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13(最新整理)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ec9ad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3.png)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恣意(zì)B. 蹒跚(pán)徜徉(cháng)C. 锲而不舍(qiè)踌躇(chóu)D. 缄默(jiān)踌躇(chú)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骛恣意妄为殚精竭虑B. 斟酌恣意妄为箴言C. 旁骛恣意妄为真知卓见D. 斟酌恣意妄为卓有成效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B. 他是个恣意妄为的人,常常不顾他人感受。
C.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殚精竭虑,而应该冷静思考。
D. 他缄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好几遍,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D.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奔跑在草原上。
B. 他的话像春风一样温暖,令人心旷神怡。
C. 他像一只狐狸一样狡猾,总是能巧妙地避开问题。
D.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无所畏惧。
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殚精竭虑,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旁征博引,用尽了所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C. 他锲而不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D. 他箴言满口,总是能说出许多道理。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B. “你来吗,还是我去?”他问。
C. “你来吗,还是我去?”他问。
D.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
”8. 下列句子中,主谓宾结构完整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54e9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2.png)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B. 箴言(zhēn)C. 倔强(jué)D. 蹒跚(p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D.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天空。
D.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捉摸。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让人目不暇接。
D. 他的话言之凿凿,让人信服。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
B.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百折不挠。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持之以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分)13. 第三段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4分)14. 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简述。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e50f9c50e2524de4187e47.png)
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簇.新(cù)坎坷.(kě)追溯.(shuò)任劳任怨.(yuàn)B.游弋.(yì)囫.囵(hú)阔绰.(chuò)随声附和.(hé)C.惬.意(qiè)婆娑.(suō)嗔.怒(chēn)诲.人不倦(huǐ)D.模.拟(mó)洗涤.(dí)戳.穿(chuō)大发雷霆.(tí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愕然滞碍抑扬顿挫浑为一谈B.筹画怅惘巧妙绝伦物竟天择C.热忱隽刻销声匿迹根深谛固D.娇媚旁骛沥尽心血杂乱无章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感动书香,薄薄的书页间是千年文化的浓缩和________(沉淀积累积淀),浓浓的墨香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古朴。
(2)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不断增长的大长隧道建设,呼唤着一场________(百废待兴如火1如荼风云突变)的技术革命。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 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3)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3)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0c3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5.png)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3)含答案解析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蛰.伏(zhé)顷.刻(qīng)黝.黑(yǒu)翘.首以待(qiáo)B.狡黠.(xiá)祈.求(qí)炽.热(chì)三年五载.(zǎi)C.偌.大(ruò)恣睢.(suī)贮.藏(chǔ)相形见绌.(chù)D.风靡.(mí)虬枝(qiú)瞥.见(piē)乳臭.未干(xiù)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②④①D.①②④③3.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的经历往往会在作品中留下印记,《小石潭记》中潭水映照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内心的凄凉。
《醉翁亭记》中琅琊山悦耳的鸟鸣反衬出欧阳修被贬后消极遁世的思想。
B.《红星照耀中国》纪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C.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鲁智深是林冲的结拜兄弟,他胆大心细,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有勇有谋。
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实用一份
![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实用一份](https://img.taocdn.com/s3/m/5bda25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b.png)
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实用一份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11、书写。
(3分)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请珍惜每一分钟吧!2、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A.凝望(nín) 恪尽职守(kè) 桑梓(xīn) 狡黠(xiá)B.颤栗(chàn) 谀词(yú) 栈桥(zhàn) 玄虚(xián)C.栖息(qī) 伫立(zhù) 棱角(léng) 脊梁(jǐ)D.强聒(guō) 愕然(é) 锲而不舍(qì) 星宿(xiù)3、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A.禁棝商酌无与轮比箪食壶浆B.猖蹶襁褓诲人不倦作奸犯科C.镐素亵渎吹毛求疵咨诹善道D.辍耕箫索不求甚解嗟来之食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D.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__父女,三拳打死,为救林冲,大闹。
