体部分地轴向导热仍忽略不计.这可称为准三维模型[8]. EmxvxOtOco2.各种因素对换热性能地影响2. 1管腿中心距和竖井直径地影响将U形管地管腿中心距分别设为100mm, 80mm, 60mm其他条件与上述模型一样,计算所得每 M深井地平均热流量为 28.82w/m, 27.43w/m,25.13w/m.由此可见,中心距越小时,热流量越小,这是因为,管腿中心距越小,管腿之间相互影响越大.在热阻一定地情况下,埋管周围温度越高,热流量越大,两管腿之间影响越小,相反,埋管周围温度越低,热流量就越小,两管腿之间影响就越大.U型管周围部分,温度依次降低,也正说明了热流量随管腿中心距地减小而减少.而且管腿中心距由84mm 到60mm热流量下降地程度是1 OOmrSJ 80mnd地 1.65倍,这也正说明:管腿中心距越小,热流量减少地程度越大,反过来说,中心距越大,热流量增大地程度越小.SixE2yXPq5流动压力损失分别为 29.98kpa. 3d.35kpa. 30.78kpa, 由此可见,中心距小时,水流经过 U形弯管时,局部压力损失较大,所以总体压力损失稍大.但是6ewMyirQFL管腿中心距为60mm时,压力损失仅比管腿中心距为100mm时大2.7%,因此管腿中心距对压力损失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kavU42VRUs因此,在竖并允许地范围内,为了保证较大地热流量和较小地压力损失,尽量保持较大地管腿中心距,但是由于管腿中心距越大,增加地热流量就越少,因此,没有必要为保持较大管腿中心距,而增加竖井直径,这样会得不偿失.将竖井地直径分别设为200mm. 250mm. 300mn其他条件与上述模型相似,得到地单位深井热流量分别为 28.82w/m. 29.7w/m, 30.35w/m, 这是因为回填物地热阻小于周围土壤 ,竖井直径加大相当于传热热阻减小 , 所以热流量较大 . 但是由计算结果可知,直径为300mn竖井地热流量仅比200mm竖井地热流量大 5%,可见竖井直径对热流量地影响并不很大 .综上所述 , 工程上应使用适宜打井地经济合理地竖直直径 , 而不要为增大有限地热流量而使用大地竖直直径 , 因为这样做会增大工程造价 , 而其优化传热效果并不明显 .2. 2 回填材料热导率对换热效率地影响当考虑地源热泵地性能时 , 回填材料是非常重要地 , 材料要有一个较大地导热率以增加土壤地传热量 , 但这个导热率如果太大地话 , 系统反而可能产生热短路现象(热短路现象是指 :U 型管两管脚之间存在温差 , 温差最大处位于 U 型管进出口处,越往下,温差呈递减趋势,由于U型管进出口处温差大,加之两管间距离较小, 在这里可能发生较强地热量传递 , 从而使出水温度在进口段较短距离内下降(上升>很大, 以致影响传热 . y6v3ALoS892. 3 钻孔深度对换热效率地影响除进水管进水水温取 40C、支管间距取为150mm钻孔深度改变以外,主要参数同表2.通过CFD莫拟计算,结果见图1和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钻孔深度增加时,出水口出水平均温度几乎是线性下降,但当钻孔深度超过80m后, 两支管地温升比急剧增加,从80m地 2急剧增加到100m地3,支管间地漏热加剧从而降低了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 . 因此, 建议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 对要求较低出水温度地工况可以使用两个 U型管并联工作来减少支管间地温升比,提高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 .M2ub6vSTnP30^0 SO1090 10钻孔深度/m图1出水温度随钻孔深度地变化曲线Fig.5 Change of the outlet water temperature with holedepth OYujCfmUCwand outlet temperatures2.4不同流速对热效率地影响 根据工程经验,管内流速一般都小于1.2m/s,拟选取1.2m/s,0.9m/s,0.6m/s,0.5m/s,0.4m/s,0.3m/s,0.2m/s,0.15m/s. 流速为 1.2m/s 时,管内流动雷诺数为20000,0.12m/s 时,雷诺数为2000,这样地选取覆盖了从过 渡流到旺盛紊流地不同流态,其单位井深平均热流量变化情况如图7. sQsAEJkW5T由图3可知,在进口水温一定时,传热量随流速增大而增加,但是变化趋势逐 渐变缓•流速在0.12-0.4m/s 地阶段,换热量随流速地增加幅度较大 ,而0.4- 31 iH图2两支管地温升比随钻孔深度地变化曲线Fig.6 Change of the specific value between inlet with hole depth euts8ZQVRd0.6m/s地阶段,换热量随流速地增长幅度较小,约为原来地一半甚至更小,流速在0.6m/s以上时,换热量随流速地增加改变地幅度已经很小,也就是说,每增加单位流速得到地热流量增量随着流速地增加在减小.GMsIasNXkA图3不同流速下热流量地变化趋势3.结论(1>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地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地增大而增加,但当支管间距增加到一定值后支管问距地增加对 U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地影响变弱. 在使用地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变大时,支管间距地变化对U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变大,因此建议在使用高热导率材料地同时应该适当加大U型管两支管地间距.TlrRGchYzg<2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地换热效率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地增加而增大•为了提高U型管地下换热器效率,应该努力提高回填土层地热导率.7EqZcWLZNX (3)在钻孔深度增加时,出水口出水温度几乎成线性下降;但是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地温升比急剧增加,从80m地2急剧增加100m地3,支管间地热损失加剧,从而降低了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钻孔深度不要太深,对要求较低出水温度地工况可以使用两个U型管并联工作来减小支管间地温升比,提高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lzq7IGf02E数减小,如果流动状态由紊流流动变为层流流动 , 则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就很显著并且由于地下换热埋管是闭环系统 , 水泵扬程只需克服沿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不考虑提升高度 , 因此, 流速可以适当取高一些 , 以保证管内流体流动处于紊流状态,从而增加对流换热系数 .但是如果流速过高 , 压力损失会很大 , 增大了循环水泵地扬程 , 得不偿失 , 因此 , 我们应综合考虑热流量和压力地损失 . zvpgeqJ1hk4.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目前地源热泵系统地应用以每年10%左右地速度递增 , 未来对于该系统地研究将更集中于高效率和低投资方面 . 未来对于地源热泵系统地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4.1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拟研究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对地源热泵系统能耗、设计、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地手段已经成为对于研究地重要方式之一 , 而地下埋管换热器 <ground-loop heat exchanger ) 是地源热泵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 , 它地换热情况是研究地重点 , 因此对于地源热泵系统地仿真模拟 ,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地建立和优化 .4.2 地源热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对地源热泵系统而言 , 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长期稳定地制冷或供热是评判该系统优劣地标准 . 建筑物冷热负荷和地下埋管换热器向土壤地排吸热量不均、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换热量受地下水渗流影响等问题 , 同时空调系统中多种冷热源地综合利用已越来越普遍 , 因此对于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3 地下埋管换热器填料优化研究对于地下埋管换热器孔洞中填料地优化研究有利于提高地下埋管换热器和土壤之间地换热量 , 提高系统地效率 . 4.4 土壤导热率测试技术研究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传热过程较为复杂 , 涉及地因素较多 , 因此建立和完善地下传热模型 , 使其具有更好地适应性和计算精度 , 为地下埋管换热器地设计和土壤热物性地测定提供理论基础必将成为研究工作地重点 . 同时, 在系统地施工中 , 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通过测试和仿真 ,从而得到土壤物性参数 , 是目前实际工程中所关心主要技术问题之一 .4.5 多种影响因素地考虑和螺旋埋管等不常见换热器地研究现有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以垂直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仿真模型居多 , 而对于水平埋管、倾斜埋管以及螺旋埋管地建模研究相对而言有所欠缺.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地不断发展 , 考虑到管群地影响、土壤冻融地影响、地下水渗流等相关因素地影响, 必然需要对地下埋管换器仿真模型加大研究地投入 . NrpoJac3v1 参考文献[1]曾和义,刁乃仁, 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地传热分析 .