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綦村镇城湾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沙河市綦村镇城湾村城湾村建村历史悠久,古民居建筑样式极具南太行山东麓典型的传统山村特色,且多数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传统村落历史研究价值。
1 村落环境
1.1选址特征
城湾村址四周环山,地势高低错落,起伏连绵,有沟谷穿村蜿蜒经过,形似秤钩。城湾村辖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居民住宅紧傍沟岸,依村中沟谷走向筑建,为此村庄落成,恰似旧时“秤钩”状,故原定村名
“秤钩弯”,简称“秤弯”,后改名城湾村,沿用至今。
城湾村地处山区,村周山貌奇绝。东有广阳山,据清代旧本《沙河县志》记载,广阳山为中华道教鼻祖太上老君修炼讲经圣地。隋唐时代曾为秦王李世民与王世充、刘黑闼、窦建德等进行争战的主战场之一。因此,村周山岭间遍布着于秦王李世民有关的众多遗迹与民间传说故事。如秦王湖、秦王洞、秦王寨、漆泉寺、谎神岩、药山头(今名岳山头)、救驾村(今名西九家)等。村西翻过一架山梁即是河北省著名风景旅游区——秦王湖。村西北是闻名冀南的太行峡谷群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映雪湖(原邢台地区朱庄水库)。
1.2周边环境
城湾村东秦王洞;相传为秦王李世民与窦建德争战时囤兵的山洞。洞阔数丈,深不见底。
站在村西209山向东看城湾村全貌:烟雾弥漫,升腾翻涌,城湾村犹如置于天阙仙宫。1.3传统资源
村域主要传统资源:
古树10多株500年以上:古槐树、古杨树
古庙6处:慌神岩庙、黑龙庙、龙王庙、王母八仙庙、土地庙、奶奶庙
古旱池2处:城湾村北二号天池、城湾村北二号天池
古井:1处
古桥:2处
千年古柏树慌神岩庙
城湾村北二号天池
黑龙庙:位于村北山沟里,始建年代未祥。
明代古井
2 格局风貌
2.1整体风貌
城湾村全貌:石岩、绿树、梯田、农舍。高山与小村在这里融为一体。
3 传统文化
四匹缯布的发生和发展是同太行山东麓农村的物质与生活需要直接联系的。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主要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反映和追求。随着社会的进化,人类对裹身遮体的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于是,四匹缯布就有了新的技术改进和发展。大约清初,四匹缯布的纺织技术传入绿水池村一带,这个时期的纺织生产逐步利用了简单工具,后又经过历史的发展,才有了组合工具。至今,绿水池村织造四匹缯布所使用的还是原始组合型手工纺织工具。
四匹缯制作-缠缚
手工刺绣的鞋垫成品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
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村落属性行政村
村落形成年代明代
村域面积 3.33平方公里
村庄占地面积800 亩
户籍人口1115人
常住人口800 人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产业农业、林果业
村集体年收入0.5万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1500元
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70%
历史环境要素共计8类24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称四匹缯、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