(3分)6、诗词填空(6分)① ,,人比黄花瘦。
②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③,人迹板桥霜。
④羌笛悠悠霜满地,,。
⑤孟子以取舍关系来精辟阐释生命与道义关系的名句是。
⑥人们常用《出师表》中的“ ,。
”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的人。
7、口语交际(2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创造了“四个没有”的奇迹: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__,没有__。
(1)面对这样的奇迹,你的感受是:。
(2)面对这样的奇迹,你想对灾区的人们说:。
8、综合性学习(5分)大自然神奇而美丽,春花烂漫,夏雨洒脱,秋实丰硕,冬阳和煦。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e7e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6.png)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贮藏(zhù)一模一样(mú)B. 押解(jiě)茅塞顿开(sè)C. 畸形(qí)相辅相成(fǔ)D. 歼灭(jiān)风调雨顺(tiáo)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班的同学更加团结友爱了。
B. 他的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上也名列前茅。
C. 春天的衡山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 能否杜绝“白色污染”,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
3、下列诗词中,表达送别之情的项是()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骇人听闻迁徙默锲相濡以沫B. 悠然自得嘱咐迥异重峦叠嶂C. 历尽艰辛汲取蓬勃按步就班D. 脍炙人口狡黠绮丽轻飞曼舞5、请根据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事迹,刻画了屈原的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此,可以认为《史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是()A. 正确的,因为《史记》刻画了屈原的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B. 正确的,因为《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事迹,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错误的,因为《史记》虽然刻画了屈原的形象,却也记录了商王的事迹。
D. 错误的,因为《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不是鲁迅。
二、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口技(节选)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49d83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2.png)
初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筵(yán)席恣(zì)意妄为B. 箴(zhēn)言琐(suǒ)碎蹒(pán)跚学步C. 濒(bīn)临豢(huàn)养蹊(qī)跷D. 踌(chóu)躇缄(jiān)默嫉(jí)妒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能不能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C.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眼前浮现。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C. 那座山高耸入云。
D.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树绿了,秋天的果实熟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D. 那座桥古老而坚固,美丽而实用。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C.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
7.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
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中的名句。
1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诗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春天的田野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山东地区)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山东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3896a22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3.png)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山东地区)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5分)二.(36分)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中所刻画的将领张路分的形象。
(4分)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三、整本书阅读(7分)四、(31分)五.(60分)答案解析1.A2.D3.C4.B5.示例:赵阿姨,您好!我是小记者李明。
您是全国劳动模范,我们对您非常敬仰。
我能向您提几个问题吗?6.C7.C8.C.9.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10.示例:不能便利民众的事,就废止,来使人民获利。
11.示例:孝文帝衣食俭朴,为天下范;勤政爱民,从不烦扰百姓,凡不利于民的事都废止;对待异己,以德报怨,深得人心。
12.B13.示例:从“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可见张路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从“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可见张路分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14.C15.(1)留取丹心照汗青(2)角声满天秋色里(3)雪拥蓝关马不前(4)不畏浮云遮望眼(5)学而不思则罔(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6.(1)①神魔(神怪)②大闹天宫③示例: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2)示例1: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次变身(村姑、老妇、老翁),孙悟空三次识破奸计,最终打死白骨精。
唐僧三次责怪悟空,误解加深,最终驱逐悟空。
示例2:三调芭蕉扇。
第一次孙悟空上门求扇,失败而归;第二次悟空变身小虫,钻入铁扇公主腹中,却得到一把假扇;第三次与牛魔王斗智斗勇,夺得真扇。
三次借扇难度逐步加深17.C 18.B19.示例:不能调换。