太阳能学报 ,2004,25(3> : 3991nowfTG4KI[2]Gu Yian, O ' Neal Dennis L.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ransientheat conduction in a composite region with a cylindrical heat source.Trans ASME,1995,117:242 fjnFLDa5Zo[3]柳晓雷, 王德林,方肇洪. 垂直埋管地源热泵地圆柱面传热模型及简化计算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6( 1>: 47 tfnNhnE6e5C,Spitler ,J D. A short time step response factor[4] Y avuzturkmodel HbmVN777sLfor vertical ground loop heat exchangers. ASHREAETrans , V7l4jRB8Hs1999, 105( 2>:475[5] Muraya N K ,O ' Neal D L,Heffingt on W M. Thermal interferenceof adjacent legs in a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for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ASHREAE Trans,1996,102(2>:1283lcPA59W9[6]刁乃仁,曾和义,方肇洪.竖直U型管地热换热器地准三维传热模型. 热能动力工程 .2003, 18( 4> : 387[7]. Diao N R, Cui P and Fang Z H, The thermal resistance in a borehole of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Proceeding of 1th2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Conference,France, 2002.mZkklkzaaP[8]曾和义,方肇洪.U形管地热换热器中介质轴向温度地数学模型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17(1>:7-11.AVktR43bpw。
寒区地下U型埋管换热器及周围土壤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
寒区地下U型埋管换热器及周围土壤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陈忠华;杜明俊;马贵阳;戚积功【摘要】针对东北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建立埋地U型管换热器及周围土壤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对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时刻U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对越大,换热效果越显著,且采用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回填管井,达到稳态之前,不同深度的热作用半径具有不稳定性,模拟符合实际.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0(039)004【总页数】4页(P442-444,448)【关键词】U型管换热器;有限容积法;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作者】陈忠华;杜明俊;马贵阳;戚积功【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O019地源热泵利用地下一年四季温度恒定的特性及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进行供热制冷,是热泵的一种。
在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地源热泵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地埋管热泵的广泛推广需要开展对埋管换热器存在的一些应用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及热泵系统对周围土壤温度场作用的变化规律等问题[1]。
因此研究不同导热系数的回填材料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
地下埋管换热器与其周围回填材料和土壤的传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稳态换热过程,一方面,换热器的埋管方式,土壤物性参数,地下水文参数,回填材料及地表气象参数等都影响着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另一方面,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又与热泵机组的运行特性相互影响[2],因此以往对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传热模型的建立均是在一定假设基础上进行的[3],数值模拟是一种新兴的仿真计算方法,因其具备对复杂流动传热及边界条件进行分析求解的能力,因而成为近年来用于研究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4-7]。
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及换热性能的提高
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地传热模型及换热性能地提高摘要高效利用可再生清洁地地热能、提高人居环境地舒适度并实现节能环保是本课题研究地主要目地 . 传统地空调系统受环境温度影响大、能效较低。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存在回灌难、污染地下水等问题。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供暖、制冷、供热水等方面具有运行稳定、效果良好等优点 , 在国外己广泛应用 . 但国内地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 , 解决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间地强化传热、系统初投资较高等问题是推动其发展地关键 . b5E2RGbCAP本文以竖直U型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地埋管换热效率地各种因素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井深、流体速度、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及支管中心距对换热地影响较为明显,当井深小于150m时,增加井深使换热器地总换热量增大,但当井深大于250m时,由于支管间热短路现象加剧,随着井深地增加总换热量趋于平缓,且钻井费用提高,因此最佳井深范围可取 150m-250m提高 u 型管内流体地流速 , 使总换热量与 u 型埋管换热器效率增加 , 当流速超过 0.8m/s 时两者地增加速率都已很低 , 而同时 u 型管进出口压降却迅速增大 , 因此, 推荐 u 型管内经济流速范围为 0.4m/s-0.8m/s. p1EanqFDPw关键词地源热泵;换热器;传热模型;换热器效率引言随着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地不断消耗 , 能源紧缺地问题日益严重 , 具有节能特点地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 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 .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温地热资源 <常温土壤或地下水)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地高效节能热泵系统 . 它卞要包括三个部分 :从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吸热 / 放热地装置;热泵机组;送风系统 . DXDiTa9E3d 根据地源热泵祸合换热系统地换热方式 , 可以把地源热泵系统分为闭式循环系统和开式循环系统 . 本文研究地是闭式循环垂直式热泵系统 . 设置地热换热器是闭环地源热泵(或称地下偶合热泵)空调系统地最大特点 . 这种地热换热器中地传热是管内流体与周围岩土之间地换热 , 与两种流体之间换热地常规换热器有很大地不同 . 通常地热换热器有水平和竖直两种布置方式 . 竖直布置地地热换热器通常都是在钻孔内布置 U 型地塑料管 ,再加上回填材料 , 与周围岩土构成一个整体 . 由于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具有占地少、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 ,己成为工程应用中地主导形式 . 对其传热模型地研究也就成为开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首要地课题 .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主要缺点是其地热换热器地初投资较高 ,这也是阻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发展地主要原因之一 . 因此对地热换热器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提供可靠地设计计算模型是降低地热换热器造价地重要途径, 也是推广地源热泵地关键技术之一 [1]. RTCrpUDGiT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地研究,在工程上国内外主要使用线热源模型和柱热源模型[2-3],虽然模型考虑了 U型管地具体形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但由于使用地都是一维模型 , 只研究某水平平面 , 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换热区域地换热情况[4-5]. 