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麦哨(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麦哨(课堂实录)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嘴巴!

师:那给它组词吧。(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一遍

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

(许多学生呼出来了)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

生:第1段

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

生:第7段

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

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

生:高兴

生:愉快

生:喜悦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

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师: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生自读课文,不自主地齐读了)

师:孩子们,停一会儿,我们每个人的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读,好吗?

生继续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课件出示第一行生字)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最认真,请你来读。

指名读

师:范读“卟”,孩子别急,看书后再读,

师:读对了,进步了,领着大家再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

师:老师提示一下,这一行生字都读轻声。

指名读

师:很棒!

课件出示第三行词语

指名读。

生:(读)“擎”

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

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

生:(接着读下面的词语)“湖畔”

(课件出示插图)

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

(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

师:我有不同意见,认真听老师读一句话,是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思考后马上重新指认湖畔位置)

师:对了!

【本环节很好的体现了中段识字教学要求,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当学生有障碍时,适时渗透识字方法。如教学“卟”字时,学生出现错误,利用纠正的机会渗透“借助随文注音识字”;教学第二行生字时渗透“归类识字”,教学“擎”字时渗透“利用形声字的规律”了解字的意思,教学“湖畔”时渗透“结合课文的插图、上下文和具体的情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三、二吹麦哨,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1、默读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让学生抓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就是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要通过品词析句,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暗藏的规律,促进积累,培养语感,最终学会表情达意。】

生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生:读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有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看大屏幕,是这句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他写出了草地的柔软,像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的,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和她一样喜欢这句。

师:那你就读读这句。

生:读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

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还有谁喜欢?

生:因为这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柔软而有弹性”。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生读

【此句优美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地的特点,乡村孩子们在草地上可以尽情玩耍,获得快乐。“简直”一词明确地告诉读者这种比喻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天然的运动场”则点明了这是乡村所独有,是乡村孩子唾手可玩的运动乐园。对于这个句子的赏析应当说还不够到位。因为如此硬读,学生是读不出草地柔软、有弹性的滋味的。教师如能抓住“体育馆的垫子”“草地”两相对比,体育场的垫子是用很厚的海绵制成的,人躺上去是很惬意的,而这里的草地比它还要强,可见此处的草地有多柔软。当学生理解到这一点,还可以进行仿写,如比沙发还要强,比席梦思还要强……,在仿写中学习利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表达才是学语文的本质。】

师:请你说说你喜欢哪句?

生:读句子“男孩子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生:我喜欢这句是因为在草坡上玩着这些游戏心里很高兴、很快乐。

师:你们高兴,老师可要担心了,你们在草地上摔着,不疼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