第①②段介绍“围炉煮茶”的悄然兴起和火爆现象,第⑧段介绍“围炉煮茶”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2分),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2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581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0.png)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徇私舞弊恣意妄为一愁莫展B. 言简意赅一诺千金一视同仁C. 穿流不息川流不息穿云裂石D. 再接再励再接再厉再接再励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总是喜欢独辟蹊径,不按常规出牌。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C.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常常因小失大。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仍然谦虚谨慎,不敢妄自尊大。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忙碌着。
B.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而沉重。
D. 以上都是。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D. 以上都是。
6. 下列关于古代诗人的表述,正确的是:A. 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B. 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C.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平易近人著称。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D. 以上都是。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吗?C.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D. 以上都是。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13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13](https://img.taocdn.com/s3/m/7fc6c9db763231126edb11de.png)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说明: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文知识和语文表达(25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②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
③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ǎng()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④我母亲对我们jié()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2、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谐音字,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2分)○1沐浴器——随心所浴()○2咳嗽药——咳不容缓()○3洗衣机——爱不湿手()○4蚊香——默默无蚊()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3分)○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作者是,我国(填朝代)人。
我们学过的课文《》选自这部历史巨著。
○2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名著浩如烟海,为了便于记忆,有人编了二十八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请说说这二十八字诀包括哪些古典文学名著?(请写出其中的5部,不完整或有错误不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课文默写(10分)○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
中招考试语文模拟考试卷(附含答案)
![中招考试语文模拟考试卷(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8b90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6.png)
中招考试语文模拟考试卷(附含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wǎng)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了解了离乱的年代里爱国知识分子对苦难中的祖国至死不渝的爱;读毛主席的诗词,我感受到毛主席的豪情与气概;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图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不仅让人欣喜,还让人着迷。
①wǎng_______ ②憬______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
文人_____一盏茶,品出的是茶外茶。
郑板桥品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_____,杜耒品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_____,梁启超品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_____。
A. 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B. 品尝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C. 品味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D. 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A.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大批高素质教师队伍。
B. 这次脱贫攻坚阶段总结会尽管时间短,内容很丰富,主题很鲜明,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
C.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A. 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bc66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0.png)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知识运用(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 (1)春天的公园里,百花齐放,______了一片生机。
A. 显示B. 显现C. 展现D. 显示- (2)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______,丝毫不显老态。
A. 矍铄B. 矍铄C. 矍铄D. 矍铄- (3)这篇文章______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A. 显示B. 显现C. 展示D. 显露2.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并说明理由。
(每题2分,共10分)- (1)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 (2)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历史、地理、科学等多个领域。
- (3)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3-5题。
《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柳树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花儿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