刁乃仁等通过解读地方法得出了一维和准二维地模型 [6].. 但其一维和二维模型主要是建立在回填土区域 , 由于 U 型管地下换热器传热地不均匀性 , 回填土最外层地壁温显然不是均匀地 . 而且在非稳态过程中 , 回填土最外层壁温很难确定.为了研究整个换热区域地情况,本文使用CFD数值仿真软件对地下 U 型管换热器进行了模拟,进而研究了 U型管换热器主要参数对U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地影响 .5PCzVD7HxA1.数学模型1. 1 假设条件由于 U 型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地几何形状和土壤传热地复杂性 , 为了减少网格数量和降低计算地难度 , 所以要进行必要地简化 . 同时, 为了保持所得结果地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 作如下假设 : jLBHrnAILg<1 )土壤是均匀地 , 而目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土壤地热物性不变 . 由于地下换热器引起地土壤温度变化比较小 , 因此可以这样假设 . xHAQX74J0X<2 )忽略土壤中水分迁移地影响 .( 3> 忽略 U 型管管壁与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与土壤之间地接触热阻 .(4> 忽略地表温度波动以及埋管深度对土壤温度地影响,认为土壤温度均匀一致,初始阶段为当地地年平均气温.LDAYtRyKfE(5> 认为U型管底部弯管是绝热地,而流体地速度分布和方向改变.(6>钻孔间距足够大,忽略孔与孔之间地传热影响.1.2 一维导热模型工程上对单U型埋管与地层地传热问题,通常分为两部分来处理.一是钻孔内部地传热,二是由钻孔壁面至外部地层之间地换热.与钻孔壁以外部分地传热过程相比,由于钻孔内部(包括回灌材料、管壁及传热介质>地几何尺寸和热容量都相对要小得多,而且其温度变化都较为缓慢,因此可将钻孔内部地传热过程当作稳态地传热过程来处理.除了对于讨论地时间尺度小于数小时地动态问题外,这样地简化已被证明是合理地和方便地.另一方面,由于钻孔地深度远大于其直径,因此,岩土和钻孔地回灌材料中地轴向导热,与横截面内地导热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由于U型管地结构特点,钻孔横截面上地导热明显是二维地,求解较为困难. 因此,工程上采用地最简单地模型是把钻孔中U型管地两个支管简化为一个当量地单管[8],由此回避了 U型埋管两支管与钻孔因不同轴而带来地复杂问题,并进而把钻孔内部地导热简化为一维导热.显然,这样地模型缺乏理论依据,过于粗糙, 当然无法讨论U型管两支管地位置及其相互间地传热对整个换热过程地影响.简化地一维模型不能反映管间距和孔外地层地导热系数对孔内热阻地影响.Zzz6ZB2Ltk1.3二维导热模型在忽略轴向导热地条件下,如果U型管地两根支管单位长度地热流分别为q1 和q2,根据线性迭加原理,所讨论地稳态温度场应该是这两个热流作用产生地过余温度场地叠加.这就是钻孔横截面上地二维稳态导热模型[7]. dvzfvkwMI1二维模型地引入,对于钻孔横截面上地导热热阻,包括支管与孔壁间地热阻和两支管间地热阻,给出了定量地解读式,进而可以分析讨论U型管在钻孔中地几何配置对导热地影响.因此,二维模型明显优于一维模型.但是在此二维模型中也没有考虑两支管内流体温度沿深度方向地变化.rqyn14ZNXI1.4准三维导热模型一、二维模型都因为没考虑流体温度沿程地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各个横截面上地传热量;而且忽略了U型管由于两支管中流体温度地不同而引起地热流“短路”现象.因此,在二维模型地基础上,流体温度在深度方向地变化必须予以考虑.考虑管内流体温度沿着深度方向上地变化,为保持模型地简明,钻孔内固体部分地轴向导热仍忽略不计.这可称为准三维模型[8]. EmxvxOtOco2.各种因素对换热性能地影响2. 1管腿中心距和竖井直径地影响将U形管地管腿中心距分别设为100mm, 80mm, 60mm其他条件与上述模型一样,计算所得每 M深井地平均热流量为 28.82w/m, 27.43w/m,25.13w/m.由此可见,中心距越小时,热流量越小,这是因为,管腿中心距越小,管腿之间相互影响越大.在热阻一定地情况下,埋管周围温度越高,热流量越大,两管腿之间影响越小,相反,埋管周围温度越低,热流量就越小,两管腿之间影响就越大.U型管周围部分,温度依次降低,也正说明了热流量随管腿中心距地减小而减少.而且管腿中心距由84mm 到60mm热流量下降地程度是1 OOmrSJ 80mnd地 1.65倍,这也正说明:管腿中心距越小,热流量减少地程度越大,反过来说,中心距越大,热流量增大地程度越小.SixE2yXPq5流动压力损失分别为 29.98kpa. 3d.35kpa. 30.78kpa, 由此可见,中心距小时,水流经过 U形弯管时,局部压力损失较大,所以总体压力损失稍大.但是6ewMyirQFL管腿中心距为60mm时,压力损失仅比管腿中心距为100mm时大2.7%,因此管腿中心距对压力损失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kavU42VRUs因此,在竖并允许地范围内,为了保证较大地热流量和较小地压力损失,尽量保持较大地管腿中心距,但是由于管腿中心距越大,增加地热流量就越少,因此,没有必要为保持较大管腿中心距,而增加竖井直径,这样会得不偿失.将竖井地直径分别设为200mm. 250mm. 300mn其他条件与上述模型相似,得到地单位深井热流量分别为 28.82w/m. 29.7w/m, 30.35w/m, 这是因为回填物地热阻小于周围土壤 ,竖井直径加大相当于传热热阻减小 , 所以热流量较大 . 但是由计算结果可知,直径为300mn竖井地热流量仅比200mm竖井地热流量大 5%,可见竖井直径对热流量地影响并不很大 .综上所述 , 工程上应使用适宜打井地经济合理地竖直直径 , 而不要为增大有限地热流量而使用大地竖直直径 , 因为这样做会增大工程造价 , 而其优化传热效果并不明显 .2. 2 回填材料热导率对换热效率地影响当考虑地源热泵地性能时 , 回填材料是非常重要地 , 材料要有一个较大地导热率以增加土壤地传热量 , 但这个导热率如果太大地话 , 系统反而可能产生热短路现象(热短路现象是指 :U 型管两管脚之间存在温差 , 温差最大处位于 U 型管进出口处,越往下,温差呈递减趋势,由于U型管进出口处温差大,加之两管间距离较小, 在这里可能发生较强地热量传递 , 从而使出水温度在进口段较短距离内下降(上升>很大, 以致影响传热 . y6v3ALoS892. 3 钻孔深度对换热效率地影响除进水管进水水温取 40C、支管间距取为150mm钻孔深度改变以外,主要参数同表2.通过CFD莫拟计算,结果见图1和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钻孔深度增加时,出水口出水平均温度几乎是线性下降,但当钻孔深度超过80m后, 两支管地温升比急剧增加,从80m地 2急剧增加到100m地3,支管间地漏热加剧从而降低了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 . 因此, 建议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 对要求较低出水温度地工况可以使用两个 U型管并联工作来减少支管间地温升比,提高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 .M2ub6vSTnP30^0 SO1090 10钻孔深度/m图1出水温度随钻孔深度地变化曲线Fig.5 Change of the outlet water temperature with holedepth OYujCfmUCwand outlet temperatures2.4不同流速对热效率地影响 根据工程经验,管内流速一般都小于1.2m/s,拟选取1.2m/s,0.9m/s,0.6m/s,0.5m/s,0.4m/s,0.3m/s,0.2m/s,0.15m/s. 流速为 1.2m/s 时,管内流动雷诺数为20000,0.12m/s 时,雷诺数为2000,这样地选取覆盖了从过 渡流到旺盛紊流地不同流态,其单位井深平均热流量变化情况如图7. sQsAEJkW5T由图3可知,在进口水温一定时,传热量随流速增大而增加,但是变化趋势逐 渐变缓•流速在0.12-0.4m/s 地阶段,换热量随流速地增加幅度较大 ,而0.4- 31 iH图2两支管地温升比随钻孔深度地变化曲线Fig.6 Change of the specific value between inlet with hole depth euts8ZQVRd0.6m/s地阶段,换热量随流速地增长幅度较小,约为原来地一半甚至更小,流速在0.6m/s以上时,换热量随流速地增加改变地幅度已经很小,也就是说,每增加单位流速得到地热流量增量随着流速地增加在减小.GMsIasNXkA图3不同流速下热流量地变化趋势3.结论(1>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地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地增大而增加,但当支管间距增加到一定值后支管问距地增加对 U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地影响变弱. 在使用地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变大时,支管间距地变化对U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变大,因此建议在使用高热导率材料地同时应该适当加大U型管两支管地间距.TlrRGchYzg<2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地换热效率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地增加而增大•为了提高U型管地下换热器效率,应该努力提高回填土层地热导率.7EqZcWLZNX (3)在钻孔深度增加时,出水口出水温度几乎成线性下降;但是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地温升比急剧增加,从80m地2急剧增加100m地3,支管间地热损失加剧,从而降低了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钻孔深度不要太深,对要求较低出水温度地工况可以使用两个U型管并联工作来减小支管间地温升比,提高单位管长地换热效率.lzq7IGf02E数减小,如果流动状态由紊流流动变为层流流动 , 则对流换热系数变化就很显著并且由于地下换热埋管是闭环系统 , 水泵扬程只需克服沿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不考虑提升高度 , 因此, 流速可以适当取高一些 , 以保证管内流体流动处于紊流状态,从而增加对流换热系数 .