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精制装置停工过程中硫化氢中毒事故

合集下载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2015年7月16日,一起严重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发生。

当时,一家化工厂的工人在清洗硫化氢储罐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造成了一名工人死亡,另外两名工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化工安全管理的深入思考。

据调查,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化工厂在硫化氢储罐清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工人在清洗储罐时未佩戴防护装备,没有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其次,没有进行足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防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最后,对于硫化氢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但在高浓度下会迅速麻醉人体神经系统,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对硫化氢的储存、使用和处理必须格外谨慎,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这起事故中,工人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针对这起事故,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对化工厂进行了严肃处理。

同时,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化工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的发生警示我们,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

在化工生产中,硫化氢中毒事故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工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也能够更好地总结出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加氢精制装置事故案例分析(共20页)

加氢精制装置事故案例分析(共20页)

第七章加氢精制装置事故(shìgù)案例分析1.某厂柴油(cháiyóu)加氢装置“12. 27”高压分离器液控阀副线阀盘根泄漏设{设备(shèbèi)事故(事故发生的经过:2001年12月27日9: 00时,某厂柴油加氢装置高压分离器液控阀副线阀盘根处发生油喷漏,故而装置紧急(jǐnjí)停工,处理该阀。

经检查,该液控阀副线阀只压了一道根)的原因分析、应吸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

事故原因分析:①建设公司阀门班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在大修时高压分离器液控阀副线阀只压了一道盘根,当装置升压进油后,该阀盘根处便发生油喷漏,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②建设单位设备专业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粗放,对该液控阀副线阀压盘根的工作没有专人管理。

③装置设备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不到位,没有到现场监督压盘根工作,未能及时发现该液控阀副线阀盘根问题。

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对类似的问题进行检查,②加强HSE学习,认真落实工作危害因素分析,提高职工危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③联系检修人员重新压好该液控阀副线阀盘根。

2,某厂高分液位计手阀阀体泄漏事故的处理的I事的经过:2002年12月28日,加氢引直馏柴油进行初活性运转时,发现高分液位计两只手阀阀体泄漏,将后法兰处有砂眼的手阀关闭、液位计切除;对前法兰处有砂眼的手阀进行堵焊失败后,在严格控制高分液控开度、做好进出罐的物料平衡的情况下,关闭该液计引出总管上下手阀,拆除了该液位计手阀,液位计回装后维持生产。

2003年1月24日,采用相同的控制方法更换了高分液位计上的相同类型的阀门)o事故处理过程:1月24日机动处计划组织人员更换高分液位计、界位计的手阀,更换时将切除现场液位计和远传液位指示,切除后DCS上将无液位信号。

由于更换阀门较多(1 1只),处理时间长,对操作人员安排及操作调整如下:①1月23日白班,降低高分液位至35%,稳定反应进料量,调节反应加热炉出口温度和保证反应系统压力稳定,每小时记录一次高分液控开度,为高分液位远传信号切除后,控制高分的液控阀的开度提供参数。

化工安全事故PPT课件

化工安全事故PPT课件
在该事故中有3名工作人员受伤,已经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据了解伤势 较轻。
据了解,此次爆炸是该车间氯乙烯单体爆炸,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最高检介入山西晋城致31死燃爆事故调查
2014年03月1日,晋济高速发生两甲醇车 追尾相撞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事 发后遇难人数数次更新,从13人到目前的31人。
1.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 疾病。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 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 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
目前,国电赤峰化工有限公司已全面停产整顿, 自治区、赤峰市相关专家组成了专家组,研究制定停产处置和 整改方案。赤峰市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中。企业职工和周边群众情绪稳定。
云南丘北幼儿园多名儿童毒鼠强中毒
3月19日,云南省丘北县佳佳幼儿园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名 学生抢救无效死亡,通过检测确定学生属毒鼠强中毒。截至20日18时30分左右 ,5名重症学生中,2名学生已度过危险期转入普通病房,另外3名仍在重症监 护室。
赤峰一化工厂发生储罐燃烧事故
2014年03月20日记者从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府获悉, 3月18日16时许,国电赤峰化工有限公司3052项目综合罐 区储罐发生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后,元宝山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迅速调集消防队伍实施扑救,赤峰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 及时到达现场,迅速成立了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召开现场调度 会,分析火情,部署救援工作。至21时40分,明火完全扑 灭,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4人 轻伤住院治疗,8人留院观察。通过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均未超标,未检测出氨气等其他 有害气体。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doc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doc