农民伯伯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翻土、播种、浇水,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放风筝,笑声充满了整个春天。
春天也是变化的季节。
天气渐渐变暖,人们开始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轻便的春装。
大自然也换上了新装,树木发出了新芽,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
3. 文章中“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句话,主要描绘了春天的哪个特点?(4分)4. 根据文章内容,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希望?(8分)5. 文章中提到春天是变化的季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三、作文(共5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能够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答案一、语言知识运用1. 答案:- (1)C. 展现- (2)A. 矍铄- (3)C. 展示2. 答案:- (1)无语病,句子结构清晰,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3(含答案,有答题卷)
![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3(含答案,有答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b89b15c19e31433238689324.png)
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30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少人慨.(kăi)叹:超市里的高价“纯天然有机蔬果”永远供不应求,待价而估;手作铁锅骤.(zòu)然走红;对“原汁原味”的执念更是难以放下。
B.古城绮.(qĭ)丽的风光,崇尚文化的风气,潜.(qián)移默化中,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画意,创作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C.我国高等教育如火如荼.(tú)地展开,中国青年与世界一流学府的青年同场竞技毫不逊.(sùn)色,甚至更为出类拔粹。
D.近年来,国内综艺节目相互“借签”的现象是屡.(lŭ)见不鲜,然而,业内人士也发现,相关此类纠纷鲜.(xiăn)有成功“维权”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汪曾祺先生在追忆与父亲的关系时,曾有:①“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妙论。
像我一样长期离家、在外奋斗的年轻人,又何止千千万万?无论是社会生活与思维观念的快速变化,还是年龄的差距、②生活模式与价值观念上的“代沟”,以及生活交集的长期匮乏,都决定了年轻人与父母长辈之间难以避免的“裂痕”和疏离感。
一位朋友倒是苦口婆心地告诉我,这种生分都是暂时性的……③但愿在慢慢长大的同时,在目送父母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没有忘记如何亲近自己的父母家人。
④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忆 B.妙论 C.匮乏 D.苦口婆心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出于好意对你讲了真话,反被你厌恶疏远,所以在抱怨没人和你说真话之前,你应该扪心自问是否有具备接受真话的胸襟和勇气。
B.湘绣是因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享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传承湖湘文化,拯救民族工艺。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13)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13)](https://img.taocdn.com/s3/m/ec228d5d680203d8cf2f249c.png)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10分)积累运用1.(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字形或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遍嗜.(jī)群籍拮.据(jué) B.袅.(liǎo)袅烟云恣雎.(suī)C.吹毛求疵.(cī)蜿.蜒(yán)D.断壁残垣.(gěng)洒.(shěn)笑2.(2分)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
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药材.①好,药才.②好。
3.(2分)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恰当的顺序是:《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_________。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4.(2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读书弥补先天,经验又弥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睿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①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②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等。
5.(2分)文学名著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 、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其中大闹天宫这一情节最能体现孙悟空的精神。
本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可谓栩栩如生,如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沙僧。
他们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14分)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正在进行,请你参与。
6.(8分)吟诵华章。
千古风流人物流下千古华章,李白对月抒苦闷心境:①,对影成三人;杜甫临风展济世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②;辛弃疾挑灯寄报国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③;白居易望月表相思之情:④,辞根散作九秋蓬;王维出塞写千古壮观:大漠孤烟直,⑤;陶渊明饮酒描恬淡心境:采菊东篱下,⑥;李煜亡国绘苦闷愁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 (13)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 (13)](https://img.taocdn.com/s3/m/2293231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4.png)