但是如果流速过高 , 压力损失会很大 , 增大了循环水泵地扬程 , 得不偿失 , 因此 , 我们应综合考虑热流量和压力地损失 . zvpgeqJ1hk4.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目前地源热泵系统地应用以每年10%左右地速度递增 , 未来对于该系统地研究将更集中于高效率和低投资方面 . 未来对于地源热泵系统地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4.1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拟研究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对地源热泵系统能耗、设计、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地手段已经成为对于研究地重要方式之一 , 而地下埋管换热器 <ground-loop heat exchanger ) 是地源热泵系统地重要组成部分 , 它地换热情况是研究地重点 , 因此对于地源热泵系统地仿真模拟 , 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地建立和优化 .4.2 地源热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对地源热泵系统而言 , 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长期稳定地制冷或供热是评判该系统优劣地标准 . 建筑物冷热负荷和地下埋管换热器向土壤地排吸热量不均、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换热量受地下水渗流影响等问题 , 同时空调系统中多种冷热源地综合利用已越来越普遍 , 因此对于地下埋管换热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3 地下埋管换热器填料优化研究对于地下埋管换热器孔洞中填料地优化研究有利于提高地下埋管换热器和土壤之间地换热量 , 提高系统地效率 . 4.4 土壤导热率测试技术研究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传热过程较为复杂 , 涉及地因素较多 , 因此建立和完善地下传热模型 , 使其具有更好地适应性和计算精度 , 为地下埋管换热器地设计和土壤热物性地测定提供理论基础必将成为研究工作地重点 . 同时, 在系统地施工中 , 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通过测试和仿真 ,从而得到土壤物性参数 , 是目前实际工程中所关心主要技术问题之一 .4.5 多种影响因素地考虑和螺旋埋管等不常见换热器地研究现有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以垂直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仿真模型居多 , 而对于水平埋管、倾斜埋管以及螺旋埋管地建模研究相对而言有所欠缺.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地不断发展 , 考虑到管群地影响、土壤冻融地影响、地下水渗流等相关因素地影响, 必然需要对地下埋管换器仿真模型加大研究地投入 . NrpoJac3v1 参考文献[1]曾和义,刁乃仁, 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地传热分析 .太阳能学报 ,2004,25(3> : 3991nowfTG4KI[2]Gu Yian, O ' Neal Dennis L.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ransientheat conduction in a composite region with a cylindrical heat source.Trans ASME,1995,117:242 fjnFLDa5Zo[3]柳晓雷, 王德林,方肇洪. 垂直埋管地源热泵地圆柱面传热模型及简化计算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6( 1>: 47 tfnNhnE6e5C,Spitler ,J D. A short time step response factor[4] Y avuzturkmodel HbmVN777sLfor vertical ground loop heat exchangers. ASHREAETrans , V7l4jRB8Hs1999, 105( 2>:475[5] Muraya N K ,O ' Neal D L,Heffingt on W M. Thermal interferenceof adjacent legs in a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for a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ASHREAE Trans,1996,102(2>:1283lcPA59W9[6]刁乃仁,曾和义,方肇洪.竖直U型管地热换热器地准三维传热模型. 热能动力工程 .2003, 18( 4> : 387[7]. Diao N R, Cui P and Fang Z H, The thermal resistance in a borehole of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Proceeding of 1th2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Conference,France, 2002.mZkklkzaaP[8]曾和义,方肇洪.U形管地热换热器中介质轴向温度地数学模型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17(1>:7-11.AVktR43bpw。
地埋管换热器地下传热数值模拟
地埋管换热器地下传热数值模拟以长沙地区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其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5年的土壤温度分布情况,在不考虑土壤与外界空气的传热情况下,空调季与其后过度季的土壤平均温度差别较小,但过度季土壤温度分布比空调季更均匀。
冬夏季地埋管换热量的不平衡将导致土壤温度的变化,埋管放热量大于吸热量时,土壤温度将逐年上升,反之将逐年下降,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空调系统的持续运行。
空调系统第一年是从夏季制冷开始运行还是从冬季制热开始运行对土壤的温度影响较大,应该根据建筑的空调负荷及土壤热物性综合考虑确定。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引言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资源的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系统通过地源热泵将地下的热能提取出来对建筑供暖,或者将建筑中热能释放到地下从而实现对建筑的制冷[1]。
夏季,可将建筑内的热能储存于地层中以备冬用,同样,冬季可以将富余的冷量储存于地层以备夏用。
这样,通过利用地层自身的热工性能实现对建筑物和环境的能量交换。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热能向高温转移。
理论上,地源热泵消耗1kW电能,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2]。
比电锅炉加热节电2/3以上;比燃料锅炉节能1/2以上。
由于地源热泵的冷、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定,长沙地区一般为16.8℃左右[3],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
因此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地源热泵的政策,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取得了较快发展[4]。
地源热泵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和地表水源热泵等[5]。
土壤源热泵技术能否被广泛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确、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法和计算工具,地下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性能研究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部件。
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地下土壤温度产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U型垂直埋管属于土壤源热泵的一种,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等特性,而且经济效益显著[6]适用于城乡居民住所及办公楼等的采暖、制冷需求。
U管埋地换热器周围土壤传热性能测试方法
【 键 词 】 传热系数 ;线源模型:柱源模型;数值分析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T 1 U19
文献标识码 A
TheM e ho e s i het e mal op r is t d on M a urng t h r Pr e te o la o d he Gr nd o He tEx ha e t b nd Pi ft Soi r un t ou he Lo p a c ng rwih a U- e pe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1 2 0 年 9月 07