乌鲁木齐**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2019年5月11日,乌鲁木齐**公司炼**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其中2人在中毒后从高处坠落。

一、事故经过5月11日,乌鲁木齐**公司炼**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14: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

15: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

19: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

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

两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员和两名操作工立刻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

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乌鲁木齐**职工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

2、间接原因:在出现新氢罐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后,没有按生产受控程序进行检查确认,就盲目安排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

****公司“2.12”硫化氢中毒事故2019年2月12日,****公司炼**化工总厂聚丙烯装置操作人员在处理液态烃脱硫装置抽提塔富液出口开关法兰面泄漏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亡人事故。

HSE规章制度培训课件(袁国增)

HSE规章制度培训课件(袁国增)

辽阳石化公司动力厂
二、硫化氢防护知识
8、硫化氢显酸性,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 学反应,水溶液对钢材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以致造成泄漏。 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二氧化碳或氧,其腐 蚀速度会迅速增加。液体硫化氢还对某些 塑料、橡胶和涂层有侵蚀作用。
辽阳石化公司动力厂
二、硫化氢防护知识
•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1、0.13ppm---4.6ppm:可嗅到臭蛋气味,对人体不产生危 害。 2、4.6ppm以上:刚接触到有刺热感,但会迅速消失。 3、10ppm(20ppm):允许8小时暴露值,即安全临界浓度值 (TLV),超过安全临界浓度必须戴上防毒面具。各国采用 的安全临界浓度值不尽相同,美国职业与安全署(OSHA)标 准为10ppm。 4、50ppm:只允许直接接触10分钟。
辽阳石化公司动力厂
6
一、《辽阳石化公司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第三章 设计阶段防护 第九条 项目安全设立评价,应包括对项目中硫化氢产生 及 危害的评价内容,并提出具体安全防护措施和建议。 第十条 项目设计,应采用减少硫化氢产生的工艺技术, 选 用抗硫化氢腐蚀的设备和材质。 第十一条 在装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设备或管线设计时,针 对 含硫介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的可能性,采取 相 应的预防措施。 7 辽阳石化公司动力厂 第十二条 在制定高含硫原油加工工艺及高含硫天然气净
辽阳石化公司动力厂
二、硫化氢防护知识
5、当硫化氢在空气中体积浓度达到4.3---46%范围时, 形成易爆的混合气体,遇火发生强烈爆炸。 6、硫化氢是可燃气体,自燃温度是250 度(甲烷为595 度),燃烧时显现出兰色火焰,放出有毒气体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危害人的眼睛和肺部。爆炸极限4.3%----45.5%。 引起火灾适用的灭火剂是醇类泡沫及二氧化碳。 7、硫化氢易熔于水、乙醇和汽油、原油和煤油等油类, 在20度,1个大气压下,一体积的水可溶解2.9体积的硫化 氢,温度升高则溶解度下降。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近日某石化公司承包商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中毒。

因此,相关单位及企业要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和作业过程,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2017年11月18日,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再生单元塔系统贫富胺液(甲基二乙醇胺)换热器进行清垢作业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6人中毒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承包商清洗人员在清洗换热器管束时,未按照清洗方案中确定的程序和清洗剂进行清洗,违规使用磷酸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工人直接将磷酸等化学物质倒在换热器的管束上,与换热器壳程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

由于未按方案要求配齐防护用品和准备应急物资,导致在临时操作平台上作业的3人中毒倒入清洗罐,6人中毒受伤。

2012年以来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较大事故2012年2月16日,甘肃白银乐富化工2012年2月16日,反应釜内加热三混甲酚和五硫化二磷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反应釜轴头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工人在进入脱色清液罐清理活性炭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泵作业井中从事甲硫醇钠管道堵塞维修作业,发生硫化氢、甲硫醇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工人进入好氧池检查空气管道和喷头故障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二硫化碳二车间进行冷却池内冷凝管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随后因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

硫化氢中毒事故事件

硫化氢中毒事故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硫化氢中毒事故事件导语:硫化氢是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事故在石油化工领域频繁发生,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重要。

下面是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

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

在救人过程中,因戴的是不防硫化氢的活性炭滤毒罐,也被硫化氢熏倒。

这次事故导致了两人死亡。

2000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

按规定,应先将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打开出口阀排液。

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排放过程中又无人监护,结果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完后,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