20 —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模考练习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8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9分)是江南的灵秀喂养了瘦弱的诗词/还是丹青妙笔(▲)了江南烟雨/诗词是江南风景的注脚/从唐诗宋词里走出的江南/宛如hún然天成的水墨画卷/在千回百转的吟唱里/被少女的纤纤.玉手徐徐打开/悬挂在历史的长廊/牵动着古今/钟情目光(1)给加点字注音:纤纤.(▲)玉手(1分)(2)看拼音写汉字:hún(▲)然天成(1分)(3)下列选项中的“钟”与“钟情”中的“钟”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钟.鼓乐之B.造化钟.神秀C.万钟.于我何加焉D.但余钟.磬音(4)下列短语中与“千回百转”短语结构一致的一项是(▲)(2分)A.江南烟雨B. 徐徐打开C.唐诗宋词D.水墨画卷(5)根据语境,你认为填入文中括号中最适合的词语是(▲)(3分)A.灵动B.记录C.描绘D.晕染2.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诗文,去领略“从唐诗宋词里走出的江南”。
(6分)牛年游牛首,应时又应景。
小江、小宁一起游山,一路上阅读了路牌的内容,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路牌一:金陵多佳山,牛首为最牛首山又名牛头山,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
《金陵览古》曰:“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
”“牛首胜境”自古就是南京的著名景点,老南京人常说“春牛首,秋栖霞”,指的是春天到牛首山踏青,秋天去栖霞山赏红叶,这一习俗已流传千年。
路牌二: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据悉,春牛首踏青习俗始于东晋。
自孙吴建都建邺(今南京)后,牛首山就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的文献资料中。
到了唐朝,南京及周边百姓来牛首山踏青、寻春已经形成规模,“春牛首”习俗流行起来。
明朝盛世泰的《牛首山志》中也提到每年正月初一后,牛首山的游客便多了起来,“自试灯至清明,无一日无抵牛山者。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13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13](https://img.taocdn.com/s3/m/29e6bbe77e21af45b207a834.png)
( 5)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6)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无可进(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 gēng,连续)和( ha,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
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 hà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
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
ti án 打猎)猎,世南以为
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①臣之妻私.臣
②面刺寡人之过 .者,受上赏
③能谤.讥于市朝
④上(皇上)之所好 .,下必有甚者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4 分)
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基因被逐渐地“稀释”
。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 Y 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
的命运,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
1
(二)语言运用。 ( 7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 分 )
项羽,面对滔滔激流,破 f ǔ( ) 沉舟,勇往直前,百二秦关,终属西楚;司马迁,在屈辱嘲讽下,不言放弃, 发愤图强,终著成“史家之绝唱, ”。信念如同一把宝剑,能激发人的豪气;信念如同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的心 灵。带着信念展翅翱翔吧, 不要用顾虑和烦恼束缚自己, j ī( ) 绊了前进的脚步, 要勇敢地对自己说: “我很棒, 我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4— 7 题。( 15 分) (甲文)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说明: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选择题(15分)1、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阻遏(è) 疟子(nüè)瓦烁(lì) 褶(zhé)皱B、地窖(jiào) 箱箧(qiè)震悚(sǒng)狼藉(jí)C、颓(tū)唐烦燥(zào) 伛(yǔ)偻愧祚(zuò)D、洨(xiáo)河刹(chà)那栖(xī)息追朔(shù)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3分)A、就拿上海来说,这一个世纪以来,风风雨雨,沧桑巨变,好像一个大舞台,真是百戏杂陈,罄竹难书。
B、能说会道,在封建社会就不会饿死。
如果嘴不能说,就只能蒙尘。
C、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霎时。
D、由于他的忽视,以致这次行动又失败了。
3、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
③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④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A. ④③①②B. ②④①③C. 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南宋文学家。
他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讲究用韵。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随着中考的临近,我们无时无刻在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
5、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A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寡助之至B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C 无案牍之劳形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D 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 邹忌修八尺有余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19题)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一)、古诗文默写。
(13分)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孤帆天际看。
李白〈〈早寒江上有怀〉〉(3),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4)阳春布德泽,。
汉乐府〈〈长歌行〉〉(5)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比,〈〈爱莲说〉〉一文中“ ,”一句则形象说明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7)诗人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是,。
(8)、文人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如〈〈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从时间角度描写了早晚之景;〈〈三峡〉〉中“春冬之时,,回清倒影”从色彩角度突出清幽之美;〈〈记承天寺夜游〉〉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来写月下美景。
(二)、文言文阅读(7分)(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7、翻译下列句子。