制 冷 与 空调
Re rg r t n a dAi Co d t n n f e a i n r n i o i g i o i
Vl . . 0 21 1 No 3 S p 2 0 .3 5 e . 0 75 ~ 8
O 前 言
设 计 地源 热 泵 空 调系 统 ,最 关 键 是 设计 埋 地 换热 器 。埋地 换热 器 受土壤 传 热特性 、土壤 的初 始 温度 、钻 孔 内外热 阻、循 环液 体流速 与 流量等 因素 的影 响 ,致 使 很难 准确 确 定 埋 地 换热 器 的传 热 性 能 。其 中,土壤 的传 热特 性对 埋地换 热器 的影 响相 当大 。因此 ,为 了更准 确地 确 定垂直u型管埋 地 换 热器 钻井深 度 与数 量 ,必须 知道 土壤 的传热 特性 , 即 :土壤 的 导热系 数 、土壤 的热扩散 率与 土壤 的初 始温 度 。 统 估计 土壤 传热 特性 的方法 是 :在 钻井 传
文 章编 号: 17 -6 2 ( 0 7 30 30 6 1 1 2 0 )0 —5 —6 6
U 管埋 地 换 热 器周 围土壤 传 热性 能测 试 方 法
彭孝 芳 朱汉 宝 周亚素
地热井U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ANSYS模拟
第2 期
世
界
地
质
V0 . No 2 13O .
2 1 年 6月 01
GL AL GE0L OB OGY
Jn :10 04— 5 8 (0 1 2— 0 0 一 O 5 9 2 1 )0 31 6
地热井 U型管周 围土壤温度场的 A S S模拟 NY
Absr t: He tta se ewe n p p e te c a g ra o k i o l x p o e s n n t lme tsmu tac a r n f rb t e i e h a x h n e nd r c sa c mp e r c s ,a d f iee e n i — i lto t o s a f ci e meh d t n lz h s p o e s ain me h d i n e e t t o o a a y e t i r c s .Th o g h o v r u h t e c mpa aie a l ss t wo d me so a r tv nay i o t — i n in l sn l l mo l h u h r sa l h t d me so lmu t— l a r n f rmo e ,t e e a e n n a t r g i ge wel de ,t e a t o se t bi wo— i n ina liwel he tta se d l h r i ehe tso a e s s r wel t n e v lo t r o a h.Th e tta se r c s ft i d lf lo h ls i e tta se h o ls wih i tr a f4 mee sf re c e h a r n frp o e so h smo e o lwst e c a sc h a r n frt e — r .Ac o d n ot y c r i g t heANS rd diiin prn i l YS g v so i cp e,s l t n r g o sd vd d i t h e l t h x mum d e i o u i e in i i ie n o t e c lswih t e ma i o eg
U型管地热换热器热作用半径的数值模拟
U型管地 热换热器热作用半径 的数值模拟
王艳 刁乃仁 王京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 院
摘 要 : 针对竖直 u型埋 管地热换热器土壤传热范 围的问题 , 建立 了 u型埋地换热器三维非稳态传 热模 型 。 u型 管 与土壤 间的传 热受诸多 因素 的影 响 , 文采用 C D软件 F UE 本 F L NT对 u型管 的进 口温度 、 口流速 、 进 运行 时间 、
0 引 言
随着 我 国能 源结构 的调 整 , 热泵技 术越 来越受 到 人们 的关注 。与空气源 热泵 、 地下水 源热泵 以及地 表
的传 热过程 , 因素相互作 用 , 各种 使土壤的传热能力逐
渐减 弱最终 趋于稳 定甚至传热终止 。另一方 面 ,对于 地埋 管地 源热泵系统来说 , 季通 过热泵 把大地 中的 冬 热量 升高温度后对 建筑供热 , 同时使大地 中温度 降低 , 即蓄存 了冷 量 , 可供冬季使用 ; 夏季通过热泵把建筑 中
FLUENT. her s lsm a r vieg i a c n ted sg f T e u t yp o d u d n ei e in o h GCHP s tm s yse . Ke yw or U . b . m e ia i u ai n te a i l e cn a i d: t e nu rc l m lto . r lnf n i gr dus u s h m u
土壤初始 温度 以及土壤热物性在夏季不 同工况下对 u 型管热作用半 径的影 响进行 了数值 模拟研 究。本 文得 出的 结果可 以用来指 导地 源热泵工程的设计 。 关键词 : U型管 数值模拟 热作用半径
Num er c m ul i i alSi at on on Ther ali f u ci g m n l en n Radi s f U- ube Gr u o t ound
224 合肥地区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分析及模拟
合肥地区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分析及模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胡宁王晏平李雪飞汪志远摘要本文选取60m深垂直U型埋管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以及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实验研究了合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条件下不同运行模式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软件对合肥地区地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给地源热泵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模拟,ANSYSExperimental and Simulant Study on Vertical U-Tube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in Ground SourceHeat Pump System in Hefei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u Ning Wang Yanping Li Xuefei Wang zhiyuan Abstracts A sixty meters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was theoretically analysed in this paper,and a mathematic model of Vertical U-tub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urround temperature field was established.It experimentally studie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GHE) and the surrou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in the typical climate of Hefei. Last,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long-time operation mode of the GHE, which affords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SHP system.Key words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vertical U-tub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s;simulation; ANSYS1 前言地源热泵是以地表能为热源(或热汇),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是真正的“绿色能源”[1]。
U型垂直埋管非稳态换热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e tb ih d. Co i e i g sa ls e nsd rn U—u e t b wa lt e m a i s lto l h r l n u ain, t e t e m a r s o e a d h a x h ng r h h r l e p ns n e t e c a e
响大 ; 间歇 运 行 期 间平 均 单 位 井 深 换 热 量 比连 续 运 行 大 0 7 m。 .W/ 关 键 词 : 型地 埋 管 换 热 器 ; 歇 运 行 ; 值 模 拟 U 间 数
中 图分 类 号 :U 5 . :U 7 T 32 1T 35 文献标识码 : A
Nu e i a i ul to f u t a a r n f r o m r c lsm a i n o nse dy he tt a s e f U・ub r u a x h n e t e g o nd he t e c a g r
me so a me c lmo e fc u l d h a r n frb t e t b r u d h a x h n e sa d s i i n i n lnu r a d lo o p e e tta se e we n U—u e go n e te c a g r n ol s i
第2 5卷 第 6期
2 1 年 00
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土壤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的非稳态数值模拟
土壤源热泵 u型埋管换热 器传热 的非 稳态数值模拟
唐 (. 1 东北 电力 大 学 , 吉林 逸 耿鹏 云 鄂广全。 , ,
10 3 ) 0 0 5
12 1 ; . 3 0 2 2 北京 华联 电力工程监 理 公 司 , 京 10 5 ; 北 0 0 3