正在泵房内打扫卫生的两名女工立即被熏倒,中毒窒息死亡。

抢救中又有7人不同程度地硫化氢中毒。

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违章操作事故。

这两起事故对于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就是一个警示,那么在此类区域作业应如何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呢?首先,含硫化氢设备区域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硫化氢中毒急救防护知识的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通过培训,使职工懂得硫化氢是高度危险的窒息性气体,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全面掌握硫化氢的危害、性能和特征。

硫化氢无色,有臭蛋味。

起初硫化氢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但浓度升高时臭味反而减弱,所以不能依靠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中毒的危险。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会出现神志模糊、昏迷、肌肉痉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浓度在1000mg/m3以上时,人犹如被电击一样,数秒钟内突然倒下,瞬间停。

重整加氢车间防止H2S中毒事故预案

重整加氢车间防止H2S中毒事故预案

重整加氢车间防止硫化氢(H2S)中毒事故预案重整加氢联合装置具有高温、高压,设备多、密封点多的特点,从物料的输送、加工到产品的输出,伴随的有毒物质较多,硫化氢是主要的有毒害物质。

为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制定以下事故预案:S)特性及危害一.硫化氢(H21.特性: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鸡蛋气味,在空气中能自燃,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爆炸极限为4.3~46.0%。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2.人体毒害现象: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吸入,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出现意识不清。

过度呼吸迅速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慢性中毒一般为眼结膜的损伤,如骚痒、疼痛、异物感及肿胀或明显炎症,角膜糜烂。

3.设备危害:对设备和管线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S)来源和存在及扩散方式二.硫化氢(H21.来源(1)有燃料气携带进本装置。

(2)以有机硫形式存在于油品中,经本装置加氢反应生成硫化氢,尤其是随者我厂含硫原油份额的增多和催化掺渣量的加大,使我装置各设备中的硫化氢浓度也急剧上升。

(3)本装置开工初期预硫化时,加入的硫化剂经反应生成硫化氢。

2.分布(1)硫化氢溶解于油品和污水中,重整装置主要集中在蒸发塔顶轻油及各回流罐污水中,加氢装置主要集中在粗汽油和高分、回流灌含油污水中。

(2)气态硫化氢主要集中在预加氢、加氢循环氢、瓦斯气及各放空气体中,其中加氢装置含硫富气及循环氢中浓度较大。

3.扩散方式(1)我车间各气、液相取样口取样时排放。

(2)密封点泄漏,目前我车间存在泄漏但无法整改的漏点有E-201。

(3)由于操作上的需要,进行排凝、排水以及设备维修时进行的置换,我车间主要有各回流罐的排水,压缩机入口分液罐排凝。

三.预防措施1.在硫化氢可能出现的场所必须悬挂醒目的硫化氢警示牌,标明硫化氢的毒理特征及防护要求。

2.在对硫化氢可能出现的设备进行采样、检尺、脱水、堵漏、检修等作业,要佩带适用的防毒器具,站在上风向,除作业人员外,必须有一人专门负责现场监护。

事故案例(连续重整装置硫化氢中毒事故)

事故案例(连续重整装置硫化氢中毒事故)

连续重整装置硫化氢中毒事故1人死亡2016年7月9日,某连续重整装置停工处理,在进行盲板隔离和抽空置换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

2016年7月9日8:00左右,某连续重整装置氮气置换完毕,将进行盲板隔离和抽空置换作业。

8:40左右,车间班长罗某在施工现场安排韩某、周某等人分别带领承包商施工人员去确认盲板位置,承包商施工负责人邓某负责分配施工人员。

9:00左右,邓某要求路过施工现场的工艺主管杨某开盲板抽堵作业票,杨某未开。

9:15左右,邓某安排施工人员刘某、程某去分离罐D8201放空管线进行8字盲板掉向作业。

9:20左右,刘某、程某爬上分离罐D8201顶层平台,开始作业。

盲板法兰上部螺栓卸下后,程某站在脚手架上用撬棍撬法兰,刘某站在阀门上提8字盲板。

9:41,8字盲板被拆除,此时盲板法兰处有气体逸出。

刘某、程某急忙解开安全带,撤离脚手架,程某撤离到平台直梯口处晕倒,刘某撤离到地面不久也晕倒。

9:45左右,刘某被现场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9:50左右,韩某佩戴空气呼吸器爬到D8201顶层平台,发现程某无明显脉搏和心跳,随即就地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9:54左右,罗某佩戴空气呼吸器上到平台,发现8字盲板法兰处泄漏,随后关闭了盲板下游阀门,盲板法兰泄漏停止后,协助韩某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10:10,消防队和现场人员将程某从平台上救下,接着被120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