(3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韩愈、范仲淹都属于仕途不如意之人,结合文意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同样面对仕途失意,苏轼以“闲人”自居赏月,陶渊明选择归隐,欧阳修选择与民同乐。
请你跨越时空,写几句赠言以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2分)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共26分)(一)议论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文学的作用①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
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②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不能。
③不过,岂止文学利薄,不赚钱的事情其实还很多。
下棋和钓鱼赚钱吗?听音乐和逛山水赚钱吗?情投意合的朋友谈心赚钱吗?泪流满面的亲人思念赚钱吗?少年幻想与老人怀旧赚钱吗?做完义工后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赚钱吗?……这些事非但不赚钱,可能还费钱。
但如果没有这一切,生活会不会有些单调和空洞?④在没有版税、稿酬、奖金、电视采访、委员头衔乃至出版业的漫长岁月,不过是仅仅依靠口耳相传和手书传抄,文学也一直能生生不息,蔚为大观,向人们传达着有关价值观的经验和想象,指示一条澄明敞亮的文明之道。
⑤把文学与利益联系起来,不过是一种可疑的现代制度安排,更是某些现代教育商、传媒商、学术商等等乐于制造的掘金神话。
⑥在另一方面,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广有作为和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忍不住会在金钱之外寻找点什么。
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感动与美妙,就会成为出现在眼前的新生之门。
(摘自12月9日《报刊文摘》,原载《人民日报》作者韩少功)9、文中第三段作者运用了一组排比反问句,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属于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11、文章开头作者提出人们的疑惑,请你说说其作用是什么?(2分)1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学的看法。
(3分)(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3分)阳台上那一株青藤①阳台,古朴中略带沧桑,好象在静静地追忆着逝去的烟云!②这样一个南方的小镇,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是丝毫留恋不了路人的眼波的吧!③我本也是这样一位漠然而匆匆的路人。
可是莫名的,我的视线就瞟向了那儿,而后就被牢牢吸引,流连忘返!④青藤,阳台上有一株青藤!稀稀疏疏的枝丫恣意地在那儿伸展着,静静地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如一位禅悟后的智者!没有英俊小生的玉树临风,也没有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就那样随意而慵懒地伏着,却分明拥有了千般诗意万般风情,波谰不惊地撩拨着你心中的柔情,让你渐渐地陶醉,迷失……⑤起风了。
于是,一片片小巧玲珑的叶片便兴奋地晃动着自己的小脑袋,似乎在争先恐后地向你打招呼:“嗨,我在这儿呢!”让你没法不感受到生命的激情!放眼望去,一汪绿意就那样水灵灵地在那个小小的阳台荡漾,在自己的心里波动!⑥阳台与青藤,朴实与激情,就这样不可思议的相得益彰:朴实沉淀着激情,激情诗话着朴实!⑦待思绪在心灵的原野上尽情驰骋过后,再次回眸,想作最后的道别!然而,另一幅景致瞬间便深深地震撼了自己渐渐粗糙的心灵!⑧一对古稀老人,悄然出现在阳台,那样自然而和谐,仿佛他们原本就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老太太快乐而爱怜地给那一株青藤浇着水,细心,周到,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是她的子女,每一滴水珠都是她的梦想。
浇着浇着,笑容和温情便情不自禁地浮上老太太的面孔,慈祥而美丽!老先生则坐在一把靠椅上,手拿一本书,在低声吟诵,专注,矍铄,为自己,也为妻子。
在妻子听来,那或许也是天籁吧!偶尔读到中间,妻子会娇嗔地回头打趣几句,于是,惬意的笑声便会在风中传送。
⑨在笑声中,那一株青藤在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传递着自己被感染的快乐!⑩一种感动,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涌动:爱,便如这青藤吧!在朴实中演绎,才绿意常存!13、“这样一个南方的小镇,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是丝毫留恋不了路人的眼波的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14、“我的视线就瞟向了那儿,而后就被牢牢吸引,流连忘返!”作者的视线被什么吸引?(2分)15、“然而,另一幅景致瞬间便深深地震撼了自己渐渐粗糙的心灵!”你的心灵粗糙了吗?请结合全文和你的感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16、本文语言细腻传神,请从第④⑤段中摘录一句进行品析。
(2分)17、“在妻子听来,那或许也是天籁吧。
”说说你你对“天籁”一词的理解。
(2分)18、文章结尾,作者这样表达了他的感动:爱,便如这青藤吧!在朴实中演绎,才绿意常存!你有怎样的启示或感动?请另写一个句子做结尾。
(2分)(三)、文学名著阅读考查(3分)她十九岁,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并不难看。
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
她为家庭牺牲了一切,但也有着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追求。
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19、本段文字节选自的《》,文段中的她是。
四、作文。
(40分)20、痕,即痕迹,印迹,指的是事物留下的痕迹。
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一个曾经给你印象最深的人,一件令你难忘的事,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一种美丽的风景,一个特别的物体,一种特殊的情愫,有形的,无形的,或者在你身上烙下深深的痕迹,请你以“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A、疟子(nüè)为疟子(yào) 褶(zhé)皱为褶(zhě)皱瓦烁为瓦砾C、颓(tū)唐为颓(tuí)唐“烦燥”为“烦躁” 愧祚为愧怍 D、栖(xī)息为栖(qī)息追朔(shù)为追溯(sù))2、D3、B4、B5、C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6、(1)——(5)略(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8)略7、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8、第一问:甲文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乙文以古仁人为榜样,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可根据句式、文采酌情给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一)议论文阅读能力考查9、事例论证和类比论证。
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例,论证了生活中不赚钱的事情很多,从而论证了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向人们传达着有关价值观的经验和想象,指示一条澄明敞亮的文明之道这一论点。
10、文学的作用是向人们传达着有关价值观的经验和想象,指示一条澄明敞亮的文明之道。
11、一是引出论题,二是吸引读者。
12、略(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3、欲扬先抑的作用,为下文“视线被牢牢吸引并在内心深深感动”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