3 华北 电 网有 限公 司, . 北京
维普资讯
第 2卷, 5 总第 16 4 期 20 07年 1 月 , 6 1 第 期
《节 能 技 术 》
E NERCY CONS RVATI E ON CHNOI TE J 0GY
Vo . 5. u . 1 2 S m No. 46 1 No 2 0 No. v. 0 7, 6
摘
要 : 文基 于能量 平衡 方 程 , 立 了土壤 源热 泵 u 型埋 管换 热 器周 围 土壤 的 非稳 态传 热 本 建
模型, 用所 建立 的传 热模 型 对土壤 源热 泵冬 季取 热过 程进 行 了动 态模 拟 。研 究 了不 同物 性 土壤 温
度及 U型埋 管 出 口流 体温度 的 变化 规律 , 分析 了 土壤 物 性 对 换 热 器换 热 性 能 的 影 响 , 用 间歇 运 采
Nu e ia i u a i n o a se t He t Tr n f r Pr c s n U — t b m rc lS m l to fTr n in a a e o e s i — u e s
G r u d He tEx h n e o o d— s u c e tPu p o n a c a g r f r Gr u n — o reH a m
行 方式提 高 了换热设计参 考 。
关 键词 : 土壤 源热 泵 ; U型埋 管换热 器 ; 土壤 温度场 中图分类 号 :K 7 T 1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63 2 0 )0 —0 1 0 10 3 9(0 7 6 52— 4
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传热性能及其周围土壤温度场分析的开题报告
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传热性能及其周围土壤温度场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水)温度稳定的低温热能源的节能环保技术,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因此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中的换热器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传热性能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地源热泵系统中常用的换热器有水井式和U型埋地式两种,其中U型埋地式换热器因具有敷设方便、安装稳定、传热效果好等优点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传热性能及其周围土壤温度场规律,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1)对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进行几何建模分析,得出其传热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2)建立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和周围土壤的热传导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分析不同季节和运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和土壤温度场规律。
(3)利用实验方法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2.2 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利用热传导理论和数学模型,揭示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2)数值模拟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和周围土壤的热传导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求解的方式,分析不同季节和运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和土壤温度场规律。
(3)实验方法:通过搭建相应的实验装置,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实验验证。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3.1 研究预期成果(1)分析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U型管的直径、长度、间距等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2)建立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和周围土壤的热传导数学模型,探究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和土壤温度场规律。
(3)通过实验验证,对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
3.2 研究意义(1)揭示垂直U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热渗耦合作用下U型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Fu n 软件对模型进行模 拟计算, Iet 得到 了管内流体 以及周围土壤 温度分布。 分析 了土壤中水 的渗流对传热过
程 的 影 响 , 对 考 虑 渗流 作 用 时 不 同土壤 物 性 对单 根 U 型 垂 直 埋 管 换 热 器 周 围土 壤 温度 场 进 行 了模 拟 计 算 并
与分 析 。
果 反 映 在 R s 和 P re [ M ez M e_ 等 人 oe ak r ¨、 t[ 及 。 i 3
渗 流对 地下埋 管换 热器传 热 的影响 。 文对 u 型 本
埋 管换 热器 夏季 运 行工 况进 行 了数值 模拟 , 值 数 模 拟 软件为 F u n , le t建模软件 为 Ga bt m i。
土 壤视 为均匀 的 , 向同性的饱 和多孔介质 , 究 各 研
土壤耦 合 热泵研究 的核心 问题集 中在埋地换 热器与 周 围土 壤 间 的耦合 关 系上 , 涉及 到换 热器
与 土壤两 个 方 面 。 2 自 O世纪 7 O年代 欧美 等 国研
究机构 对地 下埋 管 的换 热过 程 开展 研 究 , 研究成
维普资讯
热 科 学 与 技 术
G^一 p c () 1
第5 卷
划 分 。 格划 分 的 原则 是在 温 度场 和 速度 场变 化 网
的模 拟很有效 , 比 kw模 型 、 相 - 雷诺应 力模 型及 大 涡 模 拟 更 节 约 计 算 时 间。对 于 管 道 内 流 动 , R ai be £ el al z 一 模型 效果更好 [。 6 ]
R a zbe £ el a l i 一 模型关 于 k和 £ 输运方程 如下 :
文 章编 号 :17 —0 7 2 0 )40 0 —5 6 18 9 (0 6 0 —3 10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数值模拟与与分析
中田教业人学坝I‘学位论文绪论1.1.1地源热泵系统的分类根据地源熟泵耦合换热系统的换热方式,可以把地源热泵系统分为闭式循环系统和开式镢环系统。
闭式循环系统采用埋在地F的盘管作为热交换器,管路中充满介质,通常是水或防冻水溶液,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介质。
闭式循环系统由于环路是封闭的,所以热交换器中的介质与人地(土壤或地下水)不直接接触,不受矿物质影响。
初装费用较高,但适用范围广。
闭式循环系统又可分为垂直式、水平式、螺旋式、淹没式四种,见图I.2。
图I五闭式话环的地强热藁系统开式系统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直接作为换热介质。
这种系统也称为“地下水源热泵”(GroundWaterHeatPump)a开式系统主要由抽水井、回灌井或表面水系组成。
有双井系统,单井系统和开放式系统,图I-3显示三种常见的开式系统。
圈卜3开式铺环的地薄热象系豌1.1.2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缺点由于地表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吸收器,通过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形成浅层的地热资源。
浅层地温(地表5m以下)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而且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要低,冬季又比环境空气温度要高,分别提供了较高的冷凝温度和较低的蒸发温度,是热泵很好的冷/热源,从而使得地源热泵比空气源热泵效率高。
此外,在冬夏负荷基本一致的地方。
大地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同时蓄存冷量,以备夏用;而在夏季作为冷源,同时蓄存热量,以备冬用。
这样大地就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是2中国农业人学颀}‘学位论文绪论目前效率最高的供暖制冷系统之一。
它的供暖效率比其他供暖系统高50%-一70%,而制冷效率比其他空调系统高20%qO%吲。
除此以外,它还有占用空间小,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在经济性方面,通过地源热泵与燃煤、燃气锅炉的比较,由于它可以一机多刚,初始投资比实现同样多功能的锅炉还要低;运行费用与燃煤锅炉比较接近,同时由r环保的要求.燃煤锅炉在很多地方已经不能使用,因此,对既需要供暖又需要空调的场合,通过综合的经济性分析比较,认为地源热泵在目前能源价格下有很强的经济竞争性¨I。
竖直U型管地热换热器的准三维传热模型
这一复合区域二维稳态导热问题而得到[7] ,即 :
R11
=
1 2πkb
ln
rb rp
+ σ·ln
r2b r2b - D2
+ Rp
R12
=
1 2πkb
ln
rb 2D
+ σ·ln
r2b r2b - D2
(2)
其中 :σ =
kb kb +
k k , Rp
=
1 2πkp
l
n
rb rp i
+
1 2πrp ih