13:40,程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刘某经抢救后脱离危险,正逐渐康复。

直接原因承包商刘某、程某违章在连续重整装置重整产物分离罐D8201顶部放空线上进行8字盲板掉向作业,高含H2S低压瓦斯反窜,从盲板法兰处泄漏,两名作业人员吸入后中毒,造成程某死亡、刘某重伤。

间接原因(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一是未办理盲板抽堵作业许可证,承包商负责人违章指挥施工人员进行盲板掉向作业;二是施工人员未按规定要求佩戴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H2S气体报警仪,违章进行盲板作业。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

Fanatic desire will induce dangerous actions and do absurd things.模板参考(页眉可删)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2007年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其中2人在中毒后从高处坠落。

一、事故经过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14: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

15: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

19: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

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

两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员和两名操作工立刻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

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

2、间接原因:在出现新氢罐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后,没有按生产受控程序进行检查确认,就盲目安排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相关推荐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04 年11 月29 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第一文库网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近日,临淄区发生了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恐慌。

在这起事件中,多名工人因接触硫化氢而导致急性中毒,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对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的重视。

下面将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原因。

根据调查发现,事故是在一家化工厂中发生的。

据工厂内部人员介绍,当时正在进行硫化氢的生产加工作业,由于操作不慎,导致硫化氢泄漏,使得工人在操作中不慎接触到了该有毒气体,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中毒事件。

在这起事故中,工厂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意识薄弱。

在这家工厂中,由于管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了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二是设备运行不当。

在进行硫化氢的生产加工作业时,因设备运行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从而引发了这起中毒事件。

三是缺乏及时处理措施。

当发生硫化氢泄露后,工厂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导致有毒气体大量泄漏,造成了严重的职业中毒事故。

这次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工厂的管理不善、安全意识薄弱以及设备运行不当所致。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对于这种职业中毒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

当工人在接触到硫化氢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对于这种急性硫化氢中毒症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急救处理措施:一是立即撤离现场。

在发现有毒气体泄漏后,工人要立即停止操作,并迅速撤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有毒气体,减少中毒风险。

二是进行急救处理。

对于已经中毒的工人,应立刻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先将中毒者的衣物脱掉,保持呼吸通畅,然后给予新鲜空气和清洁水进行冲洗,以减少有毒气体对身体的伤害。

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

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

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ing hear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某石化公司“2005.9.19”中毒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2007年5月11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受伤。

2007年5月11日,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航煤脱臭装置正常生产,柴油加氢装置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进入停工处理阶段:11日柴油加氢装置热氢带油结束,反应系统处于降温降压过程中。

车间技术干部朱某15时30分安排白班人员对V-101罐进行泄压(通过航煤脱臭装置在用的V-206罐泄往低压瓦斯系统管网),操作工按操作卡要求进行泄压操作。

此后3个小时V-101压力逐渐上升至1.0MPa。

在白班与中班的交接班会上,车间技术干部朱某再次口头安排接班班组接班后,对V-101罐进装置新氢阀门进行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阀门内漏或关闭不严的现象;检查完毕后,对V-101罐进行泄压操作,准备对进装置新氢阀门的后法兰处打盲板。

18时30分,车间技术人员周某开具了检维修工作票,通知设备安装公司检修人员准备对该阀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高度4.3米,管径150mm)。

18时43分DCS显示V-101罐压力上升至1.02MPa,当班班长进行泄压作业,当压力卸至0.2MPa时,为了验证进装置新氢阀是否存在关不严或存在内漏现象,他打开进V-101新氢阀门后,又迅速关闭该阀门,随后关闭了V-101罐底的压液阀。

回到操作室后,安排当班操作人员玉某进行V-101罐的泄压操作。

玉某打开V-101罐底压液阀后用对讲机询问内操:目前泄压后压力是否可以?主操答复:可以。

随即返回操作室待命。

检修施工作业班长郭某接到工作票后,办理了高处作业票,于18时50分带领施工人员王某、孟某、吴某、周某等四人来到现场。

关于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情况

关于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情况

关于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情况各炼化企业:近日,某公司苯加氢装置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请各单位组织传达此次事故,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好硫化氢的防范措施。

一、发生事故装置概况:苯加氢项目设计能力15万吨/年,主要生产设施包括PSA 制氢、苯加氢、蒸馏、油库、原料库及产品装卸装置等生产设施。

二、事故发生经过:近日下午,在苯加氢装置区,员工丁某在巡检时发现非芳烃地下废液槽抽出泵的轴封有渗漏,在通知现场主操作员柳某后,对渗漏部位进行检查,不小心掉入槽外的地坑中昏迷。

现场主操作员柳某在接到丁某报告后,通知项目经理石某。

随后石某带领柳某等3人,前往现场查看,发现丁某倒在非芳烃地下废液槽外的地坑中。

石某与柳某立即跳进坑中进行救援,因硫化氢中毒相继晕倒,现场其他两人发现情况不对,在戴好防毒面具后下坑营救,将丁某、石某、柳某救出送往医院抢救。

经医院抢救,确定丁某、石某、柳某3人死亡,另外9人不同程度中毒(其中一名生产副总,一名技术服务人员) 。

据现场目击者介绍,由于非芳烃地下废液槽有3米高的水位,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现场人员在救出三人后放下空气呼吸器,没有及时脱去身上被污染的衣物,在救护车上护送被救出的三人途中,被污染的衣物散发出的硫化氢造成中毒,包括生产副总、技术人员、员工和医护人员。

三、相关要求按照2007年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安排的硫化氢分布点排查要求,继续深入排查,现场人员熟悉硫化氢的分布点和风险,落实技术措施,进入现场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做好硫化氢专项预案的演练。

附件1:接触不同浓度硫化氢的危害2:某石化公司炼油厂硫化氢分布表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安全环保处2011-12-23附件1:接触不同浓度硫化氢的危害附件2:某石化公司炼油厂硫化氢分布表。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2004年11月29日,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至人死亡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特通报如下:一、事故简况2004年11月29日0时10分左右,洛阳石油化工总厂洛阳三隆设备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胜利(男,36岁)在洛阳分公司三联合直柴加氢装置进行仪表维修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严重昏迷,最终抢救无效于11月30日17时35分死亡。

11月28日23时50分,仪表维护班王胜利、魏改珍接到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提塔回流罐V3205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志伟的陪同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

29日0时10分左右,王胜利在处理回流罐V3205液位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除,没有任何防范的王胜利当即中毒晕倒。

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胜利转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0时15分,医护人员赶到并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于11月30日17时35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作业单位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

按规定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不允许直接排入大气。

对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随同作业人员也没有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深层次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

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各企业要认真传达学习此次事故,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要结合近来我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及民用航空等连续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安全形势,结合我们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查找整改隐患,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洛阳石油化工总厂要按“四不放过”的要求,对这次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特别要从管理上、思想上进一步查找深层次的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职业卫生知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1.某硅酸盐水泥厂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作为评价人员,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准备阶段应完成什么工作?并叙述硅酸盐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工艺环节及各环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答: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①项目的立项文件,②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a,建设项目概况;b,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c,生产工艺;d,生产设备;e,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f,有关设计图纸;g,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h,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i,其他。

③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硅酸盐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工艺环节:原料运输,生料配料,生料磨,生料均化,窑尾喂料,预热,分解,煅烧,冷却,熟料贮存,水泥配料,水泥磨,选粉,水泥贮存,包装。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生料配料,粉尘、噪声;生料磨,粉尘、噪声;预热,粉尘、噪声、高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煅烧,粉尘、噪声、高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水泥配料,粉尘、噪声;水泥磨,粉尘、噪声;水泥输送,粉尘、噪声;包装,粉尘、噪声;袋装发货,粉尘;散装发货,粉尘。

2.一供热锅炉使用的燃料是煤,人工上煤。

采用管道蒸汽供热,湿式捞渣机捞渣。

锅炉用水采用工业盐一体化软水设备进行软化。

锅炉烟气经湿式脱硫除尘(脱硫除尘使用生石灰)后由烟囱排入大气。

请识别该供热锅炉工作场所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并阐述各工作场所应设置什么样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位置,应设置的应急救援设施?答:1)在锅炉房工作的岗位受到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噪声。

人工上煤岗主要危害因素为: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由于锅炉烟尘气经湿式捞渣机捞渣,所以除渣岗主要危害因素:噪声;脱硫除尘岗主要危害因素:氧化钙;巡检岗: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维修岗:噪声;2)因为存在一氧化碳这类高毒物品,应设置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锅炉房外缘不少于30cm处;应在锅炉房进口处标有“禁止入内”的禁止标识;应在锅炉房入口处和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注意粉尘”、“噪声有害”、“注意高温”等警告标识,“佩戴防毒面具”、“戴护耳器”“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尘口罩”、“戴防护手套”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