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一直是地源热 泵空调系统的技术难点 ,同时也是该项技术研究的 核心和应用的基础 。地热换热器传热分析的基础是 单个钻孔的传热分析 ,对于多个钻孔的情况可在单 个钻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进行分析处理 。
对于地热换热器 ,其整个传热过程是一个复杂 的 、非稳态的传热过程 ,所涉及的时间尺度很长 ,通 常为数月至数年 。因此在工程实际应用的模型中 , 通常都以钻孔壁为界 ,把所涉及的空间区域划分为
容量以及钻孔的深度有关 。在 U 型管的两支管对称
布置于钻孔中的情况下有 R13 = R23 ,此时可定义 P
=
R132 R13
=
Δ
R12
Δ
。P
是两个导热热阻之比
,
与流动介质
R1
的热容量和换热器的长度无关 , 主要取决于钻孔和
U 型管的几何结构尺寸及固体介质的导热系数 。
图 2 U 型埋管地热换热器中流体温度分布曲线
关 键 词 :地源热泵 ; 地热换热器 ; 热阻 ; 效能
中图分类号 :TQ051. 5 ; TK124 文献标识码 :A
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现代建筑的能源消耗占据了总能源消耗的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空调系统是其中的重要消耗部分之一。
为了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土壤耦合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备受瞩目。
土壤耦合热泵技术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进行能量交换,可以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暖。
其中,U型埋管换热器是土壤耦合热泵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实现地下与空气之间的换热。
因此,对U型埋管换热器进行研究,探讨其性能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探究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为U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究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U型埋管换热器的性能优化。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U型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利用Fluent软件建立U型埋管换热器数值模型。
(2)通过模拟计算,分析U型埋管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3)分析热泵系统参数对U型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土壤耦合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可以为设计、制造和应用U型埋管换热器提供支持。
同时,可以为推广土壤耦合热泵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对U型埋管换热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其能量利用效率,同时为土壤耦合热泵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5期2004年10月太 阳 能 学 报ACT A E NERGIAE S O LARIS SINICA V ol 125,N o 15Oct 1,2004 收稿日期:2003203212文章编号:025420096(2004)0520703205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温度数值模拟李新国,赵 军,周 倩(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天津300072)摘 要:在所建立的内热源型埋地换热器模型基础上,采用专业多孔介质计算软件Autough2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在对单根换热器不同土壤物性对土壤温度影响模拟结果基础上,着重对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模拟只有取热或只有排热单季运行工况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和既有取热又有排热的双季运行工况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分析各自对地源热泵应用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内热源;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Autough2计算软件;取热;排热中图分类号:TK 52 文献标识码:A0 前 言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少有只采用一个换热器来满足供暖空调要求。
一般地下换热器是几十组甚至上百组垂直埋管管群换热器。
为保证地下埋管的正常换热效果和长期使用,应设计出合理的竖埋管数量、竖埋管的深度和水平间距。
在前文所建立的内热源型埋地换热器模型基础上[1],本文采用专业多孔介质计算软件Autough2[2、3],针对天津地区一实际应用的地源热泵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
1 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模型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共21组,每组埋深90m ,分3排埋设,水平间距和纵向间距各为5m ,平面分布如下图1,换热器分布于长42m ,宽21m 矩形范围内,按1×1m 2正方形将该区域划分为882格,图中标号1~21为换热器所在位置。
图1 换热器管群平面布置图Fig 11 Location map of U νpip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s 1)土壤分层处理:如图2,沿90m 埋设深度按土质类型分为7层,土质类型见表1[4],各层土质物性见表2,每一土层可设置各自的物性与初始条件。
图2 土壤分层示意图Fig12 Cross section of vertical layers2)土壤初始温度:见表1。
表1 各层土质类型及初始温度T able1 S oil types and initial tem perature层号深度/m主要土质类型初始温度/℃aa0~-10粉质粘土,粉土1212(a) bb-10~-15粘土,亚粘土1416(b) cc-15~-30砂土15(b)dd-30~-40淤泥层1514(c)ee-40~-50粘土,亚粘土1514(c) ff-50~-80第一含水层,砂土16(c)gg-80~-100第二含水层,砂粘土16~17(c) (注:a:天津地区年空气平均温度;b:实验数据; c:经验公式计算所得)3)热源项处理:根据课题组前面的实验结果[5]换热器单位埋深吸热量为40W/m,单位埋深放热量为60W/m,则每一层内热源项q v=单位埋深换热量钻孔面积。
由表2分析各土层物性λ、c和a对温度的影响:砂土层a最大则热作用半径最大,且λ值居中,因而砂土层整个区域内土壤变化幅度应最大;粘土层λ值最小,因此靠近换热器位置该土层的温度变化应该最大;而淤泥层λ值最大,则该土层温度变化应最小。
表2 土壤物性参数表T able2 Parameters of s oil types名 称渗透率孔隙率/%密度/kg・m-3比热/J・(kg・℃)-1导热系数/W(m・℃)-1大气层0100199190001025粉质粘土0101471913502200111粘土0101461915002200111砂土0101402000700113淤泥01013720001425115砂粘土010120220020001122 冬、夏两季运行30a模拟地源热泵双季运行,夏季空调向地下释放热量,设单位埋深放热量60W/m,空调期90d,热泵运行期间每日工作8~10h,总放热量2194×108k J;冬季供暖从地下吸热,设单位埋深吸热量40W/m,供暖期120d,总吸热量2161×108k J。
以N o111换热器为例说明土壤温度场情况,如图3。
土壤中各点温度随热泵运行周期(1a)上下波动。
x=0m处,温度上下波动幅度几乎相等,年平均温度只有轻微上升趋势。
这说明在x=0m处,每一个运行周期内,土壤吸热和放热基本达到热量平衡。
在距离换热器稍远,x=1m和3m处,土壤温度曲线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热泵系统运行30a时,这两处温度已升高2~3℃。
说明在远离换热器位置,土壤的吸热量是大于放热量。
因而造成在远离换热器土壤中的热量不断累积,温度上升。
由此可推论,在这种运行状况下,换热器夏季放热时的热作用半径要大于冬季吸热。
图4是双季运行分别为5a、10a、20a和30a时整个换热器系统所在土壤区域(以cc层为例)的等温线图。
cc层初始温度为15℃。
运行5a后,部分土壤温度已达到16℃。
并且,随着运行时间增大, 15℃等温线圈半径越来越小,cc层总体温度在不断升高,即换热器影响半径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整个换热区域。
运行30a后,土壤温度升高至18℃,而且,靠近换热器位置处,土壤温度也在12℃以上。
土壤整体温度升高是由于夏季排放的热量蓄存在土壤内,这对冬季换热器吸热是有利的;但如果407 太 阳 能 学 报 25卷 土壤升温过度,则会造成夏季热量不易排出,严重时将使得热泵夏季空调无法使用。
图3 长期运行各层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Fig 13 T em perature variation with time at different points &layers over long period operation3 单季运行模拟为更直接说明问题,对两种极端情况,仅冬季取热和仅夏季放热工况下进行模拟计算,冬、夏两季各自的取、放热量和运行时间与双季工况相同。