检修事故案例20例20140512

检修事故案例20例20140512

(一)催化装置分馏塔检修硫化亚铁自燃事故一、事故经过2001年5月2日,某石化厂催化车间进行检修期间,分馏系统吹扫完毕,设备打开放空。

第二天下午2时,发现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人孔冒出浓烟,紧接着发生闪爆事故,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放出,判断是二氧化硫气体,车间人员立即向此罐内打水冷却,制止了事态的发展,未引起大的损失。

二、事故原因进入罐内检查发现,罐底沉积较厚一层类似铁锈的物质,经化验发现硫化亚铁含量很高。

由于停工时间较长,设备内部构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造成大气腐蚀,生成铁锈;开工前的清理不易将其除去,在生产过程中铁锈和硫化氢作用生成硫化亚铁,下次停工吹扫时由于吹扫使硫化亚铁层脱落,随气流进入油水分离罐,沉积下来。

由于天气炎热,气温达30℃,随着热量的积累,使“铁锈”表面油膜及水分蒸发掉,与空气直接接触,最后引起干燥的硫化亚铁发生自燃,并引燃油气发生闪爆。

三、事故教训(1)采取工艺技术措施尽量减少硫化亚铁的产生。

(2)停工前做好预防硫化亚铁自燃事故预案。

设备吹扫清洗时,对于弯头、拐角等死区要特别处理,并注意低点排凝,确保吹扫质量,防止残油及剩余油气的存在。

从而避免硫化亚铁自燃引发爆炸和火灾扩大。

设备降至常温方可打开,进入前用清水冲洗,保证内部构件湿润,清除的硫化亚铁应装入袋中浇湿后运出设备外,并尽快处理。

加强巡检。

检修期间,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必须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二)加氢裂化装置高分液位计泄露烧伤事故一、事故经过2004年8月31日8时,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停车检修,更换催化剂。

2004年9月6日某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检修结束后,组织开车,并对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此时该装置未投料),装置运行平稳无异常。

2004年9月6日18时40分,操作人员在对装置进行正常巡检时,突然听到从高压分离器处传来一声闷响,正准备下班的加氢裂化装置工程师周文昌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安排当班班长张明和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佩带好正压式呼吸器对现场进行查寻漏点。

北维修车间混合气体吸入反应事故

北维修车间混合气体吸入反应事故

北维修车间混合气体吸入反应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3年9月26日上午,重油加氢泵1810大盖泄漏,车间联系北维修车间维修,同时关闭泵1810出入口阀,撤压放空,进行水冲洗处理。

10时,北维修车间联系生产确认,并办理《设备检维修安全作业票》后,由王××等两人进行拆泵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区域出现硫化氢、氨气等混合气体,王××随即停止作业,离开作业区,其他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后,继续完成作业。

王××离开现场后,出现头晕、呕吐现象,下午去医院治疗,确诊为硫化氢吸入反应。

二、事故原因
1、北维修车间作业人员没有严格执行《设备检维修安全作业票》所制定的“拆卸有毒介质设备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的规定,安全监护人员没有尽到督促和监护的职责,是造成本次吸入反应事故的主要原因。

2、重油加氢车间在为泵1810检修作业而进行的水冲洗过程中,没有采取妥善的安全措施,将含硫化氢的高浓度氨液排入明沟中,造成硫化氢、氨气挥发扩散,这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三、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北区生产装置含硫设备多,潜在危险大。

在此情况下,需要生产维护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票证制度,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实做好维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2、生产装置在进行检修设备的安全处理时,要采取妥善措施,做好有毒有害介质的回收处理工作,防止有毒介质挥发扩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氢精制装置停工过程中硫化氢中毒事故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加氢精制装置停工过程中硫化氢中毒事故一、事故经过
5月11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14: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

15: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

19: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

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

两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员和两名操作工立刻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

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职工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
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

2、间接原因:在出现新氢罐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后,没有按生产受控程序进行检查确认,就盲目安排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

三、事故教训
1、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对现场发生的异常情况要高度警惕,待排查出隐患,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后,方能安排下一步作业。

2、施工单位在拆卸管道、设备附件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作业前认真进行作业风险识别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对可能存在危险介质的死角、盲端的拆卸必须佩戴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使用安全工具、控制施工人数并保持逃生通道畅通。

3、必须杜绝盲目作业、盲目施救情况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