图5冬季吸热运行工况下,计算至519a 时,换热器埋设位置处粘土层土壤温度已降低至118℃,由于计算软件数据范围限制,使得计算无法继续。
cc 层土壤大部分区域温度下降至9℃以下,换热器附近温度为6℃,表明埋地换热器从周围土壤中提取热量的能力和效率将下降。
图6为夏季放热运行5a 时的温度场分布,cc 层大部分区域温度上升至22℃,在距离换热器近处,温度已经达到29、30℃,已达到空调工况的冷却水温度范围。
图7为仅夏季放热工况下使用13年后的cc 层土壤温度分布,此时整个cc 层温度在29~40℃范围内,靠近换热器处的土壤温度已达到35℃以上,超出了标准空调工况的冷却水温度范围。
也就是说如仅夏季放热,换热器运行13a 后,土壤温度将不再适用于空调工况。
507 5期 李新国等: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温度数值模拟图4 换热器双季运行5,10,20,30a 后cc 层土壤温度分布图Fig 14 T em perature contours in layer νcc under double νseas on operation after 5,10,20,30a图5 冬季吸热运行5a 后cc 层土壤温度场Fig 15 T em 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layer cc under winter condition of extracting heat from s oil after 5a图6 夏季放热运行5a 后cc 层土壤温度场Fig 16 T em 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layer cc under summer condition of emitting heat to s oil after 5a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空调所需要的冷量要比冬季供暖所需的热量大得多,也就是说,夏季空调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大于冬季供暖时所提取的热量,那么图7 夏季放热运行13a 后cc 层土壤温度分布F ig 17 T em 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layer cc under sum mer condition of em itting heat to s oil a fter 13a,长期运行结果势必使土壤温度越来越高,所能取得的冷量连年减少,将使热泵处于不经济的运行状态。
为能实现长期利用土壤热源的目的,就应使土壤每年的取热和放热总量基本达到平衡。
因此,对冷负荷大于热负荷的应用条件,可采用“混合式系统”的方案,如“地下埋管+冷却塔”方式,地下埋管大小由冬季热负荷来确定,超出从土壤吸热量的那部分夏季排热量由冷却塔来提供,这样,使得地下的吸放热量相平衡。
此方案不仅可解决地下换热量的平衡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也可使得整个系统的初投资降低,对采用地下水的地源热泵系统也可借鉴采用。
相反,对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地区,夏季气温不607 太 阳 能 学 报 25卷 太高,夏季空调冷负荷比冬季供暖的热负荷小,按照地下吸、放热量相等的设计思路,则应选择较小的冷负荷作为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负荷,冬季热负荷不足部分可采用辅助热源来补充。
4 结 论1)对由21个换热器组成的换热器管群30a冬、夏两季运行模拟计算,在设定工况下,夏季总放热量大于冬季总吸热量,整个土壤区域的温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模拟运行30a 后,土壤温度由最初平均温度15℃升至18℃,平均升温3℃。
2)对单季运行工况,只有冬季吸热时,换热器管群运行519年后,土壤局部地区温度下降至118℃;只有夏季放热时,换热器管群运行13a 后,土壤温度超过35℃,已不适用于空调工况。
3)对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为实现能长期利用土壤热源的目的,应使每年土壤的取热量和放热量基本达到平衡。
当冷、热负荷相差较大时,建议采用“混合式系统”,如地下埋管+冷却塔或地下埋管+辅助热源的方案。
4)采用内热源模型和Autough2计算软件,可模拟埋地换热器及周围土壤温度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这对模拟和预测地下埋管的换热性能、效果和使用年限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对地源热泵埋地换热器的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1] 李新国,赵 军,周 倩1埋地换热器理论模型与周围土壤温度数值模拟[J ].太阳能学报,待发表1[1] Li X inguo ,Zhao Jun ,Zhou Qian 1Theoretical m odel of un 2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un 2derground tem perature field [J ].T ai Y angNeng Xuebao (in publish )1[2] Pruess K arsten ,Oldenburg Curt ,M oridis G eorge ,T OUG H 2user ’s guide [M ].Earth science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li 2fornia ,1999,111[3] K arsten Pruess 1T OUG H2νA general purpose numerical sim 2ulator for multiphase fluid and heat flow [M],Earth Science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li 2fornia ,Berkeley ,C A 94720,May 19911[4] 天津市勘察院梅江小区的土工实验报告,20011[4] The s oil test report on Meijiang District ,T ianjin ,by T ianjinG eologic Prospecting Institute ,20011[5] 李新国,汪洪军,赵 军,等1不同回填材料U 型垂直埋管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待发表1[5] Li X inguo ,Wang H ongjun ,Zhao Jun ,etc ,Experimentalstudy on the heat exchange per formance of U νpip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ent back filled material ,J 1of S olar Energy ,(in publish )1NUMERICAL SIMU LATION ON THE GROUN D TEMPERATUREFIE LD AROUN D U νPIPE UN DERGROUN D HEAT EXCHANGERSLi X inguo ,Zhao Jun ,Zhou Qian(Department o f Thermo νEnergy Engineering ,School o 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 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ner heat s ource m odel of U νpip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ground tem perature field around U νpip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com puter code of Autough2in this paper 1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 oil property to the ground tem perature field around the single U νpipe underground exchanger ,the paper em phasizes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group of U νpipe underground exchangers in a real project under tw o operation m odes 1One is the single νseas on operation m ode ,which only extracts heat from s oil in a heating seas on or emits heat to s oil in a cooling seas on in one year 1The other is the double νseas on operation m ode ,which extracts heat from s oil in the heating seas on and emits heat to s oil in the cooling seas on inthe same year 1The effects of each condition on the G round C oupled Heat Pum p (G CHP )are analyzed and s ome general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 1K eyw ords :inner heat s ource ;U νpipe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autough2s oftware ;extracting heat from s oil ;emitting heat to s oil联系人E νm ail :xgli @ey 707 5期 李新国等:U 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周围土壤温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